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物理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三11月月考(物理)(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7小题,总分28分)1.(4分)1、壁虎在竖直玻璃面上斜向上匀速爬行,关于它在此平面内的受力分析,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A. B. C. D.2.(4分)2、2020年2月2日上午,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10天,被誉为“中国速度”。

在医院建造过程中,有一吊机将静止在地面上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s末货物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B. 前2s内货物上升的高度为1.5mC. 最后3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D. 在第4s末至第7s末的过程中,货物的平均速度为0.5m/s3.(4分)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盒子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盒子内表面不光滑,盒内放有一块质量为m的物体,某时刻给物体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则在物体与盒子前后壁多次往复碰撞后A.两者的速度均为零B.两者的速度总不会相等C.盒子的最终速度为mvM+m,方向水平向右D.盒子的最终速度为mvM,方向水平向右4.(4分)4、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水平抛出两小球A和B,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A.先抛出A球B.先抛出B球C.同时抛出两球D.使两球质量相等5.(4分)5、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假设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1,向心加速度为a1.已知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质量M=a1r21GB.地球质量M=aR2GC.地球赤道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a1r21GR2-a D.加速度之比a1a=R2r216.(4分)6、如图所示,P、Q是两个电荷量相等的异种电荷,其中电荷P带正电,在其电场中有a、b、c三点,a、b、c三点位于平行P、Q连线的直线上,b 点在P、Q连线的中垂线上,ab=bc。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物理考前模拟试题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物理考前模拟试题新人教版

涂层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物理试卷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四川在2008年和2013年近五年的时间里,分别在汶川县和芦山县发生了两次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了巨大灾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震波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B 、地震波中的纵波比横波传播快,利用它们传播的时间差可以提前预警C 、地震波与电磁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D 、地震波可以比真空中的光速传播快 2.一束含两种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到底面有涂层的平行玻璃砖上表面后,经下表面反射从玻璃砖上表面射出后,光线分为a 、b 两束,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光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B .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 光的条纹间距大于b 光的条纹间距C .a 、b 一定是平行光。

D .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 光的临界角大 3.如图,一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 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小球可视为质点),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

O 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 ,OB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 (A )3gR 2(B )33gR2 (C )3gR2(D )3gR 34、2012年10月25日,我国将第十六颗北斗卫星“北斗-6G ”送入太空,并定点于地球静止轨道东经110.5°。

由此,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将首先具备为亚太地区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其定位精度优于20m ,授时精度优于100ns 。

