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内蒙古公务员行测中的歧义句如何不再“雾里看花”

合集下载

2017国考行测技巧:看清主旨大意题“雾”里的“花”

2017国考行测技巧:看清主旨大意题“雾”里的“花”

2017国考行测技巧:看清主旨大意题“雾”里的“花”在国考行测考试中,主旨大意题一直是重中之重,曾有言:“得主旨者得天下”。

从分值来看,主旨大意题一般在17道题目左右,占整个言语部分的近二分之一;从考查能力来看,主旨大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材料的整体把握,而其背后还隐性考查了两个能力,一是快速阅读能力,从近几年的真题来看,片段阅读的阅读量稳中有升,对考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二是短时记忆能力,每个小的阅读材料内容题材不尽相同,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还要有短时记忆能力,能够快速记忆所读内容并加以分析和提炼。

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经常会有考生有这样的疑问,排除了A、B选项,那C和D究竟该选哪一个呢。

有考生形容,做这样的题目,就如同“雾里看花”一般,举棋不定,凭直觉又觉得要理性,用理性却又觉得分析不出所以然来。

面对这样的疑问,中公教育专家举几个易错的题目来分析一下,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例1】气候变暖将使我国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发生变化,并影响到种植制度,种植界限北移西移的风险加大。

据估算,到2030年前我国种植业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到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

此外,全球变暖有利于农业病虫的越冬和繁殖,导致更严重的农业病虫与杂草危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我国应根据气候变暖趋势调整农业生产布局B. 气候变暖将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布局C. 气候变暖将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安全D. 气候变暖将有利于农业病虫害的发生【中公分析】材料本身阅读量不大,几个数据也非常明晰,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这道题的正确率却并不高。

大部分的考生会误选B选项,B项只强调了我国的粮食布局情况,而“此外”后面的内容却被考生忽略。

还有部分考生会误选D选项,在不通读全文的情况下,部分考生在面对一道片段阅读题时只看开头结尾和中间三句话,选项里有哪句话就选哪句话,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正确的选项为C ,既包括了对于产业布局的影响,有涵盖了病虫害的影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歧义判断(含答案)歧义判断强化训练1、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自行车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B、看球的早就到了球场门口C、这个人谁都不认识D、请打针的在门外等2、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10月2日和3日下午,学校组织大家进行了登山比赛,我们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第一名B、老师让几个班委会的干部,准备好开学初布置的工作计划C、某校高中部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吴某某因多次打架斗殴,被学校开除D、学校通知各班干部在8月31日前来学校参加干部培训3、下列语句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一出门,我就遇到了两天前才认识的何小明的哥哥B、只要贵单位同意你出席会议,报销差旅费、住宿费,会议论文结集出版的费用由我们负责C、他没有听取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变更全文的结论D、被害人王雅清是包钢综合公司小型工厂的工人,36岁,1986年和五厂兰凤结婚4、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在这件事上,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B、他急匆匆地跑过来,一下子撞倒了小王和小李的自行车C、今天上午老王一走进工厂,看见他儿子十分高兴D、本市电话业近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需要发展5、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母亲终生勤俭朴素,任劳任怨,几十年间一直操持着十几个人的家务B、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寄给对方,结果产生了误会C、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D、市政府于近日发布了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的通知6、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一踏进办公室,就看见几个工厂的负责人正焦急地等着他B、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也不过才八、九岁,如今已长大成人了C、世界上的许多大学,正利用信息技术频繁地开展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D、他高兴地告诉我,学校已经发出通知,要他九月十日前去学校报到7、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B、在《我的首长》这篇文章中,他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C、小王回到了宿舍,发现老朱和他的朋友仍然在那里聊天D、董事长看到总经理非常高兴,不由分说地把他拉到了办公室8、下边语句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行测歧义句

