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的发现及应用的研究历程

合集下载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摘要:动物摄入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据 WHO 公布的资料,全球有 40 多个国家属于低硒和缺硒地区,故单靠食物的硒远远不能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硒(selenium)是人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它是1817 年由瑞典化学家Berzelius 发现并命名。

在上世纪 40 年代前,硒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毒物质,致癌物质。

直到1957 年,Schwarz 和Foltz 发现硒是有效预防肝坏死的第三因素,从而证实了硒是动物日粮中必须的营养元素,同年Patterson 等人报道硒可以预防渗出性素质,硒在营养学方面的意义才得到重视。

1973 年,美国 Robruck 等确定硒是谷胱甘肽氧化酶(GPX)的辅助因子,它和维生素质E 一道能防止不饱和脂肪氧化生成有害的氧化物。

这种抗氧化功能具有清除生物机体的自由基作用。

如果缺硒,机体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受阻,会致使大量自由基积累而引发的各种疾病。

近年来,随着对硒的深入研究,硒的存在形式、机体内的代谢过程、硒的生物功能及缺乏及其中毒以及硒的生物利用率逐渐得以认识。

1 硒的存在形式硒的存在形式多样,可以以Se2+的硒化物形式存在,也可以以Se4+(亚硒酸盐)或(硒酸盐)的形式存在。

据 Combs 报道,动物营养中重要的硒化物主要有 4 种,它们是硒化物(如硒蛋氨酸)、元素硒(红硒)、亚硒酸盐(如亚硒酸钠)和硒酸盐(硒酸钠)。

目前凡特施特生产的健乐保亚硒酸钠属于亚硒酸盐形式。

2 硒的吸收代谢动物对硒的吸收是在十二指肠中进行。

目前用于补充硒源的物质主要分为两类:无机硒和有机硒。

研究表明无机硒(亚硒酸钠)到达小肠后,若未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很容易被小肠吸收。

红细胞摄入吸收后的亚硒酸离子,然后被还原成有用的硒化物形式,与血浆蛋白结合后运载至肝脏,成为有机硒中的一部分供硒蛋白的合成。

当无机硒进入小肠前已通过某一方式还原为不溶性或不易被吸收硒化物时,这种形式的硒并不被小肠吸收而直接从粪便中排出。

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文献资料

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文献资料

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文献资料“硒”是1817年发现的微量元素。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缺“硒”会导致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综合症、肝病、糖尿病、胃肠道病、哮喘、帕金森病、癌症等四十余种病高发。

科学证实:“硒”具有高抗氧化活性,比作用强大的维生素E还要大50—500倍,有效地清除自由基、防止器官老化与病变、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抵御疾病、抵抗有毒害重金属、减轻放化疗付作用、防癌抗癌。

华中工学院研究发现:百岁老人体内“硒”含量比一般老人高出36倍。

在湖北恩施,土壤里含有丰富的“硒”,当地姑娘秀丽、水灵,被称为“硒姑娘”,40岁妇女,皮肤依然洁白光滑,有弹性,男人身体健壮,精力充沛,且百岁老人特别多。

在黑龙江克山县,一种以心肌坏死为特征的克山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在江苏启东县,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在陕西华西县一个小村,26年死于癌症的村民高达30人,在浙江嘉善,结肠癌成为头号杀手,这些病都和缺“硒”密切相关。

1997年我国医学专家于树玉,历经十六年,对肝癌高发区调查发现:人体的硒水平越高,则肝病、肝癌的发病率越低。

在江苏启东县,对13万居民进行补硒预防肝癌实验证实:补硒可使肝癌发病率下35%,使有肝癌家庭史者发病率下降50%中美两国科学家于1982年—1991年在食道癌高发的河南林县对25984人试验,结果证明,每天服用200微克硒,可显著降低癌症患者死亡率。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癌症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了13年的补硒双盲干预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补硒200微克,癌症死亡率下降50%,癌症总发病率下降37%,其中肺癌下降46%、肠癌下降48%、前列腺癌下降63%。

2003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一项重大决议:即认可“硒”是抑癌剂。

在我国,硒有防癌抗癌作用,已被写入化学教课书(九年级下册96页)以及高等院校医药教材(微量元素与健康262页)“硒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及其DNA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癌基因的转录,干扰致癌物质的代谢”。

人类对硒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硒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硒的认识过程.1817年瑞典化学家Berzlius(柏采利乌斯)发现硒(Se),并命名为Selene,希腊语,月亮的意思。

