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舟蛾防控PPT课件

合集下载

杨树食叶害虫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杨树食叶害虫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 ;
研 究 了 防治 方 法
1溶

采用4 0 % 久 效磷 乳 油 1
1 溶 液 根 基 钻 孔防 治 效 果 最 好
,
用1 9 写
1环
,
.
的 高渗 氧 化 乐 果 1
液根 基 注 药 和 树 干 涂 环防 治

. 杀 虫率 分 别 为9 5
.
6 环和
3 9
.

达 到 了 理 想 的 防 治 目的
,

,
大 面积 发 生
,
并造 成 严 重 危 害

,


s m m

,
翅展
2 4一 2 6 m m

受 害林
体 色 变化 较 多 色

有 黄褐 色
红褐 色 和 暗 褐
,
网 面积 达 1 万 h m

为 有效 地控 制该 虫害 的发
前翅有
3
条灰 白色 横 线
后 翅 臂 角有 一
生 和 蔓延
从 1 9 8 9 年 以 来 我 们 对 其生 物学 特

表 示成虫
,
,



表示卵
,
`
x

表示幼虫

成 虫 有趋 光 性
卵产 于 叶面
,
呈状 块
,
下移
,
在 树 干 粗皮 缝 隙 处 及枝 叉 间
,
,
或 在树
每 块有 卵 1 0 0 ~
~
50 0
,
400粒
每只 雌 成 虫 可
,
产 卵4
0
木 基 部 隐伏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 的防治工作机制,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和可持续性。
05
杨树杨小舟蛾防治的前景与展望
杨小舟蛾的抗药性研究
抗药性表现
杨小舟蛾在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后,出现了明显的抗药性, 导致农药防治效果下降。
抗药性机制
杨小舟蛾的抗药性机制主要包括降低药剂吸收、增加药剂分解速度 、改变细胞膜透性等。
蛹的特征
蛹为红褐色,有黑色斑点 。
杨小舟蛾的繁殖与扩散
繁殖方式
杨小舟蛾以蛹越冬,次年春季羽化成成虫,并进行繁殖。
扩散方式
杨小舟蛾主要依靠成虫飞翔和人为运输进行扩散。成虫具有趋光性,会飞向灯 光源,因此夜间运输车辆或物流工具可能会携带虫源,导致杨小舟蛾的扩散。
03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
04
杨树杨小舟蛾防治的实践与效果
防治实践案例
案例一
01
在江苏省南京市,针对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采用了生物防治方
法,通过释放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二
02
在河南省郑州市,采取了化学防治方法,使用低毒农药进行喷
洒,有效控制了杨小舟蛾的繁殖和危害。
案例三
03
在湖北省武汉市,利用灯光诱杀杨小舟蛾成虫,减少了成虫数
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
问题二
对于一些采用化学防治的地区,长期使用 农药可能会对环境和天敌造成伤害,需要 寻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对于采用生物防治的地区,天敌昆虫的数 量和种类可能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需 要加强对天敌昆虫的监测和管理。
对策一
对策二
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结合不 同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防治 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杨小舟蛾防治方法

杨小舟蛾防治方法

杨小舟蛾防治方法
一、2014年6月份杨小舟蛾发生趋势预测:我县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有杨小舟蛾和杨扇舟蛾,根据我县今年5月份杨树食叶害虫虫情,今年6月份我县杨树主产区乡镇部分杨树林有杨小舟蛾危害,主要分布在王河镇、油坝乡,预计发生面积1000亩,均为轻度危害。

2014年6月份潜山县杨小舟蛾发生趋势预测范围寄主面积(万亩)预测发生面积(轻度,亩)乡镇发生地点合计1000王河镇薛家岗,光明,丰收,天崇,先进,龙湖,永和,中河0.6500油坝乡东店,油坝,桑树,唐埠,崔仓,张祠0.5500
二、杨小舟蛾的加强监测:王河镇、油坝乡、黄铺镇、黄泥镇、梅城镇、天柱山镇、余井镇、源潭镇等乡镇林业站,要加强虫情监测,及时掌握虫情变化动态,发现虫口上升,按照《潜山县林业生物灾害监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时向县林业局报告虫情,其他有杨树分布的乡镇也要密切注意虫情发展动态趋势。

三、杨小舟蛾的防治对策:有虫情的乡镇,乡镇林业站要及时向乡镇领导作专题汇报,并密切注意虫态变化情况,积极为林农做好技术服务,指导林农根据不同虫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遏制虫口上升与蔓延。

四、杨小舟蛾的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树势,秋末冬初,清除落叶,将其烧毁,减少虫害,初春深翻土壤,将越冬蛹杀灭。

