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忆启功:先生为我《兰亭序》摹本题词
兰亭序全文及译文
兰亭序全文及译文《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写的一篇序文,它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艺史上的珍贵遗产。
该序以王羲之在观赏广雅博物集后的所感所写,它具有严谨规范的书法技巧,浑厚雄健的文字风格和对书法的深刻理解。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兰亭序》全文及译文。
一、“兰亭序”全文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之于酒,或取之于书,而又何辞焉。
我读《诗》书,吾妻翻译《易》,口授《子》以教子。
坐儒生三人,旁若无人,脚於椅上,探以右足,左足踟蹰,俯仰观文辞,读书写字,如此者数年。
既而,童子渐大,学问渐进,所读之书,逐渐博增,而观止于此阁。
先是先生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激流湍壑,恰似一张清弦,峰回路转,有时走崖砥柱,笔走龙蛇,若有神韵。
”自吾见观山川之壮观,奇峰异石之可怪,款峭费峻之勇,笔墨之精妙,诚为世所罕见,故不自觉得频来此阁中观赏书画。
始知先生之所谓观=”此果也已”,非特欤言之者也。
每至轩冕之士,赫奕丹青;或列骑而驰,觥筹交错;或罗列宾鸿,此类极多,追慕凌云之志,抑亦有之。
不过纵横览阅,发摘成梅,而愉悦豁然者,未之有也。
至若昔者先生,既没之后,子孙、外客、亲旧,靡不慕思,或为之忠、或为之感、或为之叹、或为之泫。
其余业经历者,人惟亲故、江左知音、海内好友,存者寥寥,已亡者,尤为可叹。
及今之时,庐、蕖复来泛舟,采菊北山之留轩;临水而立,忘寝而食。
臣逐佩韦氏子之足迹,披草而翔,所过之处,或有旧井,或有断碑,或有故垒,或有荒塚,小有所得,未有不悲戚者也。
此外四字之句,或可以赋诗;八句之章,描摹形势;长於临池之游,短於潜几之学,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限;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以学术品格彰显书法风采——张志和的书法艺术
以学术 品格 彰显 书法风 采
张 志和 的书法 艺术
◇ 单 国 强
张志和二十年前曾受业于启功先 生, 攻读 中国古典文 献学博士学 位, 并学 习和研究书法
艺术 , 可谓师 出名门。 原 为国家行政 学院 历 他 史文化专业教 授, 后因为学术 和书法艺术 的造
笔与结构 的奥秘 。 四十年百炼钢 化绕指 柔, 终
于写出属于他 自己的楷书。 他的小楷安雅, 中楷 平和 , 大楷刚健, 有自己的风格和精神, 得古 尽 法却能跳出古人藩篱成自家面 目。 非善学善悟,
岂能达此境 界?
