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述 档 案 研 究

合集下载

高校口述历史采访对象的选择——以南京理工大学口述历史工作为例

高校口述历史采访对象的选择——以南京理工大学口述历史工作为例

机电兵船档案2021.1JIDIANBINGCHUANDANGAN业务研究档案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作为历史的孤本,它能将沉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记忆重新唤醒。

高校口述历史便是唤醒高校历史记忆——校史的有效途径。

一、口述历史:校史记忆的呈现在现存的高校档案文献记载之外,口述历史可作为真实校史的有力补充,丰富高校历史细节与内涵,还原历史生成的多维角度,探究历史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通过采访某一校史事件或某一校史时段的见证者(亲历者、亲见者、亲闻者),用文字记录、影像录制等方式将口述者的口述内容如实、完整地呈现。

高校档案馆开展口述历史,是档案工作者主动建构校史的实践工作。

“档案工作者不仅是历史真相的守卫者,而且是历史的主动建构者。

”[1]自2015年起,笔者在南京理工大学档案馆馆长的带领下,共采访了70余位老教授、老领导、老专家,并将采访内容进行后期制作,回溯了漫长的南理工校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史档案。

该项工作已演化为档案馆的一项常规工作,并将延续下去。

二、口述历史采访对象的确立原则高校口述历史涉及多重工作内容,由于采访对象的主体性较强,因而采访对象的确定环节至关重要。

高校口述历史工作以校史档案收集、丰富校史编研细节、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专题展览、文化宣传、重点项目)等为目标而开展。

针对不同的工作要求、采访意图,采访对象的确定也各有所异。

总体而言,采访对象的确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在该原则框架内适时进行调整与变动。

(一)年龄优先原则高校在口述历史采访过程中,应尽量选取年纪较大的老教授、老专家、老领导作为口述历史采访对象。

首先,他们历经久远的岁月,与学校共同成长,对于学校的创办、更迭、发展有强烈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对于自身与学校主体有强烈的文化归属感。

其次,他们身上承载着诸多与学校发展相互联结的个人经历,可以对有限的档案文献和校史编研中记载的学校史实进行细节性补充和场景性再现。

南京理高校口述历史采访对象的选择——以南京理工大学口述历史工作为例◎李梦瑶[摘要]在高校中,口述历史是档案工作者建构校史记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选择合适的口述历史采访对象,是有效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重要环节。

档案起源综述

档案起源综述

档案起源问题研究综述关于档案的起源,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尚无准确定论。

关于档案起源的探讨,不仅仅涉及到档案学的知识,还涉及到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字学、历史学和图书馆学等相关学科的论题。

档案起源问题是研究档案学最基础且重要的命题,对档案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档案起源的问题,本文整理了原始社会产物说、阶级社会产物说、历史过程说、文化宗教说等四个学术观点。

一、原始社会产物说(一)原始记事1、结绳、刻契薛金玲《论档案之起源》(《陕西档案》,2002年3月,第13页)指出:“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档案的产生也不例外。

从母系氏族的结绳记事到父系氏族时期的河图洛书等刻契记事,人类的档案经历了由萌芽到产生的过程。

结绳记事是人类档案思想的萌芽,是档案产生的重要前提;刻契是一种能表达比较明确概念的记事符号,是文字的前身,是世人和后人根据一定的规律可以读懂的,刻契具备了原始记录性和凭证性特点,具有备忘、查考、研究等价值,属于档案范畴。

因此,我国的档案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伏羲时代的刻契记事。

”罗小利、郭俐、陈岭梅、候明《简述中国人事档案的起源》(《大众文艺》文化综合)指出:“虽然“档案”一词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但档案本身却产生得很早。

在远古时代,人类在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记录事物和记载语言的要求,开始以实物帮助记忆。

但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是通过结绳和刻契的方法来实现的。

结绳与刻契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记事、表达思想方法。

这些方法,已具有备志、信守、凭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档案的前身,即档案起源的形态。

”不少人认为: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

我国历史上的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有人认为是原始档案;也有人认为“档案史追本穷源,最终是以结绳和刻契为渊源的;还有人认为“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包括口传史已初步具备了档案的雏形,口传史的“物化——刻画记事、图以记事等”,都是“档案源”。