3、5月幼虫孵化前至幼虫幼龄期,可在树干基部打孔,胸径20厘米以下的打2~3孔,20~30厘米的打3~4孔,30厘米以上的不少于4个孔。

在孔内放入氯胺磷、氧化乐果、吡虫啉等内吸性杀虫剂。

幼虫为害初期,用高压喷雾器械进行叶面喷雾,药剂可选用氯胺磷、氧化乐果或菊酯类药剂。

杨树杨小舟蛾巧防治

杨树杨小舟蛾巧防治

长40-50毫米,圆筒形,红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泽
成虫
体长15-20毫米,翅展38-45毫米,体色变化较大,有淡灰色、灰褐色、灰绿色等,触角呈单栉形
产卵
幼虫
化蛹
成虫
01
02
03
04
产于叶片表面,呈块状,每块有卵数十粒至百余粒
幼虫孵化后,群集于叶片表面,取食叶片,使叶片呈网状或只剩下叶脉
老熟幼虫在叶片上化蛹,蛹外被有灰白色薄茧
宣传教育
针对林业工作者、农民等群体,开展专门的培训指导,提高他们对杨小舟蛾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培训指导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杨小舟蛾的防治工作,如报告疑似虫情、提供线索等。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技术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研究与推广更高效、更环保的防治方法和新技术。
生物防治
研究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02
树木生长受阻
由于叶片被大量啃食,杨树的生长和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树势减弱,甚至可能导致树木死亡。
产卵繁殖
杨小舟蛾的雌虫会在叶片上产卵,单雌产卵量可达100粒左右。
02
CHAPTER
杨树杨小舟蛾的识别

椭圆形,初产时呈浅黄色,孵化前呈灰黑色
幼虫
老熟时体长40-50毫米,体色变化较大,呈灰褐色、灰绿色、深褐色等,身体两侧各有1条具蓝边的纵行宽线,其外侧有黑色纵纹
在必要情况下,该地区采用了化学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农药,注意安全用药,保障了人畜安全。
营林措施
该林场加强了森林抚育,提高了树木的抗病能力,减少了杨小舟蛾的繁殖场所。
物理防治
该林场采用了灯光诱杀和人工摘除卵块的方法,有效降低了杨小舟蛾的数量。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研究不足与展望
防治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不 足
尽管已经研究出了多种防治方 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技 术的普及和推广还存在不足, 需要加强。
监测技术的精准度和实时 性有待提高
现有的监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 题,如精准度和实时性不足等 ,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综合防治方案需要进一步 完善
针对杨小舟蛾的防治,需要制 定综合防治方案,包括使用多 种防治方法、加强监测等,以 提高防治效果。
烟雾防治
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可使用烟雾机或烟雾炮进行熏烟防治。
毒环防治
将药剂混合到一定浓度的化学物质中,形成毒环,涂在树干上, 可有效毒杀上下树的杨小舟蛾幼虫。
CHAPTER 04
杨树杨小舟蛾的监测与预警
监测方法
人工普查
组织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对杨树分布区进行全面调查,发现杨小舟蛾 的卵、幼虫、蛹等虫态,记录其数量、分布范围等信息。
根据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制定预警标准,如某一时 间段内虫口密度达到某一阈值时启动预警。
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媒体、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有关部 门和公众采取防治措施。
预警级别与应对措施
预警级别
根据杨小舟蛾的危害程度和防治需要,将预警分为不同级别 ,如一级预警(严重危害)、二级预警(中度危害)等。
2
杨小舟蛾幼虫可随水流进行传播,造成危害的扩 散。
3
杨小舟蛾幼虫可随人的活动进行传播,如旅游、 野外作业等,造成危害的扩散。
CHAPTER 03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人工摘除卵块
01
在杨小舟蛾的产卵期,人工摘除卵块,可以有效降低幼虫数量

灯光诱杀
02

林业病虫害杨扇舟蛾的防治

林业病虫害杨扇舟蛾的防治

林业病虫害杨扇舟蛾的防治汇报人:2023-12-05•杨扇舟蛾简介•监测与预防•化学防治目录•综合防治措施•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杨扇舟蛾简介01CATALOGUE杨扇舟蛾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分布杨扇舟蛾以幼虫取食杨树叶片为害,造成叶片缺刻、孔洞,甚至将叶片全部吃光,严重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危害杨扇舟蛾的分布与危害杨扇舟蛾的生活史与习性杨扇舟蛾一年发生多代,以蛹在地面落叶或树干裂缝中越冬。

