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方案)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3.1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教案 (2)

第一节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教学设计与案例(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实验室观察植物的一般方法
2.识别一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
3.举例说出常见的植物的变态茎、变态叶。
4.分析植物的器官与环境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运用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
(三)情感目标: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植物的方法。
难点:变态根、茎和叶的区分,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媒体:根:小麦、水稻、白菜。
枝条:杨树枝条、变态茎、完全叶、变态叶以及几种植物的花;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设计思路:
这一节课是《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第一课《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本节是本章其他章节的基础,通过大屏幕展示植物对人类的巨大作用(例: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等)说明研究植物是非常必要的,而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观察,从而导入本节《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我们一般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旨在使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方法和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会观察》的复习,引入对一个完整植株的观察。
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竟1.2.3.4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各部分的特点,对照书本找到相应的名称和分类,然后思考各个部分的功能以及和环境的适应关系。
这些环节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进行。
知识链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提问总结完成。
六、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中浮游生物,了解浮游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载玻片、滴管、蒸馏水、水样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放在干净整洁的实验台上,准备好玻璃载玻片和滴管。
2. 取一定量的水样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并用滴管吸取一滴水样放在玻璃载玻片上。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先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
4. 根据浮游生物的特征和形态,逐一用高倍镜观察,看清浮游生物的形状、大小、运动方式等特点。
5. 记录观察到的浮游生物种类和特点,绘制浮游生物的草图。
6. 结束实验后,将显微镜等实验器材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玻璃器皿破裂伤人。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3. 注意保护好显微镜,避免受到损坏。
4. 在观察浮游生物时,要细心观察,不要错过任何细节。
实验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草图,评价学生是否对水中浮游生物有所了解,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扩展实验:可以进一步观察水样中其他微生物,比如藻类、细菌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动物之最:科学实验教案

观察动物是生物学科研不可或缺的步骤,通过观察获取到动物的行为、生理特征、环境适应性等信息,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生存状况与演化规律。
然而,为了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保护动物的权益,科学家们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实验,以便在不危害动物的前提下获取所需信息。
因此,在观察动物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采用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和手段,确保科学实验教案的开展成功。
1.实验目的科学实验教案的目的是获取动物的生理、行为、繁殖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动物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不同的现象、行为等信息,进而揭示动物适应环境的规律。
同时,通过科学实验教案的开展,了解、研究和解决与动物生存相关的问题。
2.实验原则为了保证科学实验教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遵循一定的实验原则。
应该遵守伦理道德原则,保护动物的健康与权利。
应该遵循实验科学原则,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可重复性和结果合理性。
还应该遵循观察研究的原则,采用高质量的实验方法。
3.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教案的开展需要采用严格规范的实验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动物种类的不同,实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在实验中,一般需要先通过文献调查、预测和计算等初步分析方法确定实验实施条件,并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
随后,应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清楚分析采样、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的相应方案。
同时,在实验条件的准备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动物的生活环境、食物供应、温度和光照等因素,避免使动物受到伤害或影响到实验结果的预判。
4.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在科学实验教案的开展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非常关键。
在此期间,应采用专业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软件,以较为准确的方式取得采集数据和评估实验结果的质量和完整度。
同时,要保持开放性和客观性,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5.结语通过科学实验教案的开展,可有效解决与动物生存相关的问题,从而促进动物的健康和生存安全。
开展科学实验教案的成功,离不开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深入,我们相信科学家们将会更加注重动物保护,并通过开展科学实验教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个美好的世界。
学会观察-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学会观察-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察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性;2.学会观察物体的特征并描述出来;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4.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5.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观察技巧的讲解;2.对物体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3.学会如何做科学实验。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学生对物体特征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内容1. 观察的重要性生物学不仅仅是理论,还包括实践。
实践就需要观察,观察是生物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生物学家观察当地的动植物环境、人类行为、和疾病现象,以便了解和解决问题。
基础生物学中的许多课程都是从观察开始的。
2. 观察技巧的讲解观察的目的是获得信息,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需要一定的观察技巧。
让学生知道如何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如何培养动物的习性、如何观察天气等等。
1.如何观察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纹路、内部结构,花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等。
2.如何观察天气: 湿度、风力、温度、云层、降水等等。
3.如何观察人体状态:面部表情、神态等。
3. 科学实验让学生学会如何做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
学生应该被引导到有价值的实验活动中,帮助他们发现事物的规律。
示范性实验让学生知道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利用图表、图示和视频,让学生容易理解观察技巧和做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等。
2.分组讨论: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分组实验,让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帮助他们理解课程的内容。
3.课堂互动:课堂上也可以发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通过游戏、故事、图画等多种方式来学习生物珍贵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在课堂上进行测验,通过课堂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可以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究规律,并评价自己的观察。
3.实验评价:通过实验记录和学习回顾梳理实验过程,检验实验的有效性。
七、教学总结学会观察是生物学学习的关键之一。
动物世界的教学设计_七年级生物教案_模板