诣, 0 0 初, 于2 1年 被调入故 宫博 物院专 门从事 古籍文献和书法的艺术研究与创作。 书法 是 - f 非 同寻常 的 艺术 , q 爱好 的人 多, 要想 达到真 正的高 水平, 极为不 易。 但 却 从事书 法艺术需要天资、 奋、 勤 兴趣 、 力、 毅 学 养, 还需要高 明的老师 。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而
孰轻? 启功先生说 “ 结构重要” 张志和心悦诚 , 服, 并悉心揣摩 “ 黄金 分割律 ” 要诀 但他对赵
孟炳的 “ 用笔为上’ 深为首肯, ’ 亦 启功 与赵盂频
俱 为书 法名家 , 但却 各有侧重 。 功先生 重视 启
结 构, 用黄金分割之 法安排 之, 且 其书 法字体
偏长 , 然用笔亦 瘦硬洒脱 。 赵孟顺 重视 用笔 , 结 构安排 也颇慎重 , 其字体下 半部偏 短, 由此 形成 其个人 风格而影 响后 世 , 不世之功 。 有 张
锋看笔锋” 反复临写 乐毅论》、 黄庭经》以 , 《 及 王献之 的小 楷 《 神赋》十三行等。 洛 试看他
临 写王羲之的 《 乐毅论》与 《 黄庭经》, 安雅洗
启功先生为我作题跋
启功先生为我作题跋启功先生为我的书法习作题跋,倏忽之间成了二十一年前的往事。
今年是启功先生逝世十周年,我要把这件深藏心灵深处、从未披露的往事讲述给读者们,借以纪念这位慈如菩萨、心似海洋的前辈。
直抒己见获得先生赞许1994年秋,启功先生八十有二。
当时,先生已誉满天下,求书者接踵,户限为穿,且已日呈难以挡驾之势。
抵京当晚,在京的几位亲近的同道为我接风,当我把想请启功先生为我的书法习作题跋的心愿悄悄告诉同道时,他们都觉得这件事虽然令人神往,但是太难太难,难到几乎不可能实现。
彼时我与启功先生熟识已有十数个年头。
尽管三千里山河暌隔,但因工作之需和思念之渴,我每年总会因公或自费数度往京拜望启功先生。
“浮光掠影楼”(按:此为启功先生晚年的斋名。
其寓意一为先生居室外有多棵古树,日月光中,树影掩映;二是先生自谦为学仅能“浮光掠影”之谓)中的每一次晤对,老少促膝,??长谈,聆听他们老辈学人的轶闻趣事,受教他的解疑析难。
时常他也会询问沪上老友故交的状况,托我代他转告他的思念和问候。
席间谈到某事某书,启先生一时回忆不起,他每会“不耻下问”,委我回沪替他查找,此间偶遇校方有关人员或家人催促挡驾,先生总会笑眯眯地回话:“你们甭管,我这是请他帮我‘查资料’哇。
”相聚只觉得满室春风,时光飞逝。
深宵辞别,意犹未尽,依依不舍。
这十数年中,我曾有幸得到先生馈赠的两件墨宝,一件是他亲赠,一件是我请索。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文物局、北京鲁迅博物馆和我供职的上海书画出版社等几个单位相关人员聚集北京,讨论整理出版鲁迅收藏的古代碑帖及未刊遗稿,启功先生被聘为学术顾问,我则代表上海书画出版社忝列这次活动,与启功先生、诸位编辑等聚首盘桓多日。
是时的北京,尚处于文化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
对于如何整理出版“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遗稿这一重大议题,各方意见不一,会议气氛颇为沉重。
讨论的主要分歧是,出版社一方觉得工作量巨大,资金方面不堪重负。
京沪两地的有关领导则一锤定音,坚持整理出版鲁迅遗稿务必要“一网打尽”。
《兰亭集序》试题练习及答案
《兰亭集序》试题练习及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9 兰亭集序(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4分)A.癸.丑(kuǐ)会.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B.峻岭.(lǐn)激湍.(tuān)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C.娱.乐(yú)会晤.(wù)形骸.(hái)彭殇.(shānɡ)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解析A.“癸”应读ɡuǐ;B.“岭”应读lǐnɡ;C.“诞”应读dàn,“玄”应读xuán。
答案C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恰逢。
B.信.可乐也信:诚,确实。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多,这里指“热闹”。
D.感慨系.之矣系:附着。
解析会:聚会,集会。
答案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列坐其次..B.俯察品类..之盛C.夫人之相与,俯仰..之外..一世D.放浪形骸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4分) A.群贤.毕至B.齐.彭殇为妄作C.少长.咸集D.死生亦大.矣解析“齐”为意动用法。
其他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B5.名句默写。
(3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3)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____,感慨系之矣。
答案(1)茂林修竹(2)仰观宇宙之大(3)情随事迁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兰亭序》的6个题跋,你仔细瞧过吗?
