中国称谓大全
中国称谓大全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一、直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夫之母婆阿婆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二、旁系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三、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女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四、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附:一、家族长辈称谓(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曾祖父、母——曾孙、孙女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二、亲戚长辈称谓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姨母(母亲的姐妹)——襟侄、襟侄女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孙婿、孙女婿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岳父、母(妻的父母)——女婿伯岳、母(妻的伯父、母)——侄女婿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姻伯丈、姆(妻的从伯父、母)——姻家侄婿姻叔丈、姻婶(妻的从叔父、母)——姻家侄婿姻伯、姆(妻的堂伯父、母)——姻家侄姻叔、姻婶(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三、家族平辈称谓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兄嫂(哥哥的爱人)——夫弟、夫妹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妇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夫弟(丈夫的弟弟)——嫂弟妇(丈夫的弟媳)——嫂爱妻(本人的妻子)——夫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从兄、姐(伯、叔的女儿)——从弟、妹从弟、妹(伯、叔的女儿)——从兄、姐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辈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辈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内弟、内弟妇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内兄、内兄嫂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内弟、表妹内兄、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嫂内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姻兄、弟(妻的从兄、弟)——姻兄、弟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四、亲戚互称老太姻翁、姆(亲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妇太姻翁(亲家的父亲)——姻侄、姻侄妇太姻姆(亲家的母亲)——姻侄、姻侄妇姻伯翁、叔翁(亲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姻伯姆、叔母(亲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姻翁(亲家)——姻弟姻姆(亲家姆)——姻室姻兄(亲家的兄弟)——姻家弟姻仁兄(亲家姆的兄弟)——姻家室姻家兄(亲家的从、堂兄弟)——姻家弟姻侄(亲家的堂、侄儿)——姻家伯、姻愚叔姻伯祖(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舍: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你太太来了”。
妻子:指的是妻子的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有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
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1、宗族称谓
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什么叫“丈人” ,“丈人”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就不仅指岳父了。
一、“丈人”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
二、“丈人”指家长或主人。
三、“丈人”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四、“丈人”'代表岳父。
“结发”的含义: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是石泉州的幕宾,不很得意,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荐书推荐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里面便有“襟袂相连”一句。而比洪迈还早一些的马永卿,在所著《懒真子》里提及,江北人呼友婿为“连袂”,也呼“连襟”,和洪迈写的谢启相对照,可见宋朝时,“连襟”这个称谓就已通行,并具有与现在相同的内容了。
中国传统特定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人物并称、特定称谓、民俗说法大全:人物二圣:(1)周文王、周武王 (2)周公、孔子。
二王: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二乔:三国时期一对姐妹花,以美貌出名。
大乔为孙策妻子,小乔为周瑜妻子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三圣:(1)尧、舜、禹。
(2)禹、周公、孔子。
(3)文王、武王、周公。
三杰:西汉张良、萧何、韩信。
三曹:三国曹操、曹丕、曹植父子。
三李:唐朝李白,李贺,李煜称为“诗家三李”三袁: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三绝:唐文宗时,诏以李白之歌诗,裴旻之剑舞,张旭之草书为三绝四君:春秋孟尝君(齐)、平原君(赵)、春申君(楚)、信陵君(魏)。
四杰:唐代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四家:北宋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
四才子:明朝祝枝山、唐寅、文征明、周文彬被称为江南四才子。
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称为“苏门四学士”四圣:草圣张旭,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为唐朝四圣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五圣:孔子及其弟子(含再传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颜子,即颜渊,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子思,孔子之孙,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孔子再传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