动物世界的教学设计_七年级生物教案_模板动物世界的教学设计哺乳类教材分析哺乳类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泛、功能最完善、进化最高等的动物。
教材紧紧围绕这一基本特点,以家兔为代表,采用特殊到一般,个别到整体的学习方法,从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方面明确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能体会到生物的进化规律。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利用实物、标本、挂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家兔的体表、身体分部、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繁殖等方面的特点,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生物进化的观点。
2.以实验为主线的探究型课堂。
4人一组分发一只兔子,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兔的体表、身体分部、感觉器官、神经系统、运动等的特点。
利用解剖实验得出消化、呼吸和循环、排泄和生殖等系统的特点。
最后归纳哺乳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一系列特征。
3、本节有些概念较难掌握,如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
教师必须利用合理的科学方法教学,如举例、比较等,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容易。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家兔的生活习性、形态、身体分部。
2.掌握家兔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实物、分析动物形态结构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通过对家兔的观察、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与家兔复杂的取食、避敌等行为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三)教学准备活家兔、家兔骨骼标本、家兔神经系统挂图、哺乳类牙齿挂图、家兔消化系统挂图。
四、教学过程()复习:请学生分析鸟类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一列特征?每种动物都能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我们已经学习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
初中2024-2025学年度生物实验教学计划样本(4篇)

初中2024-2025学年度生物实验教学计划样本这个学期我担任初二1-3三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初二年级生物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知识目标: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能力目标: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认识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具有实践价值。
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其实践价值就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具有两面性。
此外,尽管社会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会化,但是,科学始终不是万能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并非都能依____学来解决。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一的学习,多数学生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其中也存在着问题:班中成绩差别悬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有的班级后进生比较多。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好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中学习的第五单元,是整个初中二年级生物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单元。
其中涉及的内容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动物的分类,让学生区别那些是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案导言动物教学是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的结构、生态和适应能力。
对于教育者来说,一个好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案至关重要,它能够提供具体的指导、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通过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案,探讨其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并对其优点和改进之处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这个动物教学设计教案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 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特征,并能够根据这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 掌握动物结构和生理适应能力的基本概念。
3. 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的基本分类特征: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学生可以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动物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
2. 动物的结构和生理适应能力:通过观察一些具体动物的骨骼、肌肉和器官结构,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如鸟类的羽毛和飞行适应能力,鱼类的鳞片和呼吸器官等。
3.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通过观察动物的食性、捕食关系和生活环境,学生可以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如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1. 观察和实验: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器官结构,以及它们的行为习性,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测量不同动物的速度、力量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观察和研究动物。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动物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外部特征、结构和适应能力,然后向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
3. 多媒体资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一些特殊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安全事项
确保实验操作过程安全,避免使
用不适当的工具或试剂,注意避
免伤害自己或他人。
01
实验规范
02 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保持实
验器材的清洁和完好,合理处理
实验废弃物。
观察与记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胞结构和功
能,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记
03
录观察结果。
数据分析与解释
04 鼓励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实
验结果,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和
分析能力。
02
实验操作与观察
实验操作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 如显微镜、培养皿、试管、滴管等。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逐步进行实验操作,注意 实验细节和规范操作。
实验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以便后续分析。
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
01
02
03
观察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注意细节变化 。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汇报人:
202X-12-18
CONTENTS
• 实验准备与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与观察 • 实验结论与讨论 • 实验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实验准备与实验目的
实验准备
实验器材
显微镜、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显微镜擦拭纸、标签纸等。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稀释的血液样本、染色剂(如 甲基蓝)等。
实验结论推广与应用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通过增加二氧化碳供应或改善光照条件等方法,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的进行,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学会观察初中生物教案

学会观察初中生物教案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观察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观察生物的特征和行为。
二、能力目标:
1. 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细致和耐心;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对生物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观察的方法和技巧:讲解观察的定义和作用,介绍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使用显微镜、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三、观察生物的特征和行为:以动植物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生长状况和行为习性,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四、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生物观察实验,相互合作观察记录,分享观察结果,并讨论交流。
