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

合集下载

《关雎》英文翻译及中英文赏析

《关雎》英文翻译及中英文赏析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TurtledoveGuan-guan-guan,the turtledoves are singing On the islet in the river flowing.The beautiful,quiet,and modest maidenIs a proper spouse for the gentleman. From the left to the right she dredges up The jagged banana-plants in water.The beautiful,quiet,and modest maiden, He woos in dreams or when he awakens.If he fails to get her sweet love by pursuit, Day and night he yearns for her with his suit. O,the yearning for her becomes so deep,He tosses from side to side with no sleep.From the left to the right she gently plucksThe jagged banana-plants in water.Playing the stringed instrument and the harp,He makes friends with the quiet,modest maiden.From the left to the right she mildly picksThe jagged banana-plants in water.Playing the sound carillon and the drum,He pleases the quiet and modest maiden.赏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诗歌创作的一部分,共有305篇,包括从周初(公元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期(公元前七世纪)约500年间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是经过整理的古人口头歌谣。

世界文学视角下看《关睢》英译本

世界文学视角下看《关睢》英译本

世界文学视角下看《关睢》英译本【摘要】这篇文章将从世界文学视角分析《关睢》的英译本。

首先介绍历史背景下的《关睢》英译本,探讨文学特色并进行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接着比较不同翻译策略,探讨读者反响与影响力。

结论部分将总结世界文学视角下的启示,展望未来发展。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关睢》英译本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力,以及在跨文化传播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历史背景,《关睢》英译本, 文学特色, 跨文化传播, 挑战, 机遇, 翻译策略, 比较, 读者反响, 影响力, 启示, 未来发展, 世界文学, 视角1. 引言1.1 世界文学视角下看《关睢》英译本《关睢》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作品,而在世界文学视角下看,其英译本的研究和探讨也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关睢》英译本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并探讨其在世界文学舞台上的影响和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关睢》的英译本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历史背景下的翻译情况、文学特色的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与机遇、翻译策略的比较以及读者反响与影响力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关睢》在世界文学视角下的地位和价值,从而为今后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和传播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方向。

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也将为中外文学交流和相互理解提供新的思路和视野。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关睢》英译本"关睢"是中国古代史诗《楚辞》中的一篇作品,其英译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在19世纪初期,随着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关睢》的英译本开始出现。

在这个时期,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兴起,他们致力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以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这些早期的英译本对于《关睢》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译本的版本也逐渐增加,不同的翻译策略和风格也开始出现。

关雎原文《关雎》一诗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关雎原文《关雎》一诗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关雎原文《关雎》一诗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国内外许多翻译名家将我国古代诗篇译成英文,但就中国古诗的翻译标准而言,仍然是见仁见智。

翻译家许渊冲指出,翻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而“三美”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

黄俊雄则对上述标准提出质疑,同时提出了另一种衡量的标准,即“体、神、表”的检验模式。

黄国文提出了“形式对等”的方法。

以上标准谁是谁非,仍是翻译界争论的问题。

本文运用功能语言学创始人Halliday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经验纯理功能,对《关雎》一诗进行分析,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翻译中的一些问题,探讨功能语法理论对古诗翻译的指导作用。

二经验功能简介功能语法代表人Halliday认为语言有三大功能:A、概念功能(把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的事情说出来,对某些人物、动作、事件、状态有所陈述)。

B、人际功能(表现、建立或维持人际关系)。

C、成文功能(用语言来组织信息)。

经验纯理功能是功能语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经验功能是由多个语义系统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及物性系统。

它的作用是把人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若干个过程表达出来,并指明过程所涉及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

按照Halliday的观点,人们思想中要反映的客观世界可分为六个过程,而过程的发生涉及到参与者角色和环境成分。

及物性系统中的六个过程是: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三《关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许渊冲、辜正坤、宾纳和威利(以下简称许译、辜译、宾译和威译)等人的《关雎》一诗的译文来加以分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译文过程分析以下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四种英译文。

许译(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此句为行为过程,由are cooing体现,行为者(参与者)由a pair of turtledoves体现,环境成分由by riverside体现。

《关雎》五种译文之对比分析

《关雎》五种译文之对比分析

《关雎》五种译文之对比分析古诗词英译对比评析:关雎(ju)《关雎》五种译文之对比分析中国是一个诗词大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几千年漫长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文学高峰,有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任何人提及中国文学,特别是诗家谈诗,必论《诗经》;译家译诗,亦往往以翻译《诗经》而骄傲。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我们的古诗词译文评析就从《关雎》开始。

先看《关雎》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内外有很多汉学家和翻译家对《诗经·关雎》进行了英译,如汪榕培、许渊冲、杨宪益夫妇及Burton Watson、James Legge、Arthur Waley等。

在翻译中,译者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忠实于原诗精神,而且还要在诗译中体现原文音、形、意等语言学审美特征,再现原语的文化审美特征以及原文美学思想。

