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生物上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1df3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c.png)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2.能够识别常见的动植物;3.能够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辨认常见的动植物并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2.学生能够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学生能够描述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不同类型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基本生命活动的区别;2.学生能够辨认不同的植物和动物种类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分类问答: 学生分小组回答“什么是动物?什么是植物?”。
2.案例教学: 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识别出图中物体是动物还是植物并说明理由。
二、知识讲解环节1.植物的基本特征: 讲解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包括植物的生长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2.植物的基本生命活动: 介绍植物的不同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运输等;3.动物的基本特征: 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动物的细胞结构、运动方式等;4.动物的基本生命活动: 介绍动物的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排泄、感知等。
三、识别动植物环节1.植物识别游戏: 学生分小组参加植物识别游戏,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或物品,识别出物体是植物还是动物并描述其特征。
2.动物识别游戏: 学生进行动物识别游戏,根据老师播放的动物视频或声音识别动物种类,并描述其特征。
四、实际操作环节1.实际观察: 老师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植物和动物,刻画出种类、环境、食物等基本特征;2.提供教具: 老师提供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样本供学生观察,同时让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细胞和细节特征。
五、探究和总结环节1.自主探究: 学生利用提供的植物和动物样本,探究其特征和生命特性,以便深入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2.总结复习: 分组学生进行PPT总结演讲,复习所学的植物和动物知识。
总结本文阐述了关于“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针对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学习需求,制定出真实可行的课程方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d6178a02768e9950e738d1.png)
教学内容
我们周围的生物
我们周围的生物(2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1、自制课件。2、FLASH:(1)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2) 生物的应激性。
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同,花纹也不完全
[提问]:植物会动吗?如果 一样。
可以,你能举出例子吗? [播放视频文件]:“含羞
草”、“根的向水性”。 [讲述]:绿色植物的根向地
有的摇头,有 的回答出:变异现 象。
生长,而茎向光生长,这是植物
5、生物能适应 对地心引力和光的刺激产生的
2/4
word
一定的环境,也能 反应;动物有趋向有利刺激,躲
大部分同学认
影响环境。
避有害刺激的行为。
为可以,并举出自
[出示图片]:纺锤树,让学 己从课外书上看到
生发挥想像说出图片上的树为 的例子。
6、生物体有严 整有序的结构。
什么长成这样?
[小知识]:瓶子树(萝卜树,
纺锤树),生长在南美洲的巴西,
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之
所知的有生命的物
物,当然还有很多种类的微生 体:人、狗、花、
物。它们形态各异,趣味无穷。 树木等,没有生命
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特征,将这 的物体:石头、大
些生物进行分类,归类为不同的 山、水、桌、椅等。
类群。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填图 了解到在地球上生
游戏,看看谁知道的生物种类最 活着大约 200 多万
多,并且能进行正确的分类。 种生物。我国是世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说课稿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7cd23a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f.png)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是具体学段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周围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培养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学习更深入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和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接着,分别介绍了植物和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教材还设置了一些观察、实验和讨论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学情分析具体学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观察和科学的认知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方法,能够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进行简单分类。
(3)掌握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方法,能够用文字、图画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特征。
七年级生物上册《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生物上册《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a046ec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d.png)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学生在讨论、实验、调查等环节中,共同探究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2. 设计小组讨论、实验、调查等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究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
3.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学习效果。
4. 教师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给予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四)反思与评价
1.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3.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4. 通过生物学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2. 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如形态学分类、遗传学分类等,并举例说明。
3. 介绍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生活习性及分布情况,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4. 结合课本,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如生态平衡、物种保护、遗传资源等。
5.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如人类活动导致的生物栖息地破坏、物种灭绝等,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五、案例亮点
1. 以学生为本,注重启发式教学