行测歧义句

A. 他们两个一组研究这个课题
B. 生活的磨难使他过早苍老了
C. 我国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D. 参加旅行的人,一大半是作家和学者,一小半是他们的亲属和朋友
答案:A [解析]A项的歧义在:(1)他们两两一组,研究这个课题的不止有两个人;(2)他们两个人一组。
10. 下列有歧义的是( )。
11. 下面各句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
A. 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
B. 很多家长都希望请家庭教师来指导孩子的学习
C. 天色晚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D. 航空运输、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铁路系统受到冲击
答案:C [解析]C项的歧义在:(1)修车工人急坏了;(2)自行车主人急坏了。
答案:B [解析]B项的歧义在:(1)合并工作运行良好;(2)合并后各项工作运行良好。
13. 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项是( )。
A. 解放前,我国农村很多地方流行甲亢,经过科学家的研究,最终攻克了这种病症
B. 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但都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
C. 李老师看见王老师带着他班上的学生正在植物园里采集标本
A. 通过中微子来探测太阳内部的想法至今无法实现
B. 一位年轻的美国外交官在访问中国时,问了一个令他自己尴尬的问题
C. 歌德是德国18世纪到19世纪的伟大诗人
D. 解放前一年的冬天我见到了她
答案:D [解析]D项的歧义在:(1)解放前一年的冬天(1948年的冬天);(2)解放前某一年的冬天。
12. 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各国的政治家和学者纷纷预言下一世纪将是“亚洲世纪”或“太平洋世纪” B. 我们两个学校经国家教委批准于本月一日合并,各项工作运作良好

2017省考行测真假话题目要消除两个“困惑”

2017省考行测真假话题目要消除两个“困惑”

2017省考行测真假话题目要消除两个“困惑”真假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考试行测必然性推理中经常考查的题目,对于这部分题目来讲会觉得存在一些困惑,专家认为困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拿到真假话题目后一时无法入手。

不知道从哪个人的那句话开始突破。

第二,可以找到突破口,但是突破的过程中无法确定答案。

对于这两类困惑,我们接下来分两种情况,分别解决,其实第一种困惑属于比较基础类的知识缺失。

最为基础的求解方法就是通过“找矛盾”和“找反对”这两种最为简单的方法去求解。

在这里,这两种最为简单的方法就不去过多的赘述了。

请直接看接下来的例题:【例题1】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

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互相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甲 B乙 C丙 D丁这道题目,就是典型的真假话问题,而且可以说是真假话真题最为基础,最为简单的题型,通过“找矛盾”就可以快速解决。

【答案】A【中公解析】甲说“非甲”。

乙说“丁”。

丙说“乙”。

丁说“非丁”。

很明显,乙和丁的话是一对矛盾关系,其中必然一真一假,所以矛盾外的甲和丙说的都是甲话,甲说“非甲”是假话,证明实际上是甲捐的款。

以上是最为基础的真假话题型。

但是真正遇到比较高深复杂的题型,更多同学还是会陷入第二种困惑,或许可以找到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但是对于解题还不能够得到答案,所以今天要说的最多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第二种困惑,解决复杂真假话问题。

与之前所说的“找矛盾”和“找反对”相类似,重要的同样是三个字,叫做——“找推出”“找推出”可以说,找到题干中各句话相互存在的推出关系,帮助我们解决题目。

那么常见的推出关系都有哪些呢?大致可以把推出关系分为两类:第一种是逻辑推理中的常见推出关系,比如假言命题中的P→Q,P→P或Q,P且Q→P。

2017年新余公务员考试之面对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歧义句如何不再“雾里看花”

2017年新余公务员考试之面对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歧义句如何不再“雾里看花”

江西国考考试题库<<<点这里看2017公务员考试之面对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歧义句如何不再“雾里看花”表意不明是公务员考试行测病句类题目中的常考题型,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有多种意思让人难以理解,犹如“雾里看花”。

一般来说,一个句子只表达一个意思。

如果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使读者产生误解,那就是一种语病,这种语病被称之为歧义。

中公教育专家发现,歧义句是最常见的语义不明的病句,按照句子中歧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词语间的关系不明例1.请你告诉小王,我们要学习文件。

【中公解析】“我们”可以包括小王,也可以不包括小王。

“要”可以修饰是“学习”,也可以是“文件”。

第一重意思是:我们要学习,学习的内容是文件;第二重意思是:我们要文件,要的是有关学习的文件。

例2.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中公解析】“其他”既可以指代“学校”也可以指代本校的其他领导。

2.指代不明例1.时间过得真快呀,记得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才六岁。

【中公解析】“六岁”指代不明,既可以指代“我”,也可以指代“你”。

例2.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

【中公解析】“这样”指代的有可能是英勇,有可能是不英勇。

3.词语的多重含义例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中公解析】“看不上”有看不起、轻视的意思;也有看不到的意思。

例2.那五箱书准备送青岛第一图书馆吗?【中公解析】“送”有赠送,给的意思;也有运输的意思。

4.词性不同例1.门没锁,我们就进去了。

【中公解析】“锁”,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容易产生歧义。

例2.我要热饭【中公解析】“热”可以做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

江西国考考试题库<<<点这里看5.停顿歧义由于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而造成的歧义,在不同的地方停顿,句子意思会发生变化。