选取Legge、Waley、Bynner、杨宪益夫妇、辜正坤译文一①:Ode (Kwan ts’eu)Tr. LeggeKwan kwan go the ospreys.On the islet in the river,The modest ,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 ─For our prince a good mate she.Here long, there short, is the duckweed,To the left, to the right, borne about by the current. The modest ,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 ─Waking and sleeping, he sought her.He sought her and found her not,And waking and sleeping he thought about her. Long he thought; oh! Long and anxiously;On his side, on his back, he turned ,and back again.Here long, there short, is the duckweed;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we gather it,The modest ,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 ─With lutes, small and large, let us give her friendly welcome. Here long, there short, is the duckweed;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we cook and present it.The modest ,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 ─With bells and drums let us show our delight in her.译文二②:SongTr. Arthur Waley“Fair, fair”, cry the ospreysOn the island in the river.Lively is this noble lady,Fit bride for our lord.In patches grows the water mallow;To left and right one must seek it.Shy was this noble lady;Day and night he sought her.Sought her and could not get her;Day and night he grieved.Long thoughts, oh, long unhappy thoughts,Now on his back, now tossing on to his side.In patches grows the water mallow;To left and right one must gather it.Shy is this noble lady;With great zither and little we hearten her.In patches grows the water mallow;To left and right one must choose it.Shy is this noble lady;With gongs and drums we will gladden her.译文三③:The Pure-Hearted GirlTr. Witter BynnerOn the river-island─The ospreys are echoing usWhere is the pure-hearted girlTo be our princess?Long lotus, short lotus,Leaning with the current,Turns like our prince in his questFor the pure-hearted girl.He has sought and not found her, Awake, he has thought of her,Asleep, he has dreamed of her,Dreamed and tossed in his sleep.Long lotus, short lotus,Pluck it to left and right,And make ready with lutes and with harpsFor the pure-hearted girl.Long lotus, short lotus,Cook it for a welcome,And be ready with bells and with drumsFor the pure-hearted girl.译文四④:Crying OspreysTr. Yang Xianyi & Gladys YangMerrily the ospreys cry,On the islet in the stream.Gentle and graceful is the girl,A fit wife for the gentleman.Short and long the floating water plants,Left and right you may pluck them.Gentle and graceful is the girl,Awake he longs for her and in his dreams.Filled with sorrowful thoughts,He tosses about unable to sleep.Short and long the floating water plants,Left and right you may gather them.Gentle and graceful is the girl,He’d like to wed her, the qin and se1 playing.Short and long the floating water plants,Left and right you may collect them.Gentle and graceful is the girl,He’d like to marry her, bells and drums beating.注1:two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rather like the zither, the former has seven strings and the latter twenty-five strings.译文五⑤:OspreysTr. Gu ZhengkunHark! The ospreys merrily callOn the islet off the river shore.The girl is lovely and slenderly tall,Whom the gentleman would adore.The water plants are long and short,Here and there they can be sought;The lovely girl is slenderly tall,Day and night he would her recall.The first courtship comes to bay,He longs for her wildly night and day.The lingering longing grips him tight,He tosses, unable to sleep at night.The water plants are long and short,Here and there they can be caught;The lovely girl with frail appeal,He’ll befriend with zither and zeal.The water plants are long and short,Here and there they can be stored.The lovely girl is slenderly tall,With bells and drums he wins her after all.Legge译标题不用Osprey而用Ode再于括号内加注(Kwan ts’eu),意在使读者将象声词“关关”与下文第一行的Kwan-Kwan联系起来,用心甚苦。

从文化翻译看《诗经关雎》的四种英译本比较-精品文档

从文化翻译看《诗经关雎》的四种英译本比较-精品文档

从文化翻译看《诗经关雎》的四种英译本比较一、文化翻译理论简介20世纪90年代,文化翻译学派的领军人物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的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在形式上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但实质却是异质文化间的交流,其目的是突破不同语言间的障碍,最终实现和促进异质文化间的融合与交流。

对中国的翻译者来说这就意味着将外文作品通过自己的分析解构,进行文化上的转移,然后在个人的理解和知识背景的支持下进行重构,形成受体语言的文本。

二、《关雎》中西译本浅析本文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四个版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包括理雅各、庞德、杨宪益和戴乃迭以及许渊冲的译本。

1.语音方面。

(1)拟声词。

拟声词是用语音模拟自然声音形成的词,其语音形式在元音、音高、节奏上体现所拟声音的特点。

诗歌一开始便用一对雎鸠的叫声来提示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写一对热恋中的男女。

以下是对“关关”一词的不同翻译。

上文提到的四个译本中,理雅各把“关关”翻译成“Kwan-kwan”,这就类似于汉语拼音的发音一样。

这或许是最简单和对等的方式,但实际上,对于外国读者来说,他们并不知道理雅各创造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因此这个词本身的意义和它作为拟声词的效果就都丧失了。

