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作业: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作业: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课|时|提|要本课时主要讲述了四个重要内容:第一是违法行为的含义;第二是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第三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异同点;第四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预防犯罪。

(背诵用单本小册P102)1.法律的重要性(1)法律作为一种________,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________或方向。

(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________。

(3)法律是________的社会规则,______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________违反________、法规的规定,危害________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不同点类别违反法律不同法律责任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性质民事违法行为①________ 民事责任④________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律规范③______________相对轻微⑥____________刑事违法行为②________ 刑罚处罚⑤________ 犯罪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不同点: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5.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我们要认识______________的危害,自觉__________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________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______________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________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亲爱的同学,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吧!1.法律也是一种社会规则,但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败力度空前加强,“苍蝇”“老虎”一起打,多位高官落马。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听课记录: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听课记录: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

新2024秋季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听课记录:《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明确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善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增强法治观念,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良好风尚。

导入教师行为:•展示一段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新闻视频或图文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视频中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或图文资料,注意关键信息。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初步看法。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法律问题的关注。

提问环节则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出发,思考法律与个人行为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做了良好铺垫。

教学过程1.1 法不可违教师行为:•解释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强调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和权威性。

•列举几种常见的违法行为,分析其危害性和法律后果。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点。

•分组讨论,列举自己身边或了解到的违法行为,并分析其影响。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清晰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了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小组讨论则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化了对“法不可违”的理解。

1.2 预防犯罪教师行为:•介绍犯罪的构成要件,明确犯罪与违法行为的区别。

•讲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提供几种有效的预防策略,如增强法律意识、抵制不良诱惑、培养健康兴趣爱好等。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讲解,理解犯罪与违法的区别。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预防犯罪的想法和计划。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明确了犯罪的严重性和预防的必要性。

小组讨论则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1.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 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 期徒刑5年。刑事违法行为
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 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 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3、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
肿,口角流血。 民事违法行为
4、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行为
相对轻微 民事责任

(一般违法)
典型实例
民事侵权行为 合同违约行为
行政违法行 为
刑事违法行 为
行政法 刑法
相对轻微 受行政制裁 违反治安管理 (一般违法) (行政处分) 的行为
(行政处罚)
最严重(犯 罪)
刑事处罚 杀人、抢劫、故
意伤害致人重伤、 吸毒
知识竞答活动,看哪个同学回答的最快、 最准确。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分别属于哪种 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的 区别、联系
❖ 区别: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 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 较小;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情节比较严重, 社会危害性特别大
联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 都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知识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
1、扰乱公共秩序 2、妨害公共安全 3、侵犯他人人身权利 4、侵犯公私财物 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6、违反消防管理 7、违反交通管理 8、违反户口或者居民身份证管理
法律后果:行政制裁(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情境三: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 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小学 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 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 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 刑。

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犯罪
行为
判断正误
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行为 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2.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3.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4.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小试牛刀:判断以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1、酒驾。 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2、抢劫他人财物。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3、欠钱不还。 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4、吸毒。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5、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6、醉驾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7、贩毒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 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 序的;
盗窃、损毁路面井盖、 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 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 共秩序的。
破坏铁路封闭网
探究与分享P50
违反合同法, 侵犯他人的财产
违反民法, 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违反著作权法, 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 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法律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致使在不经意间违了法。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 避免。
1.法律的重要性(作用)P46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 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 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自主学习
1.法律的重要性(作用)? 2.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联系和区别? 4.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认识到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2. 让学生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明白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2.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约束力三、教学难点1. 法律与国家治理的关系2. 公民如何遵守法律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和约束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法治素养。

3.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短视频,展示一些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国家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约束力。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阐述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违反法律会带来什么后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和约束力,提醒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6. 课后作业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活动,如参观法院、警察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