美国口述史发展与经验及对中国档案部门的启示

美国口述史发展与经验及对中国档案部门的启示

述 史 的发 展 与经 验 对 中国档 案 部 门做 好 口述档 案 工作 具 关 组织 与 机 构 已达 到 5 0 0多个 , 其 遍布 全 美 各 个档 案馆 、 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图书馆 、 大学、 科 研机 构 甚 至一 些 中学 和 民 间组织 。 在 美
( 栏目 编 辑: 张敏 ) 3 3
国 的大 中/ J 、 学 都 设 置 有 口述史 课 程 , 培 养 了大 批 历 史 学 史 工 作 者都 要 召开 学 术研 讨 会 , 交 流 各 自 的研 究成 果 与
和 相 关 领域 的 口述 史 专 家 。从 研 究成 果 来 看 , 美 国 出 版 经 验 , 学 科 间 的研 究理念 相 互碰 撞 , 从 而有 效地 推 动 了 口 的 口述历 史 论文 、 著 作 和 音像 出版 物 数量 众 多 , 其 中 口述 述 史 的发 展 与壮 大。 史 学理 论 与 实践 专著 已经成 为许 多 国 家和地 区开展 口述 史学 工作 的指导 性著 作 。
口述历 史 在 美 国的兴 起最 初是 旨在弥 补 现存 文件 记
证 口述 史 料 的客 观 性 和准 确 性 , 美 国 口述史 协 会做 了 大 录 不 足 或 空 白的 档 案 记 载 , 即 强 调 口述 历 史 的史 料 价 量 工作 , 探 索 了一 系列 搜集 、 记录 、 编辑 、 保 管和 使用 口述 值。这种以保存史料为首要 目的的“ 档案实践” 主导了美
比亚 口述 历 史研 究 处 ” 的建 立标 志着 口述 史 学 的 产 生 。
事 件 的 人 物来 披 露 一 些 鲜 为 人 知 的 历史 内幕 , 从 而 使 广 从 1 9 6 0 年至 1 9 6 6年 全 美 相 继 建 立 了 9 0个研 究 口述 历 大 公众 了解许 多历 史真 相 。 史 的专 门机 构 , 1 9 6 7年 , 美 国成 立 了全 国 性 的 口述 历史 口 述 史 是 产 生 并 发 展 于 海 外 的 一 种 记 录 历 史 的 形 机 构 —— 口述 历 史 协 会 ( OH A) 为 口述 历 史 学 术 上 的交 式, 美 国 是 世 界上 对 口述 历 史 研 究 最 为 重视 且 成 果 和 经 流 和 推 进 提供 了平 台。 从 此 , 口述史 学 在 美 国 取 得 了突

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标准化的探索

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标准化的探索
命 活 动 者 、十 九 兵 团 解 放 宁 夏 的 参 加 者 们 进 行 了采 集 ,
其 中有 在 抗 战 胜 利 6 0周 年 庆 祝 大 会 上 ,接 受 胡 锦 涛 总
规范 ,对 国家规定的应 当立卷归档的材料 , “ 必须按照规
定 定 期 向本 单 位 档 案 机 构 或 者 档 案 工 作 人 员移 交 , 中 集 管 理 , 何 人不 得 据 为 己有 。 ” 论 是 国家 机 构 、 会 组 任 无 社 织 以 及 个 人 在 社 会 活 动 中形 成 的 口述 历 史 档 案 。 都应 按 规 定 立 卷 归 档 向 本 单 位 档 案 机 构 或 国 家 综 合 档 案 馆 移
宁 夏 回族 自治 区档 案 局 较 早 地 开 展 了 这 一 工 作 。 宁 夏 是 我 国 古 代 文 明 的 发祥 地 之 一 , 是 我 国惟 一 的 回族 又
史的采集。 如果尽早制定 出一套采集标准和相配 套的实
施 细 则 ,必 将 对 采 集 工 作产 生 直 接 的 规 范 和 指 导 作 用 ,
书记颁发抗战老战士勋章的老红军 , 弥补 了宁夏档案馆
革 命 历 史 档 案 的不 足 。
在开展 口述 档案工作 以来 的几年 中, 我们本 着边建
立、 边学 习 、 摸 索 、 总结 、 完 善 的 原 则 , 持 不 懈 地 边 边 边 坚 努 力 探 索 口述 历 史 档 案 的 采 集 原 则 、 法 , 实 践 中 认 方 在
法采集的 , 种文字 、 各 声像 形式 的历 史记多 采集 者基 本 没 有 经 过 专 业 培训 ,
不懂得 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 不遵从采访记 录的基本原
则和程序 , 以 , 集 到的东西缺 乏科学性 、 实性 , 所 采 真 缺 少 历 史 价 值 , 成 了 人 力 物 力 的 浪 费 , 干 扰 了 口述 历 造 也