本案例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eb899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4.png)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身边的植物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2)进行植物观察和分析。
(3)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和心得。
二、活动主题:走进动物世界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常见的动物种类和特征。
(2)进行动物观察和分析。
(3)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特点和心得。
三、活动主题:探索生态平衡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分析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和影响。
(3)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四、活动主题:植物的繁殖与生长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过程。
(2)进行植物繁殖和生长的实验观察。
(3)分享实验观察到的植物繁殖和生长过程的心得。
五、活动主题:食品安全与健康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3)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分析食品安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讨论健康饮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六、活动主题:生物多样性保护1. 活动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3)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当前状况。
七年级上册生物《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生物《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e4b76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d.png)
作业要求:
1.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观察和描述要准确、详细,体现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3.分析和报告要逻辑清晰,有深度,展示学生对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4.画作和手抄报要富有创意,体现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5.家庭实践作业要注重亲子互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关爱之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将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生物有哪些特征?”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展示生物图片:呈现一组形态各异的生物图片,如狮子、蝴蝶、珊瑚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生物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具有一定难度。
2.生物分类方法的掌握:生物分类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分类方法和体系繁多,学生容易混淆。
3.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到其重要性。
6.思考题要结合课堂所学,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通过这些作业,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重难点,制定以下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想
1.采用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物基本特征。例如,通过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的生命现象,从而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创设互动、讨论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对生物分类方法的掌握。如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类方法,加深对分类知识的理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第1课时)教案 北京课改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第1课时)教案 北京课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6bf616dd36a32d7275810e.png)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协作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时间安排【复习】看图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展示图片观察回答问题复习 3【讲述】在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亚马逊原始森林的美丽,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都生活这那些动植物。
【展示】顺义常见的生物图片,说出图片所示动物或植物的名字。
简略讲述每种生物的大致形态和生活习性。
1.常见动物(家畜和野生)2.常见农作物3.常见绿化植物迎春花与连翘的识别4.常见野生植物(药用和野菜)【讲述】听讲观察说出所示动物或植物的名字,并试着说说他们的生活的环境与习性过渡回忆识记常见动植物115动植物的常见分类植物:木本(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动物:昆虫鸟类其他【讲述】原来我们身边还生活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亲自去看看这些生物呢?阅读教材第三页的学习活动“观察和记录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要求】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自由组合,每个小组3-5人观察校园平面图,小组确定观察的区域制定本小组的观察计划和路线听讲阅读听讲,挑选组员小组讨论观察方案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观察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明确本组观察目标20【课堂检测】完成导学练习非选择题部分内容【课后观察】选择绿地、池塘、树林、农田等不同环境,可以个人或分小组进行观察。
记录下你观察到的动植物。
个人独立完成听讲巩固为观察课做铺垫5板书设计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我们身边的植物叶片的形状光照强度外观花的颜色生活环境水分要求植物的高度土壤要求课后反思通过对学校生物资源的调查,学生对于生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进行动、植物分类的教学比较容易,学习的效果很好。
初中生物七上1.1《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和动物》 (共36张PPT)
![初中生物七上1.1《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和动物》 (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3102a1d4d8d15abe234e50.png)
紫花地丁
玉簪
竹子
月季
狗尾巴草
萱草
玉兰
• 玉兰花,别名白玉兰、望春 花,是我国特有的名贵园林 花木之一。 • 花白色到淡紫红色,大型、 芳香,花冠杯状,花先开放, 叶子后长,花期10天左右。
银杏
• 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 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和它同纲的所有其 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 • 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 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 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 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价值。
两栖动物青蛙 哺乳动物猎豹 鸟类 爬行类蛇
鱼类
小组成员分工表
具体工作 组长 记录员 摄影 观察描述 电子演示文稿设计与 制作 交流汇报 姓名
王泽泽 吴桐 王泽泽、陈梓枫 金宸
王泽泽
王泽泽
名称
类型
形态特征
叶纸质,倒卵 形 春季先开花后 长叶
叶脉简笔 画
生长环境
喜温暖、向阳、 湿润
玉兰
乔木
银杏树 乔木
有趣的发现
我们在观察柿子树的时候,发现柿子树的树干微微凸起,而 别的树却不会。所以我们有一个小小的问题,为什么会这 样呢?
