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政治经济常识复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ppt
高一政治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宁乡十三中谭胜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三大产业的划分,知道国内生产总值、农业的基本含义,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懂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能联系实际说明发展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根据对影响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和农民增收的归因分析,推演促进农业发展和家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农民的积极情感,提高对目前“三农”政策的认识。
【重点难点】本框重点:农业的地位,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和重要意义。
本框难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网络提纲】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三大产业的划分及其比重①三大产业的划分②三大产业的比重③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①农业的基本含义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3.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4.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①什么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②怎样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点阐释】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
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现代文明。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的基础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是我国人民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第二,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和一切非物质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可从经济、社会和政治这三方面来总结: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从政治角度看,农业又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2.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首先,我国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经济常识
第四课第一节
考点25:农业是国民经济旳基础
执教人 廖若君
中央政策连续8年聚焦“三农”
1、2023年“一号文件”要点是促进农民增收。 2、2005年“一号文件”要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2006年“一号文件”要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2007年“一号文件”要点是主动发呈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 、2009年“一号文件”要点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6、 2008年“一号文件”要点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 7、2010年“一号文件”要点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 农村发展基础。 8、2011年“一号文件”要点是加紧水利改革发展,我国未来10年旳水利投资将达到 4万亿元。
④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靠产业化经营)
农、科、教结合,农业旳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连成一体, 生产、加工和销售结合起来。
思
考Hale Waihona Puke 中国是老式旳农业大国,历来注重粮食生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 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旳专业 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 提升,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以世界7%旳耕地,确保了世界20%以上旳人口粮 食需求。
面对我国农业面临旳严峻形式, 请你从农业旳角度谈谈怎样才干 让中国经济这个巨人跑起来?
5、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旳根本途径和措 施
(1)根本途径: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 生态、安全农业旳道路。
这是由老式农业向当代农业过渡 旳必由之路。
(2)详细措施
①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旳各项政策 (靠政策)
要继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旳双层经营体制; 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严格旳耕地保护制度等, 减轻农民承担旳政策。
政治:4.1.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课件(旧人教版)
忆一忆
三大产业的具体内容?
第一产业: 农业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其 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及其分类
农业:农业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 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
①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知识总结
二 1、农业及其分类
、 2、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 业
具体表现:
⑴ ⑵
成就大
是
⑶
国 民
3、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严峻形势
资
源
人 口 增 长
4、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
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 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 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靠政策(前提)
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稳定 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 方针。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能够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支农 惠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经 济
4、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
的
必须走中国特色 一靠政策(前提)
基 农业现代化道路,发 二靠科技(关键)
础 展高产、优质、高效、 三靠投入(物质基础)
生态、安全农业
四靠产业化经营(保证)
5、大力发展乡类
、 2、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难点: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⑴三大产业的划分;⑵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理解: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运用: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归纳的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稳定富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解决办法】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以这个问题,按照教材的逻辑,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从共性角度,从理论上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农业为什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次,从修改角度,联系我国的具体国情,明确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三,结合对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分析,进一步说明要高度重视农业。
理解这一重点,还需要批驳两种有一定代表性的错误观点。
其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因此高度重视农业已无必要。
[其二:现在是市场经济,“有钱就有粮,无粮也不慌”,“可以到国外去解决粮食问题。
”对第一个观点,要明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劳动产品的不断增加,是社会其他一切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通俗地讲,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有饭吃,而只有农业才能解决吃饭问题。
只有吃饭问题解决了,人们才能从事其他工作。
从这一点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例外的,也没有一个时代是可以例外的,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农业,而不能有丝毫放松。
对第二个观点,台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其一,粮食是战略物资,不同于一般商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oc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说教材教材地位从教材体系看,第三课讲“企业和经营者”,从微观的层次描述了国民经济的细胞,第四课讲“产业和劳动者”,则要从宏观的层次上剖析国民经济的“经脉”,而本框又是第四课的开篇之作,起到很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经济结构调整和新产业格局形成是关键性问题,而结构调整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和农业上,所以学习好本框内容可以得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体悟。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三大产业、农业和乡镇企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我国农业的地位、现状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农业的忧患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的观念;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农业问题的有效办法。
知识和技能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三大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农业、"两高一优"、乡镇企业。
