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孙子兵法》英译研究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英译及其在英语世界中的传播

《孙子兵法》英译及其在英语世界中的传播
进 化 的 ,是 随 着 历 史 的进 程 朝 着一 定 的 方 向 前 进 的 。
中 国 四大 名著 之 一 的 《 红楼 梦》 开 篇 提到 一 句话
“ 贾 宝 玉 出 生 时 落 草 含 玉 ”这 句话 中 的 “ 落草 ” ,如 果 学 过 古 文 的话 不 难 翻 译 出 它 是 出生 的 意 思 。而 有 道 词 典 给
参 考 文 献
2 . 1《 孙 子 兵 法 》 在 国 内 的 英译 郑 唐于 1 9 4 5 年 出版 了英 译 本 的 《 孙子兵法》 ,是 中 匡 翻译 《 孙 子 兵 法 》 的 第 一 人 。 自上 世 纪 8 O 年代 ,国内濯 现了一批 致力 于译介 《 孙 子 兵 法 》 的 有 志 之 士 。 曾 就
2 7 。
就 否 定 它 的 价 值 , 而 是 应 该 思 考 如 何 将 在 线 翻 译 软 件 与 目 《 孙 子 兵 法 》 的 英 译
人 工 翻 译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实 现 人 工 与 智 能 的 完 美 互
补 。 此 外 ,对 于 翻 译 软 件 使 用 者 ,尤 其 是 学 生 来 说 ,更 好 地 完 成 翻 译 的 方 式 仍 是 提 高 自身 的 翻 译 能 力 ,将 其 他 作 为辅 助 工 具 ,这 样 才 能 体 会 到 翻译 的 魅 力 。
6结语翻译可以被视作连接目的语和译入语的一个重要的桥梁这座桥梁不仅将两种语言联系起来同时将两类说语言的人也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够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沟通能够共同欣赏甚至是探讨同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达到互相借鉴提高的目的
上 信 达 而 雅 已 的 。 艺 随 术 着 历 , 最 史 初 与 文 的 翻 化 译 进 也 步 和 只 社 是 会 机 械 的 地 发 将 展 词 , 与 人 词 们 对 应 翻 《 孙 子兵 法 》英 译及 其 译 着 的 不 要 可 求 或 越 缺 来 地 越 位 高 的 翻 , 才 译 会 。 形 所 成 以 今 , 天 翻 的 译 具 是 有 不 诸 断 演 多 特 变 性 且 的 不 有 断 在 英语 世 界 中的传 播

《孙子兵法》英译研究

《孙子兵法》英译研究

《孙子兵法》英译研究"The Art of War" is an ancient Chinese military treatise written by Sun Tzu. It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orks on warfare and strategy in history, and has been studied and admired by military professionals, business leaders, and politicians around the world.The book is divided into thirteen chapters, each explor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warfare such as tactics, terrain, and deception. One of the most famous ideas from the book is that the best way to win a battle is to avoidfighting altogether. Sun Tzu writes, "To win one hundred victories in one hundred battles is not the acme of skill. To subdue the enemy without fighting is the acme of skill."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Art of War" is the idea of knowing oneself and one's enemy. Sun Tzu writes, "If you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you need not fear the result of a hundred battles." By studying the enemy'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 commander can develop a plan of attack that will exploit those weaknesses."The Art of War" has had a lasting impact on military strategy and tactics, but its ideas have also been applied in fields outside of warfare. Business leaders have looked to the book for guidance on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and politicians have used its ideas to guide foreign policy decisions.Overall, "The Art of War" is a timeless work that continues to be studied and admired today. Its ideas on strategy, tactics, and leadership have transcended time andcultural boundaries, making it one of the most enduring works of literature in history.。

_孙子兵法_在日本与欧美的传播与研究述略

_孙子兵法_在日本与欧美的传播与研究述略

《孙子兵法》在日本与欧美的传播与研究述略李桂峰(临沂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山东临沂276000)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

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孙子兵法》流传到国外,并受到了重视。

《孙子兵法》在中国唐朝时期传入日本,此后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相对于日本来说,《孙子兵法》传入欧美的时间相对比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有英文译本问世。

如今,《孙子兵法》在欧美已备受军、政、财、商等各界人士的关注和信赖。

关键词:孙子兵法;日本,欧洲;美国;传播中图分类号:E0-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51(2009)04-0091-03收稿日期:2009-04-08作者简介:李桂峰(1978—),男,山东安丘人,临沂师范学院讲师,硕士。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的瑰宝,《孙子兵法》在中外交往中被传播到了欧美日等国家。

现在,世界上除我国的各种版本外,还有日语、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等近30种语言版本的《孙子兵法》。

[1]在国外,《孙子兵法》受到了政、军、商、学等等不同层次的人士的关注。

本文仅就《孙子兵法》在日本和欧美的传播与研究做一简要的论述,以期有助于推动《孙子兵法》研读。

一、《孙子兵法》在日本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中日两国有着近两千年的交往历史。

在古代,由于日本和中国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社会发展落后的日本十分注重吸收邻邦中国各王朝的先进文化。

善于学习和借鉴的日本人把中国当作自己学习的对象,不断来华取经。

隋唐时期,中日之间交流更是留下了不少佳话。

而《孙子兵法》也就是这一时期开始传入日本的。

关于《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时间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大体上,《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时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孙子兵法》是通过朝鲜传入日本的。

这一观点出自日本著名兵法史学家佐藤坚司所著的《孙子思想史的研究》一书。

佐藤坚司根据《日本书纪》所载的公元663年来自朝鲜半岛百济国的几位兵法家到达日本,指导修筑了几座城池,并因为精通中国兵法被授予荣誉勋位的事迹,推测是他们把中国兵法传入日本的,而且这部中国兵法可能就是《孙子兵法》。

