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_诗词赏析_唐_杜甫
专题10:诗词赏析-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10 诗词赏析(一)赏析古诗《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B.《关雎》主要运用“赋”和“比”的手法,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C.《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出自《诗经·周南》。
D.“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并非写实,是想象之词。
2.诗中吟咏“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什么作用?【答案】1.B2.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
“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通过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篇开头即以关关鸣叫的雎鸠起“兴”,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表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这既为诗歌抒写爱情提供了一个清丽秀美的环境,起到供托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表达了诗句隐含的喻义,也就是“比”;本项“《关雎》主要运用‘赋’和‘比’的手法”表述有误;故选B。
2.本题考查诗句作用。
“悠哉悠哉”意思是:想念啊,想念啊。
此句是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突出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子对爱慕的姑娘深深的思念。
“辗转反侧”意思是: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此句是男子因思念而不能入睡的动作描写。
突出表现的也是陷入相思的男子对意中女子的深深思念,形象地显示了君子对那位“淑女”的痴情程度,当遭到拒绝的时候,内心极度痛苦,翻来覆去睡不着的状态。
(二)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愉悦闲适(悠闲、自在等)(2)【示例1】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吹动倒映楼台的池塘比作微风吹动水晶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亭环境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示例2】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写了作者看到眼前微风吹动的池塘,闻到了风吹满院的蔷薇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山亭小院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中国诗词大会比赛题目

中国诗词大会比赛题目1. 请背诵并解释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
2. 请分析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的主题和意境。
3. 请简述《离骚》的创作背景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4. 请比较《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5. 请从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6. 请解释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的意义。
7. 请简述《楚辞》的创作背景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影响。
8. 请分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9. 请从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0. 请解释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的意义。
11. 请背诵并解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
12. 请分析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请简述《离骚》中的屈原形象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14. 请比较《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15. 请从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高》一诗。
16. 请解释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的意义。
17. 请简述《楚辞》中的楚国文化及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18. 请分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
19. 请从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
20. 请解释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的意义。
21. 请背诵并解释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
22. 请分析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中的对比和象征手法。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练习带答案)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练习带答案)一、篇目一览课文:《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唐诗三首石壕吏/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卖炭翁/ 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诗经·邶风》子衿/《诗经·郑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送友人/ 李白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卜算子·咏梅/ 陆游二、理解性默写考点解析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角度:比兴手法、声音描写、地点描写、起兴理解:以雎鸠鸟的鸣叫声起兴,点明地点,引出下文对“窈窕淑女”的描写,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氛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角度:比兴手法、人物描写、爱情主题理解:以“窈窕淑女”引出君子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流”这一动作,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对“窈窕淑女”日夜思念、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角度: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求而不得的苦闷。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角度: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描写了男子因相思而产生的焦躁不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采”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想象用琴瑟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芼”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想象用钟鼓来取悦心爱的女子,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中考诗歌赏析

中考标内诗歌(34首)赏析要点1、《关雎》—周《诗经》【思想内容】本诗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艺术特色】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托深远,能产生言之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另外还采用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2、《蒹葭》—周《诗经》【思想内容】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像、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艺术特色】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3、《观沧海》—三国曹操`【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艺术手法】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4、《饮酒》—东晋陶渊明【思想内容】写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真意”就是自然的意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自然”。
【名句赏析】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抒写悠闲自得的生活,尽享自然之趣,表现出心灵的超脱世俗和安静平和。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能做到“心远”。
“心远”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远离官场的黑暗、尘世的喧嚣浮华而获得精神上的宁静与自由。
关键词:①见——“见”字之妙,主要在于无心、不经意,幽美的自然和自由平静的心灵融为一体;而“望”字之失,主要失之于有意,有意则不自然,故破坏了全诗的悠然气象。
初中生必背的34首古诗词及赏析