档案基本知识

档案基本知识

第一章1.试述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答: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本身。

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现象、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产生于开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我国档案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档案学根底理论研究、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档案学应用技术研究以及档案学相关的内容。

2.档案的种类:〔1〕从档案形成领域的公私属性角度,可分为公务档案、私人档案。

〔2〕从档案形成时间的早晚以及档案作用角度,可分为历史档案、现行档案。

〔3〕从档案内容属性角度,可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4〕从政权性质划分,可分为旧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

3公务档案: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私人档案: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历史档案:指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现行档案: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文书档案:即在社会的行政管理活动中由各种行政性或曰政治性公文转化而成的档案科技档案:指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由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

专门档案:是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选择并保存下来以备查考的各种专门文件组成的有机体系的总称。

旧政权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除了革命历史档案之外的所有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革命历史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政权、企事业单位、社团等社会组织及个人所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指1949年10月1日之后,在中国形成的归国家所有的档案。

4.档案的价值〔1〕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和优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根本的特点。

档案的情报价值。

档案是事实、知识和经验的记录,它的这种可靠的广泛的可资参考的特征,构成了其情报价值。

傅斯年档案史料思想研究综述

傅斯年档案史料思想研究综述
维普资讯
档寨史料思想研究综述
口 临沂师范学院图书馆
摘 要
关键词
冯遵华
傅斯年是我 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 , 史学就是 史料 学” 其“ 概括 了其一生全部史学理论。同时, 他也是一位 杰 出的档案
傅斯年 档案 史料思想 研 究
学家、 古学 家, 考 其诸 多论著 中蕴舍着丰富的档案史料 思想, 当今研 究档案 学, 是 尤其是 档案 史料编纂 学宝贵的精神 财富。
了最重要 的、 最基本的研究项 目, 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在以后的 归纳出八种史料对勘正误的方法 : ) ( 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 ) 1 (官 2
短短 的一 二十年里 , 取得 了令人瞩 目的成 绩 。据统计 。 傅斯 年 书 与民间私记 ; ) 国记录 与外 网记 录 ; ) 记述 对远人记述 ; 存 (本 3 ( 近人 4
台湾大学校长等职。他在我国现代历史学 、 考古学、 档案学 、 高等 料的鉴别选用 卜,便与档案学理论研究 巾的一个命题不谋而 教育学等方面颇有建树。其《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 旨 和《 趣》 史 合—— 区别对待档案史料的真实性 和档案史料 内容 的真实性。历 学方法导论》 等诸多论著中蕴含着丰富的档案史料整理 、 编纂等方 史资料在何种情形下因何目的并经何途径怎样留存下来,以 及这 面的真知灼见, 精辟独到, 是档案学研究, 特别是档案史料编纂学 样留存下来的材料在多大程度上能使后人了解或认识到历史事物
自 考古三组 . 通常称为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并分别聘请陈寅 把他们联络起来的一切涉想, 然有些也是多多少少可以容许的,
恪、 赵元任 、 李济 为各组 主任 。他还 尽揽 当时 学术界 名 流 , 如陈 但推论是危险的事; 以假设可能为当然 , 是不诚信的事。” 因此 , 他 “ 垣、 顾颉刚 、 徐中舒、 岑仲勉 、 董作宾 、 罗常培、 刘半农 、 李方桂等 对档案 材料的处理采取 了十分严 肃审慎 的态度 ,我们存而不补 , 先后归于旗下 。 于青 年人才他也着 意发现和培养 , 以后成为 这是我们对 于材料的态度 ; 对 如 我们证而不疏 , 这是我们 处置材料 的手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