关于这颗“北斗-6G ”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这颗卫星轨道平面与东经110.5°的经线平面重合 B .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将这颗卫星定点于成都正上方C .这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比离地350公里高的天宫一号空间站线速度要大D .这颗卫星的周期一定等于地球自转周期,轨道平面一定与赤道平面重合 5、如图所示,波S 从平衡位置开始上、下(沿y 轴方向)振动,产生的简谐横波向右传播,经过0.1s 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距S 为2m 的P 点开始振动.若以P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起点,P 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A .波S 最初是向上振动的B .该简谐波的波速为20m/sC n=0,1,2,…)D .该波通过宽度约为1m 的缝隙时,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6.如下左图所示,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L1、L2、L3、L4为四只规格均为“9V ,6W ”的相同灯泡,各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输入端交变电压u 的图象如下右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的示数为36VB .电流表的示数为2AC .四只灯泡均能正常发光D .变压器副线圈两端交变电流的频率为25Hz7、如图所示,一粗糙的平行金属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轨道上端用一电阻R 相连,该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于平面向上.质量为m 的金属杆ab 以初速度v0从轨道底端向上滑行,滑行到某高度h 后又返回到底端.若运动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轨道与金属杆的电阻均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杆ab 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通过电阻R 的电量一样多B .金属杆ab 上滑过程中克服重力、安培力与摩擦力所做功之和大于12mv20C .金属杆ab 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一定相等D .金属杆ab 在整个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装置产生的焦尔热 Ⅱ卷二、实验:共二个小题,共17分 8.(1)(8分)有下面三个高中物理课本力学实验:A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B .探究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C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掌门1对1教育高中物理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分)2012年2月27日上午10时,我国海军第十一批护航编队从青岛胶州湾某军港解缆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经过5000多海里的航行,于3月15日晨抵达目的地,关于此次航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将其看做质点B.“5000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C.“5000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D.题中数据“2月27日上午10时”和“3月15日晨”指的是时刻2.(4分)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改变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C.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D.物体运动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3.(4分)足球以10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0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改变与加速度分别为()A.0、0 B.0、100m/s2C.﹣20m/s、﹣100m/s2D.20m/s、100m/s24.(4分)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从同一位置开始计时的速度图象,如图中的A、B所示,则由图可知,在0﹣t2时间内()A.A、B运动始终同向,B比A运动的快B.在t1时间AB相距最远,B开始反向运动C.A、B的加速度始终同向,B比A的加速度大D.B追上A之前,t2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5.(4分)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经3.5s到达最高点,小球在抛出后的1s内、2s内、3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1:3:5 B.1:4:9 C.3:5:6 D.3:7:96.(4分)有一长为L的列车,正以恒定的加速度过铁路桥,桥长也为L,现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时的速度为v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2,那么,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A.2v1﹣v2B.2v2﹣v1C.D.7.(4分)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4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B.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C.乙车的速度不断增大D.两车相遇两次8.(4分)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比它大的分力B.一个力可分解成两个大小跟它相等的力C.如果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确定,那么另一个分力就是唯一的D.如果一个力以及它的一个分力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这两个分力就完全确定了9.(4分)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推乙物块,使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物块一起沿水平地面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则各物块受到摩擦力的情况是()A.甲物块受到一个摩擦力的作用B.乙物块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C.丙物块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D.丁物块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10.(4分)如图所示,有2n个大小都为F的共点力,沿着顶角为120°的圆锥体的母线方向,相邻两个力的夹角都是相等的.则这2n个力的合力大小为()A.2nF B.n F C.2(n﹣1)F D.2(n+1)F11.(4分)每年春天许多游客前往公园放风筝,会放风筝的人,可使风筝静止在空中,下列的四幅图中,AB线代表风筝截面,OL代表风筝线,风向水平,则风筝可能静止的是()A.B.C.D.12.(4分)如图所示,A、B两个相同的物块紧靠竖直墙壁,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A物块受力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13.(4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天花板与竖直墙壁间,通过不计质量的柔软绳子和光滑的轻小滑轮悬挂重物G=40N,绳长L=2.5m,OA=1.5m,关于绳中张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B点位置固定,A端缓慢左移时,绳中张力增大B.当B点位置固定,A端缓慢左移时,绳中张力不变C.当A点位置固定,B端缓慢向下移时,绳中张力变大D.当A点位置固定,B端缓慢向下移时,绳中张力不变二、实验题(2个小题,共12分)14.(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填字母代号)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15.(6分)(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x6﹣x1)等于(x2﹣x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2)由题中给定的字母写出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三、计算题(4个小题,共36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和文字说明.)16.(8分)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三个物块A、B、C用劲度系数完全相同的三个弹簧1、2、3依次连接着处于静止状态,A、B在水平桌面上,C绕过定滑轮悬挂在桌面外,此时弹簧1、2、3的伸长量分别为0、2cm、3cm,已知C的质量为m C=3kg,(取g=10m/s2)求:(1)弹簧2的弹力大小为多少?(2)此时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3)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17.(8分)如图所示,斜面倾角θ=37°,物体A质量为2.0kg,它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是其对斜面压力的0.25倍,绳与滑轮接触光滑,且绳的质量不计,要使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不动,物体B的质量应为多少?(g=10m/s2)18.(10分)在渠县二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的800米比赛中,小明很想得冠军,他一直冲在最前面,由于开始体力消耗太大,最后在直道上距终点50米处时便只能保持5m/s的速度前进而不能加速冲刺.此时一直保持在小明后面的小华在直道上距小明6.25米,速度为4m/s,他立即发力并保持以0.5m/s2的加速度冲刺.试分析:(1)小明是否一直保持在小华的前面跑到终点而得到了冠军?(2)小明和小华中任一个跑到终点前,他们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19.(10分)在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6.0m,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2.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10.0m/s 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40.0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2)第(1)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3)事实上由于人反应时间的存在,绿灯亮起时不可能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现假设绿灯亮起时,第一个司机迟后△t=0.90s起动汽车,后面司机都比前一辆车迟后0.90s起动汽车,在该情况下,有多少辆车能通过路口?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分)2012年2月27日上午10时,我国海军第十一批护航编队从青岛胶州湾某军港解缆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经过5000多海里的航行,于3月15日晨抵达目的地,关于此次航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将其看做质点B.“5000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C.“5000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D.题中数据“2月27日上午10时”和“3月15日晨”指的是时刻考点:质点的认识;位移与路程;时间与时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物体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即可以看作质点;位移是指初末两点间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而路程是指物体经过的轨迹的长度;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在难以区分是时间还是时刻时,可以通过时间轴来进行区分.解答:解:A、当研究舰艇的运动轨迹时,舰艇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可以看作质点,故A 正确;B、舰艇做曲线运动,其行驶的距离为轨迹的长度,故为路程,故B错误,C正确;D、“2月27日上午10时”和“3月15日晨”是时间点,指时刻,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位移与路程、质点的定义等,从位移开始在学习中应开始对矢量加以关注,明确其性质.2.(4分)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改变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C.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D.物体运动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解答:解:A、根据a=知,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B、根据a=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故B错误.C、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故C错误.D、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所以速度变化率很大,加速度一定很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3.(4分)足球以10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0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改变与加速度分别为()A.0、0 B.0、100m/s2C.﹣20m/s、﹣100m/s2D.20m/s、100m/s2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已知初速度和末速度,则由加速度的定义可求得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答:解:初速度方向为正,则v0=10m/s;v=﹣10m/s,则速度的变化量△v=﹣10﹣10=﹣20m/s,则加速度为:a=,故C正确.故选:C点评:加速度为矢量,故在解题前应先设定正方向;这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应注意培养的一个好习惯.4.(4分)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从同一位置开始计时的速度图象,如图中的A、B所示,则由图可知,在0﹣t2时间内()A.A、B运动始终同向,B比A运动的快B.在t1时间AB相距最远,B开始反向运动C.A、B的加速度始终同向,B比A的加速度大D.B追上A之前,t2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速度﹣时间图象读出:在t1时刻前B运动方向为负方向,t1时刻后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t1时刻前,A、B速度方向相反,t1时刻后速度方向相同.根据斜率大小比较加速度的大小.在t2时刻,A、B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不同.解答:解:A、在t1时刻前,A、B速度方向相反,t1时刻后速度方向相同.故A错误.B、在t1时刻前,A、B速度方向相反,t1时刻后速度方向相同.但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所以二者间距离继续增大,t2时刻相距最远,B错误D正确;C、由斜率的大小和正负知A、B的加速度始终同向,B比A的加速度大,C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是速度图象问题,考查基本的读图能力:由速度的正负读出速度的方向,斜率读出加速度,面积读出位移,等等.5.(4分)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经3.5s到达最高点,小球在抛出后的1s内、2s内、3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1:3:5 B.1:4:9 C.3:5:6 D.3:7:9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位移速度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由题意知:初速度v0=gt=35m/sx1=v0t1+gt12=30mx2=v0t2+gt22=50mx3=v0t3+gt32=60m故:小球在抛出后的1s内、2s内、3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3:5:6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6.(4分)有一长为L的列车,正以恒定的加速度过铁路桥,桥长也为L,现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时的速度为v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2,那么,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A.2v1﹣v2B.2v2﹣v1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进行求解.解答:解: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时的速度为v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2,则有.设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则有.联立两式解得v=.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7.(4分)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4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B.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C.乙车的速度不断增大D.两车相遇两次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分析两车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求出两车的位移,则可确定何时两车相遇.解答:解:A、乙车的x﹣t图象虽为曲线,但这不是运动轨迹,且图象只能表示正反两个方向的运动,故A错误.B、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题图可知:甲车在前6s内沿负向做匀速直线运动,6s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由于乙车图象的斜率大小增大,即其速度逐渐增大,故C正确.D、在x﹣t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故两车相遇两次.故D正确.故选:CD点评:对于位移时间图象,关键抓住斜率等于速度,交点表示两车相遇,来分析两车的运动情况.8.(4分)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比它大的分力B.一个力可分解成两个大小跟它相等的力C.如果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确定,那么另一个分力就是唯一的D.如果一个力以及它的一个分力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这两个分力就完全确定了考点:力的分解.分析: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上,它对物体产生的效果跟另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同一物体而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是那个力的分力;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解答:解:A、B、力的分解的本质力的等效替代,就是用同时作用于物体的几个力产生的效果代替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合力与分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故分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小于、等于合力的大小,故AB正确;C、已知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有唯一解故C正确;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方向,如图,有可能有2组解故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点评:研究对象受多个力,对其进行分析,有多种办法,正交分解法不失为一好办法,虽然简单题用它显得繁琐一些,但对初学者,一会儿这方法,一会儿那方法,不如都用正交分解法,可对付一大片力学题,以后熟练些了,自然别的方法也就会了.9.(4分)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推乙物块,使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物块一起沿水平地面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则各物块受到摩擦力的情况是()A.甲物块受到一个摩擦力的作用B.乙物块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C.丙物块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D.