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生存环境
组织环境的四种形式
组织环境的四种形式组织环境的四种形式组织环境是指组成组织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方面的条件与因素。
组织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因为它由各种不同的要素、因素所构成,组织环境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一、社会环境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指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即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风俗、社会道德、社会文化等等因素。
在社会环境中,组织必须与政府、媒体、市场及其他组织进行互动关系,才能够达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将影响组织的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产品营销等诸多方面。
二、经济环境组织所处的经济环境包括市场环境、竞争环境等等。
在市场经济中,组织必须在客户所需的产品与服务方面具备竞争力,否则组织将会被市场淘汰。
所以,组织必须了解市场环境中的顾客需求、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市场变化趋势,才能够调整组织的战略方向,以迎接市场风险。
三、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推动组织的技术因素和发展趋势。
技术环境不断变化,组织必须认真关注技术趋势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技术与装备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保持盈利能力。
四、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组织所处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律与法规等等。
这种环境会对组织的自由度、组织战略与目标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
组织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与政府进行良好的互动协作,以增强组织的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感。
总之,组织环境是组织成功发展的基础,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注意合理调整和优化组织环境,以符合组织发展的需要和要求。
组织一定要关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策略调整,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适应环境的变化,避免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民间户外救援组织生存环境
虽然大部分救援人员都经过一定的培 训和考核,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 规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 缺乏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
救援能力和水平
救援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民间户外救援组织的不断 发展和壮大,其救援能力也在 不断提升,能够应对更加复杂 和多样的救援任务。
水平存在差异
不同民间户外救援组织之间的 救援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一 些组织在某些领域具有较高的 专业水平,而另一些组织则可 能相对较弱。
性挑战。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 先进的救援理念和技术,提升我 国民间户外救援组织的整体水平
。
积极参与国际救援行动,展现我 国民间户外救援组织的实力和担
当。
05
民间户外救援组织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完善政策法规,提高社会认知度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间户外救援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 围,为其合法、规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提供有偿服务、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实现资 金来源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
加强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提高救援效率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积极引进 和应用先进的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 救援效率和质量。
建立完善的装备更新和维护机制,确 保装备的完好率和可靠性,为救援行 动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与交 流,共同推动救援技术和装备的研发 与应用。
鼓励民间户外救援组织参与公共救援服务,提高其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
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合作
社会各界对民间户外救援组织 的关注和支持不断增加,形成 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企业、公益机构等社会力量积 极参与民间户外救援行动,提 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
民间户外救援组织之间加强合 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 势互补。
简述组织的一般环境
简述组织的一般环境一个组织的大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舆论环境。
(1) 政治环境:政治环境直接对公共组织产生影响,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
政治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国家结构、政府机构、政治制度、公共政策等方面。
(2)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公共纰织动机和行为有着重要决定作用。
任何公共组织的利益,归根到底都是经济利益,不同的经济利益是各种公共组织动机和行为的基础性动力。
经济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利益、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方面。