从语言顺应论看《孙子兵法》辞格的翻译策略选择

从语言顺应论看《孙子兵法》辞格的翻译策略选择

摘要:从语言顺应论视角来看,翻译这一跨文化传播活动本质上是译者对目的语的动态顺应选择过程。

翟林奈和丹马翻译小组的两部《孙子兵法》英译本,充分体现了译者在译介辞格时为满足英语读者的阅读需要、顺应文化语境的动态变化而采用的个性化翻译策略。

关键词:语言顺应论;《孙子兵法》;英译本;辞格;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3?0135?05《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兵学著作,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在语言文学方面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它具有词约意丰、朗朗上口的文学特点,其句式结构独特,内容言简意赅,带给读者阅读美感。

该书几乎运用了先秦时期中国文学所有的辞格(最典型的有比喻、对偶和排比等),并且读起来酣畅得宜,自然妥帖。

但在《孙子兵法》英译历程中,许多译者仅仅视之为标准的军事议论文,为了迎合英语读者的理解需要,选择的也多以归化的翻译策略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流传最广的翟林奈(lionel giles)译本(1910年出版)。

直至2002年,丹马翻译小组(denma translation group,后文简称丹马)才在辞格的翻译策略方面作出显著性变化,他们选择以断句分行的散文体来译介源文,甚至部分段落采用的是散文韵体形式,以期再现该书的文学艺术价值。

在李运兴教授看来,翻译时有五种处理文化成分的模式,即文化直入(go-ahead model),即源语文化表达形式直接进入译文;文化融合(integration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与目的语表达形式相融合,以一种新语言形式进入目的语;文化诠释(annotation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提供文化语境信息;文化归化(adaptation model),略去源语表达形式,代之以目的语表达形式,使得源语文化意义丧失;文化阻断(block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消失,文化意义未进入目的语语篇[1](123?124)。

国内《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综述

国内《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综述

国内《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综述A Surve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of The Art of War in China裘禾敏摘要:据不完全统计,就“子书”外译而言,翻译语种最多的是《孙子兵法》,据统计目前已有二十余种外国文字翻译的数百种译本。

自1905年第一个英译本问世以来,《孙子兵法》已在英语世界传播了一个多世纪。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孙子英译研究概况,表明该典籍英译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索,这样将有助于中国兵学文化的海外传播。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complete statistics, The Art of War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20 foreign languages with several hundred versions. Sincethe birth of its first English translation in 1905, The Art of War has been spread in theEnglish world for more than one century. However, there is a big room for its translationstudies. Based on a diachronic survey of this field in the country, the author claimsthat more efforts should be taken so as to spread the traditional military culture to theoutside world.关键词:《孙子兵法》英译翻译研究文化传播Key Words:English version The Art of War;translation studies; cultural communication中图分类号: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76(2015)06-0076-06收稿日期:2015-9-2作者简介:裘禾敏,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孙子兵法》英译研究、跨文化交际等研究。

《孙子兵法》英译及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孙子兵法》英译及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孙子兵法》英译及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颜页【摘要】《孙子兵法》英译历程开启的百余年间,其凭借自身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军事、哲学思想受到西方社会的推崇。

本文基于《孙子兵法》英译进程的历时梳理和英译研究的宏观分析,进一步考察《孙子兵法》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接受与应用。

本文认为,这种综述型研究不仅有助于从横纵向维度观察《孙子兵法》英译与传播现状,还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对典籍英译问题的反思,同时也为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或启示。

【关键词】《孙子兵法》 英译 传播一、引言汉语典籍英译作为传播中国思想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愈发得到了当代文化工作者的重视。

《孙子兵法》作为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兵学经典,自1905年第一部英译本问世之后的百余年间,共出现15余种英语全译本,by the auth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 commentary is a big barrier to translation. After the teacher’s analysis, we know clearly that the word commentary means “注解, 注释”. In shor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tex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2.3 Have Goo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Translators should have goo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No matter what kind of material we translate, we should take it seriously an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lation. Some errors are tolerable while others are not. For example:(10) Most notably, in February, Sanofi struck a $20-billion deal to acquire the pioneering biotechnology firm Genzyme of Cambridge, Massachusetts.译文: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二月份,赛诺菲公司达成一项价值达200亿美元的交易,以兼并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健赞公司,这是一家在生物技术方面领先的公司。

《孙子兵法》英译本翻译风格比较研究

《孙子兵法》英译本翻译风格比较研究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1), 38-47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0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20.81006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Styles of The Art of WarXiangmin Li, Xiaoying YanSchool of English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Received: Jan. 22nd, 2020; accepted: Feb. 6th, 2020; published: Feb. 13th, 2020AbstractUsing two representativ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Art of War as research material, this paper adopt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compare the translation styles in the two translations on lexical, syntactic and textual levels. The major findings are: 1) Both translations completely convey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Besides, they reveal the implicit semantic relation-ship in the source text. 2) Zhai’s translation is richer in word usage, shorter in sentence length and has a more varied sentence structure. Thus, his translation style is more flexible. While Lin’s translation is longer in sentence length, less diversified in sentence structure and thus his transla-tion style is slightly dull. 3) A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Zhai often adopts do-mesticated translation strategy, while Lin tends to use foreignized translation strategy. These dif-ferences may be caused by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language and other factors.KeywordsThe Art of War, Translation Style, Lionel Giles, Lin Wusun, Comparative Study《孙子兵法》英译本翻译风格比较研究李向民,晏笑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20年1月22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6日;发布日期:2020年2月13日摘要本文以《孙子兵法》的两个代表性英译本为语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词汇、句子和语李向民,晏笑莹篇三个层面比较了两个译本在翻译风格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从传播受众理论看格里菲斯版《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的成功