《兰亭序》的6个题跋,你仔细瞧过吗?孙星衍的跋释文:嘉慶戊辰,在歷下見錢學史樾所藏唐撫蘭亭墨跡,因刊於石。
今見此本亦是褚臨,而筆法飛動過之,自非一時所臨,真希世之寶。
癸酉歲長至前三日,月軒六兄屬題。
孫星衍。
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又字伯渊、伯如、季逑等,江苏阳湖(今武进)人。
幼有异稟,过目成诵,未冠补诸生。
旋与女诗人王采薇(玉瑛)结婚,夫唱妇和,伉儷殊為情深。
乾隆三十九年(1774),被聘讲学於南京钟山书院,因与钱大昕、洪亮吉、杨芳灿、卢文弨及袁枚等相结识,而深受汉学家考证学风之影响。
诗文之外,并及於经史、文字、音训、诸子百家之学。
四十二年(1778),王夫人卒,星衍至感悲伤,特将其遗著长离阁(诗)集刊行於世。
四十五年(1780),以参加南京恩科试未第,转治佛学。
次年,為陜抚毕沅所延,入其幕府,前后五年。
毕氏所撰之关中胜蹟志、山海经注、校正晏子春秋、墨子,及校刻惠栋诸书,皆星衍所手订。
他如陕西醴泉县志、邠州志、澄城县志之撰修,星衍亦参与其事。
乾隆五十二年(1787)成举人。
次年,以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
其后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山东兖沂曹济道,所至皆有政声,不畏权贵。
嘉庆四年(1799),以丁母忧去官。
六年(1801),一度为浙抚阮元延讲詁经精舍。
服闋入都,仍以道员分发山东。
十年(1805),署登莱青道。
十二年(1807),署市政使。
十六年(1811),以病退休。
晚年主讲於钟山书院。
孙星衍是清代著名经学家,校勘学家,骈文家,治学范围较广,对经史、文字、音韵、诸子百家、金石碑版等,均曾涉及,被袁枚称作奇才。
《履园丛话》称其“守定旧法,当为善学者,微嫌取法不高,为梦英所囿耳”。
著作甚富,著有《寰宇访碑录》、《平津馆金石萃编》、《魏三体石经遗学考》、《京畿金石考》、《泰山石刻记》、《续古文苑》等。
孙星衍书法以篆,隶最工,直追秦汉。
篆书精妙圆润,工稳遒劲。
其书篆时毛笔剪去笔尖,以达到万毫平铺的效果,故篆字显得更瘦硬工整。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答案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了“永和九年”的日期,即公元353年。
3.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述了兰亭的自然景观,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4.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人生如梦”。
5.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了“一觞一咏”的雅集活动。
二、选择题1. 《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A. 唐朝B. 宋朝C. 东晋D. 明朝答案:C2.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永和九年”是哪一年?A. 公元352年B. 公元353年C. 公元354年D. 公元355年答案:B3.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崇山峻岭”指的是什么?A. 书法作品B. 绘画作品C. 兰亭的自然景观D. 诗歌作品答案:C4. 《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指的是什么活动?A. 书法比赛B. 绘画比赛C. 诗歌朗诵D. 饮酒作诗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
答:《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的一次雅集活动中所作。
当时,他们饮酒作诗,王羲之在酒酣之际挥毫泼墨,写下了这篇序文。
2. 请解释《兰亭集序》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含义。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这次雅集没有乐队演奏的盛大场面,但通过饮酒和吟诗,也足以表达和分享他们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深切感受。
四、论述题1. 论述《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王羲之以其行书的流畅自然、变化多端,被誉为“书圣”。
《兰亭集序》以其优美的字形、和谐的布局、丰富的情感,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典范,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唐伯虎、启功三大摹本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一生酷爱王羲之书法,终求得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他爱不释手,常于 深夜把烛学《兰亭序》,为了使此名迹得以流传, 他生前曾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精工 模榻,又命虞世南、诸遂良各临一本,现藏于北京 宫博物院的唐冯承素《兰亭序》神龙本,摹写精细, 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 最好的摹本。
众所周知,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尊为 “天下第一行书”!可惜真迹早已失传(一 种说法是藏于唐太宗或武则天的墓中),我 们都无缘一见。只能从历代书法名家的临摹 本中一窥王羲之原本真谛。 那么,历代摹本之中,到底哪个更接近于王 羲之的真迹呢?