例1.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中公解析】这句根据停顿不同,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即能力有限;二是“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即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三大技巧巧妙应对2017国考行测常识题

三大技巧巧妙应对2017国考行测常识题

三大技巧巧妙应对2017国考行测常识题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中总会出现一些偏难难题,但如若轻易丢掉常识题目分数又大为可惜。

所以,小伙伴们要敢于认识国考各种难题。

回顾近几年国考,每年总会涌现出几道与众不同、不走寻常路的题目,虽然看着样式新颖,但“换汤不换药”,总归还是那些常识考点,只是侧重于综合程度越来越高,才会让小伙伴们慌了神,大呼蒙圈。

下面中公教育带领略一下国考常识奇葩题的庐山真面目,为备战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做好准备。

一、混搭成为时尚——【应对技巧:从熟悉选项下手排除】近年,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频刮起混搭风,这在2016年国考的常识部分也有所体现。

知识混搭使得各学科知识交错混杂,不仅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知识掌握的宽度与广度。

下面这三道题就体现了混搭的妙用。

1.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擅长领域对应错误的是( )军事∶白起、李靖B.经济∶桑弘羊、郦道元C.天文∶张衡、郭守敬D.艺术∶吴道子、顾恺之【答案】B。

中公解析:分析各选项,并寻找熟悉选项。

A项,白起不认识,李靖认识,“托塔天王”,是天庭将军(其实是隋末唐初的将领),与军事有关,50%正确。

再看B 项,桑弘羊不认识,郦道元耳熟啊,历史课上学过,写过一本书《水经注》,好像是关于地理的,跟经济无关。

暂定答案为B项。

C项,张衡、郭守敬都熟悉,跟天文都有关系,排除C项。

D项,吴道子、顾恺之都认识,都是画家,跟艺术有关,排除D项。

综合上述判断,A、B两项均有一人不确定,但B项中的郦道元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是跟经济无关的,因此,大胆地猜测B项是正确答案。

2.下列语句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答案】A。

中公解析:这对于非经济专业或者不了解经济学的同志们来说,最熟知的就是B项的“完全垄断”,先看熟知的B项,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明显对应正确,排除B项。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省级以上)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省级以上)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省级以上)2017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卷(省级)注意事项1.这项测验共有五个部分,总时限为120分钟。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姓名与准考证号在指定位置上填写清楚。

3.当监考人员宣布考试正式开始时,你才可以答题。

4.当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

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5.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某一道题上思考太长时间,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

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根据我国《宪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我国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形式B.为追查刑事犯罪,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可依法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C.我国在普通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建立了相应的地方制度D.一切组织和个人都负有实施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2.依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伪造货币罪不再处以死刑B.对代替他人参加高考的行为应作出行政处罚C.组织群众在医院闹事、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D.编造虚假险情在微信中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3.关于中国外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B.“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C.周恩来和陈毅都曾担任过外交部长D.委内瑞拉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4.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客户存款属于()A.资产B.权益C.资金D.负债5.关于我国著名园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枫桥夜泊》涉及的城市是留园所在地B.十二生肖兽首曾是颐和园的镇园之宝C.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D.苏州拙政园整体呈现均衡对称的格局6.我国古代用“金”“石”“丝”“竹”指代不同材质、类别的乐器。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

知识共享,欢迎转发。

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ng,作形容词用。

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②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喜爱、喜欢”的意思。

“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么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①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②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

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

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歧义问题,因为很多单词、短语、语句都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易引起误解。

为了避免歧义,在使用语言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消除歧义的常用方法。

一、表述清晰第一种方法是表述清晰。

我们在交流中,应尽量用准确、明确的语言表达意思,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和需要精确表达的情况下。

同时,为了更好地表述清晰,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简洁的语言:在交流中,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从而减少歧义的出现。

2.注意语气和语调:语气和语调也是影响歧义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表达一些重要或紧急的事情时,需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敬重和紧迫感。

3.避免使用模糊的表达方式:模糊的表达方式容易引起歧义,如“大概,可能,好像”等词语,应尽量避免使用。

二、使用上下文第二种方法是使用上下文。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来解释和澄清我们所说的话。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引用相关信息:引用与当前话题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和解释我们所说的话。