1915年Walker和Klein建议将硒用于癌症的化学治疗。

1949年Clayton和Baumann首次报告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硒能防止二甲基氨基苯对大鼠的致结肠癌作用,为硒与癌症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1950年德国科学家施瓦茨在研究肝坏死病因时发现,除了含硫氨基酸(因素1)和维生素E(因素2)有保护肝脏的效果外,还有一种未被人们认识的“因素3”也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而且其保护效果比因素1和因素2更显著。

1951年,施瓦茨开始提纯“因素3”,并终于在1957年5月17日发现“因素3”是硒。

从而证明了硒是防止营养性肝坏死的一种保护因子。

1957年Mills和Randall首次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第一个被公认的含硒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直到1971年Rotruck的研究证明了硒是GSH─Px的组成物质和维持酶活性的重要组成。

GSH─Px中的硒占人体总硒量的三分之一。

1973年德国Forsfrom和A.L.Tappel鉴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是硒半胱氨酸。

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用硒控制了危害中国人几十年的克山病。

30年代,在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发病者起初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继而出现全身水肿、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等表现。

由于在克山县发现,所以把此病命名为克山病。

直到60年代,中国克山病防治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察,发现病区的水土和粮食中硒的含量明显偏低,病区人群的血硒和发硒水平亦明显偏低。

通过对病人补硒,流行于缺硒地区的克山病得以控制。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硒是人和动物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建议:人体每天补充200微克的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

1974年,美国卫生管理局明文规定,为保证人能获得足够的硒,在可食用动物的饲料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硒。

硒与健康研究的三个里程碑

硒与健康研究的三个里程碑

1. 硒的发现与存在1817年瑞典化学家贝尔采利乌斯(Berzelius)在焙烧黄铁矿制硫酸时,发现在铅室的壁上和底部附着有红色的残泥。

将残泥加热,即发现一股似腐烂萝卜的臭味,性质与碲相似,经过研究确认其中有一种新的元素,参照碲(原意为地球)的命名,给这个元素取名为硒,即月亮的意思。

硒的元素符号是“Se”,它的物理化学特性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硒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当稀少和分散,其丰度按重量估计约为地壳的7×10-5,占化学元素的第70位。

在地壳上,油页岩、煤、石油中常含有硒,在海水、土壤中也有一定的含量。

天然硒很少,且常与天然硫在一起。

硒主要以重金属的硒化物存在。

除少数国家或地区以硒化矿为硒资源外,多数硒化矿都因矿石产量稀少而没有工业价值,因此硒的主要来源是从重金属硫化矿冶炼铜、锌、镍、银等金属时作为副产品而得到。

从硫的沉积物及铀的提纯过程中也可以得到硒。

中国湖北省鄂西地区是全国也是世界上的高硒地区,硒的储量大,分布广,硒广泛地分布于植物、土壤、岩石及石煤中。

2. 硒的用途硒广泛地用于玻璃、陶瓷、染料、橡胶、石油化工、冶金、电镀等行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部门,如半导体器件、光电器件、硒太阳能电池、激光器件、激光和红外光导材料等的制造。

由于硒的重量生物活性。

硒也广泛地用于医药、保健和农业等部门。

3. 硒与健康研究的三个里程碑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分为常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人体对微量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每天以毫克或微克计量的,虽然量微,却是保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不可少的。

硒就是微量营养素之一。

人们对各种营养素的认识,是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深入的,对硒的认识也是如此。

在近几十年前,人们普遍认为硒对人体有毒,而被拒绝。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究,人类才渐渐认识了硒,并把硒誉为“生命的火种”,“具有保健作用的神气矿物”。

20世纪50年代法国科学家施瓦茨(Schwarz)最早发现硒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他在研究引起肝坏死的病因时,发现含硫氨基酸和维生素E对肝脏都有保护作用,同时发现并与1957年5月17日测定结果,硒对肝脏有更强的保护作用。

硒的重要性的发现历程

硒的重要性的发现历程

1817年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发现了硒,并命名为selenium,取自希腊语“selene”“月亮女神”之意。

1915年Walker和Klein建议将硒用于癌症的化学治疗。

1949年Clayton和Bbaumann首次报告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硒能防止二甲基氨基苯对大鼠的致结肠癌作用,为硒与癌症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1951年科学家施瓦茨在研究肝坏死病因时发现硒具有保肝护肝的功效。

1971年Rotruck的研究证明了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物质和维持酶活性的重要组成。

1973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硒是人体和动物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并建议:人体每天补充200微克的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

1980年我国证实克山病、大骨节病与地方性缺硒有关。

在第二次国际硒大会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杨光圻教授宣布:用硒防治克山病取得成功!我国科学界“硒与克山病”的研究成果有力证明了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1982年中国在《营养学报》上首次公开披露:我国有72%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2/3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