(3) 文化环境:文化是公共组织行为方式的凝固化表现,文化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相对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占较迟缓,但作用时间更长,组织变革必须在文化延续过程中进行。
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认知、价值、意识形态、行为规范、道德传统等方面。
(4) 技术环境:技术本身是组织因素之一,制约着组织管理和活动方式方法。
技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经验技术、实体技术与知识技术。
农业技术支持着农业型组织,工业技术则支持着工业型组织,在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公共组织的结构和行为,技术环境在组织环境子系统中的地位达到前所未及的高度。
下面,我们主要考察当代主要的技术环境,即信息技术环境。
(5) 舆论环境:舆论因素渗透于上述各种环境因素之中,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舆论环境。
舆论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共组织的目标和行为,公共组织需要来自公众――特别是关注事态的公众的支持。
由于舆论的这种重要性,许多政府组织不得不重视与媒体的关系和公共宣传战略,例如,许多城市的政府定期出版时事通讯并对某些重要会议进行电视转播,尽可能树立政府在媒体中的良好形象。
组织的任务环境是指与组织实现其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境,它是由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关键顾客群或要素组成的,一般包括供应商、客户或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集团。
1、供应商。
向企业供应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业即为供应商。
第三章 组织环境
(三)经济环境 所谓经济环境是指构成组织、特别是企业生存 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国家的经济政策。对一 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对反映经济发 展状况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1)国内生产总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 经济情况的综合性的指标。 (2)各种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是衡量物价水平变 动情况的重要指标,它一方面反映了市场总需求 与总供给之间的均衡关系,另一方面对经济产出、 就业和收入分配等宏观经济变量也会产生影响。
(2)技术的产业影响。技术水平和技术发展趋势 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有些类型的技术对产业的 发展影响面较大,影响期较短,技术变化的速度 又较快,对整个产业结构和产业活动的影响力强。 有些技术涉及的产业范围较小,影响期限也较长。 技术对产业影响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技术的 发展影响的是整个产业结构,而有些技术甚至影 响整个社会的活动性质,进而影响到人们的价值 观和生活方式 (3)技术的社会影响。技术的社会影响相对于技 术的产业影响而言,对企业的作用要间接一些。 技术的社会影响作用范围往往很大,涉及到经济 中的绝大多数企业,而且影响的时间较长,要求 企业改变某些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复 杂 环境 复 杂 程 度 简 单
(Ⅱ)低中程度不确定性 1.大量外部环境要素,而 且要素不相似 2.定性 1.大量外部环境要素,而 且要素不相似 2.要素常常变化且不可预 测
(Ⅰ)低不确定性 1.外部环境要素少,而且 要素相似 2.要素维持相同或慢慢变 化 稳定(稳态)
2、主要竞争对手的研究。比较不同企业竞争实力,找 出了主要竞争对手后,还研究其对本企业构成威胁 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力量雄厚、资金多、规模大, 还是其它原因。研究主要竞争对手的目的是找出主 要对手的竞争实力的决定因素,帮助企业制定相应 的竞争策略。 3、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包括市场发展或转移动向与 产品发展动向。要收集有关资料,密切注视竞争对 手的发展方向,分析竞争对手可能开发哪些产品、 新市场,从而帮助本企业先走一步,争取时间优势, 争取在竞争中的主动地位。 在判断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时,要分析退出某一产 品生产的难易程度。下列因素可能妨碍企业退出某 种产品的生产: (1)资产的专用性。 (2)退出成本的高低。 (3)心理因素。 (4)政府和社会的限制。
第三章 组织环境分析
一、信息社会及其对企业管理的挑战
1.关注人才与知识 2.追求“更快、更好、更省”
斯坦·戴维斯和比尔·戴维森在《2020年》一书中提出了 六个公式,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对“更快、更好、更省”的要求。
信息化=按顾客要求定制产品+迅速反应 信息化=在交货地点生产 信息化=减少间接费用、库存和流动成本 信息化+直接接受服务=更高的服务标准 信息化=形成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 信息化+后勤系统=全球化 3.改造企业经营组织结构
影响和改变环境
1.通过广告来影响环境。 2.签订有利的长期合约。 3.与其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合作。 4.兼并、收买和建立战略联盟。 5.影响政府和权力机关的决策。
四、环境聚焦
信息社会、全球化和企业伦理是当今环境的三大趋势, 它们对企业管理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新世 纪的管理者,必须了解环境变化的主流,认识环境变化对 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
第三章 组织环境分析和组织文化
一、组织是相对独立的开放系统
二、环境的分类与特点 组织环境(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 之外,但对组织的运营方式具有潜在影响力的一系列因素 和条件的集合。 一般环境(general environment)包括的内容广泛,经济、技 术、社会文化、人口、政治法律以及全球性因素等影响组织 及其任务环境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全都囊括在内。
任何组织的经营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在其内部环 境、外部环境及其经营目标三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 的过程。
SWOT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技术。 SWOT分析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 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分析法的 简称。这种方法把环境分析结果归纳为机会、威 胁、优势、劣势四部分,形成环境分析矩阵。
组织与环境的平衡概述
预测和应对市场变
化