1.存世《兰亭序》摹本墨迹之中,以唐冯承素“神 龙本”最为著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唐摹本是 直接比照《兰亭序》真迹临摹的,理论上说最为接 近真迹。随着王羲之真迹的失传,以后世摹本常以 唐摹本为蓝本进行再临摹、再创作。
2.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临王羲之《兰亭 序》。其书放浪形骸,尽显风流! 唐伯虎,在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 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 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世人皆谓唐伯虎的字,风流。今观唐之《兰亭》, 绝非浪得虚名!
Hale Waihona Puke 3.鲜为人知,所见甚少,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兰亭 序》临摹本 启功,无需赘言,当代书法大家。虽已仙逝,其独 树一帜的“启体”仍为人称道与推崇。 启功临习了大量碑帖,当然包括王羲之的《兰亭 序》,最后让我们再看一看启功笔下的兰亭,是不 是别有一番韵味!
智永草书《兰亭序》
故宫藏 《智永草书兰亭序》这件作品经过了历代后人的秘藏,被他的七世孙智永禅师所得,传说智永禅师20年不下楼研究书法,一方面是学习和临摹此作,已经王羲之的其它真迹,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贴身保护这件“天下第一法书”《兰亭序》。
只可惜此作后来被唐太宗以“萧翼赚兰亭”的方式骗走了,并且传阅诸臣,让其临摹和复制,从而产生了“定武本”、“虞临本”、“褚临本”、“神龙本”等等的临本。
故宫藏 《智永草书兰亭序》而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一部草书版本的《兰亭序》,据传说,这件作品乃是王羲之在“兰亭雅集”之后所写,《兰亭序》本是自己一气呵成的文章,这么优秀的文章,王羲之必定抄写了多次,而其中也有传世的草书版本。
此作传世被唐太宗秘藏,也有说法是殉葬与武则天。
此草书版本也同样被智永所藏,在“云门寺”隐居的20年期间,智永潜心于书法,除了写出了500本著名的《真草千字文》流传于世之外,还临摹了王羲之的行书版和草书版的《兰亭序》,传到唐太宗手中的《兰亭序》也有许多人推测乃是智永所书,因为其笔法与智永是超乎寻常的一致。
点击看完整视频哦 ..点击上图看完整视频而如今藏于北京故宫的草书版本的《兰亭序》也同样是智永的临作。
故宫藏 《智永草书兰亭序》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件草书版本的《兰亭序》每一个字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字样,用笔和结字也与王羲之《十七帖》有着超乎寻常的一致。
可见智永禅师是真正得到“二王”遗法的一个人。
张怀瓘在《书断》当中说:“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
气调下于欧、虞,精熟于羊、薄”。
由此可见,智永禅师的书法造诣,更在唐人诸家之上,尤其是他的草书,可谓是王羲之之后一人而已。
故宫藏 《智永草书兰亭序》明代的大才子解缙这样评价智永:“自羲、献而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
”从这段话当中更能看出智永对于书法领悟的精透。
对于学习书法的朋友而言,这件智永的草书《兰亭序》乃是书法界极其罕见之作,因为秘藏于北京故宫当中,也从未出版所以世人知者不多,但从这件作品的书法气质和技法层次来看,丝毫不逊色于王羲之的《十七帖》。
《兰亭集序》
凭借
对
高兴的样子 满足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取独 等到 到达
附着
过去
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因 指“向之”句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自然
到、及
岂不痛哉!