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硒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专题讨论会上,我国科学家获得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家协会授予的“斯瓦茨(Schwarz)奖”。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荣获施瓦茨奖。

这是对中国科学家证明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这一重大贡献的铭志。

1983-1991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癌症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了长达数年大规模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补充200微克硒,癌症死亡率下降50%,总发病率下降了37%。

此项研究被称为“硒防癌里程碑”。

1985-1997年中国科学家对江苏启东县肝癌高发区13万居民进行补硒试验,结果显示:肝癌发病率下降了35%,有肝癌家族史者发病率下降了50%。

1990年5月28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立健康研究院首次发现,硒具有与胰岛素相似的作用,可调节体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尿病的症状。

硒的发现及应用的研究历程

硒的发现及应用的研究历程

硒是1817年内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T.J.Berzelius)发现的。

根据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Selene一词取名为Selenium,后来汉文中将其译为硒。

硒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7×10-5%,主要以某些重金属元素的硒化物形式存在。

硒的性质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硒是一种较为珍稀的微量元素。

硒又分为有机硒和无机硒两种,无机硒有较大的毒性,且不易被吸收,不适合人和动物使用。

日本政府明令禁止在所有动物饲料中使用亚硒酸钠等无机硒。

开始人们对硒的毒性研究较多,对于硒的营养作用直到五十年代才正式确定。

1950年发现低浓度的硒能防止实验动物的肝坏死,减少各种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病症.世界不同地区都报导了用硒化物治疗家畜疾病的病例,这就促进了人们对硒化物用于医疗方面的研究.50年代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发现硒对雏鸡的渗出性素质有预防作用。

此后世界上许多研究和试验也不断证明动物缺硒会导致白肌病、肝坏死、胰腺萎缩和流产等。

各国学者的研究都表明:硒对人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它直接参加酶的代谢,缺硒可引起许多营养缺乏病的发生,导致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微量元素最主要的就是硒。

中国学者对克山病的研究结果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学者的研究又证实,硒和维生素E共用可以抗癌,可以对抗Pb、Hg、Cd、Ta的毒性;硒化物的防辐射性远高于硫化物。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确认:硒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

从而,硒受到了重视。

对人体来说,它不能自制但又必不可少。

世界卫生组织还证实,补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到了80年代,我国科学家经系统研究发现,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内的40多种疾病都与病人缺硒有关,进一步证明了硒与人体的健康有直接的关系。

近二十年来人们开展了硒对人体作用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微量硒对生命过程的重大作用。

目前,硒己成为一一种多功能营养品,起到抗癌;保护心脏;防止克山病、大骨节病、肝病;延缓衰老;解除重金属毒性等奇特作用。

生命的火种-硒1

生命的火种-硒1

生命的火种-硒沈哲明一、硒的发现与研究1817年瑞典化学家Berzlids,首先发现硒元素(Se),并命名为Selene,希腊语“月亮”的意思。

1957年德国科学家施瓦茨首次发现硒具有保护肝脏,防止肝坏死作用。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硒是人类和动物生命活动必须的微量元素,建议:人体每天补充200微克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1980年中国科学家对1094个县市(约占全国一半)的土壤样品的硒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中国是缺硒国家,72%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

1982—1991年中美两国科学家在我国癌症高发地区----河南省林县,进行的实验显示:每天补充200微克硒,可显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1983-1996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癌症研究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了长达13年的补硒双盲干预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补充200微克硒,癌扩散率降低了37%,死亡率降低了50%。

此项研究被称为:硒防癌里程碑。

1984年中国科学院对湖北百岁老人聚居区的土壤、水、谷物及百岁老人血液、头发硒含量进行测定,硒高于平均水平23倍。

1985年中国科学家对中国第一长寿区,世界第四大长寿区——广西巴马县进行调查,发现巴马县癌症发病率、心脑血管发病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土壤的硒含量达到O.5微克/公斤,超过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正常值O.1微克/公斤5倍。

1985-1997年中国科学家对江苏启东县肝癌高发区1 3万居民进行补硒试验,结果显示:肝癌发病率下降了35%,有肝癌家族史者发病率下降了50%。

1990年5月28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立健康研究院发现:硒具有胰岛素相似的作用。

1997年,我国医学专家于树玉教授历经16年对肝癌高发地区研究证明:人体含硒水平越高,肝病、肝癌发病率越低,缺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

