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学(宗浩主编)思维导图
第14章 应用生态学PPT课件

应用生态学发展趋势
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触发了一些新的应用生态学分支的诞生 与发展,如污染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人类生态学、经济生 态学等。任何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效的管理生态系 统,谋求人类及其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以获得人类社会的 持续发展及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将是新世纪的热点 问题之一,《可持续的生物圈建议书》(SBI)是这一思想 的代表。 SBI反映应用生态学面临的重大问题有: 应付全球环境变化的挑战; 系统变化的生态模型、模拟及趋势预测;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以解决自然—社会—经济复合 系统的协调发展; 以及自然保护与开发的结化的挑战 。 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灾害频繁。污染严重。
• 3. 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决定农 业必须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列入发展 目标。
14
三、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
• 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 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 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 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 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 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15
四.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 1.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 • 2.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 3.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 • 4.劳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 • 5.个别农场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
第14章 应用生态学
--连接生态学与各门类生物生产领域和 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领域的桥梁 和纽带.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人教选择性必修2期末复习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第3章第12节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类型(P48最后一段)结构组成成分组成成分构成作用地位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的基础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藻类、蓝细菌、硝化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生态系统的基石,最主要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各种寄生生物,如菟丝子、病毒等也属消费者 1.通过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物质循环;2.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最活跃成分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及营腐生生活的动物等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关键成分四种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图(如右图1)图1营养结构食物链(网)—植物蝉螳螂黄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食物链食物网概念: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考法:1.数食物链条数;2.食物网上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种间关系除了捕食还可有种间竞争还有种间竞争作用地位:1.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稳定性功能实践应用能量流动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过程分解者分解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呼吸作用散失初级消费者摄入初级消费者同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次级消费者摄入……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分解粪便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几个环节解读输入:能量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即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为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传递:能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化学能热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散失:有机物中化学能经各营养级和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供生命活动利用后都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1. 生物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生长、发育、遗传、进化、生态等方面。
生物学对于理解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3.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细胞膜起到保护细胞、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负责存储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4. 生物的分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特点,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生物分类单位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例如,人类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
5.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是指生物通过生殖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由DNA分子组成。
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可以分为遗传变异和环境影响引起的变异。
6. 生物的进化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改变。
生物进化遵循自然选择的原则,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逐渐改变种群的基因组成。
7.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
它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水、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8.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基因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物种灭绝、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等。
9. 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对生物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学科。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
例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生物制药等都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成果。
10.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景观生态学学科路线图

“景观生态学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句话表达了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念,即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景观生态 学认为,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当人类与自然环境和 谐共生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章介绍了如何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内 容包括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步骤和方法,以及景观生态设计的理念和实践。
这一章详细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自然保护 区设计、城市绿化建设等方面。通过阅读这一章,读者可以了解景观生态学在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这一章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 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通过了解这些趋势和挑战, 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方向。
《景观生态学学科路线图》的目录涵盖了景观生态学的各个方面,从基本概念 到实践应用,再到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通过分析这本书的目录,我们可以看 到景观生态学作为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的独特魅力。它不仅自然生态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还强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干预。它还为解决全球性 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精彩摘录
《景观生态学学科路线图》是一本全面介绍景观生态学的书籍,涵盖了景观生 态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以下是本书的一些 精彩摘录: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影响的科 学。”
这句话概括了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即研究景观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景 观生态学不仅自然因素对景观的影响,还人类活动如何改变景观,以及这种改 变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思维导图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课件

吸作用;呼吸作用在农业生
产上的应用。
命题角度 主要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如对“光合作用利
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的考查,此 外围绕“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环境保护 问题也是近年来的热点。
• (4)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影响 • ①对碳—氧平衡的影响 • 人类对森林的砍伐;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矿石燃料的大量使
用,使排入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已经超出生物圈自动调节 的能力,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异常气候。 • ②人类为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采取的主要措施 • a.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 二氧化碳固定量大于二氧化碳释放量的独特优势。 • b.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典型例题
•例 3 新疆生产的水果又大又甜,以甜瓜为例,新疆与某地的光照
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温度条件却差别较大(见下表),致使
新疆产的同品种甜瓜更甜,以下是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其推理过程
成作用
作用
能量转化 光能→储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将储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反应式
联系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光合作用对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用是植物体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过程
典型例题
•例 2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 一晴天内对室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 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D )
解 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思维导图构建

