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七章1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祈春节版)第七章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祈春节版)第七章

第七章一、名词解释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上交至中央银行的资源的比率。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二、单项选择题1~5.BDCCC 6~10 CACBD三、计算题1、假定货币需求L=0.2Y,货币供给M=240,消费函数C=145+0.75Y,税收T=60,d投资函数I=160-5r,政府支出G=80.试求:(1)IS、LM方程和均衡收入、利率、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变为100.则均衡收入、利率、投资又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答:(1)IS:y = c + i + g y d = y – t c=145+0.75y d t=60 g=80 i=160-5r 即 y=1360-20rLM:0.2y=240 即 y=1200联立两式得i=120 r=8(2)有上课知当g=100时 y=1200 r=12 i=100(3)i减少所以存在挤出效应2、假设消费函数C=400+0.8Y,投资函数I=300-50r,政府购买G=200,货币需求函数L=300+0.5Y-100r,实际货币供给M=1500(单位均为亿元),试求:(1)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收入。

(2)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答:(1)IS:y=2400+200rLM:y=4500-250r联立两式得:y=10000/3(2)由推倒公式的得:y=11000/9+20/9g+10/9m财政政策乘数为20/9 货币政策乘数为10/93、设一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C=600+0.8Y,投资方程I=400-50r,政府支出G=200,货币需求方程是L=250+0.5Y-125r,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给是M=1250,价格水平P=1。

宏观经济学第7章完全竞争市场

宏观经济学第7章完全竞争市场
20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均衡是指企业数目给定、企业设备 给定的情况下的市场均衡。
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为:MR=MC=P, 但由于P的相对位置不同而有以下情况。

21
(1)P>AC(存在经济利润的均衡 )
P SAC P1 AVC F SMC 0 Q1 E
Q
22
(P=AC(经济利润为零时的均衡)
9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①市场中买着与卖者数量众多,均为既定市场价格接受者。
②所有卖者出售的产品均为同质产品。即:无差别产品或完 全替代品。
③市场中不存在进入、退出壁垒(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短期——可变投入的自由流动。 长期——所有要素可自由流动。 ④信息完备:充分的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信息,充分的价格信 息,充分的交易伙伴的信息,不会有任何人以高于市场的 价格购买,也不会有人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
第七章 完全竞争市场 Perfect Competitive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衡 第四节 衡 第五节
市场与市场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均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 市场效率
2
第一节
市场与市场类型
3
一、市场及其类型


1、市场 市场指从事物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洽点。 从本质上讲,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 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 种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 所有参与交易的物品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产品和生产要素。因此,经济学中的市 场可以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根据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 能产生的影响,将完全竞争行业区分为成本 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 它们的供给曲线有各自特征。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七章)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七章)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单选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不包括()A 充分就业B 物价稳定C 经济增长D 政府预算收支平衡2.财政政策()A.涉及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B.包括创造工作岗位计划C.包括最低工资立法D.包括失业保险计划3.财政政策是()A.政府管制价格的手段B.周期性变化的预算C.为使政府收支平衡的手段D.利用税收、支出和债务管理等政策来实现国民收入的预期水平4.()不是经济中的内在稳定器A.累进税率B.政府开支直接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动C.社会保障支出和失业保险D.农业支持方案5.内在稳定器的功能()A.旨在减少周期性的波动B.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推迟经济的衰退6.根据凯恩斯功能财政的思想,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B.尽量增加政府税收C.实现充分就业D.合理安排政府支出,使之效益最大7.权衡性财政政策为()A.经济萧条时应增加政府开支和税收B.经济过热时应削减政府开支和税收C.经济过热时应增加政府开支削减税收D.经济萧条时应减少政府开支增加税收8.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减少政府支出B 降低所得税率C 提高所得税率D 增加货币发行量9.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 增加财政支出C 增加货币发行量D 减少税收10.若实行削减个人所得税率和增加国防开支的政策,在短期内将导致()A.总供给减少,物价上涨B.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C.总需求减少从而减少国民收入D.因政策相互矛盾而使结果不确定11.如果所有的银行都持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是()A、0B、1C、10D、无限大12.如果法定准备金为20%,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是()A、1B、2C、4D、513.当法定准备金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A 20000B 80000C 15000D 6000014.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A 法定准备率B 公开市场业务C 再贴现率D 道义劝告15.下列哪种工具属于紧缩货币政策工具?()A 提高贴现率;B 增加货币供给;C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D 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单元经济周期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种类; 2.经济周期的原因;3.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4.乘数-加速数模型一、单项选择1.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 b.繁荣和衰退; c.萧条和复苏; d.繁荣和复苏。

2.下列对经济周期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b.复苏,繁荣,萧条,衰退;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复苏,衰退,萧条,繁荣。

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4.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b.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c.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5.下列哪种说法没有表达加速原理()。

a.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支出的变化;b.消费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投资支出更大的变化;c.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d.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6.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地减少。

7.经验统计资料表明,在经济周期里,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a和c。

8.所谓资本形成是指()。

a.净投资; b.总投资; c.更新投资; d.存货的投资。

9.假定某经济连续两年的国民收入都是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净投资等于()。

a.1200亿美元; b.2400亿美元; c.2000亿美元; d.0。

10.已知某经济某一年的国民收入是1000亿美元,净投资为零;第二年国民收入增至120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习题7

《宏观经济学》习题7

《宏观经济学》习题7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基本概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投资的利率系数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货币政策乘数货币幻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累进税累退税比例税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补偿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再贴现政策年度平衡预算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单一货币供给规则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二、判断题(F,T)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3.IS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LM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在LM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

()6.因为政府增加支出与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

()8.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9.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11.在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十分有效。

()12.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13.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4.IS和LM曲线的交点一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15.在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16.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

(-)17.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8.政府主要依靠出售债券来筹款支付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开支。

()19.累退税制会对经济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财会类专业知识宏观经济学讲义笔记5(宏观经济现象)

财会类专业知识宏观经济学讲义笔记5(宏观经济现象)

理论攻坚-宏观经济学5(讲义)第七章宏观经济现象第一节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一、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地扩张和收缩。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1.按照周期波动时间的长短(1)长周期又称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为50—60年。