2. 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和了解。

3. 邀请律师或法官等专业人士进行法治讲座,拓宽学生的法律视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法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法治教育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法治素养提升情况。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的深度以及学生对法治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5课 第1课时《法不可违》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5课 第1课时《法不可违》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5课第1课时《法不可违》一. 教材分析《法不可违》是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理解违法行为的危害,从而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概念、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危害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理解较为片面,容易将法律与纪律混淆。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法律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法律束缚了他们的自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保障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作用。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法治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和违法行为的危害。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违法行为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遵守法律?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关于法律的概念和作用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典型案例,了解违法行为的危害。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并提出防范措施。

4.巩固(10分钟)情境模拟: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法律的作用。

如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法律程序。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如何提高法治意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第1课时 法不可违(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

第1课时 法不可违(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

新课展开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 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 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运用你的经验
标导航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 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 己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
状元成才路
为的能力。
状元成才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威严,做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材料二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 处罚的行为。
材料三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拓展延伸
小王家里饲养的宠物狗经常夜里狂吠,邻居很 有意见,多次与小王交涉,小王却理直气壮地说: “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现象。”邻居于是报警, 说狗叫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侵犯了他们的 权利。小王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
公安机关为什么会处罚小王?
课堂小结
违法无小事
法不可违 警惕身边的 违法行为
法律的社会作用 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
刑事违法行为
定义: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
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4.三种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状元成才路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学情分析教学和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研究法律的热情。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解违法行为的种类,知道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了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了解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掌握遵章守法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和小组合作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寄托希望,希望学生能够在研究法律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

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人养成的重要方面。

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会影响他们的思考方式、行为和决策。

因此,养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一个人的态度会影响他的思考方式。

如果一个人持有消极的态度,他很可能会看到困难和失败,而忽视成功和机会。

相反,如果一个人持有积极的态度,他会更容易看到成功和机会,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实现他的目标。

其次,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他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重视诚实、正直和道德,他很可能会表现出这些品质。

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这些价值观,他可能会表现出不诚实、不正直和不道德的行为。

最后,一个人的态度和价值观会影响他的决策。

如果一个人重视自由、平等和公正,他很可能会做出符合这些价值观的决定。

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这些价值观,他可能会做出不公正、不平等和不自由的决定。

因此,养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自我反省,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更好的人。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三、教学难点1. 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的理解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特征、作用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法治观念。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讲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1. 教师运用PPT展示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讲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第四环节:讲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1. 教师讲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强调法律对每个人的约束力。

2. 学生理解并认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五环节: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法律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1.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特征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认同程度。

3. 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学生反思自己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1课时 法不可违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1课时 法不可违课件