2. 继续对话:在保持对话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和回答来澄清和解释歧义。

3. 表达实质内容:通过表达实质内容来澄清歧义。

例如,对于一些有歧义的语句,我们可以进一步解释或者用不同的词语重述。

三、使用符号或图像第三种方法是使用符号或图像。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符号或者图像表达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避免歧义的出现。

例如:1. 在撰写文件或报告中,可以使用数字、图表等来增强可视化效果,同时也更易澄清意思。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手势、表情等方式来搭配我们的语言表达,进一步澄清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

总的来说,消除歧义是我们交流中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表述清晰、使用上下文和符号图像等方法来减少歧义的发生。

当然,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方法都是可以使用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考虑。

2017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真题分析

2017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真题分析

2017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真题分析本文“2017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真题分析”,跟着公务员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

希望能帮到您!2017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简称国考)于11月27日顺利落下帷幕,今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稳中有变”,依然遵循了常规做法,分副省级与地市级两类,总题量分别为135道题目与130道题目。

然而,“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无论副省级类试卷还是地市级类试卷,依然“涛声依旧”,均占了40道题目。

其中,“逻辑填空题”15道,“语句排序题”2道,“语句衔接题”2题,“下文推断题”1题;阅读理解中的三大常考题型“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目”、“细节理解题”均“卷上有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副省级类试卷中出现了篇章阅读。

以下根据网络,整理而成,供大家共享。

题目1:在文字还不普及的时代,民间故事承担了培养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的职能,听故事是人们接受传统文化、自然知识、人生哲学等的重要渠道。

然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

当下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电子游戏等途径,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故事中的一些经典形象越来越陌生。

不少专家学者表示,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刻不容缓。

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A.民间故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B.年轻一代对民间故事的了解状况C.让民间故事为现代人接受的途径D.现代科技对民间故事传播的冲击这类题目属于“下文推断题”,有的也称为“承接叙述类题目”,华图教育安徽教研中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强调:做这类题目时,学员应该选择“话题一致和连贯的选项”,尤其关注后半段,特别是尾句,同时,排除“文段已谈及的内容”。

文段首先谈到“在文字还不普及的时代”,民间故事的承担功能,“然而”一转折,“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故事中的一些经典形象越来越陌生”的问题,作者指出“不少专家学者表示,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刻不容缓”。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巧解歧义句题(下)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巧解歧义句题(下)

辽宁中公教育: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中的歧义句题是考试的一类题型。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巧解歧义句题。

一、技巧讲解
4.语序词汇变换
应试者可以调整语序、变换词语来识别歧义句。

如:“两个球队的教练”可分别改为“一个球队的两位教练”,或者“两个球队各自的教练”。

5.结构调整
应试者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的结构,判断是否有歧义。

如:“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6.标点增改
应试者可以通过标点的更改或添加来辨析歧义句。

如:“电视机不要退回”,可改为“电视机不要,(可)退回”,或“电视机,不要退回”。

二、例题点拨
【例题】 小王不认为上星期六晚上不去看音乐剧而去看他喜爱的足球队的比赛是不明智的行为。

这个长句的意思是()。

A.小王上星期没去看足球比赛
B.小王认为去看足球比赛是明智的
C.小王认为去看音乐剧是明智的
D.小王认为选择足球比赛而不是音乐剧是不明智的
【解析】 B 。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小王不认为去看他喜爱的足球队的比赛是不明智的行为。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所以,小王认为去看他喜爱的足球队的比赛是明智的行为。

故B 选项正确。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提供备考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7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解析(1/25)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

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请开始答题:第1题香烟点燃后,所产生的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的成分是:A.焦油B.一氧化碳C.苯丙芘D.尼古丁下一题(2/25)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

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请开始答题:第2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16年里约热内卢举办了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B.河北张家口具有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资格C.动漫人物铁臂阿童木出任东京申奥特殊大使开创了先河D.北京是目前唯一获得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上一题下一题(3/25)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

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请开始答题:第3题下列哪一选项描述的是竞争关系?A.鹬蚌相争B.不见兔子不撒鹰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鸠占鹊巢上一题下一题(4/25)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

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请开始答题:第4题某高校拟结合9月份我国通行的节日、纪念日举办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下列哪些主题会出现在当月的活动项目计划中?①学习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②缅怀抗战先烈,弘扬抗战精神③吾爱吾师,感念师恩④节约粮食,从我做起⑤口腔健康,全身健康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上一题下一题(5/25)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

