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2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主流。
在互联网的挤压下,学界和业界对传统媒体唱衰屡見不鲜。
这些关于传统媒体衰落的讨论中,有关“报纸消亡”问题的争议,声音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自菲利普·迈耶的“报纸消亡论”开始,学界和业界对“报纸消亡”的辨说一直持续至今。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学院菲利普·迈耶,他在2004年出版的《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对美国“全球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数据进行了新闻业信任度方面的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根据图表中显示的受众信心分布和读者数量变化趋势,菲利普·迈耶得出结论,即在2015年大众对于新闻业的信任度会降至零点。
由此,他预测——“在2043年第一季度晚些时候,日报就没有读者了”。
一些学者从大众媒介更替的角度出发,认为报纸的发展已经接近后期。
也有一些学者和业内人士从商业模式和信息载体的层面进行分析,认为报纸终究会被互联网替代。
在国内学者中,刘建明指出,报纸上的新闻转向网络之后,网络报纸已经不能称作报纸,而是网络新闻库。
从这一形态上来讲,报纸演变成网络报纸之后,报纸本身就已经消失。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报纸消亡论”是一种夸大的预测,媒介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取代,而是不断提升。
高三语文试题与解析-邯郸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监测+语文答案
202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答案1.C2.B3.D4.①“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形象地说明了片面性的特点,使论证更生动形象。
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过引用熟语,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③这些熟语的使用,使论证语言更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
5.①要具体分析新时代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认识到它们的特殊性和相对性,不能一概而论。
②要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明确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③要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客观地看待问题,全面地分析问题,深入地研究问题,防止错误和僵化。
④要根据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6.D7.C8.①结尾对老树的描写,与开头对少年宫的描写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②老树是少年宫的象征,它见证了作者的少年时光,表达了作者对少年宫的怀念之情。
③老树的依旧存在,与少年宫的变迁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时光流逝和事物变化的感慨。
9.示例一:我会选择故事屋。
因为故事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平台。
在故事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讲述故事,根据听众的反应调整思路,这种体验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此外,故事屋中的互动氛围也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分享和交流的快乐,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示例二:我会选择乒乓球室。
因为乒乓球室不仅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场所,还能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乒乓球室中,孩子们通过打擂的方式,学会了面对挑战和失败,培养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同时,与冠军运动员的接触和交流,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斗志和对梦想的追求。
这些经历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0.如是则小人亦有时而用之/国时平治定/用之则否11.D12.B13.(1)阳虎在鲁国被驱逐,在齐国被怀疑,逃跑到赵国,赵简主迎接并任用他为相国。
(2)圣人之所以不同于有才能的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成就天下的大事并且使它回归正道的很少。
河北省邯郸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邯郸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监测语文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
例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中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等,情形是非常复杂的。
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
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
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
研究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
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
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如此等等。
2021届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
把国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侧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倾向。
经济增长需要以民为本的具有前瞻性的健康规划,以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健康中国建设体现着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取向,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
中国已进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来提升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接,并助力经济和综合国力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规模相当可观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
从本质上说,健康中国建设也是保障民生福祉之策,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安定。