方法和过程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归纳、观察、发现问题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我国农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生自学,对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仍然偏紧的事实进行形象、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上面的理解,加上学生离农村生活较远,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我把本框的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体认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引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强烈愿望,难点确立为对如何走高产、优质、高效道路有一定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构思(一)教学设计根据本框教材理论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发展为本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教学,辅之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二)学法设计引导自学,提出疑问。
课前组织学生进行预习,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并提出疑问。
这一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质疑能力,及抓住重点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新课:曹操有两句名诗:“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最新-高三政治课件原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高三复习 精品
人们认识到传统的经济GDP(国内生产总值),并不能
全面反映一国的发展状况,表现在:(A )
①统计面过窄,不能反映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②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
③不能反映人的全面发展
1、材料中 ①按劳分配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
农 民 B的 收 入 包 括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 ④按劳动要素分配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③
2、该县农民的做法
C
①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改变了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③从根本上动摇了家庭承包经营 ④ 增加了农民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时政热点分析: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
总之,农业的基础 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 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 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大问题
所以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国家发改革委主任马凯04年11月5日说: 历史经验多次证明,粮食大幅减产和投 资需求膨胀“双碰头”,经济运行就会 起“波澜”。1988-1989年、1993-1994年 的情况就是这样。这次也不例外。
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为何要高度关注粮食安全
1)粮食的地位,特点,意义 粮食的地位: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粮食的特点:不可替代性 粮食的意义: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国家自立的头等大事
2)我国粮食过剩是阶段性的、地区性的,人均 粮食产量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近两年粮食有缺口)
3)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将对粮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课件
B、D项与题意不存在因果关系。 第十四页,共18页。
12、高考试题分析(fēnxī)[ 2 ]
②江主席说,在我国,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始终是一
种战略性的特殊商品。如果(rúguǒ)农业长期得不到应有发
展,工业早晚也要掉下来,最后不得不进行大调整。这说
明
[ BC ]
A、农业起着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①含义(hányì):它包括农村中镇、乡、村举 办的集体企业,各类型的合作 企业,个体企 业及股份制企业等形式。
②地位、作用: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已成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乡镇 企业是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 农业(nóngyè)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A、肩负着农业现代化的重任。
农户与大市场(shìchǎng)的矛盾--------实行产业化经营, 引导农民
进入市场(shìchǎng)-----扩大农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②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家-推庭动经农营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纽带
(niǔdài),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
业现代化。 A、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①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 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bóruò),抗灾能力差。 ②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 衡但偏紧的状态。
③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国情, 农业资源 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 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第八页,共18页。
6 、农业在国民经济
①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②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③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 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 件。 ④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 步(jìnbù)的保障。
高三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课件
4.增加农民收入 (1)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②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③有利于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④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
(3)如何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①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遏止乱征滥用耕地的现 象。 ②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③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④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的单产和质量。 ⑤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⑥优化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 ⑦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粮食转化和深度加工,让农民从发展粮食产业 中增加收入。
µ » Ú Ò ² ú Ò µ Ú ¶ µ þ ú ² Ò µ Ú È µ ý ² ú µ Ò
判 断 上表说明: 1、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2、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3、农业越来越不重要了
√ √ ×
思考:GNP 和GDP的组成
B
A
C
A: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
B: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价值总量 C: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价值总量
GNP=A+B GDP=A+C
依据:
A划分: 层次: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 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A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 C关系: B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和带动第一、 二产业的进步。 1
1、三大产业 B比重:
2、关于农业问题
①指导思想:“多予、少取、放活。” ②根本途径: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③动力源泉: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 ④主要支撑: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⑤根本出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动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⑥有力保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⑦治本之策: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⑧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
高中政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课件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 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 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几代中 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 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摘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农 为源”,我国13亿人口的食物和其 他消费品,都是农业提供的,我们 城乡居民的全部生活资料消费中, 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约占65%左右。更 为突出的是占世界面积7%的中国农 业,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 题。
预习检测: 1、生活在外国的本国常住居民创造的产值应 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而不应计入国内生产总 值中。 正确。国民生产总值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本 国籍公民创造的产值。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会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 不一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粮食生产 的比重会减少,但随着科技的运用和优质品种 的不断出现,产量还有可能增加。
议一议:
有人说,有钱能有粮,无粮也不慌。 还有人说,有钱可以到国外去解决粮食问 题。这种观点对不对?做法可取吗?