五、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的经验和收获,反思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生物进行观察,并用笔记、照片或绘画等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评价方式:
1. 参与观察实验,主动记录观察结果,积极与同学合作交流;
2. 能准确描述所观察生物的特征和行为,能提出有关观察的问题和疑惑;
3. 对综合性的观察报告进行评价,包括观察的方法和技巧、观察的结果和分析。
2024年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上(五篇)

2024年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上一、总体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二、课程设置本学期将按照以下内容进行生物教学: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细胞与细胞器3. 生物遗传4. 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5. 生物的繁殖和发育6. 生态环境与保护三、教学方法1. 针对生物概念的学习,采用讲解、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对于生物的细胞与细胞器、遗传和结构与功能的学习,采用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的基本原理。
3. 对于生物的繁殖和发育以及生态环境与保护的学习,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理解生物的繁殖和发育过程,以及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和课本:利用教材和课本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学习。
2. 实验设备和材料: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3. 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生物实验过程和相关生物图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知识。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观察和实验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
2. 作业评估:对学生课后布置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估。
3. 小组合作评估:对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分工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估。
4. 期末考试: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如生命现象、生命特征等。
- 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
2. 第二周:细胞与细胞器-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掌握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 第三周:生物遗传- 了解基本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基因的传递。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生物(Organism),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
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济南版生物七班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济南版生物七班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过程:ò?¢进入实验室先填好记录本,回实验实验过程。
(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t?¢迅速拿出显微镜,对好光。
èy¢如果把一根头发、一张厚纸放在物镜下面,看看能否看清楚它们的结构?(不能)必须把玻片弄到薄而透明。
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
¢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P43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擦)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滴)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取、展)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开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
2024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3篇)

2024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计划(____-____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
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
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
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1.演示实验必须按课标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
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开放实验室方面,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提前列出实验配档共学生们参考和选择。
每次开放实验室之前精心准备实验材料、并且对实验进行预做,使教学能够得心应手。
通过开放实验室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激发学生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
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生物学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学教学活动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我们特制定以下生物学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2.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掌握生物学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活动内容1. 实验操作培训(1)植物组织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3)微生物分离与培养(4)植物生理实验(5)动物生理实验2. 野外实践活动(1)植物资源调查(2)动物行为观察(3)生态系统考察3. 科普讲座(1)生物进化与多样性(2)生物技术与应用(3)生物与环境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每周一、三、五下午第三节课2. 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校园、周边自然生态环境3. 活动形式: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野外实践、科普讲座五、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2)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3)准备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教学课件等(4)招募志愿者和教师担任活动指导2. 实施阶段(1)实验操作培训:由专业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野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动物行为观察和生态系统考察(3)科普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科普讲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 总结阶段(1)学生撰写实验报告、野外实践报告和科普讲座心得体会(2)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3)收集活动照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活动总结报告六、活动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考核、学生互评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通过野外实践活动报告、科普讲座心得体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学生科学素养评价: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学习成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年级生物上册2.1.3动物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1.3动物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动物细胞主题:2-1-3动物细胞教学设计理念实验室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和技能①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解释人类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差异。
② 提高制作和观察临时装载的技能。
③ 设计实验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力。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加载和显微镜观察细胞,提高制作和观察临时加载的技能,提高实验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从而体验科学探索的思路、方法和情感;态度,不断形成“大胆谨慎”的心理品质;重视“模拟生产”活动,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释了人类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了动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实验和观察能力。
临时加载膜制作过程中刮伤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稍有困难);设计实验(利用以前的学习经验,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
教学准备:预习;3H铅笔、画纸;各种果冻、彩色糖粒、果脯、小塑料食品袋、线等物品;上课前漱口。
