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粮食生产安全看我国发展农业节水的主要途径

合集下载

农业生产中的高效节水技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业生产中的高效节水技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业生产中的高效节水技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实现高效节水,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聚焦于农业生产中的高效节水技术,探讨其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和途径。

一、高效灌溉技术灌溉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而高效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滴灌技术是一种低水耗的灌溉方式,通过滴灌管将水滴滴至植物根部,减少了水分在途中的损失,同时也可避免土壤因水湿润度不均匀而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其次,喷灌技术可以将水喷洒至植物周围的土壤,使其迅速渗透,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同时减少了水分蒸发的损失。

此外,还有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将降水自动收集并储存,用于灌溉和其他农业用水,从而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二、高效排水技术除了节约灌溉水量,高效排水技术同样重要。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的排水状况对作物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采用高效排水技术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利用率,并减少水分在根区滞留导致的土壤长期淹水问题。

例如,利用排灌结合技术,可以将过剩的灌溉水以及降水及时排出,保持土壤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此外,农田地势改造和地下渗漏管的应用也有利于改善排水系统的效果,实现农田的高效排水。

三、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除了灌溉和排水方面的技术,还有一些节水农业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选择适应性强、耐旱性好的作物品种,通过优化种植结构降低农业水需求。

此外,合理施肥技术也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水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

四、政策与经济措施在促进农业生产中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政策与经济措施的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引导农民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同时提供补贴和奖励,以鼓励其积极参与。

此外,建立专门的财政资金支持农业节水项目的实施,并通过利息补贴、贷款购买农业节水设施等方式,减轻农民负担,推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农田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田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田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保证农田灌溉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方法,帮助农田灌溉实现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规划灌溉布局在农田灌溉的规划阶段,必须从整体上考虑灌溉布局的合理性。

首先,需要根据土地利用情况和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合理划分农田的灌溉区域。

在每个灌溉区域内,还要根据土壤的水分状况和植物的需水量确定灌溉水量。

此外,还应考虑农田坡度和排水条件等因素,以确保灌溉水能均匀分布,并避免浪费。

二、选择灌溉方式合理选择灌溉方式也是保证农田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关键。

常见的农田灌溉方式包括旱作灌溉、滴灌、喷灌等。

旱作灌溉适用于降雨充足的地区,通过利用自然降水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量。

滴灌和喷灌则适用于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通过直接将水源供给到植物的根系来满足其需要。

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

三、改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农田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对于灌溉利用水资源的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含水量和保水能力,可以减少灌溉水在运输过程中的蒸发损失。

常用的方法包括添加有机质和改良土壤质地等。

此外,科学施肥也可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四、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次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频次,可以避免灌溉过量而造成的浪费现象。

首先,需要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持水能力确定每次灌溉的水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确保灌溉水量的准确控制。

其次,灌溉的频次也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避免频繁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五、采用灌溉节水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采用一些灌溉节水技术。

例如,在喷灌和滴灌系统中使用阀门控制水流,避免不必要的水流损失。

同时,可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水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使用土壤墒情监测和作物需水预测技术,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时机。

中国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节水对策

中国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节水对策

中国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节水对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农业用水正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灌溉方法落后以及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采取有效的节水对策。

首先,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水资源有限。

据统计,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

水资源的短缺使得中国的农业生产受到了限制,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农业用水的供应。

其次,中国的农业用水存在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

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地下水和表面水污染。

农业用水中的化学物质、农药和化肥残留物等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需要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农民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农田的经营应该科学规划,防止农业用水中的污染物流入水源。

此外,中国农业灌溉方法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

目前,中国仍然存在大量的传统灌溉方法,如洪水灌溉和汲水灌溉等,其水利效率低下。

对于中国来说,推进灌溉设施的现代化是一项紧迫任务。

中国应该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推广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此外,中国农业用水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农民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并不高效,如洗车、洗衣和洗菜等行为造成了大量的水浪费。

中国需要加强农民的节水意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提高农民对于水资源的珍惜程度,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现象。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用水存在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灌溉方法落后以及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节水对策。

这些对策包括:加大水资源开发和管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推进灌溉设施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加强农民的节水意识教育,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现象。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农民充分发挥农田水资源的效益。

