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五四文学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六 二十年代文学论争
1、与国故 论古文白话之消长》 、《致蔡鹤 卿书》,指责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覆孔 孟、铲伦常”。提出“文言不当废,白话不当 用”。林纾还发表模仿古人的文言小说《荆生》、 《妖梦》诅咒文学革命领袖。 蔡元培在《答林琴南书》中给予驳斥,并重申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支持文学革命与新思潮的传播。《新青年》全文 转载《荆生》并逐句批驳。
赫胥黎
3、周作人《人的文学》以西方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为基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当时 日本文坛兴起的“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 理论。
志贺直哉
武者小路实笃
4、易卜生主义
1918年,《新青年》第 4卷第6号出了一期《易卜 生专号》,发表《娜拉》、 《国民公敌》等三篇剧作, 都是以反传统、反专制、 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 为宗旨,与“五四”精神 相吻合。在“五四”运动 高潮中,译介易卜生作品 和宣扬易卜生主义更蔚然 成风。
《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 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 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 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 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 会文学。 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纲领,涉及了文学的 创作方法、平民化、社会功能等同样是本 质性的问题 。
五 外国文艺思潮的启发与影响
1、胡适受意象派影响: 胡适根据“意象派”诗人庞德关于诗歌要 靠具体意象的主张提出写“具体性”,“能 引起鲜明扑人的影象”的“新诗”。
2、严复《天演论》翻译自赫胥黎《进化论 与伦理学》,将生物进化论发展为社会历 史进化论。胡适、陈独秀的文学史观也是 来自于西方的社会进化思想。
(4)各种文学题材创作出现 小说: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 号)、《孔乙己》、《药》,叶圣陶《这 也是一个人》,冰心《斯人独憔悴》,王 统照《春雨之夜》、郁达夫《沉沦》 散文:周作人的美文 诗歌: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 刘半农《相隔一层纸》、汪静之《蕙的风》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首先,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思想解放的革命。

在五四运动的影
响下,中国的文学思潮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封建思想被挑战,新思潮、新思想迅速涌现,文学家们开始积极探索现代文学的发展
方向,提倡新的审美观念和文学理念,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五四文学革命还表现为文学形式的创新。

在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学开始出现了大量新的文学形式,如白话文、新诗、新小说等。

这些新的文学形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还更好地适应
了现代社会的需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五四文学革命还在文学人物的塑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五四运动后,文学家们开始塑造一批新的文学人物形象,这些人物
形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圣贤、英雄,而是更加真实、饱满、具有
现代意义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形象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更
加贴近现实生活。

最后,五四文学革命还导致了文学作品主题的转变。

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学作品的主题逐渐从传统的封建题材转向现代社会生活
的题材,作品中开始关注社会现实、人民生活、国家命运等现实问题,这些作品主题的转变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总之,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
标志着中国文学由封建传统向现代文学的转变,也为中国文学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学思潮的变革、文学形式的创新、文学人物的塑造和文学作品的主题转变,这些内
容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重点讲义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完整版重点讲义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3,抗战文艺运动: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

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4,解放区文艺运动:5,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论“五四”文学革命

论“五四”文学革命

论“五四”文学革命作者:韩宏雁来源:《健康科学》2019年第01期摘要: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

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地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提倡新文学的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以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写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

文学革命论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作者陈独秀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正式开始。

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

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关键词:五四;文学革命;启蒙思想;李大钊;陈独秀1、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原因李大钊1.1、历史原因我们有了一千多年的白话文学作品:禅门语录,理学语录,白话诗调曲子,白话小说。

我们老祖宗在两千年之中,渐渐的把一种大同小异的“官话”推行到了全国的绝大部分。

我们海禁开了,和世界文化接触了,有了参考比较的资料,尤其是欧洲近代国家的国语文学次第产生的历史,使我们明了我们自己的国语文学的历史,使我们明了我们自己的国语文学的历史,使我们放胆主张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学革命。

1.2、政治原因1.2.1、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

1.2.2、满清帝制的颠覆,专制政治的根本推翻,中华明国的成立(1911-1912)。

2、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这场文学革命,是由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首先发起的。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改良文学的“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还提出“言文合一”,白话文学应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