(2)中周期又称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约为8年。

(3)短周期又称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它的平均长度为3—5年。

2.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1)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2)增长型周期经济运行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GDP只是相对减少。

(三)经济周期的划分和阶段特征1.经济周期的划分一般来说,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分为两个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

具体地,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2.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1)复苏和繁荣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但也常伴随通货膨胀。

(2)衰退或萧条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

(四)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假说1.外因论(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根源是技术冲击。

(2)太阳黑子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

(3)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特。

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

(4)政治性理论该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

2.内因论(1)乘数-加速数模型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的根源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乘数原理是指投资变动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加速原理指产量变动引起的投资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作业(必作)

宏观经济学作业(必作)

宏观经济学作业(必作)宏观经济学习题(必作)第⼀章:1.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简述宏观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3.试说明宏观经济学是怎样运⽤总量分析⽅法的。

4.古典经济学家有哪些主要的宏观经济观点?5.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了哪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思想?6.凯恩斯⾰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逐步完善主要体现在哪些⽅⾯?8.宏观经济学进⼀步发展呈现出哪些重要趋势?第⼆章1.名词解释:流量存量 GDP GNP NDP PDI PI 国民收⼊⽀出法收⼊法GDP缩减指数真实GDP 名义GDP 价格指数失业⾃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潜在GDP 奥肯定律2.国民收⼊核算指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纠正?3.分别绘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循环图并加以说明。

4.物价和就业⽔平的衡量有哪些主要指标?应如何加以运⽤?5.已知某国有如下统计资料(单位:亿元)资本消耗补偿356.4,雇员酬⾦1 866.6,企业利息⽀付264.9,间接税266.3,个⼈租⾦收⼊34.1,公司利润164.8,⾮公司业主收⼊120.8,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9,个⼈所得税402.1,消费者⽀付的利息64.4,政府⽀付的利息105.1,政府和企业的转移⽀付374.5,个⼈消费⽀出1 991.9。

分别计算国民收⼊、国内⽣产净值、国内⽣产总值、个⼈收⼊、个⼈可⽀配收⼊和个⼈储蓄。

6.假定国内⽣产总值是5 000,个⼈可⽀配收⼊是4 100,政府预算⾚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字是10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出7.设⼀经济社会⽣产五种产品,它们在1990年和1992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表所⽰。

产品 1990年的产量 1990年的价格 1992年产量 1992年价格(美元) (美元)A 25 1.50 30 1.60B 50 7.50 60 8.00C 40 6.00 50 7.00D 30 5.00 35 5.50E 60 2.00 70 2.50试计算:(1)1990年和1992年的名义国内⽣产总值;(2)如果以1990年以基年,则1992年的实际国内⽣产总值;(3)计算1990~1992年的国内⽣产总值缩减指数。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起来,是从三个市场、四个经济部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均衡及政府对此采取的政策措施。

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部分。

经济周期理论则是研究国民收入的变动所呈现的周期波动及其原因的。

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基本理论。

在分析方法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属于短期、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

“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则同属于长期、动态分析。

宏观经济学分析是以国民收入决定和变动为中心课题的,经济周期研究短期波动,而经济增长探索长期发展。

凯恩斯之后,西方经济学家加强了对经济周期的研究,特别是在数量化和模型化的分析上有新发展,出现了许多经济周期理论和模型。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介绍经济周期的特征、类型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说:“宏观经济学有两个不变的基本命题。

其一是说明经济活动中的短期波动,有些人将这种变动称为周期,这种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变化,总合起来形成繁荣或衰退,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其二是说明长期经济趋势,即某一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增长率。

”显然,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中不变的基本命题之一。

1825年英国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以普遍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表现为物价跌落、商品积压、开工不足、失业增加。

此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活动便一直在繁荣与萧条、衰退与扩张的交替中循环往复。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W·米契尔(Wesley Mitchell)和A·伯恩斯(Arthur Burns)研究了美国经济数十年的数据资料,写了一本重要的著作《衡量经济周期》。

在书中他们给经济周期作了一个经典的定义:经济周期是一种基于按商业企业来组织活动的一国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

一个周期包括许多经济活动的同时扩张,然后同时衰退、收缩和复苏,复苏是下一轮周期扩张阶段的前奏,这一变化次序是重复发生的,但并不是阶段性的。

从时间上说经济周期从1年到10年或12年不等,他们无法划分成具有同样特征同样波幅的若干个短周期。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习题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习题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习题第七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一、基本概念经济周期自然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加速原理乘数一加速数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黄金分割率二、单选题1、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B繁荣、萧条、衰退、复苏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萧条、衰退、复苏、繁荣2、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就业率的波动3、8-1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称为()A基钦周期 B朱格拉周期 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D库兹涅茨周期4、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 大于实际增长率Gt经济将()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5、()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A、降息B、增税C、裁员D、提高准备金率6、已知资本-产量比的值是4,储蓄率20%,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增长率应该是()A 4%B 5%C 6%D 10%7、假如要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量比等于4时,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储蓄率应达到()A 28%B 30%C 32%D 20%8、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是()A哈罗德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B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C哈罗德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D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9、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均衡点是指()A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B实际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C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D整个社会的积累正好用于装备新增加的人口10、加速原理断言()。

A 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B 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D 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11、根据乘数—加速数模型,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A乘数作用 B加速数作用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 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12、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