从传播受众理论看格里菲斯版《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的成功

doi:10.3969/j.issn.1008-6382.2019.06.010 收稿日期:2019-11-08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中多模态话语的文化隐喻研究”(19XYY008)㊁2019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重点项目 基于国家翻译实践理论的汉语经典英译研究”(19SKGH153)㊁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创客教育视阈下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93213)和重庆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 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国文学 走出去’之创译研究”(2017ZWY35)的阶段性成果㊂作者简介:廖雪汝(1980 ),女,四川达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及英语教学研究;谢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及实践研究㊂从传播受众理论看格里菲斯版‘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的成功廖雪汝,谢 柯(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402160)摘要:当前中国文化外译数量虽多,但整体传播效果不理想㊂作为特殊传播活动的中国文化外译,只有遵循传播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㊂格里菲斯版‘孙子兵法“译本在英语世界获得了巨大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十分重视传播受众要素,即精准把握了传播受众的需求和当时的传播环境,根据读者的接受能力调整了传播内容等㊂格里菲斯的做法给予中国文化外译的有益启示是,将传播受众放在核心的位置,尽力满足传播受众的兴趣和需求,竭力呈现传播受众期待和习惯的文本样式,充分借助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切实提升译本的传播效果㊂关键词:‘孙子兵法“;传播受众;传播环境;传播内容;意见领袖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82(2019)06-0069-08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㊂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等硬实力的支撑,还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持㊂与经济发展相比较,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相对滞后㊂由于文化误解等原因,我国在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时有不畅,甚至存在个别不认同和对抗的现象㊂为了让世界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及其人民,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我国提出要大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㊂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直接相关的国家战略便是中国文化 走出去”㊂此外,国家近年来提出的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促进 一96带一路”国家间民心相通㊂民心相通的基础就是 一带一路”沿线的各国人民充分认识和理解彼此,而文化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和路径,也是促进 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㊂中国文化 走出去”被确立为国家战略后,中国文化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呈爆发式增长,但从整体来看,多年来中国文化 走出去”一直都是步履蹒跚[1]㊂翻译量是逐年在增加,但当前我国文化的对外译介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中国文化典籍年代久远,想要打动当代外国读者的心并非易事㊂当前的中国文化外译研究面临理论缺位的问题,很多相关研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还有一些相关研究虽有理论指导但理论比较陈旧,多年来理论没有得到实质性突破,重复性研究现象比较严重㊂总之,中国文化 走出去”理论研究滞后问题已十分突出[2],寻找科学的理论指引已变得非常紧迫㊂虽然目前中国文化真正 走进去”的还很少,但也有成功走进西方世界的案例,对这些成功案例的深入研究无疑对中国文化外译的研究和实践有重要价值㊂本文将以传播学的传播受众理论为视角,分析格里菲斯版‘孙子兵法“①在英语世界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并提出对中国文化外译有益的一些启示,以期为中国文化外译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㊂一㊁传播受众与中国文化外译1.翻译的传播学本质传播学先驱哈罗德㊃拉斯韦尔[3]提出的著名的5W 传播模式包含传播过程的五大要素,即传播主体㊁传播内容㊁传播媒介㊁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㊂此模式对传播学的建立具有奠基作用,界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内容[4]㊂在这五个要素里,传播效果是最受关切的㊂要想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传播主体须发挥主体性,在对传播受众调研的基础上对传播内容进行适应性调整,选择恰当的传播媒介并以适合的样式传递信息㊂传播受众是调动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等要素的关键一环,是检验传播效果的落脚点,是提升传播效果的核心要素㊂传播学视阈下的传播活动研究始终绕不开传播受众,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㊂传播学魔弹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力量极为强大,传播的信息一经传达,传播受众就会完全接受并受到影响㊂但随着传播学的发展,魔弹论已被证明是不切合实际的理论,该理论已被排除于传播学主流理论之外㊂传播学界目前已达成共识:传播受众面对传播者并非毫无反抗之力,他们对传播者传递的信息并非被动接受,而是具备一定的能动性㊂传播学使用 满足理论认为,传播受众不仅不是被动接受传播主体传递的信息,反而是主动地寻求能满足自身兴趣和需求的信息[5],有时传播受众还能直接决定传播效果的好坏㊂因此,吕俊[6]㊁唐卫华[7]等判定翻译也是传播活动的一种,只是翻译活动比单语传播活动更复杂罢了,翻译的本质是传播㊂2.传播受众视角的意义文化译介的基础是译,而介即传播是关键[8-9]㊂与以往相比,虽然目前中国文化译介数量显著增加,但整体的对外译介效果并不理7①塞缪尔㊃格里菲斯(Samuel Griffith )的译著Sun Tzu :The Art of War 于1963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在伦敦出版㊂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译者等相关传播主体忽略了翻译的传播本质,尤其是忽略了传播受众要素㊂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红楼梦“在国内被奉为经典译本,翻译教材也常常将此译本的一些译文片段作为优秀的范本供翻译专业学生学习㊂但江帆[10]注意到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本在国外却受到冷遇㊂杨戴译本在读者借阅数㊁研究者引用量㊁发行量㊁再版数等方面均远差于霍克斯译本㊂杨宪益是大师级翻译家,中英文水平造诣很高,其妻戴乃迭是英国人,因此两人合译的版本中语言不会是传播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㊂经考察发现,杨宪益主要采用的是异化翻译策略,而霍克斯主要采用的是归化翻译策略㊂在当时英语国家大众对中国及其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背景下,霍克斯更充分地考虑了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而不是一味坚持传播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因此其译本的传播效果更佳㊂中国文化 