接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高中文学常识必考大全

高中文学常识必考大全

高中文学常识必考大全
1.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及其代表作品如《离骚》等
唐宋诗词: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及其代表作
古代散文:如《史记》司马迁、韩愈的古文运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等
元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2. 中国现代文学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现当代诗歌、小说、戏剧的发展及重要作品
3. 外国文学
古希腊罗马文学:荷马史诗、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奥维德的《变形记》等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戏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19世纪欧洲文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
狄更斯的小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
4. 文学理论与批评
文学流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概念与特点
文学元素: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主题思想、语言艺术、叙述视角等
5. 文学奖项
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的设立背景及其历年获奖者介绍
以上仅为大纲,每部分都包含大量具体的知识点和内容,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巩固。

同时,各地考试大纲和教材版本可能会有所差异,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学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1.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主要内容: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双簧信》提出三大主义。

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3.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4.1921年1月,北京,文学研究会,创作,人生派或为人生文学5.语丝社,语丝文体,湖畔诗社,情诗闻名。

6.林纾,文言小说,《荆生》《妖梦》7.新文化的先驱,蔡元培、李大钊、8.学衡派。

提出,仓明国粹,融化新知9.章士钊《甲寅》10.《台湾日报》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摇篮。

11.鲁迅,1918年5月《新青年》强调,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改造国民性问题。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标志者五四新文学创作伟大的开端,‘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揭露了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的吃人本质。

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了强烈的反抗和变革的精神。

大胆的提出“从来如此,便对么”最后,狂人期望未来,瞩目下一代,发出了“救救孩子”呐喊。

12.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和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13.《野草》还对病态的社会和黑暗的现实进行了无情的针砭和批判。

14.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和《而已集》15.王统照,美和爱来弥合缺陷,净化人说。

真正能够“冷静的谛视人生,客观的,写实的,”描写着灰色的卑锁的人生。

16.许钦文的《鼻涕阿二》,《惨雾》冷峻而沉重,为人民描述了一场乡村的惨酷场景。

《活鬼》嘲讽了旧中国乡村的小孩子娶打媳妇的风俗习惯。

17.蒋光赤代表作品《少年漂泊者》与《短裤党》等。

在中国文学史最早塑造了革命的形象。

18.1922年,台湾就开始出现新文学的小说创作、19.赖和,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也是称作“台湾的鲁迅”。

20.叶绍钧,《校长》《前途》《外国旗》《潘先生在难中》,表现了小市民知识分子的自私与猥琐。

五四新文学运动名词解释

五四新文学运动名词解释

五四新文学运动名词解释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文艺运动,它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的一段时期。

以下是相关名词的解释:
1.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上百名学生组织示威游行,开始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这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背景。

2. 新文学:五四新文学运动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风格,对传统文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批判和改革,提倡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以白话为基础的现代文学。

3. 五四新诗: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之一,以“白话诗”为主要表现形式,热衷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4. 白话文运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一部分,强调使用白话书写文学作品,摒弃文言文的繁琐和陈旧。

5. 文艺复兴:五四新文学运动也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它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6. 进步主义文化观:五四新文学运动倡导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热爱自由、倡导自由个性发展的文化观,强调文学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弱势群体,向传统社会和封建思想进行挑战。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1917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3.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1933年;学衡停刊..4.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5.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着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7.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8 .“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形象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它的主要表现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豪无人格而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糊涂终身..阿Q的“精神胜利法”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性格;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9.问题小说: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10.“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作风格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20世纪初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暴露个人私生活的灵内冲突以及变态心理;作为向封建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作为创作流派;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11.乡土文学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12..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13.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14.冰心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爱的哲学”;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15.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方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16.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17.诗歌的“三美”: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8.早期象征诗派“五四”以后出现于文坛;以李金发为代表;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象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代表为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在诗歌尝试上有积极贡献;但意象表达上有局限;晦涩难懂..19.呐喊:鲁迅1923年结集的第一本小说集;收狂人日记故乡等小说;取名呐喊意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所以明显地保留着“五四”高潮期奋起呼唤的特色..20.新月社与新月诗派1923年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上开辟的诗镌为其代表性刊物..和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二是1928年新月月刊的创办..新月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文学是其一个方面..徐志摩在新月创刊号上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在新月上发表文学表现人性的理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联曾对他们的原则和理论展开论战..新月诗派活动分前后期..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要求创造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闻一多、徐志摩及朱湘、饶孟侃、刘梦苇等等发表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意义..1931年;徐志摩又创办诗刊;后期有陈梦家等等..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示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新月派的小说家有沈从文、凌叔华等..21.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22.“湖畔诗人”:指1922年4月以湖畔诗社名义出版的湖畔诗集而得名的一群年轻诗人..他们是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和冯雪峰等..他们的诗集中表达了“五四”青年的爱情觉醒..。