而庞德将拟声词“关关”误解为“关闭”,?е滤?使用了含有躲藏之意的“Hid”。

当对“关关”一词的翻译看似进入“死胡同”的时候,许渊冲先生第一个找到了解决方法。

在他1988年的版本中,许先生首先提出了用“coo”,这一想法完全超越了之前的几个版本。

首先,“coo”是拟声词,表现了雎鸠轻快的叫声;其次,它似乎也能表现出情人之间窃窃私语的私语感觉。

很显然,许先生的译文不仅再现了声音,也传达出了诗歌的本质含义。

(2)头韵和尾韵。

头韵是最常见的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是指一组词、一句话或者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开头音相同的单词。

尾韵是词尾音素的重复,也称韵脚。

在诗行的末尾押韵,其结构特点与头韵相反。

恰如其分地运用头韵和尾韵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加强语言和感情表现力,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诗经《关雎》英汉对比分析

诗经《关雎》英汉对比分析
欧洲语言偏重组合关系的句段而中国的汉语无论是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是一种聚合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现代化汉语是由调位性和表意语言形态为特征共同组成的聚合关从而不难解释汉语的轻句法而英语的句法严谨
第2 3卷 第2期 2006 年 3 月
安 徽工 业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 J � � � � a � � fA � h � iU � i � e � � i � �� fT e c h � � � � g � S � c i a � S c i e � c e �
� � 3 的聚合关系之间 的互动 . 欧洲语言 偏重组 合关系的 句段 , 而中国的 汉语无论是 古汉语还 是现代 汉语都是 一种聚合关系在不同 历史时期 的 " 现代化 " , 汉语是由 调位 性 和表 意 语 言 形 态 为 特 征 共 同 组 成 的 聚 合 关 � � 4 系. 从而不难解释汉语的轻句法 , 而英语的句法严谨 � 汉语重意轻形 , 形散 意远 , 而英语 句子以 逻辑性见 长� 汉语在调, 意兼顾, 而无 时态, 性, 数, 格等变化 � 而英语 顾忌时 , 性, 数, 格的一致性和句子的完整性 . 例如 关 雎 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 � 君之好逑 �
V � � . 2 3, N � . 2 M a � c h, 2 0 0 6
诗经
� 关雎 � 英
汉对 比分析
黄顺红
( 安徽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 , 安徽 芜湖 2 ) 4 1 0 0 0
摘 要� 中 国古 诗崇尚 含蓄 , 凝炼 , 简洁 , 讲 究音 韵 与节 奏 的和 谐 , 但 在英 译 时难 以 兼 顾这 种 美的 传 递, 往往 是 难 表 其形, 难达其 意, 从 诗经� 关雎� 的英汉 比较 中可 见一斑 . 关键 词� 诗 歌� 语 际翻 译� 形式 � 意境 中图 分类 号� 文 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 ) H 3 1 5 . 9 A 1 6 7 1 9 2 4 7 2 0 0 6 0 2 0 0 9 2 0 2

《关雎》的两种英译

《关雎》的两种英译

《关雎》的两种英译《关雎》是《诗经》的名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千古名句。

网上有两种英译,我仔细研读,真是受益多多。

第一种译文出自英国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

关关雎鸠,Guan-guan go the ospreys,在河之洲。

On the islet in the river.窈窕淑女,The modest, retiring,virtuous, young lady: --君子好逑。

For our prince a good mateshe.第二种译文出自汉学家阿瑟·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

关关雎鸠,Guan! Guan! Cry the fishhawks在河之洲。

on sandbars in the river:窈窕淑女,a mild-mannered good girl,君子好逑。

fine match for thegentleman.前一种译文是19世纪风格,用词文雅,语法讲究;后一种译文是20世纪风格,贴近口语,简洁明了。

前者将'淑女'译成lady,后者译成good girl,生动地反映了两个时代的差异。

前者用mate(伴侣)形容'女朋友',后者用了match(交友)。

至于'君子',前者是our prince,后者是gentleman,我怀疑21世纪的译者会不会直接用boy?后面的翻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悠哉哉,辗转反侧',也很有意思。

前者的译文:求之不得,He sought her and foundher not,寤寐思服。

And waking and sleepinghe thought about her.悠悠哉哉,Long he thought; oh! longand anxiously;辗转反侧。

On his side, on his back, heturned, and back again.后者的译文:求之不得,I search but cannot find her,寤寐思服。

诗歌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关雎》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与分析

诗歌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关雎》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与分析

219周刊理论博览|教师论坛摘 要:能准确的理解并表达出原文的含义是诗歌翻译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翻译的难点和亮点,是通常需要翻译者多费精力的地方。