第3自然段
符契。两半, 可合在一起
作:诏策、檄移、章表、奏启 文:诗骚、文赋、乐府、颂赞
七拼八凑,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施蛰存
结合全文分析哪些方面体现了这种情感?
人贤
信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可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景美
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
乐 良辰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赏心
观宇宙之大 察品类之盛 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面对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悲伤
明白
本来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相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无根据Leabharlann 一个个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纵使
情趣
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2)鹅池
《晋书·王羲之传》记下了这样一件事:“性爱 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 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 弥日。”
王羲之为之感动,边派人去集市买来几把扇子, 取出随身带的笔墨在扇上挥毫,一一题款落印。然后 对老婆婆说:“老人家,你为我斩杀了心爱的大白鹅, 我很是过意不去,请把这几把扇子拿到市上,卖上几 串钱,算是我对你的补偿吧。”
启功先生临王羲之《兰亭序》
启功先生临王羲之《兰亭序》《兰亭序》真迹书法字帖启功先生临王羲之《兰亭序》《兰亭序》原文及译文兰亭序——按原帖格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wù)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
《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兰亭序》--附历代名家摹本与评述--附局部图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之执笔作者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神龙本兰亭》工艺品王羲之的行书有如行云流水,其中又以兰亭序为最极品。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军宦游山阴,与孙统承、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之礼。
饮酒赋诗,由王羲之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了一篇序,记序盛会,此帖下笔有如神助,有「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之誉。
兰亭序临摹本鉴赏兰亭序的结构特点传说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
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后来被唐太宗「骗」入内廷,唐太宗对他的字着迷不已,曾命搨书人赵模等各搨数本赐给王、臣、真迹则陪他殉葬在昭陵了。
武后时,韫桓掘发,真迹又复出,收入玄宗内府,且刻石置于学士院,称为「定武兰序」,经历宋、金而亡。
但此本和今天流传下来的墨本各不相同,很难确定究竟原来是什么样子。
传说这一被视为"神品"的稀世珍宝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陪葬品,也有的说被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孙大书法家僧人智永密藏,众说纷纭,它到底在哪里,我们还能见识到这一书法上的奇迹吗?关于《兰亭序》的真伪之争,在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有过大场面,争论到最后竟至要挖唐太宗的陵寝,亦可见激烈程度之一斑。
《兰亭序》的真伪之谜与两汉、西晋相比,《兰亭序》书风的最明显特征即是它的用笔细腻和结构多变。
王羲之以前的墨迹如陆机《平复帖》、吴皇象《急就章》都走古拙一路,有内敛之功无清雅之姿。
存世汉简用笔潇洒飞动,但在间架上却又飘散而乏媚趣。
古诗词描字帖-兰亭集序-王羲之-硬笔钢笔楷书描字帖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