组织需要具备对市场变化的敏感 性和预见性,及时调整战略和业 务模式,以织需要密切关注政策法规的变 化,确保业务合规,并灵活调整 组织结构和运营策略。
应对技术变革
组织需要关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及时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 率和创新能力。
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组织与环境的平衡是组织发展的关键 ,组织需要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 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与环境 的平衡发展。
02 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适应环境的变化
01
组织需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包括技术、市场、 政策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02
组织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及时调整战略、结 构和流程,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03
组织应关注行业趋势和竞争对手动态,以便及时做 出反应,保持竞争优势。
保持组织的稳定性
01 组织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也需要保持一定的 稳定性,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02 组织需要建立规范和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流程,确 保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可靠性。
03 组织应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以保持组织 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环境的竞争对组织的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组织的竞争力受到挑战,组织需要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 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组织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 系,组织的发展和变化会影响到环境 的变化,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组织的 发展产生影响。
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政策制定
政府机构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确保政 策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监管执行
政府机构应加强环境监管,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 规,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管理学第三章 组织环境分析
企业家的传奇(chuánqí) ——李·亚科卡
亚科卡是美国当代汽车行业著名的企业家, 曾任美国两大汽车公司的总裁(zǒngcái)。1984年 《亚科卡自传》的出版轰动了美国,引起世 界注目。该书一出版就以每周出售10万册的 记录发行,1985年底已再版16次。1982年 美国《华尔街日报》和《时代》周刊都曾刊 登过关于亚科卡可能被提名担任总统候选人 的新闻,一时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 雄。
共五十二页
案例(àn lì)3-1: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3.你如何运用管理象征论来描述IBM的前期 的成功和近期的困境?
管理万能论:好的管理能变草为金,化腐朽为 神奇。
管理象征论:管理者对组织成果的影响十分 (shífēn)有限,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 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根据管理象征论,IBM的前期的成功和近期的 困境都是环境造就(成)的,与管理者无关。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 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 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 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 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 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 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 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 辆劳施莱斯!”
环境
行业环境
内部环境
转换
市场
输出
经济环境 消费者
技术和自然环 境
政府部门和社 会组织
社会环境
共五十二页
第二节 组织(zǔzhī)环境的适应与控制
组织如何求生存与适应外在环境概要
組織如何求生存與適應外在環境余德成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系企業經營或組織存亡是否受文化因素影響?此一議題存在許多爭論,主要可以分為收斂(convergent)與發散(divergent)的觀點。
相信收斂假說者認為有效的企業經營模式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例如Child & Tayeb,1983;Levitt, 1983);而發散假說則認為任何有效的經營模式都會因文化而異(例如England, 1975;Hofstede, 1980)。
究竟誰是誰非?目前仍難定論。
在上述兩種對立假說爭論之餘,也有人提出了頗具啟發性的觀點:在不同的分析單位之下,討論文化與領導、管理的關連性。
例如,巨觀層次的管理制度(如技術、結構、成本…等)較不受文化因素影響,而微觀層次的行為面內容(如領導行為、工作適應等)則受外在環境或社會文化影響較大(Aiken & Bacharach, 1979;Child, 1981)。
另外,Adler(1991)則呼籲學術與實務界不要再掉入收斂與發散假說的爭論陷阱,而要把焦點放在何時以及如何去釐清文化的差異,而有志於多國籍化或全球化發展的公司,更應妥善處理文化差異的課題,包括要能覺知自己文化與他國文化的優缺點,同時要促使相異的文化產生綜效(synergy)。
文化因素環繞著組織與外在環境關係的所有層面而產生。
任何一個組織必須在終極使命、目標、用以達成目標的手段、績效表現的量測,以及補救行動等方面都達到共識,才能締造一個表現卓的團體:1.關於組織使命與策略的共享假定:不同組織有不同使命;求生存的策略:在各種利害關係人之間維持平衡;求成長的策略:不斷累積資源,包括資產與能力。
