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12周2课时
2.2.4单细胞生物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 单细胞生物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因为它们能够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如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
4. 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
5. 单细胞生物的实验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制作、实验操作等。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单细胞生物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单细胞生物是指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包括原生动物、藻类和细菌等。
2. 单细胞生物具有微小、结构简单、能够独立进行生命活动等特点。
3. 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推理等方法分析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分类,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意识到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024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范文(2篇)
2024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共分为四个主题,分别是植物生长实验、细胞结构实验、遗传实验和生物多样性实验。
1. 植物生长实验目标:通过植物生长实验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实验内容:a. 实验1: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b. 实验2:研究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c. 实验3:观察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细胞结构实验目标:通过细胞结构实验,学习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内容:a. 实验1:观察和绘制细胞的结构图。
b. 实验2:观察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染色体。
c. 实验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
3. 遗传实验目标:通过遗传实验,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实验内容:a. 实验1:研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
b. 实验2:观察和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和连锁遗传。
c. 实验3:利用果蝇实验研究遗传。
4. 生物多样性实验目标:通过生物多样性实验,了解物种间的相互影响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实验内容:a. 实验1:野外考察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
b. 实验2:研究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c. 实验3:观察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a. 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提前了解和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b.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
c. 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和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d. 学生通过实验报告的方式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 注意事项:a.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佩戴实验室服和手套,保证实验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b.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避免损坏实验设备。
c. 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干净。
2024年生物教学工作计划(15篇)_2
2024年生物教学工作计划(15篇)生物教学工作计划1(约1712字)一、引诱思维。
本教期,我校讲解以深化课堂讲解改革为义务核心,以尺度常规讲解为基面,以疑息技艺取教科讲解的无机整开的研究、实际为重面,以以校为本的教员培训为切进面,以特色发展为打破面,力争使教校讲解义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义务打算:二、讲解重面义务。
(一)提高教员合作熟悉战团队熟悉。
提高讲解量量,需要局部教员上高下下以家丁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下的恳求,率领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预,使各项义务有条不紊公开效运做,局部教员要联络互助,拼搏进取、视联络为人命,互帮互助讲孝敬,力争正正在合作提高自己的集团素养,固结团队聪明,让师长教师的效果得到真实提高(二)承继加强教员的教育实践学习。
教员们承继学习《根蒂教育课程改革目发》,学习本教科新《课标》。
备课战讲解面向局部师长教师,真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师长教师的发展"而施教;加强讲解研究,狠抓历程落实。
备课、讲课、听课战评课皆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员们利用教研举行光阴切磋讲解技艺,改革旧的教育讲解理念。
让现在新的讲解理念没有得民气,使讲解义务结壮稳步的向前增进。
(三)调剂教育常规恳求,突出实效性。
教员讲解常规本教期,将本着抓历程经管、突出实效的本则,对讲解常规重面做以下恳求: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紧张责任是制定教期讲解打算、单元讲解打算战课时讲解打算(编写教案)。
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生读单元教材,细读课时教材。
备课的基础恳求是:正正在研究课标战教材,研究师长教师的根蒂上,撰写教案。
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单方面,结构无缺;形势尺度、合理、清楚;详略得当,真实可用。
教案应具有坐同熟悉,没有不求甚解民众教案,没有照搬教参替换教案,不用本年教案替换现行教案;教案正正在上课前编写好。
具体恳求:具体恳求要根据师长教师的情况,合理应用教案(1)各种课型(包罗新授课、复习课、执行课、讲评课、做文课)皆要有书面的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新课标2022版)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新课标2022版)一、课程总目标或学期课程目标通过对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尺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初步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等观念,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通过对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种类丰富,不同的生物在形态结构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别,进而认识到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同时,本单元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究、模型制作、发酵食品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生物学与社会的关系,能够理解科学、技术、工程学、数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并尝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设计和制作,解决现实问题或生产特定的产品,发展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本人执教七年级四个班,共计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通过多方面对本届学生的了解,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态度有待提高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需要完善好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三、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本学期开始使用人教版生物学新版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和章节次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本学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
分别对应新课标上课程学习主题中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中间还融合了主题“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相关实践活动。
由于是新教材,课程资源相对较少,经过努力也找到了一些与课程配套且有用的资料:西沃白板、《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教师参考用书》、《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等。
四、教学检测及评价教学检测主要为:课堂检测、单元检测、期中检测、期末检测。
课堂教学中要系统地加强对学生的课堂有效训练,及时地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2023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202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1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刚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可能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也有能较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劲头十足,因此学生差异较大。