例如,若看病难、因病致贫现象突出,则会酝酿社会矛盾甚至危机;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不到及时处置,则会人心惶惶,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摘编自华颖《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意义、当前形势与推进关键》)材料二:互联网大数据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互联网+医疗健康”对传统医疗卫生改革的影响将会是全方位的。
随着医疗健康领域问题和个人健康问题的数据化、信息化,医疗行为可以从传统的面对面会诊逐步转为线上专家会诊。
传统医药产业目前存在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针对个人健康情况定制的个性化产品会逐渐出现,这将大大提高医疗质量,更有效地解决基础性个人医疗问题。
过去医学界在人才培养中长期争论不休的经验问题也将得以解决。
例如,可以将全中国最好的胸外科专家的病例和经验数据化,研制出达到三级甲等医院专家水平的“智能医生”,像AlphaGo(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一样。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2021年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一中2021年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河北省邯郸市一中_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三.四题选一题作答)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自先秦以来,我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与白话保持着严格的距离.散文发展史,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文言文发展史.其间虽然偶有白话的渗透,但大局不改.然而,文言这种不言而喻的至尊地位在晚清时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黄遵宪以及谭嗣同.陈荣衮等都曾提出言文合一的主张,裘廷梁更是以白话为维新之本,甚至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梁启超的新文体与文界革命,在文言中掺入俚语与外国语法,将文言撕开了一道难以弥合的裂口.随着科举制度的消亡,民国代兴,白话文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席卷南北,所向披靡.到《新青年》创立,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更是接连发表文章,像精心设计的组合拳一般,对已经摇摇欲坠的古文施以致命打击.中华民国时期,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明确提出要对今日之文学改良,主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八事,文字虽然还较温和,但里面分明隐藏着要用〝活文学〞也就是白话文学替代古文的用心.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更将胡适的〝改良〞升级为〝革命〞,毫不隐晦地说:〝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而笔锋所向,尤在〝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之归.方.刘.姚〞,将他们戴上〝十八妖魔〞的高帽,而〝桐城派〞等〝今日吾国文学〞,因为〝悉承前代之敝〞,也同样在宣战打击之列.《新青年》同期还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信,该信一边大力赞赏胡适白话体文学主张,一边又以挑衅的口吻指出:〝唯选学妖孽,桐城谬种,见此又不知若何咒骂.虽然,得此辈多咒骂一声,更是价值增加一分也.〞在陈独秀〝妖魔〞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谬种〞的骂辞,所骂对象也更加接近当代,火药味又浓三分.按说,面对这种公然挑战,与传统文学有瓜葛的文人学者,特别是无端遭到辱骂的桐城派,应该挺身而出,群起反攻.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或许是经过长期的白话文思想冲击,人们已经真切感受到古文确实已经日薄西山,白话文的世纪就要到来,真切地感受到胡适.陈独秀所言是大势所趋,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出来应战.他们有的徒兴哀叹,有的静观其变,有的干脆改弦易辙.严复以为:〝此事全属天演,革命时代,学说万千,然而施之人间,优者自存,劣者自败,虽千陈独秀,万胡适.钱玄同,岂能劫持其柄?则亦如春鸟秋虫,听其自鸣自止可耳.〞不过,事情总有些例外,林纾就是这例外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还在胡适.陈独秀们在《新青年》上高声叫阵时,林纾很快在上海坚定予以回击.遗憾的是,历史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林纾挺立中流,以身作闸,挽狂澜于既倒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无论如何还是无法以一己之躯阻挡大江东去.(节选自罗书华《古文最后的守夜人》)1.下列各项对文中改良古文论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启超在文言中掺入俚语与外国语法的新文体与文界革命,给予了地位至尊的文言难以恢复元气的一击.B.《新青年》的创立,为改良古文的论战提供了主阵地,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是冲锋陷阵的主将.C.文言的地位在晚清时期受到严重挑战,其表现之一就是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八事〞,主张文学改良.D.同为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的言辞比胡适的更为犀利.一针见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自先秦以来,中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从这个角度来说,散文的发展史也就是文言文的发展史.B.晚清时期的黄遵宪等人提出〝言文合一〞的主张,挑战文言的地位,之后的白话文运动更加速了文言隐退的步伐.C.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并把笔锋指向了明前七子.后七子,指向了八家文派的代表人物.D.一些传统的文人学者已真切地感受到了古文已经走到末路,因此面对胡适等人的挑战,只有林纾等极少数的人进行反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晚清白话文运动开启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但其性质不同于〝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它仍然属于古代白话文的范畴.B.钱玄同在陈独秀〝妖魔说〞的基础之上,把〝谬种〞骂辞的矛头指向古文,对古文的批判更加具有火药味.C.严复站在一个更高点,认为白话文替代古文是自然的进化,人类必须顺其自然.D.就人类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白话文替代古文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而且是进步的表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仍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著,深委任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玚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玚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玚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节选自《陈书》)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B.