丁物块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分别对各个物体受力分析,当判断不出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时我们可借助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解答:解:接触面是水平的,以下我们只分析水平方向的力:(1)甲: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如果受摩擦力的话,甲不能处于平衡状态.(2)乙:甲不给乙摩擦力的作用,故乙只受到丙给它的一个摩擦力的作用.(3)丁:丁只受地面给它的一个摩擦力的作用.(4)丙因为丙给乙一个向后的摩擦力,故乙给丙一个向前的摩擦力,丙给丁一个向前的推力,所以丁给丙一个向后的推力,丙静止,故丙受到地面给它向后的摩擦力.综上所述:甲,不受摩擦力;乙,受1个摩擦力;丙,受2个摩擦力;丁,受一个摩擦力.故选:C点评:当判断不出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时我们可借助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分析的顺序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外到里.10.(4分)如图所示,有2n个大小都为F的共点力,沿着顶角为120°的圆锥体的母线方向,相邻两个力的夹角都是相等的.则这2n个力的合力大小为()A.2nF B.n F C.2(n﹣1)F D.2(n+1)F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专题: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分析: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由题意,本题已知分力的大小和相邻两分力的夹角,从而即可求出合力的大小.解答:解:由题意,两个相等的共点力大小为F,夹角为120°,而合力的大小即为F,因此2n个力的合力大小为nF,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图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容易解决,会用合力的大小公式也可以解决,可灵活处理.11.(4分)每年春天许多游客前往公园放风筝,会放风筝的人,可使风筝静止在空中,下列的四幅图中,AB线代表风筝截面,OL代表风筝线,风向水平,则风筝可能静止的是()A.B.C.D.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要使风筝能静止在空中,则应使风筝受力平衡;故对风筝受力分析,由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可得出可能的情况.解答:解:风筝受到的浮力应是垂直于风筝面向上的;故:A、风筝的重力竖直向下,风筝受到的浮力与而拉力方向相反,则三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风筝不可能静止,A错误;B、风筝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都竖直向下,而浮力垂直于风筝面,故三力不可能平衡,故风筝不可能静止,故B错误;C、风筝重力竖直向下,风力垂直于风筝面向上,绳子拉力沿绳向下,故任意两力的合力均可能与第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D、风筝受浮力竖直向上,而绳子的拉力斜向下,风力对风筝不起作用,故浮力与绳子的合力不能为零;故不可能平衡,故D错误;故选C.点评: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均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则其受到的多力的合力一定为零.12.(4分)如图所示,A、B两个相同的物块紧靠竖直墙壁,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A物块受力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对AB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知,整体共受两个力作用,墙面无作用力;再分别隔离A、B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条件分析受力个数.解答:解:先对AB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知,竖直方向:F=G A+G B水平方向,不受力,故墙面无弹力,也没有摩擦力(否则不能平衡);隔离B物体,受重力、A对B的压力以及A对B的斜向下的摩擦力(否则不平衡)、外力F四个力作用;隔离A物体,必受重力、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受三个力;故选:B.点评:关键利用整体法并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到A物体与墙间不存在弹力,不难.13.(4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天花板与竖直墙壁间,通过不计质量的柔软绳子和光滑的轻小滑轮悬挂重物G=40N,绳长L=2.5m,OA=1.5m,关于绳中张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B点位置固定,A端缓慢左移时,绳中张力增大B.当B点位置固定,A端缓慢左移时,绳中张力不变C.当A点位置固定,B端缓慢向下移时,绳中张力变大D.当A点位置固定,B端缓慢向下移时,绳中张力不变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以动滑轮C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判断张力的变化.解答:解:A、当B点位置固定,A端缓慢左移时,滑轮两边绳子夹角变大,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要想合力不变则绳子张力变大,A正确B错误;B、当B点位置固定,A端缓慢左移时,滑轮两边绳子夹角变小,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要想合力不变则绳子张力变小,A正确;C、设绳子总长为L,两堵竖直墙之间的距离为S,两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左侧绳长为L1,右侧绳长为L2.则由几何知识,得S=L1sinθ+L2sinθ=(L1+L2)sinθ,又L1+L2=L得到sinθ=;当绳子右端慢慢向下移时,S、L没有变化,则θ不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当A点位置固定,B端缓慢向下移时,绳中张力不变,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的难点在于运用几何知识得到当绳子b端慢慢向下移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对于滑轮问题,解题要充分利用拉力的对称性.二、实验题(2个小题,共12分)14.(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3.60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D.(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B(填字母代号)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专题:实验题;平行四边形法则图解法专题.分析:确定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从而读出弹簧秤的读数.在该实验中,由于P、O的位置确定,则A弹簧的拉力大小和方向一定,合力又一定,则弹簧B的拉力大小和方向也一定,不需进行多次实验.解答:解:(1)弹簧测力计读数,每1N被分成5格,则1格就等于0.2N.图指针落在3N到4N 的第3格处,所以3.60N.(2)A、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须要知道.故A正确;B、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B正确;C、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C正确;。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 Word版含解析.pdf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 Word版含解析.pdf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a、b、c、d是某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且ab=cd=L,ad=bc=2L,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电势为20V,b点电势为24V,d点电势为12V.一个质子从b点以v0的速度射入此电场,入射方向与bc成45°角,一段时间后经过c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计质子的重力)( ) A.c点电势高于a点电势 B.场强的方向由b指向d C.质子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 D.质子从b运动到c,电场力做功为4eV 考点:电势;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 分析:在匀强电场中,沿着电场线方向每前进相同的距离,电势变化相等;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垂直画出电场线,根据W=qU计算电场力做的功. 解答:解:A、在匀强电场中,沿着电场线方向每前进相同的距离,电势变化相等,故φaφd=φbφc, 解得:φc=16V, 而φa点电势为20V.则c点电势低于a点电势.故A错误; B、设ad连线中点为O,则其电势为16V,故co为等势面,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则电场线沿着bo方向,故B错误; C、由上可知,电场线沿着bo方向,质子从b运动到c做为在平抛运动,垂直于bo方向做匀速运动,位移大小为x=2L?=L,则运动时间为t==.故C正确. D、根据W=qU,质子从b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W=qUbc=1e×(24V16V)=8eV,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出等势面,然后才能确定电场线,要明确电场线与等势线的关系,能利用几何关系找出等势点,再根据等势线的特点确定等势面. 2.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光滑小滑轮用细绳悬挂于墙上O点,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物块A、B,A、B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物块B向右移至C点后,A、B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减小 B.绳子对B的拉力增大 C.悬于墙上的绳所受拉力不变 D.A、B静止时,图中α、β、θ三角始终相等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设滑轮位置为O′点,当把物体B移至C点后,绳子B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小,对A和B分别受力分析,然后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结合正交分解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B、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细线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拉力等于物体A的重力,当把物体B移至C点后,绳子B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小,但细线的拉力不变,故B错误; A、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向后的静摩擦力,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Tcosθ′=f 由于角θ′变小,故B与水平面间的静摩擦力变大,故A错误; C、对滑轮受力分析,受重力,O′B绳子的拉力T以及悬于墙上的绳子的拉力F,由于重力和OB绳子的拉力相等且夹角变大,故其合力变小,故墙上的绳子的拉力F也变小,故C错误; D、对滑轮受力分析,受重力,O′B绳子的拉力T以及悬于墙上的绳子的拉力F,由于重力和OB绳子的拉力相等,故合力在角平分线上,故α=β,又由于三力平衡,故O′B绳子的拉力T也沿着前面提到的角平分线,绳子拉力沿着绳子方向,故α=β=θ,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是分别对物体A、物体B、滑轮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结合正交分解法和合成法进行分析讨论. 3.“轨道康复者”是“垃圾”卫星的救星,被称为“太空110”,它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假设“轨道康复者”的轨道半经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五分之一,其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的5倍 B.“轨道康复者”的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速度的倍 C.站在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西运动 D.“轨道康复者”可在高轨道上加速,以实现对低轨道上卫星的拯救 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结合轨道半径的关系得出加速度和周期的关系.根据“轨道康复者”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关系判断赤道上人看到“轨道康复者”向哪个方向运动. 解答:解: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ma,解得:a=,因为“轨道康复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五分之一,则“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的25倍,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m,解得:v=,因为“轨道康复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五分之一,则“轨道康复者”的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速度的倍.故B正确. C、因为“轨道康复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则小于地球自转的周期,所以“轨道康复者”的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站在赤道上的人用仪器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东运动.故C错误. D、“轨道康复者”要在原轨道上减速,做近心运动,才能“拯救”更低轨道上的卫星.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重要理论,并能灵活运用,以及知道卫星变轨的原理,知道当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近心运动,当万有引力小于向心力,做离心运动. 4.如图所示,绝缘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弹簧与斜面平行,带电小球Q(可视为质点)固定在绝缘斜面上的M点,且在通过弹簧中心的直线ab上.现将与Q大小相同,带电性也相同的小球P,从直线ab上的N点由静止释放,若两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在小球P与弹簧接触到速度变为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P的速度一定先增大后减小 B.小球P的机械能一定在减少 C.小球P速度最大时所受弹簧弹力和库仑力的合力为零 D.小球P与弹簧系统的机械能可能增加 考点: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分析:本题中有库仑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守恒是普遍遵守的定律;小球的速度变化可从受力与能量两种观点加以分析. 解答:解:A、小球先沿斜面加速向下运动,后减速向下运动,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小球静止,故A正确; B、根据除了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做功量度机械能的变化,小球P除了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做功还有弹簧的弹力和库仑斥力做功, 开始弹簧的弹力和库仑斥力的合力方向可能向上,也就是可能做负功,所以小球P的机械能可能增大,故B错误; C、小球P的速度一定先增大后减小,当p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所以小球P速度最大时所受弹簧弹力、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库仑力的合力为零,故C错误;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小球P的动能、与地球间重力势能、与小球Q间电势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总和不变, 因为在小球P与弹簧接触到速度变为零的过程中,Q对P的库仑斥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所以小球P与弹簧系统的机械能一定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注意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讲,只发生机械能间的相互件转化,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参与. 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均为G,其中b的下一半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圆柱体a的移动过程分析,应有( ) 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 B.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G,以后逐渐减小为0 C.a、b间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 D.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G,而后逐渐减小到G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a球缓慢上升,合力近似为零,分析a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得到F以及b球对a的支持力与θ的关系式,即可分析其变化. 解答:解:对于a球:a球受到重力G、拉力F和b球的支持力N,由平衡条件得: F=Ncosθ Nsinθ=G 则得: F=Gcotθ N=根据数学知识可知,θ从30°增大到90°,F和N均逐渐减小,当θ=30°,F有最大值为G,N有最大值为2G,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运用隔离法研究,分析a球受力情况,得到两个力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间有一匀强电场,板长为l,板间距离为d,在板右端l处有一竖直放置的光屏M.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质点从两板中央射入板间,最后垂直打在M屏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 B.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 C.质点在板间运动的时间跟它从板的右端运动到光屏的时间相等 D.质点在板间运动的时间大于它从板的右端运动到光屏的时间 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质点最后垂直打在M屏上,必须考虑质点的重力.质点在平行金属板间轨迹应向上偏转,飞出电场后,质点的轨迹向下偏转,质点才能最后垂直打在M屏上.第一次偏转质点做类平抛运动,第二次斜向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的逆过程,运用运动的分解法,根据对称性,分析前后过程加速度的关系,再研究电场强度的大小.水平方向质点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在板间运动的时间跟它从板的右端运动到光屏的时间相等. 解答:解:A、B据题分析可知,质点在平行金属板间轨迹应向上偏转,做类平抛运动,飞出电场后,质点的轨迹向下偏转,质点才能最后垂直打在M屏上,前后过程质点的运动轨迹有对称性,如图,可见两次偏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qEmg=mg,得到E=.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质点在水平方向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段水平位移大小相等,则质点在板间运动的时间跟它从板的右端运动到光屏的时间相等.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是类平抛运动与平抛运动的综合应用,基本方法相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7.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倾角为θ,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斜面的顶端,下端与物体b相连,物体b上表面粗糙,在其上面放一物体a,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将物体a、b从O点由静止开始释放,释放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由伸长状态,当b滑到A点时,a刚好从b上开始滑动;滑到B点时a刚好从b上滑下,b也恰好速度为零,设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对物体a、b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从O到A的过程,两者一直加速,加速度大小从mgsinθ一直减小,在A点减为零 B.经过A点时,a、b均已进入到减速状态,此时加速度大小是g(μcosθsinθ) C.从A到B的过程中,a的加速度不变,b的加速度在增大,速度在减小 D.经过B点,a掉下后,b开始反向运动但不会滑到开始下滑的O点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μ>tanθ,则μmgcosθ>mgsinθ,当b滑到A点时,a刚好从b上开始滑动说明ab加速度开始不同. 