尽管如此,生物是新学科,从基础而言,可以说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生物的信心,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好比一张崭新的白纸,最容易设计最精美的画面,对于我们正在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是很好的机会,孩子们收获多多,我们很有信心。
教材内容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本学期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认识生物,包括奇妙的生命现象、严整的生命结构和生物的生活环境,共三章;二、形形色色的生物世界,主要内容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教学的措施和方法1、加强集体备课与教研,把握课标与教材,摸清学情,有的放矢,高效备课。
2、改进教法,用好“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构建高效课堂。
3、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课堂的一切活动围绕学生的学展开。
4、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严禁抄作业现象。
5、努力限度地组织课堂“兵教兵”,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力量,以达到培优补差。
2022版课程标准各科周课时数
2022版课程标准各科周课时数专任教师的周课时量原则上按以下标准执行:1、普通高中教师10—14节,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0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周12节,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每周14节(中职学校可参照本标准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各学科周课时量标准);2、初中教师12—16节,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2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每周14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学科每周16节;3、小学教师14—18节,语文、数学每周14节,其他专任教师每周18节。
国务院中小学教师的课时标准是怎样的?1、小学教师周课时量:(1)数学任教两个班,英语任教多个班或任教语文、数学、英语并兼任其他学科,周课时不少于17节;(2)音乐、美术、微机、科学或其他学科周课时不少于18节;(3)体育周课时不少于16节;(4)担任班主任并任教语文、数学或英语,周课时不少于16节;其他学科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7节;(5)校长、党支部书记周课时不少于4节(一校两址、镇中心小学或学生数在2000人以上的减半)、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副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0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14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退下来的县属学校校长、乡(镇)中心校或农村中学校长周课时不少于4节,每学期听课指导不少于10节; (6)村小或教学点教师周课时不少于18节;村小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2节; (7)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20%; (8)班额在65人以上的班主任或主科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10%; (9)对因病、怀孕待产及处于哺乳期的教师,可酌情减少课时量。
2、中学教师周课时量 (1)高中①数学、语文、英语任教两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1节;物理、化学任教3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0节;政治、历史、地理周课时不少于10节,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4节。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3)描述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
(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几矫正方法。
(5)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的触觉、温度觉的感受器官的刺激的性质。
(6)了解近视与远视,眼的保健;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及听觉的形成,了解耳的卫生保健。
2.过程与方法: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2、耳的结构与功能3、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4、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5、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难点:眼的屈光近视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
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
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
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
2024年七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五篇)
2024年七年级上册的生物教学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七年级学生作为新生群体,刚踏入初中校门,普遍缺乏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
这一现状虽为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挑战,但同时也为其积极学习态度的激发提供了契机。
面对多学科并进的学习环境,多数学生在学习方法与应对策略上显得较为不适应,甚至出现迷茫与焦虑情绪,导致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厌学现象较为普遍,整体学习成绩偏低。
也存在部分学生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展现出强劲的学习动力,使得学生间的差异显著且明显。
二、教育教学目标概述1. 增进学生对人类与生物圈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珍视,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2. 激发学生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兴趣,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4. 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圈中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基础知识。
5. 传授人体结构功能、生理及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学生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6. 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及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三、教育教学策略与实施1. 加强演示实验教学,确保学生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灵活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3. 在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及实验操作等方面追求规范、准确与熟练,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针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特提出以下要求:(1)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常用实验工具与仪器,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2)鼓励学生收集并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四、教学规划与展望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思考与提问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探究性学习方案。
2. 打破课堂界限,灵活安排调查、访问、参观等课外实践活动,确保活动的有效落实,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与交流分享。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生物七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1.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2.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
23.第三节青春期。
24.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
25.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
26.第二节消化和吸收(1)。
27.第二节消化和吸收(2)。
28.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29.单元测验评讲试卷。
210.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211.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
212.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
213.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
214.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2)。
215.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1)。
216.期中考复、考试。
217.期中考试卷评讲。
218.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2)。
219.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20.第四节输血和血型。
221.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22.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23.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224.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25.第四节激素调节。
