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怎样才算好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创新与实施效果评估
产业政策创新与实施效果评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都在寻求创新的产业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产业政策的创新与实施效果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就产业政策创新与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探讨。
一、产业政策创新的重要性产业政策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创新的产业政策可以引导企业和产业实现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同时,创新的产业政策可以带动就业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政策创新的主要内容产业政策创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来看,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产业政策。
二是从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来看,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三是从产业链和价值链来看,要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提升产业链附加值,提高企业生产和供应链的竞争力。
四是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来看,要鼓励低碳、环保型产业的发展,构建绿色、循环的产业体系。
三、产业政策创新的实施效果评估指标评估产业政策创新的实施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
首先是经济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等。
其次是技术创新指标,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专利申请量等。
再次是环境指标,如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等。
最后是社会指标,如贫困率和收入分配差距等。
四、产业政策创新与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评估产业政策创新与实施效果的方法有多种。
常见的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对比分析和影响评估等。
其中,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用来分析不同时间段的产业政策创新与实施效果的变化趋势。
对比分析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地区和产业的创新与实施效果差异。
影响评估可以通过构建经济模型和指标体系,量化产业政策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五、产业政策创新与实施效果评估的案例分析以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为例,可以发现产业政策创新和实施的效果显著。
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推动了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产业链的完善。
产业政策研讨会专题 产业政策大家谈:总结、反思与展望
产业政策研讨会专题  产业政策大家谈:总结、反思与展望导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产业层面而言,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随之出现的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失衡等严峻的挑战;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出口增速放缓,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悄然发生正在迫切地敦促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是决策者、知识界和产业界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为促进产业政策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增强学界、政界和业界在产业政策上的思想沟通,同时也为我国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真知灼见,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于2016年8月21-22日在上海共同举办了“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研讨会。
昨天,我们推出了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汤学敏梳理的林毅夫教授演讲实录。
今天,我们继续推出汤学敏对研讨会上五场圆桌会议与三场论文报告的观察总结。
一、产业政策的总结与反思(一)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孙明春博士从市场的角度谈了产业政策对行业企业产生的影响,市场机制在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赵昌文部长谈论了中国产业政策的四个特点,分别是:一、中国产业政策的范围广、产业数量多、上下重复左右重复;二、介入程度深、行政色彩浓、项目本位;三、部门权利清晰,责任模糊;四、政府套利,企业套利现象严重。
(三)中国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赵昌文部长总结了中国产业政策值得反思的三个方面,分别是:一、产业政策目标短期化、功利化、多元化;二、产业政策的工具僵化、固化;三、产业政策存在盲目化、趋同化、异化等问题。
赵昌文部长做了产业政策与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的演讲。
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其概括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与新结构经济学中的观点持同,同样认为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政府,对于有效的政府的考量可以通过三个维度进行,分别为:政府的职能范围与力量强度、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和有为干部。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评估与政策调整建议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评估与政策调整建议中国的产业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许多变化,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工业导向到如今的更加市场导向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调整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
下面将对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建议。
首先,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之一是政府主导。
在中国,政府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引导投资来促进产业发展。
这种政府主导模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起步阶段。
然而,过度依赖政府可能会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过度干预市场的问题。
因此,政府应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提供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推动市场化。
其次,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之二是行业重点发展。
由于资源和经济条件有限,中国政府通常会选择重点发展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
这种集中促进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该行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但也可能会导致其他行业的发展滞后,缺乏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不同行业的研究和评估,避免过于集中于少数行业,并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多样化的方式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第三,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之三是创新引领。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性。
政府大力支持研发和科技创新,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然而,目前中国的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较弱,与国内经济规模和科技水平不相匹配。
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第四,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之四是生态环保导向。
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强,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促进了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存在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监管不严的问题。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对环保企业的奖励和扶持力度,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产业政策效果评估
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它的目的是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然而,产业政策的效果并非一成不变的,需要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估主要依据政策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估指标,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1. 宏观经济指标评估:通过分析GDP增长、就业率、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评估产业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估:评估产业政策对特定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效果,通过分析相关指标如产值、产量、市场占有率等。
3. 企业创新能力评估:评估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通过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指标进行评估。
4. 市场竞争评估:评估产业政策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通过市场份额、企业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5. 社会效益评估:评估产业政策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增加、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效果。
二、产业政策效果评估的重要意义产业政策效果评估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政府决策者和企业运营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以下是评估的重要意义:1. 政策调整的依据:通过评估可以了解产业政策的实际效果,有助于政府决策者对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评估可以了解产业政策的效果,帮助政府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避免资源浪费。
3. 创新能力提升的推动:通过评估可以了解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政府进一步改善创新环境,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 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通过评估可以了解产业政策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帮助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措施,推动市场竞争的公平与活力。
5. 社会效益的提升:通过评估可以了解产业政策对社会的影响,有助于政府合理调整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林毅夫VS张维迎 一场产业政策的“世纪之辩”
i C O V E RS T OR Y.