五霸: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五子: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
六君子: (1)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害死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等六人于狱中,号称“六君子”。
(2)清戊戌变法运动失败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同遭杀害,世称“戊戌六君子”。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宗族称谓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
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
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
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
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
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
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
中国的别称
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国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本国人称说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
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认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以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起源。
契丹族树立的辽朝,武力富强,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大,把持着全部蒙古高原及其四周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披靡。
而当时刚崛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
【四大名绣】苏绣〖姑苏〗、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逐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色是: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呈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轮回,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办法(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绝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
而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
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中国称呼大全
称呼对象 称呼(称谓) 对此自称 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 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 父亲的父母 祖父,祖母 孙儿,孙女 令祖父,令祖母 家祖父,家祖母 父亲的伯(叔)父/母伯(叔)祖父/母侄孙儿/女令伯(叔)祖 父/母家伯(叔)祖父/母生(养)父/母父亲,母亲男(或儿),女儿令尊,令堂家父(严、尊),家母(慈) 父亲的兄/嫂 伯父,伯母 侄儿,侄女 令伯父,令伯母 家伯父,家伯母 父亲的弟,媳 叔父,婶母 侄儿,侄女 令叔父,令婶母 家叔父,家婶母 兄(哥),兄妻兄、哥,嫂嫂弟,妹 令兄,令嫂 家兄,家嫂 伯(叔)父的子女 堂兄,堂姐堂弟,堂妹 令堂兄,令堂姐 家堂兄,家堂姐 弟,弟妻弟弟,弟妹兄,姊、姐 令弟,令弟妹 舍弟,舍弟妹 姊(姐),妹 姊、(姐)姐,妹妹 弟,妹令姊,令妹家姊,舍妹 丈夫 夫子(或夫君),某某(单称名或字) 妻,某某(单称名或字) 某先生,(或尊夫君)外子 妻子 吾妻(或贤妻),某某(单称名或字) 夫,某某(单称名或字) 尊夫人,嫂内子(人) 子女儿、吾儿 ,女、吾女父,母令郎(或公子),令媛(或爱)小儿,小女 兄(弟)子/女侄(或侄儿),侄女伯(叔)父,姑母令侄,令侄女舍侄,舍侄女 儿子的子/女孙、儿孙(或某某),女、孙女祖父,祖母令孙,令孙女小孙,小孙女 侄儿的子/女 贤侄孙,贤孙女 伯(叔)祖,伯祖母 令侄孙,令孙女舍侄孙,舍侄孙女 丈夫的亲父母公,公婆媳(或儿)令公,令婆家公爹,家婆母丈夫的伯(叔)父/母 伯(叔)父(翁), 伯(叔)母(或婶母)侄媳令伯(叔)父(翁),令伯(叔)母(姑)家伯(叔)父(翁), 家伯(叔)母(姑)表二称呼对象称呼(称谓)对此自称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父亲的姐(妹)/姐丈(妹丈)姑母,姑丈侄(或内侄),侄女(内侄子)令姑母,令姑丈家姑母,家姑丈母亲的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孙,外孙女令外祖父,令外祖母家外祖父,家外祖母母亲的兄(弟),兄嫂(弟媳)舅父,舅母外甥,外甥女令舅父,令舅母家舅,家舅母母亲的姐(妹),姐丈(妹丈)姨母,姨丈姨甥,姨甥女令姨父,令姨母家姨父,家姨母妻子的亲父母岳父,岳母子婿(或婿)令岳,岳母家岳,家岳母妻子的伯(叔)父母伯(叔)岳父,岳母侄婿令伯(叔)岳,令伯岳母家伯(叔)岳,家伯岳母兄(弟)的岳父母姻伯(叔)父,姻伯(叔)母姻侄,姻侄女令亲舍亲儿子的岳父母亲家翁,亲家母姻愚弟,姻愚妹令亲家翁,令亲家母敝亲家翁,敝亲家母姊、妹的丈夫姊(姐)丈,妹丈内弟(兄),姨妹(姊)令姊(妹)丈家姊丈,舍妹丈姑(姨)家的兄嫂表兄,表嫂表弟,表妹令表兄,令表嫂家表兄,家表嫂妻子的兄弟内兄,内弟妹(姊)婿令内兄(弟)敝内兄(弟)妻子的姊(妹)丈襟兄(弟)襟兄(弟)令僚婿敝连襟妻子娘家侄/侄女贤内侄(侄女)姑丈令内侄(侄女)舍内侄(侄女)女儿的儿女贤外孙,贤外孙女外祖父,外祖母令外孙(孙女)舍外孙,舍外孙女姐妹的儿女贤甥(甥女)愚舅(舅母)令甥,令外甥舍甥,舍甥女女儿的丈夫贤婿愚岳,愚岳母令婿小婿表兄弟的儿女贤表侄(侄女)愚表伯(叔),愚表伯母(叔母)令表侄(侄女)侄。
中国民间称呼大全
中国民间称呼大全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家族称呼大全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直系。
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之母婆阿婆。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旁系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
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古代不同身份称谓大全
古代不同身份称谓大全
古代的身份称谓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谓:
1. 君主类:
- 皇帝/天子: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如中国的皇帝、罗马的凯撒大帝。
- 英王/法王/德皇:各国的国王。
- 王子/公主:王室子女的称号。