宏观经济学 07-1 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 07-1 收入-支出模型

2、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1单位收入而引起的消费 的增加量。(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公式: MPC= c
y
若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均为极小时,则
dc MPC= dy
※基本特点: ① MPC是消费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 ② 0<MPC<1; ③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 论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 增加,消费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小。
③结论:消费变动要比收入变动稳定得多。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主要观点及理论分析: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是莫迪利安尼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的。该理论认为:人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 消费者会把一生的财产和收入合理地分配在各个阶段。
①在青年时期,收入比较低,往往举债消费,负储蓄; ②在壮年时期,收入比较高,人们会偿还原先的债务并 为退休后进行储蓄; ③在老年时期,开始消费壮年时期的储蓄。
1、均衡产出/收入的概念
※总产出/总收入从产出或生产角度反映了特定时 期经济系统所生产/供给的总量,表示了经济的供 给方面。
※那么,均衡的产出/收入就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称为均衡产出/收入。
※把总产出/收入用y来表示。则均衡的产出/收入 y=AD
1、均衡产出/收入的概念
※均衡的产出/收入y=AD。AD如何来表示? ※国民经济统计中,用总支出表示经济的需求方面。 总支出是经济中用于新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 是总需求统计指标。
◆消费函数最简单处理办法: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
是线性的。如果收入消费之间关系是线性的,这时 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c = α+βyd (α>0, 0<β<1) α: 自发消费部分,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动; βyd : 引致消费部分,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动。 注:在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yd =y。两部门的消 费函数可以写成: c = α+βy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7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7

第七章 总需求(Ⅰ)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IS-LM 模型:IS —LM 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 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LM 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P 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把IS 曲线和LM 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IS-LM 模型。

2、凯恩斯交叉图: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是由表示计划支出的曲线和表示实际支出的曲线构成的图形。

其中计划支出(E )是内生变量收入(Y )和外生变量计划投资水平(I )及财政政策变量(G 和T )的函数,用式子表示为:E=C (Y-T )+I +G 。

用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的曲线代表经济所有的均衡点。

如图7-2-1所示,图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当前经济的均衡。

凯恩期交叉图的均衡在A 点,这时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决定了均衡收入。

G 与T 为既定时,收入Y 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当这些外生变量中的一种变量改变时,收入Y 将如何变动。

通过凯恩斯主义交叉图和投资函数可以推导出IS 曲线。

3、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Y )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用△T 表示)的比率,此时指的是税收总量的变化而不是税率的变化。

税收乘数用△Y/△T 表示,△Y/△T=-MPC/(1-MPC ),其中MPC 是边际消费倾向。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笔记(7第七章 经济周期)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笔记(7第七章 经济周期)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第七章经济周期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1.经济周期的含义(1)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经济扩张和经济收缩、景气和不景气交替的过程。

17世纪末以来,人们就用经济周期一词反映商业的繁荣和萧条。

对于经济周期的定义,一般可以理解为:①经济周期是现代社会中的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②经济周期不是局部经济的波动,而是总体经济的波动。

③每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①繁荣阶段此时生产量和贸易量扩大,收入增加,就业率较高;需求扩大,物价上涨;呈利率结构上升的形态;投资增加,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

②衰退阶段经济过了周期内的最高点,进入衰退阶段。

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投资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与此同时,在整个货币市场上到处都是更高的利率结构,这就进一步限制了经济的扩张。

③萧条阶段当经济收缩超过萧条转折点时,就真正进入了萧条阶段。

这一阶段与扩张时正好相反:生产量和贸易量缩减,收入减少,失业率上升;需求减少,商品价格跌落;利率结构下降;投资支出大为减少,企业生产能力萎缩。

④复苏阶段谷底是经济收缩的顶点,过了这一点,经济又开始逐渐转好,进入复苏阶段。

复苏阶段各项经济指标都开始好转并继续上升。

当经济运行过了扩张转折点时,就又进入繁荣阶段。

图7-1 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经济周期各阶段如图7-1所示,经济周期虽然反复出现,但每一次经济周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其时间长短、范围大小、表现形式都不完全一致,具体由当时的经济背景决定。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第三篇 增长理论 超长期中的经济 复习笔记

