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传统文化作用的现状分析(芮)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当做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来,并被应用于教育领域。
在教育部的政策指导下,小学德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传统文化不只是历史的谱系,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情感培养、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文化自信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培养传统文化情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挥作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在小学德育中,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情感,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深入研究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为未来的德育工作提供更多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2. 正文2.1 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是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
传统文化通过故事、诗词、歌曲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学生在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友爱互助等传统美德的力量,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们会积极践行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在处理人际关系、学习取得、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出优秀的品德。
他们将尊重、宽容、诚信等美德融入自己的行为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小学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道德品质,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德育中应当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使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深刻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和道德修养。
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内容,代代相传,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深刻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形成自我认知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通过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文化认同,从而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深刻领悟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懂得珍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理,培养对家乡、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
传统文化中对于社会责任和公德的强调,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律守法,乐于助人,培养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崇德向善、修身养性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在小学德育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
通过教育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传统文化中崇尚君子之风,提倡礼仪之邦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仪态端庄、品行端正,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修养。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1. 引言1.1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上。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文化修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机构。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健全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懂得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友善待人,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德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意识和社交技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1.2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地位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承载着民族的传统,是小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承,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它代表了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智慧,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格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德育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的尊重和热爱,从而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地位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学生的人生道路,指引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 正文2.1 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明白尊重长辈、尊重师长、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出谦虚、宽容、正直的道德品格。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学校,
小学德育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丰富文化内涵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小
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本文将分析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规范和美德培养,在小学
德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具备做人的基本道德意识和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
中的仁爱精神、孝顺家长和师长的传统,都可以通过小学德育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培养他
们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公民。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历史沉淀,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艺术、文学和哲学。
通过小学德育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
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接触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学习中国
古代的古诗词、传统的乐器和绘画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
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当今社会,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
至关重要。
通过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形
成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和
与其他文化的差异,从而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在跨文化交流中能更好
地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小学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民族智慧和历史积淀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对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的重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情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了孝道、礼仪、廉耻等重要的道德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不仅体现了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人伦情感,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孝道的重要性,增强对父母的尊重与关怀;了解礼仪的作用,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举止;理解廉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通过这些道德情感和情操的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循道德规范,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品质。
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了礼仪之邦、和谐相处的精神,这些精神内涵对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了解到尊师重道的重要性,懂得尊敬老师、遵守学校纪律;了解到礼仪的作用,养成有礼貌、讲文明的行为习惯;了解到和谐共处的精神,树立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价值观念。
通过这些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循规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如仁爱、诚信、和谐、感恩等重要的精神内涵。
这些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对于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深刻领悟仁爱之道的重要性,培养出同情心、爱心和奉献精神;理解诚信的意义,树立正直、诚实的品格;理解和谐之道,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理解感恩的意义,珍惜拥有、尊重他人。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1. 引言1.1 介绍小学德育小学德育是指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人格修养和道德素质。
小学德育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工作。
在小学德育中,学校和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德育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德育的努力,可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贡献。
【2000字】1.2 介绍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代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历程中。
其包括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礼仪制度、传统节日、传统医学等多个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塑造作用。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表达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丰富其精神世界。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字数:209】2. 正文2.1 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是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
传统文化强调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友善待人等传统美德,这些价值观念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起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应该如何行为,如何待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植入分析
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植入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传统文化的植入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本文将从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的角度,分析传统文化在其中的植入方式及其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孕育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和仁爱的精神象征。
它包括了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艺术表现、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来植入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