档案文献编纂学复习纲要档案的行业标志:“司档之神”雅鲁斯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徽关于档案的误读:以为档案即旧的文献;以为档案真实及社会真实;以为档案及纸质文件;以为实物、复制件不能成为档案;以为原件就是档案。

“档案的双元价值观”即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双元并重是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这是由档案作为行为方式和对象实体的双重属性决定的。

一、档案文献的价值(1)凭证信息(2)管理工具(3)科研材料(4)文化财富二、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献编纂出版的理论、历史、原则和方法的学科。

三、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学科性质1、社会科学2、应用科学3、边缘学科四、档案文献编纂学目前应当关注的问题1、重视基本理论研究2、加强档案编纂史研究3、加强档案解读和档案成果评价机制的研究4、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五、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指按一定的题目对档案信息进行搜集、选择、考订、加工、编排、详介,以出版的方式提供社会利用的工作。

六、档案文献编纂环节选题——查找——选材——考订——加工——编排——详介——出版七、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思想基础1、哲学基础——马克思认识论2、档案学基础——两步整理论(实体——信息——知识)3、信息学基础——文献交流轮八、档案编纂可以解决档案信息意义的缺陷1、档案信息海量——利用专题性2、档案信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利用科学与系统性3、档案信息保存空间的分散性——集中性4、档案信息副本有限性——利用雪球广泛性5、档案信息符号系统——利用者最小努力心志九、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意义1、档案文献传播的有效手段(主动提供服务、集中系统性、科学性、广泛性)2、文化传承和文化缔构的重要手段3、大规模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4、政治斗争、思想教育和工作查考的重要依据5、保护档案文献原件的重要手段十、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性质曹喜琛——服务性、条件性韩宝华——传播行为(高质优效、依法规范)覃兆刿——政治性、研究性、服务性十一、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原则(一)曹喜琛:坚持党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原则党性:政治思想性、服务为中心、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二)韩宝华:坚持科学性、政治性和效量性原则科学性:以对档案信息的深入研究为基础(实事求是、编研结合)政治性:以国家出版方针及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明利害、获授权、经审批、按时限、讲保密、防侵权)效量性:高度适时、适量的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质量第一、讲求实效)(三)覃兆刿:存真求实维护凭证性、维护完整性、最大限度揭示联系、适时高效十二、档案文献中出现伪误信息的原因1、政治因素2、认识的局限所致3、文献传递过程中的讹、奇、衍、倒4、无意所为5、以谋求利益为目标或忌讳导致6、数字化环境所致十三、孔子的文献编纂思想1、亲周、据鲁、故殷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3、勿意、勿必、勿我、勿固,多闻阙疑的思想4、子不语怪、力、乱、神5、攻乎异端,斯害也已6、芟夷繁乱,剪截浮辞7、序其作意,严其损益十四、孔子编纂“六经”的历史贡献1、提出了“文献”的概念,并阐明其“证史”的作用2、进行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文献编纂工作,打破了文化为贵族所垄断的局面,促进了早期文化传播。

高校口述档案采集工作的“三缺乏”与“三加强”

高校口述档案采集工作的“三缺乏”与“三加强”

述档 案 的相 关 工作 起 步 晚 、 展慢 , 进 目前 尚 无 统 一 的标 准 规 范 , 工 作 中各 高 校 、 单 位 、 院 系 往 往 各 自 为 政 , 在 各 各 标
准不 一 。 述档 案需 做 到 客观 、 实 、 确 , 人员 的素质 口 真 准 对
主要 是政 府部 门 、 单位 及 其决 策 , 乏 基 层具 体 操 作 过 各 缺