昔昔昔昔昔昔昔昔昔 悲悲悲悲悲悲悲悲悲 夫夫夫夫夫夫夫夫夫 故故故故故故故故故 列列列列列列列列列 叙叙叙叙叙叙叙叙叙 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录录录录录录录录录 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 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 述述述述述述述述述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
虽虽虽虽虽虽虽虽虽 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 殊殊殊殊殊殊殊殊殊 事事事事事事事事事 异异异异异异异异异 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 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 兴兴兴兴兴兴兴兴兴 怀怀怀怀怀怀怀怀怀 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 致致致致致致致致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
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 遇遇遇遇遇遇遇遇遇 暂暂暂暂暂暂暂暂暂 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 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 己己己己己己己己己 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 自自自自自自自自自 足足足足足足足足足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
老老老老老老老老老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 将将将将将将将将将 至至至至至至至至至 及及及及及及及及及 其其其其其其其其其 所所所所所所所所所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 既既既既既既既既既 倦倦倦倦倦倦倦倦倦 情情情情情情情情情 随随随随随随随随随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
怀怀怀怀怀怀怀怀怀 固固固固固固固固固 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 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虚虚虚虚虚虚虚虚虚 诞诞诞诞诞诞诞诞诞 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 彭彭彭彭彭彭彭彭彭 殇殇殇殇殇殇殇殇殇
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妄妄妄妄妄妄妄妄妄 作作作作作作作作作 后后后后后后后后后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 视视视视视视视视视 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 亦亦亦亦亦亦亦亦亦 犹犹犹犹犹犹犹犹犹 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 视视视视视视视视视
“最接近真迹”的东阳何氏《兰亭序》
“最接近真迹”的东阳何氏《兰亭序》东阳何氏《兰亭序》长23.3,宽11.1cm,封面题旧拓东阳本兰亭序寒松阁旧藏,山阴陈治题引首,后有张鸣珂、邓承谓、高振霄题。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并由羲之作序。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太宗死,以真迹殉葬。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他采用明夺暗换等非正常手段,从民间获得王羲之《兰亭序》后,敕令当时最著名的几位大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等人精心临摹了一些,用以赏赐给王公贵族和手握重兵的外地方镇。
有的方镇就把这些摹本上石刻碑上以示纪念。
而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则在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作为最珍贵的随葬品埋入昭陵,从此永绝于世。
岁月茫茫,真迹既已殉葬,临摹本也日久沦失。
所以现存故宫博物院的一两件《兰亭序》唐朝摹本被列为国宝,平民百姓轻易不能见到。
而唐朝摹本的石刻拓本自然也是极为珍贵。
据考证,东阳何氏《兰亭序》拓本应为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临的石刻拓本,是所有临本中的上上品,其笔法、神韵最接近王羲之原作。
关于东阳何氏《兰亭序》的由来,明代中期隆庆年间状元山阴(即今绍兴)人张元忭是这样记述的:公元1127年,金兵大举南下,攻破北宋汴京(今开封市),掳走宋徽、钦二帝及众皇亲大臣,皇宫御府宝藏抢劫殆尽,北宋朝廷随即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所幸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即宋高宗)不在京城而幸免于难。