体内长期缺硒的肝炎患者转化为肝癌的危险性是其他人群的202倍。

2000年9月2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报道: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硒蛋氨酸能激活抑癌基因P53,P53基因可通过促使异常细胞凋亡或阻断癌细胞的复制而起到预防肿瘤作用,首次揭示了硒抗癌机理。

近几十年,硒的新发现,新进展

近几十年,硒的新发现,新进展

近几十年,硒的新发现,新进展一、硒的发现简史硒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Se。

硒是一种半金属元素,1918年被瑞士科学家(Brezellus)从硫酸矿铅室泥中发现的,是贝齐里乌斯发现铈、钍后1817年发现的又一个化学元素。

他命名这种新元素为selenium。

根据希腊神话中“月神”Selene一词取名Selenium,后来汉文将其译为“硒”。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六主族位于硫、锑之间。

1957年证明硒是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直至1975年才由Swasthi证明硒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

发现人: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Jöns Jakob Berzelius),并命名为Selene,希腊语,月亮的意思。

发现年份:1817年发现过程:1817年,瑞典的贝采利乌斯从硫酸厂的铅室底部的红色粉状物物质中制得硒。

他还发现到硒的同素异形体。

他还原硒的氧化物,得到橙色无定形硒;缓慢冷却熔融的硒,得到灰色晶体硒;在空气中让硒化物自然分解,得到黑色晶体硒。

二.缺硒是万病之源。

硒与疾病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各国微量元素研究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硒是一种主宰生命的微量元素,缺硒将直接导致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肝病,糖尿病,白内障,前列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克山病,骨关节病,肠胃病,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贫血,血液病,精神抑郁,妊高,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在内的四十多种疾病的发生。

是什么原因造成现代人缺硒:1.是环境缺硒,许多地区土壤缺硒,导致低硒植物的产生,造成低硒水平食品链,从而引发人体缺硒;2.是环境污染,由于工业污染、酸雨等原因,大量的二氧化硫会与硒化合物反应,不利于植物吸收;3.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影响人体对硒的吸收,高脂肪食物、随意饮食造成人体硒吸收量下降并降低硒的抗癌作用等;4.四是长期大量饮酒、盲目减肥、上网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人体缺硒;5.五是中老年人对硒的吸收能力差、消耗多。

硒元素的发现与应用

硒元素的发现与应用

硒元素的发现与应用
硒元素(selenium)是原子序数为34的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六周,是一种稀有的矿物,主要原料来源于牛津山硒矿床。

硒元素的发现可追溯到1817年,当时的英国化学家贝克尔用硫酸解硫正酸偶联反应,提炼出一种新的元素,并将其命名为“硒”。

随后,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发现硒一直以硫酸聚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牛津山和圣弗朗西斯堡,这也是硒元素最早开采的地方。

硒元素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特别是在植物体中的分布和作用。

它可以提高植物体的抗旱性和耐寒性,增强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缓解重金属污染,防止植物营养素缺乏,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除此之外,硒元素也能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参与智力发育,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对防止癌症有明显作用。

据研究表明,硒能够增强人体抗氧化能力,防止细胞损伤,调节内分泌,缓解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硒元素还在电子设备和电机中具有重要应用,如晶体管,半导体电阻、电容器和接触器,以及电池等电器产品中也使用广泛。

它还可以用作染料抗氧剂,在给水、污水处理,冷冻食品加工等行业中,也有许多应用。

综上所述,硒元素具有稀有的重要性,在自然界的生活,工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硒元素的开采以及应用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以提升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价值。

硒元素的发现
和研究,有利于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

硒元素的发现与应用

硒元素的发现与应用

硒元素的发现与应用
硒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也被称为“活性元素”,是能够催化或促进生命循环的重要元素。

它在生物及其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努力研究它的发现及其应用。

本文将研究硒元素的发现与应用,以便更好地了解它。

硒元素最早被发现是在1817年,当时一位法国法学家,拉斐尔科萨利科,发现了一种棕色的物质,他认为它是一种微量元素,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硒”。

1818年,德国化学家谢希尔森又发现了一种硒元素,他将它命名为硒元素,并发现了它在硫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使其在后来的研究中受到比较多的关注。

在硒元素的发现之后,化学家们开始研究它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发现它与许多生理过程有关,可以催化或促进生命循环。

硒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包括激活酶的作用,促进荷尔蒙的分泌,以及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的作用,从而发挥抗疲劳、促进免疫作用等。

此外,硒元素也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植物具有较强的抗病力,促进植物生长,还有利于植物吸收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并有助于消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促进水体的生态平衡,从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工业应用方面,硒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制浆、染料、乳化剂、农药、农作物防治病虫害及油类加工等领域。