- 国君/藩王:统治诸侯的君主。
2. 贵族类:
- 侯爵:低于王爵,高于伯爵的贵族地位。
- 伯爵:低于侯爵,高于子爵的贵族地位。
- 子爵/男爵:低于伯爵的贵族地位。
- 亲王/公爵:特殊高贵地位的贵族称号。
3. 士人类:
- 大夫:古代中国的官员称谓,高于卿、低于公。
- 卿:古代中国的官员称谓,高于大夫、低于王。
- 文官/武官:古代中国的官员划分,分为以才学为主的文官和以武力为主的武官。
- 出使大使/公使:代表国家出使他国的高级外交官。
4. 常人类:
- 士人: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
- 隐士/仙人:追求自我修养、与尘世隔绝的人。
- 商人/贸易商:负责商品交易的人。
- 百姓/庶民:普通民众的称谓。
5. 佛教/道教类:
- 和尚/僧人:出家修行的佛教徒。
- 圣人/道士:修炼道教的人。
关于中国礼仪中一些称谓的用法
关于中国礼仪中一些称谓的用法中国礼仪中的称谓是人们在交往中用于表达尊敬和关怀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称谓相当复杂,不同的称谓表达了不同的社会关系和尊重程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国礼仪中的称谓及其用法。
1. 先生(xiān sheng):先生是对男性的一种尊称,多用于对智慧、学识、道德品行较为高尚的中年男子。
在正式场合中,将人的姓和先生连用,如“王先生”,在非正式场合中,也可以直称对方的姓。
2. 女士(nǚ shì):女士是对女性的一种尊称,用于表示对女性的尊重。
类似于先生,女士也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姓。
3. 小姐(xiǎo jiě):小姐是对未婚女性的称谓,表示对女性的尊重及关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姐是对未婚女性最高的称谓,而对已婚女性的尊称通常是太太或夫人。
4. 老师(lǎo shī):老师是对教师的尊称,用于表示对教师的尊重与敬意。
在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仍然非常重要,因此称呼老师时要使用尊敬的方式。
5. 教授(jiào shòu):教授是对高级教师或高等院校教授的一种尊称,用于表示对其学术成就和地位的尊重。
6. 主任(zhǔ rèn):主任是对一些机构或部门的负责人的称谓,用于表示对其地位和权威的尊重。
主任在各种行业中都有应用,如医院主任、学校主任等。
7.老板(lǎobǎn):老板是对企业或机构的负责人的一种尊称,用于表示对其地位和权威的尊重。
8. 师父(shī fù):师父是对其中一种技艺或行业的长辈或高手的一种尊称,用于表示对其技艺和智慧的敬佩。
9. 先生/夫人/太太(xiān sheng/fū rén/tài tai):这些称谓用于对已婚男女的尊称,表示对其夫妻关系和家庭地位的尊重。
在称呼方面,先生通常放在姓之前,夫人和太太通常放在姓之后。
10.老大(lǎodà):老大是对辈分比自己大、地位高的叔伯辈的尊称,用于表示对其威望和地位的尊重。
形容中国人的美称
形容中国人的美称
以下是一些形容中国人的美称,供您参考:
1.华夏儿女:指中华民族的儿女,强调的是民族血脉和文化传承。
2.龙的传人:指传说中龙的形象和特点,象征着中国人具有龙的精神和文化特质。
3.炎黄子孙:指炎帝和黄帝的后代,强调的是中国人的祖先和历史文化。
4.礼仪之邦: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强调的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道德。
5.东方明珠:指中国作为东方国家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强调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6.美食家:指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鉴赏力,强调的是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美食文化。
7.文化大国:指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强调的是中国在文化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8.勤劳智慧:指中国人具有勤劳和智慧的品质,强调的是中国人的工作态度和文化智慧。
9.心灵手巧:指中国人具有心灵手巧的特点,强调的是中国人在手工制作和艺术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力。
10.团结友爱:指中国人具有团结和友爱的品质,强调的是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这些美称都是对中国人的一种赞美和肯定,体现了中国人在不同方面的优秀品质和文化特点。
中国民间称呼大全
中国民间称呼大全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家族称呼大全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直系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之母婆阿婆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旁系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母系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女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直系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非常复杂,人们之间的称谓也非常讲究。
在古代,称谓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称谓大全。
1. 君。
君,是对君主的尊称,也可以用来称呼贵族。
在古代,君主是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被称为君。
2. 臣。
臣,是对君主的臣民的称谓。
臣民对君主效忠,尊敬君主,称自己为臣。
3. 王。
王,是比君还要高一级的尊称,是对国家的统治者的尊称。
在古代,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4. 帝。
帝,是对皇帝的尊称。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被尊称为帝。
5. 太子。
太子,是对皇帝的儿子的尊称。
太子是未来的继承人,地位非常高。
6. 公。
公,是对贵族的尊称。
贵族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享有特权和地位,被尊称为公。
7. 侯。
侯,是对封建社会中的贵族的尊称。
侯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统治者,地位高于一般的贵族。
8. 伯。
伯,是对贵族的尊称。
伯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统治者,地位低于侯。
9. 子。
子,是对封建社会中的贵族的尊称。
子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统治者,地位低于伯。
10. 士。
士,是对有学问、有才华的人的尊称。
士在古代是非常受尊敬的社会阶层,他们通常是文官,担任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职务。
11. 庶民。
庶民,是对一般平民百姓的称谓。
庶民是封建社会中的最底层阶层,地位低下,没有特权。
12. 婢女。
婢女,是对女性奴仆的尊称。
在古代,婢女通常是贵族家庭的奴仆,地位非常低下。
13. 郎。
郎,是对年轻男子的尊称。
在古代,郎是年轻有为的男子的尊称,通常是指有才华、有学问的年轻人。
14. 女子。
女子,是对年轻女子的尊称。
在古代,女子通常是指年轻的女性,地位低下,受到男性的支配。
15. 贤良。