次年5月开始羽化,成虫飞翔能力强,具有趋光性。

卵多产于叶背,常数十粒至数百粒堆集在一起。

习性幼虫孵化后,群集于叶片背面啃食,受惊扰后可吐丝下垂,借风力转移他处。

幼虫老熟后,在叶片上吐丝作薄茧化蛹。

杨扇舟蛾的防治意义保护森林资源01杨扇舟蛾的为害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树木死亡,对森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维护生态安全02杨扇舟蛾的大量繁殖和扩散,可能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因此,防治杨扇舟蛾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03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杨扇舟蛾的防治,可以保障杨树的健康生长和发育,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益和品质,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监测与预防02CATALOGUE通过定期巡查和观察,记录杨扇舟蛾的数量、分布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

人工监测监测时间监测范围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杨扇舟蛾的生活习性,确定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如杨树密集区、病虫害易发区等。

030201人工监测利用杨扇舟蛾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

灯光诱杀利用杨扇舟蛾性信息素的引诱作用,设置诱捕器诱捕雄虫,降低繁殖能力。

性信息素诱捕在杨扇舟蛾幼虫期,人工摘除带虫的叶片或枝条,并进行集中处理。

人工捕杀保护和利用杨扇舟蛾的天敌,如鸟类、昆虫等,通过增加天敌数量来控制病虫害。

杨树杨小舟蛾巧防治

杨树杨小舟蛾巧防治

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防治方法,有效控制杨 小舟蛾的繁殖和传播。
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信息 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杨小舟蛾的危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应根据杨树的分布和长势来确定,重点 地区应加强监测力度。
科学防治
防治指标
当杨小舟蛾的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应采取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有效控制杨小舟蛾 的数量。
防治效果评估
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防治方案。
注意事项
安全措施
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 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杨小舟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进行灯光 诱杀。
02
杨小舟蛾的危害特点
对杨树幼苗的危害
幼苗叶片被吃光
杨小舟蛾幼虫喜食杨树幼苗叶片,可将整株幼苗叶片吃光,影响树木生长和成材 。
苗木生长受阻
被害后的幼苗叶片残缺不全,导致苗木生长受阻,甚至成为秃枝。
对成株杨树的危害
树木枝叶减少
成株杨树受害后,枝叶减少,树木生长受到抑制。
综合防治杨小舟蛾具有重要意义
杨小舟蛾的防治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 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杨小舟 蛾的危害,促进杨树生长和发育,提高森林
质量。
加强防治措施是关键
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掌握杨小舟蛾的动态和 变化趋势。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防治意识和技能,推动社会各 界共同参与防治工作。
杨树杨小舟蛾巧防治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认识杨小舟蛾 • 杨小舟蛾的危害特点 • 杨小舟蛾的防治方法 • 防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结论

杨小舟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杨小舟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杨小舟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近几年,杨小舟蛾在苏北地区部分乡镇暴发成灾,影响了造林成果和林木的正常生长。

1 发生规律杨小舟蛾在苏北地区1年发生5代,以蛹在树皮裂缝、枯枝落叶、地表土内越冬。

来年4月初成虫开始羽化产卵。

第l代幼虫4月下旬开始孵化,盛期为5月上、中旬。

第2代幼虫6月上旬开始孵化,第3代幼虫7月上旬,第4代幼虫?月下旬,第5代幼虫8月下旬开始孵化。

杨小舟蛾成虫白天静伏,夜间交尾产卵,卵呈块状产于叶背,每头雌成虫产卵200~600粒。

初孵幼虫群集于叶背啃食叶肉,2龄以后分散取食。

1、2龄幼虫淡绿色,3、4龄幼虫黄绿色至紫褐色,老熟幼虫深灰色。

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化蛹。

杨小舟蛾的发生受温度、湿度、降水、天敌等因素影响,高温干旱天气发生较重,天敌是制约杨小舟蛾发生的因素,如果天敌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将制约杨小舟蛾的发生。

2 防治对策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的准确与否,关系到防治质量,要在搞好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2.1 营林措施应选用抗病虫的优良树种造林,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加强肥水管理,提高其抗病虫能力。

2.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和食虫鸟类防治,在病虫发生期可释放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防治。

也可以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在杨小舟蛾发生期,喷布5×107~108孢子/ml 浓度的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使杨小舟蛾致病死亡,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2.3物理机械防治在杨小舟蛾发生期,采用人工摘除卵块、虫苞、抢草皮,挖蛹等方法杀灭杨小舟蛾的卵、幼虫和蛹。