初中⽣必背的34⾸古诗词及赏析初中⽣必背的34⾸古诗词⼀、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三、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以观沧海。
⽔何澹澹,⼭岛竦峙。
树⽊丛⽣,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之⾏,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幸甚⾄哉,歌以咏志。
四、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为在歧路,⼉⼥共沾⼱。
六、次北固⼭下唐王湾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七、使⾄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杨花落尽⼦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与明⽉,随风直到夜郎西。
九、⾏路难唐李⽩⾦樽清酒⽃⼗千,⽟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拔剑四顾⼼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梦⽇边。
⾏路难!⾏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春望唐杜甫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八年级下册必背诗词赏析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参考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不可得,日日夜夜思念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绝,竟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二、赏析1.开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在河心小洲上“关关”鸣叫的雎鸠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的恭敬相处非常相似。
写雎鸠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联想,酝酿气氛。
然后进入正题,抒写自己的倾心所思和强烈向往,提出文静美好的女子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统领全篇。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以景物为出发点,借景抒情,用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这个男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3. 如何理解诗歌中渗透的感情?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它既写了思慕追求,又深刻细微,止当所止,虽然有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也不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
此诗的感情率真、淳朴、健康。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参考译文芦苇很茂盛,白色露水凝结成霜。
(我)所爱的那个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她)恍若站在水中央。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杜甫《蒹葭》译文赏析

杜甫《蒹葭》译文赏析
【诗句】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出处】唐·杜甫《蒹葭》
【意思】干细叶长的芦苇,在秋风劲吹下,毫无办法,往往枝断叶残,不能自保。
虽然芦花一时盛开,如雪一般洁白,但也禁不住寒风的侵袭,几处已沉入水中,与败叶相依。
诗人从秋日芦苇着笔,极写寒风对它的.摧残。
以“不自守”、“若何”表现芦花无力保护自己的无可奈何心境,以“叶沉”显现被摧折的结果。
虽然也描写秋风中芦花的盛开,洁白喜人,使人眼前为之一亮,但那只是暂时的昙花一现,结果仍逃脱不了潦落于水波中与败叶同命运的结局。
诗句充满着诗人对芦花的同情、惋惜和对秋风残害美好事物的愤慨。
其言外之意,读者自可体会。
注:自守,自保。
若何,奈何,没有办法。
沈,同沉。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2.古诗词欣赏(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两首诗都注重炼字。
甲诗首联中的“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景象雄伟;乙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共同构成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初中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汇总【2】

初中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汇总【2】2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⑴译文:北风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好像千万棵树都开满了洁白的梨花。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
将军的弓都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⑵赏析:①思想情感:对边塞奇异风光的热爱和赞美,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描述了边塞雪来的快,下的大,边塞奇异的风光及气候特点。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过渡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沙漠冰封,万里云凝的塞外天地。
同时“愁云”二字情景交融,写出了离愁别绪。
22.《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⑴译文: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⑵赏析:①前两句用白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A移情于景,是新生命的赞歌;B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
人教版高考必备的古诗词鉴赏大纲

人教版高考必备的古诗词鉴赏大纲人教版高考必备的古诗词众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篇目:●《蒹葭》(诗经·秦风)●《观沧海》(三国·曹操)●《饮酒》(东晋•陶渊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使至塞上》(唐•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行路难》(唐•李白)●《望岳》(唐•杜甫)●《春望》(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锦瑟》(李商隐)●《虞美人》(李煜)●《念奴娇》(苏轼)●《永遇乐》(辛弃疾)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既有表达个人情感、描写自然风光的抒情诗,也有抒发豪情壮志、表现社会现实的叙事诗。
学习这些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为高考语文科目的备考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还有如《无衣》(诗经·秦风)、《离骚(节选)》(屈原)、《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蜀道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登岳阳楼》(杜甫)、《琵琶行》(白居易)、《雨霖铃》(柳永)、《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江城子》(苏轼)、《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声声慢》(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临安春雨初霁》(陆游)、《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等也是人教版高考中常涉及的古诗词篇目。
请注意,具体的高考必备古诗词篇目可能会因不同版本的教材或考试要求而有所差异。
因此,建议考生根据所在地区的高考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具体的必备古诗词篇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同时,也要注意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在高考中的应对能力。
白露诗词选集