走出去”最理想的情况是传播高保真的中国文化能获得传播受众认同,但是中西文化在诸多方面差异较大,中国文化要想真正 走进去”需阶段性发展,传播主体要充分考虑传播受众的阅读期待和实际接受能力㊂中国文化外译作为特殊的传播活动,和其他传播活动一样,最重要的关切点是最终的传播效果,也须遵循传播规律,重视传播受众要素㊂尽管目前国内专门从传播受众视角研究中国文化外译的成果还较少,但此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㊂二㊁传播受众理论视阈下格里菲斯版‘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成功的原因从1905年第一个‘孙子兵法“英译本算起,‘孙子兵法“的英译史已有114年,在这一百来年间出现了众多英译本,有西方译者翻译的版本,也有中国译者翻译的版本,还有中外译者合译的版本㊂但是真正得到英语国家读者广泛认同的英译本却是凤毛麟角,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少数几部英译本之一当属格里菲斯译本㊂塞缪尔㊃格里菲斯(1906 1983)是美国陆军准将,生于美国匹兹堡,1929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㊂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到中国北平学习过汉语,并在美国驻南京大使馆担任语言教官,主修中国军事并从事‘孙子兵法“等军事著作的翻译工作㊂他于1961年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的就是‘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及其翻译,其博士论文‘孙子兵法 翻译导论“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伦敦㊁牛津和纽约等地发行㊂此译本一经出版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中国代表作丛书”,曾连续数月位居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而且随后被转译成多国文字,在英语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很少有译本能与之匹敌㊂格里菲斯译本之所以能在英语世界大获成功,与他的职业和专业背景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格里菲斯的译介遵循了传播规律,充分发挥了传播主体的能动性,特别是他对传播受众的重视对传播效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㊂1.对传播环境的精准把握拉斯韦尔提出5W传播模式后,一些传播研究学者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增加了传播环境和传播目的两个要素㊂传播环境虽成为独立的传播要素,但与传播受众关系密切,有学者认为传播环境可归为传播受众要素㊂传播受众不仅包括人,还包括传播受众当时所处的环境,属于传播对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㊂传播环境包括政治环境㊁文化环境㊁经济环境等,传播环境与传播17效果具有重要关联㊂在格里菲斯翻译‘孙子兵法“前后的一段时期,西方处于典型的军事场域,战争威胁着西方诸多的发展,不少西方国家对战争的获胜有着极度的渴求,急于寻找能指导战争获胜的军事和战略思想㊂在此大环境下,西方各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着手研究‘孙子兵法“,并发现其中蕴含的军事思想有较大的价值,能为备战所用[11]㊂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㊁英国㊁法国等西方大国在亚洲的战事接连失败,西方军事家和战略家们认识到西方军事思想可能并不能很好地用于指导战事,有必要向其他文化学习借鉴㊂他们深刻反思后将眼光投向了中国的‘孙子兵法“,经过初步研究,他们发现了‘孙子兵法“其中蕴含的军事和战略思想的重要价值,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㊂格里菲斯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特殊的大环境,没有选择其他军事著作予以翻译,而是选择了既符合当时军事场域特点,又能满足当时军事和战略家们兴趣的‘孙子兵法“进行翻译㊂格里菲斯对传播受众当时所处传播环境的精准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孙子兵法“译本被西方国家所接受㊂2.对传播受众需求的满足在军事场域的大传播环境下,格里菲斯深入分析了特定的传播受众㊂西方国家政府认为战争的胜利就意味着国家的发展,也意味着国民的支持㊂当时的西方国家政府急于找寻到能使战争制胜的 法宝”,作为军事场域中的头等大事,凡是有利于战争获胜的军事和战略思想都能获得他们极大的关注㊂然而,西方国家政府首脑并非军事和战略专家,找寻军事指导思想的重任落在了军事家和战略家身上,只要是有一定价值的军事和战略著作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㊂除了西方国家政府和军事家㊁战略家,西方民众也回避不了战争问题㊂处于军事场域的所有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关心战事,广大民众虽不直接参与战事,但其生活的状态与战争息息相关㊂在此特殊场域背景下,西方不少民众也会对军事感兴趣,一些民众甚至会去主动了解相关的信息㊂格里菲斯选择翻译‘孙子兵法“无疑满足了上述三类主要传播受众的需求㊂传播受众理论认为,传播受众对传播主体传递的信息并非会全盘接受,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时他们甚至会拒绝接受不符合他们兴趣和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信息㊂传播受众具有选择性注意㊁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的心理机制[4]㊂也就是说,传播受众会对传播主体传递的信息进行甄选,符合他们兴趣和能满足其需求的信息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才会更好地对信息进行理解,并将核心信息存留于脑中㊂核心信息成为传播受众记忆后,就会对传播受众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所传播信息的高认同度就会显现㊂格里菲斯对当时军事场域内传播受众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全力满足激起了传播受众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关注,对提升译本的传播效果作用极大㊂3.对意见领袖的重视意见领袖是传播学受众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公众人物,是特定群体里的活跃分子,对所在群体内的其他人有较大的影响,是特殊的传播受众㊂拉扎斯菲尔德是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 两级传播”理论对传播学理论是一个重要的贡献㊂ 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传播受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并非是传播主体到一般传播受众的一级传播的结果,而往往是传播主体的信息先传递到特27殊的传播受众即意见领袖那里,意见领袖接受后再由其传播至不太活跃的一般传播受众㊂也就是说,在不少的情况下,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传播主体可考虑先影响意见领袖,再由意见领袖将认同的信息传递给一般的传播受众㊂如此以来,这些数量更大的一般传播受众接受的意愿和程度会更显著㊂‘孙子兵法“是东方军事和战略智慧的代表之一,有巨大的价值,但一般的西方受众对中国文化不了解,有些甚至对中国的著作有一定的偏见,加之‘孙子兵法“年代久远,要想让一般的西方受众欣然接受‘孙子兵法“并非易事㊂格里菲斯似乎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他首先将英译本寄予世界著名战略理论家利德尔㊃哈特㊂哈特对格里菲斯的翻译及其‘孙子兵法“蕴含的军事和战略思想大加赞赏,并在序言中明确表达了此观点㊂作为意见领袖,哈特的观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军事家㊁战略家和对当时战事关注的一般民众㊂由于哈特具有极大的知名度,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西方受众㊂意见领袖作为特殊的传播受众在特定的状况下能转换角色成为特殊的传播主体,对传播效果能产生积极的影响㊂4.