在成虫期用黑光灯、性诱剂来诱杀杨小舟蛾的成虫。

2.4 化学防治在幼虫期对苗木和幼树用3000倍敌杀死+1500倍灭幼脲或3000倍敌杀死+1500倍氧化乐果(甲胺磷、久效磷)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幼虫期对大树,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每树打孔3~5个(因树大小而异)用氧化乐果(久效磷、甲胺磷)3倍液,按每公分胸径用药量1m1进行注干防治。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林业病虫害杨扇舟蛾的防治

林业病虫害杨扇舟蛾的防治

03
人工清除虫源
在秋冬季节,清除树下的枯枝落叶和杂草,破坏杨扇舟蛾的越冬场所,降低虫口密度。
林业技术防治
01
种植抗虫树种
选择种植对杨扇舟蛾抵抗力强的树种,如云杉、落叶松等,以减少受害面积。
02
营林措施
通过加强林地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增强林木抗虫能力。
天敌利用
利用杨扇舟蛾的天敌进行防治,如寄生蜂、寄生蝇等,以减少虫口数量。
2023
《林业病虫害杨扇舟蛾的防治》
contents
目录
杨扇舟蛾的概述杨扇舟蛾的危害症状杨扇舟蛾的防治方法杨扇舟蛾的防治措施结论与展望
01
杨扇舟蛾的概述
杨扇舟蛾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地区,如中国、日本、朝鲜等国。
杨扇舟蛾严重危害林木,特别是杨树和柳树等林木,能够造成树木叶片缺损、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目前防治所面临的问题
抗药性问题
02
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杨扇舟蛾,容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生态安全问题
03
某些防治方法可能会对非目标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关注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
未来需要研究和实施更加全面、科学的综合防治策略,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遗传工程等手段的结合使用。
综合防治策略
加大对杨扇舟蛾防治研究的投入,加强科研力度,探索新的防治手段和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
加强科研力度
在防治杨扇舟蛾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防治展望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杨扇舟蛾的防治意义
维护生态平衡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杨扇舟蛾数量的控制有助于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保护其他生物的生存。

杨树舟蛾的防治

杨树舟蛾的防治

杨树舟蛾的防治杨树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害虫,通常发生有杨小舟蛾和杨扇舟蛾二种,统称杨舟蛾,每年发生4-5代,第三、四代易于成灾。

一、生物学特性1.杨扇舟蛾:成虫:体长13-20毫米,灰褐色,头顶有一紫黑色斑。

卵:圆形单层排列,产于叶背,初产橙红色,后呈紫红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40毫米、头黑褐色,体上具有黑褐色细毛,腹部第二节和第八节背中央有明显的褐色肉瘤。

蛹:长圆形、褐色,外被灰白色椭圆形薄茧。

杨扇舟蛾一年发生5代,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和嫩枝,初龄群聚取食叶肉,三龄后吐丝下坠分散,卷叶隐藏。

五龄老熟后吐丝缀叶,作薄茧作蛹,目前处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危害将日趋严重。

2.杨小舟蛾:成虫:体长11-14毫米,头部、腹部棕黑色,腹部背面淡棕色。

卵:产于叶片上,每一卵块有卵300-400粒。

幼虫:老龄幼虫体长21-23毫米、体色变化较大,有灰褐色、灰绿色,体侧具有一条黄色纵带,腹部第三节和第八节中有一个大的瘤,并生短毛。

杨小舟蛾一年发生5-6代,幼虫孵出后群聚啃食叶的表皮,后分散危害,残留粗的叶脉和叶柄,白天多潜伏于树下、树缝处,夜间上树危害叶片。

猖獗时树与树之间用丝网相连作为通道。

二、发生危害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是杨树主要食叶害虫,经常暴发成灾。

它们主要以幼虫取食树叶,虫害轻时造成叶片缺刻不全,严重时可将连片的杨树林的叶片吃光,不仅影响生态景观,还会导致树木长势衰弱,甚至枯死。

杨小舟蛾1年发生5代,第1-5代均可对杨树造成危害,并呈逐代加重态势。

三、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幼龄林和苗圃幼树,根据舟蛾产卵成块及杨扇舟蛾初龄幼虫吐丝结苞群集取食为害的特性,及时摘除卵块和虫苞。

秋冬季可采取清扫落叶、铲除地被物等方法,减少越冬虫源。

2、化学防治:可采取喷雾和树干注射的方法。

喷雾防治主要针对便于操作的幼龄林和苗圃地,在幼虫为害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

杨小舟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杨小舟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杨小舟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近几年,杨小舟蛾在苏北地区部分乡镇暴发成灾,影响了造林成果和林木的正常生长。