第三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七章经济增长I: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索洛模型旨在说明一个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如何在一个经济中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国产品与服务的总产出;1.产品的供给与需求(1)产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a)索罗模型中产品的供给基于生产函数,且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b)Y=FK,L ——Y/L=FK/L,1说明了经济规模用工人数量来衡量不影响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量之间的关系;——人均产出:y=fk,即fk=Fk,1MPK人均生产函数斜率:给一个工人一单位额外资本时一个工人生产的额外产出;生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2)产品的需求与消费函数(a)索洛模型里,产品的需求来自于消费和投资;(b)y=c+i,忽略了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假设人们每年储蓄s比例的收入c=1-sy —— y=1-sy+i—— i=sy ——投资=储蓄2.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稳定状态两种力量影响资本存量:投资和折旧;(1)投资:用于新工厂和设备的支出,引起资本存量增加(2)折旧:原有资本的磨损,引起资本存量减少(3)i=sy=sfk,i是新资本积累,k是现有资本存量(4)折旧率δ:资本存量每年的磨损(5)资本量的变动=投资-折旧即Δk=i- δk=sfk- δk资本存量k越多,产出量和投资量越大,折旧也越多(6)稳定状态Δk=0,即投资=折旧:i= δk,即sfk= δk,这时的资本存量记为k(7)处于稳定状态的经济会停留在稳定状态,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经济会趋向稳定;(8)稳定状态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3.储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索洛模型表明,储蓄是稳定状态资本存量的关键决定因素(1)高的存储导致较快的增长,但只是在经济达到新稳定之前;保持高储蓄率,即保持大的资本存量和高的产出水平,不会保持高经济增长率;(2)增长效应:改变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的政策(3)水平效应:不改变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增长率的政策,如高储蓄率(4)德国和日本二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a)降低了他们资本存量(b)高储蓄率提高了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资本的黄金律水平1.比较稳定状态假设政策制定者可以任意改变储蓄率,来决定经济的稳定状态;政策制定者的目的是使组成社会的个体的福利最大化(1)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k值(2)y=c+i —— c=y-i —— c=fk-δk(3)上式表明,稳定状态资本的增加对稳定状态的消费有两种相反的效应;(a)高资本意味更多产出;(b)高资本意味着:更高的产出被用于替换损耗的资本(4)黄金律水平(5)在资本存量的黄金律水平,生产函数和δk线的斜率相同,消费位于最高水平;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MPK=δ(6)经济并不会自动地趋向黄金律水平,需要一个特定的储蓄率;2.向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过渡(1)从资本过多开始当资本存量超过黄金律水平时,降低储蓄率是一种好政策,因为它增加了每一个时点的消费(2)从资本过少开始最初减少消费以增加未来消费;取决于我们对现在一代和子孙后代的重视程度;人口增长假设人口和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速率n增长1.存在人口增长的稳定状态(1)工人数量的增加引起人均资本下降(2)Δk=i-δ+nk(3)收支相抵的投资:δ+nk,保持人均资本存量不变所需要的投资量;(4)δk:现有资本的折旧nk:为新工人提供资本所需要的投资量(5)人口增长减少人均资本积累的方式与折旧类似(6)Δk=i- δ+nk=sfk- δ+nk(7)稳定状态:sfk= δ+nk如果k小于k,投资就大于收支相抵的投资,k增加;如果k小于k,投资就小于收支相抵的投资,k减少(8)稳定状态,投资对人均资本存量的正效应正好与折旧和人口增长的负效应平衡;Δk=0,sfk=i= δ+nk;(9)处于稳态的投资有两个目的:(a)一部分δk替代旧的资本(b)其余的投资nk为新工人提供稳定状态的资本量;2.人口增长的效应(1)使我们更接近于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在人口增长的稳定状态中,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是不变的;然而由于工人数量以n的速率增长,总资本和总产出必定也以n的速率增长;因此,尽管人口增长不能解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由于在稳定状态,人均产出为常数,但它有助于解释总产出的持续增长;(2)人口增长对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另一些国家贫困提供了另一种解释;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均资本下降——人均产量水平下降;因此索洛模型预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会有较低的人均GDP;i注意,与储蓄率的变动一样,人口增长率的变动对人均收入有水平效应,但不影响人均收入的稳定状态的增长率;(3)人口增长影响我们决定黄金律消费最大化资本水平的标准;人均消费:c=y-i —— c=fk- δ+nk —— MPK= δ+n —— MPK- δ=n 3.关于人口增长的其他观点考虑人口增长的一些其他效应——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相互利用个、人口与技术的相互利用(1)马尔萨斯模型他认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将持续的限制社会供养自己的能力;他预测人类将永远生活在贫困中;他未预见到人类的创造性增长足以抵消人口增长的效应(2)克莱默模型世界人口增长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驱动力;如果有更多的人口,就会有更多的科学家、投资者和工程师对创新和技术进步做出贡献;第八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索罗模型中的技术进步1.劳动效率(1)生产函数写为 Y=FK,L ×EE:劳动效率L×E衡量工人的有效数量Y:取决于资本投入K和有效工人L ×E(2)补:帕累托最优:在不使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得更坏的前提下不会使任何一个人情况更好(3)劳动改善性技术进步:Y=FK,L ×E,即技术引起劳动效率E以某种不变的速率g增长;g称为劳动改善性技术进步的速率;(4)由于劳动力L是按n的速率增长,每单位劳动的效率E是按g的速率增长,所以,有效工人的数量按n+g的速率增长;2.有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1)技术进步被模型化为劳动改善(2)用有效工人的人均数量来分析经济有效工人的人均资本:k=K/L ×E有效工人的人均产出:y=Y/L ×E→y=fk(3)Δk=sfk- δ+n+gk(4)δ+n+g:收支相抵的投资由于k=K/L ×E,收支相抵的投资包括三项:为了使k不变,(a)δk是替代折旧的资本所需要的(b)nk是为新工人提供资本所需要的(c)gk是为技术进步所创造的新的“有效工人”提供资本所需要的3.技术进步的效应在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的稳定状态增长率(1)说明:一旦经济处于稳定状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就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率;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上升;(2)有效工人的人均稳定状态的消费是 c=fk- δ+n+gk(3)黄金律资本水平:MPK= δ+n+g从增长理论到增长经验研究1.平衡的增长(1)平衡的增长:根据索洛模型,在稳定状态,技术进步引起许多变量在稳定状态的值一起上升(2)根据索洛模型,稳定状态时,Y/L,K/L都以技术进步的速率g增长;则资本—产出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保持大体不变(3)技术进步影响要素价格:稳定状态:(a)实际工资以技术进步的速率增长(b)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不变的2.趋同(1)趋同:世界上贫穷的经济体将趋向于赶上世界上富裕的经济体;这种“赶上”的性质被称为~(2)根据索洛模型,两个经济体是否趋同取决于他们最初为什么是不同的(a)一方面,假定两个经济体由于历史偶然性从不同的资本存量开始,但它们有着由它们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劳动效率所决定的相同的稳定状态;则这两个经济体将趋同;有着较少资本存量的较穷经济体自然地增长得更快(b)另一方面,如果两个经济体有着不同的稳定状态,则不会趋同;每一个经济体将达到它们自己的稳定状态(3)世界各经济体显示出有条件的趋同:它们看来向各自的稳定状态趋同,其稳定状态又由储蓄率、人口增长和人力资本等变量决定;3.