(3)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3)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2)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3)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4)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
附:五四新文学之“新”:
新思想,新观念,新主题,新内容,新人物
新语言,新形式,新传播,新队伍,新成绩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一、文学社团的活跃
五四时期文学社团活跃的原因:思想活跃、言论自由、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等
二、文学研究会
2.与学衡派的论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对立
1922年1月,东南大学教授吴宓、梅光迪、
胡先骕等在南京创办《学衡》杂志。学衡
派学贯中西,深受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认为只有继承传统才能建设新文学,思想倾向稳健保守。他们的观点受到新文学阵营的反击,以鲁迅的驳斥最为尖锐。他发表了《估〈学衡〉》,对学衡派进行了嘲讽和批判。论争体现了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对立
发起人:
郑振铎、沈雁冰、瞿世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许地山、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
缘起:
我们发起这个会,有三种意思,要请大家注意:
一,是联络感情。
二,是增进知识。
三,是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
(《文学研究会宣言》)
宗旨:
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研究会简章》)
提出文学改良“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骍,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从学于杜威,
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在
《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出版《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诸方面都有成就。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白话文学史》等。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五四文学运动课件

五四文学运动课件

五四文学运动课件一、背景介绍五四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五四文学运动起源于1917年的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实写社会,鼓吹人道主义,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

二、主要内容1. 五四文学运动的思想基础:五四文学运动的思想基础是新文化运动,它反对旧道德、旧文化,提倡科学、民主和新文化。

这一思想基础为五四文学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基础。

2. 白话文学的提倡:五四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主张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认为白话文学更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心声。

这一主张打破了文言文对文学创作的束缚,使得文学创作更加自由。

3. 西方文学的影响:五四文学运动的参与者大量引进和介绍了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同时,他们也积极探索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和独特性。

4. 文学创作的社会责任感:五四文学运动的参与者强调文学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认为文学应当为人民代言,反映社会现实,推动社会进步。

这一主张使得五四文学运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影响和意义五四文学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五四文学运动打破了文言文对文学创作的束缚,提倡白话文学,使得文学创作更加自由。

同时,五四文学运动也大量引进了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此外,五四文学运动的参与者强调文学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使得五四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五四文学运动的影响深远,一直延续至今,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

四、结论通过对五四文学运动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场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四文学运动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常识大全

三一文库()〔中国现代文学常识大全〕▲【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3,抗战文艺运动: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

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4,解放区文艺运动:▲5,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

现当代文学部分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前后的文学

现当代文学部分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前后的文学

陈独秀“三大主义”


《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的《文学革 命论》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 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 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 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2、同封建守旧派的斗争


林纾shū:
自称“拚我残年极力卫道” 。写了《致察 鹤卿太史书》、《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 攻击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对 白话文大加嘲讽。 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影射 诋毁新文学倡导者。
零余者

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 象。 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 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 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 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 变态行为以示反抗。

我流过一座花丛,

诗集《昨日之歌》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减成你的衣裳。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 流入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一念》
相隔一层纸
作者:刘半农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五四文学革命的三个阶段

五四文学革命的三个阶段

选择填空题:1、五四文学革命的三个阶段:提出阶段: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响应阶段: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信"扩大阶段: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2、文学研究会时间:1921年1月地点:北京成立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主张: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刊物:《小说月报》3、创造社时间:1921年7月地点:日本东京发起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

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4、湖畔诗社时间:1922年3月地点:成立于杭州发起人: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主张:专心致志作情诗5、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6、《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7、20年代小说代表作家代表作品A、庐隐:《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B、王统照:《沉思》《微笑》《湖畔儿语》《山雨》C、许杰:《惨雾》《赌徒吉顺》D、鲁彦:《菊英德出嫁》黄金》E、许钦文:《鼻涕阿二》《疯妇》F、废名:《竹林的故事》《菱荡》《浣衣亩》G、张资平:《梅岭之春》《冲积化石》《飞絮》(转折)H、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主要成就。

第一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1949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起点,它催生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和文学理论。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五四文学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传统和追求现代化的浪潮,吸引了大量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参与。

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品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和背离传统的白话文体的创作。

这些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理论的兴起: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学理论,如陈独秀的白话文运动和鲁迅的文学观。

这些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思潮,并为后来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时期(1949年-197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官方鼓励文学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倡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导的文学创作,要求作家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道德风貌。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金的《家》和钱钟书的《围城》等。