通过讲解这些经典著作,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文化来植入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道德规范。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可以通过传统礼仪文化来植入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礼仪如尊老、孝敬、敬师重道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够教导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传统礼仪,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植入,例如讲解经典文学作品、传统节日文化、传统艺术形式和传统礼仪规范等,从而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试论小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试论小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信息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面临着一些现状问题。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对策。
一、现状问题1. 传统文化知识缺乏在当今社会中,小学生的生活围绕着学习和课外活动,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已经被边缘化。
很多小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比较低,对于经典文学、历史故事、传统节日等知识的掌握不足。
2. 传统文化价值观淡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在小学生中逐渐淡化。
例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礼让他人等传统价值观在一些小学生中表现不明显。
3. 传统文化活动减少在学校和家庭中,一些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和开展也相对减少。
例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经典文学的诵读和演出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二、对策建议1.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和家庭可以加强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节等形式,增加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2. 引导传统文化情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需要引导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产生情感认同。
可以通过经典文学作品、历史人物故事等方式,激发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爱。
3. 培养传统文化习俗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诵读比赛等形式,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认知和理解,让他们从身边的事物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倡导传统文化道德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我们应该倡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道德观。
通过故事讲解、道德模范展示等形式,引导小学生养成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礼让他人的传统美德。
5. 加强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学校和家庭可以加强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例如举办传统手工制作活动、传统文学朗诵比赛、传统民族舞蹈表演等,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魄力。
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
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德育管理也在不断探索创新。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资源。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管理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探讨其实践效果。
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管理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丰富的儒家、道家、儒商道和文人墨客等传统文化元素,其内涵渗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等。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历史和精神财富,更是塑造学生品德的重要资源。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管理,有利于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实践案例分析(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小学德育管理中,一些学校将中国传统经典融入到日常活动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在每周的德育课或者晨读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诵读中国传统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能够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领会其中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参与。
可以邀请家长或者老师来做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内涵;也可以组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录音、视频等形式,进行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通过这些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升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二)举办“传统节日”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融入小学的德育管理中,可以给学生提供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引导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一些学校在德育工作中,会组织“传统节日”主题的活动,如中秋节的赏月活动、春节的文化表演、端午节的包粽子比赛等。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和宝贵财富,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智慧,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情感世界的熏陶和行为规范的引导等方面进行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如“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仁者爱人”的墨家精神等,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中,并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品德水平。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可以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学习忠诚信义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忠诚友爱、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也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生处于情感敏感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渴望强烈,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塑造他们积极向上、善良美好的情感品质。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激发他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小学生在情感世界的熏陶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提升。
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也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通过学习这些规范,可以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风尚,培养他们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可以让学生明白尊师重道、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养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好习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礼仪,增强他们的节日文化意识和家国情怀。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重要部分,对学生三观的形成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国经过五千年的积累与传承,留下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涵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使得小学德育高效开展。
本文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策略分析引言:小学德育指的是学校对小学生开展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般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展开教学。
教育部于2022年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全面发展,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
所以,在小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积极开展德育教育。
而我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传承与沉淀,在思想、品德、哲学等多方面均有涉及。
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更加优秀的人才。
一、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1、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在德育教学中,弘扬传统美德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如诚信、孝道、忠诚、礼仪等,这些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接触到这些优秀的道德观念。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典故、名人事迹分享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诚信、孝道、忠诚等美德。
学生在教学中接触传统美德,能够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格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此外,传统美德也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在强调诚信、勤奋、敬业等美德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加认真学习,勇于克服困难,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丰富知识储备,养成良好个人习惯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植入分析
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植入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植入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在实际教学中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
让我们来看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成果,蕴含着深厚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植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
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缺乏必要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熏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日益增多,思想品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而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念的洗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构建良好的思想品德风貌。
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孝道教育、礼仪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
孝道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孝老爱幼”,强调尊敬父母、尊重长辈,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可以通过故事、诗词、典籍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孝道理念,引导他们学会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倡导家庭和睦温馨的氛围。
礼仪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又一重要内容,强调尊重他人、规范自己,培养孩子的礼貌和修养。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可以通过传统的节日习俗、礼仪规范等教育方式,使学生了解并遵循传统的礼仪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修养水平。
传统文化还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诚信守约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植入分析