14
• 5.许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至一般 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这警示我们( )
• 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A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要分清 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要依法从事
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④要敢于同一般 违法行为作斗争,给予违法分子应有的处罚
____________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 (_2_)_民__事__违__法__行_,为都:是侵较犯为他典人型⑬的__民__事__违_民_法事__权行__利为或。者民没法有用依规法定履⑮行⑭
_合_同__义__务________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权系利。和义务
• A.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责任
B.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
• C.法律禁止的行为我们尽量不去做 D.网民在网上没有言论自由权
13
• 知识点二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 4.中学生刘某出于好奇,拨打火警“119”谎称学校失火。当消防队
员开着消防车到达学校后,发现是骗局。后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了刘 某的法律责任。该学生的行为( ) • A.严重D 危害社会,是犯罪行为 • B.可以理解,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 C.侵犯他人权益,是民事违法行为 • D.扰乱社会秩序,是行政违法行为
5
知识归纳 •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
犯罪
违反法律 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刑法
社会危害性
危害性不大
严重危害
处罚 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处罚
刑罚
联系
①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②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 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1课时《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1课时《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 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 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 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行政拘留等。
2
与分享”。 思考: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说明理由。 这些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学生回答。 小结:上述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 会的行为。
根据所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 违法行为。情景一是民事违法行为,情景二是行政违法行为,情景三是刑事违法 行为。
二、学情分析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 面,却不能认识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从而不能自觉遵守法律。 同时,青少年遇事易冲动,又对法律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律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 防微杜渐。 2.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危害,了解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含 义、类型和危害;了解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这两种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环节二】违法无小事 (设计意图)在导入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了解什么是违法 及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学生针对导入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点拨:小勤在工地上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这些铁卡子不是别人废 弃或不要的,不是没有主人,小勤这样的行为涉嫌盗窃或非法侵占,是违法的, 所以要被送到派出所。只要我们知道了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小结: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 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 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 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过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 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请同学们将教材翻到 47 页,我们来共同完成“探究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关键点拨
什么是民事主体
『提示』
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 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
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自己 和身边的人做违法的事情?
种类
定义
民事违法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行政违法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 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无论是违法还是 犯罪都要承担法 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 其他组织)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宪法(constitution)是一个 国家的根本大法。
动真格!出游不文明被拉黑 上“黑名单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 的行为。
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定金”和“订金”混淆不清,无法履行合同规定的违约
赔偿。
镜头一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提示:查阅合同法,了解二者的区别。
镜头二 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
镜头二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给他人的人格尊严 造成侵害;
提示:查阅著作权法, 分析上述行为。
镜头三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时 法不可违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时 法不可违
的关系。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问题导读 ·夯基固本
8.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
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
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
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 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 的,依照其规定。
问题导读 ·夯基固本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 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 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 所得、行政拘留等。
D.①③④
新题精题 ·培优提能
6.[2018·广西玉林]前不久,北京某医院门口,两名女护士下
班时刚要打开被自己私自上了锁的共享单车,就被巡逻民
警抓个正着,两人被行政拘留5日。两名女护士私锁共享
单车的行为( )
①属于不文明行为 ②是不道德行为,但不违法
③属于违法行为
④应受刑罚处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经受到行政制裁,所以②④错 误。故选B。 【答案】B
新题精题 ·培优提能
7.[2018·浙江舟山]在一次禁毒行动中,警方发现并铲除了张 某为治牙痛种的52株罂粟,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 处罚。张某的行为( ) A.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D.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1)材料中的三种行为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分别承 担什么法律责任? 材料一中李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 材料二中朱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承担了民事责任; 材料三中胡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受到了刑罚处罚。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认识到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2. 让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认识到违反法律的严重后果。

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3. 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法律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2. 违反法律的严重后果。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和违反法律的后果。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介绍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违反法律的后果。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遵守法律。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过程,增强学生对法律实践的认识。

2. 邀请法官或律师来校进行法治教育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职业和法治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总结,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角色扮演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法治素养方面的提升,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九、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民法总则》等相关法律文本。

2. 辅助材料:法治教育视频、图片、文章等。

十、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

2.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案例分析、讨论、总结。

3. 第二课时:教学拓展、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布置课后作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2)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
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一 “定金”和“订金”混淆不清,无法履行合同规定的违约赔偿。
镜头一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提示:查阅合同法,了解二者的区别。
探究与分享
镜头二 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民事主体
『什么是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 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 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 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什么是违法行为?
『提示』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 了解什么是违法。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镜头二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给他人的人格尊严造成侵害; 提示:查阅著作权法,分析上述行为。
探究与分享
镜头三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镜头三 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了进行创作作品的积极性。 提示:查阅民法通则,分析上述行为。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宪法(constitution)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法不可违====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法不可违====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
➢ 思考: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01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 等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殴打他人
05
损毁路面井盖、照
明等公共设施的; 04
投放毒害性、放射性、
02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 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扰乱公共秩序的;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 边的违法行为,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 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 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4.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 动的能力; 5.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 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活动:找一找:同与不同 比较一般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与犯罪
共同点: ①都是违法行为; ②都有社会危害性; 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不同点:①触犯的法律不同;
②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③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结论:①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备选答案填入适当的空格内
01 购置财产
结婚 05
02 签订合同
经营创业 04
03 劳动就业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
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