一、进行合理的田间灌溉田间灌溉是农田水资源利用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应采取适当的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 井灌技术井灌技术是一种将水从井中抽取,通过管道输送到农田进行灌溉的方法。

利用井灌技术可以精确计量用水量,避免过度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

同时,可以利用滴灌、喷灌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 微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种以小水流量、低喷灌强度进行灌溉的方法。

通过微灌技术,可以将水精确地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的蒸发和流失,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

3. 洞洞灌技术洞洞灌技术是在农田中埋设一定深度的塑料水管,通过水管分段向下设置水孔,将水平灌溉改良为纵向灌溉,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

二、实施节水灌溉措施除了改变灌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实施节水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1. 土壤保水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秸秆覆盖和保持土壤结构等方法可以改善土壤水分保持性,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2. 利用雨水通过设置集雨设施,收集雨水用于田间灌溉,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农民可以利用屋顶和房屋周围的排水系统收集雨水,设置储水设备,用于农田灌溉。

3. 科学制定灌溉计划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土壤状况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灌溉计划,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推广节水农业技术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1. 温室大棚种植利用温室大棚进行种植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温室大棚还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护作物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2. 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推广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如滴灌、喷灌等设施,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农田水分的利用率。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农田节水灌溉是指在农田种植过程中采取措施,以减少用水量并提高利用效率的方式进行灌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1. 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土壤的保水能力、降雨情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

可以使用水分平衡法、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等方法,定期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水量和灌水时间。

2. 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常见的灌溉方式有滴灌、微喷灌、喷洒灌、渗灌等。

这些灌溉方式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 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在灌溉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比如减少水分蒸发的损失,可以覆盖地膜、建设遮阳棚等;减少渗漏的损失,可以进行地面排水系统的改造,减少渗漏量;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可以收集雨水进行灌溉等。

4. 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关键。

可以采取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如施用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等;改善土壤通透性,如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加入适量的有机改良剂等。

5. 定期检测土壤水分含量:要及时掌握农田土壤的水分状况,可以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设备,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

根据土壤水分情况进行调整,避免浪费水资源和过度灌溉。

6.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根据农作物的需求,采取科学施肥措施,确保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并减少养分的流失。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质地、作物需求等因素,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

7. 加强管理和维护:农田节水灌溉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

及时修复漏水、堵塞的设备,保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

农田节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农田水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管理和维护等措施,才能实现农田节水灌溉的目标。

农业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方法

农业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方法

农业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方法农业水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方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浪费,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在当前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农业水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一、精确测定农作物灌溉需水量确定农作物灌溉需水量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首要步骤。

通过科学准确地测定农作物的需水量,可以在灌溉过程中避免过量浇水和浪费。

现代农业技术已经发展出各种方法来测定农作物的灌溉需水量,例如利用气象数据、土壤水分传感器和作物蒸腾等指标来精确计算。

科学测定农作物灌溉需水量有助于合理灌溉,减少浪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

其中一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是滴灌。

滴灌通过将水直接滴到植物根系附近,减少水的蒸发和流失,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

此外,还有其他节水灌溉技术,如喷雾灌溉、微喷灌溉和地下滴灌等。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三、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周期合理安排农业灌溉时间和周期也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选择灌溉时间时,应避开高温和强风时段,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此外,还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周期,避免频繁灌溉和过量浇水。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周期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四、加强土壤水分管理优化土壤水分管理也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措施。

保持土壤湿度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

通过覆盖物和耕作措施,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另外,适时翻耕和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此外,科学施肥和定期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也有助于合理管理土壤水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基础。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有效监测水资源的供应和使用情况。

农业节水措施

农业节水措施

农业节水措施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范围内人口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在农业领域中,水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种植作物和养殖动物来说,没有充足的水源就无法生存和繁殖。

因此,为了保持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保证全球粮食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节约和管理水资源。

本文将就农业节水措施做一些讨论。

1. 提高水利用率农业生产中的主要水消耗者是灌溉。

因此,将农业用水的效率提高到最大程度至关重要,以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和损失。

灌溉系统的改进是最显著的方法之一,这包括采用滴灌、微喷灌、喷灌等高效灌溉系统,以适应不同的作物需求和土壤特性。

另外,优化灌溉计划、监测土壤湿度和使用精确的灌溉技术也可以减少水的消耗。

2. 推广节水型农业技术节水型农业技术是一种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增加产量的方法,能够让农民在宝贵的水资源越来越受限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粮食和收益。