收获和体会
• 感觉可以更加亲近大自然,更近距离的观察生物,植物, 引起了我们的很多追求探索的心。但也通过这次发现,我 们在生物的认识上不够广,很多生物在我们眼中都很稀奇, 都要问老师,家长或上网普及。所以决定以后多多观察生 物,认识生物。
雪松 柳树 乔木 乔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713b05cf31126edb6e1a1035.png)
第三页,共十四页。
一、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 的 (duō zhǒnɡ duō yànɡ) 植物
我们身边的植物多种多样,人们通常(tōngcháng) 可以将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 本植物。
同一区域(qūyù)生长的植物通常有高低分 层、错落有致,它们占据不同的空间, 利用着不同的资源。
第四页,共十四页。
你认识 它们吗? (rèn shi)
国家一级保护(bǎohù)动物
送台大熊猫
藏羚羊
“团团(tuántuán)”和“圆圆” 第一页,共十四页。
植物界的“大熊猫”
银杉(yín shān)
活化石
水杉(shuǐshān)
第二页,共十四页。
第一章 命
认识 生 (rèn shi)
第一节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zhíwù)和动 物
2、尝试画观察路线草图和做观察记录。
讨论:1、通过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你获得了哪些
生物方面的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绘制观察区域示意图,你 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第十一页,共十四页。
练习(liànxí)
1、生物不包括(bāokuò)下面那一类(C )
A、动物
B、植物
C、细菌
D、微生物
2、下列哪一种动物(dòngwù)不属于脊椎动物(dòBngwù)( )
乔木
灌木
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
第十三页,共十四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你认识它们吗。“团团”和“圆圆”。植物界的“大熊猫”
银杉。第一章 认识
生命。我们身边的植物多种多样,人们通常可以将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
No 物。茎多汁,较柔软,多数矮小。2、尝试画观察路线草图和做观察记录。1、生物(shēngwù)
七年级生物上册《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认识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9af8e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00.png)
7.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a.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鼓励学生提问,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我们身边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为什么我们身边的生物会有如此多的种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b.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5.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选择一本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书籍或资料,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提高自己的生物素养。
作业要求:
1.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注意使用专业术语;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3.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培养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针对重点、难点知识,教师进行详细讲解,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实践活动与探究学习:
a.安排生物观察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小组讨论、课后探究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北京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 表格教案设计
![北京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 表格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d6bdf831b765ce0408144d.png)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说出我们身边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
2.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
3.尝试画观察路线图、制作观察记录表;
4.展示活动,学生初步体验训练汇总、交流及表达的能力;
5.小组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学习,学生认同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6.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观察活动,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我们身边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举例说明生物和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难点行前课的准备如:校园名录的准备,任务单的制定,学生活动的管理。
以及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展示。
教学方法讲解、观察、讨论
教学策略
及
媒体运用 1.前两节课时学生已经进行了分组观察,任务单的制作,组内交流。
2.课之初再次强调汇报展示的要求,组织在小组内进行短暂的交流后,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给予评价。
活动规划。
初中植物动物课程教案
![初中植物动物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89329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8.png)
初中植物动物课程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2)能够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获取植物和动物的相关信息;(3)学会制作植物和动物的标本,掌握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热爱,增强生态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3)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safeguard自己和他人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特征及其分类(1)植物的结构特征,如细胞壁、叶绿体等;(2)植物的生殖方式,如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等;(3)植物的分类,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等。
2. 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1)动物的结构特征,如细胞结构、器官系统等;(2)动物的生殖方式,如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等;(3)动物的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3. 植物和动物的实验技能(1)学会制作植物和动物的标本;(2)掌握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如显微镜使用、切片制作等;(3)了解生物实验的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2)植物和动物的实验技能。
2. 难点:(1)植物和动物的分类体系;(2)生物实验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和动物的特征;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在生活中的应用;3. 采用实验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运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和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和动物的特征;2. 讲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分别讲解植物和动物的结构特征、生殖方式及其分类;3. 展示植物和动物的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分类;4. 教授生物实验技能:讲解和演示植物和动物标本的制作过程,教授显微镜使用、切片制作等基本生物实验技能;5.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植物和动物标本的制作,练习生物实验技能;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总结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强调生物实验技能的重要性。
京改版生物七上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京改版生物七上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c9c603195f312b3069a5af.png)
教学设计
生物
授课班级 初一 7 班 授课教师
课型
讲解
授课学时
1 课时
下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
教室
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
本节是初中生物 7 年级第一课时,本节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
吸收新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讲解、演示、实践,实现理
论结合实践,让学生能够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什么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导入课堂任务
生思考。
2、我们想要了解这些问题,怎样进行调查
学生:跟随教师思维进行
研究?