‘
林毅夫 v s张维迎
“ 产业政策 ”思辨会现场 , 从左至右依次为林毅夫 、黄益平 、张维迎 。剧操 厢
世 纪 之 辩 " 现 场 林毅夫 . .张维迎如何交锋
造 势 已久的 “ 世纪之 辩” 终于在 I 1 月 9日 于北 京 大 学 朗 润 园 拉 开 序 幕 , 这 不 是 林 毅 夫 与张 维 迎 的 第 一 次 交 锋 . 也应 该不 是最 后一次 。此次 “ 世纪之 辩 ” 的 主 办 方 北 京 大 学 国 家 发 展 研 究 院 将 题 目定 为 “ ‘ 产 业政 策 ’ 思辨会” ,
可以看出其背后减少火药味 , 强调 “ 思
于 面 积 不 大 的 主 会 场 吸 引 了 近 千 名 听 众 ,主 办 方 不 得 不 在 主 会 场 外 另 设 两 个 分 会 场 转 播 主 会 场 情 况 担 任 主 持 人 的北 京 大学 国家 发展 研 究 院 副 院长 黄 益 平 教授 认 为 ,这 是一 场 非 常 重 要的 历 史讨 论 , 甚 至会 载 入历 史
院 成 立 的 学 者 针 锋 相 对 ,互 不 相 让 . 但都保持 了 “ 君 子 之 争 ”的学 者 风 度 。
什么是产业政策?
林毅夫 方 政 府 为 促 进 某 种 产 业 在 该 国 或 该 地 区发 展 而 有 意 } 只地 采 取 的 政 策 措 施 ,包 括 关 税 和 贸 易 保 护 政 策 、税 收 优 惠 、工 业 园 和 出 口加 工 区 、研 发 工 作 中 的 科 研补 贴 、垄断 和 特 许 、 政府采购及强制规定等 一
中 叶 的 美 、德 、法 以 及 二 战 之 后 的 日本 和 “ 亚 洲 四 小 龙 ” 都 在 快 速 发 展 过 程 中 使
产业政策思辨会(速记稿)
开场主持人:感谢大家今天下午来参加我们这么重要的盛会,可以说我们国发院这么冷的天,坐在这个场地的人是最幸运的,因为楼上是主会场,楼下三个分会场,就算这样还是不能容纳那么多热情的听众。
所以今天开通了四个直播平台,腾讯、新浪、财经、财新,你们可以告诉朋友们这四个直播平台。
因为有直播,所以我先宣布一下纪律。
首先手机调静音或者关机,其次我们在主会场的听众尽量减少走动,减少发出声音,感谢大家的配合。
我相信你们签到的时候每个人都拿到了手卡,在听会的过程中如果有提问可以写上,然后慢慢传到这边,收集之后给黄益平老师由他选择提问。
所以今天整个流程会有林老师和张老师先进行独自的阐述,由黄益平老师主持问答环节,先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次思辨会的主持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
黄益平1:谢谢陆女士把应该说的狠话都已经说掉了,我代表国家发展研究院对大家表示欢迎。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讨论,而且很可能会被写入历史的。
大家也到看到了这是我们第72场的朗润·格政活动。
今天参加辩论的两位老师,林老师和张老师我相信不需要做太多的具体介绍了。
但是前两天有一位朋友跟我说,说这两位教授应该是在经济学家的光谱当中分出两端的两位学者,后来我说其实你只是了解了这个故事的一方面,其实这两位教授有很多共同之处。
第一,我们都知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他们两位已经活跃在政策研究的第一线,都是非常活跃的智库的研究人员,他们也曾经都到海外去留学,而且他们的老师都曾经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觉得更重要的他们两个一起做的事情,就是在1994年的时候和其他四位学者一起创建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今天他们都是我们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教授。
同时我觉得可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他们都是很深刻的思想者,都对现代经济学,或者我们说的传统经济学在做深刻的反思,只不过对一些问题,包括今天要讨论的产业政策问题形成了非常不同的思路和非常不同的结论。
我们很多人已经知道今天这场讨论不是两位教授第一次展开辩论,最早大概也是在北大1995年的被称作为北大交火事件,其实是他们关于国有企业1北大国发院副院长、教授,这场思辨会的主持人。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评估与政策调整建议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评估与政策调整建议中国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引导和规范产业发展的政策。
从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将从特点评估和政策调整建议两个方面来评述中国产业政策。
首先,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之一是发展导向。
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始终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强调实施与国家战略相一致的产业政策。
例如,当前,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符合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能够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中国产业政策注重区域协调。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的国家,不同省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因此,中国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会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措施。
例如,发达地区更注重技术创新和高端产业培育,中西部地区更注重产业转型和升级,东北地区更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就业。
第三,中国产业政策注重市场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中国的产业政策逐渐转向市场化。
政府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鼓励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发展。
政府的角色主要是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补齐市场短板和设置发展存量、控制产业过热等,鼓励创新和竞争,提高市场效率。
最后,中国产业政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近年来,中国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绿色发展。
一方面,政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低污染、低能耗的方向转型。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发展绿色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针对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与评估,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的衔接。
虽然中国的产业政策已经有了市场化的特点,但仍存在政府过多介入和干预的问题。
政府需要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更多地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降低政策的扭曲性,提高市场效率。
其次,政府应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产业政策大辩论-林毅夫vs张维迎
100%原汁原味:林毅夫、张维迎“产业政策大辩论”实录澎湃新闻见习记者韩声江【写在前面】11月9日,初冬的北京大学朗润园万众楼中,一场备受瞩目的辩论正在进行。