白露诗词选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衍生注释:蒹葭: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个人。
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涉。
晞: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升高。
坻:水中的高地。
涘: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二、赏析: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氛围。
诗中反复追寻“伊人”,尽管道路艰难曲折,却始终不放弃,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整体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三、作者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者众多,大多已不可考。
四、运用片段:“哎呀,就像那诗里说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不也在追寻着我心中的那个‘伊人’嘛,虽然不知道能不能追到,但我就是不想放弃呀!”《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衍生注释: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秋天的边境。
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的秋景,以及对兄弟离散、音信不通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透露出对战争的厌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以景衬情,极其动人。
三、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四、运用片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真的是这样啊,每到白露时节,我就格外想念家乡,觉得哪里都比不上家乡好呢。
”《衰荷》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一、衍生注释:凋:使凋谢。
解爱:懂得喜爱。
二、赏析:这首诗写出了白露时节荷花凋零但依然有其独特之美,而人们往往忽略这种萧条之景。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B.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
笫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章进了―步。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D.全诗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C.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
D.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
杜甫《蒹葭》译文注释欣赏

杜甫《蒹葭》译文注释欣赏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蒹葭唐代:杜甫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译文及注释译文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
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子就会沉入水中。
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
即使衰败后花叶摇落,还担心岁月虚度。
注释蒹葭:植物名,即芦荻,芦苇。
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葭,初生的芦苇。
一般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湿地。
摧折:摧残折断。
自守:保卫自己,坚守自我。
若何:怎么办。
《新唐书》有“诏不许,若何?”花戴雪:暗指花开。
芦苇花为灰白之色,花开如同顶着白雪。
蹉跎:失意,虚度光阴。
江湖后摇落:此处江湖引申为退隐。
贾岛《过唐校书书斋》诗“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诗人风格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蒹葭古诗填空

蒹葭古诗填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古代诗词中,蒹葭常被描绘成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形象婉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形容蒹葭茂密蓬勃、美丽动人的景象。
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原指“他人,别人”,后来演变为表达亲昵的称谓。
在这句中,伊人即指的是心中的爱人,与蒹葭相依相伴,给人以浪漫的感觉。
三、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古人厚望快意恩仇,善为世俗之事。
而有时,这世俗之事,会让人远离理想信念,四处游移,以至道路艰难曲折,有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四、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可理解为跋山涉水,前行不止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不甘屈从于世俗之道的人,采取探索、领悟、独立思考的态度,而这样的努力,就如同蒹葭,坚守在水中央,风雨不摧。
五、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古代,许多诗人非常关注生命的深沉意义,用诗歌表达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这句名句是唐代高适所作,其表达的是自己在生命的旅途上,行踪如迷,感性理解生命的时候,也曾迷失过方向,也曾面临过困惑,与其他人别无差异。
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马致远的《夜泊牛渚怀古》中,成为众多诗句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
它形容人生路途上时往时返,艰难险阻,突然间又会发现生活所赐予的美好,如同夜中泊船,古树和花儿相间,令人回味无穷。
七、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代孟浩然《春晓》中的名句,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自然的美好。
其中“春眠不觉晓”用谐音形式,把“晓”、“小”的音一起押韵,形成一种悠扬的篇章格调。
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话,表达了在他人的异乡和环境之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渴望归乡的情感。
每到佳节,这种思乡之情更加强烈,倍感不适。
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元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表达了时光流转,生生不息的形象。
白日从山头西下,有如一条光带,汇聚成大海。
白露节气的诗词

白露节气的诗词白露节气的诗词如下:1、《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南湖晚秋》唐五代·白居易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3、《杂诗》魏晋·左思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4、《情诗》魏晋·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5、《秋露》唐·雍陶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6、《白露》唐·杜甫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古诗大全】《陂西南台》(作者-杜甫)唐诗赏析