很多作品都存在两个版本甚至更多的同一语言译文,理解不同导致文章的质量也不同。

最具代表性的《关雎》的两个英译本分别是由James Legge 和Arthur Waley 完成,两者又有什么理解和表达上的不同呢?本文主要基于对《关雎》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和分析探究诗歌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精华。

关键词:诗歌翻译;关雎;理解表达引言:信达雅是翻译的三个境界,也是高度逐渐递进的三个水平。

要简明优雅的传递出原文的意思不仅考验翻译者的文字功底,也需要一定的熟练度和文学灵感。

而诗歌作为文字的乐曲,古典的韵律感不是生硬的直译就能描绘出的,特别是对于诗经这种更简洁工整的体裁译成英文更需要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一、《关雎》的内容和翻译背景《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中的第一篇。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韵文的起点,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为大家呈现出周代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

不仅涵盖了百姓乃至贵族的风俗文化、婚姻宴会、劳作生活,也描绘出那时的自然环境,是熠熠生辉的画卷,美的叙事诗,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诗经》的作者大部分都来自民间,有些没有具体的史料证明,由采诗之官统一采集后传递给负责音乐的官员,然后太师再根据诗的内容进行编曲创作,演奏给天子,这样天子也能及时地看到民众生活的真实景象,有利于调整国家政策,也是走进民间的另一种形式,这个工作一般在春天进行,大部分诗也较为直接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后又经孔子进行编订,由孔门弟子进行传诗工作,但是依然有一些珍贵诗篇消失在历史中了,有资料显示春秋流传下来多达30000首,但是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只剩下了311首。

尽管如此,诗经的编纂和传承是那个时期人民文化艺术才智的缩影,后世更应该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进行诗经研究。

诗译之美_译者好逑_诗经_关雎_几种英译本的比较分析

诗译之美_译者好逑_诗经_关雎_几种英译本的比较分析

译林211诗译之美,译者好逑诗经!关雎∀几种英译本的比较分析程 渊摘要:本文以 诗经!关雎∀第一联的五种英译本为探讨基础,从诗译的语言、形象、音韵、流动性及意境等几方面对汉诗的英译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任何翻译都是有目的的行为,目的决定着如何英译为最佳。

关键词: 诗经!关雎∀ 诗译特征 翻译美学 比较分析 目的论诗经!关雎∀出自 国风!周南∀,原诗如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雎鸠,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内外有很多汉学家和翻译家对 诗经!关雎∀进行了英译,如汪榕培、许渊冲、杨宪益夫妇及Burton W a tson 、Jam es L egge 、A rthu r W a l ey 等。

在翻译中,译者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忠实于原诗精神,而且还要在诗译中体现原文音、形、义等语言学审美特征,再现原语的文化审美特征以及原文美学思想。

这种美的传递往往是难表其形,难达其意,翻译名家也不例外。

限于篇幅,笔者在此尝试对 关雎∀第一联的五种英译本在诗译的语言、形象、音韵、流动性及意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相关探讨。

Version A (W ang R ongpei)The w aterfow l would coo U pon an isl e t i n the brooks .A l ad w ould li ke to woo A l ass w ith pre tty l ooks .Version B (Xu Y uanchong)By ri v ers i de a pa ir O f t urtledoves coo i ng ;There s 'a good m a i den fair W ho ,a young m an is woo i ng .Version C (D ing Zux in)The t urtledoves coo ,P erched i n pairs on sho a.lT he best g i r l i s pretty For me to court .V ersion D (Burton W atson)G uan !G uan !Cry the fish ha w ks O n sandbars in t he ri v er :A m il d mannered good g ir,l F i ne m a tch f o r the gentl em an .V ersion E (Y ang X iany i )M err ily the ospreys cry ,O n the islet i n t he strea m.G entl e and graceful is the g i r,l A fitw ife f o r the gentl em an .诗译的语言学特征比较分析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译者除了要努力传译原作的精神外,还要决定译文里面的语言学特征如主语人称,动词时态,名词单复数等,这些细节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首诗的意境。

从《关雎》的英译本浅谈诗歌翻译的形式和意义

从《关雎》的英译本浅谈诗歌翻译的形式和意义

从《关雎》的英译本浅谈诗歌翻译的形式和意义河南师范大学李笑蕊(苏州大学在读硕士)[摘要]本文试图用《关雎》的几种英译本实例浅谈翻译的形式和意义的兼备和取舍。

文我们在从事诗歌翻译时,既要注意传译语义内容,同时不能忽略形式的移植。

评价诗歌翻译的标准不但要注重译文是否符合原文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译文是否具有美感,能否为读者所接受。

[关键词]《关雎》形式意义关于形式与意义翻译的必要性问题,归纳起来有三种。

一种认为,翻译就是译意,就是让不懂原语的读者知道原作者在原文讲了什么。

实际上,这一种观点只强调了文本与语言意义的传译而忽略对形式传译的必要性,认为语言形式只能与某种独特的语言相联系,无法也没有必要传译到第二种语言中去。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奈达的动态对等论,强调意义对等和读者的反应问题,没有提及原文形式的处理问题(杨洁,黄振定,2004:7)。