这场辩论在中国经济学界引起的震动,至今仍未平复。
辩论的内容是中国是否应施行产业政策。
辩论的双方是林毅夫和张维迎,他们现同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国发院的前身正是林、张等六位经济学家于1994年一起创立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辩论过程中,林毅夫不断地强调此前媒体对他观点的误读,“很多东西在网上我看到说是我讲的话我都不相信是我说的”、“我郑重地说我是既要有市场,也要有政府。
”他慢慢地铺陈着自己的“新结构经济学”、“六步增长甄别法”、“产业政策的五种分类”,试图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开出一剂追赶发达国家产业的药方。
“我还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实现成功追赶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还能够继续保持领先的发达国家!”张维迎则用自己略带陕北口音的普通话向林毅夫的理论体系发起进攻,“林毅夫‘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逻辑矛盾”、“林毅夫‘增长甄别法’的谬误”等PPT标题一经抛出就让人嗅到了一丝火药味。
“产业政策之所以失败,一是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二是因为激励机制的扭曲。
通俗地讲,一是由于人的无知,二是由于人的无耻!”面对张维迎的质疑,林毅夫一再重申,“张维迎反对的那些产业政策我也反对”。
在林毅夫看来,他的理论中除了国防安全产业没有一种是需要补贴的。
除了国防安全产业,也没有产业是由政府选择的,都是企业家主动进入的。
“我不知道你到底是在批我,还是在批我也在批评的产业政策”,“你老是批评我没说的事,把罪名加到我头上,我觉得我好冤枉。
”分歧的根源似乎在俩人对“产业政策”的不同定义,林毅夫一直强调政府按照比较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企业解决软硬基础设施以及基础科研,而张维迎则将范围限定在政府“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
正如张维迎所说,他们二人此番争论的背后是新古典经济学与米塞斯-哈耶克经济学的范式之争。
竞争政策是最好的产业政策
则:一是在采取“干预”之前,国家 必须限制利益集团的权力;二是所有 的“干预”必须面向维护经济秩序, 而不是面向市场过程;三是“干预” 必须是系统性的,而不能是特定性的 或者选择性的,比如减税或者财政支 持。很显然,这里的“干预”其实还 是竞争政策的延伸,从属于建立和维 持一个竞争秩序的竞争政策。
政府对产业升级的推进需要顺 势而为,更多地从提供信息和便利角 度着眼。提供经济基础设施以及支持 孵化器、产业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也同样如此。 产业升级的进行曲基本 上可以自行演奏,只需政府维护好币 值稳定,保护好私人产权,开放好市 场,维护契约自由,强化责任,保持 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做到了这些,形 成这样一种竞争秩序,就等于解放了 生产力,资源就可以朝着最优配置的 方向流动。
一项良好的竞争政策的核心要 点,是 让 私 人 产 权 和 竞 争 在 经 济 领 域 发 挥 主 导 作 用 。它 要 求 政 府 必 须 在法治框架内运作,建立和维持一个
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争秩序。有着 竞争政策保驾护航的市场,聚集了最 高密度的企业家创新活动,也就保证 了以最大概率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 发展。这是因为,科技创新是随机事 件, 政府官员和市场主体一样,没有 人能够拥有充分的信息,知道哪个经 济主体会成功实现创新。所以,最好 的方法就是维持一个竞争秩序,充分 发育市场,让市场力量自由竞争,由 此最大程度改善创新环境,提高创新 活动的密度,增进随机实现创新的概 率和频度。
是时候系统性地评估民企的政策环境了
是 时候 系 统性地评 估 民企的政 策环境了
黄 益 平
北 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 院、 中国经 济研究 中心教 授
现 在 ,民 企 从 上 到 下都感觉 进入了危 机 状 态 ,这 应该 引 起 高 度 的关 注 。也 许 ,现 在 是 时 候 系 统性 地评 估—下民 企 的政 策 环 境 了。
领 域 ,特 别是 国防安 全与公 共 服务 领 市场环境 。圈
域。既然民企的利润率 、生产率都要
远 胜于国企,而且 民企是经济创新的
主 力军 ,民企 能做 的 ,国企 就 没 必要
本文 为9月20日,黄益平 在北京大
去掺 和,这样 也有利于各司其职 ,尽 学国 家发 展研 究院第 128次 【朗润 -格
量减少不必要 的冲突。
政 】上的演讲 ,有删节。
24
行领 域 。
为。
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两条措施 ,一
第三,通过金融创新,完善市场信
是把 国企 管理部门和 经济决策部 门 用体 系,改善民营企业与小微 企业的
尽可能地 分隔开来,国企管理部 门的 融资环境。去污染、去产能 、去杠杆的
功能是 履行出资人 的职责,保 障国有 政 策令 民营企 业受到了不成比例 的打
民营 企业 为 中国经 济 增 长做 出了
第二 ,尽量避免运动式的政 策制
巨大贡献。1978年以来民营企业从无 定与实施 ,“有为政 府”应该坚持 “守
到有,今 场化的政策手段。
止半 壁 江山。但 与此 同时,我 们看到 民
政 策制定与实施 起 码可 以从 两个
资本的保值与升值 ,而经济决策部 门 击,固然有一些民营企业本身问题较
怎样才算好的产业政策?
龙源期刊网
怎样才算好的产业政策?
作者: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6年第18期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所谓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对特定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所采取的政策干预,这种干预,既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补贴,也可以是特定的行政与监管手段,总之是要帮助消除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
但有效的产业政策究竟长什么样?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顺应市场。
产业政策应该顺势而为,而不应逆水行舟。
如果新兴产业不能符合比较优势或者不能解决市场的痛点,即便把产业建立起来了,也无法发展。
第二,不限制竞争。
国家扶持的是特定的产业,而不应是特定的企业,政府补贴某一个创新环节,应该让任何做得好的企业都有机会获得。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应在同一个市场上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第三,谨慎干预。
干预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消解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瓶颈。
第四,要有退出机制。
产业政策是临时帮助新兴产业形成的,不是长期支持它们发展的。
过了一段时期,如果新兴产业还是没能发展起来,就应该果断放弃,不应该让它变成国家长期的负担。
最后,做事后评估。
要执行产业政策,首先应该设立评估制度,特别是请第三方机构对每一项产业政策的效果做独立评估。
决策官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8月24日)。
经济发展中的产业政策制定科学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中的产业政策制定科学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科学的产业政策制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业政策是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采取的对产业进行引导和支持的政策手段。