1 发生规律杨小舟蛾在苏北地区1年发生5代,以蛹在树皮裂缝、枯枝落叶、地表土内越冬。

来年4月初成虫开始羽化产卵。

第l代幼虫4月下旬开始孵化,盛期为5月上、中旬。

第2代幼虫6月上旬开始孵化,第3代幼虫7月上旬,第4代幼虫?月下旬,第5代幼虫8月下旬开始孵化。

杨小舟蛾成虫白天静伏,夜间交尾产卵,卵呈块状产于叶背,每头雌成虫产卵200~600粒。

初孵幼虫群集于叶背啃食叶肉,2龄以后分散取食。

1、2龄幼虫淡绿色,3、4龄幼虫黄绿色至紫褐色,老熟幼虫深灰色。

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化蛹。

杨小舟蛾的发生受温度、湿度、降水、天敌等因素影响,高温干旱天气发生较重,天敌是制约杨小舟蛾发生的因素,如果天敌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将制约杨小舟蛾的发生。

2 防治对策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的准确与否,关系到防治质量,要在搞好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2.1 营林措施应选用抗病虫的优良树种造林,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加强肥水管理,提高其抗病虫能力。

2.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和食虫鸟类防治,在病虫发生期可释放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防治。

也可以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在杨小舟蛾发生期,喷布5×107~108孢子/ml 浓度的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使杨小舟蛾致病死亡,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2.3物理机械防治在杨小舟蛾发生期,采用人工摘除卵块、虫苞、抢草皮,挖蛹等方法杀灭杨小舟蛾的卵、幼虫和蛹。

在成虫期用黑光灯、性诱剂来诱杀杨小舟蛾的成虫。

2.4 化学防治在幼虫期对苗木和幼树用3000倍敌杀死+1500倍灭幼脲或3000倍敌杀死+1500倍氧化乐果(甲胺磷、久效磷)进行叶面喷雾防治;幼虫期对大树,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每树打孔3~5个(因树大小而异)用氧化乐果(久效磷、甲胺磷)3倍液,按每公分胸径用药量1m1进行注干防治。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xx年xx月xx日•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杨小舟蛾的危害与影响•杨小舟蛾的监测与诊断•杨小舟蛾的防治方法目•杨小舟蛾防治的实践与效果•杨小舟蛾防治的宣传与培训录01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杨小舟蛾的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幼虫阶段占据时间最长,对树木的危害也最为严重。

生命周期杨小舟蛾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每只雌虫可产卵约500粒,且每年可繁殖多代,容易造成大规模的危害。

繁殖能力生命周期与繁殖卵杨小舟蛾的卵呈灰白色,表面有褐色斑点,孵化后形成幼虫。

蛹杨小舟蛾的蛹呈红褐色,表面有灰白色不规则斑纹,尾部有突起。

成虫杨小舟蛾的成虫呈浅黄色,前翅上有多个黑褐色斑点,翅基部有2个黄色椭圆形斑纹。

幼虫杨小舟蛾的幼虫身体呈灰褐色,表面有纵向条纹,背中线处有黄色带,并且幼虫身体两侧各有1排黄色点。

根据不同种类,幼虫大小和形态略有差异。

形态特征与分类杨小舟蛾的幼虫主要危害杨树叶片,以夜间活动为主,具有假死性,受到惊扰时会吐丝下垂。

杨小舟蛾在春秋季发生危害最为严重,夏季高温时数量较少。

成虫羽化后一般在夜间活动,交配产卵。

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02杨小舟蛾的危害与影响1对杨树的危害23杨小舟蛾幼虫蚕食叶片,将杨树叶片啃食殆尽,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叶片被吃光杨小舟蛾幼虫大量繁殖,导致杨树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下降,最终使树木枯萎。

树木枯萎杨小舟蛾幼虫的啃食使树木伤口增加,易引发溃疡病等病害。

易引发病害自然扩散杨小舟蛾幼虫通过自然飞行、风传播等方式进行扩散,从一株树扩散到另一株树。

人为传播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杨小舟蛾的传播,如运输带有虫害的树木等。

扩散与传播03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大规模的杨小舟蛾爆发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如影响行道树的正常生长和遮荫、增加清理落叶等额外工作量等。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01破坏生态平衡杨小舟蛾的大规模爆发对杨树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02影响生物多样性杨小舟蛾对杨树的危害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某些以杨树为栖息地的昆虫、鸟类等生物失去栖息地。

杨扇舟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杨扇舟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杨扇舟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危害】幼虫取食杨树、柳树的叶片,严重时把树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

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3龄以后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

【发生规律】在中国,从北至南年发生2~3代至8~9代不等:在辽宁一年2~3代,华北1年3~4代,华中1年5~6代,华南1年6~7代,以蛹越冬。

海南1年8~9代,整年都危害,无越冬现象。

成虫昼伏夜出,多栖息于叶背面,趋光性强。

一般上半夜交尾,下半夜产卵直至次日晨。

雌蛾午夜后产卵于叶背面和嫩枝上,其中,越冬代成虫,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主要产于叶背面。