解答:解:A、释放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由伸长状态,斜面光滑,二者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弹簧伸长,弹簧拉力增大,则二者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以a为研究对象,取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有:mgsinθf=ma 得:f=mgsinθma 可见只要a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则f<mgsinθ<μmgcosθ,即所受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不会滑动, 当二者加速度为零,即(M+m)gsinθ=F,之后弹簧继续伸长,则ab开始具有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即开始减速运动,以a为研究对象,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有: fmgsinθ=ma 当f有最大值时a有最大值,又fmax=μmgcosθ 则a=μgcosθgsinθ,之后b加速度继续增大而a加速度保持不变,二者发生相对滑动, 故经过A点时,a、b均已进入到减速状态,此时加速度大小是g(μcosθsinθ),A错误,BC正确; D、在a落下后,b将以新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谐振动,由对称性可推断出b将冲过o点,即b的最高点将在o点之上选项D错误. 故选:BC. 点评:该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应用,本题ABC三个选项注意使用临界分析法即可得到正确结果,D选项关键点在于a脱离b后,b的受力满足机械能和简谐振动模型.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68分) 8.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端系在滑块上的轻质细绳通过转轴光滑的轻质滑轮,另一端挂一质量为m=0.5kg的钩码,用垫块将光滑的长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直至轻推滑块后,滑块沿光滑长木板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B.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钩码,接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让滑块沿长木板滑下,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图乙中纸带的哪端与滑块相连F.选填A或F ②图乙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根据图乙求出滑块的加速度a=1.65m/s2. ③不计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滑块的质量M=2.97kg.(g取9.8m/s2)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专题:实验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1)滑块拖动纸带下落的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所以相等时间内运动的位移越来越大,进而判断哪端与滑块相连. (2)根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即可求解质量 解答:解:①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所以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时间间隔是定值,滑块拖动纸带下落的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所以相等时间内运动的位移越来越大.所以图乙中纸带的F端与滑块相连; ②根据△x=aT2利用逐差法,a==1. 65m/s2. ③由A步骤可知,取下细绳和钩码后,滑块受到的合外力F=0.5×9.8=4.9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kg; 故答案为:①F;②1.65;③2.97 点评: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控制拉力不变而改变小车质量,实验时要注意小车质量应远大于重物质量.纸带处理时能利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9.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过程中有平衡摩擦力的步骤,并且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以整数倍增大,即分别为W0、2W0、3W0、4W0… ①实验中首先通过调整木板倾斜程度平衡摩擦力,目的是C(填写字母代号). A.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做匀加速运动 B.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 C.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D.为了使小车获得较大的动能 ②图乙是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一条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部分,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1.22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几名同学在实验中分别得到了若干组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与小车获得最大速度vm的数据,并利用数据绘出了图丙给出的四个图象,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D. 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专题:实验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 分析:该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该实验平衡摩擦力的原因;该实验是如何确定外力做功以及如何通过纸带获取小车运动的最终速度大小;如何通过图象来处理数据等. 解答:解:①实验中通过调整木板倾斜程度平衡摩擦力,目的是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所做功即为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②由所打的点可知,DG之间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最大,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为: vm=m/s=1.22m/s 故答案为:1.22. ③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与小车的动能关系知:W=,即有:?W,根据数学知识可知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①C; ②1.22; ③D 点评:本题考查了该实验的具体操作细节和数据的处理,对于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0.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足够长粗糙斜面下端与一足够长光滑水平面相接,斜面上有两小球A、B,距水平面高度分别为h1=5.4m和h2=0.6m.现由静止开始释放A球,经过一段时间t后,再由静止开始释放B球.A和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设小球经过斜面和水平面交界处C机械能不损失,(sin37°=0.6,cos37°=0.8). 求: (1)为了保证A、B两球不会在斜面上相碰,t最长不能超过多少? (2)若A球从斜面上h1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的同时,B球受到恒定外力作用从C点以加速度a 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则a为多大时,A球有可能追上B球?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在斜面上的时间,为了保证A、B两球不会在斜面上相碰,则满足:t=t1t2; (2)若A球能追上B球,则二者位移应该相等,求出加速度 解答:解:(1)球在斜面上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sin37°μmgcos37°=ma, 解得,A、B的加速度:, A球到C点的时间为:, B球到C点的时间为:, A、B两球不会在斜面上相碰,t最长为:t=tAtB=2s; (2)A球到C点的速度为:vA=aAtA=6m/s, 设t时刻A能追上B,则:, 又:, 解得:a≤1m/s2, 即B球加速度a 最大不能超过1m/s2; 答:(1)为了保证A、B两球不会在斜面上相碰,t最长不能超过2s. (2)B球加速度a 最大不能超过1m/s2时,A球有可能追上B球. 点评:本题考查追击问题,过程较复杂,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1.(17分)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h1=1.2m的光滑水平台面上,一个质量m=1kg的小物块压缩弹簧后被锁扣K锁住,储存了一定量的弹性势能Ep.现打开锁扣K,物块与弹簧分离后将以一定的水平速度v1向右滑离平台,并恰好从B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光滑竖直的圆弧轨道BC.已知B点距水平地面的高h2=0.6m,圆弧轨道BC的圆心O与水平台面等高,C点的切线水平,并与水平地面上长为L=2.8m的粗糙直轨道CD平滑连接,小物块沿轨道BCD运动并与右边的竖直墙壁会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g=10m/s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试求: (1)小物块由A到B的运动时间. (2)压缩的弹簧在被锁扣K锁住时所储存的弹性势能Ep. (3)若小物块与墙壁碰撞后速度反向、大小变为碰前的一半,且只会发生一次碰撞,那么小物块与轨道CD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应该满足怎样的条件. 考点:功能关系;平抛运动. 分析:首先要清楚物块的运动过程,A到B的过程为平抛运动,已知高度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求出时间. 知道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给物块的动能. 从A点到最后停在轨道CD上的某点p,物块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给摩擦力做功产生的内能. 根据能量守恒列出能量等式解决问题.由于p点的位置不确定,要考虑物块可能的滑过的路程. 解答:解;(1)小物块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 小物块由A运动到B的时间为:t==s=s≈0.346s (2)根据图中几何关系可知:h2=h1(1cos∠BOC), 解得:∠BOC=60°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tan60°=, 解得:v1===2m/s 根据能的转化与守恒可知,原来压缩的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 Ep=mv12==2J (3)依据题意知,①μ的最大值对应的是物块撞墙前瞬间的速度趋于零,根据能量关系有: mgh1+Ep>μmgL 代入数据解得:μ< ②对于μ的最小值求解,首先应判断物块第一次碰墙后反弹,能否沿圆轨道滑离B点,设物块碰前在D处的速度为v2, 由能量关系有:mgh1+Ep=μmgL+mv22 第一次碰墙后返回至C处的动能为:EkC=mv22μmgL 可知即使μ=0,有: mv22=14J mv22=3.5J<mgh2=6J,小物块不可能返滑至B点. 故μ的最小值对应着物块撞后回到圆轨道最高某处,又下滑经C恰好至D点停止, 因此有:mv22≤2μmgL, 联立解得:μ≥ 综上可知满足题目条件的动摩擦因数μ值:≤μ< 答:(1)小物块由A到B的运动时间是0.346s. (2)压缩的弹簧在被锁扣K锁住时所储存的弹性势能Ep是2J. (3)μ的取值范围:≤μ<. 点评:做物理问题应该先清楚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根据运动性质利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关于能量守恒的应用,要清楚物体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12.(19分)如图所示,一辆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的平板车,长度L=6m,质量M=10kg,其上表面水平光滑且距地面高为h=1.25m,A、B是其左右的两端点,在A端固定一个与车绝缘的、质量与大小忽略不计的带电体Q,其电量Q=5×106C.在地面上方的空间存在着沿小车运动方向的、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忽略Q的影响),场强大小E=1×107N/C.在t=0时刻,小车速度为v0=7.2m/s,此时将一个质量m=1kg的小球轻放在平板车上距离B端处的P点(小球可视为质点,释放时对地的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脱离平板车并落到地面.已知平板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成正比,且比例系数μ=0.2,其它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 (1)从t=0时起,平板车能继续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 (2)小球从t=0时起到离开平板车时所经历的时间. (3)从t=0时起到小球离开平板车落地时止,带电体Q的电势能的变化量. 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 分析:(1)从t=0时起,平板车受到向左的电场力,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的大小,由运动学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出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车向右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小车向右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判断小球是否会从小车的左端掉下,若未掉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小球从右端掉下,根据小球小车向左运动的位移求出向左运动的时间,两个时间之和即为小球从轻放到平板车开始至离开平板车所用的时间. (3)求出小车在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间内的位移,结合小车向右运动的位移和向左运动的位移,求出小车的位移.再求出电场力做功,即可求得带电体Q的电势能的变化量. 解答:解:(1)以平板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受力分析和牛顿运动定律有:F=EQ=50N,方向向左. a1==7.2m/s2 x1==3.6m (2)因x1<4m,故小球不会从车的左端掉下,小车向右运动的时间t1==1s 小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 a2==2.8m/s2 小球掉下小车时,小车向左运动的距离 x2=x1+=5.6m 小车向左运动的时间t2==2s 所以小球从轻放到平板车开始至离开平板车所用的时间 t=t1+t2=3s (3)小球刚离开平板车时,小车向左的速度的大小为:v2=a2t2=5.6m/s 小球离开平板车后,车的加速度大小a3==3m/s2 小球离开车子做自由落体的运动 h=gt32 t3=0.5s 车子在t3时间内向左运动的距离 x3=v2t3+a3t32=3.175m 车子在从t=0时起到小球离开平板车落地时止,向左运动的位移为s s=x3+x2x1=5.175m 故在从t=0时起到小球离开平板车落地时止,带电体Q的电势能的变化量为△E, △E=Fs=258.75J 答:(1)从t=0时起,平板车能继续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3.6m. (2)小球从t=0时起到离开平板车时所经历的时间为3s. (3)从t=0时起到小球离开平板车落地时止,带电体Q的电势能的变化量为258.75J. 点评:本题是一个多过程问题,关键是理清小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三11月月考(物理)(考试总分:90 分)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6小题,总分60分)1.(10分)1.在光滑水平面上,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经过时间t 后,动量为p ,动能为E k ;若该物体在此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出发,仍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则经过时间2t 后物体的( )A .动量为4pB .动量为2pC .动能为4E kD .动能为2E k2.(10分)3.如图所示是一种弹射装置,弹丸的质量为m ,底座的质量M =3m ,开始时均处于静止状态,当弹簧释放将弹丸以对地速度v 向左发射出去后,底座反冲速度的大小为 14v ,则摩擦力对底座的冲量为 ( )A .0B .14mv ,方向向左C .14mv ,方向向右D .34mv ,方向向左3.(10分)4.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质量之比m A ∶m B =3∶2,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 上,A 、B 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被释放后,以下系统动量不守恒的是( )A .若A 、B 与C 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 、B 组成的系统 B .若A 、B 与C 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 、B 、C 组成的系统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的系统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C组成的系统4.(10分)5.停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上站着甲、乙两个人,甲站在车的左端,乙站在车的右端,若这两人同时开始相向行走,发现小车向左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B.甲行走的速度比乙行走的速度大C.甲的动量比乙的动量大D.甲的动量比乙的动量小5.(10分)7.将质量为1.00 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 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A.30 kg·m/s B.5.7×102 kg·m/sC.6.0×102 kg·m/s D.6.3×102 kg·m/s6.(10分)9.甲、乙两球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向同方向运动,已知它们的动量分别是p1=5 kg·m/s,p2=7 kg·m/s,甲从后面追上乙并发生碰撞,碰后乙球的动量变为10 kg·m/s,则两球质量m1与m2间的关系可能是( )A.m1=m2 B.2m1=m2 C.4m1=m2 D.6m1=m2二、多选题(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0分)7.(10分)2.(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以v0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到达最高点后返回原处的速度大小为v t,且v t=0.5v0,则( )A.上滑过程中重力的冲量比下滑时小B.上滑时和下滑时支持力的冲量都等于零C.合力的冲量在整个过程中大小为32mvD.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为12 mv8.(10分)6.(多选)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的上表面和14圆弧的轨道均光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冲向小车,当小球返回左端脱离小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一定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平抛运动B.小球可能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平抛运动C.小球可能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平抛运动D.小球可能做自由落体运动9.(10分)8.(多选)如图所示,小车A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端固定一个轻弹簧,B端粘有油泥,AB总质量为M,质量为m的木块C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接于小车的A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AB和C都静止,当突然烧断细绳时,C 被释放,C离开弹簧向B端冲去,并跟B端油泥粘在一起,忽略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伸长过程中C向右运动,同时AB也向右运动B.C与B碰前,C与AB的速率之比为M∶mC.C与油泥粘在一起后,AB立即停止运动D.C与油泥粘在一起后,AB继续向右运动答案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6小题,总分60分) 1.(10分)【答案】C【解析】根据动量定理得,Ft =p ,F ·2t =p 1,解得p 1=2p ,故A 、B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解得a =Fm ,因为水平力F 不变,则加速度不变,根据x =12at 2知,时间变为原来的2倍,则位移变为原来的4倍,根据动能定理得E k1=4E k ,故C 正确,D 错误.2.(10分)【答案】B.【解析】设向左为正方向,对弹丸,根据动量定理:I =mv ;则弹丸对底座的作用力的冲量为-mv ,对底座根据动量定理:I f +(-mv )=-3m ·v4得:I f =+mv 4,正号表示正方向,向左.3.(10分)【答案】:A【解析】:如果A 、B 与C 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被释放后,A 、B 分别相对C 向左、向右滑动,它们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 A 向右,F B 向左,由于m A ∶m B =3∶2,所以F A ∶F B =3∶2,则A 、B 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不为零,故其动量不守恒;对A 、B 、C 组成的系统,A 与C 、B 与C 间的摩擦力为内力,该系统所受的外力为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它们的合力为零,故该系统的动量守恒;若A 、B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 、B 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故其动量守恒.综上所述,A 正确.4.(10分)[解析] 本题考查人车模型中动量守恒定律。