贤良,是对有德行、有才华的人的尊称。
在古代,贤良是非常受尊敬的社会阶层,他们通常是文官,担任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职务。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些称谓大全,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古代称谓大全1、古代年龄称谓总论: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2、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中国古文称呼
中国古文称呼
在中国古代,人们之间的称呼通常依据社会地位、年龄和性别来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文称呼:
1.君:用于尊称国君、皇帝等地位高的统治者,也可以用于
对长辈或上级的尊称。
2.臣:用于自称作为国君、皇帝等的属下或臣子。
3.朕:指皇帝自己,用于自称。
4.官人:用于对官位较高的人的尊称。
5.夫子:用于对学问深、地位高的学者的尊称。
6.先生:用于对有学问或地位较高的男性的尊称,相当于"
先生"或"先生"。
7.夫人:对已婚女性的尊称,相当于"夫人"或"夫人"。
8.小姐:对未婚女性的尊称,相当于"小姐"。
9.兄长:用于对年纪较大、地位高的男性的亲切称呼,相当
于"兄长"或"哥哥"。
10.弟弟:用于对年纪较小或地位低的男性的亲切称呼,相
当于"弟弟"或"弟弟"。
这些称呼在古代社会中很常见,但现代社会的称呼方式已经有所变化,更多地使用现代化的称谓,如先生、女士、老师等。
中国古代人物称谓
中国古代人物称谓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
例如: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
例如: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①称官名。
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
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
例如: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
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
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④封地+人名。
例如: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
例如: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
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④女子自称。
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中国的古称有哪些
中国的古称有哪些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古称和别名。
以下将介绍一些中国的古称。
一、中华:中华是中国的古称之一,源于古代华夏族的部落名称。
相传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的名字中的“华”成了后来的称谓。
中华一词也出现在《诗经》中,意味着中国的尊严和荣耀。
中华是中外通用的称呼,代表着华夏文明和中国的独特地位。
二、中国:中国是当前最常用的称谓,是以秦朝统一中国为标志的时期所采用的大一统的国名。
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楚策一》中,并逐渐成为中国这片土地的代称。
这个名字既指国家,也包含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地理上的范围。
三、天朝:天朝是中国古代一种封建社会中皇帝的称号,也可以看作是对中国的另一种称谓。
天朝一词流传于东汉末年,意味着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中国是“天下”的中心。
四、中土:中土是中国佛教中对中国的称呼,与佛教概念中的“西天极乐世界”相对应。
佛教将中国看作富饶、可胜任佛法传播的地方,因此称之为中土。
这个称呼也常常用来代指中国这个国家。
五、赤县:赤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谐音称呼,源于春秋时期赤翟国(今河南省西华县)的名字。
后来赤翟国灭亡后,人们用赤县来指代中国。
这个称呼主要出现在文学作品和诗词中,意味着对中国乡土之情和红色的象征。
六、炎黄:炎黄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对中华民族起源的称呼。
相传黄帝是中国人的祖先,他在黄河流域传播了火的文明,所以被称为炎黄。
炎黄一词体现了中国民族的尊严和自豪。
七、天下:天下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种权力象征和称呼,被称为“天下”是指统一的国家疆域。
这个称号体现了古代帝王的霸权意识,表明他们具有统治全国的权威。
以上是中国的一些古称,每个称呼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了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这些称谓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紧密相连,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血统关系称谓大全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一、直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
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
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
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
夫之母婆阿婆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二、旁系
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
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
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三、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女
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
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
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四、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附:
一、家族长辈称谓
(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
曾祖父、母——曾孙、孙女
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
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
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
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
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