第二种观点认为,翻译就是要把原语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每个特征都移植到目的语中去。

英国泰特勒《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介绍他翻译的三原则说:一是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二是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三是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泰特勒,见方华文《中国翻译史》2005:638)。

第三种观点认为,当原文形式与译文形式相近或相同时就直译,反之就意译(刘重德,1991:58)。

第一种观点表面上看非常正确,因为翻译的目的就是让不懂原语的人明白原语文本所讲的内容,因此需要采取入乡随俗的方法,用目的语中最自然的形式对原文加以传译,而不必考虑原文语言形式。

笔者认为,如果把什么都中国化,无疑会给读者误导。

第二种观点和第一种观点一样荒谬。

这种观点实际上承认两种语言具有完全同一性,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无论两种语言是否属于同一语系或者相近或截然不同语系,它们都有属于自己本身异质的东西,包括内容和形式。

伯顿·拉菲尔在他的《T H EA R T O FT R A N S L A T I N G P O E S T R Y》一书中从语言学的角度归纳了翻译尤其是翻译诗歌的具体限制:一,没有两种语言有完全相同的语音体系。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令狐采学外国语学院115班3号冯奕璇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在上了名家名篇赏析这门课之后,我们都知道了在中国古诗词翻译中,许渊冲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称号,同时他还总结了自己的诗词翻译理论。

下面就让我们分析一下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以及他的作品。

首先是许先生所提出的“三美”理论,“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

所谓意美,就是在翻译时要体现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即要求译文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是对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的要求。

以他翻译的《关雎》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译文为“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先说意美,关关雎鸠的意思是“关关鸣叫的水鸟”,许先生的译文中用了“cooing”这个单词来表示水鸟,运用了“拟声”的修辞手法,将水鸟鸣叫这一景象描写的惟妙惟肖,“拟声”的手法同时也表现出了原文《关雎》的活泼的感觉,而“turtledoves”既有斑鸠的意思,也有情人的意思,暗示了这首诗为一首情诗,符合原文的意境。

许先生用“a good young man”而不是“gentleman”表现出了原文“民俗歌谣”的特点,洒脱,不拘泥于形式。

再说音美,译文中第一句的词尾“cooing”和第三句的词尾“wooing”读音相似,第二句的词尾“turtledoves”和第四句词尾“loves”读音相似。

在音节上,第一句为七个音节,第二句五个,第三句又是七个,第四句五个。

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音美”这一特点。

第三个特点是“形美”原诗中四字一句,对仗极其工整,译文中也维持在四到六词一句,共四行,和原诗相符。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除了“三美”理论之外,许先生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著名的翻译理论“三化”理论。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
王晓玲
【期刊名称】《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29)004
【摘要】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打破了翻译语言学派中原文至上的观念。

译文忠实原文不再是译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原文只是为译者提供了信息。

决定翻译过程和结果的是翻译的预期目的。

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译者和译文的重要性都有所提高。

以詹姆斯·理雅各以及汪榕培的“关雎”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分析两个英译本,阐释由于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结果都会有所不同。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王晓玲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重庆4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三美论"视角下《关雎》英译的美感再现研究 [J], 车明明;任梦雨
2.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自然景观介绍英译——以神农架地质公园介绍英译为例 [J], 全莎沙
3.模因论视角下的《关雎》英译研究——以理雅各、庞德和许渊冲的三个英译本为例 [J], 吴炯;王玉芬
4.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J], 杨定娟
5.“三美论”视角下《关雎》英译对比研究——以汪译本和James Legge译本为例 [J], 朱静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翻译美学视角下《诗经》英译对比分析

翻译美学视角下《诗经》英译对比分析

翻译美学视角下《诗经》英译对比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文艺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翻译者需要通过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和对目标语言的灵活运用,将原作中的美学特点和意境传达给读者。

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对《诗经》的英译进行分析比较。

我们来看一首《诗经》的诗歌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下面是两个不同版本的英译:版本一:The cuckoo birds are calling, on the islet in the river. Graceful and charming lady, a match for the nobleman.Amongst the indented water weed, they float around. Graceful and charming lady, who I crave awake or asleep.Crave but never get, lying awake pondering. Oh, how restless and sleepless, tossing and turning.从整体上来看,版本一更加忠于原文的意境和美学特点。

版本一的翻译词汇更加准确,原文中的关关雎鸠被翻译为"The cuckoo birds are calling",而版本二中译为"Clang-clang" goes the kingfisher",明显与原文的意思有些偏差。

版本一中使用了"Graceful and charming lady"来翻译窈窕淑女,符合原文描写的婉约和秀丽的意境,而版本二则直接翻译成"The lady, so graceful",稍显生硬。