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民生水平。
本文将从产业政策的重要性、科学制定产业政策的原则和方法、科学制定产业政策的具体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政策的重要性产业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产业政策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准确的产业定位和科学的政策导向,可以使各个产业之间实现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产业政策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需要产业结构的相应调整和优化。
科学的产业政策可以在不同时期刺激不同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再次,产业政策对于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制定产业政策,可以着力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升级。
优秀的产业政策还可以鼓励外资投入,促进经济的开放和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科学制定产业政策的原则和方法科学的产业政策制定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坚持市场导向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只有市场需求充分发展起来,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产业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要注重长期规划和持续调整的原则。
产业政策需要在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同时还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再次,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原则。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需要在技术创新上具备优势。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要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搭建创新平台,提供优厚的创新环境。
建立有效的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建立有效的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特定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在中国这个拥有庞大经济规模和潜力的国家,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产业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建立有效的产业政策需要精确的定位和目标。
在制定产业政策之前,政府应该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各个产业的现状、问题和潜力。
只有准确把握产业的发展阶段、优势和劣势,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
例如,对于传统产业,政府可以鼓励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以提升其竞争力和降低环境负面影响;对于新兴产业,政府可以提供创新扶持和政策补贴,以促进其快速成长和发展。
其次,建立有效的产业政策需要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
政府、企业和其他相关利益方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平台或者行业协会等组织形式,促进各方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共同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政府还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创业培训、金融支持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建立有效的产业政策需要强化监管和评估机制。
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的同时,应该建立科学的监管和评估体系。
监管是为了确保政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防止政策的滥用和扭曲。
评估是为了及时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委员会,负责产业政策的监管和评估工作。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的警示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整。
最后,建立有效的产业政策需要保障公平竞争和创新环境。
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该坚持公平竞争原则,避免政策偏向和歧视。
政府不应该通过行业准入门槛、市场准入限制或者其他手段限制竞争,而应该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主体在自由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期待更多结构性政策支持经济增长
PIVOT13Think Tank支点智库期待更多结构性政策支持经济增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信心提升了,稳增长也就会更加容易实现。
2021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4%,但之后尤其在三、四季度,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减速幅度远超市场预期。
这可能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退出较早;二是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政策,比如针对平台经济、教培行业、房地产、双碳等领域采取的一些措施。
这些政策在短期内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
去年底和今年初中央反复提到,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政策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变得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也逐步宽松,相信这些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支持作用。
与此同时,一系列结构性政策似乎也在调整。
比如平台经济领域,中央明确从过去的专项整治转向日常性监管,甚至要大力支持平台企业创新。
这些调整能以多快的速度、在多大程度上扭转经济的势头,还需要再观察。
2022年还发生了三件事,对经济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去年。
一是俄乌冲突。
短期看,该事件影响了投资者情绪,对金融市场带来一些影响。