2.關於從使命所延生的操作性目標的共享假定:使命與策略比較沒有時間性;而目標則跟時間息息相關;大家同意的成本與時間限制下,設計、製造並行銷一個實際的產品或服務的具體目標;目標越高,成就也越大?是否成為共享假定?3.關於達成目標之手段的共享假定:發明的精神(cf.冒險犯難的精神)?程序正義(cf.目的論)?利他主義(cf.本位主義)?運動家精神?4.關於衡量成果之效標的共享假定:結果導向vs.過程導向;大家均有共識的效標(達成共識有一定的困難性)。
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的定义
制度文化
包括组织的规章制度、管理体制、激励机制 等,是组织文化的里层。
精神文化
包括组织的价值观、愿景、使命等深层文化 要素,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组织文化的作用
导向作用
组织文化能够引导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பைடு நூலகம்使之与组织的目标 和行为方式相一致。
组织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影响组织的内部运作,还影响组织的战略选择和发展方 向。
组织环境的分类
按照影响范围,组织环境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对组织产生全局性影响的外部 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微观环境是指与组织直接相关的外部环境,如供应商、顾 客、竞争对手等。
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的定义
目 录
• 组织环境 • 组织文化 • 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的相互关系 • 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01
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的定义
组织环境是指组织外部的物质、社会、政治、法律和文化因素的总和,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 接或间接的影响。
组织环境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面,它既包括具体的物质、人群、活动等实体,也包括信息、知识 、制度等抽象要素。
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环境, 以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
组织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规范的 总和。
组织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 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的协同作用
相互促进
01
组织的生存环境共25页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ppt43张)
克莱斯勒公司再陷困境
20世纪80年代末,克莱斯勒公司再陷困境并
遭受巨大损失。 虽然有人指责亚科卡决策失误,但实际上最 大的原因是:日本汽车工业侵入美国市场, 造成美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
课堂讨论
李·亚科卡的传奇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说明了优秀管理者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一个组织的成败与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息
企业家的传奇 ——李·亚科卡
亚科卡是美国当代汽车行业著名的企业家,
曾任美国两大汽车公司的总裁。1984年《亚 科卡自传》的出版轰动了美国,引起世界注 目。该书一出版就以每周出售10万册的记录 发行,1985年底已再版16次。1982年美国 《华尔街日报》和《时代》周刊都曾刊登过 关于亚科卡可能被提名担任总统候选人的新 闻,一时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IBM的历史文化及环境中的改变是如何制约
公司的高层管理层的? 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组织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及时创新,精简机构. 而保守的组织文化(即强调服务、忽视创新、 高职业保障的文化)却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束缚了管理者的手脚,导致了IBM的困境。
案例4-1: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3.你如何来描述IBM的前期的成功和近期的困
问题: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请谈谈该故事案例
对你的启示。
走进管理 史玉柱直面5大质疑:征途收钱惹了谁 2007年8月11日,当传奇人物史玉 柱宣布麾下以高举免费大旗而出名的网 络游戏《征途》推出收费模式“时间区” 之后,一时间争议四起。各种各样的议 论和传言包围了他和那款号称中国第一 免费网游的《征途》。 下面是记者和史玉柱的对话:
传奇之三:成功挽救没落之舟
果断地解聘了克莱斯勒35名副总裁中的33名 大规模招募“福特人”,首先招募的是福特公司三
第三章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海尔发展战略创新的三个阶段
海尔十八年来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靠创新。战略创新起着关 键作用。 1.名牌战略阶段——在1984年到1991年名牌战略期间,别的企业上 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7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磨出 了一套海尔管理之剑:“OEC管理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管理基础; 2.多元化战略阶段——在1992年到1998年的多元化战略期间,别的 企业搞“独生子”,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 尔园,“东方亮了再亮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 实现了规模的扩张。 3.国际化战略阶段——在1998年至今的国际化战略阶段,别的企业 认为海尔走出去是“不在国内吃肉,偏要到国外喝汤”;而海尔坚 持“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的战略,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化企业 的框架。
包括社会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力量、国家科 技体制、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立法。
科技迅速发展时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 核心的因素;科技发展改变塑造了人类的生 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企业组织的竞争模 式和管理方式
技术环境
■管理的外部环境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 一即是科学技术。
摩尔定律:在IT产业尤其是半导体芯片 技术上,每18个月产品性能就会翻一番,而 价格下降一半。