高三数学月考试题及答案-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1月月考(理)18

高三数学月考试题及答案-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1月月考(理)18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1月月考(理)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若全集U ={}x ∈R|x 2≤4,则集合A ={}x ∈R||x +1|≤1的补集∁U A 为()A .{}x ∈R|0<x <2B .{}x ∈R|0≤x <2C .{}x ∈R|0<x ≤2D .{}x ∈R|0≤x ≤22.复数31i z i=-(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复平面内复数z 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B .复数z 的共轭复数122i z =-- C .若复数1z z b =+()b ∈R 为纯虚数,则12b =- D .复数z 的模1||2z =3.已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201331+x-a ,则f (log 321)=( )A .201220111⨯ B .201320121⨯ C .201420131⨯ D .201420151⨯4.已知函数2()mf x x -=定义在区间2[3,]m m m ---上的奇函数,则下面成立的是( )A .()(0)f m f <B .()(0)f m f =C .()(0)f m f >D .()f m 与(0)f 大小不确定5.若实数x 、y 满足20,,,x y y x y x b -≥⎧⎪≥⎨⎪≥-+⎩且2z x y =+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b =( )A .32B .94C .3D .5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已知a 、b 为异面直线,过空间中不在a 、b 上的任意一点,可以作一个平面与a 、b 都平行;B .在二面角βα--l 的两个半平面α、β内分别有直线a 、b ,则二面角βα--l 是直二面角的充要条件是β⊥a 或α⊥b ;C .已知异面直线a 与b 成060,分别在a 、b 上的线段AB 与CD 的长分别为4和2,AC 、BD 的中点分别为E 、F ,则3=EF ;D .正三棱锥的内切球的半径为1,则此正三棱锥的体积最小值38. 7.函数1()(0)f x b a x a=->-的图像因酷似汉字的“囧”字,而被称为“囧函数”。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1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1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1月月考英语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共90分)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准确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I卷(共90分)第一节: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从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1.Some people fear that ________ air pollution may bring about changes in _______ weather around the world.A. /; theB. the; /C. an; theD. the; a2.I just wonder ____ that makes him so excited.A. why it doesB. what he doesC. how it isD. what it is3.Isn't it time you got down to the papers?A. markB. be markedC. being markedD. marking4. If you are traveling the customs are really foreign to your own, please do as the Romans do.A. in whichB. whatC. whenD. where5.Nobody believed his reason for being absent from the class he had to meet his uncle atthe air port.A.whyB. thatC. whereD. because6.I’m sure you’d rather she went to school by bus,_______?A. hadn’t youB. wouldn’t youC. aren’t ID. didn’t she7.---It’s burning hot today, isn’t it? ----Yes. ________ yesterday.A. So was itB. So it wasC. So it isD. So is it8. fired, your health care and other benefits would not be immediately cut off.A. Would you beB. Should you beC. Could you beD. Might you be9.I won’t tell the student the answer to the math problem until he on it for more than an hour.A. has been workingB. will have workedC. will have been workingD. had worked10. A good story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to have a happy ending, but the reader must not be left.A. unsatisfiedB. unsatisfyingC. to be unsatisfyingD. being unsatisfied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从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物理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物理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物理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7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不选的得0分)1.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x=7 m,物体A以v 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10 m/s,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 m/s2,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的时间为( )A.7 sB.8 sC.9 sD.102.A、B、C三个物体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不光滑,有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物体C上,使A、B、C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则( )A. B对A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 B对A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 C对A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 A对C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3. “飞车走壁”是一种传统的杂技艺术,演员骑车在倾角很大的桶面上做圆周运动而不掉下来.如图所示,已知桶壁的倾角为θ,车和人的总质量为m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若使演员骑车做圆周运动时不受桶壁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桶面对车的弹力为mg cos θ D.桶面对车的弹力为mgsin θ4.近地人造卫星1和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 1和T 2,设在卫星1、卫星2各自所在的高度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分别为g 1、g 2,则( )A. 411322g T ()g T =B. 412321g T ()g T = C. 21122g T ()g T =D.21221g T ()g T =5.低碳、环保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某汽车研发机构在汽车的车轮上安装了小型发电机,将减速时的部分动能转化并储存在蓄电池中,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某次测试中,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一段距离后关闭发动机,测出了汽车动能E k与位移x的关系图象如图,其中①是关闭储能装置时的关系图线,②是开启储能装置时的关系图线.已知汽车的质量为1 000 kg,设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地面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不计.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可求出( )A.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地面的阻力为1 000 NB.汽车的额定功率为80 kWC.汽车加速运动的时间为22.5 sD.汽车开启储能装置后向蓄电池提供的电能为5×107 J6.空间有一沿x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随x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点的电势最低B.x2点的电势最高C .x 1和- x 1两点的电势相等D .x 1和x 3两点的电势相等7.传送带用于传送工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图所示,传送带长度是l ,以恒定的速度v 运送质量为m 的工件,工件从最低点A 无初速度地放到传送带上,到达最高点B 前有一段匀速的过程.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每当前一个工件在传送带上停止相对滑动时,后一个工件立即放到传送带上,整条传送带满载时恰好能传送n 个工件.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的功为2f mv cos W 2(cos sin )μθ=μθ-θB.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的功为2f 1W mv mg sin 2=+θl C.每个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由摩擦产生的热量为mvcos Q 2(cos sin )μθ=μθ-θD.传送带满载工件比空载时增加的功率为P=mgv(μcos θ+nsin θ-sin θ)物理部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二、实验题(共17分)8[1] (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端带有绳套,先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位置Ο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位置Ο点。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高三物理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高三物理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2014届高三物理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物理部分 命题人:周永志 审题人:王祖彬第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一、选择题(42分)1.一束单色光斜射到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