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植入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文化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是我们自身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承至关重要。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将传统文化植入其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一、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累的丰富成果,包括语言、文学、文化艺术、宗教、哲学、道德规范等方面。
传统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和智慧,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重要价值。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进一步让青少年了解和感受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1. 利用故事情节介绍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可以通过传统故事的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规范和道德准则。
例如,可以讲述《孔子和颜回》、《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著作和故事,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人文精神,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和当代意义。
2. 利用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传统文化通过音乐和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例如,可以教授古典音乐和传统舞蹈,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和审美情趣,增强对文化自信的认知和感受。
3. 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手段展示传统文化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和学校的多媒体系统展示和传播传统文化。
例如,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动画、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1. 打牢思想基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传统文化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孔子的“仁爱”精神、墨子的“兼爱”思想、朱子的“格物致知”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经典案例和典范。
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
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在小学阶段,德育管理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孩子塑造品格的关键阶段。
而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管理实践中,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持之以恒、不断精进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品质和勇往直前的信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小学德育管理1. 课堂教育在小学德育管理中,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的形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在道德课、语文课等教学中,引入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古诗词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明白其中的道德内涵和价值取向。
老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节日等方式,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比如组织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剪纸等技艺,参观中国传统建筑、古迹等,参与举办诗词大会、古装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投入,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
3. 典型案例教育在小学德育管理中,可以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比如讲述孔子的仁爱之道、岳飞的忠义精神、文天祥的坚韧品质等,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楷模,明白其中的道德内涵和实践意义。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传统文化作用的现状分析(芮)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传统文化作用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核心价值,同时更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是学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责任要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一、现状分析(一)重视诗文诵读,感悟中华美德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
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诗文诵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突出地位。
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小学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底蕴,对于小学生来说,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加强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财富,其中蕴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增强自己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会自觉地尊敬祖国的文化传统,并且愿意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小学德育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正确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先贤的楷模和伦理故事感受到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价值观念,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和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们可以明白做人的准则和底线,懂得如何用正确的行为规范对待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会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培养出正义感和使命感,使自己成为有担当的人。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小学德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好学生。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内容,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小学是德育的主要阵地,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
以下是我对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可以通过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
优秀传统文化以孔子思想、儒家文化、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形式存在,这些文化元素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价值观。
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材,可以教育学生懂得尊敬长辈、崇尚孝顺、珍惜友情、勤勉向上等美好品质。
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理解和感受清朝的皇家文化、五四运动的民主思潮等,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审美,强调“以形传神”,通过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小学德育中,可以通过学习唐诗宋词、国画、古典音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根基,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通过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个性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修养和心灵追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和心灵境界。
通过学习和实践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智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个性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教育学生懂得尊敬长辈、崇尚孝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个性发展。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作为中国的核心精神文化,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的文化遗产,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被纳入到小学德育教育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对道德价值观的追求,比如“仁爱之心”、“忠诚”、“孝道”等等。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他讴歌“仁爱之心”,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仁慈之心才能称为真正的人。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也能够促进学生服从学校、家庭、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其次,传统文化对学生性格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礼仪之邦”、“和为贵”等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德心、责任心,使他们尊重师长,关心他人,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例如,让学生了解《礼记》中传统婚礼的规矩,告诉学生结婚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涉及到整个家庭的和睦与尊严。
这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感。
再次,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心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助于建立健全的历史观,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更好地自信、自强。
例如,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如中秋节、春节等,让学生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十分重要。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责任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祖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分析
随着小学德育的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融入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入。
然而,小学德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它的实施也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德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很多师生对传统文化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理解,对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价值认识较浅薄,无法真正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贯彻落实到小学德育中。
二是应用模式单一。
小学德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多以讲授知识的形式呈现,缺乏实践性,缺乏主动性,缺乏创新性,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缺乏有效的评价。
小学德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情况,也无法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从上述不足可以看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实施小学德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要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传统文化,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其次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获取知识,并从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
二是拓展应用模式。
要结合德育实践,创新实施方式,增加实践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展传统文化的应用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有效评价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以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以提高小学德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