兰亭序集字古诗七言绝句
兰亭序集字古诗七言绝句
嘿,你知道吗?那可真是书法界的超级巨星呀!就好像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一样耀眼。
从它里面集字出来的古诗七言绝句,那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比如说“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这句,你想想,在傍晚时分,心情有点不太爽,然后开着车登上那古老的原野,这画面感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这就跟从里集字出来的感觉一样,每个字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哇塞,那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一行白鹭直直地冲向那湛蓝的天空,这是多么生动的场景呀!这不就像的字一样,看似简单,组合起来却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的意境。
再看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下车子就因为喜爱那傍晚的枫林,那经霜的枫叶竟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呢!这多有意境呀,就如同集字古诗七言绝句给我们带来的那种独特的美感。
我就特别喜欢研究这些集字古诗,每次看到它们,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大门,能让我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哎呀,真的是太棒了!这些集字古诗七言绝句真的是让人爱不释手呀!它们就是那璀璨的宝石,在文学的海洋里闪闪发光。
我的观点就是:集字古诗七言绝句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和品味。
[兰亭序钢笔字帖]兰亭序字帖
[兰亭序钢笔字帖]兰亭序字帖兰亭序字帖篇一:兰亭序集字诗词《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其中的字诗词你了解话多少呢兰亭序字帖集字诗十首(共324字全用之。
)一、故地骋游老人兴会岂无因故地骋游春日临。
天外浪生清朗宇,岭间风激映虚林。
幽兰茂放大山静,曲水带流修竹阴。
一咏一觞情以足,由然乐矣盛时今。
二、老少群游春初老少集临流,列水崇山取次游。
信足所之当有尽,浪形毕至或无由。
仰天俯地感怀寄,揽竹品兰情趣幽。
相与其随虽暂短,为群左右乐同修。
三、兰亭盛况癸丑兰亭盛况兴,群贤毕至感怀生。
形骸放浪欣娱趣,觞咏临流畅叙情。
慨世悲时察今古,嗟长痛短悟殇彭。
虽无丝竹管弦乐,修禊山阴惠气清。
四、崇仰兰亭崇仰兰亭亦有年,临之若遇古时贤。
趣当流水和觞咏,乐引春风契管弦。
静室相随能永日,茂林同禊可终天。
快然兴致也无倦,虽老至今情未迁。
五、怀古之游尝于昔岁作游观,寄迹会稽春水间。
怀古悼贤临岭峻,品觞坐咏俯流湍。
后人及此期娱目,知者视之为乐山。
盛事当年殊可揽,竹阴林茂有幽兰。
六、极品兰亭咸云极品兰亭作,向以是由於世崇。
昔也年迁岁时异,长为人仰古今同。
述文畅若山间水,陈录快然天外风。
一事痛哉殊得舍固因其迹不知终。
七、既老之言嗟夫万类春将暮,既老其言叙以文。
内外齐修虚诞矣,死生亦大古贤云。
托怀山水合无妄,游目地天当抱群。
知足斯人长可乐,每於一得不为欣。
八、兴咏寄怀其云老九岁时迁,不死犹知系一弦。
所视所听情以躁,於言於事信期天。
仰嗟感慨能由己俯咏悲怀况若贤。
宇宙喻诸随大化,乐和自在又将年。
九、者也之夫者也之夫,不能舍之;文言之异,或以知之; 列贤之作,每亦观之;所述之时,不虚视之; 所察之殊,后人品之;所云之畅,慨也听之; 不情之趣,乐以娱之;一得之欣,形其外之; 亦以之由,於文喻之;所知之少,妄一为之。
十、沁园春·括兰亭序盛事春初,岁在癸丑,修禊兰亭。
会崇山峻岭,相随老少;流觞曲水,列坐贤能。
兰亭序题跋内容
兰亭序题跋内容兰亭序题跋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隶书题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篇章之一。
这篇题跋是王羲之在赵佶邀请下,于公元353年在兰亭举行的一次狩猎活动中所作。
此文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借以表达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下面将从兰亭序的背景、内容、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兰亭序的背景1.1 兰亭狩猎活动公元353年,当时的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南京召开了一次盛大的狩猎活动,邀请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当时,王羲之应邀前来,并在这次活动中结识了当时年仅19岁的太子赵佶。
1.2 太子赵佶太子赵佶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儿子,他精通音律、书法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且酷爱收藏和赏析名家书画作品。