对传播内容的适应性调整传播内容是影响传播受众㊁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㊂传播内容不符合传播受众的阅读期待和文本惯例,以及不符合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样式将直接影响传播受众对传播内容的认同度㊂由于‘孙子兵法“距今年代甚远,有些内容比较艰深,原文又是中文文言文,若是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一般的西方读者很可能会难以理解,将严重影响传播受众对译本的接受度㊂格里菲斯充分考虑了译本的传播受众接受问题,对译介内容作了适应性调整㊂除了格里菲斯译本,翟林奈版的‘孙子兵法“以其很高的翻译质量而成为‘孙子兵法“的另一经典英译本㊂但是翟林奈版‘孙子兵法“更像是专业性的学术著作,更多的是受到学术界的追捧,不少的西方民众认为在理解翟林奈版‘孙子兵法“上有一定的困难㊂格里菲斯翻译‘孙子兵法“的目的是希望为更广大的西方民众所了解,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因此他将自己要翻译的‘孙子兵法“定位为大众读本,译文语言更加简单易懂㊂此外,为了提升一般西方民众的理解度,格里菲斯对‘孙子兵法“原文作了不少的调整,采用了一些特殊的翻译方法,如他在翻译时运用了深度翻译等变通翻译方法㊂他对‘孙子兵法“中的文化负载词如 计” 天” 道” 吕牙”等添加了注释;对其中一些观点添加了评注,如他大量引用杜牧批注的战例来支持概括性的语言㊂在格里菲斯之前,著名汉学家翟林奈翻译的‘孙子兵法“被西方世界公认为权威英译本,但格里菲斯译本诞生后就取代了翟林奈版的权威地位㊂格里菲斯版译本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核心因素就是,相比其他译者他更重视读者感受㊂无论是语言层面还是概念观点层面,格里菲斯都首先考虑了目标读者的阅读期待和接受能力,采用变通的翻译方法尽力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译本㊂学术性太强㊁语言艰深㊁文化障碍多的译本是难以让目标读者充分理解的,不能理解就谈不上喜欢,传播效果就不会理想㊂对传播内容作适应性调整就是传播主体充分考虑传播受众要素的最重要体现之一,符合传播受众旨趣和能力的译本将获得更高的传播受众认同度,最终的37传播效果将更佳㊂三㊁格里菲斯版‘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的成功对中国文化外译的启示1.翻译选材对 走进”国外的中国文化译著进行深入考察,无疑可以从中获得对中国文化外译有益的启示㊂格里菲斯版‘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具有权威性,最为重要的是此译本受到广大英语国家读者的喜爱,这正是中国文化 走出去”的目标㊂格里菲斯版‘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的巨大成功有多种原因,其对传播受众的高度重视绝对是核心原因之一,对我国文化的对外翻译能产生重要启示㊂其最为重要的启示就是应基于传播受众兴趣和需求进行翻译选材㊂中国文化有着长久而深厚的历史,若是没有选择性地试图将所有或者大多数中国文化作品都输出国外,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㊂我国已对外译介了大量的文化文学类作品,但是传播效果达到预期的可谓屈指可数㊂在不深入调研传播对象国传播受众兴趣和需求的情况下,就按照译者等传播主体的主观想法想当然地选择翻译的对象是缺乏科学性的㊂中国文化对外译介整体效果较差的一个首要原因很可能就是选材失误㊂传播对象国的读者是否对中国所有时期㊁所有作家㊁所有题材的文化文学作品都感兴趣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㊂2.方法论研究从传播学受众理论来看,选择原著的最佳方式是实证研究,如问卷调查㊁深入访谈㊁焦点小组等㊂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是两种常见的方法,可分别进行,也可将两种方法结合进行㊂由两种方法结合得出的调查结果更可靠㊂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当前传播对象国传播受众的阅读期待㊂焦点小组法对于非传播学领域的人士来说比较陌生,但却是新闻传播学领域专业人士调研传播受众态度的常用方法㊂焦点小组法是指由一个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一种半结构的形式引导传播受众代表进行深入讨论,这种讨论强调自然性,传播主体通过倾听调查对象的真实想法来探究想要了解的问题㊂由于强调自然性,传播主体可能会从小组的自由讨论中发现一些意想不到却对提升传播效果有效的结论㊂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译者等传播主体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方式调查传播对象国传播受众的阅读偏好以确定翻译的对象㊂大数据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已对很多领域产生了影响,翻译领域也不例外㊂传播主体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中国书籍在国外的出版和接受情况,分析读者评论,从而把握特定传播对象国传播受众对中国文化作品的偏好[12]㊂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重视精准传播,即如果能聚焦更精准的传播受众,最终的传播效果将更佳㊂如果要将一个中国当代作家的某一文学作品译为英文,为了到达良好的传播效果,最好是确定传播主体是要想将该作品传播到所有英语世界还是特定的英语国家㊂如果是传播到特定的英语国家如美国,就需要专门针对美国的传播受众作调研;若是要想将该作品传播到所有或大多数英语国家,难度就要大很多,做的调研就要更加广泛和深入㊂最为理想的做法是精准传播,一国一策㊂因为即使同是英语国家,美国㊁英国㊁澳大利亚等不同英语国家读者会存在不一样的阅读偏好㊂针对不同的英语国家推出不同的译本,尽力满足特定传播受众的兴趣和需求,将是最有效的方式㊂传播的精准性越高,传播效果47越好㊂3.译者主体性此外,另一个重要启示是基于传播受众的译者主体性发挥㊂题材选对路了并不代表传播受众就一定会接受,如果译文信息符号系统与传播受众习惯的样式差异大,文化专有项处理不当让目标读者难以理解,也是很难收获高读者认同度的㊂首先译者的外语水平要高,还要能根据目标读者实际的阅读期待㊁习惯和接受能力等对传播内容作适应性调整㊂译者要考虑目标读者的可能反应,充分发挥传播主体应有的能动性,竭力传播目标读者接受无障碍的信息㊂还有一个启示是,借助意见领袖的影响力㊂对于意见领袖,目前翻译学界还不太了解,但其是新闻传播学界十分重视的要素㊂当代的大众受教育程度已不是几十年前能相提并论的,这些有一定教育背景的潜在传播受众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观点,他们一般不会轻易接受传播主体传递的信息,要想说服这些读者往往要费一番功夫㊂但若传播主体是和自己文化背景㊁价值观相近的 自己人”,传播受众就会更容易相信,这就是传播学的 自己人”效应[13]㊂文化背景㊁价值观㊁追求等相似的民众会形成无形的特定群体,特定群体里活跃度高且有较高知名度的人是此群体的意见领袖㊂意见领袖是特定群体里的 自己人”,而且还是特定群体广大成员的 偶像”㊂特定群体里的成员对于意见领袖传递的信息会更加信任㊂中国文化外译有必要先取得意见领袖的认同,再借助其影响力扩大译著的影响范围,让更多的潜在读者接受㊂如可邀请知名的意见领袖撰写序言和在知名媒体撰写书评,以扩大译著的影响力㊂四㊁结语中国文化 走出去”是国家战略,关系到中国国际形象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目前 走出去”整体成效不太理想㊂中国文化外译是中国文化 走出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研究真正 走进”国外的成功案例将有助于发现问题并找寻到能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㊂格里菲斯版‘孙子兵法“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成功对中国文化外译能产生有价值的启发㊂他对传播环境的把握㊁对传播受众兴趣和需求的满足㊁借助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和针对传播受众进行的传播内容调整等是其译本在英语世界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㊂中国文化外译可借鉴其成功的要素,即将传播受众放在最核心的位置,精准传播目标受众最感兴趣㊁最具需求的信息,以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文本惯例呈现传播内容,借助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切实提升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传播效果㊂参考文献:[1]胡安江.中国文学 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 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中国翻译,2010(6):11.[2]潘文年.中国出版业 走出去”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5.[3]哈罗德㊃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4]刘安洪,谢柯.传播学视阈下的旅游翻译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30.[5]陈龙.大众传播学导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230.57。