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
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
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
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
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
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
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
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
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
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
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
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
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
二、亲戚长辈称谓
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
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
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
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
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
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
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
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
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
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
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
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
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
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
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
姨母(母亲的姐妹)——襟侄、襟侄女
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孙婿、孙女婿
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
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
岳父、母(妻的父母)——女婿
伯岳、母(妻的伯父、母)——侄女婿
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
姻伯丈、姆(妻的从伯父、母)——姻家侄婿
姻叔丈、姻婶(妻的从叔父、母)——姻家侄婿
姻伯、姆(妻的堂伯父、母)——姻家侄
姻叔、姻婶(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
三、家族平辈称谓
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
兄嫂(哥哥的爱人)——夫弟、夫妹
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
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妇
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
夫弟(丈夫的弟弟)——嫂
弟妇(丈夫的弟媳)——嫂
爱妻(本人的妻子)——夫
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
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
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
从兄、姐(伯、叔的女儿)——从弟、妹
从弟、妹(伯、叔的女儿)——从兄、姐
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
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
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
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
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
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
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
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
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辈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辈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内弟、内弟妇
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内兄、内兄嫂
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
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
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内弟、表妹
内兄、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嫂
内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
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
姻兄、弟(妻的从兄、弟)——姻兄、弟
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
四、亲戚互称
老太姻翁、姆(亲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妇
太姻翁(亲家的父亲)——姻侄、姻侄妇
太姻姆(亲家的母亲)——姻侄、姻侄妇
姻伯翁、叔翁(亲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
姻伯姆、叔母(亲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
姻翁(亲家)——姻弟
姻姆(亲家姆)——姻室
姻兄(亲家的兄弟)——姻家弟
姻仁兄(亲家姆的兄弟)——姻家室
姻家兄(亲家的从、堂兄弟)——姻家弟
姻侄(亲家的堂、侄儿)——姻家伯、姻愚叔姻伯祖(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