这种技术包括种植适应性强、耐旱的作物、采用水保持和土壤改良技术、选择抗旱和耐盐碱的品种、降低水量需求等方法。

在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这些技术已经被广泛采用,有效地减轻了水资源压力。

3. 提高水资源管理正确管理和分配水资源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这可以通过建立水资源管理机制、制定水资源的使用计划、修建水库和水渠等工程来实现。

另外,完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响应干旱和洪涝等突发事件,也可以减少灾害损失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改善土地和土壤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连作和过度耕作,土壤和土地质量会逐渐降低,这不仅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质量,还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改善土地和土壤质量的方法包括选用不同作物的轮作、重视有机肥料的使用、采用适当的农作物管理方法、保护土壤和保水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5. 支持农民参与节水行动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提供资金支持,使其参与到农业节水行动中,可以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用水行为,逐渐适应新的技术、工具和方法。

浅谈如何实现农业高效节约用水

浅谈如何实现农业高效节约用水

浅谈如何实现农业高效节约用水农业是全球最大的水资源利用部门之一,占据全球可再生水资源总量的70%以上。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用水的效率低下,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因此,实现农业高效节约用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实现农业高效节约用水的目标是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前提下,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并优化水资源使用方式。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传统农业灌溉方法如洪灌、面灌等效率低下,大量水资源被浪费。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等,实现智能化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植物需水情况,精确调控灌溉水量。

2.优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修建高效节水农田水渠,排水系统和水稳定设施等,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现象。

此外,发展集体式、区域式农田水利工程,建立农田水利联网,可以实现有效水资源的共享和分配。

3.合理制定农业用水管理政策。

加大对农业水资源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监测和定量考核,对高水耗作物、高耗水农业生产方式进行限制和指导。

同时,鼓励农民采用节水农技,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能。

4.推广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通过开展农业水循环利用、农田灌溉用水和农业排水利用等技术研究,提高农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例如,将农田排水用于温室自动灌溉、蔬菜栽培等,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5.发展水稻、作物品种的改良。

推广耐旱、耐高温、耐盐碱等抗逆性强的新品种,能够适应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将农业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综上所述,实现农业高效节约用水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减轻对水资源的需求压力。

此外,政府、农民和相关企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业高效节约用水的实现,为可持续农业发展和水资源保护做出贡献。

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淮北地区处在黄淮海大平原的南侧,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

综合自然经济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要求,淮北地区农业生产必须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将节水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为了实现节水技术服务于农业、有利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针对农业节水进行探讨,现结合淮北地区的水文地质、农业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及多年从事基层工作的经验,将该地区节水的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1、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及农业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相应的农业节水保障体系。

对农业节水所发挥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行充分认识[1]。

对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在实施农业节水过程中的的责任和义务及大中型灌区的法律地位和性质进行明确,并对水费制定的原则及计收方法进行确立。

对一些经济法律方面的诸如节约水资源转让、农业节水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明确。

各地按照政策法规尽快制订适宜该地的《农业节水管理办法》《农业节水工作条例》,以明确农业节水的具体政策,增强其可操作性。

2、调整农业节水发展模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过程中,应将农业节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纳入,并协调各地的水资源、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并在我国当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农业节水的需求进行充分考虑[2]。

结合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自然经济条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确定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阶段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

应调动农民的节水积极性,使其成为事实上的节水主体,将节水与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融为一体,促进农民的增收。

只有实现农民的增收,才能提高其从事再生产、进行节水投入的积极性[3]。

3、推广普及节水技术水资源的稀缺,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的。

地球上水的总量是一定的,而可供饮用的淡水总量就更少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其可引起农业的减产,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应推广节水技术。

农业节水的建议和实施方案

农业节水的建议和实施方案

农业节水的建议和实施方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节水则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日益加剧,农业节水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有效解决农业用水难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建议和实施方案。

首先,农业节水的建议之一是改善灌溉系统。

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因此需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业用水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对水资源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用水量,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