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请开始答题:第5题“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描写的是一天之中的哪一时段?A.黄昏B.夜半C.黎明D.午后上一题下一题(6/25)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

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请开始答题:第6题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不属于多省联合申遗的是:A.土司遗址B.丝绸之路C.中国丹霞D.大足石刻上一题下一题(7/25)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

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请开始答题:第7题下列关于国际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A.苏联于1979年入侵阿富汗,持续十年B.1990年开始的海湾战争源于伊朗入侵科威特C.中东战争是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D.1982年4—6月,英国和阿根廷爆发了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战上一题下一题(8/25)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

行测答题技巧:病句歧义辨析

行测答题技巧:病句歧义辨析

行测答题技巧:病句歧义辨析一、歧义辨析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如: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

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如: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

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如: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

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

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车、买船和买饭票。

另外,在口语中由于轻重音不同也可造成歧义。

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二、消除歧义的方法1.设置具体语境。

如:“你为什么打他?”可具体表述为:“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或者“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

2.增加必要词语。

如:①“我去上课”,可说成“我去给学生上课”或“我去听老师上课”。

②“我去医院”可说成“我去医院上班”或“我去医院看病”。

3..改变句子结构。

如:①“围剿土匪的部队”,可改为“土匪的部队被围剿”或“部队围剿土匪”。

②“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

试举例说明消除歧义的方法消除歧义是在沟通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可以避免误解和误导,使信息传达更加准确和清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除歧义的方法。

1.使用明确的语言和词汇:在交流中,使用明确的语言和词汇可以帮助消除歧义。

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概念,要选择具有明确含义的词汇,可以通过解释定义来澄清一些概念的含义。

例如,有人说“这个箱子很大”,这个描述是模糊的,因为“大”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和参照。

为了消除歧义,可以使用明确的词汇,如“这个箱子的尺寸是1米乘以1米”,这样就可以更明确地表达箱子的大小。

2.提供具体的例子和细节:为了解释自己的观点或意思,可以提供具体的例子和细节。

这样可以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并减少可能的歧义。

例如,如果你想解释“成功”的概念,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如成功的个人故事、著名人物的成功经历等。

这样可以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所说的“成功”是什么意思,而不会出现不同解读的歧义。

3.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在沟通中,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目的,避免让对方猜测你的意思。

可以使用直接的表达方式来消除歧义。

例如,如果你想邀请一个朋友一起去看电影,而且你希望他能够付钱,请直接表达这个意图,而不要含糊其辞。

可以说:“你愿意和我一起去看电影吗?我想我们可以分担一下费用。

”4.倾听和确认对方的理解:为了消除歧义,要对对方的理解进行倾听和确认。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确保你和对方的理解是一致的。

例如,如果你向一个人提出一个问题,并且他给出的回答让你感到疑惑,可以进一步询问他的理解和意图。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你了解和澄清对方的想法,并消除可能的歧义。

5.使用图表和图形化工具: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形化工具来帮助解释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图表和图形化表示可以提供更直观和可视化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减少歧义的可能性。

例如,如果你想向团队成员介绍一个复杂的项目计划,可以使用甘特图或流程图来展示关键任务和时间表。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之细节之处见答案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之细节之处见答案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之细节之处见答案每次和学生们聊起他们做行测言语部分的感触时,大多数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纠结。

其实事实也大致如此,从历年国、联考和其他省份的言语真题来看,一般情况下,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较容易排除的,剩下的两个选项,一个是正确答案,另一个就是强干扰选项,所以大多数考生都会出现纠结的情况,但纠结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纠结了好一会儿,最后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而且常常把原本那个对的答案“纠结”成了错的那个,所谓的“凭运气”、“拼人品”、说的大致就是这样的一些情况。

但实际上,想要保障言语题的正确率,真正的问题在于保障好细节--细节之处见答案,强干扰选项往往是细节上做文章,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细节,那么我们做言语题就好轻松很多,因为“纠结”可以就此一扫而光。

为了让考生们在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不再纠结,接下来,我们就用具体的真题来说话。

【例1】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全国曲艺工作者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曲艺艺术在传承中得到发展,一系列源于传统的曲艺精品不断涌现,一大批宝贵的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包括曲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也出现了不小的困难,一些曲艺遗产面临流失,许多曲种后继乏人、濒临失传,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最能准确表达这段文字的主旨的是()A.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曲艺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C.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D.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细节魔鬼】:B和D项只有主体不同,文段最后一句即主题句,既提到了曲艺又提到了物质文化遗产,但主要是围绕曲艺来说的,故主体应是曲艺,故选B,但实际上,不少人最后都选择了D。