教师:生理盐水、稀碘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1%~5%)、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璃、显微镜、水、琼脂。
教学过程总结是教师活动中承前启后、开拓知识的纽带。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提出问题,创造学习情境。
展示主题并交流:“当你看到主题时,你有什么问题?展示材料的部分。
学生的活动回顾旧的,了解新的,并提出问题:① 你想看看你体内的细胞吗?② 人类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引起怀疑:口腔上皮细胞在哪里?如何获得它们?解决心中的疑虑。
备注:介绍新的第1课教学过程参与引导帮助调查①设计: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取村、方法、染色剂的变化);②制作:同组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案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比性。
巡视提示参与观察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换观察。
借鉴老师摆放的示范镜。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4.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实验室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2.学生能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室观察动物的实物或图片。
2.准备幻灯片和PPT。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实验室观察动物的图片,引出本课话题。
2.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在实验室观察动物?”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Step 2 学习内容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PPT介绍实验室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步骤。
2.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体验实验室观察动物的过程。
3.学生进行实验室观察动物的实验,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Step 3 讨论与总结1.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整理,并讨论归纳出规律。
2.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和同学讨论解答。
Step 4 拓展延伸1.教师给学生介绍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收集更多有关动物的资料,展开讨论并向全班展示。
Step 5 总结归纳1.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和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学生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实验室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和方法:1.学生观察动物的重要性。
2.实验室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步骤。
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1.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实验室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准确地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并能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同时,通过学习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学生对动物的多样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实验二观察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教学设计人员:分工:板书设计和书写、新课导入;观察植物细胞部分教学设计和教学;观察动物细胞部分教学设计和教学、制作简单细胞模型;课堂总结、巡堂问题反馈预实验:2次教材分析:《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观察生物第4节细胞中的一个实验,通常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观察植物细胞”,第二课时为“观察动物细胞”。
但是本次上课,我们将两个课时并为一个课时进行。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本节课通过运用显微镜观察动物、植物的细胞,从而更好的了解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并为学好其它生物学知识打好基础。
本节课就是要求学生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动植物体的细胞,掌握构成动植物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尝试规范操作,用三维思维描述细胞,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让学生绘制简单的生物图,培养他们的绘图能力。
并且本节课通过还归纳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培养思维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因此,本节意义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本次实验教学的对象为七年级(初一)学生。
此次实验为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二个实验。
学生在理论课上对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一定了解。
在上一次实验课显微镜的使用中,已经练习了使用显微镜。
但学生还未建立起对动物、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的思想。
七年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通过制作动、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让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充分认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把握课堂重难点。
设计理念本次实验课建立在学习了理论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根据理论结合实际,通过教师讲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真正了解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体会到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系统的科学方法的训练。
生物实践教学活动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我们将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的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内容(一)活动一:植物细胞结构观察1.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碘液。
- 实验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活动过程:-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实验材料。
-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 记录观察结果,与同学讨论,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活动评价:-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记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掌握程度。
(二)活动二:植物细胞功能实验1.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碘液、清水、蒸馏水、NaCl溶液。
- 实验步骤:观察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的功能。
2. 活动过程:-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实验材料。
-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
- 记录实验结果,与同学讨论,分析细胞器的功能。
3. 活动评价:-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记录、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植物细胞功能的掌握程度。
(三)活动三:植物细胞结构功能综合实验1.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碘液、清水、蒸馏水、NaCl溶液、葡萄糖溶液、酚酞溶液。
- 实验步骤:观察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的综合功能。