①粮食不同于一般商品。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②从我国国情看: ③从世界粮食市场看:
①粮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基 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要解决粮食问题,必须把基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 础上。 ②从我国具体国情看。我国耕地少,人口多,粮 食需求量大,粮食供给一直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 的状态。这就决定了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下 大力气解决好粮食问题。没有粮食总量的增加, 很可能出现粮食供不应求、有钱买不到粮食的局 面。 ③从世界粮食市场看。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缓慢, 世界粮食贸易量也呈下降趋势。国际粮食市场形 势告诉我们,世界没有那么多粮食来满足中国13 亿多人口的粮食需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人教版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3、读“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示意图”回答问题 随着农业在GDP中的比重逐渐降低,农业作为国民经济 D 的基础地位 ( )
Ⅰ:第一产业 Ⅱ:第二产业
(1)节约粮食 (2)重视科技和教育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教学重点: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2: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教学难点: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教学方法:
让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辅之多媒体教学手 段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狭义:种植业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高粱等. , 经济作物:棉、油、麻等
农 业
广义: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基础
1、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看 2、从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看 3、从历史经验教训看:农业发展顺利,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就快,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
(1)三大产业的划分及比重表示指标。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进一步发展农业的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提高学生五种能力
(1)自学阅读能力 (3)创造性思维能力 (5)处理信息的能力 (2)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强化两个意识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以国 土为 (同上) 计算 范围
GNP 与 GDP 图示关系:
国民生 产总值
A
B
C
国内生 产总值
A
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PPT)5-3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及比重
1、三大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第方面与原种有一定区别,并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②比喻跟已有的形式有所变化而实质相同的错误或反动的思潮、流派等。 【变奏】动乐曲结构原则, 运用各种手法将主题等音乐素材加以变化重复。 【变奏曲】名运用变奏手法谱写的乐曲,如贝多芬的《小调三十二次变奏曲》。 【变阻器】名可以分级或连 续改变电阻大小的装置,接在电路中能调整电; 幼小衔接加盟品牌 幼小衔接加盟品牌 ;流的大小。通常由电阻较大的导线(电阻线)和可 以改变接触点以调节电阻线有效长度的装置构成。 【昪】〈书〉①明亮。②欢乐。 【便】①方便;便利:轻~|近~|旅客称~。②方便的时候或顺便的机 会:~中|得~|~车。③非正式的;简单平常的:~饭|~条儿。④屎或尿:粪~。⑤排泄屎、尿:大~|小~|~桶|~血。 【便】①副就:没有各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i .ppt
农业
31
7
2
20
工业
27
37
38
51
服务业
42
56
60
29
低收入国家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 重很大;中等收入国家第一产业比重 小,而二、三产业比重较大;高收入 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占明显的优势。中 国人均收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GNP与GDP的含义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 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 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7亩,但荷兰却
是世界十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荷兰农
业发展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目前在发达
国家,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约为
60%以上,而我国仅为39%。从中可以
看出在我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还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技农
解业
决最
问终
题要
。靠
科
一靠政策
前提
二靠科技、教育
关键
三靠投入
60 50
42.1
48.9
51.2
51
40 30 20
33.4 24.5
31.1 33.6 20 15.2
13
36
10
0
1991 1996 2001 200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此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
1997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
%经济发展程度 低收入国 秘鲁 日本
提供的劳 务总量
以国 民为
计算 范围
用货 币表 现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同上)(同上)
以国
土为 计算
(同上)
高中政治优质课课件设计: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结合国家具体做法和红炉镇的实际 成功经验,我们应如何来提高农业 经济的发展呢?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1、靠政策 2、靠科技
具体要求 3、靠投入
4、靠产业化经营 5、靠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两高一优” 前提 关键 物质基础 保证
重要措施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
➢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成就
我国农业经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们用占世界7% 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到目前为止,我国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 9100亿斤~9300亿斤,农业和农村经济 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村社会事业发 展出现可喜变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 稳定推进,今年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 到了45%。
去年,红炉镇为新建茶叶基地1000亩,由政府无偿补助茶农60%的 苗款。为了解决茶叶生产技术及销售问题,该镇于去年与重庆“又 一春”茶叶公司达成协议,由该公司负责茶叶生产的全部技术问题, 并由公司按市场价全额收购红炉茶叶。今年,红炉镇进一步扩大栽 种面积,选育优良品种,优化种植结构,形成绿色生态产业带,农 民收入大增。同时引导农民在本地企业做工转移了大批农村富余劳 动力。