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 )。

A.红光以30º的入射角入射 B.红光以45º的入射角入射 C.紫光以30º的入射角入射 D.紫光以45º的入射角入射 【答案】D画出光的两次折射的光路图,由题意知O2A 为侧移距离△x.根据几何关系有:()dx sin i r cosr -=① 又有sin n sinr i=②(1)若为同一色光,则n 相同,则i 增加且i 比r 增加得快,得知sin i r 0-()>且增加,d0cosr>且增加,故A 、C 错误。

(2)若入射角相同,由①②两式可得x dsini 1⎛⎫ ⎝= 得知n 增加,△x 增加,故D 正确。

故选D 。

【考点】折射定律2.图示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0=t 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s t 6.0=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 >0.6s ,则( )。

A.波的周期为2.4sB.在9.0=t s 时,P 点沿y 轴正方向运动C.经过0.4s ,P 点经过的路程为4mD.在s t 5.0=时,Q 点到达波峰位置 【答案】DA 、根据题意应用平移法可知由实线得到虚线需要将图象沿x 轴负方向平移1n 4λ+(),其中n=0、1、2、3、4…,故由实线传播到虚线这种状态需要3n T 4+(),即3n T 0.6s 4+=(),解得 2.4T 4n 3=+,其中n=0、1、2、3、4…,当n=0时,解得T=0.8s ,当n=1时,解得T=0.34s ,又T >0.6s ,故最大周期为0.8s ,故A 错;B 、由于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故t=0时p 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t=0.8s 时p 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而周期T=0.8s ,故0.9s 时P 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B 错误;C 、在一个周期内p 点完成一个全振动,即其运动路程为4A ,而0.4s=12T ,故p 点的运动路程为2A=0.4m ,C 错;D 、由题意可知波长λ=8m ,则变速v 10m /s Tλ==,在t=0时Q 点的横坐标为5m ,由于波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在t=0.5s 的时间内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为x=vt=10×0.5=5m,故在t=0.5s 时,Q 点振动情况和t=0时距离坐标原点10m 处的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同,而t=0时距离坐标原点10m 处的质点在波峰,在t=0.5s 时,Q 点到达波峰位置,故D 正确。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8月月考 物理 Word版含答案.pdf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8月月考 物理 Word版含答案.pdf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4级高二下期期末考试 物 理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答题卡1.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作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笛卡儿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美国国会住房能源和商业委员会的调查小组2010年2月23日就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举行听证会.美国田纳西州退休妇女朗达·史密斯在听证会上诉说了自己2006年10月驾驶丰田雷克萨斯ES350型汽车的生死经历.史密斯当时驾驶那辆开了不到5 000千米的新车行驶在公路上,突然间,汽车莫名从时速70千米加速到时速100千米.此后大约10千米距离内,无论史密斯怎么刹车都不管用(可看成匀速运动).按照史密斯的说法,“上帝干涉后”车才慢慢停了下来.如果用图像来描述当时这辆车的运动情况,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可以简化为匀变速运动,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汽车刹车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第1 s内和第2 s内的位移分别为3 m和2 m,那么从2 s末开始,汽车还能继续向前滑行的最大距离是( ). A.1.5 m B.1.25 m C.1.125 m D.1 m .如图甲所示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a、b、c、d…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好落在O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bOg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如图乙所示,此时O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F,则这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力的大小为( ).A.FB. C.F+mg D. 5. 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在相互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分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5 m/s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5 m/s26. 如图4-2-所示,在空中某一位置P将一个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向右抛出,它和竖直墙壁碰撞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若将小球仍从P点以2v0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两次运动过程中速度增量方向相同,大小之比为21 B.小球第二次碰到墙壁前瞬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 C.小球第二次碰到墙壁时的动能为第一次碰到墙壁时动能的2倍 D.小球第二次碰到墙壁时的动能为第一次碰到墙壁时动能的倍 .“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约为( ).A.g B.2g C.3g D.4g如图3-3-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 如图4-3-两段长均为L的轻质线共同系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等高的A、B两点,A、B两点间距也为L,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率为v,两段线中张力恰好均为零,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率为2v,则此时每段线中张力大小为( ). A.mg B.2mg C.3mg D.4mg10. 如图所示,螺旋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P、Q为对应的轨道最高点,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且能过轨道最高点P,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轨道对小球做正功,小球的线速度vP>vQ B.轨道对小球不做功,小球的角速度ωPaQD.轨道对小球的压力FP>FQ .下面是地球、火星的有关情况比较. 星球地球火星公转半径1.5×108 km2.25×108 km自转周期23时56分24时37分表面温度15 ℃-100 ℃~0 ℃大气主要成分78%的N2,21%的O2约95%的CO2根据以上信息,关于地球及火星(行星的运动可看做圆周运动),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B.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 C.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小于火星的自转角速度 D.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 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记数点O对齐,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记录在表中. 图1-线段OAOBOCODOEOF数据/cm0.541.532.924.767.009.40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B,C,D,E各点时物体的速度,如下表所示. 各点速度vAvBvCvDvE数据/(×10-2m/s)7.7012.016.220.4表中E点的速度应该为________m/s. 试根据表格中数据和你求得的E点速度在右上方所给的坐标中,作出v-t图象,从图象中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m/s2(取两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图2-4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下面的表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测量次序123456弹簧弹力大小F/N00.490.981.471.962.45弹簧总长x/cm67.168.349.4810.8511.75 图2-4 图2-(1)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的坐标纸上已描出了前四次测量的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点,请把第5、6次测量的数据对应的点描出来,并作出F-x图线. (2)图线跟x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4-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1、Δ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间距离为x,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 图4-(1)实验开始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判定调节是否到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取M=0.4 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 A.m=5 g B.m=15 gC.m=40 g D.m=400 g (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求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Δt1,Δt2,D,x表示) 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6分。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年高中自主招生物理真卷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年高中自主招生物理真卷
.
Efl
Z:.
P'f
T
~ 16 ,t!IJI
A.,[!lq:t: ~~-~-$~~~9=', tE~9='~~L~at, -~~$1¥J•tt~~-h
. 32 .
B. Z.OO 9=t: ~E7.1<~~173.{£2:9=tr~a<J:i:t~9=t. ~~173.89~~~~~~*
C.W009=t: ~~:t£2:9=t~HL~89:i:t~9=t. ~~~~a<J~~~H~r
14. ~*~~~I¥Jtil.nX::tm:fiOO~JR, rJ"UiJt~iE1iJfti¥J
~( )
A. 00 9=' I¥J lm-1'1m,@:~ $If*I¥J
B. ~it'J~nm.I¥Jff.:K~~:tE~~L
c. ~~r~A~~J§~/F%, ~mrJt9='1¥J-1';J\~nm:~
~~if~, ;J\$~$1*J*Hr?Jc~~~~~~1t. Jt9='JE~~~ ( )
c. i!~!~:JJo, .~~~~:9
D.if~~y, ~~~~:9
11. :ftOr~9='. *1RI*J1?&:fJLifFBt~fl:P~~?R:i:~. 't:filiE~fft~f-l!:jiJJ!ID!~J;] (
ltmE*a<Jffi~j;;It. JJlUTJ"tliJt~9=tiE~I¥Jti!: ( )
A. J, : Io = ft~Bt, Roa<JJ}J$jg[Po!Ro
19. ~UOOEJfffiti!:9=t~iJ\~~IDI--F9=t ffl*1RJJrJ~~f~L~,I¥J*%~ (*F~), ~*%~Btta~JmMB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物理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物理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物理10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试题分物理、化学、生物三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物理部分 命题人:周永志 审题人:王祖彬第I 卷(选择题 共42分)第I 卷共7题,每题6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直线运动过程中的t -υ图象,1t 和2t 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1υ和2υ 物体在1t 到2t 的过程中( ) A.加速度增大 B.平均速度221υυ+= C.平均速度221υυυ+>D.平均速度221υυυ+<2.如图甲所示,当A 、B 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时,用水平恒力F 作用于A 的左端,使A 、B 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a ,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N 1。

如图乙所示,当A 、B 两物块放在固定光滑斜面上时,此时在恒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a ,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N 2,则有关21,a a 和N 1、N 2的关系正确的是( )A.1a >2a ,N 1>N 2B.1a >2a ,N 1<N 2C.1a =2a ,N 1=N 2D.1a >2a ,N 1=N 23.如图所示,物体P 以较大的初速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发现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月月考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