[最新考纲]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知识回顾
考点突破
知识回顾
结构
生态系统 功能 稳定性
破坏 全球性环 境问题
人工生态 联系 系统中物 种设置、 物质、能 量投入等
共同进化、 三类价值
联系
(节选2018· 全国Ⅰ卷,29)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
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共同进化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
解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
链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 营养级的能量较少,所以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
易错提醒 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3点提醒 (1)能量流动:单向、逐级递减,范围为食物链各营养级。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
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 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
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思维导图

主讲人:杜美荣 2020年3月5日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被子植物的一生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的一生
种子结构
单子叶种子结构 双子叶种子结构
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条件
自身条件 外界条件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主讲人:杜美荣 2020年3月5日
发现历程
1880年,恩格尔曼(德)水棉实验
金鱼藻实验
验证CO₂和H₂O是光合作用原料实验 概念及表达式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原料、产物、条件及发生场所
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
物质和和能量变化
实质
影响因素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相关实验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概念及表达式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水+二氧化碳+能量
(2018·呼和浩特)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先将植 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 余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用 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假设A、B、C、E各区域形状大小一致,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若设置A区和B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学习内容提纲 应用生态学基础2013年春

《应用生态学》课程学习内容提纲及相关要求《基础生态学》(第二版,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7年12月出版绪论1、生态学定义(Haeckel,p1;马世骏,p2。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四个层次,p2。
[思考题1]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个体生态学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p6-7。
2、生态因子的分类(4种,p7。
3、生态因子作用特征(5个,p7-8。
4、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原理(p8-10。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p10、贝莱克曼限制因子定律(p11、谢尔夫德耐受性定律(p11。
&生态幅(或生态价、内稳态的概念(p12,p13o[思考题1、2]第二章能量环境1、光质、光强、光周期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p17-212、温度与动物类型(p23-24、温度系数(Q10定律(p24、有效积温法则(p25、驯I 化与气候驯化(p26、生物对低温的适应(贝格曼规律、阿伦规律,p26、生物对高温的适应(p30-31、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应(p31-32、物种分布与环境温度(低温、高温,p32-33。
3、风对生物的作用(生长及形态、物种传播、破坏作用等,p33-34。
4、火对生物的作用(p36。
[思考题1-6]第三章物质环境1、陆生植物的生态类型(p43。
2、内温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p52-54。
3、C02与植物生长的关系(p55。
4、土壤矿质元素与生物生长(p59。
[思考题1、3-10]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第四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种群的概念(p66。
2、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p67。
3、种群的大小和密度(p67-68。
4、种群的内分布型及其成因和分类与检验指标(p69。
5、种群统计学指标有哪些(p70-71?6年龄锥体的3种基本类型(p717、生命表(动态、静态及其编制、存活曲线和种群增长率(p72-76。
8、种群增长的“理曲线与“ S型曲线及其所表示的生物生态学意义(p77-80。
第四章草地生态与草地生态系统管理

第二章 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 第一节 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量在草地生态 系统各组分内河组分间的运动与转移是一种连续 的动态过程。 • 一、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最终耗散,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 能增加;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能量开放的系统。
• 二、 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采食与被采链条,叫食物链。 • 1. 绿色植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生命物 质的基本来源,为第一营养级。 • 2. 草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一级消费者, 为第二营养级; • 3. 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是二级消费者,为 第三营养级; • 4. 以肉食动物为食物的肉食动物是三级消费者, 为第四营养级; • 5. 分解者为第五营养级
(二)组分相互之间的关系
两个过程:第一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生产者的生产过程;第二性生产: 消费者的再生产过程;分解者的分解过程也非常 重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二、 草地生态学的性质和内容
(一)性质: • 草地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生态 学范畴; • 它以生物学、地学和普通生态学为基础; • 与农业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相联系和渗透; • 为草地畜牧业及自然资源的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 草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应的技术。
第二节 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物质循环总是处于周而复始往复循环之中。 库:物质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通常用库 德概念历来表示,它代表摩中物质的贮存量。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圈水平上物质传递, 即在生物圈中的生物体的物质代谢与生物圈中的 化学循环连接起来,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三种主要的循环类型: 水循环、气态循环、沉积循环。
(三)草地生态和人类发展的历史渊源: • 原始社会人类对草地生态的干扰较小; • 农业发展后,加大了对草地的开发利用,破坏了 草地生态; • 现代社会,一方面,由于人口的激增,和生活水 平的提高,加大了草地破坏程度;另一方面,许 多国家开展牧草育种,草地改良,建立人工草地, 将自然的草地生态系统发展为高效、稳定、持续 发展的人工自然混合的生态系统,即获得了很好 的生态效益,又获得了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