要素积累vs.生产效率(1)人均收入的国际差别可归因于:(a)生产要素的差别(b)各经济体使用其生产要素的效率的差别(2)一个发现:有着高的物质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国家也倾向于有效率地使用这些要素;关于这一正相关的解释有:(a)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可能鼓励资本积累;如一个运行良好的经济,可能有恒多的资源和激励待在学校积累人力资本(b)资本积累可能引致更高的效率;如果存在对物质和人力资本的正的外部性,那么储蓄和投资更多的国家看来会有更好的生产函数;这样较高的生产率引起较高的要素积累,或者较高的要素积累可能引起较高的生产率;(c)要素积累与生产效率都受共同的第三变量驱动;如一国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促进增长的政策1.对储蓄率的评价(1)处于低于、高于黄金律稳定状态(a)现在运行经济拥有的资本小于黄金律稳定状态,MPK-δ>n+g:提高储蓄率将增加资本积累和加快经济增长,最终达到有更高消费的稳定状态尽管消费在向新的稳定状态过渡的部分时间里会降低(b)如果经济拥有的资本多余黄金律稳定状态,MPK-δ<n+g:资本积累过多,降低储蓄率将立即并在长期导致较高的消费(2)产出的增长率:n+g资本的净边际产量:MPK-δ(3)一个例子:美国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因此n+g=;我们可以根据一下三个事实来估算资本的净边际产量:(a)资本存量是一年GDP的倍左右;(b)资本折旧约为GDP的10%;(c)资本收入约为GDP的30%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实表示为:(a)k=;(b)δk=;(c)MPK×k=(d)MPK:资本所有者每单位资本赚取的收入(e)资本的净边际产量=资本的回报:MPK-δ2.改变储蓄率关于促进增长的政策:(1)政府影响国民储蓄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公共储蓄——政府所得到的税收收入和它的支出之间的差额如政府实行预算赤字,即负的公共储蓄,提高了利率,引起资本存量减少(2)政府还可以通过影响私人储蓄——家庭和企业所进行的储蓄——来影响国民储蓄关于公共政策的许多分歧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私人储蓄会在多大程度上对激励做出反应持有不同的观点;3.配置经济的投资(1)索洛模型假设只存在一种类型的资本,而世界上存在许多类型的资本,如人力资本;模型化这一事实的一种方法是更广泛地定义我们称为“资本”的变量,使其既包人力资本,也包括物质资本(2)政策制定者需考虑,经济最需要哪些种类的资本,即哪些种类的资本产生了最高的边际产量(a)一些人主张,政府应该只是为不同类型的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例如,通过确保税收体系公平地对待所有形式的资本,然后政府可以依靠市场来有效地配置资本(b)另一些人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地鼓励某种特定形式的资本;(i)干中学:在建立资本的过程中发明了新的改进的生产流程(ii)技术的外部性/知识溢出:干中学的思想成为社会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种副产品叫做~;存在这种外部性时,资本的社会回报大于私人回报,资本积累增加对社会的好处比索洛模型指出的更大(iii)产业政策:政府通过税法鼓励企业的某种投资;要求政府能够精确衡量不同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从而能对每种活动给予正确的激励.(c)对产业政策持怀疑态度的原因(i)衡量不同部门的外部性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ii)政策过程远非完善(d)一种必然涉及政府的资本类型是公共资本;而衡量公共资本的边际产量是困难的4.建立适当的制度(1)各国生产效率水平不同的一个原因是指导稀缺资源配置的制度不同(2)国家之间另一个重要的制度差别是政府本身的质量5.鼓励技术进步(1)索洛模型表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必定来自技术进步(2)许多公共政策鼓励技术进步;这些政策中的大多数鼓励私人部门把资源用于技术创新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解释技术进步的模型;这种模型抛弃了索洛模型的外生技术变化的假设,将技术视为内生变量;1.基本模型Y=AK(1)与索洛模型不同,上述模型不存在资本收益递减(2)ΔK=sY- δK,——产出增长率:ΔY/Y= ΔK/K=sA-δ(3)说明了,即使没有技术进步,只要sA> δ,经济的收入也会永远增长下去;2.两部门模型(1)分为制造业企业和研究性大学(2)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函数:Y=FK,1-uLE研究性大学的生产函数:ΔE=guE;资本的积累:ΔK=sY- δK(3)u:大学的劳动力比例1-u:制造业的劳动力比例E:知识存量决定了劳动效率g:表明知识增长如何取决于大学的劳动力比例的函数制造业的生产函数被认为规模报酬不变:如果我们使制造业的物质资本量K和工人的有效数量1-uLE翻倍,那么产品与服务的产出也翻倍(4)把资本广义地定义为包括知识在内,则这个模型与AK模型是同类型的;知识与物质资本都翻倍,则产出翻倍,且资本收益不变;因此,与Y=AK模型一样,这个模型也可以在没有生产函数的外生移动的假设下产生持续增长;在这里,持续增长是内生产生的,因为在大学里的知识创造永远不会放慢(5)当大学的劳动力比例u保持不变,则这个模型与索洛模型类似;劳动效率E按gu的固定比例增长,类似于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6)在这个模型中有两个关键的决策变量s、u,用于储蓄和投资的产出比例s 决定了稳定状态的物质资本存量;此外,大学中劳动力比例u决定了知识存量的增长;尽管只有u影响稳定状态的收入增长率,但s和u都影响收入水平;3.研究与开发的微观经济学(1)三个事实(a)许多研究是在利润驱动的企业中进行的(b)创新能给予企业暂时的垄断地位,使其有利可图(c)其他企业以这种创新为基础进行下一代创新(2)这些模型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人企业所进行的研究是太少了还是太多了,换言之,研究的社会受益是大于还是小于私人收益;两方面的效应:(a)当一家企业创造了一种新技术时,它通过给其他企业的未来研究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知识基础而使这些企业的境况变好;(b)当一家企业投资与研究时,如果它除了首先发现了另一家企业本来在适当时候也会发明的技术之外没有其他贡献,那么,它也能使其他企业的境况变坏(c)以上两种取决于“站在肩膀上”的外部性和“踩踏”的外部性的普遍程度4.创造性破坏的过程进步背后的驱动力是拥有一种新产品的主意、生产旧产品的一种新方法或其他创新的企业家;垄断利润推动创新,新企业的进入对消费者有利,但对现存企业不利;现存企业常常求助于政治程序来组织新的更有效率的竞争者进入;附录:经济增长源泉的核算增长核算:把产出的增长分为三种不同的来源: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1.生产要素的增加(1)资本的增加当资本增加ΔK单位时,产出近似增加ΔY=MPK × ΔK (2)劳动的增加ΔY=MPL ×ΔL(3)资本与劳动的增加(a)ΔY=MPK ×ΔK+MPL × ΔL(b)把产出增长率ΔY/Y与资本增长率ΔK/K和劳动增长率ΔL/L联系在一起:→ΔY/Y=MPK×K/Y × ΔK/K+MPL ×L/Y × ΔL/L(c)其中:MPK ×K:资本总收益MPL ×L:劳动总收益,即劳动所得报酬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与实际工资MPK ×K/Y:资本在产出中的份额MPL ×L/Y:劳动在产出中的份额(d)在规模报酬不变时,由欧拉定理FK,L=MPK ×K+MPL ×L,两个份额之和为1;→ ΔY/Y= α ΔK/K+1- α ΔL/Lα为资本的份额,1- α为劳动的份额(e)方程告诉了我们投入的变动如何导致产出的变动2.技术进步(1)我们一直假设生产函数不随时间变动,实际上技术进步会改变生产函数;(2)Y=AFK,L(a)A:全要素生产率,为现期技术水平的衡量指标;即产出的增加不仅使由于资本和劳动增加,而且还是由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b)→ ΔY/Y= α ΔK/K+1- α ΔL/L+ ΔA/A资本的增长=资本的贡献+劳动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c)衡量增长的三个源泉:资本量的变动、劳动的变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3)全要素生产率的衡量:ΔA/A= ΔY/Y- α ΔK/K-1- α ΔL/LΔA/A:索洛余量,是不能用投入变动解释的产出变动;(4)全要素生产率可能由于许多原因变动(a)最经常的原因是有关生产方面的知识的增加;因此,索洛余量也常常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b)教育和政府管制;教育质量增加——产出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全要素生产率捕捉到了改变所衡量的投入与所衡量的产出之间关系的任何因素3.美国增长的源泉4.短期的索洛余量(1)把索洛余量看做各较短时期之间技术变化的衡量指标,得出结论:技术的波动是经济活动短期变化的一个主要源泉;(2)萧条是由对技术的逆向冲击驱动的(3)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方法的基础:(a)技术冲击是短期经济波动背后驱动力(b)货币政策对解释这些波动不起作用(4)索洛余量没有很精确的代表短时期之间的技术变化;对索洛余量周期行为的标准解释是,它产生于两个衡量问题(a)劳动储备:在衰退期,企业可能继续雇佣它们不需要的工人,以便当经济复苏时这些工人还可利用;即劳动投入在衰退期被高估了;导致索洛余量比可用的生产技术周期性更强;用索洛余量衡量的生产率在技术没有变动时也会下降;(b)需求低时,企业可以生产不易衡量的东西,如进行培训;、组织存货、打扫工厂;这使产出在衰退时被低估了,衡量出来的索洛余量因为技术以外的原因而具有周期性;。