另外,合理选择作物品种也是农业节水的关键。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也是节水的重要途径,如合理施肥、覆膜保墒、间作轮作等,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表面径流损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此外,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立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农业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源地水质,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业节水的实施方案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同时,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严格监管和惩罚水资源的滥用和污染,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农业节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建议和实施方案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才能有效解决农业节水难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界人士能够关注农业节水问题,共同为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业节水:粮食生产的关键

农业节水:粮食生产的关键

农业节水:粮食生产的关键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到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达到90亿,这使得粮食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水资源的短缺成为了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有效的农业节水措施不仅能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更是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因此,农业节水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水资源的现状与挑战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全球虽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其分布极为不均。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80%的淡水资源集中在20%的国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加剧了各国在农业生产中的竞争,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源短缺已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正加剧全球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进一步影响着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降水模式将会出现变化,部分地区可能遭遇严重干旱,这将直接威胁到农作物的生长及其产量。

此外,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也对农田灌溉系统构成了巨大挑战。

人口增长与用水需求增加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必然导致粮食生产需要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水需求也随之上升。

一项研究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内,农业用水将占全球淡水供应的70%以上。

因此,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发展节水技术,不仅能够缓解资源压力,还能提升食品安全。

节水技术的重要性提升灌溉效率改善灌溉系统是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已经在许多地方得到了应用。

这些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控制灌溉量,并减少蒸发和渗漏造成的水损失。

据统计,在使用这些精细化灌溉技术后,某些作物的用水量降低了30%以上。

再生水和雨水收集利用随着用水需求量的增加,再生水和雨水集利用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通过污水处理和再利用,使得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灌溉。

而雨水收集系统则可以有效捕捉降雨带来的宝贵资源,这对于那些降雨较为集中或季节性降雨频繁的地区尤其重要。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家。

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是
一个重要环节,而灌溉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降低农田灌溉水浪费、加强农田耕地水土保持等方面介绍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一、降低农田灌溉水浪费
1.按需浇灌。

农田灌溉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期合理安排浇灌时间和浇水量,尽可能
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减少排放。

2.加强土壤管理。

通过施肥和耕种等措施,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减少浇灌量,并且
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湿性,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实现节水效果。

3.改善灌溉设施。

灌溉设施的改进也是减少灌溉浪费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采用节水灌
溉设备,例如滴灌、微喷等技术,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减少水分负荷。

二、加强农田耕地水土保持
1.加强植被覆盖。

通过合理的种植、合理的地域和育苗等措施,能够增加种植面积,
促进土壤固体结构的形成和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2.防止土地沉降。

土地沉降会导致灌溉水下渗,导致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需要
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通过土壤改良和绿化等方式,增加土壤粘着性,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减少土地沉降。

3.防止排水管道堵塞。

农田排水管道疏通、清洁是农田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及时清
除排水管道中的泥沙和杂物是防止管道堵塞的有力措施。

综上所述,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包括:按需浇灌、加强土壤管理、改善灌溉设施、加强植被覆盖、防止土地沉降和防止排水管道堵塞等方面。

只有全面落实节水措施,
才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农田节水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农田节水灌溉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建议进行农田节水灌溉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1. 合理规划水源:合理规划灌溉源头,选择高效取水设备,减少取水损耗。

2. 采用高效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槽灌等技术,可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3. 土地整理和改良:通过土地整理和改良,提高土壤蓄水和保水能力,减少水分流失。

4. 管理土壤水分: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壤水分管理方法,如覆盖耕作、亩平灌溉、大田垄壅等,在保证作物需水的尽量减少土壤蒸发和淋失水。

5. 围墙护根:在果园和蔬菜田等地方要采取围墙护根的措施,减少土壤风蚀和水土流失。

6. 循环利用灌溉水:将灌溉用水通过处理再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科学制定灌溉计划1. 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制定灌溉计划,减少不必要的浇水。

2. 定期检测土壤水分含量,及时进行灌溉调整,避免缺水或过湿。

3. 根据气象条件,合理调整灌溉时间和量,充分利用降雨水源,避免重复灌溉和浪费。

4.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和气象预测,科学测算农田需水量和灌溉时间,减少灌溉的盲目性和浪费。

三、推广先进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2. 推广智能化灌溉技术,通过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实现精准灌溉。

3. 加快推广新型覆膜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直接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