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孙子兵法》英译

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孙子兵法》英译

《孙子兵法》英译本中的文化信息处理
文化信息的直接传递
保留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以直接传递的方式呈现给目标读者。
文化信息的解释与扩展
对于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进行解释和扩展,帮助目标读者理解其含义 。
文化信息的省略与替代
对于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文化信息进行省略或用其他表达方式替代。
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孙子兵法》英译的传播效果分析
作用
03
04
05
1.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通过英译本,《孙子兵 法》得以在世界范围内 传播,成为中西文化交 流的重要载体。
2. 丰富西方文化:英译 本为西方读者提供了接 触和理解中国古代军事 思想的机会,从而丰富 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3. 推动跨文化传播学发 展:对《孙子兵法》英 译本的研究有助于深化 对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解 ,拓展其研究领域。
英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从跨文化传播学视角研究《孙子兵法》英译,不仅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还可以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通过对《孙子兵法》英 译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CHAPTER 02
《孙子兵法》及英译本概述
《孙子兵法》的作者与主要内容
本研究主要关注了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和文化转换问题,对于翻译实践和 跨文化交流中其他因素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研究结论对跨文化传播学及翻译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通过本研究对《孙子兵法》英译本的跨 文化传播学分析,可以深入认识翻译与 文化交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跨 文化传播学和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
研究现状
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孙子兵法》英译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涉及翻译理论、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 等多个领域。

《孙子兵法》英译研究

《孙子兵法》英译研究

《孙子兵法》英译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深邃的战略思想和独特的兵法理念影响了世界。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其英译版本的传播与推广更是成为了跨文化交流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孙子兵法》英译研究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发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英译版本的翻译策略与技巧,揭示其背后的文化传播意义。

本文还将深入探讨《孙子兵法》英译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及其在国际军事战略领域的价值,以期为跨文化交流和全球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As a treasure of ancient Chinese military culture, Sun Tzu's Art of War has influenced the world with its profound strategic thinking and unique military concepts since its incep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the dissemination and promotion of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has become a crucial link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un Tzu's Art of War.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of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it reveals the cultural dissemination significance behind them. This article will also delve into the global impact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un Tzu's Art of War and its valu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cross-cultural exchange and global cultural diversity.本文将首先回顾《孙子兵法》的历史背景与军事价值,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

《孙子兵法》英译研究

《孙子兵法》英译研究

《孙子兵法》英译研究《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战略书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战略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西方读者对《孙子兵法》产生了兴趣,因此,其英译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孙子兵法》英译时所采用的策略、翻译技巧以及案例分析,以期为今后的英译研究提供参考。

在《孙子兵法》的英译过程中,译者需要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译者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意译、直译和功能对等。

意译是指将源语言的意思用目标语言进行表达,尽可能保留源语言的内涵和修辞特点。

直译则是将源语言的字面意思直接转化为目标语言,不对其进行过多的解释或修饰。

功能对等则是寻求一种最接近源语言的表达方式,使目标语言的读者能够获得与源语言读者相同的理解和感受。

在翻译《孙子兵法》时,译者会采用一些技巧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首先,他们会仔细选择词汇,以确保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译者会尽量选择能够传达其深层含义的词汇。

其次,他们会运用语法分析,将原文的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进行详细的剖析,以确保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他们会注重体现文化内涵,通过注释或附录等方式向读者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孙子兵法》。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孙子兵法》英译的案例。

例如,在“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句话中,“疾如风”被翻译为“as swift as the wind”,保留了原意,同时用西方读者熟悉的比喻来传达孙子的思想。

“徐如林”被翻译为“calm and serene”,以平静和宁静的形象来表达原文的含义。

这种翻译方法既体现了原文的意思,又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

又如,“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这句话被翻译为“Those who know both themselves and their opponents are invincible in battle”,将原文的含义直接表达出来。

基于Python的中国典籍对外翻译传播效果研究以《孙子兵法》英译本为例

基于Python的中国典籍对外翻译传播效果研究以《孙子兵法》英译本为例

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读者反馈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译本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这表明利用Python语言和相关数据分析工具进行中 国典籍对外翻译传播效果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中 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典籍的对外翻译和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次演 示以《孙子兵法》英译本为例,探讨中国典籍对外翻译传播的效果,并利用 Python进行数据分析。
被翻译成“Know your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and you will never be defeated”,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理解这个句子的深层含义可能存在一 定的困难。
利用Python语言对英译本的读者反馈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大部分读者对 《孙子兵法》英译本持肯定态度,认为其能够较好地传达原文的哲学思想和战 略意义。然而,也有部分读者反映译文的语言过于复杂难懂,导致理解上存在 困难。
通过Python爬虫获取了《孙子兵法》英译本的相关评价数据。通过对这些数 据的文本分析,发现该英译本在国外读者中具有一定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大部 分读者对该英译本的翻译质量持肯定态度,认为其能够准确地传达原著的含义。 然而,也有部分读者认为该英译本的行文风格较为复杂难懂,对于非专业读者 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
四、研究结果
通过对《孙子兵法》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翻译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具有 丰富文化内涵和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和表达上。例如,“兵者,诡道也”被翻 译成“War is a matter of deception”,其中“诡道”是具有深厚文化内 涵的词汇,需要译者进行巧妙处理。此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结论和建议