它也是制造高温合金、变形质量敏感元件和宇宙飞行器热稳定性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材料。

综上所述,硒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在生物及其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催化或促进生命循环,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许多生存机会。

硒元素的发现,以及其在医学、农学、工业等方面的应用,使人类充分利用它,提高生活水平,进而改善世界的状况。

硒产品发展历程

硒产品发展历程

硒产品发展历程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硒产品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年的积累与创新,以下是硒产品发展的简要历程。

硒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发现了硒的多种保健功效。

于是,硒产品开始进入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最早的硒产品主要以硒元素为主要成分,通过口服或外用的方式进行摄入。

而后,科学家们发现硒元素在体内的吸收利用率并不高,而且过量摄入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提高硒元素利用率的方法,并逐渐将硒科技应用到产品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硒产品开始出现。

首先,科学家们发现复合硒配方可以提高硒元素在体内的吸收利用率,从而增强保健效果。

继而,硒酵母作为一种新型的硒补充剂开始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硒酵母是一种富含大量硒的微生物,其硒化合物可以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

研究表明,硒酵母在提高免疫功能、预防癌症和延缓衰老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因此,硒酵母成为了新一代硒产品的主要成分之一。

除了硒酵母,还有其他一些创新的硒产品相继问世。

比如,硒化合物在制备抗氧化剂、防腐剂、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硒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辐射材料,被用于制备防辐射服、防辐射辐表等产品;硒研究还涉及到药物、化妆品、食品等多个领域,如硒类药物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硒化妆品被应用于抗衰老、美白等方面;硒富含的食品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营养来源。

这些创新的硒产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也推动了硒产品行业的发展。

在硒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科研机构、企业和消费者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研机构通过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硒的保健作用和应用领域;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运作,加速了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而消费者的认可和需求也为硒产品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总之,硒产品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年的积累与创新。

生物有机硒的发展历程

生物有机硒的发展历程

生物有机硒的发展历程一、硒的发现与生物有机硒的提出硒是一种微量元素,最初被发现于1817年。

硒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式存在,但最初被人们认识并提取的是无机硒。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了硒的生物活性与有机形式,从而提出了生物有机硒的概念。

生物有机硒是指将硒元素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硒蛋白、硒多糖等,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

二、生物有机硒的研究进展自生物有机硒的概念提出以来,其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各种提取技术,如生物发酵、化学合成等,成功制备出了多种形式的生物有机硒,如硒代氨基酸、硒多糖等。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生物有机硒的生物活性与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同时,针对生物有机硒的应用领域,研究者们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方面,生物有机硒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可作为肥料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可作为农药防治病虫害;另一方面,生物有机硒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如对某些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然而,目前关于生物有机硒的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提取技术的优化、制备成本的降低等。

三、生物有机硒的生物活性与安全性生物有机硒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提高免疫力等。

这些生物活性与硒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如硒蛋白中的硒代氨基酸可与蛋白质结合,发挥更强的生物学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高剂量的生物有机硒可能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如可能出现皮肤炎症、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生物有机硒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确保安全有效。

四、生物有机硒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生物有机硒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方面,作为肥料,生物有机硒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研究表明,通过施用生物有机硒肥料,茶叶中的硒含量可提高2-3倍,同时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也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作为农药,生物有机硒具有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例如,某些植物源的生物有机硒化合物对昆虫具有驱避和杀灭作用,可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

硒元素的发现与应用

硒元素的发现与应用

硒元素的发现与应用
硒元素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稀有元素,自古以来就被人们众所周知。

它以其独特的性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聚焦于硒元素的发现及其应用。

硒元素最早是由德国化学家发现的。

他们发现一种新的元素,以Sibelius命名,它的化学公式是Se。

当时,人们把它当做一种普通的矿物,并将其作为一种调料用于食物中。

然而,研究人员在19世纪末发现,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例如,在对细胞和分子的研究中,硒元素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死亡。

另外,它还可以抑制癌症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的修复,有助于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此外,硒元素也被认为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非常强大的免疫功能。

它可以抑制自由基的形成,减少细胞损伤。

这些特性使它成为有效抗衰老的理想营养成分。

此外,它还可以防止皮肤老化,使肤色更加均匀,并使皮肤看起来更年轻。

硒元素也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农业领域。

例如,它与铜一起被用于制造电子产品。

此外,它也可以作为农药,防止虫害和病菌的侵害,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除了这些应用外,硒元素也被用于医疗领域。

研究表明,硒能够促进骨骼的生长,增强骨骼的结构强度,有助于抗癌药物的作用,以及改善血液循环和肝脏功能等等。

总之,硒元素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作为抗衰老
的营养成分,也可以作为有效的抗氧化剂,抗癌药物,促进骨骼生长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等等。