4. 加强灌溉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节水灌溉的配套设施,如渠道、水塘、水泵、喷头等设施的改造提升。

四、加强节水灌溉政策支持与扶持1. 优化农田节水灌溉政策支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其市场化和制度化程度。

2. 加大农田节水灌溉的补贴力度,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成本。

3. 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组织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

农田灌溉用水现状及节水途径与措施

农田灌溉用水现状及节水途径与措施

农田灌溉用水现状及节水途径与措施植物生长往往需要大量的水分,农田灌溉是农业种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但是,以我国目前的农业现状来看,灌溉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如果不对这种现象加以控制,就会加剧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窘境。

所以,农田灌溉当中实行节约用水措施意义重大。

本文将就我国农田灌溉的用水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节水途径与措施。

农业种植离不开农田灌溉的支持。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农田灌溉都采取地面灌溉的方式,促进农业作物的正常生长。

但是,地面灌溉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不符合现代农业“节约能源”的理念。

所以,我国的农业必须要对农田灌溉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兴建各种水利工程,降低农田灌溉的水资源浪费率。

农田灌溉用水现状节水灌溉缺乏管理机制。

我国农村人口占据了人口总数中的大部分,许多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受到传统理念的制约,采取水资源消耗量大、灌溉效率低的传统灌溉方式,既没有能够利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也不能够改善种植结构,利用农作物的合理搭配来节约灌溉用水。

另外,虽然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兴建了各种农业水利设施,但是没有对水利设施的后期维护进行落实,导致水利设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

节水灌溉规划不科学。

农田节水灌溉的规划应该在了解农田周边水质情况、河流流速、河流走向、汛期长短的基础上,计算农业各种植环节的用水量来进行的。

这就需要农田节水灌溉的规划人员参阅大量的相关资料。

而现在,许多地区的节水灌溉规划仅仅是根据地质勘探资料来开展的,既没有考虑到地区的气候状况,也没有考虑到农业的种植技术水平和农业发展状况,导致许多计划的节水灌溉方案缺乏实用性,受到技术条件、资金条件、地质条件的限制,难以大规模推广开来。

灌溉渠道发生淤积。

农田的分布距离水源有近有远。

为了让距离水源较远的农田也弄够享受到充足的水资源,往往会利用修建灌溉渠道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灌溉渠道的土壤长期处于水中,质地发生变化,容易发生淤积堵塞。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

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农田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合理节约水资源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与建议:1.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和技术,例如滴灌、渗灌、微灌等,可以减少水分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对于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要进行科学测定和确定,避免过度灌溉。

2.合理调整灌溉时机和频率: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机和频率。

对于耐旱作物可以适当延迟灌溉时间,减少灌溉次数;对于喜湿作物,可以增加灌溉次数,缩短灌溉间隔。

3.加强田间排水管理:合理设置土壤排水设施,保证农田排水通畅。

适时开展排水清淤工作,防止堵塞导致排水不畅,从而减少农田内的积水和蒸发。

4.实施灌溉水量监测:在农田建设过程中,设置灌溉水量检测装置,实时监测农田的浇水量。

通过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灌溉量,避免浪费水资源。

5.土壤水分管理:在农田中进行土壤水分监测和管理,根据土壤水分含量的分布情况,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率。

采用覆膜、中耕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6.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配比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能减少农田的用水量。

在农田管理中加强施肥的科学性和减少不必要的肥料浪费。

7.开展农田水资源综合利用:利用农田降水资源和灌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水库、坝、水窖等形式进行蓄水,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8.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出更好的节水灌溉措施和方法。

开发节水农田灌溉装置和灌溉系统,优化农田管理模式等等。

9.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水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

10.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对节水灌溉意识的认识,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农田节水灌溉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实施的工作,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灌溉节水措施

农业灌溉节水措施

农业灌溉节水措施
农业灌溉节水措施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节水措施:
1. 改进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比传统的漫灌方式可以大幅度节约水资源。

这些节水灌溉方式可以根据作物的不同需要,提供适量的水分,提高灌溉效率。

2. 推广节水灌溉设备:使用节水灌溉设备,例如节水灌溉控制器、节水灌溉管道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3. 合理安排耕作时间:根据作物生长的季节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耕作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减少无效灌溉。