他对王羲之的书法尤为推崇,曾多次邀请王羲之前来宫廷赐教。
1.3 兰亭序的创作在兰亭狩猎活动中,王羲之与太子赵佶结识并交流了书法艺术。
当时,太子赵佶向王羲之请教如何写好一篇题跋,王羲之便在兰亭举行的宴会上即席作出了这篇题跋。
二、兰亭序的内容2.1 描述自然风景兰亭序以自然风景为载体,描绘了兰亭山水美景。
文中描述了山清水秀、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等美景,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2 表达书法理念在描绘自然风景的同时,兰亭序还表达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文中提到:“夫人之相与也,贤俊谓之能,不肖谓之庸;与其庸人也相与犯险阻于道,不如贤人而同游于虚无。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认为只有与贤者相互交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2.3 倡导文化复兴兰亭序中还倡导了文化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文中提到:“是以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君子的崇敬和对于小人的鄙视,同时也呼吁人们要保持高尚的品德和精神风貌,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兰亭序的艺术价值3.1 书法艺术价值兰亭序是王羲之隶书代表作之一,其字体刚劲有力、端庄秀丽,具有浓郁的个性风格和艺术魅力。
过云楼秘藏宋拓《定武兰亭序》帖考
过云楼秘藏宋拓《定武兰亭序》帖考图6 宋拓定武兰亭沈揆跋图7 宋拓定武兰亭董其昌跋图8 宋拓定武兰亭曹溶跋、汪道贯跋张之望张嵋珥摘要:永和九年,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留下了著名的《兰亭序》。
一千多年来,我国学者对其关注从未间断过。
兰亭真迹已不存,仅留下摹本和刻本,摹本少,刻本杂,最有名者数定武。
唐兰先生认为现存最好摹本“神龙兰亭”为伪本,其作假的底本是“笪氏宋拓神龙本” 此说影响大,但由于唐未找到“笪氏宋拓神龙本”这实物证据,故其观点未被当今权威接受。
作者在唐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竟意外发现了苏州过云楼秘藏的“笪氏宋拓定武本” 其质量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在对其考证、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其至高无上的价值,与海内外著名兰亭版本比较后,作者更感叹:“天下定武兰亭,谁敢与之争锋?”四、关于此拓本的递藏、鉴赏、著录及题跋(一)递藏与鉴赏1. 此拓本先后经过沈揆、项元汴、吴用卿、笪重光、高士奇、顾文彬递藏,流传有序。
2. 从拓本上留下的钤印来看,拓本得到过沈揆、赵子琥、王孝迪、米芾、龚子敬、项子京、董其昌、张则之、曹溶、汪道贯、吴希元、笪重光、查士标、庄冋生、沈荃、高士奇、罗天池、吴云、钱楳溪、费念慈等诸公睿赏。
(二)著录先后被下列著作著录收入:1.《兰亭续考》宋俞松撰2.《星凤楼帖》宋曹士冕集刻3.《四库全书》纪昀等原著4.《江村书画目》高士奇撰5.《过云楼书画记》顾文彬著6.《中国书画全书》卢辅圣主编(三)题跋1.笪重光引首题签,并考跋近800 字(见图5)。
2.宋赵子琥、王孝迪观跋。
3. 宋沈揆叙述兰亭传奇故事,长跋近500 字(见图6)。
4. 元龚子敬跋。
5. 明董其昌跋,盛赞此拓本“右定武兰亭肥本,所谓五字未损者,宋时已如星凤,定为法书第一”(见图7)。
6. 明曹溶跋,赞叹此拓本“兰亭至宋末,人间已超过百余种,好事者襄而集之,真龙一出残麟剩爪自废,宝此足矣,奚以多为” (见图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志和忆启功:先生为我《兰亭序》摹本题词
在先生门下读书期间,我曾将《兰亭序》临写成一个手卷,觉得可看,就把它装裱起来。
装裱时,有意在后边留了一块空白,当然是想请先生给我题字,但又不敢奢望。
没想到他看过之后很高兴,说:“你的字进步了,写顺溜了。
”仔细看了一会儿,又说:“你看,写字这就像小孩儿慢慢长高,但你自己是感觉不到的。
你已经写得很好了!”于是,乘兴拿起一个小纸片儿,用铅笔在上面写,写完之后又琢磨修改了一下,随即拿起毛笔,在手卷后面挥写:
茧纸空闻出永和,千秋艺苑沐余波。
拙书竟有临摹者,流毒弥天愧怍多。
落款:“志和同志索题,一九九三年,严冬大雪,挥汗
书之,启功”
“茧纸空闻出永和”,因为《兰亭序》开头是“永和九年”几个字,所以,先生用“永和”二字代指《兰亭序》;据说唐朝的纸是“蚕茧”做的,这句意思是说《兰亭序》究竟何在?这事儿没法考证清楚。
但是,《兰亭序》书法艺术却让后人受益无尽,所以是“千秋艺苑沐余波”,从唐朝到现在,学书法的人没有不临习《兰亭序》的。
第三、四两句笔锋一转:“拙书竟有临摹者,流毒弥天愧怍多”,意思是说,他的书法居然也有这么多临摹者——我二十几岁时即临习过先生的书法——很多人至今还在临习先生的书法,所以,先生诙谐地说这叫“流毒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