因此,硒元素的发现和应用皆具有重要意义。

硒的历史以及硒的作用

硒的历史以及硒的作用
硒的辨认出,立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起轰动。一贯注重身心健康的美国人在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以后,便在全国刮起人人迁调硒的热潮,各种从此流行起来美国。1974年,美国官方将人的每日摄硒量订为200微克。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首席专家的指导下,组成硒课题研究小组,进行长达二十余年的研究与开发。国家为其投入数亿元科研经费,组织非常庞大的研究队伍,为国民健康开发研制中植8号及其保健品在世界研究领域实属罕见。通过对全国一千多个县的上万个样品数据的调查,查明我国有2/3以上地区缺硒。数据显示,其中江苏属严重缺硒地区。对缺硒易导致人体和动物多个组织器官损伤及某些文明病等加深了认识。
硒可以减缓新陈代谢、抗氧化
人体内的氧化损伤是人患病、衰老的重要原因。而硒能激活人体自身抗氧化系统中的重要物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控制和解消氧化损伤,从而防止疾病,硒的抗氧化效力比维生素e、c强500倍。
硒的历史以及硒的作用
硒是一种微量元素,硒的神秘作用直到1957年才被德国科学家施瓦茨证实对肝脏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实,缺硒将直接导致40多种疾病的发生。1973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硒的发现,是人类健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革命,它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著名科学家被誉为20世纪最具权威的微量元素专家奥德菲尔德博士这样评价硒:“硒像一颗原子弹,量很小很小„„作用和威慑力却很大很大„„一旦被人们认识、利用,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
硒可以预防癌症土壤、农作物中不含硒量越高,居民癌症死亡率越高;摄入硒越少的人群,癌症死亡率就越高;血液中硒含量越高,癌症死亡率就越高;癌症手术后,迁调硒可以显著掌控病情恶化;硒可减轻化疗、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协助抗癌药物提升疗效;硒显著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剧痛。于树玉等专家的这些突破性研究成果,荣获百家医院运用硒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脑血管疾病,均获得满意疗效。硒参与了糖尿病的治疗胰腺对硒敏感:硒和维生素e(ve)缺乏可同时造成心肌与胰腺的双重病变;硒保护胰岛:缺硒可引起胰岛β细胞合成及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原发性损害,补硒可保护胰岛;硒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在体内的病理反应是广泛糖基化作用和氧化损伤。抑制氧化和非酶糖化可以减轻或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而硒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硒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硒是人体中含量极低的微量元素,但它在人体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硒是许多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硒蛋白,如硒胱氨酸硒蛋白和硒代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硒蛋白在抗氧化、解毒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硒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广泛研究。

许多研究表明,硒的摄入与多种疾病的风险有关。

例如,研究发现,硒摄入不足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硒可能对老年痴呆、精神疾病和妇女生殖健康等有保护作用。

硒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硒的营养学研究进展迅速。

过去几十年来,研究者对硒的需求量、吸收、利用和代谢等进行了广泛研究。

这些研究为硒的推荐摄入量的确定以及硒缺乏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硒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大量研究发现,硒摄入不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硒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心血管系统,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减轻血小板聚集等,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硒与癌症研究也是一个热门课题。

大量研究表明,硒具有抗癌作用。

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调节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等。

此外,硒还可以增强放化疗的疗效,减轻治疗副作用。

另外,硒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富含硒的器官之一,足够的硒摄入对维持甲状腺功能至关重要。

不足的硒摄入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引发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肿大和甲亢。

最近的研究表明,硒补充可以改善甲状腺疾病的症状,并且可能对一些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有益。

此外,硒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硒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等,对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硒摄入不足可以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从贝采里乌斯发现硒说起

从贝采里乌斯发现硒说起

从贝采里乌斯发现硒说起兰州教育学院(730020) 金灵芬硒是1818年内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发现的,硒的发现以及其后对晒化物的研究有很多轶闻趣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化学发展的进程个,化学家不辞辛苦,勇于实践的精神。