【例2】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种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2017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7月20日)

2017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7月20日)

2017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7月20日)
为大家提供“2017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7月20日)”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7月20日)
真题来自考生回忆,仅供参考
(7月20日上午)
1、习近平总书记说,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你怎么看?
2、交友不慎会导致腐败。

结合青年公务员谈一谈你的理解。

(7月20日下午)
1、对于官员的个人微信,有人认为应当规范官员的微信,你怎么看?
2、有人说年轻干部应该鼓励,也有人说年轻干部应该磨砺,你怎么看?。

如何避免中的歧义和模糊问题

如何避免中的歧义和模糊问题

如何避免中的歧义和模糊问题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歧义和模糊的问题,这给沟通带来了困难和误解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清晰表达思想一种常见的导致歧义和模糊的原因是语言表达不清晰。

为了准确传达我们的意思,我们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句,避免使用复杂的词语和长句子。

同时,我们还需要确保自己的语句结构紧凑,在表达过程中排除一切不必要的词语和信息。

2. 具体而明确的描述有时,问题的模糊性源于我们对某个事物或概念的描述不够具体和明确。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用具体的名词和具体的描述来清楚地表达我们的意思。

例如,用“50%的学生”代替“一些学生”,用“大型犬”代替“狗”,这样可以避免歧义和误解的产生。

3.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有些词语可能会在不同的人心目中引起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词语。

例如,“很快”、“高度”、“大量”等词,具体指的是什么往往因人而异。

如果我们不得不使用这些词语,最好在前后加上具体的量词或数字来明确其含义。

4. 引用准确的例子和数据为了防止歧义和模糊问题的出现,我们可以通过引用准确的例子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论点和观点。

这样一来,读者或听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思,并避免对我们表达的内容产生歧义。

5. 仔细选择词语和短语在表达意思时,我们需要仔细选择词语和短语,确保其准确性和清晰度。

我们可以使用词典、学术资源或其他可靠的参考资料,来查找合适的词语和短语。

如果我们对某个概念或现象不确定,最好避免使用不熟悉的词汇,以免产生歧义。

总结起来,避免中的歧义和模糊问题需要我们在表达思想时注意清晰、具体、准确。

我们可以通过精确表达、引用例子和数据、选择合适的词语和短语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减少歧义和模糊带来的误解,使沟通更加顺畅和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内蒙古公务员行测中的歧义句如何不再“雾里看
花”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内蒙中公教育整理了内蒙古公务员行测题库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表意不明是公务员考试行测病句类题目中的常考题型,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有多种意思让人难以理解,犹如“雾里看花”。

一般来说,一个句子只表达一个意思。

如果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使读者产生误解,那就是一种语病,这种语病被称之为歧义。

中公教育专家发现,歧义句是最常见的语义不明的病句,按照句子中歧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词语间的关系不明
例1.请你告诉小王,我们要学习文件。

【中公解析】“我们”可以包括小王,也可以不包括小王。

“要”可以修饰是“学习”,也可以是“文件”。

第一重意思是:我们要学习,学习的内容是文件;第二重意思是:我们要文件,要的是有关学习的文件。

例2.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中公解析】“其他”既可以指代“学校”也可以指代本校的其他领导。

2.指代不明
例1.时间过得真快呀,记得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才六岁。

【中公解析】“六岁”指代不明,既可以指代“我”,也可以指代“你”。

例2.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

【中公解析】“这样”指代的有可能是英勇,有可能是不英勇。

3.词语的多重含义
例1.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中公解析】“看不上”有看不起、轻视的意思;也有看不到的意思。

例2.那五箱书准备送青岛第一图书馆吗?
【中公解析】“送”有赠送,给的意思;也有运输的意思。

4.词性不同
例1.门没锁,我们就进去了。

【中公解析】“锁”,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容易产生歧义。

例2.我要热饭
【中公解析】“热”可以做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

5.停顿歧义
由于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而造成的歧义,在不同的地方停顿,句子意思会发生变化。

例1.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中公解析】这句根据停顿不同,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即能力有限;二是“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即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6.句意不明
例1.到带领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们这次旅行的归途。

【中公解析】不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句意不明确。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们在看句子时一定要看清楚,不要雾里看花错解题意,给自己的成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内蒙古公务员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