32
(5)内部资源环境 :关系资源
关系资源是组织和其他各类公众良好而广泛 的联系以及组织内部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的 关系。组织的关系资源也决定了组织 的舆论 状态和形象状态,它们构成了组织中最重要 的无形资源。
(6)内部资源环境 :形象资源
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总的看法和总 的评价。
经济环境:经济制度、市场环境、金融环 境、财政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 度等。
法律环境:社会的法律规范体系,包括公司 法、税法、产权法等。
论述组织环境的分类
论述组织环境的分类组织环境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指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微观环境主要指竞争对手、供应商、顾客等因素。
内部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的各种要素,如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
根据影响组织的因素不同,可以将组织环境分为以下几类: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制、法律法规以及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支持等因素。
政治环境的稳定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经营和发展。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因素。
经济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念、人口结构等因素。
社会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产品需求、消费习惯以及员工的价值观念。
4.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科技水平、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应用等因素。
技术环境的变化将影响到组织的生产方式、产品品质以及市场竞争力。
5.竞争环境:竞争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市场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的实力和策略等因素。
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6.供应商环境:供应商环境是指组织所依赖的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等因素。
供应商环境的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控制。
7.顾客环境:顾客环境是指组织的目标客户群体、顾客需求和购买行为等因素。
顾客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市场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
8.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各种要素,如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
内部环境的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协同效应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组织环境的分类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供应商环境、顾客环境和内部环境等。
不同的环境因素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组织的运营和发展,因此组织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措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组织与环境、社会的关系
组织与环境、社会的关系一、组织的外部环境(一)组织的外部环境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1、组织的外部环境。
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处在比他更大的系统,即外部环境中,并同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所有那些存在于组织外部的,对组织的活动及其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或者是力量都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对组织而言,外部环境是不能控制的,相反,它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来开展活动,才能保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同时组织也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对外部环境施加影响,所以组织与环境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
2、外部环境对管理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它可能给组织的发展带来机遇。
(2)为组织带来规范和约束。
(3)可能给组织发展带来挑战和威胁。
(4)组织的管理形式和方法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二)组织的一般外部环境。
1、概念。
一般环境又称为宏观环境,是指在国际国内对一切产业部门和组织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力量。
包括那些对组织有潜在影响,但其相互关系尚不清晰的力量。
2、因素。
这些力量主要有: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经济条件:利益、通胀率、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证券市场指数以及一般商业周期。
政治条件:包括一个组织在其中经营的所在国的总体稳定性及政府首脑对工商企业的作用所持的具体态度。
社会条件:管理当局必须使其经营适应所在社会变化中的社会预期技术条件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叉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组织而言,这些因素的重要性有所不同。
同一因素对不同产业的重要性也会有所不同。
(三)组织的特定外部环境及其因素。
1、概念。
又叫具体环境。
或者叫产业环境,是指从产业角度看,同组织有密切关系、对组织有密切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
2、因素。
组织的具体环境的相关要素有: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和公众压力集团。
3、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关系。