诗歌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关雎》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与分析

诗歌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关雎》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与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5 H0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1 7 2 1 )3 1 6 4 1 0 —9 0 ( 0 0 0 —0 0 —0


引 言
的第 一页 ,以文 字 的 形 式 把 诗 歌 整 理 记 载 流 传 下
来 。而《 雎 》 为《 经 》 篇 之手 , 映 了一 名男 关 作 诗 开 反
M a 201 y 0
诗 歌 翻 译 中的 理 解 与 表 达
— —
《 雎》 关 的两 个 英译 本 的对 比与分 析
屈 妮 妮
( 北农林科技大学 外语系 , 西 陕西 杨 凌 7 2 0 ) 1 10

要 :诗 歌 的 翻 译 问题 一 直 困扰 着 国 内外 学 者 , 于 同一 原 作 的 各 种 译 本 也 褒 贬 不 一 。通 过 对 《 对 关雎 》 两 的
W ae 1 8 — 1 6 ) Bo ko o g 。 ly, 8 9 9 6 的 o f S n s
意 的统 一 , 一方 面翻译 不到 位 , 是会 大大 降低原 有 就
诗 应有 的风 采 。
理解 原诗 歌 的内容 和意 境是整 个诗 歌 翻译 过程
的第一 步 ,而大部 分误 译都 是 因为 译 者对 原文 的错
个 译 本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L g e的 译 本 和 Ar u ly的译 本 从 词 义 理 解 和 内涵 文 化 理 解 两 方 面做 了对 比 与 分 析 , 即 J me e g t rWa h e 以展
示二 者之 间 的 异 同 。Jme e g a s g e注 重诗 句表 面 意 思 的理 解 , 翻 译 过 程 中 主 要 采 用 直 译 法 , 然 忠 实 于原 文 , L 在 虽 但

世界文学视角下看《关睢》英译本

世界文学视角下看《关睢》英译本

世界文学视角下看《关睢》英译本《关睢》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一部分,这部小说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虽然是一个独立的篇章,但《关睢》并不是《红楼梦》的主要情节之一。

在《关睢》这个篇章中,曹雪芹通过对神话故事《白蛇传》的重新解读,展示了作者深刻的文学造诣和思想。

《关睢》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唐代,讲述了大观园住户之一薛宝钗和贾母的一个小仆人关睢之间的故事。

关睢乃是蛇妖化身,借助草编的身份混入大观园,他和薛宝钗产生了一段深厚的感情。

关睢最终因为不愿意割掉妖蛇的尾巴,而选择了离开。

这个故事中蕴含着对爱情的探讨和对人性的思考。

在世界文学的视角下,英译本更容易让国际读者理解《关睢》这个篇章的意义和情感。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具备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读者群体。

《关睢》这个故事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于爱情的追求,这些主题在世界各个文学作品中都有共通性。

通过英译本,国际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曹雪芹的文学才华和他在描写人物情感上的独特手法。

曹雪芹擅长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刻画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他的文字流畅而富有韵律感。

通过英译本,国际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这种独特的文学魅力。

英译本也可以为国际读者提供更多了解中国文化和古代社会背景的机会。

《关睢》所描述的大观园是中国古代贵族社会的缩影,人物的言行举止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价值观念。

通过英译本,国际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精神。

《关睢》的英译本可以让国际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篇章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通过英译本,我们可以将这颗明珠推向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曹雪芹的才华和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诗经·关雎》英译之我见——兼论语篇把握在汉诗英译中的重要性

《诗经·关雎》英译之我见——兼论语篇把握在汉诗英译中的重要性

《诗经关雎》英译之我见——兼论语篇把握在汉诗英译中的重要性吴欣【摘要】<诗经>是我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作品以抒情诗为主流,开拓性地运用了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雎>是<诗经>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汉文化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因此,翻译工作者都不遗余力地将它译介国外.许渊冲先生、韦利先生是<诗经>翻译的佼佼者,分析研究他们的译诗策略,对于总结汉语古典文学西译的经验,构建现代翻译理论,自然有着不可忽略的益处.【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3)001【总页数】6页(P132-137)【关键词】《诗经》;《关雎》;英译本;审美【作者】吴欣【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外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产生于周武王至周敬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

这中间有漫漫六百年的光景,能流传后代,可谓是风雅而细心的祖先为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

《诗经》的体裁分为“风”、“雅”、“颂”,其中的“风”,就是各地方、各区域的民间歌谣。

“十五国风”,就是指采集于中原十五国的民间歌谣。

这些诗篇体裁、用韵大体一致,显然是经过先秦儒家的精心打磨和润色的。

广泛采集于民间,精心修缮于儒林,《诗经》自当无愧于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稀世珍宝。

为把中华文化中这一绮丽的瑰宝译介国外,不少译家持之以恒地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艰辛劳动[1]。