回顾与总结_《孙子兵法》百年英译与研究

回顾与总结_《孙子兵法》百年英译与研究

回顾与总结_《孙子兵法》百年英译与研究回顾与总结:《孙子兵法》百年英译与研究《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在过去的百年里,该书被译为多种语言,其中英语的翻译和研究成为了一个独特而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回顾与总结《孙子兵法》百年英译与研究的发展,探讨其中的重要成果与挑战。

20世纪初,随着西方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许多西方学者开始尝试将《孙子兵法》翻译为英语。

这期间产生了许多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学者萧峰的《孙子兵法》英译本。

萧峰的翻译准确地传达了孙子的思想,被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翻译之一。

此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对《孙子兵法》进行研究,不仅仅是在语言层面上的翻译,更是对其背后思想的深入探索。

研究者们深入剖析《孙子兵法》所蕴含的智慧和战略思想,试图将其应用于现代军事与管理领域。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包括兵器技术、战争心理学、组织管理等,为各个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思考与借鉴。

例如,美国军事学家卡尔·冯·克劳斯维茨在研究《孙子兵法》的过程中,深受其战略思想的影响,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著作《战争论》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一些学者试图通过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反思和探讨人类战争的本质与和平的可能性。

他们认为,通过深入理解战争的思维方式和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寻求和平的途径。

这种研究视角为和平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然而,伴随着《孙子兵法》百年英译与研究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困难与争议。

一方面,翻译工作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孙子兵法》的古汉语表达和思维方式,对西方学者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和传达。

因此,翻译在准确传达孙子思想的同时,也面临了对当今读者需求和理解的权衡。

另一方面,对《孙子兵法》的解读与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将孙子的思想应用于现代战争或管理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当下的社会、科技和文化背景。

他们主张在吸收孙子智慧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和策略,以适应当代复杂的战争形态和管理需求。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赏析对方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对方文化中联系感情的成分,以追求二元
4. 视点转换:中文句子英译时,根据英文表达习惯,可以把正面表达的 句子从反面来表达,或者反面表达的句子从正面来表达。
【中文】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英文】If you enter the accessible region, you should first take high and sunny positions and keep your supply routes unimpeded. This will benefit you when fighting with the enemy. 【注释】原文中的“利”翻译成了“keep... unimpeded”,双重否定表 示肯定,语义强度更上一层,凸显了孙武的这一计策的要点。由此可以看 出:不同语言不乏语义上的共同之处,但在表现形式上会有差异。这要求译 者用目标语来重组源语信息,转换表达角度,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的习惯, 更利于读者接受。 【中文】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英文】Soldiers as these need no training to be vigilant. They will do what you want them to do before you ask them, they will cooperate closely before you condition them and they will consciously follow your direction before you order them.
command.
【注释】增译旨在译出源语作者感到理所当然,而目标语的读者却不甚
了解,甚至感到诧异的意义。增译也可使译文意思更加完整饱满,使目标

《孙子兵法》英译本的回译性解读:激活与遮蔽

《孙子兵法》英译本的回译性解读:激活与遮蔽
3 . 结 语
情咨文》 的对 比分析。当然 , 虽属平行文本 , 功能相似 , 我
国《 政府工作报告》 与美国的《 国情咨文》 无论在文体上还 是在 内容上还存 在一定差 异 , 比如美 国的《 国情 咨文》 比 较 口语化 , 因此本文的结论 尚需进一步证实 , 比如对我 国
文进行探讨。
1 .引 子
分密切 的关 联 度。《 孙 子兵法 》 是我 国重要 的诸 子典籍 ( 曹静 、 吕锡琛 2 0 1 2 : 2 0 3 ) , 从事该文本的 回译性研究 , 可
旅 行” , 吸取了 中国典籍蕴涵着 丰富而 深厚 的民族文化 , 其 英译 本 以让我们换个 角度考察典籍 经过域外 的“ 有 了怎样 的发展与生长。R a m i r e z 提 出, 回译可 的回译研究 ( b a c k t r a n s l a t i o n ) 与其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十 多少营养 , 以从属结构为主的英语语体特征。
v e r s i o n s c a n b e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i r c u l t u r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b r o a d .B a s e d o n t h e E n l g i s h v e r s i o n o f S u n Z i : T h e A r t o f W a r ,
《 孙子兵法》 英译本 的回译性解读 : 激活与遮蔽
裘 禾敏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外语系 浙江 杭 州 3 1 1 2 3 1 )

要: 诸子典籍蕴涵 了丰富而深厚的 民族 文化 , 其英译 本的回译研 究与传 统文化对外传播 有着 密切 的联 系。论文 以

跨文化整合中的“孙子兵法”

跨文化整合中的“孙子兵法”

跨文化整合中的“孙子兵法”并购是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然而并购的成功率却不足50%,究其原因关键之一就是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尤其是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历来被视为跨文化并购的最大障碍,如何越过文化整合这道门槛成为很多企业不能克服的难题。

本文从《孙子兵法》的思想出发,针对跨文化并购后的文化整合特点,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标签:并购文化整合孙子兵法当前,很多企业热衷于通过跨国并购来扩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和经营范围,这无疑是寻求企业更大发展的一种捷径。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跨文化的企业并购“是一个战场,而不是一个铺满了玫瑰的温床”。

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并签订了有利的并购协议只是整个并购活动的一个开始,并购后战略框架的制定、业务和文化的整合等这些后续的大量工作才直接决定着企业并购成功与否,而企业文化的整合又是跨文化并购后整合过程中最困难的任务。