综上所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想发挥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加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拓展应用模式,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德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而传统文化又是中国民族的精神支柱,蕴含了丰富的哲学、道德、礼仪和行为规范等内容。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德育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德育的影响从小学生德育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教导人们尊敬父母、尊老爱幼、关心家庭。
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注重家庭关系,学会尊敬师长,提高情感沟通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导人们在行为举止上应该遵守规矩、有分寸。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礼仪教育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培养他们的礼貌和绅士风度。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它在小学德育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明白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不虚假、不欺瞒,从而养成自觉守信的好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注重勤奋劳作和勤俭节约,这对小学生的品质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农耕文明的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德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二、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具体应用在小学教育中,学校是传授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文化课程设置。
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触、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传统文化作用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核心价值,同时更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是学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责任要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一、现状分析(一)重视诗文诵读,感悟中华美德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
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诗文诵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突出地位。
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
经典诗文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
还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文的滋养,奠定雄厚的文言文基础。
经典诵读还利于开发学生的右脑(即祖先脑),提高记忆力,使学生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
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吟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诵读一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浓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会使他们牢记终生,受益终身。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让学生在诵读中陶冶性情,开启智慧;让经典诵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之源。
(二)丰富活动内容,注重德育实效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提到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提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负责的高度,不停留在枯燥乏味的说教及应付形式的走过场之上,在活动中应尽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赋予传统美德以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将爱国爱民,明志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谦虚好学,惜时审势,求新勤俭的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去。
1、营造氛围,创设环境。
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空间和角落,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
在每天的学校广播中,由负责播音的班级按节律朗读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既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各班教室环境也力求体现班级特色,通过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展等方式方法力求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使学生感到读书活动就在身边,形成人人爱书、读书的良好氛围。
2、明确任务,措施具体。
一是精选诵读内容,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年龄段选择诵读内容,内容分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二是规定诵读时间,学校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语文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诗文;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和诗词音乐;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
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
3、创新思路,形式多样。
我们要求各学班要不断创新诵读形式,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增强经典诵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各班充分挖掘自身资源,采取个人读与集体诵相结合、吟诵与表演相结合等形式让学生爱读乐诵。
学校每学期按年级组织不同形式的经典诗文诵读表演、比赛,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4、研发校本课程,拓宽德育领域。
6月份组织骨干力量,精心研究制定校本课程,为在学校比较规范地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和条件。
首先要求读懂教材中的经典。
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
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
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
我们结合现行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精选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制定校本教材,为强化诵读创作条件。
利用校本教材,落实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并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大大拓宽了小学德育领域。
二、存在问题1、传统优秀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地位没有凸显。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虽然也形成了许多现代文明礼仪和习惯:比如尊重女性、交际礼仪、用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以及讲究卫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等。
根据有关资料的显示,我国的少年儿童现代文明礼仪和习惯也远不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依赖感强、自理能力差、不孝敬父母和长辈、不知感恩、不懂合作、无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等,这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在许多青少年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可见,在我们的日常德育工作中,传播、渗透传统美德的功课还做得远远不够。
2、学生思想道德偏离主流价值,理想信念淡薄。
在爱国观这项调查显示,当前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偏离主流价值,有3%的学生认为身为中国人无所谓自豪不自豪,有1%的人认为身为中国人无可奈何。
另一调查显示,有2%的学生在参加升旗仪式时在想别的事。
同时,有27%的人认为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挣大钱,过好日子;有5%的人认为努力学习是为父母学习,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学习动力不足。
3. 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
调查发现,公共汽车上有16%的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放学回家,有9%的同学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要么觉得自己不会做而不去做,要么认为只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有15%的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并要索取一定的物质奖励;30%的同学不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
低年级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80%的同学认为父母给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30%的同学认为与朋友意见不统一时,要坚持自己的;17%的同学认为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他不理我,我就不理他;33%的同学,只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普遍存在,小皇帝、小公主遍地开花。
据调查17%的学生极少和父母沟通,对父母偶尔问问在校的学习情况或每天上学时妈妈总是说:“路上注意安全”等言语感到太罗嗦;19%的同学遇到长辈或老师时不打招呼或假装没看见;遇到同学或他人有困难时,15%的同学不会去帮忙;25%的同学在学校组织的“手拉手、献爱心”的捐款活动中,认为毫无兴趣,敷衍了事;20%的同学在校园看到垃圾或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会视而不见;14%的同学在学校需要他们参加义务劳动时的态度是不参与。
冷漠、孤僻、缺少爱心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极端表现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形成原因一是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二是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三是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少年儿童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四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这些问题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四、几点建议1、充分认识优秀文化对小学德育的重要作用。
道德是人类的文化创造,道德的发展必然伴随和促进文化的发展,优秀文化是德育之根。
道德作为文化的核心组成,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先进文化作为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人类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因此应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评价道德现象和实施道德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社会的永恒价值,使其成为宝贵的德育资源;优秀现代文化标志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使得与其紧密相连的德育具有时代气息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华夏儿女创造了灿烂多姿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身心,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能丢掉中国文化的“根”。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言”,向世界呼唤:“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
可见以孔子“儒家伦理”为轴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对下一代进行“中华魂”的教育魄在眉睫。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多在麦当劳、冰淇淋、可口可乐的熏染中长大,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知之不多,认识肤浅。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
因此,加强青少年的人文素质教育,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许多要求和规范,都可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它们的历史渊源。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造就了无数的道德楷模和典范事例,有着极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财富。
我们可以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融合现代文明,造就新一代高素养的人才。
3、发掘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寻求合适的途径运用到现在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倡导学校开展“过传统中国节,做现代中国人”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探究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