卵粒平铺整齐呈块状,每个卵块有卵粒9~600粒左右,平均每一雌蛾产卵100~600余粒。

卵期7~11天左右。

幼虫共5龄,幼虫期33~34天左右。

初孵幼虫群栖,1~2龄时常在一叶上剥食叶肉,2龄后吐丝缀叶成苞,藏匿其间,在苞内啃食叶肉,遇惊后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3龄后分散取食,逐渐向外扩散为害,严重时可将整株叶片食光。

老熟时吐丝缀叶作薄茧化蛹。

除越冬蛹外,一般蛹期5~8天,最后1代幼虫老熟后,以薄茧中的蛹在枯叶中、土块下、树皮裂缝、树洞及墙缝等处越冬,其中,入土化蛹越冬的,多在土表3~5毫米深处。

翌年3、4月间成虫羽化,在傍晚前后羽化最多。

成虫每年除第1代幼虫较为整齐外,其余各代世代重叠。

【防治方法】人工物理防治: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

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

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

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生物防治:片林和海防林,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害虫产卵初期,50个/公顷放蜂点,放蜂量25~150万头/公顷。

杨扇舟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杨扇舟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人工调查
通过定期对杨树种植区域进行人 工巡查,记录杨扇舟蛾的数量、
虫态和危害情况。
灯光诱捕
利用杨扇舟蛾的趋光性,设置黑光 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捕,监测 成虫数量变化。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大面积的杨 树种植区域进行监测,分析杨扇舟 蛾的分布和发生趋势。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预警系统架构
01
建立一个集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预警信息发布于一体的预
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防治计划
根据杨扇舟蛾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 ,制定针对性的防治计划,明确防治 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生态控制
利用天敌、寄生蜂等生物资源,通过 保护和释放天敌来控制杨扇舟蛾的数 量,减少其对林木的危害。
化学防治
在必要情况下,使用低毒、高效的化 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注意用药安全 和环境保护。
警系统。
数据处理与分析
02
对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和算法预
测杨扇舟蛾的发生趋势。
预警信息发布
03
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
防治措施。
监测与预警的效益和影响
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监测与预警,能够及时发 现杨扇舟蛾的发生动态,采取 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
02
杨扇舟蛾的发生规律
发生世代与越冬
发生世代
杨扇舟蛾在温带地区通常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叶片上越冬。
越冬
幼虫在树冠下的土中结茧化蛹,蛹在 土中越冬,次年春季羽化成虫。
发生时期与环境条件
发生时期
杨扇舟蛾成虫羽化期主要集中在4-5月份,幼虫孵化期则在5-6月份。
环境条件
杨扇舟蛾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在林间郁闭度较高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

杨树杨小舟蛾的防治杨小舟蛾,又名杨褐天社蛾、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

幼虫取食杨树、柳树的叶子,危害严重时能够导致整块树林叶片全部被吃光。

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4毫米,翅展24~26毫米,体色多为褐色,但变化较多,有淡褐色、黄褐色、红褐色、深褐色等。

卵半球形,黄绿色,紧密排列于叶面呈块状,每块有卵300~400粒。

老熟幼虫体长21~23毫米,体色为灰褐色或灰绿色,微带紫色光泽,体侧各具1条黄色纵带。

1~2龄幼虫体色淡绿色,3~4龄幼虫黄绿色或紫褐色。

蛹褐色,近纺锤形。

二、发生规律杨小舟蛾在苏北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蛹在树皮裂缝、枯枝落叶上、地表土内越冬。

4月初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随后产卵。

一代幼虫4月下旬开始孵化,盛孵期为5月上中旬;二代幼虫6月上旬开始孵化,三代幼虫7月上旬开始孵化,四代幼虫7月下旬开始孵化,五代幼虫8月下旬开始孵化。

5月中下旬、7~8月份是两个暴发危害期。

初孵幼虫群集于叶背取食叶肉,仅留表皮;2龄以后分散取食,3龄以后进入暴食期,4~5龄幼虫可将杨树叶片全部吃光,仅留叶脉。

三、防治方法1.人工灭蛹在杨小舟蛾蛹没有羽化前,将树干基部周围地面的杂草和2cm表土层彻底清除,结合积肥,杀灭虫蛹,减少虫蛹基数。

2.树干注药防治:幼虫孵化前至幼虫幼龄期(5月5-18日),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