4. 建立灌溉系统:建立科学的灌溉系统,包括水源、输水管线、灌溉设备等,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5. 推广抗旱作物:选择抗旱、耐旱的作物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灌溉次数,节约水资源。

6.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利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7. 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积极推广节水技术。

以上是农业灌溉的主要节水措施,通过采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节水措施有哪些

农业节水措施有哪些

农业节水措施有哪些1.种植适应节水的作物:选择适应当前地区降雨条件和资源环境的耐旱性强的作物进行种植,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

比如玉米、大米、小麦等作物是耐旱作物,适合在干旱地区种植。

2.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通过选择不同的农作物进行轮作、间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同一地区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

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也可以降低土壤中的水分蒸发,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因此,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节约水资源至关重要。

例如,滴灌、喷灌、微量灌溉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施用农业化肥和农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肥料和农药应用,可以使农作物吸收利用养分的能力增强,减少养分的流失,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5.合理耕作措施:采用保土保水的措施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侵蚀。

例如,合理留茬、梯田种植、轮作休耕等措施都可以减少土地的流失和水分的蒸发,从而节约水资源。

6.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节水的基础。

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包括渠道、水窖、水泵、灌溉设备等,通过合理建设并维护这些设施,可以实现农田的高效灌溉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7.精确灌溉技术:通过应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精确测定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作物的水分需求,避免灌溉过量或不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土壤含水量检测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农田土壤的水分量,确定灌溉的时间和量。

8.科学节水用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田面水、雨水以及充分利用农田排水系统中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总之,农业节水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的节水措施,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业节水还能够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农业生产要如何节约用水

农业生产要如何节约用水

农业生产要如何节约用水农业生产要如何节约用水呢农业生产要如何节约用水农业生产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优化灌溉制度: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时间、次数、水量等,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改进灌溉方式: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渗灌等,可以比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节省大量的水资源。

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避免在用水高峰期进行不必要的灌溉。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选择耐旱、耐盐、抗逆性强的作物,可以减少灌溉次数和用水量。

增加有机肥使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从而减少灌溉次数和用水量。

防止渗漏:对于采用地面灌溉方式的地区,要注意防止灌溉水渗漏,可以通过铺设塑料薄膜、使用土壤改良剂等方式来减少渗漏。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要适量,过多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资源污染,过少则会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因此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保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农业生产节约用水的关键,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加强水资源管理、打击违法用水行为等方式来保护水资源。

总之,农业生产节约用水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灌溉制度、改进灌溉方式、合理安排农事活动、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有机肥使用、防止渗漏、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保护水资源等。

只有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才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保护地球环境。

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使用节水器具:例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水量,同时也能降低水的浪费。

合理安排洗涤时间:洗衣、洗碗等活动需要大量的水,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洗涤时间,避免长时间放水,从而节约用水。

收集雨水:雨水是免费的资源,可以用来浇花、洗车等,从而减少对自来水的使用。

修复漏水的水龙头和马桶:漏水的水龙头和马桶会浪费大量的水,及时修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推进高标准农田水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措施

推进高标准农田水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措施

推进高标准农田水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措施一、引言农田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高标准农田水资源综合利用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了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高标准农田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二、农田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现状农田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生命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业产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农田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需要引起重视。

农田水利用率低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导致土地沙化、土壤贫化等问题的加剧。

三、高标准农田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1.水资源节约利用首先,我们要采取措施来节约利用农田水资源。

目前,我国耕地水稻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较高,而且传统的灌溉方式浪费水资源较多。

因此,我们应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农田水资源的浪费。

2.多元化灌溉方式其次,我们还应该推动多元化灌溉方式的应用。

传统的农田灌溉主要依靠人工灌溉,这种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引发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农田水资源综合利用除了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外,我们还应该推动农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例如,可以采用雨水收集技术,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农田灌溉;可以建设沼气池,将农田废水、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实现农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4.加强水资源管理最后,我们还要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管理。

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因此,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该通过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管理,确保农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案例分析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农田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粮食生产安全看我国发展农业节水的主要途径摘要:从中国粮食生产安全出发,分析了农业节水灌溉的增产作用。

并提出了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主要途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改善农业用水结构;科学制定节水规划,优化配置多种水源;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努力改革用水管理制度。