阅读各种译本,笔者认为,北大教授许渊冲和英国学者Waley(韦利)的译本,有许多可取之处,值得深入推敲研学。

自汉以后,《诗经》即被儒家尊为经典而被深入研究,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不曾受过《诗经》的影响。

历代关于《诗经》的注疏也汗牛充栋,注家如王夫之、顾亭林、陈启源、姚际恒诸人,对《诗经》的名物、训诂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其解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对于学术研究无疑是件大好事,但这种“见仁见智”的不同见解,对翻译工作者来说,却不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

再论《诗经?关雎》英译

再论《诗经?关雎》英译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Guan Ju , the Book of
Poetry
作者: 王婷婷[1];韩伟[2];张浩然[2]
作者机构: [1]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安顺561000;[2]安顺学院附中,贵州安顺561000出版物刊名: 安顺学院学报
页码: 60-63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4期
主题词:�关雎》;英译;讽刺诗;新思路
摘要:论文把《关雎》原诗释义分成三大类别进行简析,再把里雅各、许渊冲、杨宪益夫妇三个最具代表的英译本进行简析,认为《关雎》英译应当从经学视角出发,另辟蹊後,做到经学与文学结合,经典与艺术统一,寻找《关雎》英译的新思路,还原诗歌原貌,向世界传播最真实的《关雎》文化.。

《诗经·关雎》英译之我见——兼论语篇把握在汉诗英译中的重要性

《诗经·关雎》英译之我见——兼论语篇把握在汉诗英译中的重要性

On the Translation of "Ospreys Cooing" in" Poetry"
作者: 吴欣 作者机构: 淮阴工学院外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出版物刊名: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2-13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诗经》;《关雎》;英译本;审美
摘要:�诗经》是我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作品以抒情诗为 主流,开拓性地运用了赋、、兴等表现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 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雎》是《诗经》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汉文化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因此,翻译工作者都不遗余力地将它译介国外。许渊冲先生、韦利先生是《诗经》翻译的佼佼 者,分析研究他们的译诗策略,对于总结汉语古典文学西译的经验,构建现代翻译理论,自然 有着不可忽略的益处。

再论《诗经·关雎》英译

再论《诗经·关雎》英译

再论《诗经关雎》英译
王婷婷;韩伟;张浩然
【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20)004
【摘要】论文把《关雎》原诗释义分成三大类别进行简析,再把里雅各、许渊冲、杨宪益夫妇三个最具代表的英译本进行简析,认为《关雎》英译应当从经学视角出发,另辟蹊径,做到经学与文学结合,经典与艺术统一,寻找《关雎》英译的新思路,还原诗歌原貌,向世界传播最真实的《关雎》文化.
【总页数】4页(P57-60)
【作者】王婷婷;韩伟;张浩然
【作者单位】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安顺561000;安顺学院附中,贵州安顺561000;安顺学院附中,贵州安顺5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诗经·关雎》英译之我见——兼论语篇把握在汉诗英译中的重要性 [J], 吴欣
2.基于语料库的《诗经·关雎》两种英译本的翻译风格 [J], 蔡永贵
3.古风审美视域下中国古诗词的英译策略r——以《诗经·关雎》为例 [J], 吴蒙;刘洪宇
4.从互文性角度论《诗经·国风·关雎》的英译 [J], 周楚
5.从互文性角度论《诗经·国风·关雎》的英译 [J], 周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摘要: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打破了翻译语言学派中原文至上的观念。

译文忠实原文不再是译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原文只是为译者提供了信息。

决定翻译过程和结果的是翻译的预期目的。

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译者和译文的重要性都有所提高。

本文以詹姆斯•理雅各以及汪榕培的“关雎”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分析两个英译本,以期说明由于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结果都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目的;关雎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GuanJu”: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Abstract: Skopos theory changed the concept of original text being the first priority held by the linguistic schools. Faithfulness is no longer the first concern of the translator. The original text just provides information to the translator. It is the purpose that determines the procedures and results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ed texts is enhanced. In the light of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James Legge’s and Wang Rongpei’s English translationsof Guan Ju as examples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vary because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purposes.Key words: translation; Skopos Theory; purpose; Guan Ju引言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也称目的论学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它不像语言学翻译观那样追求传统的字面意义对等,而是将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放在首位。

总之,翻译的目的论不再将语言学翻译观的对等原则视为翻译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原文为中心的原则。

功能主义翻译观主要包括卡特琳娜·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加斯特·赫尔兹·曼塔里的行为理论(translation action)以及克里斯蒂安·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以上四种理论合称为翻译的目的论理论(skopos theory)。

目的论下的翻译观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Christiane Nord 著,X美芳,王克非主译,2005:34)。

