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它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问题,教学相长,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学习本课,要在积累文言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课作为单元中的引领课尤其重要。
3、中招考点: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4、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资料,了解《礼记》相关知识,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熟读并背诵课文。
2、借着课下重点词语的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
3、通过理提炼课文主旨,要会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流利。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在笔记本上写出你的课文翻译并向同桌读出,能对同学的翻译情况作出正误判断。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小组内的成员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互相说一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单纯教师授课不关注学生的“填鸭式”教学和教师绝对放手、学生主宰课堂的“放手式”教学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视点叙述对人生的考虑和感悟,本篇古文相同以简略的文段从证明的视点提出“教育相长”的观念,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只日子中能够习得道理取得感悟,相同学习也要有正确的情绪和办法。
1.学生处于好动思维活泼阶段但往往在学习上针对问题的考虑方向会发生较大误差,所以需求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考虑答题方向,鼓舞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导学案,先行预习课文的文句,再经过熟记词句含义和熟读背诵激起学生爱好。
2.关于简易白话文,实词的释义不行小看,应该以学生开始触摸的视角来耐性阐明,多结合古意,有爱好地叙述弥补相关课外常识引发学生的爱好,并安置简略的实词阐明,简易白话文给学生操练。
常识与才干:了解《礼记》、《学记》相关常识,了解要点白话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进程与办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办法。
情感情绪价值观: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常识,了解要点白话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了解类比说理的办法,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1课时讲授法、协作探求法一、巧引进。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珍宝,是才智之源泉。
“四书”、“五经”别离是哪几部典籍?2、导语。
半部《论语》治全国,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咱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知咱们要勤于研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咱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有”教育咱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日,就让咱们接近《礼记》,领会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报告收集到的有关《礼记》的材料。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作品之一,是秦汉曾经各种礼仪作品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撰写。
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阐明称为“传”或“记”,《礼记》因而而得名,即对“礼”的阐明。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教学目标:1.了解《礼记》;2.把握“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等重点词语;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等重点词语;2. 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
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二、了解作品《虽有嘉肴》出自《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虽有嘉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
《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嘉肴()弗食()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2)、把握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虽有佳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虽有佳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故事引入:读《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能读明白吗?《虽有佳肴》节选自《学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嘉肴( jiá)( 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学学半( xiào )2、再读课文,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自读一遍后,班级反馈,教给朗读方法。
3、三读课文,努力读出味道。
4、自主学习,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注意重点字的解释。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合作探究:1、细读文章,思考: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2、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3、你还有哪些疑问?四、反馈检测。
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佳肴》教案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二、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 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延伸
七布置作业
一导课
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书法欣赏:老师 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 》篇。
二.《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 》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 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四、拓展延伸(备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 。典:主。)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课标依据:文言文教学,重点是考察学生的记诵与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句子的大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学相长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1l 3.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三、教学难点:目标2、3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采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
同学们,你有没有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师答:《学记》)二、文学常识(以填空形式检验学生预习情况)《学记》是我国的一部关于()活动的论著。
(接下来我们来疏通文意)二、感知课文(分不同形式的读,但每一次的读达到不同的目的)(采用花样繁多的朗读,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丰富文化底蕴)1.一读课文(个人读),读准字音。
(学生个人自由大声朗读,并完成《学习目标与检测》第一题,从而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字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
(录音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把握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
20《虽有嘉肴》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本篇古文同样以简短的文段从论证的角度提出“教学相长”的论点,旨在让学生明白不仅生活中可以习得道理获得感悟,同样学习也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1. 学生处于好动思维活跃阶段但往往在学习上针对问题的思考方向会产生较大偏差,所以需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答题方向,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导学案,先行预习课文的文句,再通过熟记词句意义和熟读背诵激发学生兴趣。
2. 对于简易文言文,实词的释义不可小看,应该以学生初步接触的视角来耐心讲解,多结合古意,有趣味地讲述补充相关课外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布置简单的实词解释,简易文言文给学生练习。
知识与能力: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1课时讲授法、合作探究法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虽有佳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虽有佳肴》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2. 教学重点/难点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诗词含义,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有常见的知识入手,引出本课内容。
】同学们,你应该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吧,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它出自《学记》,今天我们学习出自《学记》的另一篇文章《虽有佳肴》。
课堂实录一、了解《礼记》。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了解古代的文学经典的常识,积累文学知识。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该书的编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所以《礼记》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强化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能力。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学(xiào )学半三、掌握重点字词。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给学生归纳文中的各种文言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兑命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2)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3)然后能自强。
(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3.一词多义:(1)其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2)学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教)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课前探究】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嘉肴..()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教.学相长.()2.作品链接《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等。
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2)弗.食(3)不知其旨.也(4)不知其善.也(5)然后能自强..(6)虽有至.道(7)教学相长.(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9)教然后知困.(10)然后能自反..也(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13)其.此之谓乎4.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预习交流】小组相互检查课前探究内容【互助提升】(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2.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3. 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4. 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二)深层探究1.本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案
虽有嘉肴,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清晰。
味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屠呦呦在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B.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2.(题文)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人迹罕至(hǎn 稀少) 人声鼎沸(fèi 水开)B.攒成小球(cuán 凑在一起) 高枕而卧(ɡāo 垫高)C.敛在盒里(lǎn 放) 拗过去(ǎo 用力弯曲)D.无处觅食(mì寻找) 总而言之(yán 说)3.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的响着。
B.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
C.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象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D.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
4.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洵.职(xùn)滑稽.(jī)烧灼.(zhuó)哄.堂大笑(hǒnɡ)B.慷慨.(kǎi)干涸.(hé)狭隘.(ài)刨.根问底(páo)C.热忱.(chén)附和.(hé)恍.惚(huǎnɡ)粘.轻怕重(niān)D.鄙薄.(báo)琢.磨(zhuó)抽噎.(yè)参差..不奇(cēn cī)5.欣赏下面书法作品,评价正确的是()A.甲是行书,精巧纤细,飘逸灵动 B.乙是草书,纵任奔逸,急速张扬C.甲是楷书,丰厚饱满,阔大端正 D.乙是隶书,笔意瘦挺,骨力遒劲二、名句名篇默写6.古诗文默写(1),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3)晴空一鹤排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注释】选自《礼记·曲礼上》。让:歉让。怠:懈怠。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告诉人们,凡事都得亲身实践、体会,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掌握它们的规律。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随堂检测】本文短小精悍,试着快速背诵,小组比赛
【拓展延伸】
1.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虽有嘉肴》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虽有嘉肴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重点)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难点)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熟读《礼记》名言
(1)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能知道作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作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
(2)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注释】选自《礼记·曲礼上》。狎(xiá):亲密的意思。憎:嫌恶的意思。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促进。
(7)其此之谓乎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预习检测】小组检测:“预习导学”3。
【课堂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什么道理?
【注释】选自《礼记·学记》。俗:风俗。
【译文】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养成良好的风俗,他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布置作业】
预习新课;完成校本作业。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清晰。
虽有/嘉肴(jiā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提升自我。
3.整体感知
借助注解和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解释句中的加点字。
(1)虽有嘉肴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吃;其:指嘉;肴旨:味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最好的道理;其:指至道;善: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因此,所以;然:这样;困:不通,理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