思考。
二、【调查】
1、 调查前准备工作:
画简单的校园平面示意图;在图上画出
本组所选定的观察路线和重点观察点。
全班分成 4 小组,每组 6 人,2 个绘图,
教师:讲解、示范、演示
2 个记录,2 个查阅汇总资料,在调查结束后
教师:巡视、辅导
要求把看到的植物画下来:
观察植物的分层现象:高大的乔木,低 评价学生完成情况,
矮的灌木,人工栽培的花、草,野生的花、 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草,矮小的苔藓等。
学习,反馈学生学习
3、讨论总结:
信息
(1)全组共观察到多少种生物,其中植物
多少种,动物多少种?
教师:展评学生调查结果,
(2)重点描述你观察到的一到两种植物, 纠 正 错 误 , 掌 握 难 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方法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目标
1.通过讲解,实 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
训,让学生认识我们 题的能力 ;
七年级生物上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9edcb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a.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进行调查、观察和分析生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调查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调查方法的学习和运用3. 身边的生物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调查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身边的生物并展开调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身边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
2. 讲解生物多样性: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重要性及其保护意义。
3. 学习调查方法:讲解调查方法,如抽样调查、全面调查等,并示范操作。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选择身边的生物进行调查,讨论调查结果。
5. 分享与总结:各组汇报调查成果,总结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身边的生物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2. 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自己的建议。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六、教学内容】1.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2. 生物分类的应用实例【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生物分类的应用实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生物分类。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
2. 讲解生物分类方法: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如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对身边的生物进行分类,小组内交流讨论。
4. 分享与总结:各组汇报分类成果,总结生物分类的方法及应用。
【九、课后作业】1. 复习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各类生物的特点。
2. 选择一种生物,运用生物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简要描述分类过程。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十、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原因2. 生物进化的证据【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证据。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教学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f2e165f27d3240c8447ef93.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
和植物】教学
二.1.观察校园内植物/动物的种类及数量
生长环境:如阳面,阴暗,潮湿,较湿润,干燥
2. 测量不同区域温度,湿度差别并记录
3.观察对比阳面环境生长植物与阴暗环境生长植物的区别?
阳面植物:特征:
阴暗处植物:特征:
4..观察盆栽植物与土地植物生长情况的区别?
盆栽植物:特征:
土地种植植物:特征:
三.讨论交流
1.全组共观察到多少种生物?其中植物多少种?动物多少
种?
2.观察到的生物,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3. 人工草坪和校园草丛以及紫藤架下与紫藤架外温度,湿度有什么不同?尝试分析植物对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4.观察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特征。
尝试分析原因造成植物生长的不同?环境对植物有什么影响?
5.你们的收获体会或是发现问题?