能力 、 任 心 , 期 制作 、 核把 关 等都 有 严 格 的要 求 , 责 后 审 若 无 统一 的标 准 体 系 , 会 导 致 质 量 难 以控 制 , 莠 不齐 。 就 良 口述 档 案 属 档 案 的 一 种 形 式 , 旦 形 成 , 是 学 校 的 档 案 一 就
财 富 , 须 由 学 校 档 案 部 门 统 一 管 理 , 何 人 不 得 据 为 己 必 任 有 , 现实 是 谁采 集 归谁 所 有 , 案 馆 藏 “ 述档 案 ” 少 可 档 口 很 或 没 有 , 采 集 者 的 差 异 , 成 不 同 地 区 、 同学 科 、 同 因 造 不 不 目的 的采集 者 对某 一 热 点对 象 的重 复 采集 、 叉 采 集 , 交 而 对 大 量 重 要 的 领 域 、 要 的人 物 无 人 问 津 , 成 口 述 档 案 重 造 资源 的浪 费与 流失 。
3缺 乏 科 学 的 采 集 方 法 。 .
由 于 口 述 档 案 是 由 口述 历 史 的 基 本 原 理 与 研 究 方 法

目 前 高 校 口 述 档 案 采 集 工 作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是
“ 缺 乏 ” 三
1缺 乏 相 对 稳 定 的 采 集 队 伍 .
随 着 高 校 “ 述 校 史 ” 究 与 利 用 工 作 的 重 要 性 日益 口 研 凸 现 . 高 校 从 事 口述 校 史 : 各 果集 的 人 员 越 来 越 多 , 采 所

口述档案情感价值研究

口述档案情感价值研究

口述档案情感价值研究口述档案情感价值研究在1988年8月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塞内加亚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伊使用了“口述档案”这一概念。

尽管对于“口述档案”还有不同称呼如口述史、口述史料、口述资料、口头证据等,但这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对于同一门学科的不同认识形成的,同时也不能否认人们对于口述档案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它的重视。

档案是人类社会的原始记录,它对于维护人类社会的历史真实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口述史的经典著作罗伯特·波克斯(Perks Robert)和阿利斯泰尔·汤姆森(Thomson Alistair)编辑的《口述史读本》(The Oral History Reader)指出口述史是“为了重现历史而对过去事件的目击亲历者进行采访。

”口述档案是进行访谈通过录音、录像的等方式获得的,也包括以后根据录音、录像所形成的文件。

显然,口述档案不是与历史事件同步的,而是受访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提供相关历史时期及历史事件的信息。

口述档案正是因以访谈的形式获得,而使其具有了情感价值这一特性,这也是口述档案区别于其他书面文字形式档案的特征之一。

在阅读书面文字形式的档案时,获得是档案所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等信息。

但也只是“知道”,仅此而已,它是冰冷的,读者无法根据这些文字勾勒出事件的经历者在事件发生时的心情、感受,也无法得知事件的细节。

而口述档案是事件的亲历者依据自己的经历而作出的回答,包含了受访者的情感以及事件的细节。

因此,口述档案涵盖了文献资料所不能涵盖的维度——在对于事件的回顾和思考中产生的感受和情感。

同时,因为受访者的回忆,采访者也会体验并捕捉到到受访者的情感,理解受访者的价值观,从而对事件有了情感上的认识和了解,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体验。

而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作为受访者,在进行某个口述档案的课题时,可能破除师生之间、代际之间的障碍,获得情感上的融洽。

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综述

31ARCHIVES & CONSTRUCTION1 引言“数字人文”是由“人文计算”演化而来的有关信息技术与人文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虽出现时间较短,却对传统人文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伴随着“数字中国”理念的兴起与发展,数字人文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人文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引起人文学界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数字人文学科分布呈现以图书情报档案学为中心向其它人文学科蔓延的趋势[1]。

档案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而档案学是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摘 要:采用文献计量法,梳理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的现状,然后采用主题分析法,重点分析学界关于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主题,包括档案管理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数字人文与档案工作策略、数字人文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数字人文项目等,总结并归纳,进而从加大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力度、重视国外研究成果本土化与时代性探索、持续丰富研究方法与内容三方面对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数字人文;档案管理;中国 分类号:G270Review of Digital Humanities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in ChinaZhang Hua(Library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52)Abstract :The article uses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this paper comb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igital humanities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then uses the theme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topics of domestic digital humanities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role of archives management in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digital humanities and archives work strategy,digital humanities and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rchives digital humanities projects, etc then, it explores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digital humanities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in China from three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n digital humanities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localization and era exploration of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tinuously enriching research methods and contents.Keywords :Digital Humanities;Archives Management;China 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范畴包含了对档案管理与档案现象的研究。