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C.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D.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也叫禅让,如尧让位于舜.后指帝王把帝位让给别人.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B.阙是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前往朝廷,又可指前往京都.C.〝陈〞和〝周〞是南北朝时的两个朝代,陈在宋.齐.梁之后,周在梁.唐.晋.汉之后.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意为回老家安度晚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孙玚通晓谋略,战功卓著.侯景围攻,他率部下全力抵抗,顺利解围;与大将史宁作战时,在兵力悬殊.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仍让周兵吃尽了苦头.B.孙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他先前跟随王琳做梁永嘉王的太傅卿.通直散骑常侍,当王琳兵败之后,他召集将士分析形势,假意归顺,保留实力,伺机而动.C.孙玚劳苦功高,深受恩宠,高宗即位后,非常信任和重用他,派他都督军事,把守重镇;后主继位后,常常亲自拜访他,并写诗称赞他的功绩.D.孙玚博学多才,被人钦慕.他自幼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后又造访讲经之处,经常和高僧谈论佛经,并时有论辩,让僧侣们心悦诚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5分)(2)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度浮桥①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注]①浮桥:今福州市闽江旧大桥,宋时是由船只连成的浮桥.②九轨:轨,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九轨〞意指浮桥桥面宽广.8.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5分)9.颈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屈原在《离骚》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的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商隐《锦瑟》一诗由思忆青春年华起笔,写得如梦如幻,最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追梦已醒,只是当时不甚分明的慨叹.(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水面月光美丽.湖中明月如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天火阿来多吉跃上那块巨大的岩石,口中发出一声长啸,立即,山与树,还有冰下的溪流立刻就肃静了.岩石就矗立在这座山南坡与北坡之间的峡谷里.多吉站在岩石平坦的顶部.背后,是高大的乔木,松.杉.桦.栎组成的森林,墨绿色的森林下面,苔藓上覆盖着晶莹的积雪.岩石跟前,是一道冰封的溪流.溪水封冻后,下泄不畅,在沟谷中四处漫流,然后又凝结为冰,把一道宽阔平坦的沟谷严严实实地覆盖了.沟谷对面,向阳的山坡上没有大树,枯黄的草甸上长满枝条黝黑的灌丛.草坡上方,逶迤在蓝天下的是积着厚雪的山梁.多吉手中一红一绿的两面小旗举起来,风立即把旗面展开,同时也标识出自身吹拂的方向.他挥动旗子的身姿像一个英武的将军.他口诵祷词.多吉是在呼唤火之神和风之神的名字.呼唤本尊山神的名字.他感觉到神灵们都听到了他的呼唤,来到了他头顶的天空,他的眉宇间掠过浅浅的一点笑意.他在心里默念:〝都说是新的世道,新的世道迎来了新的神,新的神教我们开会,新的神教我们读报纸,但是,所有护佑机村的旧的神啊,我晓得你们没有离开,你们看见,放牧的草坡因为这些疯长的灌木已经荒芜,你们知道,是到放一把火,烧掉这些灌木的时候了.〞神们好像有些抱怨之声.多吉说:〝新的神只管教我们晓得不懂的东西,却不管这些灌木疯长让牧草无处生长,让我们的牛羊无草可吃.〞他叹息了一声,好像听见天上也有回应他叹息的神秘声音,于是,他又深深叹息了一声,〝所以,我这是代表乡亲们第二次求你们护佑.〞他侧耳倾听了一阵,好像听见了回答,至少,围在岩石下向上仰望的乡亲们从他的表情上看到,他好像是得到了神的回答.在机村,也只有他才能得到神的回答.因为,多吉一家,世代单传,是机村的巫师,是机村那些本土神与人群之间的灵媒.平常,他也只是机村一个卑微的农人.但在这个时候,他伛偻的腰背绷紧了,身材显得孔武有力.他混浊的眼睛放射出灼人的光芒,虬曲的胡须也像荆刺一样怒张开来.〝要是火镰第一下就打出了火花,〞多吉提高了嗓门,〝那就是你们同意了!〞说完这句话,他跪下了,拿起早就备好的铁火镰,在石英石新开出的晶莹茬口上蒙上一层火绒草,然后深深地跪拜下去.〝神灵啊!让铁与石相撞,让铁与石撞出星光般的火星,让火星燎原成势,让火势顺风燃烧,让风吹向树神厌弃的荆棘与灌丛,让树神的乔木永远挺立,山神!溪水神!让烧荒后的土地来年牧草丰饶!〞唱颂的余音未尽,他手中的铁火镰已然与石英猛烈撞击.撞击处,一串火星迸裂而出,引燃了火绒草,就像是山神轻吸了一口烟斗,青烟袅袅地从火绒草中升起来,多吉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团升着青烟的火绒草,对着它轻轻而又深长地吹气,那些烟中便慢慢升起了一丛幽蓝的火苗.他向着人群举起这团火,人群中发出齐声的赞叹.他捧着这丛火苗,通了灵的身躯,从一丈多高的岩石顶端轻盈地一跃而下,把早已备好的火堆引燃.几十支火把从神态激越庄严的人们手中伸向火堆,引燃后又被高高举起.多吉细细观察一阵,火苗斜着呼呼飘动,标示出风向依然吹向面南朝阳,因杂灌与棘丛疯长而陷于荒芜的草坡,他对着望向他的人群点了点头,说:〝开始吧.〞举着火把的人们便沿着冰封峡谷的上下跑去.每个人跑出一段,便将火把伸向这秋冬之交干透的草丛与灌木,一片烟障席地而起,然后,风吹拂着火苗,从草坡下边,从冰封溪流边开始,升腾而上.剩下的人们,都手持扑火工具,警惕着风,怕它突然转向,把火带向北坡的森林.虽然,沟底封冻溪流形成的宽阔冰带是火很难越过的,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每一个人都知道,这火万一引燃了北坡上的森林,多吉蹲进牢房后,也许就好多年出不来了.就因为放这把山火,多吉已经进了两次牢房.今天,上山的时候,他从家里把皮袄与毛毯都带来了.有了这两样东西压被子,即使在牢房里,他也能睡得安安心心,暖暖和和了.大火燃起来了,引燃了那些荒芜了高山草场的坚硬多刺的灌丛,沿着人们希望它烧去的方向熊熊燃烧.来年,这些烧去了灌丛的山坡,将长满嫩绿多汁的牧草.烧荒的滚滚浓烟升上天空,这大火的信号,二十多公里外的公社所在地都可以看到了.要不了几个时辰,公安开着警车就会出现在机村,来把多吉捕走.(节选自《天火》,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A.小说以多吉的祈火.引火.点火为主线,主线清晰,情节富于变化,笔法老练,凸显了独特的艺术风格.B.小说开头两段交代了主要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庄严而神秘,造成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C.第四段多吉在心里的默念,既展示出他对新的世道的强烈不满,更展示出他对旧神的虔诚信奉.D.作者擅长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重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摹,并且注重了景物与环境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作用,使人物个性鲜明.E.小说中人物的姓名设置.景物特点和动作.语言等细节的描写,让小说蒙上了神秘.庄重的色彩,并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温暖气息.(2)小说主人公多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析.(6分)(3)小说设置多吉呼唤神.跪拜神.唱颂词这些细节有何作用?