在对跨国公司的100位高层管理人员参与的上千个案例的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并购的最大障碍来自于“文化和人”的方面,可以这样说,文化的整合比技术和业务上的整合更难,因为它涉及到人的思想、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彻底改变,而这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但为了尽快渡过员工生产率降低和企业效益下降的过渡期,一定要快速的完成整合以保证并购的成功。

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一种文化融合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并购能否成功。

《孙子兵法》享有“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之美誉,是我国璀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代表了我国古代军事管理思想的最高成就,其丰富深邃的思想正引起中外人士的普遍關注,影响远远超出军事管理领域。

已有大量企业家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谋略引入企业经营管理,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此,笔者应用《孙子兵法》的思想,对过去一系列跨文化整合的案例所带给我们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了一些总结与概括,希望能对解决跨文化整合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知己知彼——了解潜在的差异和冲突《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

《孙子兵法》四个英译本的语篇分析比较的开题报告

《孙子兵法》四个英译本的语篇分析比较的开题报告

《孙子兵法》四个英译本的语篇分析比较的开题报

题目:《孙子兵法》四个英译本的语篇分析比较
一、研究背景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兵书之冠。


于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方法,不仅被中国军事人员所推崇,也被全世界
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因此,孙子兵法早在20世纪就开始被翻译成英文,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文化的普及,孙子兵法的英译本多了起来。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四个英译本的语篇特点,了解不同翻译版本的
语言表达风格和翻译策略,从而为今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作出
贡献。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四个英译本的语篇分析比较,揭示不同翻译版本的
语言特色和翻译策略,从而探索如何更好地翻译孙子兵法这样的古典文献,并为进一步传播中华文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四个英译本介绍;
(2)分析四个英译本的语言风格和表达特点;
(3)对比四个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4)分析四个英译本在英文语境下体现的中华文化特色。

2. 研究方法
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即先从句子、段落层面考察不同翻译版本的语言风格和表达特点,再从整篇文章和文化角度进行分析和比较。

具体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语篇分析和对比分析。

四、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对比四个英译本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的分析,本研究将深入剖析其中的翻译思路和方法,并探讨如何更好地翻译孙子兵法这类古典文献,以达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目的。

同时,本研究还有望为传播中华文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孙子兵法文化翻译研究

孙子兵法文化翻译研究

孙子兵法文化翻译研究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始计第一】1.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2.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获得详情请,去预测战争输赢的可能性。

3.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

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

4.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

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与传统视角下《孙子兵法》英译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与传统视角下《孙子兵法》英译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与传统视角下《孙子兵法》英译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经典之一,世界著名的军事文化宝库。

自《孙子兵法》问世以来,传颂了两千多年,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军队以及企事业单位对《孙子兵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力图从中汲取应对变局的智慧和策略,将其用于现代的军事理论研究与实践,实现现代军事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理解和解释方式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孙子兵法》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背景和不同解读视角下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开展《孙子兵法》的英译对比研究,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和传统视角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孙子兵法》的内涵、体系、方法及其应用,不仅对于中西文化交流,丰富世界文化宝库的内涵,也对于现代制度创新、国际安全合作、国际战略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研究问题和目标问题:在多元系统理论视角和传统视角两个方面,研究《孙子兵法》英译的对比翻译问题,探讨其含义和价值的差异;以及在实践中是否存在一定的交叉、共性和可应用性。

目标:1.详细分析多元系统理论视角和传统视角下的《孙子兵法》原文和英译本之间的异同,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化差异进行分析,以全面、深入地展现对应关系,挖掘出其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针对分析结果,探讨多元系统理论视角和传统视角的异同、优劣,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等科技领域中多元系统理论视角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孙子兵法》的翻译工作、实践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和实证法等,其中文献资料法用于搜集和整理多元系统理论视角和传统视角中的相关理论、实践资料,如《孙子兵法》原文及不同译本、翻译工具书、相关著作、研究论文等。

实证法则利用阅读思考、对比分析、数据统计、系统集成等方法,对比不同视角下的《孙子兵法》英译,并分析其内部结构、体系、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孙子兵法》英译研究《孙子兵法》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部杰作,它不仅在世界兵学史上地位尊崇,东西方译者们也日益重视该书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并推许其在语言、文学方面所展现的美学成就。

《孙子兵法》的英译肇始于1905年,迄今已逾百年。

但对这一跨文化传播过程的研究却仍未形成系统,采用跨文化传播学相关理论来深入研究这一主题也仍处于发轫状态。

本文在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采用历时性描写翻译研究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孙子兵法》多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纵向上将《孙子兵法》的英译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并简要介绍代表性译本的文化特点与历史地位,展现出各历史文化时期英译本的共性面貌;横向上按照“语词(文化概念和兵学术语)——观念(孙子哲学思想)——文句(辞格)——语篇(文体)”的逻辑层递,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系统分析七个代表性译本中的文本与副文本,阐释《孙子兵法》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兵学、哲学和文化艺术思想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接受和变形的轨迹,并试图从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讨论典籍英译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发展趋向。

论文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讨论理论基础、研究背景、对象、方法、意义以及创新点等基本问题。

第二章探讨《孙子兵法》的历时性传播,对该书的文化内与跨文化传播历程作一概括和分析。

通过细致梳理《孙子兵法》的英译历程,努力把握其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中蕴含的内在规律。

在第三章中,笔者根据语词三种类型的意义(“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从社会符号学、情景语境语言学、互文性理论的角度探讨文化负载词和兵学术语的“意义共享”状态,并剖析各译本处理
“文化空白”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则采用协同理论来分析《孙子兵法》英译过程中重要哲学概念的译名选择,揭示其中存在的竞争和协同关系。

第五章将阐释学理论与文化聚合理论、翻译适应选择论相结合,考察各个英译本的译文本和副文本,梳理译者对孙子哲学思想的认识,并解析跨文化传播学因素对译文本多样化的影响。

第六章结合传播适应论、语言顺应论展开跨文化语用学分析,围绕英译本的文学性表达,从句子辞格和语篇文体两个层次描述《孙子兵法》英译这一动态顺应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