宏观经济学1-7章

宏观经济学1-7章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1.最早给宏观经济学下定义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B、马歇尔C、夏皮罗D、萨缪尔森2.宏观经济学中讲到的商品总产量是()。

A、恩格尔系数B、基尼系数C、戴尔指数D、GDP3.下列关于宏观经济学说法错误的是()。

A、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B、采用个体分析的方法C、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各种总量关系D、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变化规律4.CPI其实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的价格。

(√)1.2合成谬误和市场非出清1.下列关于合成谬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谬误中,每个人个体其实都是非理性的B、合成谬误中,总体等同于个体的叠加C、合成谬误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理论D、合成谬误是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2.现实生活中,银行挤兑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经济崩溃B、货币大量贬值C、社会谣言传言D、银行经营不善3.银行挤兑过程中,每个人其实是采取了一种理性的举动。

(√)4.微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总能找到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点,从而导致市场出清。

(√)1.3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1.宏观经济学的发端是凯恩斯的著作()。

A、《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货币改革论》D、《论概率》2.属于宏观经济学观点的是()。

A、需求和供给能达到均衡而促使市场出清B、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C、市场组织应当是自由放任的D、市场应当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严格对立的,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4.从个体理性的角度来说,经济危机中大量牛奶滞销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尽快倒掉。

(√)1.4经济危机与反危机1.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增加的速率会()。

A、增加B、降低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2.不属于凯恩斯支出的经济危机产生的三大规律的是()。

A、产量边际成本递减规律B、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C、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D、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3.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会()。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Y
Y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SAS)向右上方倾斜。 原因关键在于决定总供给的价格因素—— 货币工资在短期内不具备充分的灵活性。 名义工资完全无伸缩性,也就是不论价格如何 变动,工人的工资始终保持不变,那么短期总 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横轴平行或者接近与横轴 平行的水平线。
P2
SAS
总量短缺
Y*
AD Y
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关系
1.失业均衡
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 衡状态。 2.充分就业均衡
充分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等于长期潜在产量 的均衡状态。 3.超充分就业均衡 超充分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 量的均衡状态。
P
LAS SAS
P2 P1 P0
Y0
Y
Y2
Y
一个社会由失业均衡转为充分就业均衡,再由 充分就业均衡转化为超充分就业均衡,这一过 程构成了经济的扩张时期。超充分就业均衡处 在扩张期的顶峰阶段,此时现实的总产量大于 潜在的总产量,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表明 了经济的繁荣。然而,繁荣不可能持久,宏观 经济会由超充分就业均衡转为充分就业均衡, 再由充分就业均衡转化为失业均衡,这一过程 就是经济的收缩时期。失业均衡形成了收缩期 的谷底阶段,这时现实的总产量小于潜在的总 产量,失业率高于自然率,反映了经济的衰退。
一个社会长期的总产量取决于既定的技术水 平和这个社会现有的生产要素的存量。
Y F K, L


在古典经济中,经济的产出称为潜在的产 出水平。长期总供给曲线(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LAS) 表现为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七章 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七章  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一般均衡

21
LM曲线的斜率
22
LM曲线中的三个区域:
r
区域3
区域2
区域1 o
Y
LM曲线的三个区域
区域1: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 降到很低水平时,投机需求无 限大,即“流动性陷阱”;
区域3: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当利 率足够高时,投机需求为零;
区域2:货币的投机需求随利率上 升而上升;
LM曲线的移动
(一)交易货币需求变动
y
1 c 或
i
1 iK I
边际消费倾向c与投资需求对利息率变动的反应程度i越大,
IS曲线越平坦。
r
II0 ir I
Y 1 I
1c Y
12
IS曲线的斜率
斜率的绝对值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c与投资需求对利息率变 动的反应程度i 的大小:
(1)如果投资需求对利息率变动的反应程度i既定,则IS曲 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与边际消费倾向c负相关,边际消费倾向 c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越小,IS曲线比较平坦。
o
A
I
B
IV
E
C
D
III
LM
II IS
Y
32
两个市场失衡及其调整
总之:
只要投资函数、储蓄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量 既定不变,就可以确定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 衡时的均衡点,即IS与LM曲线的交点。
任何不在均衡点上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都属于失衡状态, 而这种失衡状态在市场作用下,最终都将趋向均衡。
IS-LM模型
在IS-LM模型中,I、S、L、M分别表示投资、储蓄、货币需求和 货币供给。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表明,当投资等于储蓄(I=S)时,国民收入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