2. 文学与政治的交融:在这一阶段,文学与政治密切相关,文学作品被用于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宣传党的政策。

这种交融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至今(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长篇小说的崛起:改革开放后,长篇小说开始兴起,作家们开始表达更加个人化的声音和关注当代社会问题。

代表作品包括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余华的《活着》等。

2. 女性文学的崛起:女性作家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女性身份和在社会中的地位。

代表作品包括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3. 非虚构文学的兴起:非虚构文学开始受到关注,作家们通过记录真实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问题来呈现真实的生活。

五四文学革命--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五四文学革命--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上 发表了重要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从 文学进化论的立场提出“一时代有一时 代之文学”的文学发展观,论证文学变 革的必要性,明确地提出了以“白话文 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 文章提出,文学改良要从“八事”入手, 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 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文学革命的又一位先驱者 周作人 (1885——1967)


周作人对文学革命理论建设 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 《人的文学》,以人道主义 思想为本,批判封建时代的 文学为“非人的文学”;倡 导新文学应是人的文学,其 根本目标在于能使人性得以 健全发展 。 1919年1月在《每周评论》发 表《平民的文学》,进而提 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胡适


胡适(1891——1962),安 徽绩溪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开创性的重要人物,具有 深远的影响。 1910—1917年留学美国,1915 年由康奈尔大学转入哥伦比 亚大学研究院,随杜威研究 哲学,深受其影响。 1916年10月,在致陈独秀信 中胡适首次用了“文学革命” 一词。

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陈独秀


安徽怀宁人,出身“书香门 弟”,17 岁参加县考中秀 才,但厌恶旧八股,醉心于 新学问而东渡日本留学。 1902年加入留日学生团体 “青年会”,1903年回上海 与章士钊等人办《国民日 报》。 陈独秀于1917年2月在《新 青年》发表了《文学革命 论》,更为鲜明、坚定地提 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

20年代新文学阵营与旧文学传统的三次 论争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答案解析
第一个十年( 1917 - 1927 ):又称五四时期文学。

陈独秀、胡适等倡导文学革命,新文学要革古典文学的命。

标志文学革命的开始。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是此时期最重要的作家。

第二个十年( 1927 - 1937 ):又称左翼时期文学。

1930年3月初,“左联”的成立。

文学创作在长篇小说、多幕剧取得很大成就。

文坛三足鼎立:左翼、京派和海派。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是此时期主流。

第三个十年( 1937 - 1949 ):又称战争时期文学。

文学因受战争、政治的影响而分成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形成不同风格: 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

中国近代文学史,自考复习

中国近代文学史,自考复习

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答:一、1917年至1920年新文学的萌芽期。

二、1921年到1926年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

三、1926到1927年沉寂。

2、《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答:一、外冷内热。

作者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在小说中转化为对阿Q的痛苦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转化为对辛亥革命中途夭折的无比痛惜,转化为对赵太爷假洋鬼子之流凶残暴虐横行乡里的憎恶鄙视。

二、以讽抒情。

作者以讽刺手法批判了阿Q的落后、麻木和精神胜利法,鞭挞了赵太爷等人的凶残卑劣,谴责了知县大老爷等的反动实质,同时在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

三、形喜实悲。

作品展示了阿Q种种可笑的行径,但在这种喜剧性场面后面却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我们在被那些喜剧场面引得发笑的同时,又总是有一股无情的力量,把我们的笑变成一种含泪的笑。

3、《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答:一、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

“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片”。

二、将古人写活。

作者主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不给古人戴上光圈,而是将古人当做人,寻找古今人思想情感上的相通之处加以推想和发展。

三、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4、《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答:一、作品里写的事和人,往往饱含作家强烈的爱憎,闪烁着社会批判的锋芒,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在简洁的描述中分清是非,使回忆往事与批判现实融合在一起。

二、以叙事为主,但同时穿插了议论,融入了浓厚的抒情,是叙事和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

三、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的统一,是《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叶绍钧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答:一、l928年,叶绍钧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作品的问世,标志着叶绍钧不但在小说体裁的开拓上作出了新的贡献,而且,在表现生活内容的广度上也有所拓展。

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将知识分子个人的人生道路与对时代社会命运的探求结合起来,在个人命运的展示中寓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1.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2.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

3.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地会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文学革命的内容: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注重吸收外国文学营养。

文学革命的实绩:文言统一,外国文学思潮涌入,理论建设,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

4.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叶绍钧、许地山、沈雁冰等12人。

文学研究会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为人生”的宗旨。

较多的受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

5.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寿昌等人,他们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倾向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后期创造社增加了李初梨、彭康等人,出版《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提倡“表同情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稍后的文学社团中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有语丝社。