一个具体环境因素经过一段时间会转变成一般环境因素,反之亦然(四)组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格里拉的八项指导原则:
1.我们将在所有关系中表现真诚与体贴。 2.我们将在每次与顾客接触中尽可能为其提供更 多的服务。 3.我们将保持服务的一致性。 4.我们确保我们的服务过程能使顾客感到友好, 员工感到轻松。 5.我们希望每一位高层管理人员都尽可能多地与 顾客接触。 6.我们确保决策点就在与顾客接触的现场。 7.我们将为我们的员工创造一个能使他们个人、 事业目标均得以实现的环境。 8.客人的满意是我们事业的动力。
第3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3.2 组织的生存环境
三、组织的公众关系及其特点
3、信息传播和双向沟通是改善公众关系和组织环境的最佳方式
公众关系作为一种利益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组织与公众环境的关系难 以完全由道德、制度和法律来调节和裁决,而实践证明沟通信息是确实 有效的方式。 信息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非物质资源,与人类的认识、思维和实践活 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获取信息能够使经济主体增加对决策环境 的了解,消除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决策成本,增加主体收益。 交流是人类的重要行为,没有交流,就不可能形成人类社会。随着社会 的发展,人类生存、交往和活动空间的扩大,人类对信息的需求和数量 愈加强烈,信息的交流沟通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以成为现代人平等地 交换意见看法,解决矛盾,协调对策,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由此可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满足双方对信息的需求,从而较好地实现各自利益,协调双方关系,为 组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是已传播信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公共关 系活动能发挥效用的根本原因。
第3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3.1
一、组织的特点
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组织来体现 和实现的。组织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1.组织是劳动分工和社会需要的产物
劳动分工程度不断加深,决定了组织的专业化、多样化;社会需要的 日益广泛,加快了组织的更新换代。因此,组织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 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工具,它是人们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努力,又 深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3.1:社会组织分析 3.2:组织的生存环境
第3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3.1 社会组织分析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类组织的增多和迅速发展。
人们每天都要同组织打交道,人们的绝大部分活动也都是在各种不 同性质、类型、规模的组织中进行的。可以说,组织是现代社会的 基本单元。
一、组织的特点
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 构成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 组织成员之间按照一定的统属关系结合,成员之间有着明确 的分工和职责,更有工作中的上下级之分,是一种有领导、有指挥 的社会机体。
第3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3.2 组织的生存环境
一、组织环境及其构成
组织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组织生存、发展的诸多因素构成的 大系统。按照组织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将它们 区分为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大类。 内部环境:包括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如决策层、员工队
伍、员工关系、经营状况、管理机制、文化氛围、精神面貌和设备设施、 建筑风格、装潢布置等,它们是由有形的人、财、物与无形的信息、知 识、管理、精神、文化等组成的微观环境系统,是组织赖以存在和正常 运行的基本条件。
1、组织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 2、组织要能动地影响环境:①获得真实的环境信息;②预测环境的变化; ③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3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3.2
二、公众与组织环境
在构成组织内外环境的众多因素中,公众是最有影响力、最为活跃 的因素。这是因为: 公众态度、行为变化及其与组织的关系状态,影响甚至支配着组织的环 境质量。改善与密切同内部公众、外部公众的关系,就等于在一定程度 上改善了组织的生存条件。 组织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去 比较好地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影响环境。公共关系活动是组织与公众之 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桥梁。评价一个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效果,也 应该以组织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作为一个重要标准。 由此可见,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 信息的沟通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所谓公关工作,就是组 织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影响公众舆论、协调公众关系,而与公众 进行的积极地信息传播、交流活动。
3.1 社会组织分析
一、组织的特点
4.组织离不开内部的管理分工与协作 科学的领导管理体系是社会组织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合 理的分工协作是能够充分发挥成员个人才能的平台支架。只有两者 的有效结合才能形成整体协作的最大优势。 5.组织的生存、发展都是通过竞争实现的 竞争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今社会的普遍准 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同样适用于任何组织的生 存发展过程。一方面,组织内部要建立竞争机制;另一方面,要在 不同的环境中参与社会或市场竞争。这就迫使组织不断改进管理, 完善自身,从而促进组织发展。