与此同时,该事件抬升了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对各国经济来说,通胀压力可能会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动有可能再次减弱。
二是美联储加息。
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央行,一旦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会因此减少,发展中国家可能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下降的风险挑战,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会造成影响。
我国也同样面临挑战,特别是当前我国需要放松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稳定,美联储加息会挤压央行的政策空间。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
最近几个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活动减少,影响远超预期,这也是造成当前经济疲软的重要因素。
假如疫情很快过去,经济活动或许能很快反弹,但目前疫情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那么,当前有什么经济政策选择?第一,要想办法尽快控制住疫情,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冲击。
黄益平:金融政策应尊重市场规律
金融政策应尊重市场规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
在改革开放早期,双轨制有正面效果,但现在已 对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中国金融体系的显著特点是“重规模、轻机制”,金 融体系规模很大,但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如 果将中国金融体系做横向国际比较,可以发现两个突出特 点,一是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银行占比非常高;二是中国 的金融抑制水平,即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程度,位居全 球前列。历经 40 年金融改革,我国的金融抑制现象依然 严重。
这种现象有其独特的政策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采用了双轨制改革策略,国企和民企之间、计划和市 场之间,都是实行的双轨制政策。双轨制改革的一个目的 是保护国有企业,同时支持非国有企业成长,维持转型期 经济与政治的稳定。
但是,相比较而言,国企的效率不如民企。为了保证 国企持续生存、发展,就需要获得一定的外部支持。最直 截了当的外部支持应是政府补贴,但在改革开始以后,财 政收入占 GDP 的比例连年下降,从 1978 年的 36% 跌到 1996 的 11%。政府只能通过扭曲要素市场变相补贴国企。 这就形成了改革初期不对称市场化现象,即产品市场全部 放开,但要素市场普遍扭曲。要素市场扭曲在金融部门的 具体体现,就是压低正规部门的利率,同时在资金配置上 偏好国企。
现在,是时候考虑终结利率双轨制了。虽然在改革早 期,双轨制有正面效果,但现在已对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双轨制不应成为长期体制,而只是过渡性策略。
金融政策应尊重金融规律,减少行政性思路,推进市 场化定价与配置。好的金融政策能让金融机构商业可持 发展。PIVOT 013
对于企业,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未来增长点是高成本、 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服务业,这类产业由创新驱动,对资 本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大量创新型民企、中小微企业 的融资需求无法通过银行解决。
产业政策要把空间留给市场
产业政策容易导致两极化的结果,可能跟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关。
中央出一个政策,上上下下都跟着跑。
产业政策的边界不清晰,实际变成了举国体制的产物。
不光地方政府很上心,银行也非常积极。
很多银行根本不认真做尽职调查,看国家的产业目录放贷款。
更重要的是,官员考虑的,是要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举措,效果如何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
产业政策很少做事后评估,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决策官员不需要承担责任。
我关心产业政策问题,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产业升级的挑战。
近年经济增速持续下行,背后有周期性和趋势性因素的作用,但最大的变化是过去长期支持经济增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型重工业失去了活力,现在迫切需要培养和发展新的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支持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增长。
所以,现在迫切需要做的,一方面是让已经失去竞争力的旧的产业转型、升级或者退出,另一方面是让新兴产业更快地形成并发展。
但世界上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无法跻身高收入经济的现实,也表明产业升级之路十分艰难。
产业政策能不能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我理解产业政策的目的,主要还是通过克服“市场失灵”,帮助化解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障碍产业政策要把空间留给市场所谓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对特定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所采取的政策干预,这种干预,既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补贴,也可以是特定的行政与监管手段,总之是要帮助消除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
有效的产业政策究竟长什么样?政府是否应该采取产业政策、尤其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回答可能见仁见智。
我关注的是如下五个方面:顺应市场、不限制竞争、谨慎干预、有退出机制和做事后评估。
如果做不到这些,实行产业政策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弊大于利。
两级分化的产业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产业政策似乎依然乏善可陈。
要么浪费很多资源,不了了之;要么一窝蜂,在短时间内造成全行业过剩。
前者如现在的“双创”热潮之下,全国各地纷纷开办创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引导基金。
产业政策评估
产业政策评估产业政策评估是对国家或地区制定的产业政策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和评估,旨在评估其对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通过评估,可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制定更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
本文将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效果等方面对产业政策评估进行探讨。