(6分)(4)多吉与村民引燃了火,但小说的题目是〝天火〞,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屠呦呦与青蒿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蒿〞就是蒿类植物.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在《诗经》产生近3000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也正是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公元340年间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份,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份,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效果,也大幅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1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这一发现是青蒿中有效成份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青蒿素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他们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用中草药治疗疟疾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Plasmodium.viva_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与使用氯喹的病人对照组疟疾病人相比较,使用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份,确定这种有效成份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的抗疟疾效果极好,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以证实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强得多.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__183;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_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作诺奖〝风向标〞.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_年10月5日,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获得_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也成为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人.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相关链接①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颁奖词:〝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三人的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②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B.《肘后备急方》中对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份,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C. 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E. 文章引用《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使之首尾圆合,而且也暗示.象征了屠呦呦思想品质的.(2)你从屠呦呦身上发现了那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3)约瑟夫__183;戈尔斯坦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发现和发明创造有什么区别?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的是什么?试简要说明(6分)(4)从屠呦呦的成功之路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试简要说明.(8分)。
2023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不但表现在文艺作品中如此,世界观的总倾向表现在一个文艺作家身上也是如此。
它不是几句抽象的口号教条所能表现出的,要看他的具体的一言一行。
一个作家总有一种倾向,这种倾向是他毕生生活经验、文化教养和时代风尚所形成的。
它总是思想和情感交融的统一体,形成他的人格的核心。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文艺的“风格就是人格”。
例如就人格来说,“忠君爱国”这个抽象概念可以应用到屈原、杜甫、岳飞、文天祥和无数其他英雄人物身上,但是显不出这些大诗人各自的具体情况和彼此之间的差异,也就不能作为评价他们的文艺作品的可靠依据。
在西方,“人道主义”这一抽象概念也是如此。
文艺复兴时代,法国革命时代,帝国主义时代,乃至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都宣扬或者肯定过人道主义,但是具体的内容意义各不相同。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文艺领域里反对教条和公式化、概念化,反对用概念性思想来指导、约束甚至吞并具体的形象思维。
文艺作品要有理,理不是概念而是事物的本质或客观形势本身发展的倾向。
还应指出,文艺不但要有理,而且要有情,情理交融的统一体才形成人格,才形成真正伟大的文艺作品。
这种情理交融的统一体就是黑格尔所说的“情致”。
别林斯基在他的文艺论文里也发挥了黑格尔关于“情致”的学说。
近年来苏联美学界和文艺批评界有片面强调理性而蔑视情感的倾向,我们也跟着他们走,有时甚至超过他们,这是应该纠正的偏差。
提“倾向性”似比提“思想性”较妥,因为在决定倾向之中,情感有时还比思想起更大的作用。
最显著的例子是音乐。
“四人帮”肆虐时曾掀起过对“无标题音乐”的批判,因为据说“无标题”就是否定思想性。
对此,德国伟大音乐家休曼的话是很好的驳斥:批评家们老是想知道音乐家们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他们对所谈的问题往往十分没有懂得一分;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人们不再追问我们神圣的乐曲背后隐喻着什么意义;你且先把五度音程辨认清楚吧,别再来干扰我们的安宁!隐喻的“意义”便是“思想”。
河北省邯郸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1-2012学年度河北省邯郸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与……一样”错误,后句判断是苏轼的特点2.B是苏轼的个性和思想,不属于“意义”3.D无中生有,没涉及王安石破坏性问题。
4.C (确实)5.B (①说高柔跟随袁绍,与“处法允当”无关②说是高柔“处法允当”有些勉强,更主要的不是“直接表现”,是县吏的做法,⑥是明帝的做法)6.C(明帝不是“因为解弘并不是真正的像曾参和闵子骞那样的至孝之人”才要杀他)7.(1)这说明重刑不是制止士卒逃亡的办法,却反而是增加士卒逃跑数量的办法了(判断句式、“所以”、“益”、“走”各1分,文意1分,共5分)(2)明帝不听从高柔意见,最后派人送金屑给公孙晃和他的妻子儿女,让他们饮下(身亡)。
(补出“听”的宾语1分,“遣”1分,“饮”译出使动1分,“妻子”1分,文意1分,共5分)译文高柔字文惠,是陈留郡圉县人。
高柔的堂兄高干,是袁绍的外甥。
在黄河以北召唤高柔。
高柔率领全族的人跟随他。
曹操平定袁绍后,任命高柔为管县县长。
县里人平素听说过他的名声,一些奸邪的县吏,全都自动地引退离去。
高柔发布教令说:“过去邴吉当政时,县吏曾经有过错,还能够宽容他们,何况这些县吏,对于我没有过失呢!还是召回他们复职吧!”(那些离去的县吏)全都回来,勉励自己,全都成了好县吏。