【古诗大全】《?陂西南台》(作者-杜甫)唐诗赏析【作品介绍】《?陂西南台》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30首。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当时杜甫虽参列选序,尚未授官。
古诗名句“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
”就是出自《?陂西南台》这首诗。
【原文】?陂西南台作者:唐·杜甫高台面苍陂,六月风日冷。
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
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已领。
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
??增光辉,乘陵惜俄顷。
劳生愧严郑,外物慕张邴。
世复轻骅骝,吾甘杂蛙黾。
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
身退岂待官,老来苦便静。
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迥。
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
【注释】1、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
2、风日冷:台高水阔,故觉风日生凉。
3、蒹葭(jiān jiā):芦苇。
4、永:连接。
5、仿像:仿佛相似。
鲛人:《博物志》卷二《异人》:“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6、空蒙:迷茫。
渔艇:打鱼船。
7、错磨:犹磋磨,言水漾山光。
8、白阁:终南山山峰名,在今陕西户县东南,其阴即?陂。
白阁山头积雪终年不化,故名。
白阁旁又有紫阁、黄阁二峰。
9、??:山势险峻貌。
辉:全诗校:“一作阴。
”10、俄顷:一会儿,顷刻。
11、劳生:辛苦的生活。
严:严遵,字君平,汉人,卖卜于成都,一生不为官,卒年九十徐岁。
郑:郑朴,名子真,隐居于云阳谷口,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以礼聘之,不应。
事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12、外物:超脱于物欲之外。
张:张仲蔚,西汉平陵人,与同郡魏景卿隐身不仕,学问弘博,所居之处蓬篙没人。
事见《高士传》卷中。
旧注以为是张良,误。
邴:邴曼容,西汉琅邪人,为官不肯过六百石,辄自免去,养志自修。
事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13、蛙黾:即青蛙。
14、知归:能知归隐。
15、适:全诗校:“一作足。
”16、身退:《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待官:时杜甫虽参列选序,尚未授官,故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而这首《蒹葭》诗,却是以蒹葭为抒情主人公,抒发自己 郁郁不得志的忧伤。
赏析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芦苇虽然高大,但枝干 细弱,而春天并非它开花季节,春风吹沐之时,万花绽放, 可惜它由于自身柔弱,无法开出鲜艳的花朵,当然,也不 能引起关注。当夏秋时节,它一丛丛,一片片生长在水滨, 奈何露水沾满枝叶,不堪受压,它也难以茁壮,直到深秋 时节,秋风劲吹,它终于绽放,可惜冬天快到来,它的如 雪的花只能绽放一瞬间,就被吹折。
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 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 即使衰败后花叶摇落,还担心岁月虚度。
赏析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杜甫看到蒹葭,心里却 是一片苍凉,他看到在强劲的阵阵秋风中,芦苇摇曳着, 就像要被吹断了柔弱的身躯。他问秋风,你为什么老是吹 个不停,芦苇都被你欺凌得直不起腰了,你还不停地吹。 。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眼前的芦苇在秋天开花, 雪白的芦花犹如飘雪,可是,这毕竟是暂时的,很快,芦 花飘零,纷飞坠落,只剩下枯叶。芦花是美的,诗意的浪 漫的,可是苇叶却在水里沉浮。
如此的命运依然凄惨啊。原本芦花如雪给诗歌增添的亮色, 一下子随着水中的苇叶黯淡下去了。诗人看到芦苇,联想 到自身的仕宦沉浮,不由得感慨良多。
这又是暗示他的命运,当大唐强盛而他也风华正茂时,他 满怀“致君尧舜”的志向,但却不得重用,一生才华不能 得到展示。如今,他年华老去,身心疲惫,想绽放也只有 一瞬。
赏析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站在水边望着蒹葭,杜 甫的思绪不断变化着,他从芦花联想到自己。芦苇在江河 湖泊的水滨默默生长,在所有的花草都开放过后才开放, 在所有花草都凋零了,才凋零,而他自己也担心,恐怕自 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zàn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cuō跎tuó。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 (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 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 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 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它没有空间转换,但有更长的时间延续(春夏秋),更有 对秋风中的蒹葭的细致描摹,有动态,有细节,更有辽远 而苍凉的背景。
但是,诗歌中表达的苍凉情感却是力透纸背。同时秋日将 近,冬日来临,如同人已暮年,感叹生命如此衰残,唯恐 蹉跎岁月,如此深沉的生命意识让诗歌中的蒹葭多了一份 沉甸甸的感觉。
注释
蒹葭:植物名,即芦荻,芦苇。 摧折:摧残折断。 自守:保卫自己,坚守自我。 若何:怎么办。
花戴雪:暗指花开。芦苇花为灰白之色, 花开如同顶着白雪。 蹉跎:失意,虚度光阴。 江湖:此处引申为隐退。
译文
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 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
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 子就会沉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