分散经营,没有积 极面向市场,信息 交流不畅。产品的 数量和质量不能达 到一定高标准的要
求。
得天独厚的山 地资源和牧草 资源,人力资 源和适宜的土 壤、气候条 件.进行了农 业产业结构调 整
农民仍是采用传统和 陈旧的生产种植方式, 劳动生产力水平较 低.对外信息交流不 畅,没有对应的龙头 企业帮扶和引导,急
①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 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
②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 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③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国 情,农业资源 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 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 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第四课 产 业 和 劳 动 者
第一节 三大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三大产业的 划分及其比重 1. 三大产业划分的依据、层次 2.GNP和GDP的含义、作用及意义 3.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4.处理好三大产业比重的意义
增加农业投入:一、资金投入,二 物质投入。
4.转变方式
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 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必须转变农业观念,走深加工之路。推行 农业股份制改造,加快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5.发展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中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 经济的重要支柱 。 (1)乡镇企业肩负着农业现代化的重任 (2)乡镇企业肩负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 力的重任 (3)乡镇企业肩负着实现农民小康水平 的重任
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 材料
•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中,已利用 680 万平方公里,利用 率为70% , 耕地垦殖率为14.2% , 远远高于世界水平。我国现有耕 地 19.5 亿亩,人均1.6亩,不及世界人均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现 有耕地中,一等地占 40% ,中等地占34% ,三等地占26% ,这 其中30% 的耕地受水土的流失危害, 40%严重退化;我国耕地后备 资源严重不足,全国尚未利用的土地面积为 33.76 亿亩,其中难 以利用的沙漠、戈壁、永久积雪、冰川及裸岩约占未利用未利用 土地的73% ,易做开垦的土地仅为 1.22亿亩。 1992年净减耕地 441万亩 ; 1993年净减 耕地485万亩 1994年净减耕地 657万亩; 1995年 净减耕地 583万亩 1996年净减耕地 281 万亩; 1997 年 净减耕地 203.8 万亩
Þ ¨² ¿ º ¥ Î ¨Í Ö © à » ú Á £ µ » £ ò ¶ £
450.8 476.5 450
270.7 227.7 106.3 44.4
1998
(三)我国农业的现状 1.生产力水平较低,抗灾能力差
2.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供给量基本平 衡但偏低 3.农业生产的可耕地少,但人口众多
2.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衣 食 之 源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必 要 条 件 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 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重 要 保 障 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 进步的重要保障
3.农业取得的成就
Á Ê ² Á £ µ Î £ Í ¶ £ · ³ ú ¿ º ¥ » ¨ò Ö ©
1.农业的含义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3.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三)我国农业的现状 1.稳定政策 2.发展科技 (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和措施 3.转变方式 4.增加投入 5.发展乡镇企业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的含义
粮食作物:水稻、棉花等 狭义:种植业 农业 广义: 经济作物:棉花、糖等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副业 渔业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 三大产业划分的依据、层次 (一)三大产业的 2.GNP和GDP的含义、作用及意义 划分及其比重 3.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4.处理好三大产业比重的意义 1.农业的含义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3.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三)我国农业的现状 1.稳定政策 2.发展科技 (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和措施 3.增加投入 4.转变方式 5.发展乡镇企业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46662 49000
44624
32056 23996 ... 11318 14350
1949 1960 1970
1
1980 1990 1995 1998
(附表二)
44.4 106.3 227.7 500 270.7 450 400 450.8 350 476.5 300 450 250 200 150 100 50 0 1 1949 1960 1970 1980 1990 1995
2.发展科技
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由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 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要 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 技革命。要迅速的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 产率。
3.增加投入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需要建立 在增加农业投入的基础上。
农业要稳定发展,一定要加大投入, 下功夫搞好农田水利、江河堤防和各类 防护林等基础建设,切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 国人口已达 12.93 亿,有限的土地资源, 无以承载日益增长的庞大的人口大军。
(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的途径和措施
(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 1.稳定政策 2.发展科技
3.增加投入
4.转变方式 5.发展乡镇企业
1.稳定政策
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 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 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必须长期坚持。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建立社 会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 移的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同 时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 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保障的土地使 用权。推行农村税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