口述历史与区域史研究——以家族史研究为中心

口述历史与区域史研究——以家族史研究为中心
定 的概 念 ,而是 一个 社 会 建构 的过 程 ,是 拥有 不 同社会 权 力 的群 体选
述访谈工作 已经转 型 。 区域 史 的研 究 若 非 进 行 田野 调
查 与 口述 访谈 无 法 克尽 全 功 :相 对 于 国家 的历 史 ,区域史 有 大 、小 区 域 之别 ;有 以地 方行 政 区划 、有 以 自然地 理 区划 ,都是 国史组 成 的重 要 部分 。如果 以行政 区划来 研 究 小
过 太 过 分去 检 视记 忆 的真 确性 ,也
区域 史 ,因其 比起 国史 、大 区域史 面 积来 得 小 ,看 似较 容 易 修纂 ,实
则不 然 。 由于 区域史 较 难有 充 分且
时序 连 贯 的史 料 可用 ,因此 利 用参
与 观察 、田野 调查 、 口述访 谈 成 为
研 究 区域史 必 须采 取 的史 料 搜集 方
史 ,大半 以座谈会 的形式 展 开 ,如 果 追 溯 台 湾 口述 史 的 源 流 ,首 推
1 9 4 6 年 l O 月2 0 E t 由台 湾 文 化 协 进
高 ,为 了平 衡史 料 ,也 为 了取 得 个
人 受难 的经 过 ,因而访谈 受难 者 本
人 或 其 家 属 ,成 为 十 分 迫 切 的事 , 因此 完 成 的访 谈 成 果 丰 硕 。第 四 ,
择 自己所需 的记 忆来 进 行 再建 构 的 动作 ,往往 社 会权 力 高 的群体 ,其 集 体 记 忆就 会 变 成社 会 的遗产 ,从 而相 对 权力 弱 势 的集 体 记忆 就 会 消 失 。 若 有 国家介 入 ,经 宣传 或教育 置 入 个 人记 忆 ,所 形 成 的集 体 记忆 则 会 有 一言 堂 的效 果 。 因此时 下 兴 盛 的 口述访 谈 的数 据 ,非得 究 明其 背 后 形成 的 因素谨 慎 使 用不 可 。不

文化遗产抢救视野下哈尼族非物质档案遗产保护研究

文化遗产抢救视野下哈尼族非物质档案遗产保护研究

19 0年 7月 2号云南省人大常委颁布 《 9 云南省墨江哈
尼族 自治 县 自治 条例 》 ;云南省在 2 0 0 0年确 立国内第一部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云南省 民族 民间传统文化
保护条例》 ,这是我省第一次把民族民间文化纳入 了法律保
法规整体建设进程与 哈尼族 非物质档 案遗产保护 的迫切 性
以及其分散性和易流失性特点 , 保护少数 民族非物质档案遗
产 已成 为 民族 历 史 文 化遗 产 保 护 问题 中 的重 要 部 分 。


哈尼 族 非 物 质 档 案 遗 产 概 述
少 数 民 族 非 物 质 档 案 遗 产 一 般 是 指 少 数 民族 在 长 期 的
社 会生产实践活动 中形成 的并为喇嘛 、 尚、 师、 和 巫 长老 、 工
的依据和凭证。2 0 0 6年 , 根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我 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 的通 知》 国务院办公 斤关于 加强我国 非物 和《
质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将 哈尼族歌
谣《 四季生产 调》 等哈尼族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列入《 云南省第

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同时将其纳入国家第 一批
未达 到协调一致程度。 4传承方式非标准化。世袭继承、 . 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
化 遗 产 传 承 方 式 的 随 意 性 和 多 变 性 增 加 了保 护 哈 尼 族 非物
护的范 围 ;0 8年 7月 1号红河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人 民政 20
府实施《 云南省红河 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 自治条例》 明哈尼 表
【】 谨. 火相传 : 2傅 薪 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的理论 与 实践 [ 北京 : M] 中国社会科 学 出版社 ,0 8 2 0