贝采里乌斯(1779~1848)是与道尔顿、阿佛加德罗同时代的人,他从事了多力面的研究工作,作出了很多重大贡献,成为十九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道尔顿的原子论提出后,对原子量的测定就成了当时促进化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贝采里乌斯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他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在极其简陋的实验室里,对两千多种物质进行了准确的分析,为计算原子量和提出其它学说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实验根据.同时,他还发明了许多新的分析仪器,创立了许多新的实验方法,使定量分析获得了极大的进步.他的分析技术在当时被公认为是最高超的.他从乌拉尔铂矿中首次分离出了钯、锇、铑、铱四种元素,从四氟化硅中制得了单质硅,又从铅室中发现了新元素硒.他首创了用拉丁字母作为元素的符号,并用以表达物质的化学式.他提出的“电化二元论”,几乎解释了当时已知的全部无机化合物的构成,1835年他又首次提出催化的概念,所有这些,对化学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他培养了大批的化学人才,当时欧州各国的许多杰出的化学工作者都乐于到他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工作,维勒、李比希、杜马等都是他的助手和学生。

1818年,刚过不惑之年的贝采里乌斯为了分析铅室沉积物的组成,研究它们对硫酸生产的危害,同时也为了取得生产利润,为他的实验室筹措资金,给瑞典的一家硫酸厂投了资,并承担了该厂的检验工作.但是不久,这家工厂就毁于一场大火,投资不但没有获得利润,连本钱也搭进去了,这无疑便他十分沮丧.但他仍怀着极大的热情坚持不懈地分析着收集到的沉淀物的组成,在多次认真细仔的分析中,意外地发现了硒这一稀有的新元素,这是他从这次投资和检验工作个得到的最大的收获,是比金钱更贵重的回报.贝采里乌斯如获至宝,马上对硒展开了研究,很快就发现这一新元素与碲很相似.碲是1700年发现的,在拉丁文中碲(Teiius)是行星地球的意思.贝采里乌斯给他的宠儿起名硒.硒(Selenium)在古希腊语中是月亮女神的意思.他进一步认识到:硒与硫之间有更多的相似性,在他的第一部出版物中说道:“硒正好居于硫和碲之中间,并与硫的性质更接近”.“硒的性质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贝采里乌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所有的硒化物,只能把有机硒化物的研究交给他的学生们去做,同时给予关注和指导。

硒部周刊——硒的认识过程

硒部周刊——硒的认识过程

硒部周刊——硒的认识过程硒因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辐射、保护视力等其他作用被大家所推崇,那么硒是怎么被大家认识、了解和使用的,硒有哪些您所不知道的故事呢,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下,人类对于硒知识的认识和学习过程。

1856年,驻扎在美国南达科他州伦德尔堡的军医麦迪逊,首次报道了军马在驻地吃草后出现的中毒症状。

1929年,南达科他州实验站开始对一些地区出产的有毒玉米和小麦进行研究,结果证实其中的有毒成分为硒。

1957年人类发现硒是防止营养性肝坏死的一种保护因子,这是人类认识硒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人们开始探究神秘的硒;以往人们认为人体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但从1957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硒是惟一以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进入遗传密码的微量元素,而且硒代半胱氨酸是人体第21种氨基酸。

1973年又发现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1980年中国人向全世界宣布硒可以有效控制克山病,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将硒列为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人应该像每天必需摄取糖、蛋白质一样,每天也必须摄取足量的硒,才能保持体内营养素的平衡。

目前科学家已发现,在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体内,约有25种蛋白质含硒代半胱氨酸,其中多数具有氧化还原活性。

科学家由此确认,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硒的国家,有72%地区缺硒,30%地区严重缺硒,土壤缺硒→植物缺硒→动物缺硒,生活在缺硒地区的人很难通过食物获取足够的硒。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的功能受到人类的高度重视,在所有的微量元素中,只有硒每四年召开一次专题国际会议。

所以中国营养学会将硒列为15种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加以特别推荐。

硒和其它营养素一样,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会不断地被肌体转换、利用和排泄。

硒是一种易排泄的元素,所以我们每天必须摄取足量的硒,来维持肌体的正常代谢,尤其生活在低硒环境中的人,更应该重视不断补充足量的硒。

科学补硒之硒元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科学补硒之硒元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科学补硒之硒元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科学补硒之硒元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2016-08-03 利川科普硒都是恩施市的别名。

恩施市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探明独立硒矿床”所在地,境内硒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一,还是世界天然生物硒资源最富集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第一天然富硒生物圈”,是全球唯一获得“世界硒都”称号的城市。

所产出的各种农作物和中草药里含有大量的硒元素,经常食用可以保护视力,提高免疫力,防癌抗衰老。

从1817 年人类首次发现硒至今,已经历了近二百年,经过多年的挖掘探索,人们对硒的认识上升到了全新的台阶,各类补硒产品也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硒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调节免疫、防癌抗癌、延缓衰老、清除自由基、拮抗重金属等。

以下记录了硒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1817 年瑞典化学家Berzelius 从硫酸厂铅室中的红色废泥中发现了一种微量的元素,根据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 Selene 一词取名为Selenium,后来中文将其译为硒。