经济学原理 第7章一国收入的决定

经济学原理 第7章一国收入的决定

国内生产总值特点
• (5)市场价值 • GDP是支市场价值计算的。
• 首先是以市场价格计算其价值;
• 其次,GDP的生产以“市场性”、“社会性”为 原则,而不包括自产自用的商品。 • (6)包括产品和劳务 • GDP既包括有形的最终产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 产品价值。
二、其他收入衡量指标
• 1、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总收入)
• 居民户和非公司企业得到的收入。
• =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支付 • 4、个人可支配收入
• 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其他非税支付
3、个人收入,一国一 年内个人所得全部收入 PI =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 • +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 支付 • + 政府向居民支付的 利息;
四、国民经济的循环与国民收入核 算的恒等
1、两部门简单循环(生产和消费)
•生产与消费均衡 •生产多少=消费多少
C+I = C+S
所以I = S
2、三部门循环:居民、厂商、政府
•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 买各种产品与劳务的支 出
三部门经济均衡 C+I+G = C+S+T 所以I+G = S+T
3、四部门经济均衡AD = AS
例题:计算GDP 、NDP、NI、PI与DPI
•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 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 为5000亿美元(其中500亿美元为 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 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 2000亿美元,其他为个人所得税), 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 购买为2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 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 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根据以上 数据计算。

第七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 事实上,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经济当 事人提取正确的信号是非常困难的,他们 的判断很可能出错,从而把一般物价水平 的变动与相对价格的变动相混淆,结果使 产出和就业偏离了自然率水平。但由于人 们形成了理性预期,这种偏离很快就会得 到纠正,即使在短期内经济也处于其均衡 水平上。
• 意外的总需求冲击(主要是由于货币供给的意外 变动造成)将引起市场价格的意外变化,这将对 理性的经济当事人造成价格预期误差(不完全信 息假说),从而引起厂商和工人对产品和劳动供 给的调整(跨期替代假说),这将造成经济总量 的波动,即产量和就业偏离其长期均衡水平(自 然率假说)。一旦经济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的预期 误差将迅速调整产品与劳动的供给(理性预期假 说),由于价格与工资具有完全弹性(市场持续 出清假说),产量与就业将会迅速恢复到其长期 均衡水平。 • 在这种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总量受到的需求冲 击被认为主要源于没有预见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 因此它也被称为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这一理论所 包含的政策含义是政策无效论。
• 三、货币意外冲击模型、 • 当发生价格水平意外时,即当实际价格水平高 于预期值时,厂商和工人会把它当成是自己产 品和劳动的相对价格上升,从而导致经济中产 品供给和就业量的上升。在没有价格水平意外 的情况下,经济将保持在它的自然水平上。
• 卢卡斯认为,经济中一般有两类干扰:一类是 由货币数量变化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波动, 另一类是由生产技术条件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引起的相对价格水平的波动。很显然,在决定 增加或减少产量和劳动供给时,只有相对价格 的变动才是至关重要的。在人们预期到的情况 下,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实际产出和 就业,而只会影响其名义量,这就是“货币中 性”的含义。
• 卢卡斯根据货币周期模型对20世纪70年代西方 国家出现的滞涨现象作出解释。 • 按照货币周期理论,如果冲击完全是意料之外的, 会观察到价格和产量的协同运动;如果冲击完全 是意料之内的,价格仍然会变,但产量不会变动。 假设冲击既有意料之外的成分又有意料之内的成 分,那么价格和产量都会上升,只是价格会上升 的幅度小于冲击完全是意料之内的情况下的幅度, 而失业率下降的幅度小于冲击完全是意料之外的 幅度。这意味着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是不稳定的, 它取决于货币供给增加后预期到的和未预期到的 成分的比例。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AS曲线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AS曲线
8
w
W-N
C A E
N=N*
N
9
产品定价原则
生产函数 Y=αN (dY/dN=α) Y=α (dY/dN=α 又 P = P[Y(N, K0)] 所以 TR = P[Y(N, K0)]Y (N, K0) )]Y MR=Y dP/dY dY/dN +P dY/dN =(dY/dN ) P(YdP/PdY+1) =(dY/dN ) P(1-1/e) P(1f.o.c MR=MC 故 (dY/dN ) P(1-1/e)=W P(1P=W (1/α(1-1/e)) (1/α(1一般地,劳动密集型e ,令1/ (1一般地,劳动密集型e>1,令1/ (1-1/e)=1+Z (其中Z>0) (其中Z>0) P=W(1+Z)/α P=W(1+Z)/α 即成本加成定价原则
4
名 义 工 资 增 长 率
gw
u<u*~ gw>0 ~w>w-1
实际失业率(U) 实际失业率(U)
u<u*~ gw>0 ~w<w-1 u=u*~ gw=0 ~w=w-1 gw=- ε(u-u*) (uε 反映货币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ε=0,指gw对u变动完全无反应,菲利普斯曲线 =0,指g 水平且与横轴重合,即存在工资刚性。 ε=0,指gw对u变动极其敏感,菲利普斯曲线 =0,指g 垂直于横轴,即表明工资变动及其灵活。
5
(ε≥0)
W-N线
名义工资和就业量的关系
gw=-ε(u-u*) (uLF=N*+LFu* LF=N +LFu
~u*=(LF-N*)/LF u*=(LF~ u =(LF-N )/LF =(LF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失业的测量
人们关心的是非自愿失业的程度。摩擦性失业 人们关心的是非自愿失业的程度。 和结构性失业是必然存在的, 和结构性失业是必然存在的,这两种失业同劳 动力的比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动力的比率称为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 ) 率时的经济产出量被称为“ 率时的经济产出量被称为“充分就业的国内生 产总值” 产总值”。
Y
AD0 ⇒ AD1
货币因素
r
LM 0 LM 1
IS1
0 P
LM 0 ⇒ LM 1
Y
Y0
Y1
AS
AD1
P2 P1 P0
0
AD 0
AD 2 Y 0 Y ' Y1 Y ∗
Y
AD0 ⇒ AD1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指物价水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 平上升是由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 平上升是由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它又可以细分为
需求不足型失业( 需求不足型失业(demand-deficient 凯恩斯认为, unemployment )凯恩斯认为,如果一个经济 的有效需求水平过低, 的有效需求水平过低,不足以为每一个愿意按 现行工资率就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现行工资率就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即失业人 数超过了以现行工资率为基础的职位空缺, 数超过了以现行工资率为基础的职位空缺,由 此产生的失业便是需求不足失业。 此产生的失业便是需求不足失业。
第一节 通货膨胀 • 第二节失业 • 第三节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
1、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的衡量 、
•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 通货膨胀( ):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 通货膨胀 ): 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 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 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价格指数(price index):物价总水平或一般 价格指数( ):物价总水平或一般 价格指数 ): 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 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 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
品种
数量 (件)
基期价格 (美元) 美元) 1.00 3.00 2.00
本期价格 (美元) 美元) 1.50 4.00 4.00
价格变化 百分比 50 33 100
A B C
2 1 3
•交易总量=2件A+1件B+3件C 交易总量= 件 + 件 + 件 交易总量 •基期价格总额=1×2+3×1+2×3=11美元 基期价格总额= × + × + × = 美元 基期价格总额 •本期价格总额=1.5×2+4×1+4×3=19美元 本期价格总额= × + × + × = 美元 本期价格总额 •基期价格指数=11/11×100=100 基期价格指数= 基期价格指数 × = •本期价格指数=19/11×100=172.7 本期价格指数= 本期价格指数 × = •通货膨胀率=(172.7-100)/100=72.7%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 ) = % 这个例子中, 这个例子中,本期价格总水平即本期价格指数比基 期价格总水平上升72.7%。即这一时期(从基期到本期 期价格总水平上升 。即这一时期( 的通货膨胀率为72.7%。 )的通货膨胀率为 。
(2)货币因素是指能引起 )货币因素是指能引起LM曲线右移的 曲线右移的 因素, 因素,如货币供给增加或货币供给不变的 条件下货币需求的减少,见图17-1(b) 条件下货币需求的减少,见图 ( )
r
LM
IS 0 IS1
0 P
实际因素
IS0 ⇒ IS1
Y
Y0
Y1
AS
AD1 P2 P1 P0
0
AD 0 AD 2 Y 0 Y ' Y1 Y ∗
•按失业的原因可以分为 按失业的原因可以分为 摩擦性失业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 季节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seasonal unemployment )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 需求不足型失业(demand-deficient 需求不足型失业( unemployment ) 技术性失业 (technical unemployment) )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
•充分就业的定义 充分就业的定义
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 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 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 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 业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空缺职位总额恰好等于寻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业人员的总额及需求不足型失业为零的话, 业人员的总额及需求不足型失业为零的话,就实现了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 还有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在提高就业率, 还有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在提高就业率,必 须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话, 须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话,那么就已实现了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
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除了工资和利润上升 的推进, 的推进,原材料和能源等的涨价也会使成本 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形成通 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模型的图示见图17-2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模型的图示见图

