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2页)

合集下载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第1课 消息二则——人民 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 泽 东
课时目标
01 理解并积累“歼灭”“业已”“锐不可当”等重点词语。 02 把握文章的新闻要素,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重点)
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
03
人的大无畏精神。
导入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 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解放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 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 战况的新闻稿。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军写起?何处详写,何处 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1)中路军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 交代清楚。
(2)对于中路军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 此路略写。次写西路军,详写。最后写东路军,详写。
1.文中有许多语句极富表现力。自主阅读课文,揣摩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了语言的准 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2) 横渡长江。
“百万”“冲破”“横渡”以数量的庞 大和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 现了我军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气势。
生》萧红)
D项“不以为意”的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放在此处语境里,和句子前面的“以为”语义重复。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 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 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品味。文中的语 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 顺序安排?
①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 ②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东路 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在最后写,可 使文势掀起高潮。 ③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人民解 放军渡江作战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战 况等,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 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即将彻底崩溃。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人民解 放军百
导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概括)
赞 扬
报 道
万大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我渡 军江
横渡长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气战 势况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中路军(
)
21日下午5时——
九江—安庆
西路军(
)
22日22时
21日下午5时——
东路军( 南京—江阴 ) 22日22时
兵力 渡江人数
30万 30万 35万 三分之二
35万 大部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为准确,极富表现力,试揣摩 以下标红的字词的含义。 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2.汤恩伯对战况作了哪两点判断? 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请找出 相应句子并加以分析。
汤恩伯作了两点判断: (1)南京、江阴段防 线是很巩固的; (2)弱点只存在于南 京、九江一线。
而实际情况是: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 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 之敌,占领扬中、镇江、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 江。 ”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2张PPT)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2张PPT)

战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 路 30万 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 21日夜
全部渡过
西 路 35万 九江(不含)-安庆 军
21日17时 --
22日22时
渡过2/3
东 路 35万 军
芜湖-江阴
21日17时-- 大部分已渡
22日22时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 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 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 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的特点: 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 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用词缜密准确
挑战三:寻宝
在文本中,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这个词语在许多时候甚至完 全可以不用。但是它的表现力是极其强大的。把它找出来。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是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消息要素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故: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 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 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感情色彩鲜明
“这一篇”新闻的魅力
结构严谨、用词缜密、感情色彩鲜明
挑战三:比较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南渡长江》
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中路军首先发起进 攻,所以先写中路军。
又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一样,所遇抵抗非常微弱, 所以接着写西路军。
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放在后边单写。
严谨的结构
挑战二:证明
以遇敌较为顽强的东路军为例,证明这篇新闻的语言非常讲究 。
比较下边词语能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
①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 已歼灭及击溃(歼灭)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 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江阴要塞, 封锁(切断)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封锁)镇江、 无锡段铁路线。