高柔自从归附太祖,处理法律事情平允适当,魏国刚建立时,授予官职丞相理曹掾。
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
按照旧法,军队出征时,士卒逃亡,要把他的妻子儿女拷打致死。
太祖担心(这样)士卒还是逃亡不止,(想要)再加重刑罚。
宋金有母亲、妻子和两个弟弟都在官府中服役,主管这件事的人上奏将他们全部杀掉。
高柔启奏说:“士卒逃离军队,实在是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逃跑的士卒中也时常有后悔的,我认为应该宽恕他们的妻子儿女,这样第一可使与敌人不信任他们,第二可以引诱士卒产生归还之心。
按照原来的旧法,本来已经断绝了他们归还的愿望,却再加重旧法,我恐怕从现在起正在从军的士卒,见一人逃亡,(怕)自己将被杀掉,也将要跟着逃走,(我们)就不能再杀掉他们了。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一中202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一中2024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此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
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
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路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
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
“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
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
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
据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
“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
“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
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曲周一中高三考前热身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义乌,几乎关联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家里的哪件物品,说不定就是“义乌小商品”。
似乎总是和“小商品”捆绑在一起,但义乌的小商品背后,有大市场、大改革、大开放、大诚信。
义乌的发展被评价为“无中生有”,义乌的“小商品之都”是“闯”出来的。
在改革开放之初,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的义乌,只是浙江中部一个几无工业基础、人多地少的贫穷农业县。
1982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时任义乌县委书记的谢高华在县城街被一个青年妇女——何海美拦住高声质问:“为什么不让我们做生意?”当时,私人买卖是被禁止的。
抓住了,就是“投机倒把”。
质问谢高华的那天,何海美在街上卖尼龙袜,被县政府“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工作人员抓了个现行,货物全被没收。
她又沮丧又心疼,站在路边久久不肯离去。
突然看到十几米外路口的谢书记,她几步赶上前拦住谢书记质问。
过了几天,谢高华又在街头被另一个妇女拦住。
她的问题与何海美如出一辙:“为什么不让我们做生意?”在何海美拦路20多天后,义乌县政府给她发来通知:县里开大会请她参加。
谢高华在会上宣布,要引导农民进城经商,不是违法的商品不能没收,政府要支持老百姓致富,谁再为难他们就处理……在此基础上,义乌最终形成“四个允许”: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城乡市场开放、允许多渠道竞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8月17日)材料二:材料三:在市场的不断壮大中,义乌也曾有过“成长的烦恼”——因互联网强势崛起和经济形式的调整,订单减少、店铺倒闭、市场同质竞争加剧等问题成了困扰小商品市场发展的烦心事。
如何破除传统市场的发展瓶颈?义乌给出的答案是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勇敢主动“拥抱”互联网。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
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 75 分)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后边题(9 分,每题 3 分)所谓“春秋笔法” ,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表达方式和技巧。
即依据必定的义例,经过选择特定称呼或在表达时使用某些字眼,明辨是非而又简洁、委宛地表示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春秋笔法以符合礼制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实情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根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固然不直接论述对人物和事件的见解,可是却经过细节描绘、修辞手法和资料的挑选,委宛而奇妙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命名分、明等级作为公证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 ,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初对这类笔法作了精当的归纳:“《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足地睁开,我们只好看到他思虑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虑问题的过程,因此“春秋笔法”在这个期间还显得有些模糊。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联合《春秋》实例讲解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
经过这样演绎,这类表现技巧拥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举措的实行, 这类表现技巧拥有了在更大范围内流传的条件。
不过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恶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辈许多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此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
最后达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
他彪炳后代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依据《左传》的论述,联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尽讲解,把这类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
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成文章模范,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河北省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值:150分)考前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对知行关系的总体概括。