打孔的个数依据树干的粗细而定,胸径20cm以下的打2-3孔,20-30cm的打3-4孔,30cm以上的不少于4个孔。

每孔内注3-5倍的药液6-8ml。

药剂应选用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如:甲胺磷、氧化乐果、久效磷等。

3.喷雾防治:在幼虫为害初期,用高压喷雾器械进行叶面喷雾。

防治药剂可用50%的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40%的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10%的氯氰菊酯2000-3000倍或2.5%的溴氰菊酯3000-4000倍等。

防治二三代杨小舟蛾

防治二三代杨小舟蛾
安全防护:施药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农药中毒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等诱杀设备
01
性信息素诱捕: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素,设置诱捕器
02
粘虫板:利用昆虫的趋色性,设置黄色或蓝色粘虫板
03
防虫网:设置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农田
04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以虫治虫
05
3
防治措施
04
确定防治时间:根据杨小舟蛾的发生规律,确定最佳的防治时间
05
实施防治措施:按照制定的防治方案,进行防治工作,并注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提高防治效果
01
加强监测:及时掌握虫情,为防治提供依据
03
综合防治: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02
科学用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合理使用
破坏农作物:杨小舟蛾以农作物为食,导致农作物减产
01
传播疾病:杨小舟蛾可能携带和传播植物病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02
影响生态平衡:杨小舟蛾的大量繁殖可能导致生态失衡,影响农业生产
03
增加农药使用:为防治杨小舟蛾,农民需要增加农药使用,增加生产成本
04
2
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
01
利用天敌:引入杨小舟蛾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
02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03
生物诱捕:利用杨小舟蛾的性信息素,吸引雄性杨小舟蛾进行诱捕
04
生物屏障:种植抗虫树种,形成生物屏障,阻止杨小舟蛾的入侵
化学防治
B
D
A
C
农药选择: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施药方法:喷雾、喷粉、毒饵等方法

杨树舟蛾危害及防治方法

杨树舟蛾危害及防治方法

杨树舟蛾危害及防治方法杨树舟蛾主要指杨扇舟蛾、分月扇舟蛾、杨小舟蛾和杨二尾舟蛾等危害杨树叶部的害虫。

1、危害:春夏之间幼虫为害。

幼虫取食杨树、柳树的叶片,严重时把树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

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3龄以后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

传播途径主要靠成虫飞翔,沿公路林扩散较快。

幼虫吐丝下垂,可随风作近距离传播。

由于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大发生时极易成灾,为中国园林重要害虫之一。

2、防治方法:(1)人工物理防治: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

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

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

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2)生物防治:片林和海防林,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害虫产卵初期,50个/公顷放蜂点,放蜂量25~150万头 / 公顷。

杨扇舟蛾卵期有舟蛾赤眼蜂、黑卵蜂、毛虫追寄蝇、小茧蜂、大腿蜂、颗粒体病毒G.V、灰椋鸟等天敌,要注意保护利用。

(3)打孔注药防治: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

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等。

用药量为2~4毫升/10厘米胸径,原药或1倍稀释液。

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4)喷药防治: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生物农药和病毒防治。

地面喷雾:树高在12米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亩、青虫菌乳剂1~2亿孢子/毫升、阿维菌素6000~8000倍。

2至3龄期树,喷25%灭幼脲800至10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或喷80%敌敌畏800至12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至8000倍液。