PPT展示要求:
一页:认识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
二页:小组成员分工表介绍
三页:路线介绍(可以是绘图然后拍照片)
四页:共观察到的植物/动物种类,数量,分类依据
五页:依次展示本组看到的植物(图片+名称+生活环境特点)等
下一页:将湿度,温度测量表格放到PPT中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最后一页:心得体会和提出的问题
注:拍照不清楚可以参考网上图片资源。
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案
![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e57da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d.png)
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周围生物,增强对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了解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身边的植物:了解常见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常见的动物:认识常见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
3. 微生物的世界: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4. 人类与生物:探讨人类与生物的关系,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5.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记录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的特点、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亲近大自然,了解生物的生长环境和保护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类生物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 视频素材:拍摄周边生物的生活习性,用于教学演示。
3. 考察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4. 生态环境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生态环境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身边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了解其特点和生态环境。
2. 学生能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分析生物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3. 学生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具备实践操作能力。
4. 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具有环保意识。
六、教学安排1. 章节一:身边的植物(2课时)a. 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1课时)b. 分析植物的特点,探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课时)2. 章节二:常见的动物(2课时)a. 观察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1课时)b. 分析动物的特点,探讨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课时)3. 章节三:微生物的世界(2课时)a.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作用(1课时)b. 探究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1课时)4. 章节四:人类与生物(2课时)a. 探讨人类与生物的关系,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课时)b. 分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课时)5. 章节五:生态环境的保护(2课时)a. 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1课时)b. 实践生态环境保护的操作方法(1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京改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教案
![京改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d7ec0131126edb6e1a1017.png)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教学目标】
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2.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
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
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小组协作
【教学过程】
【讲述】
在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亚马逊原始森林的美丽,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都生活着哪些动植物。
【展示】
顺义常见的生物图片,说出图片所示动物或植物的名字。
简略讲述每种生物的大致形态和生活习性。
1.常见动物(家畜和野生)
2.常见农作物
3.常见绿化植物
迎春花与连翘的识别
4.常见野生植物(药用和野菜)
【讲述】
动植物的常见分类
植物:木本(乔木灌木)草本藤本
动物:昆虫鸟类其他听讲
观察说出所示动物或植物的名字,并试着说说他们的生活的环境与习性
【讲述】
原来我们身边还生活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亲自去看看这些生物呢?
阅读教材第三页的学习活动
“观察和记录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要求】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自由组合,每个小组3-5人
观察校园平面图,小组确定观察的区域
制定本小组的观察计划和路线
听讲
阅读
听讲,挑选组员
小组讨论观察方案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观察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明确本组观察目标
【课后观察】
选择绿地、池塘、树林、农田等不同环境,可以个人或分小组进行观察。
记录下你观察到的动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七年级生物上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区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观察计划。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难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类别和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这些生物包括哪些
呢?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本植物都有哪些?
1、分析课本中的内容,对身边的植物怎么进行分类的?
2、生活中哪些植物属于乔木,哪些属于灌木,哪些属于藤本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
讲解:观察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植物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花卉等。
常见的槐树、银杏等属于落叶乔木,松树、柏树也多是乔木,苹果树、柑橘树等也是,还有道路两旁的杨树、悬铃木都是乔木。
常见的月季、牡丹等就属于灌木。
在生活中的牵牛花、紫藤就属于藤本植物。
菊花、百合、凤仙属于草本植物。
并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探究二:大自然界中的动物分为哪几大类?
1、观察教材中3页的图,回答问题:
(1)这些动物中哪些属于脊椎动物,哪些属于无脊椎动物?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中哪些是家禽,哪些是家畜,哪些是宠物?
讲解:观察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家禽有鸡、鸭、鹅等。
家畜有牛、马、羊、猪等。
宠物有猫、狗、鱼等。
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
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
活动:观察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和动物。
(三)知识运用
1、下列哪一种动物不属于脊椎动物()
A、燕子
B、蜘蛛
C、青蛙
D、大象
2、下列哪一种属于灌木植物()
A、月季
B、牵牛花
C、杨树
D、菊花
(四)归纳小结
学完本节课后,你知道身边的植物和动物都是怎样分类的吗?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五)随堂检测
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命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非生物对外界反刺激没有应
2、乔木具有()特征.
A、明显的高大主干
B、没有明显的主干
C、茎长而不能直立
D、茎多汁,较柔软
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青蛙
B、喜鹊
C、蟾蜍
D、大鲵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
课本第6页习题:
1、观察一种开花的植物,尝试画花的简图。
2、观察一种动物,说说它与其他生物有什么关系。
八、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注重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注重生物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淋漓尽致的展现。
学生自己动眼观察、动手解剖,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想象,推理,充分给与了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感受到身边的植物和在动物带来的愉悦,科学教育和美育情感教育浑然一体。
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