一、政策目标产业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为了实现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目标。
评估产业政策首先需明确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可以是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等。
评估者需要对政策目标进行细致分析,看其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可行性如何等。
二、政策内容产业政策的内容涉及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
针对不同的产业政策目标,政策内容也有所不同。
产业政策评估需要对政策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对于政策的合理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考虑到政策对不同产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三、政策效果政策效果是产业政策评估的核心内容。
政策效果的评估要综合考虑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比如,政策是否促进了产业升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增长等。
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通过实证研究、统计数据等方法进行。
四、评估方法产业政策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
比如,可以采用产业政策目标实现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政策前后的相关数据变化。
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获取当事人的意见和体验。
评估者还可以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使用影响评估、回顾评估等方法。
五、评估结果应用产业政策评估的结果应用于政策制定和调整。
评估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制定更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
政策评估报告应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指导政府改进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六、评估的局限性与挑战产业政策评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与挑战。
首先,评估方法的选择与数据获取往往受到限制。
其次,政策评估的时间跨度较长,需要考虑到政策实施的阶段性特点。
优化产业政策
优化产业政策
优化产业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下面介绍几个优化产业政策的方法:
1. 优化创业环境: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简化注册手续、降低创业成本等举措,吸引更多创新创业者参与产业发展。
2. 加强创新支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3.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 建立健全产业政策评估机制:加强产业政策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政策方向,确保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5. 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在优化产业政策中,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6.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微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产业政策需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融资、创新支持等全方位帮助。
通过以上的优化产业政策的措施,可以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央行顾问黄益平:稳健货币政策短期应保持不变
央行顾问黄益平:稳健货币政策短期应保持不变
佚名
【期刊名称】《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年(卷),期】2016(000)035
【摘要】黄益平:新旧产业彻底更替是稳增长“治本之策”稳健货币政策短期应保持不变建议将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区间放宽至6%-7%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7年宏观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和诸多不确定性。
市场机制仍未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导致大量金融资源流入僵尸企业,挤占新产业发展空间。
【总页数】1页(P12-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2.0
【相关文献】
1.黄志平:念好“变与不变”的生意经——宁波优秀企业家巡礼(1) [J], 黄晓庆;朱嘉俊
2.以不变应万变英国央行、欧洲央行不降息 [J], 王军
3.央行工作会议: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宽紧适度 [J],
4.周小川:央行将保持稳健货币政策推进金融改革 [J],
5.黄益平:应继续走市场化道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益平: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没有竞争力
黄益平: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没有竞争力
佚名
【期刊名称】《经贸实践》
【年(卷),期】2017(0)1
【摘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2016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表示,现在我们碰到的问题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已经没有竞争力,因为成本上升很快,资源型的重工业因为产能过剩问题技术跟不上也很难持续。
【总页数】1页(P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8
【相关文献】
1.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2.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与演变轨迹专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教授
3.黄益平:数字经济的新机会
4.黄益平:要做好小微企业贷款,需要提高利率,而不是降低利率
5.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耀华”的核心竞争力——秦皇岛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田平与本刊记者一席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政府对特定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所采取的政策干预,这种干预,既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补贴,也可以是特定的行政与监管手段,总之是要帮助消除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不是研究产业政策问题的专家,不过一直在思考我国如何实现产业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他从克服市场失灵的角度来理解产业政策的逻辑,认为市场能做的还是尽量留给市场。