也就是说:目的决定手段(Christiane Nord 著,X美芳,王克非主译,2005:37)。

译者根据翻译的目的,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而不再仅仅是复制原文信息。

译文要达到一定的翻译目的。

而决定翻译行为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译文受众。

译文应该尽量满足译语读者的期待和需求。

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翻译不再是对原文的复制或是想方设法向原文趋同。

原文只不过是给译者提供了信息,译者要根据委托人(client)或发起者(initiator)给出的翻译纲要(translation brief)来决定翻译策略与方法。

此时,译者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他需要了解翻译纲要以及原文文本,有必要时,译者可以与委托人和发起者商量,共同决定翻译应该怎样进行。

但是翻译纲要并不能告诉译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这完全取决于译者本身的素质。

总之,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是对原作者亦步亦趋的服从。

译者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文是否能够实现其目的。

但是,翻译目的论并不是完全否定原文。

译文应该遵循文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和互文连贯(intertextual coherence)。

文内连贯又叫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指译文必须符合译语习惯,读起来通顺晓畅,能够为译语读者所理解,而互文连贯又称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指译文意义与原文意义要紧密相关,不能完全摒弃原文。

文内连贯和互文连贯从属于目的原则,当它们与目的原则相冲突的时候,便需要做相应的改变来适应目的原则。

总之,翻译目的论认为译文与原文的“对等”就是两者“目的”的对等,译文需要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

翻译不再是忠实,不再是对等,而是要使读者获取信息,达到与原文相同的功能。

总而言之,目的原则是译者应该遵循的第一要则。

目的论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翻译界一直争论不休的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动态对等与形式对等等问题。

的确,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而交流一般具有一定的目的。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理所当然也具有一定的目的。

因此,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流。

毫无疑问,实用性文本的翻译,如广告,公司简介的翻译都具有很明显的目的:推销产品,介绍公司,从而吸引客户或投资者。

但是,很多人认为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没有目的的。

笔者认为文学翻译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如将文学作品译出,向国外读者介绍本国文化或是将外国文学作品译入,吸收国外丰富文化,最终都将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

诺德认为,文学翻译中相当多的问题都可以从功能翻译的角度加以处理而不会危及原文的“原创性”(Christiane Nord 著,X美芳,王克非主译,2005:161)。

在翻译实践中,翻译的方法五花八门,什么时候应该直译,什么时候应该意译,而什么时候又应该采取零翻译?翻译目的论能够帮助译者较好的确定翻译方法与策略。

总之,翻译不可能是盲目的和无益的劳动,而总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和目标(李玉良,2007:90)。

正是翻译的目的,指导着译者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完成翻译活动。

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谈“关雎”的英译本文将以詹姆斯•理雅各以及汪榕培的“关雎”英译本为例,根据两个译文不同的目的来分析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之所以选择这两位的译诗,一方面是因为两位译者生在不同的时代,另一方面是因为理雅各以英语为母语,而汪榕培以汉语为母语。

两位译者身上的可变因素比较多,有利于其译文差异的对比以及原因分析。

由于两位译者处于不同的时代,他们译介原诗的时候受到不同的历史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翻译目的。

而其不同的母语也会导致其对原诗的理解以及译文表达方面有所差异。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关雎”的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共收集诗歌305篇,是中国第一部诗歌集。

整部诗集采用了大量的赋比兴的手法。

“关雎”是《诗经•国风》中的第一首诗,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爱情诗,也是《诗经》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其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被无数人引用,流传甚广。

现在广为接受的对本诗的理解是:全诗主要是讲一位男子爱上并追求一位女子的过程。

诗歌开头以雎鸠起兴,然后写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引出男子对女子的热烈感情,然后描写男子是怎样取悦、追求女子的。

整首诗歌采用的是四字格,读起来欢畅悦耳,适合吟唱。

下面分别是詹姆斯•理雅各和汪榕培的英译本:Kwan ts’eu The CooingKuan-kuan go the ospreys, The waterfowl would cooOn the islet in the river. Upon an islet in the brook.The modest,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A lad would like to wooFor our prince a good mate she. A lass with nice and pretty lookHere long, there short, is the duckweed, There grows the water grassTo the left, to the right, borne about by the current. The folk are fond to pick;The modest,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 There lives the pretty lass,Waking and sleeping, he sought her. For whom the lad is sick.He sought her and found her not, Ignored by the pretty lass,And waking and sleeping he thought about her. The lad would truly yearn.Long he thought; oh! Long and anxiously; The day is hard to pass;On his side, on his back, he turned, and back again.All night he’ll toss and turn.Here long, there short, is the duckweed; There grows the water grass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we gather it. The folk are fond to choose;The modest,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There lives the pretty lassWith lutes, small and large, let us give her friendly wele.Whom the lad pursues.Here long, there short, is the duckweed; There grows the water grass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we cook and present it. The folk are fond to gain;The modest,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There lives the pretty lassWith bells and drums let us show our delight in her.The lad would entertain.(James Legge,2011:4)(汪榕培,潘智丹, 2008:5)理雅各翻译《诗经》的时间为19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