226.单元测验评讲试卷。
227.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8.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29.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
230.期末复。
2改写后的教学进度表已经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修复了格式错误。
此外,为了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每个章节的名称也进行了调整。
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第12周电子备
七年级生物第周第______课时时间_____ 主备人刘夫华
七年级生物第周第______课时时间_____ 主备人刘夫华
七年级生物第周第______课时时间_____ 主备人刘夫华
第_____章复习课第周第_____课时时间______ 主备人刘夫华
__
.放在向阳的地方,多浇水
C.③
.下列各项中,属于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共同特征的是(
C.产生种子
.根据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所示部分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
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标号________
)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的结构相比,大豆种子中没有
)大豆种子萌发时,④主要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满足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且温度适宜时,将大豆种子浸泡在水中,种子仍不能萌发,这是因为缺乏种子萌发所需要的_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第周第______课时时间_____ 主备人刘夫华
七年级生物第周第______课时时间_____ 主备人刘夫华
七年级生物第周第______课时时间_____ 主备人刘夫华
第周
第周。
2023年秋学期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3
元旦
20
1.08——1.12
人体的呼吸
3
21
1.15——1.19
总复习
3
22
1.22——1.26
期末测试
6
10.07——10.08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
7
10.09——10.1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
8
10.16——10.20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
9
10.23——10.27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3
10
10.30——11.03
期中复习、期中测试
3
11
11.06——11.10
植物的光合作用
3
12
11.13——11.17
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3
13
11.20——11.24
饮食与营养
3
14
11.27——12.01
营养物质的作用
3
15
12.04——12.15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17
12.18——12.22
食物链
3
18
12.25——12.29
食物网
3
19
1.02——1.05
2023——2024学年度苏科版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周课时数
备注
1
9.01
开学第一课
1
2
9.04——9.08
生物与生物学
3
3
9.11——9.15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
4
9.18——9.22
2024-2025学年度(上)最新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课时计划)
12.9~12.13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16
12.16~12.20
2-4.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7
12.23~12.27
2-4.2从种到界
18
12.30~1.3
期末复习
元旦
19
1.6~1第一学期学科:生物学班级:七年级
学期总课时
18周课时
周课时数2课时
其中讲新课33
课时36
复习考试课时2
机动课时1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单元或章节)
备注
1
9.2~9.6
致同学们
新生军训
2
9.9~9.14
1-1.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1.2生物的特征
3
9.16~9.20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1-2.2植物细胞
中秋节
4
9.23~9.27
1-2.3动物细胞1-2.4细胞的生活
5
9.29~10.4
1-3.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国庆节
6
10.8~10.11
1-3.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3.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7
10.14~10.18
1-3.4单细胞生物制作细胞模型
8
10.21~10.25
单元小结2-1.1藻类、苔藓和蕨类
9
10.28~11.1
2-1.2种子植物
10
11.4~11.8
2-2.1无脊椎动物
11
11.11~11.15
2-2.2无脊椎动物(一)2-2.2无脊椎动物(二)
12
11.18~11.22
2-2.2无脊椎动物(三)
13
11.25~11.2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1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基本素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生命的基本现象和过程;2. 了解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2. 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包括营养、呼吸、循环、排泄、运动等;3. 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态平衡、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4. 生物体的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病毒等。
三、教学进度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安排,共计36个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具体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周: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课时)第二周:生物体的生命过程(4课时)第三周: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4课时)第四周:生物体的多样性(4课时)第五周至第六周:复习与测试(8课时)第七周:期中考试(2课时)第八周至第十周:深入学习生物知识(8课时)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实验与探究(8课时)第十三周:复习与测试(2课时)第十四周:期末考试(2课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实例演示、实验操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我们将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网络资源等。
我们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来展示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使用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和延伸。
3-4同住地球村(第2课时)
小结:如果说人类创造了历史,缔造了繁荣,它们的存在则使得大自然和生命丰富多彩。当人类在象牙上精雕细刻的时候,当小鸟被拔去了羽毛变成了肉馅的时候,当人们用藏羚羊绒制成围巾装点自身、用各种珍稀动物的毛皮制成时装装裹自己的时候……人类所欣赏的、所品味的以及所展示的,是一个个被屠戮了的生命,而这些生命无论对பைடு நூலகம்然界还是对人类自己都是弥足珍贵的。
2、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
2.可能是因为地表产生变化、植物变少,恐龙不适应环境变化,无法与占优势的鸟类与哺乳动物争食物,慢慢从地球上消失了。
3.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4.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师:是呀,各种生物生活在地球上都会遭到各种各样的威胁,以至于走向灭亡。人类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和地球上的生物友好相处。
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藏羚羊的现状,今天一起交流一下保护藏羚羊。
1、学生交流人类是怎样保护藏羚羊的。
1、藏羚羊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I,藏羚羊、藏羚羊身体器官和衍生物的国际贸易是被明令禁止的。
2024年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样本(3篇)
2024年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样本一、指导思想____教育方针,按照生物学科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
把学生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通过学习,激发他们多观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现象,并能积极参加绿化,美化环境的活动,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爱国卫生等实践活动。
全面____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七年级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
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三、学生情况分析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
但仍有个别同学探究能力尚需提高。
学生刚步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对学习生物学这科不够重视。
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
七年级生物上册进度表(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概要生物学什么?