“知行合一〞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在动态之维,它意味着先天的“良知〞通过“行〞的过程,逐渐形成比拟自觉的意识。
“知行合一〞同时涉及“知〞和“行〞之间的互动,在这一意义上,一方面,行要由知加以引导以取得自觉形态:没有知的引导,行往往无法摆脱盲目性;另一方面,知必须落实于行——知而不行就等于未知,真正的知需要通过落实于行而得到表达。
从知和行相互统一的角度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便可以注意到,这一观念对把握、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其理论上的意义。
就“知〞而言,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涉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内涵的理解,包括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血缘意义上的自然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区分开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可能的条件和前提,等等。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现成的存在形态,它需要通过实践过程加以构建,所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总是会涉及经济、生态、平安等不同方面。
从经济上说,促进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合理互动,形成有序的经济运行模式,包括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等,这一切表现为经济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所以可能的前提。
从生态上说,以温室效应的控制、环境的保护等为指向的生态关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全球不同地区的共同努力才能加以建构。
河北省曲周县一中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河北省曲周县一中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
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
“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
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
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
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
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
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
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
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
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
河北省曲周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试卷
河北省曲周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下·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前,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百年后,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
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
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了更服务。
乘客到站后,智能机器人可以贴身导航、搬运行李;有了智能系统,乘车流程也大大简化,乘客可通过电子客票、刷脸进站。
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大大了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紧握詹天佑百年京张的接力棒,中国高铁正在续写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断言一目了然人性化提高B . 预言一目了然个性化增加C . 预言了然于胸人性化提高D . 断言了然于胸个性化增加(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B . 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C . 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D . 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借助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B . 京张高铁应用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为沿线实时“体检”C . 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帮助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D . 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7·成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曲周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
河北省曲周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7·天津) 下面是2006年度和2016年度有关“天津旅游”的词云图,是根据国内十大旅游网站筛选出的高频词汇生成的,字号越大,表示该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关注度就越高。
(9分)(1)请对比两幅词云图,简要概括天津旅游十年间发生的变化。
(3分)(2)结合2016年度词云图反映的情况,为天津旅游写一段80字左右的宣传推介短文。
(6分)二、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2分)2. (6分) (2017高二下·邹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旮旯是北方居民生活中一个常用的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
近年,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旮旯这个词应该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音译过来的,它的原意是表示居住地。
今天的蒙古族居住地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它们是与旮旯一词发音类似的词,像锡林格勒盟、霍林格勒市等。
“旮旯”与“格勒”发音相似,写法不同,语源应该是相同的。
汉语中使用“旮旯”一词的地区,正是我国长城沿线及华北、东北地区,是汉族与阿尔泰语系诸族长期相伴生活的地区,他们的语言影响了汉语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的北京方言中就有大量的蒙、满语词,如“窟窿”,即借用蒙古族语“库伦”(蒙语语意为围起来的地方)一词,都表示小的空间,汉语在词意上有所变化。