七年级生物教案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设计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主要通过学生在实验室里对常见动物标本,模型及实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几种鸟的足和喙,昆虫的几种类型的口器的观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生活习性及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在"实际用"栏目中,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简单介绍了一些仿生学的知识,以此来引起学生学习动物方面知识的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动物,但是能将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对环境的适应联系起来进行认识的很少.由于,各种动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这种适应有会表现在动物的某些结构特征上,因此,学生会对探究动物身体结构与环境适应之间的关系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这可以作为进行本课教学的切入点.教师课前应做好一定的准备,事先准备好几种常见动物的实物或标本;绘制好不同鸟类的喙和足,不同昆虫口器的挂图或幻灯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叙述一两例动物对环境适应的例子(如克格伦岛上昆虫的残翅和翅特别发达就是对该岛上多风环境的适应.),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教师简单介绍观察动物的方法并安排学生对事先准备好的动物或标本进行观察.同时,思考这些动物的结构特点是怎样适应生活环境的.接着,逐步完成对几种鸟类的喙和足,以及几种昆虫口器形态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在"探究竟"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对"大家谈"中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以及生活环境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最后,安排学生对"实际用"进行阅读,体会仿生学研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常见动物的形态.能力目标常识在实验室观察动物.情感目标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三, 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在实验室观察动物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 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因此内容比较简单,不存在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四,教学媒体几种动物的实物或标本五,课时建议 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本节课的引入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动物进行引入,如:鸡和鹅都属于家禽,但是在形态结构上确有很多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教师也可以叙述一些动物对环境适应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进行引入.(一)教师根据扩展资料讲解动物观察的方法,简单介绍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的概念.(二)教师安排学生分成观察小组,各小组对准备好的实物或标本进行观察和交流.同时思考:这些动物的身体各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二)布置学生按照对比观察的方法观察不同鸟类的喙和足,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并讨论"不同鸟类的喙和足的区别及其与各自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
物(教学方案)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方
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入门课,是在前两章“学会观察”、“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实验室里观察常见动物的形态特点和局部结构特征,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少。
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难点是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口器,从而使学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分析交流和了解仿生学知识等环节,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尝试观察,初步了解了科学的观察方法。
本节课所涉及的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食物、习性、生活环境及仿生学知识等内容,大部分学生或有生活经验或有课外知识,但学生普遍停留在表面感性认识上,兴趣虽然浓厚,但是深入观察比较(如昆虫口器)的能力可能较差,理性思索(如总结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估计有一定困难。
设计理念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主动观察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分析和总结规律。
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2)重点训练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每一个学习者的生物科学素养。
(3)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观察到理性思考,由实际现象到理论总结,最后
再回到生活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
2.描述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
3.举例说出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性目标:
1.尝试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口器。
情感性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常见脊椎动物、常见鸟类和常见昆虫的实物或标本,有关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和一些动物图片。
学生则课前查询书籍、网站等,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关注“身边事”(1)观察鸡、鸭等动物(或标本),思考:都属于家禽,为什么喙和足有很大差别呢?
(2)观察家兔、蝙蝠、鲸等动物图片,思考:都属于哺乳动物,为什么体型和四肢的区别很大呢?出示动物的实物、标本或图片,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为什么一些同类动物的体型或某些器官却有很大差别呢?从而导入新课。
了解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学生自学“技能卡”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说出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
补充并总结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
特别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要伤害动物或损坏标本。
观察常见动物的外部形态(1)分组观察,描述动物的形态特点,互相补充。
(2)观看常见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思考问题。
(3)分组讨论总结:动物的外部形态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然后由代表向全班同学陈述各组的观点。
(1)出示观察材料,组织和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进行描述。
(2)播放录像,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动物的形态特点与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举例说出。
(3)参与各组的讨论,对学生的观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动物的形态特点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论。
观察常见鸟类的喙和足(1)分组观察,结合课本插图,比较不同鸟类的喙和足有什么区别,互相说出,互相补充。
(2)观看常见鸟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思考问题。
(3)分组讨论总结:鸟类的喙和足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
适应的特点。
然后由代表向全班同学表达各组的见解。
(1)出示观察材料,组织学生重点对比观察喙和足的特点。
巡回指导,参与观察,适当补充,答疑解惑。
(2)播放录像,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鸟类的喙和足特点与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举例说出。
(3)参与各组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及时评价,肯定为主,适当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鸟类的喙和足特点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论。
观察常见昆虫的口器(1)练习使用放大镜。
(2)使用放大镜分组观察,说出不同昆虫的口器特点。
对照课本插图,讨论总结,辨认分别属于哪一种口器类型。
(1)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出示观察材料,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错误之处给予及时纠正。
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必要的补充,最后做出小结。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3)观看常见昆虫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思考问题。
(4)分组讨论总结:昆虫与其食物相适应的口器特点。
然后由代表向全班同学阐述各组的答案。
(3)播放录像,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昆虫的口器特点与其食物有什么关系?举例说出。
(4)参与各组的讨论,对学生的发言积极评价,适当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昆虫口器特点与其食物相适应的结论。
探究活动的总结分析分组讨论:
(1)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技能要求和注意事项。
(2)重点思考和讨论课本“大家谈”所提问题,综合分析上述三个观察活动的结果,取得共识,并由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说明。
组织并参与各组讨论,提醒学生一定要结合实践谈体会,做总结。
启发学生对上述三个观察活动做全面、概括、实事求是地分析总结,倡导深入思考,鼓励大胆发言。
在对学生的发言做积极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实践应用(1)自学“实际用”内容。
(2)举办“仿生学知识研讨会”,把自己知道的更多的仿生学知识和例子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开阔思路,多举课外例子,丰富课本内容。
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加讨论,加强师生交流。
教学反馈(1)学生提问,全班讨论,互相帮助,学生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2)学生回答。
(1)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回答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能当堂解决的问题,可布置课下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2)教师提问,即课本“想一想”所提问题。
注意要启发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思考问题。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