语文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语文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 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整 体 感知
小组交流: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文章最后 ➢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 “我”写望到出“了庄外中临路河空军地渡上的江一座的戏时台,间模、糊在地远点处的、月夜人中数,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
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 事件: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 ➢ 经过:中陆军首先渡过,西路军和中路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 结果: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
长江。
整 体 感知
思考:导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 “我”望域到)“庄、外临战河况空地三上个的一方座面戏台总,模领糊了在远全处文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
创 作 背景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 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 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 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课堂小结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的情况,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 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锐不可当”指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文中形容解放军勇往直前的 气势不可阻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PPT课件
对敌我双方的议论,哪一方写得详细 ?哪一方写得简略?
讨论时我略敌详,一是因为我军的 英勇善战是人尽皆知的,同时也是告诉 读者,国民党反动派违背历史潮流,而 人民解放军才是正义之师。这段议论, 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一定的思想 深度。从写作角度来看,新闻中插入适 当的议论,阐明问题,是允许的,也是 必要的。
导入新课
美国时代公司在评选的1000年来最具影响 力的百人百事评选结果中,既没有“二战英雄” 罗斯福、丘吉尔和戴高乐,也没有美国的“建 国之父”华盛顿,而毛泽东却出现了两次,在 这100个人中, 惟一选登了毛泽东的一条著名 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充 分表明外国人对毛泽东世界地位的认可。由此 可见毛泽东的影响之大。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 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杰出的诗人,“级别最 高的记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亲自撰写 的一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整体把握
快速朗读这则消息,用简明的语言说 说消息报道的内容。
本文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 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 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 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 靡的英雄气概。
整体把握 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When(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 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背景链接
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即遵照 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20日午夜发起渡江 作战。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 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2日夜, 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 全面报道了前线最新战况。4月 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 中心——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在中 国大陆的彻底覆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思考:
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 a中西路所遇敌军抵抗甚微,所以中、西路放 一起写。
❖ b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 ❖ c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中路
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写西路。 ❖ 东路军所遇之抵抗教顽强,为了强调所以单
独把它放在最后面来写。
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 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这段新闻中的议论部 分是哪几句?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 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 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 ❖ 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
夸张。
❖ 2.报道迅速及时。
❖ 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 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 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本文的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 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具体分析本文导语的作用
❖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 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 1、句概述主要事件( 渡江胜利 ) ❖ 2、“百万大军”—人(数之多 ),排山倒海,无坚
“此种情况,一方面……不起丝毫作用。”
❖ 在叙述中路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 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 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 的政治背景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说服力。 报道准确
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两方面原因的议 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分析主体部分
❖ 1、主体部分的层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刘伯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参与 制定和指挥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 战役。
邓小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委 ,与刘伯承共同指挥百万大军横 渡长江的战役。
战斗英雄
杨根思
在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役中,他率 领一个排坚守阵地,成功阻击敌军多 次进攻,被誉为“战斗英雄”。
黄继光
在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役中,他率 领突击队突破敌军防线,为战役胜利 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特级英雄 ”。
的战略和战术。
团结协作
渡江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军队展现出高度的团结协作精 神,这对于现代战争和团队合作
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英勇无畏
在渡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 英勇无畏、不畏艰险,为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 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
承。
THANKS
感谢观看
重要战役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 一次重要战役,为全国解 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 基础。
影响深远
渡江战役的影响深远,不 仅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军事 格局,也对中国的历史进 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渡江战役的教训和启示
重视战略规划
渡江战役表明,正确的战略规划 对于战争胜负至关重要。在战争 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
其他重要人物
粟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参与制定百万大军横 渡长江的战役计划。
陈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参与指挥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的战役。
05
历史评价
后人对渡江战役的评价
01
02
03
高度评价
后人对渡江战役给予了高 度评价,认为这是一次具 有历史意义的胜利,为解 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4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4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主体:阐释具体内容
敌军:纷纷溃败 我军:直取对岸
结语:发出豪迈号召
人民必胜 敌军必败
整体感知:明确消息的特点
① 比较《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本则消息, 找出它们的区别
1.发电时间不同 2.报道内容不同 3.增加了新闻的背景
新闻的时效性(及时性)、真实性
课文精讲:标题和导语的关系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思考: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没有“背景”?
学生再读消息的主体部分,从主体的内容的角度去分析。
明确: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 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听见南京 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该部分为消息的 背景,可见”背景”和“结语”有时会
包含在主体中。
梳理结构
概括主要内容——我军胜利渡江
胜我 利三 南十 渡万 长大 江军
详略上,中路军已经详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所以略写。 而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战略意义比较重大, 所以将东路军的激战放在最后详写。
这样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来安排顺序,有详有略,可使文势掀起 高潮,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课文精讲:背景的作用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
标题是对新闻导语的概括,拟写标题 应该从新闻的导语入手。
精讲课文:主体详略的处理
▪ ①、自读消息主体部分,理清作者的记叙顺序。 ▪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情 况。
▪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 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 “封锁”“切断”。 这些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 所向无敌的气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PPT课件