那么,汉族是怎样借用旮旯这个词的呢?又怎样把它由表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词,演变成一个表示边远小地方以至角落的词的呢?我想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些词汇演化过程,推测出过去演化的情况。
例如,我们原本郑重地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国际友人、外宾、外国人,后来,外国人越来越多,民间就称他们为“老外”了。
“旮旯”一词的演变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
开始,阿尔泰语系某族人来到汉地,问他们从何处来,他们自然说某某格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
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
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
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
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
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
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
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
”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人,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人,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
雍正初,为知县。
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
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
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
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
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
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
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
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
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
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
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
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
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
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
”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
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
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于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
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
以忤巡抚被劾罢官。
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
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
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循吏二》,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
形势:河流状况。
B.自春徂秋,闭闸蓄水徂:到。
C.民得市稷黍以为食市:购买D.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徒:白白地,徒然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于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于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于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于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
他在平山闹灾时,没有报告朝廷,就开仓济民;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
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
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
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
任职苏州,他针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
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
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
7、翻译(10分)(1)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
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2)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5分)9.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分)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2)《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3)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出从秦入蜀的山路和栈道终于被打通了。
(4) 白居易《琵琶行》诗交代时间、地点和环境来奠定感情基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唯物论者启示录赵凡周敏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22年光景;22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
这位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
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
他号称“中国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
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
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
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
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
童年是短暂的,在张贤亮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
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