随后硒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1935 年我国在黑龙江克山县发现了克山病,它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此病在东北地区发生率非常高,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我国营养学及微量元素研究专家对克山病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缺硒是诱发克山病的主要原因。

他们对10 多个省区,310 个病区进行补硒,使流行于缺硒地区的克山病得到控制,这一研究第一次充分证实了硒与克山病的关系,同时也奠定了我国科学界在世界硒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1953 年美国科学家Schwarz 发现“因子3 ”能预防大鼠营养性肝坏死,并鉴定出因子3 含硒,是活性最好的硒形式之一。

迄今为止,因子3 中硒的形式尚不知晓。

1966 年第一届“硒在生物和医学中的研究和进展”国际讨论会在美国召开。

这也是最早的一个以单一元素作为议题而举行的国际讨论会。

1969—1971 年Shamberger 等经过一系列流行病、实验、临床研究后指出,低硒地区及血硒低的人群中癌发病率高,消化道及乳腺癌尤为显著。

硒元素的国际名称

硒元素的国际名称

硒元素的国际名称
硒,国际化学名称为Selenium。

它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属于氧族元素,与硫、碲、多硫化物等元素有着密切的关联。

硒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硒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1817年,瑞典化学家Jons Jakob Berzelius首次发现了硒,并命名为"Selen",源自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Selene。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硒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于是在1971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将硒的名称改为Selenium。

硒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尤其在生物医学和光电子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物医学方面,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多种重要酶的活性中,具有抗氧化作用,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硒还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中,例如用于治疗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在光电子学方面,硒具有半导体特性,可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如光电传感器、光电开关等,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设备和光学仪器等领域。

除了应用领域,硒还有着重要的环境意义。

硒的存在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它在土壤中的循环过程中,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代谢,维持生态平衡。

然而,过量的硒对环境和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过量的硒会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对植物和动物产生毒性影响,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硒作为一种重要元素,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硒的性质和应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的优势,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学家和研究者致力于硒的研究,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硒的历史故事

硒的历史故事

硒的历史故事硒虽然今天很多人都知道,硒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科学家们只知道硒是一种有毒性的元素。

发现硒对健康有益,这还是希特勒做得意外贡献呢。

在上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战争引起食物缺乏,特别是蔬菜缺乏,许多出征海外的德军士兵患上肝坏死。

希特勒政府邀请了很多科学家研究,寻找防治肝坏死的办法。

当时,有一位科学家叫施瓦茨,通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含硫氨基酸(因素1)和维生素E(因素2)可以保护肝脏,还有一种效果更好的因素(因素3),但不清楚它的具体成分是什么。

在他鉴定因素3的过程中,实验室里产生出类似大蒜的刺激气味。

一位同事提醒这种气味很像吃了高硒饲料牛呼出的气味,建议他测定因素3中是否有硒。

果然,因素3是含硒物,从而建立了缺硒可以导致肝坏死的概念。

生活中硒的主要来源:大蒜、猪肉、动物肝脏器官、眼球、蚕豆、螃蟹、鲤鱼、大黄鱼、对虾、墨斗鱼、带鱼、牡蛎、猪肝、猪肾、鸭蛋、人参、鸡蛋黄、富硒茶、富硒水果、富硒蔬菜、富硒大米、富硒矿泉水、富硒大豆、硒盐、富硒食用油、富硒中药材、补硒保健品等。

动物和植物含硒量受地区土壤中含硒含量有重大关系。

生长在富硒土壤中的产品含硒量高,生长在贫硒地区的植物产品含硒量就很低。

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硒是营养性肝坏死的重要保护因子,从此拉开了研究硒与健康的序幕。

施瓦茨教授因此被载入史册,永垂不朽。

国际上为了纪念施瓦茨,特别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科学奖项——“施瓦茨”奖,以奖励那些在硒研究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

硒的摄入量的研究是我国科枝工作者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并已被 FAO/WHO/IAEA 三个国际组织所采用,具体指标是:1、最低需要量(以预防克山病发生为界限)17μg日(全血硒约0.05μg/ml);2、生理需要量(以GPx达到饱和为正常生理功能指标)40μg/日(全血硒0.1μg/ml);3、界限中毒剂量(指甲变形)800μg/日(全血硒1.0μg/ml);4、膳食硒供给量50─250μg/日(全血硒0.1─0.4μg/ml,最佳生理状态);5、膳食硒最高安全摄入量400μg/日(全血硒0.6μg/ml,建立硒储备、不发生任何毒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