但有效的产业政策究竟长什么样?回答可能见仁见智。
他从五个方面做了分析,即顺应市场、不限制竞争、谨慎干预、有退出机制和做事后评估。
一、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对产业政策的作用有争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理念的因素,也有执行的问题。
有时候对同样的产业政策和结果,评价也不一致。
比如对于产业政策对“东亚奇迹”贡献的评价,就存在分歧。
查默斯·约翰逊(Chalmers Johnson)认为主政府是否应该采取产业政策、尤其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产业政策?这是关注经济发展的学者经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产业政策问题的提出,最初可能跟“市场失灵”问题有关。
比如,创新成本高、风险大,收益却无法完全内部化,所以发展新兴产业比较难。
这样,如果政府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也许可以帮助克服市场失灵。
但这种干预到底是否有效,学界并无明确的结论。
成功的案例当然有,但绝大部分产业政策不成功。
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支持的“幼稚产业”,历经几十年还没有成长起来。
因此有学者质疑产业政策的价值,甚至认为产业政策无用,应该废除。
今年8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益平在复旦大学“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研讨会上,系统阐述了什么是产业政策,以及怎样才算是好的产业政策,而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产业政策等。
他指出,所谓产业政策,是指黄益平:怎样才算好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目的,主要还是通过克服“市场失灵”,帮助化解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本刊记者/武琪编辑整理69 的作用?黄益平说,“产业政策的目的,主要还是通过克服‘市场失灵’,帮助化解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障碍有很多,一是技术门槛。
无论是新能源还是大数据,新技术研发的成本非常高,单个企业突破的难度很大。
二是行业门槛。
我国政府对很多产业实行严格的准入标准,特别是在医疗、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一般企业很难进入。
三是退出门槛。
有很多企业已经失去了竞争力,甚至已经沦为僵尸企业,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退不出。
僵尸企业不退出,继续占用大量的资源,也是遏制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产业政策要从降低这些门槛入手,不同的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产业政策可能也不一样。
目前全国有四个城市的创新创业做得有特色:北京、杭州、贵阳和深圳,在这些地方的创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
在北京的中关村,高校、科研机构云集,发展高新产业有先天优势,政府主要是鼓励科技成果转化。
杭州的创新、创业的热潮主要是阿里巴巴的成功带动起来的,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圈。
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则主要是贵阳市政府推动的结果,贵阳除了电价便宜,本身并不具备突出的优势。
黄益平直言,到目前为止最成功应该数深圳,已经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中国要是产业政策提升了日本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而希瑟·斯密斯(Heather Smith)通过对韩国和台湾的研究,却发现主要是市场开放而非产业政策的贡献。
另外,香港崇尚自由市场,而新加坡强调政府干预。
到底哪一个更好?没有共识。
在不同的时期,结论也不一样。
国内一些学者对产业政策抱持怀疑的态度,这比较容易理解。
我国每年都有产业政策,比如在2016年,政府决定要继续扶持节能环保、软件、云计算、装备制造和光伏等产业。
但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成功的产业政策很少。
最早的产业政策可能是计划经济年代以钢铁产业为核心的重工业化战略,林毅夫、蔡昉和李周认为这个政策的问题,在于违背了比较优势的原则。
当时我国人多、资本少,发展重工业很难。
即便以举国之力建立起来了,也无法在成本和质量两个方面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产业政策似乎依然乏善可陈。
要么浪费很多资源,不了了之;要么一窝蜂,在短时间内造成全行业过剩。
前者的例子是现在各地方政府响应中央倡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纷纷开办创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引导基金。
各地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千差万别,却要走同一条独木桥,运动式地搞创新,很难避免资源浪费。
后者的例子是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十分突出。
现在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和使用国。
但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绝大多数光伏企业仍然无法自负盈亏。
黄益平担心新能源汽车可能会重蹈光伏的覆辙。
产业政策容易导致两极化的结果,可能跟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关。
中央出一个政策,上上下下都跟着跑。
产业政策的边界不清晰。
不光地方政府很上心,银行也非常积极。
很多银行不认真做尽职调查,而是看国家的产业目录放贷款。
黄益平之所以关心产业政策问题,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产业升级的挑战。
”近年经济增速持续下行,背后有周期性和趋势性因素的作用,但最大的变化是过去长期支持经济增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型重工业失去了活力,现在迫切需要培养和发展新的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支持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增长。
他认为,现在迫切需要做的,一方面是让已经失去竞争力的旧的产业转型、升级或者退出,另一方面是让新兴产业更快地形成并发展。
但世界上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无法晋身高收入经济的现实,也表明产业升级之路十分艰难。
产业政策能不能发挥一些积极70域有个体网络贷款(P2P)形式的拍拍贷、宜人贷和人人贷,有微贷形式的蚂蚁微贷和微粒贷;网络投资领域有投资理财平台陆金所、招财宝和铜宝街;众筹平台有点名时间和天使汇;唯独在网络货币领域尚未出现有影响力的公司,但从央行到企业,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包括创造新型数字货币的可能性。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表明,自2013年1月以来,全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一直保持环比接近6%的增长速度,大致一年翻一番。