2
2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形形色色的生物
2
3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
4
第二章探索生命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
5
国庆放假
2
6
第三章细胞实验:显微镜使用,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动物细胞)
2
7
第三章细胞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
细胞生命活动单位
2
16
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2
17
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营养器官的生长
2
18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生活生殖器官的生长
2
19
第七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2
20
复习
2
21
期末考试
2
2
8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值
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分化成组织(动物组织)
2
9
细胞分化成组织(植物组织)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2
10
期中复习
2
期中考试
12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光合作用
2
13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呼吸作用
2
14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
2
15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运输作用
《细菌2》教案
主备人杨红中课型新授验收结果:合格/需完善时间 2011年 11 月 2 日分管领导课时 1 第 12 周第 2 课时总第 23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3. 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2. 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的图片和CAI课件, 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2.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2. 细菌的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2. 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导入新课〗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与细菌战有关的图片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有哪些?(2)什么是菌落?细菌菌落和霉菌菌落各有哪些特点?(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有哪些?〖新知探究〗一:细菌的发现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细菌的发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列文·虎克是怎样发现细菌的?(2)巴斯德是怎样证明肉汤内的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3)尝试回答人们为什么称巴斯德为“微生物学之父”?(4)读了以上的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交流所知道的细菌战的历史知识复习、巩固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中学教师周课时量标准
中学教师周课时量标准一、学科教学任务1. 每周学科教学课时量标准:* 初中教师:每周12-14节,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主要学科,以及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
* 高中教师:每周16-18节,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主要学科,以及历史、地理、政治等其他学科。
2. 考虑学科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课时量,但不得超过规定课时上限的20%。
二、辅导和指导1. 每周至少安排一次作业辅导和答疑,每次2-3小时。
2. 定期指导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3. 组织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竞赛辅导等,每周至少2次,每次2-3小时。
三、组织和监督课外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比赛等,每周至少2次,每次2-3小时。
2. 监督学生课外活动安全,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开展活动。
四、参加会议和教研活动1. 每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每次1-2小时。
2. 定期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组织的会议,了解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和学生学习情况。
五、备课和批改作业1. 备课: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认真准备每一节课的教案和教具,每周至少花费2小时备课。
2. 批改作业: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每周至少花费3小时批改作业。
六、家长沟通和个别辅导1.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每周至少与每位家长沟通一次。
2. 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个别辅导。
七、自我提升和教育研究1. 关注教育动态,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 参与教育研究活动,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方法,发表教育研究论文或参与教育课题研究。
3. 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
八、学校和社区服务:参与学校的各项公益事业及社区的服务工作并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及协助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备课 部分:
1、小组培训
方案
2、课前准备
3、学习流程。
要求使用 蓝色笔
教(学)后反思:
沙墩中学七年级 师生共用教学案 第12周第2课时 班 组 姓名:
2.听觉感受器位于( )
A.鼓膜
B.耳蜗
C.前庭
D.半规管 3.听觉的最终形成部位是( )
A.耳蜗
B.位听神经
C.大脑皮层
D.鼓膜 4. 中耳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导的是( )
A .外界声波
B .鼓膜的振动
C .神经冲动
D .听觉
五、拓展提升:
1、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 ] [ ] .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 ] 有关。
(3)听觉感受器位于[ ] 中,听觉的形成在 。
(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 ] 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同学打跳请勿用手掌煽耳光,以防压缩空气冲击[ ] 导致破裂。
(6)人除了能用眼感受光的刺激,用耳感受声音的刺激,还能用 感受气味的刺激,用 感受味道的刺激,用 感受冷、热、触、痛、压的刺激。
2、下图是人耳结构图,据图回答:
(1)填注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 传到 引起 振动。
鼓膜的振动通过 传到 ,刺激 内的 ,而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沿 ,传到 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执笔人:高 斐 审核人:王俊树 使用人: 时间:5.3 课题:
第二节 耳与听觉
课型:新授课
评价:
一.学习目标 : 1.说出耳朵的基本结构
2.听觉形成的过程。
3. 耳聋形成的原因, 重点、难点:1.说出耳朵的基本结构
2.听觉形成的过程。
3. 耳聋形成的原因, 听觉形成的过程 二 自学导航:
1.耳的结构和功能:
____ _____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______ :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耳 ____ _ _____ :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 :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_____ 前庭
_______: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过程:
沿外耳道 沿着听小 沿着_____
声波 ____ (产生振动) _____(产生神经冲动) 大脑的 _ ____
骨传导 (__________)
三、探究合作
1、举例说明,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能通过什么器官获取信息?这些感觉对人们感知环境变化有何意义?
2、请尝试说出导致耳聋的原因有哪些?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觉?
四、尝试应用:终 1.右图是人耳内声波传导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的作用是 和
声波,Ⅱ的
主要作用是将 转换成
,并
将 传递到内耳,而内耳具有
感受器,才能将
转换
成
并经过听神经传递到
,
最形成听觉。
1 2
3
4
5
6
7
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