工资/利润上 涨
P
P3
AS1 ⇒ AS2
•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 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 1、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费价格指数( , 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 ),又称生活费用指数 ),又称生活费用指数。 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 变动而得到的指数,计算公式是: 变动而得到的指数,计算公式是:
摩擦性失业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 ,它是因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 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它 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 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seasonal unemployment )指某 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产生的失业。 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产生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 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会萧条阶段因需求下 降而造成的失业。 降而造成的失业。
三、失业的代价
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失业率高会使社会损失很多本来应 当而且能够生产的产量。 当而且能够生产的产量。有的经济学 家认为,失业率每提高1%,实际产量 家认为,失业率每提高 , 会损失3%。(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 会损失3%。(奥肯定律)
给失业者本人及家庭带来的损失
四、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这一概念是由货币主义代表人弗里德曼提 自然失业率这一概念是由货币主义代表人弗里德曼提 自然失业率 出的,它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 出的,它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 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 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 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高低与通货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 膨胀率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膨胀率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货币主义提出自 然失业率的概念,在于反对凯恩斯“非自愿失业” 然失业率的概念,在于反对凯恩斯“非自愿失业” 的提法。 的提法。 •究竟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怎样,对此问题凯 究竟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怎样, 究竟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怎样 恩斯主义者、 恩斯主义者、货币主义者和理性预期学派有着不 同的看法。 同的看法。
•把通货膨胀预期作为分类标志,通货膨胀可 把通货膨胀预期作为分类标志, 把通货膨胀预期作为分类标志 以分为 已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把经济模式中市场机制起多大作用作为分类 把经济模式中市场机制起多大作用作为分类 标志,通货膨胀可以分为: 标志,通货膨胀可以分为: 开放性的通货膨胀 抑制性的通货膨胀
•自愿失业( voluntary unemployment )指工 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 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 ,或不愿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而造 成的失业。 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 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是 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 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但由 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技术性失业 (technical unemployment)指由 ) 于技术进步, 于技术进步,或采用了节约劳动的机器而引起 的失业。 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指 ) 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 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
3、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GDP 、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deflator) )
2、通货膨胀分类 、
•把物价上涨速度作为分类标志,可分为: 把物价上涨速度作为分类标志,可分为: 把物价上涨速度作为分类标志 爬行的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 飞奔的通货膨胀 恶性的通货膨胀 •把通货膨胀的原因作为分类标志,可分为 把通货膨胀的原因作为分类标志, 把通货膨胀的原因作为分类标志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3、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指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 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于商品市场上的过度需 求拉上的。 求拉上的。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发源于两大类因素: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发源于两大类因素:实际因素和 货币因素: 货币因素: 曲线右移的因素, (1)实际因素是导致 曲线右移的因素,如资 )实际因素是导致IS曲线右移的因素 本边际效率上升从而投资需求增加, 本边际效率上升从而投资需求增加,出口需求增 进口需求下降, 加,进口需求下降,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从而消 费需求增加等,见图17-1(a)。 费需求增加等,见图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