未名社等,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有南国社、弥洒社、浅草社、沉钟社等)。

6.郁达夫小说的特点:A.突出书写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人生哀怨。

B.表现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

C.颓废的气息、对色与欲的描写,在郁达夫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地位。

7.郁达夫的抒情小说主要特征是:1.自我的写真2.感伤的抒情3.结构的散文化4.流丽、清新的文笔。

8.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9.阿Q的形象特点: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是反省国民性格弱点的一面镜子。

阿Q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他的精神胜利法。

五四时期文学的特点

五四时期文学的特点

五四时期文学的特点
1、思想观念的现代性: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五四文学最突出的转变。

思想观念包括政治观念、伦理观念、教育观念、历史观念、家庭观念等等。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

2、情感体验的现代性:
五四文学在情感体验上的现代性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对群体性情感的淡化和对个体性情感的强调;二是对规范化情感的否定和对自然化情感的推崇。

强调个体性情感,就是重视个体情感的复杂性、细微性、差异性,重视不同个体对感情体验的自我特征。

3、思维和想象方式的现代性:
五四文学在思维和想象方式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强调主、客二元分离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思维的特点。

4、艺术形式的现代性:
五四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变化,总的特点是自由化表达原则对程式化表达原则的取代。

5、语言系统的现代性:
五四文学在语言系统方面的变化,总体上是用白话语言系统取代了文言语言系统,确立了现代文学语言书面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 启 超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变革,首功应归诸梁启超。他首先提出了“诗 梁启超。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变革 梁启超 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饮冰室主人, 梁启超 广东新会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享年五十六岁。
二、文学革命爆发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文学革 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 陈独秀主 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以陈独秀主 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 了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 蒙运动。 蒙运动。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 建的文化革命运动, 建的文化革命运动,它高举反对旧 道德,提倡新道德的旗帜, 道德,提倡新道德的旗帜,大力介 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 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 社会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 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 器,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
四、新文化运动的本质
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 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 三 、 外国文学作品的引入 。 几乎所有文学革 外国文学作品的引入。
命的发起者和参加者都做过译介外国文学的 工作,如鲁迅、胡适、周作人、 刘半农、 工作 , 如鲁迅 、 胡适 、 周作人 、 刘半农 、 沈 雁冰等人都是极为活跃的译介者。 雁冰等人都是极为活跃的译介者。
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
一是主观精神, 一是主观精神, 二是人文精神, 二是人文精神, 三是启蒙精神, 三是启蒙精神, 四是科学精神。 四是科学精神。 民主和科学是两面大旗 是两面大旗。 民主和科学是两面大旗。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反对文言文、 提倡白话文, 反对旧文学、 它反对文言文 、 提倡白话文 , 反对旧文学 、 提 倡新文学。 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是1917 1917年 倡新文学 。 “ 文学革命 ” 的正式提出是 1917 年 2 月。 1917年 胡适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发表《 (1)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是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和第一篇宣言 第一篇宣言。 是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和第一篇宣言。 提出文学改良 八事” 改良“ 须言之有物, 提出文学改良“八事”:“须言之有物,不 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 不作无病呻吟, 模仿古人 , 须讲求文法 , 不作无病呻吟 , 务去 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 语”。
阐释文学的进化论, 阐释文学的进化论 , 提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 号召。胡适侧重于从语言、形式谈论文学变革。 号召。胡适侧重于从语言、形式谈论文学变革。
文学革命: 以白话文学取代文言的古代文学
胡适
1891-1962,原名胡洪騂(xing),字适之,安徽 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3)刘半农与钱玄同的“双簧信”,扩大了新 刘半农与钱玄同的 双簧信” 文学的影响。 文学的影响。 五四文学革命之初反响不大。为打破这种寂 五四文学革命之初反响不大。 新青年》 人为地制造了一次“ 寞 , 《 新青年 》 人为地制造了一次 “ 文学革命 王敬轩, 的反响” 钱玄同化名旧派文人王敬轩 的反响 ” : 钱玄同化名旧派文人 王敬轩 , 刘半 农根据王敬轩的来信,逐一反驳。 双簧信” 农根据王敬轩的来信 , 逐一反驳 。 “ 双簧信 ” 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 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 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 。
《巴黎茶花女遗事》 林纾的小说,一篇叫《荆生》。其中写三 个书生:皖人田其美,影射陈独秀; 浙人金心异,影射钱玄同; 新归自美洲的狄莫,能哲学,便是隐指胡 适。三人聚于北京陶然亭畔,饮酒歌呼, 放言高论,掊孔孟,毁伦常,攻击古文。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4)其后的一系列主张和创作实践使文学革命有 了长足的进展。如胡适、周作人、 了长足的进展。如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的新 文学理论探索,鲁迅的现代白话文小说创作, 文学理论探索,鲁迅的现代白话文小说创作,胡 适的白话诗尝试等。 适的白话诗尝试等。 胡适: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提出“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 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 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 周作人: 人的文学》 平民的文学》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认为新文学应该重新发现“ 认为新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助成人性的健 全发展。周作人从人道主义观念谈论文学变革。 全发展。周作人从人道主义观念谈论文学变革。