关键词:粮食生产安全;农业节水;途径所谓粮食生产安全是指粮食的数量和质量能得到保障,以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粮食生产通过采取“坡改梯、高改矮、单改双、常规改杂交”等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并正在向小康迈进。

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种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未来粮食生产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

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依赖于土地资源的经营和管理及农业生产技术、工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更依赖于水利、气象事业的发展以及抗灾减灾水平的提高等诸多方面。

其中发展农业节水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我国是农业灌溉大国,也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节水之路。

只有走农业节水之路,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民生需求。

1 我国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1.1 耕地量减质降,人地矛盾突出耕地面积减少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耕地面积逐步减少。

1957-2001年,全国耕地面积累计减少2 000万hm2,按我国农业生产力现有水平计算,相当于减少粮食产量2.7亿t[1]。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仍新增人口700万左右。

人口增加对粮食的刚性需求就会增加,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耕地质量不高且有下降趋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现有耕地中,有近25%的土地不适于耕种。

15°以上的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4%以上,且耕地中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缺素严重。

因重用轻养和片面强调“占补平衡”致使耕地质量下降并趋于恶化[2]。

耕地污染且日趋严重,目前我国至少有1 300万~1 600万hm2土壤受到农药污染,有587万hm2耕地受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垃圾的污染,还有大量耕地被达不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所污染[3]。

1.2 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据有关统计表明,受人口数量的限制,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目前的2 200 m3下降到1 700~1 800 m3,再加上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其频率和影响范围都在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损失增加,需水量接近水资源现有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同时,在地区分布上,水资源极不均匀。

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5.2%,但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3.5%,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4.8%,而水资源量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

1.3 进行陡坡耕种,水土流失严重多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在我国山区、丘陵地区及库区,耕地极少,人们为了生存大多开垦陡坡地种植粮食,从而导致了新的水土流失。

仅长江流域180万hm2的流域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的36万hm2上升到2009年的56.2 万hm2,占整个长江流域面积的31.2%,土壤流失量也由10.0亿t增加到22.4亿t,其中仅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面积就达35.2万hm2,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63%,土壤流失量达16亿t,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量的71%,相对于长江流域而言,全国水土流失就更加严重了[4,5]。

2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增产作用2.1 农业灌溉状况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中灌溉地的比重在逐步提高,灌溉需水量将随之增加,而我国灌溉蓄水量却有限。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单产由1980年的2 850 kg/hm2增长到2000年的4 590 kg/hm2。

根据廖永松等[6]和卢布等[7]的研究,综合考虑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技术水平、生产条件和其他发展条件等多种因素,预计到2020年粮食单产可达5 850 kg/ hm2,粮食播种面积约1亿hm2。

灌溉面积上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比重由78%~81%提高到80%~81%,粮食播种面积中灌溉地比重由48%~51%提高到60%~68%。

预计到2020年,我国灌溉面积将达到0.63亿hm2[8],农田灌溉净水量为2 362亿~2 432亿m3,假定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0,则农田灌溉用水量达3 936亿~4 053亿m3。

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预计到2020年,我国灌溉蓄水量不超过4 000亿m3[9]。

灌溉需水量与灌溉蓄水量之间矛盾突出。

2.2 农业节水灌溉分析参照中国工程院和水利部对2030年的供水量分析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预测2020年全国的实际供水能力可能达到6 500亿m3左右,可供水量达6 100亿~6 500亿m3。

但是,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新增水源用于农业灌溉的可能性很小,按照《全国节水灌溉规划》中提出的农业用水量增长的约束目标,我国现状灌溉用水量基本维持在3 600亿m3,到2020年农业缺水约400亿m3。

按照陈敏建等[8]1999年预测,到2020年我国灌溉面积将达到0.63亿hm2,节水灌溉面积达到0.40亿hm2,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农业年节水能力可达400亿m3以上。

通过采取各种节水灌溉措施,到2020年将达到节水能力400亿m3,节水量与缺水量基本持平,基本能满足农业灌溉的要求[9]。

由此可见,农业灌溉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而要保证农业灌溉,必须要走农业节水的道路。

2.3 水稻节水灌溉的增产作用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水稻产p多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大力推广了“浅、湿、晒”模式、“间歇淹水”模式、“半旱栽培”模式、“蓄水型节水灌溉”模式等几种水稻节水模式,近年来广东省还初步推广了水稻“沟垅灌溉”模式。