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辉煌 成就(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拓展延伸
古代战争思想。
(1)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 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武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3)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 (4)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 成。——张方
合作探究
(3)文白相间。 文章报道的是重大战役,因此用语庄
重、严肃。例如“所遇之”“甚为”“诸 县”等。同时作者又适当地使用口语,使 文章流畅朴实。例如,作者在说到国民党 官兵的情绪时,非常口语化,用“不想再 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样平实朴素的语气叙述。语言文白相间 , 或雅或俗,富有韵味。
文体知识
(6)新闻“倒金字塔结构”: 由主到次 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 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 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字音字形
锐不可当(dānɡ) 泄气(xiè) 督战(dū) 歼灭(jiān) 要塞(sài)
词语释义
①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 抵挡。 ②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 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③业已:已经。 ④歼灭:消灭(敌人)。 ⑤击溃 :打垮、打散。
合作探究
品味“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 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 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 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 现。”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 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 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
整体把握 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ppt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ppt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6
画渡江示意图:
你能根据新闻的主体 部分绘出三路军渡江 的示意图吗?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看图 7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8
看图描述战争场面: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9
谈谈感受:
学习了这则消息后, 你有哪些感想,请小 组内交流。
2019年10月13
点我听朗诵
3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
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2]、
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
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
谢谢你的阅读
10
课后学习: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 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并 向报社或校园刊物投稿。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11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4
感知课文,完成表格:
渡江区域 地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
锡段铁路线
2、这则新闻开头, 黑体字部分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小体字部分叫新闻的 “电头”,交待
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3. 思考: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看什 么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要比较详细的了解新闻的内容,看什么
6、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 背景 事情的起因 :国民党政府拒绝
签订和平协议
7、题目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百万”是实 数,还是虚数有什么作用
是实数 既交待了渡江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 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8、“西起9江 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 的渡江区域 ”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 行不行
第2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 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3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安安庆庆 九江
9江
芜湖 芜湖
江阴 江阴
5、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 序叙述
时间上: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 午至22日下午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和 中路军所遇敌情1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 合在1起,可以议1议,最后说东路军,文势也涌 起高潮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 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9江当时尚未解放 去掉不 行,语言不准确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阴 江阴 芜湖
安庆
九江 九江
语言赏析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 是实数,还是虚数?
西路军 35万 中路军 30万 东路军 35万
100万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 的真实、准确、严密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战线长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把握新闻结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
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 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
1、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 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三种。
九江未解放,用语准确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战线长 胜利大
时间准确 报道及时
至发电时止,该路 三十五万人民解放
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感受语言磅礴的气势
数量 之多 气势 之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 战中,我已( 歼灭 )及( 击溃 )
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 )扬中、镇江
要塞( sài) 阻塞( sè ) 堵塞( sè) 塞子 ( sāi ) 荻港( dí ) 获得( huò) 歼灭( jiān) 阡陌( qiān) 锐不可当( dāng ):不可抵挡。 溃退( kuì ) 纤维(xiān )
• 朗读课文,初步
熟悉课文。 • 请同学们朗读,结合新 闻文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人民解放军渡江情景
新 闻 的 六 个 要 素
• • • • • •
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 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 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way)。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从四个方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东路军:
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
)江阴要
塞。( 封锁 )长江。我军前锋,业 切断 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指“全部被消灭”
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指夺取土地 指掌握军事要地,获得主动权
封锁
切断
船只不能自由通行
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 样写说明了什么?
真实准确 迅速及时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准确
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 止”“余部”等。


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 退, 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1课后浏览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加 深对消息结构的掌握 2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或校 园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可少 (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 扩展和阐释。 (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 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
4、新闻的特征:用事实说话(基本特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标题:全文的眼睛,要求准确、凝练、新颖、 醒目。它有引标、主标、副标三种形式。
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
澳 门 今 回 祖 国 怀 抱
——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
“林妹妹”陈晓旭因病去世
--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8日在深圳举行
七 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 2、理解本文严密的结构、准确简洁的 语言. 3、能结合课文说出本则消息的特点, 及其划时代的意义,体会蕴涵的感情。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 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 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
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
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 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