►2、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启蒙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 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 思想自由。 ►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 运用西方文化。
六、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一 、 文学革命的思想根源来源于外国文学的影 在文学革命的酝酿过程和发动初期, 响 在文学革命的酝酿过程和发动初期,发难者就 直接从外国文学中得到过启示。如胡适和陈独秀。 直接从外国文学中得到过启示。如胡适和陈独秀。 二、借鉴外国文学建设新文学 周作人《人的文学》 1、周作人《人的文学》大力介绍欧洲文艺复兴运 发现了人” 提倡“灵肉一致” 动“发现了人”,提倡“灵肉一致”的人道主义 文学主张。规定了新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 文学主张。规定了新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影响 了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走向。 了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走向。 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 2、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一文中所做的历史唯 物论的初步解释, 物论的初步解释,则是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 国现实主义文学观点的影响。 国现实主义文学观点的影响。
隐处西楼已半春, 绸缪未许有情人。 非关木石无思意, 为恐东厢泼醋瓶。 江冬秀 曹诚英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2)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1917年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发表 提出“三大主义” 提出“三大主义”。 三大主义” “ 三大主义 ” :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 文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国民文学; 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曰推倒 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写实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 的山林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 的山林文学, 社会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现代印刷和出版业的发展,晚清报业与专门 文学杂志的出现,加之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 化,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证。 4、科举制度废止后,终止了知识分子的仕进 之途,一大批读书人被抛进了自由知识分子 的境地。此时出现了以“思想”和“写作” 作为的谋生手段、体现其自身独立价值的新 的途径,他们有了新的活动空间。 5、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 契机。
林、蔡之争
林琴南写了《致蔡鹤卿书》 林琴南写了《致蔡鹤卿书》,指责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覆孔 铲常伦” 孟、铲常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 培(鹤卿)在《答林琴南书》中, 鹤卿) 答林琴南书》 词严 义 正 词 严 地 予以 驳 斥 , 并 宣 称 : 循思想自由原则,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 林纾在上海《新申报》 义”。林纾在上海《新申报》上抛 出了两篇含沙射影诅咒文学革命领 袖的文言小说《荆生》 妖梦》 袖的文言小说《荆生》《妖梦》。 新文化阵营进行了反击,李大钊、 新文化阵营进行了反击,李大钊、 鲁迅等人都发表文章谴责所谓“ 鲁迅等人都发表文章谴责所谓“国 粹家”的历史倒退行为。 粹家”的历史倒退行为。
第二讲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章 五四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20年代文学论争 第四节 20年代文学论争 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文学革命爆发的思想背景 1、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处于内焦外困之中,中国沦 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当时的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 眼光探首域外,向西方寻找救国的方略,主张开放国 门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是先驱。 2、到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和梁启超将这一思想腿向高 潮。他们直接提倡西学,办新式学堂、学会,办报纸。 所谓“家家谈时务,人人谈西学”。 梁启超的“三 界革命” 。 3、译介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思想是晚清维新 运动在文化上的一个贡献。
三、新文化运动的客观条件 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末年(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同时 新式学堂、新式文化教育得以发展,一大批新 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者群体(他们有现代科 学文化知识、有自主开放意识),成为新文化 与新文学运动的生力军。
资料: 资料: 胡适(1891--1962) 字适之, --1962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 从学于杜威, 年留学美国, 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从学于杜威, 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 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 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 编辑《新青年》 出版新诗集《尝试集》 编辑《新青年》,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 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 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 月社。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 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月社。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 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 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 年离开北平, 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 中央研究院院长” 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 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 学诸方面都有成就。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 学诸方面都有成就。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 白话文学史》 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 《白话文学史》等。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 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