社会组织分析
第3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3.1
三、组织的发展趋势
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100年。伴随着社会的 急剧变化,组织的发展演变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 1、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了组织的整体性交替 新旧产业的兴衰交替,直接影响和关系各类组织的命运与前途,迫 使它们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以抓住机遇掌握主动。 2、组织的规模、功能和行业归属正在发生变化 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跃进,创造了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新环境 组织的稳定性收到巨大冲击,墨守成规的走向衰败,自主创新的迈向成功。 3、组织的内部管理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新变革 组织决策民主化,组织管理平面化,组织成员知识化,这是组织保 持旺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的重要保证。 4、环境的变化既给组织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造成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发展空间扩展到世界舞台,竞争压力已跨越国界而来自全球范围。
外部环境:更为复杂,由外部公众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三大系
统组成。
请看下面的组织环境示意图
组织环境示意图
内部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 —
︱ ︱
第3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3.2
组织的生存环境
一、组织环境及其构成
外部公众环境:是组织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组织联 系最密切、最直接、最具体的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是指组织所面对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 自然环境:是指所在地区的地形、地理、气候特点和水、空气 质量、植被面积、天然景观等各种自然因素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组织的内外环境与其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组织的生存环境
第3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3.2 组织的生存环境
三、组织的公众关系及其特点
组织与公众环境的关系状态称之为“组织的公众关系”,公 众关系的好坏需要组织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加以改善和提升。这是由 于现代公众关系的特点,组织与公众的联系所决定的。 1、现代公众关系的性质
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公众关系一方面是现代社会关系的产物,体现组织与公众群体的利 益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组织和公众都是由现实的人所组成的,公众关 系又必然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往,从而使情感、心理因素掺入 影响利益关系,体现人际关系色彩。
因而,公众关系既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关系,又不是一种纯 粹的人际关系,而是作为具有人际关系形式和成分的特殊的社会关 系。
第3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3.2 组织的生存环境
三、组织的公众关系及其特点
2、现代公众关系的核心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组织和公众的结合与相互依存,是现代社会中双方实现共同发展与各自 利益的重要条件。组织离不开公众,组织需要通过与公众的联系来实现 与社会系统和环境的整合;公众也离不开组织,个人才能和力量需要通 过组织的有效协作而发挥作用。 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利益为纽带,以信息为媒介 而形成的联系。这是因为双方在交往的过程中,都平等地享有自由选择 的权利。双方都需要通过这种联系交往实现各自利益,满足自身需求。 现代社会的法律关系、市场竞争和现代人的自主、平等和权利意识。这 是现代公众关系得以建立的社会保证,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
社会组织分析
2.组织的目标决定组织的性质
劳动分工明确了组织的劳动任务,也就构成了组织的工作目标,它决 定着组织的性质和类型。如:产业机构有产品目标;学校有培养目标;政 府主管部门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社会目标等。只有这样组织的存在才有意 义,组织的活动才有价值。能否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是衡量组织成败的关 键。
社会组织分析
第6讲 组织的生存环境
第3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3.2 组织的生存环境
人的生存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样组织的生存、发展也 需要好的环境。环境是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公众关系作为 组织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对其的重视和管理,是组织管理功能进 一步深入发展的结果,也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 “如果不与环境和他人发生联系,人类动机几乎不 会在行动中得以实现。” ——【美】A.H.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作出 自己的贡献,才能算有所成就。” ——【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3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3.1
二、组织的分类
除此之外,国外社会学界通常以如下四种标准进行分类: 1、按照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分为: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2、按照组织的社会功能,分为: 产业组织 整合组织 政治组织 3、按照组织获利和利益分配的方式,分为: 互利性组织 营利性组织 服务性组织 公益性组织 4、根据组织主要的管理手段、机制,分为: 强制性组织 功利性组织 规范性组织
第3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3.1 社会组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