物理参考答案选择题:1 C 2CD 3BC 4BC 5D 6 BC 7AB8、答案:①BD , ②BC 9、(1) k S v 2(2) 0.26 kg/m 3 (3) 与空气密度、车的外形、车表面情况等因素有关 (具体可酌情)10、[解析] (1)取向下为正方向,小球初速度v 0=-10 m/s ,加速度g =10 m/s 2,对空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ma 代入数据得a =2 m/s 2设经时间t ,小球从N 端穿出,小球下落的高度 h 1=v 0t +12gt 2空管下落的高度h 2=12at 2 则h 1-h 2=l联立得v 0t +12gt 2-12at 2=l 代入数据解得t 1=4 s ,t 2=-1.5 s(舍去)(2)设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v 0′,空管经时间t ′到达地面,则H =12at ′2得t ′=2Ha =8 s 小球经t ′时间下落的高度为h =v 0′t ′+12gt ′2 小球落入管内的条件是64 m ≤h ≤88 m 解得-32 m/s ≤v 0′≤-29 m/s所以小球的初速度大小必须在29 m/s 到32 m/s 范围内.29 m/s ≤v 0′≤32 m/s11、[解析] (1)设电子的质量为m ,电子在电场Ⅰ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出区域Ⅰ时的速度为v 0,接着在无电场区域匀速运动,此后进入电场Ⅱ,在电场Ⅱ中做类平抛运动,假设电子从NP 边射出,出射点纵坐标为y 1,由y =L 24x 对于B 点y =L ,则x =14L 所以,eE ·14L =12mv 20 解得v 0=eEL2m设在电场Ⅱ中运动的时间为t 1L -y 1=12at 21=12·eE m (L v 0)2解得y 1=0,所以原假设成立,即电子离开MNPQ 区域的位置坐标为(-2L,0)(2)设释放点在电场区域Ⅰ中的坐标为(x ,y ),在电场Ⅰ中电子被加速,速度为v 1时飞离电场Ⅰ,接着在无电场区域做匀速运动,然后进入电场Ⅱ做类平抛运动,并从NP 边离开,运动时间为t 2,偏转位移为y 2.eEx =12mv 21 y 2=12at 22=12·eE m (L v 1)2解得xy 2=L 2/4,所以原假设成立,即在电场Ⅰ区域的AB 曲线边界由静止释放的所有电子离开MNPQ 时都从P 点离开的.其中只有从x=y 点释放的电子,离开P 点时动能最小,则从B 到P 由动能定理得:eE ·(x +y)=E k -0所以E k =eEL [答案] (1)(-2L,0) (2) eEL 12、(1).0.5mg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1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1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1月月考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 Cu-64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象环境报告中新增的“PM2.5”是对一种新分子的描述B.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新的物质,同时也能制造出新的元素C.“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D.明矾[KAl(SO4)2.12H2O]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杀菌消毒2.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H2O中投入少量Na218O2固体:2H2O+2Na218O2=4Na++418OH-+O2↑B.Fe3O4与稀硝酸反应:Fe3O4+8H+=2Fe3++Fe2++4H2OC.向含有0.4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0.5 mol Cl2充分反应:4Fe2++8Br-+5Cl2=4Fe3++10Cl-+4Br2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32-+6H++2MnO4-===5SO42-+2Mn2++3H2O3.对下列实验装置叙述错误的是()A.图1:该装置不能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纯净的NH3B.图2: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A或B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C.图3:白色固体先变黄色,最后变成黑色,可以得出AgI溶解度小于Ag2SD.图4:可以验证碳酸酸性强于硅酸4. 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且B、C相邻,A元素可以与B、C、E元素分别形成甲、乙、丙三种物质且甲、乙均为10电子化合物,丙为18电子化合物。

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已知:甲+E2=丙+B2,甲+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D>C>BB.A与C两种元素共同形成的10电子粒子有3种C.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是第二周期第ⅡA族D .丁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构成,只含共价键5.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 .25℃时,0.1 mol·L -1pH=4.5的NaHC 2O 4溶液: c(HC 2O 4-)>c(H 2C 2O 4)>c(C 2O 42-)B .向0.2 mol·L -1 NaHCO 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 -1NaOH 溶液:c(H +)+c(Na +)=c(OH -)+c(CO 32-)+c(HCO 3-)C .常温下,NH 4Cl 和NH 3·H 2O 的混合溶液[pH=7,c(C1-)=0.l mol/L]中:c(Cl -)>c(NH 4+)>c(OH -)=c(H +)D .浓度均为0.1 mol·L -1的CH 3COONa 和CH 3COOH 的混合溶液中:c(CH 3COO -)-c(CH 3COOH)=2[c(H +)-c(OH -)] 6.下列的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1表示KNO 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表示的溶液通过升温可以得到b 点B .图2表示某一放热反应,若使用催化剂E 1、E 2、ΔH 都会发生改变C .图3表示向Na 2CO 3和NaHCO 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产生CO 2的情况D .图4表示向100mL0.1mol /L 的AlCl 3和0.1mol/L 的NH 4Cl 混合溶液中滴加1mol/L 的NaOH 溶液时n (Al 3+)和n (AlO -2)的变化情况7.将Cu 与CuO 的混合物20.8g 加入到50mL 18.4mol/L 浓H 2SO 4中,加热充分反应至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产生气体全部逸出),冷却后将溶液稀释至1000ml ,测得c(H +)=0.84mol/L ;若要使稀释后溶液中的Cu 2+沉淀完全,应加入6.0mol/L 的NaOH 溶液的体积为( )A . 100mLB . 160mLC . 240mLD . 307mL 二、填空题(共58分)8.(14分)已知A 、B 、D 为中学常见的单质,甲、乙、丙、丁、戊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物理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物理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物理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7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不选的得0分)1. 2011年10月16日,在东京体操世锦赛男子单杠决赛中,邹凯、张成龙分别以16.441分和16.366分包揽冠亚军,假设邹凯的质量为60 kg,他用一只手抓住单杠,伸展身体,以单杠为轴做圆周运动。

此过程中,邹凯在最低点时手臂受的拉力至少约为(忽略空气阻力,取g=10 m/s2)( )A.600 NB.2400 NC.3000 ND.36000N2. 如图所示,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接,电子从负极板边缘垂直电场方向射入匀强电场,且恰好从正极板边缘飞出,现在使电子入射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而电子仍从原位置射入,且仍从正极板边缘飞出,则两极板的间距应变为原来的()A.2倍B.4倍C.0.5倍D.0.25倍3. 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 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向下滑。

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 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

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 s,g取10 m/s2,那么该消防队员(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2∶7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4【答案】B【解析】4.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1-dRB.1+dRC.2R-d()RD.(RR d)25. 如图所示,长方体玻璃水槽中盛有盛有NaCl的水溶液,在水槽左、右侧壁内侧各装一导体片,使溶液中通入沿x轴正向的电流I,沿y轴正向加恒定的匀强磁场B。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2014届高三物理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2014届高三物理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院2014届高三物理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须知事项: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某某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某某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完毕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物理局部命题人:周永志 审题人:王祖彬第1卷 (选择题 共42分)一、选择题〔42分〕1.一束单色光斜射到厚平板玻璃的一个外表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外表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

在如下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 〕。

A.红光以30º的入射角入射 B.红光以45º的入射角入射 C.紫光以30º的入射角入射 D.紫光以45º的入射角入射 【答案】D画出光的两次折射的光路图,由题意知O2A 为侧移距离△x.根据几何关系有:()dx sin i r cosr -=① 又有sin n sinr i=②〔1〕假设为同一色光,如此n 一样,如此i 增加且i 比r 增加得快,得知sin i r 0-()>且增加,d0cosr>且增加,故A 、C 错误。

〔2〕假设入射角一样,由①②两式可得22cosix dsini 1n sin i ⎛⎫- ⎪-⎝⎭= 得知n 增加,△x 增加,故D 正确。

应当选D 。

【考点】折射定律2.图示为一列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0=t 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s t 6.0=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 >0.6s ,如此〔 〕。

A.波的周期为2.4sB.在9.0=t s 时,P 点沿y 轴正方向运动C.经过0.4s ,P 点经过的路程为4mD.在s t 5.0=时,Q 点到达波峰位置 【答案】DA 、根据题意应用平移法可知由实线得到虚线需要将图象沿x 轴负方向平移1n 4λ+(),其中n=0、1、2、3、4…,故由实线传播到虚线这种状态需要3n T 4+(),即3n T 0.6s 4+=(),解得 2.4T 4n 3=+,其中n=0、1、2、3、4…,当n=0时,解得T=0.8s ,当n=1时,解得T=0.34s ,又T >0.6s ,故最大周期为0.8s ,故A 错;B 、由于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故t=0时p 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t=0.8s 时p 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而周期T=0.8s ,故0.9s 时P 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B 错误;C 、在一个周期内p 点完成一个全振动,即其运动路程为4A ,而0.4s=12T ,故p 点的运动路程为2A=0.4m ,C 错;D 、由题意可知波长λ=8m,如此变速v 10m /s Tλ==,在t=0时Q 点的横坐标为5m ,由于波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在t=0.5s 的时间内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为x=vt=10×0.5=5m,故在t=0.5s 时,Q 点振动情况和t=0时距离坐标原点10m 处的质点的振动情况一样,而t=0时距离坐标原点10m 处的质点在波峰,在t=0.5s 时,Q 点到达波峰位置,故D 正确。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物理 word版含答案.pdf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物理 word版含答案.pdf