水稻节水灌溉不仅能起到增产的作用,而且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

与传统的长期淹灌模式相比,“浅、湿、晒”模式、“间歇淹水”模式、“半旱栽培”模式的灌溉用水量可分别降低8%~19%、13%~25%与30%~50%。

各种节水灌溉模式一般可增产稻谷3%~8%,灌溉水生产率一般可提高20%~80%。

田间节水率可达8%~50%,一般为20%~30%,增产率达2%~10%,一般为3%~8%[10]。

此外采用节水灌溉,还可减轻稻田水土环境污染,特别是可减少20%~40%的氮、磷流失和40%以上的甲烷挥发,并有助于减轻稻田病虫害,对于水稻生产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3 我国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主要途径3.1 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改善农业用水结构各级政府和农业、水利等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各地区水源和作物种植情况进行分析。

进行农业生产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水源的供水能力,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生产。

对于水源少的地区应选择灌溉用水量少的旱地作物;对于山区尽量限制种植高耗水农作物,支持和鼓励广大农民种植果树、药材等附加值高的特产作物,控制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剧;对于污染比较大的地区,应该限制甚至禁止种植农作物,并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改良土壤,以期达到还土地于自然的状态。

在水源一定的情况下,要认真组织相关部门编制用水计划,加强各用水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在全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方式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并严格执行渠系建筑物的防渗要求。

最大限度地改善用水结构,力争用最小用水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科学制定节水规划,优化配置多种水源各级水利、农业部门要摸清本地区水资源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用水制度,对有限的供水条件,应采用先进的计算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业节水灌溉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各部门用水调配。

与此同时,要科学地制定农业用水总量和用水时期计划,在充分考虑农作物需水的基础上,大量采用工程节水、非工程节水或生物节水等节水措施,力争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地采取多种途径开发和利用水源,并进行最大限度优化配置,大幅度降低农业灌溉水源不足的隐患。

一是根据本地区的降水规律制定蓄水用水方案,在多雨地区考虑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对于受山脉或高原等阻挡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地形雨水资源这一有利条件。

二是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水源资源,全面补充地表淡水资源的短缺。

对沿海或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地区应尽量避免使用地下水,以免因过量的开采造成新的水资源问题。

对于地下水源十分充足的地区,要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地配置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使用,且地下水的开采控制在浅层潜水层范围内,确保地下水的补给和循环。

三是对于灌溉水源被污染的地区,应联合有关部门,加大防污治污工作,确保在不增加污染范围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合理利用。

3.3 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行农业节水农业节水灌溉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灌溉渠道水利用系数,提高灌区供水能力。

对于水源充足的南方地区,应加大灌溉渠系的防渗衬砌与配套建筑物建设,避免水资源浪费造成工程性缺水。

对灌区中的渠系建筑物,水利管理部门要力争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财政投资,切实搞好渠系建筑物的维护和保养,努力减少水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率。

各地区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2011年1号文件的号召,按照《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强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作,加强小型农田灌溉田间工程建设,节水灌溉配套的各项工作,并结合我国目前正在大面积开展的土地整理工作,力争建设一批灌排渠系,加固一批灌排渠系,改造一批田间工程,并逐步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提高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率。

与此同时,各地要集中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开展节水灌溉特别是高效节水研究,争取在供水能力保障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逐步开发和利用一些高效节水技术。

在井灌区和其他提水灌区,优先采用管道输水;在地多人少和高效农业地区积极推广使用喷灌、简易移动式喷灌、膜下滴灌等机械化、半机械化高效节水技术;对丘陵地区要进一步推广坡地改梯田技术,提高雨水集蓄利用程度;对旱作农业区要因地制宜推广抗旱注水播种技术;对水稻主产区应加大力度全面推行水稻节水灌溉的不同模式。

另外,要大力推广农艺技术,采取生物节水措施,一方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能缓解或避免土壤污染,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水的利用率。

各地农业生产要根据水源条件,合理确定耕作和栽培方式,大力选育优质耐旱品种,采取深耕松土、中耕除草、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地结构,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要大力推广少耕、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采取镇压、耙耱、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等措施,减少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墒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