目前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沿海地区比内的创新重镇,成就了一批诸如腾讯、华为和华大基因等全球领先的公司,靠的主要是有效的市场机制。
二、互联网金融的经历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很快,比如生物医药和智能机器,个别企业甚至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
但如果要说已经全球领先的新兴行业,可能只有互联网金融。
雷蒙德·佛农(Raymond Vernon)曾经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产品通常都会经历研发、生产、成熟、退出这样几个阶段。
我国企业生产的大多数产品都是从发达国家引进来的,互联网金融可能是个例外。
2004年支付宝上线,2005年宜信成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迄今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
从机构数量、业务种类、交易规模和客户群体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在全球占绝对领先的地位。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给中国提供了第一次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的机会。
如今蚂蚁金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支付宝不仅已经有三亿个用户,而且已经在120个国家落地。
在互联网金融的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比如,第三方支付领域除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网络贷款领71 中介,这给行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所以,加强新兴产业的行业规范与健康发展,特别是平衡创新与风险,也应该成为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
三、有效产业政策的条件我国在改革开放期间其实有一项非常成功的产业政策,那就是支持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发展的政策。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业改革的成功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产生了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
为了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政府首先在南方开设了经济特区,对外国投资企业提供税收、资金、能源和土地方面的优惠,后来还一度把这样的政策推广到内资企业和全国各地。
这项政策非常成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我国在全球劳动密集型出口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达到四分之一。
在加入WTO 之后,中国很快就变成了全球制造业中心。
因此,说这项产业政策成就了“中国奇迹”,也并不为过。
陆地区发达许多。
地级市的数据显示,杭州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中心城市,离杭州越远,发展水平越低。
但这两年趋同的势头也很明显,即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增长更快。
另外,从年龄段看,推动互联网金融增长的主要是年轻人,特别是出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群体。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在政府的主动扶持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是市场自发行为的结果。
关于互联网金融究竟是真实的创新还是虚假的泡沫的争论还远未结束,不过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得到了两个逻辑因素的支持。
一是解决了市场的一个痛点。
支付宝横空出世,是因为当时淘宝使用银行的支付系统,但费事、耗力、还容易出差错。
而P2P 平台受到热烈追捧,一方面是因为老百姓缺乏好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人根本不可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我国大约有60%-70%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没有获得良好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就弥补了这一块市场空白。
互联网为解决金融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融通,最大的困难是风险定价。
互联网技术的核心工具是移动终端和大数据分析,前者可以帮助获客,后者能够协助尽职调查。
而且互联网技术具有长尾效应的特征,一旦系统建立,服务新的客户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所以,与传统金融形态相比,互联网在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互联网金融行业为我们思考产业政策提供了一个案例。
政府没有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提供补贴,但监管部门相对容忍的立场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否则互联网金融也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但反过来,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 行业风险频发,也跟监管缺位有关。
P2P 行业发展近十年,至今还没有一个监管框架。
导致很多平台或者在黑暗中摸索,或者浑水摸鱼,甚至劣币驱良币,好公司反而活不下去。
假如有监管的话,像e 租宝这样的高风险平台应该是可以被剔除出去的。
而现在监管部门突然要求所有P2P平台在短期内从信用中介转为信息支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政策为什么成功?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它符合当时的比较优势。
当然,如何适当超前地选择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扶持对象,仍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72有的汽车企业各自为政搞开发更加有效。
第四,要有退出机制。
我国支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政策能够获得成功,除了符合比较优势和不限制竞争之外,就是及时退出。
产业政策是临时帮助新兴产业形成的,不是长期支持它们发展的。
很多国家的“幼稚产业”一直成长不起来,就是因为政府把这些重点企业保护了起来。
保护政策一直不退出,这些所谓的“创新企业”也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可以躺在国家政策的身上讨生活,哪里还会有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所以,在制定任何一个产业政策的时候,都必须同时设计一个退出机制。
过了一段时期,如果新兴产业还是没能发展起来,就应该果断放弃,不应该让它变成国家长期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