(分)
(分)
加速阶段:
(分)
(分)
“10米折返跑”的总成绩为:(分)
的速度为5m/s时,、之间的距离最大
设质点速度达到5m/s总共需要的时间为,由运动学公式:
由质点加速度与时间关系知,经过时间时,、之间的距离最大
在时间内质点发生的位移
质点在第1s内的位移=1m
质点在第2s内的位移,式中,代入数据的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时间:0 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4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1题得3分,共分
1下列有关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5秒末到第6秒初是1秒的时间
B. 时刻就是很短的时间
第卷 选择题(分)
、实验题16、(10分)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在试验中获得了一条纸带,并从中选取
了7个计数点,如下图所示,中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测出OA=3.18 cm, OB=7.54 cm, OC=13.09 cm, OD=19.83
cm, OE=27.75 cm, OF=36.87 cm,则
质点在第3s内的位移

质点在第s(为整数)内的位移
质点在时间内的位移=12.25m
故、之间的最大距离
(2)设经历时间(为正整数)追上
时间内的位移
时间内的位移…
,此式无整数解,但可求得
10s内发生的位移,发生的位移,故在10s后,需比多发生的位移
设10s后需时间追上
、原来悬挂的电灯,被一水平细绳拉成图所示状态,关于电灯受力示意图(如图)有以下四个,正确的是( )
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是:x=(米),则经过多长时间,它的速度为3m/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4届高三(上)11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试卷分物理、化学、生物三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7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不选的得0分)1.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x=7 m ,物体A 以v A =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 m/s ,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 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A.7 sB.8 sC.9 sD.102.A 、B 、C 三个物体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不光滑,有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在物体C 上,使A 、B 、C 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则( )A.B 对A 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B 对A 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C 对A 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A 对C 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3.“飞车走壁”是一种传统的杂技艺术,演员骑车在倾角很大的桶面上做圆周运动而不掉下来.如图所示,已知桶壁的倾角为θ,车和人的总质量为m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若使演员骑车做圆周运动时不受桶壁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桶面对车的弹力为mg cos θD.桶面对车的弹力为mg sin θ4.近地人造卫星1和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 1和T 2,设在卫星1、卫星2各自所在的高度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分别为g 1、g 2,则( ) A. 411322g T ()g T = B. 412321g T ()g T = C. 21122g T ()g T = D.21221g T ()g T = 5.低碳、环保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某汽车研发机构在汽车的车轮上安装了小型发电机,将减速时的部分动能转化并储存在蓄电池中,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某次测试中,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一段距离后关闭发动机,测出了汽车动能E k 与位移x的关系图象如图,其中①是关闭储能装置时的关系图线,②是开启储能装置时的关系图线.已知汽车的质量为1 000 kg,设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地面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不计.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可求出( )A.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地面的阻力为1 000 NB.汽车的额定功率为80 kWC.汽车加速运动的时间为22.5 sD.汽车开启储能装置后向蓄电池提供的电能为5×107 J6、空间有一沿x 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 随x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 点的电势最低B .x 2点的电势最高C .x 1和- x 1两点的电势相等D .x 1和x 3两点的电势相等7.传送带用于传送工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图所示,传送带长度是l ,以恒定的速度v 运送质量为m 的工件,工件从最低点A 无初速度地放到传送带上,到达最高点B 前有一段匀速的过程.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每当前一个工件在传送带上停止相对滑动时,后一个工件立即放到传送带上,整条传送带满载时恰好能传送n 个工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的功为2f mv cos W 2(cos sin )μθ=μθ-θ B.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的功为2f 1W mv mg sin 2=+θl C.每个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由摩擦产生的热量为mvcos Q 2(cos sin )μθ=μθ-θ D.传送带满载工件比空载时增加的功率为P=mgv(μcos θ+nsin θ-sin θ)物理部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8分)二、实验题(共17分)8[1](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端带有绳套,先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位置Ο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位置Ο点。

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D .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E .在用一个弹簧秤拉时必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记下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

(填入相应的字母)(2)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 1和F 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 ,两力的合力用F 表示,F 1.F 2与F 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关于F 1.F 2与F .θ1和θ2关系正确的有:____A . F 1=4 NB . F = 12 NC .θ1=45°D .θ1<θ2【2】(11分).某同学想描绘一只标称为“2.5V,1.5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A .电流表A 1(量程3.0A ,内阻约0.2Ω) B .电流表A 2(量程0.6A ,内阻约1Ω)C .电压表V 1(量程3.0V ,内阻约3k Ω)D .电压表V 2(量程15.0V ,内阻约10k Ω)E .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为5Ω,最大允许电流为2A )F .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为500Ω,最大允许电流为0.5A )G .电源E (电动势3V ,内阻为0.25Ω)H .电键、导线若干⑴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应选择的器材为: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选填器材前面的字母)⑵请你在下面的方框中作出实验原理图;⑶正确连接电路后,该同学测出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你在坐标纸上描出该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⑷该同学完成实验后,又将本实验所用器材按右图所示连 接,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左向右滑动,发现小灯泡先变暗后变亮,则小灯泡最暗时的功率约为W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3个题、共5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和文字说明,只有结果不给分)9.(15分).如图所示,现在有一个小物块,质量为m=80g,带上正电荷q=2⨯10-4C 。

与水平的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 =0.2,在一个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E=103V/m ,在水平轨道的末端N 处,连接一个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半径为R=40cm ,取g =10m/s 2,求:(1)小物块恰好运动到轨道的最高点,那么小物块应该从水平哪个位置释放?(2)如果在上小题的位置释放小物块,当它运动到P (轨道中点)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等- + A V U于多少?10.(17分)消防车的供水系统主要由水泵、输水管道和水炮组成。

如图所示,消防水炮离地高度为H ,建筑物上的火点离地高度为h ,水炮与火点的水平距离为x ,水泵的功率为P ,整个供水系统的效率η=0.6。

假设水从水炮水平射出,其中水泵、输水管道没有画出,水泵放置于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

(1)、若H=80m ,h=60m ,水炮出水速度v 0=30m/s ,试求水炮与起火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x ;(2)、在(1)问中,若水炮每秒出水量m 0=60 kg ,试求水泵的功率P ;(3)、当完成高层灭火后,还需要对散落在火点正下方地面上的燃烧物进行灭火,将水炮竖直下移至H ´=45m ,假设供水系统的效率η不变,水炮出水口的横截面积不变,水泵功率应调整为P ´,则P ´应为多大?11.(19分)如图所示,以A 、B 和C 、D 为断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的地面上,左端紧靠B 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 、C 两点,一物块(视为质点)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 点,运动到A 点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 点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点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 点时被牢固粘连。

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为M=2m ,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右端到C 点的距离L 在R<L<5R 范围内取值,E 点距A 点的距离s=5R ,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g 已知。

(1)求物块滑到B 点的速度大小;(2)求物块滑到B 点时对半圆轨道的压力.;(3)物块在滑板上滑动过程中,当物块与滑板达到共同速度时,测得它们的共同速度为。

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L 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 轨道的中点。

物理答案一 1C 2A 3AC 4B 5B 6C 7BD二 8[1] (1)CE (2)BC [2].⑴ B C E ; ⑵如下图,共3分,只要有一处错误就不得分; U⑶如右图 ⑷1.1-1.2之间9【解析】(1)物块能通过轨道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R vm mg 2=解得v=2m/s设小物块释放位置距N 处为sR mg mv μmgs Eqs 2212⋅++=解得s=15.25m ,即小物块应该从在水平位置距N 处为15.25m 处开始释放(1)物块到P 点时,2p 22121mv EqR mgR mv =++ 解得m/s 14p =vR mv Eq F 2p N =- 解得F N =3.0N 由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可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N3N N =='F F10解析】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21)(gt h H =- ①11.【解析】(1)设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为u B,对物体从E到B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 .(2)物块在B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午 .解得: .(3)物块从B滑上滑板后开始作匀速运动,此时滑板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当物块与滑板达共同速度时,二者开始作匀速运动。

由题意知它们的共同速度为.此过程,对物块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s1=8R .此过程,对滑板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s2=2R .由此可知物块在滑板上滑过s1-s2=6R时,二者就具有共同速度了。

因为6R<6.5R,所以物块并没有从滑板上滑下去 .讨论:当R<L<2R时,物块在滑板上一直匀减速运动至右端,运动的位移为6.5R+L,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设滑上C点的速度为uc,对物块根据动能定理得.)解得,所以物块不可能滑到CD轨道的中点.当2R≤L<5R时,物块的运动的匀减速运动8R,匀速运动L-2R,再匀减速运动0.5R,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解得,所以物块不能滑到CD轨道的中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