杨小舟蛾防控课件

杨小舟蛾防控课件
小舟蛾防控件
• 杨小舟蛾简介 • 防控策略 • 防控实践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杨小舟蛾简介
分布与寄主植物
分布 寄主植物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幼虫形态
蛹形态 成虫形态
危害与影响
01
02
危害症状
繁殖能力
03 传播途径
02
防控策略
监测与调查
监测点设置
虫情调查
信息收集
人工防治
人工摘除虫茧
防控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
解决方案
问题
解决方案
04
总结与展望
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教训
有效的防治措施
防治意识提高
存在的问题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预警体系
3
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杨小舟蛾防控工作
加强国内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林业常见病虫害防治手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008.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M]. 北 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郭小军, 王建平, 王玉玲. 2010. 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 出版社.
THANK YOU
物的影响。
03
防控实践
防控技术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
防控效果评估
监测预警
通过监测杨小舟蛾的繁殖、分布、数量等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 息,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指标
采用多种评估指标,包括虫口密度、林分健康状况、生态系统服 务价值等,对防控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反馈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调整防控方案,优化防治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灰白色横线三条,每
线两侧具暗边,基线不
清晰,内横线在亚中褶
下呈亭形分叉,外叉又
不如内叉明显,外横线
波浪形。后翅黄褐色,
臀角有赭色或红褐色小
雌成虫
斑1个。
4
成虫:成虫寿命平均6.9天,
雄成虫寿命比雌成虫短4-
6天,成虫有趋光性,羽化
后当天交配,产卵前期1-
2.3天, 平均1.6 天,产 卵
期2-6天,平均4.2天,以
杨小舟蛾防控技术
1
分类地位
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versi
Staudinger)又名杨褐天社蛾。属鳞翅目,舟 蛾科。
2
主要寄主及分布
主要寄主有杨树、柳、榆等。主要分布在 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山东。
3
主要形态特征及生物学
成 虫 体 长 11-14 毫 米 ,
翅 展 24 - 26mm , 前 翅
14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产卵后第3到4天产卵量为
最多,一般产卵量占总卵
量的70%以上,每雌一生
产 卵 量 400-500 粒 , 多 的 达到700多粒。
雄成虫
5
➢ 卵 成块状,单粒 卵半球形,黄绿 色,一般同一天 产的卵及同一卵 块卵粒在同一天 内孵化,卵历期3 -4天,平均3.2 天。卵多产于叶 片背面。
6
幼虫
➢ 老熟幼虫体长21-23mm, 头部赭红色具黑斑,身体褐 绿色,体侧各具黄色纵带1 条,各节具显著的灰色肉瘤, 以第1和第8腹节背面的最大, 上面生有短毛。气门黑色, 背线赭褐色,全代幼虫随着 气温的变化有所不同,各代 历期在11.7-19天之间,以 1代历期为最长,4-5代最 短,平均13.6天。
3、发生程度
轻中

头/百叶
2-5 5.1-10 10.1以上
12
防治技术
▪ 由于杨小舟蛾发生快,暴发点分散,虫龄 虫态叠加,单一措施很难控制,必须采取 人工、物理、生物制剂等综合防控技术措 施,降低虫口密度,控制害虫达到有虫不 成灾的目标。
1.人工灭蛹:在杨小舟蛾蛹没有羽化前,将 树干基部周围地面的杂草和2cm表土层彻 底清除,杀灭虫蛹,减少虫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5代。 山东一年发生3-4代,不整齐。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成 虫羽化产卵。卵单层块状排列于叶表或叶背。单雌产 卵量400-500粒。幼虫孵化后群集啃食叶表,受害叶呈 网状干枯。稍大后蚕食全叶,老熟后吐丝缀叶在其中 化蛹。5月上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2代幼虫发生在 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3代幼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 上旬;第4代幼虫发生在9月上、中旬。3代者幼虫危害 至9月,4代者危害至10月底,第2代幼虫以后世代重 叠,常常大发生,大面积吃光树叶。10月中、下旬最 后一代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墙缝或表土下吐丝结薄 茧化蛹越冬。
4.喷雾防治:在幼虫为害初期,用高压喷雾器械 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药剂可采用阿维菌素或灭幼 脲三号2000~2500倍液,BT制剂800倍液。
5.喷烟防治:幼虫为害期,在上午4~6点或下午 16~21点,用烟雾机进行喷烟防治。药剂为 1.2%苦.烟乳油,配比为药剂:柴油=1:9,每亩用 药量为30~40克。
2.黑光灯诱杀:成虫发生期,利用成虫趋光 性,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13
防治技术
3.干基打孔注药防治:幼虫孵化前至幼虫幼龄期, 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打孔的个数依据树干的粗 细而定,胸径20cm以下的打2~3孔,20~30cm 的打3~4孔,30cm以上的不少于4个孔。每孔内 注3~5倍的药液6~8ml。药剂应选用内吸性杀虫 剂,如:氯胺磷、丁硫克百威等。
7
幼虫
➢ 饲养观察表明,杨小舟蛾 幼虫分为5龄,初孵幼虫 灰绿色,群集于叶面取食, 稍大后分散危害,啃食叶 片,形成小缺刻,3龄后 缺刻变大,4龄后进入暴 食期,体色为暗绿色,危 害叶片仅留叶脉,
8

➢蛹 长约 12mm左右, 红褐色,近 纺锤形。
雌蛹
雄蛹
9

➢ 蛹 老熟幼虫缀叶
后不吃不动,经 1.1天的预蛹期后, 结茧化蛹,蛹期 平均为7天,各代 之间蛹期差异不 大,4-5代比1 代短。
11
调查统计方法
1、踏查: 以自然界限踏查,调查是否有虫。
2、标准地调查:片林每10hm2设1块面积为 0.1hm2的标准地,按对角线或“Z”字形方 法选取20株树。平原林网,每20hm2设1块 面积为0.1hm2的标准地。四旁每隔50株选 1株。在树冠的上、中、下部,各取一个枝 条,调查百叶虫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