档案学简答与论述

档案学简答与论述

简述档案的作用目前主要集中表现在行政、业务、文化、法律、教育等几个方面。

一行政作用;档案是各级各类机构、社会组织行使职能、从事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

二业务作用;档案在每一个业务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成为业务活动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三文化作用;档案的文化作用主要是指档案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以及对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传播、发展与进步所发挥的各种功能。

四法律作用;档案的法律作用是指档案在解决争端,处理案件等活动中所发挥的证据作用。

法律作用是档案凭证价值的集中体现。

五教育作用;古人立档一方面反映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权在政治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所谓文化——文治教化的需要。

在教育的诸多素材中,档案以其独特的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成为宣传教育的重要材料。

档案室的任务是什么档案室是各机关(包括团体、学校、工厂、企业、事业单位等)统一保存和管理本机关档案的内部机构。

档案室的基本任务是:集中统一地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全部档案,为本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档案室的具体任务:1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2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和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

3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档案工作法律、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的含义?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档案法律和档案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档案工作法律、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的含义?档案工作法律,简称“档案法律”,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法律行为规范。

档案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档案行政的规范性文件。

档案法律与档案法规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基于档案文化建设视阈下高校多馆合作一体建设

基于档案文化建设视阈下高校多馆合作一体建设
2.运行体制 (1)成立博物馆专家学术委员会。聘任校内外学科 领域著名学者5~10人作为首席专家和首席工程师。主要 任务:编制和实施高校博物馆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学 术研究、展陈设计指导咨询工作。 (2)日常馆务会与建设与发展联席工作会议。定期 召开,日常工作由馆务会讨论决定,联席工作会邀请专 家委员会成员研讨发展目标、任务、沟通协调、条件建 设等以及保障发展资源重大问题。 (3)设立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由政府、社会、学校 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用于支持场馆建设、专家聘任、展 品征集、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等。 (4)物业管理。委托开展楼宇综合物业保障管理服 务;授权开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与宣传。 3.发展思路。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探索运行机制, 整合三馆机构。在学校档案校史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 下,实行一支队伍多块牌子的运行机制,在人员编制、 机构设置、岗位职责、经费保障方面统筹考虑,进行一 体化设置,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效益。整合档 案、校史、博物馆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同时成立学术 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 等职权。 第二,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整合馆舍资源。优化馆 舍空间功能布局,现有档案馆馆库以文书、基建、学籍 档案为主,依托服务大厅开展档案服务,博物馆以实 物、照片档案为主,形成展陈中心,保管、学术研究、 社会教育、管理服务、陈列展览、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 一身,内部建设满足展橱、展板、展柜及多媒体展览 等多元化需求,以及学校档案存储、保护、利用等特殊 需要。一座集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于一体的文博体 系,形成一个具有高校特色、保存高校历史展示高校文 化、传承高校精神的综合性平台。 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坚持人 才强馆,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创新型人才队 伍,重点引进档案学、历史学、博物馆学、计算机学等 相关学科优秀人才,通过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坚持以人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以单一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是一个组织或机构。

前者如对一个或几个优等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个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用于教育领域,主要还是对学生而施。

例如,有的学生才能特别优异或极端低劣,以常用的教学方法无助于其发展或进步;或者有的学生行为和情绪与一般学生不同,一般的教育方法不能改变其行为或性格。

凡此等等都需要予以单独而深入的研究,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或问题症结所在,诊断形成问题的原因,确定矫正的适当方法,以便使学生得到正常的发展。

由于个案研究一般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其过程与解剖麻雀相似,因此,人们还将个案研究法称为“解剖麻雀法”。

另外,由于个案研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连续不断的追踪调查研究,故个案研究法,又称为“个案追踪法”。

个案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个案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现介绍几种基本的个案研究方法,供研究者选择使用。

1.追踪法所谓追踪法,就是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相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

追踪研究短则数月,长则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从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之时起,就逐日对其身心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用日记方式作出详细的文字记载,并拍摄了大量珍贵的追踪照片,连续追踪808天,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据此撰写了我国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名著<《儿童心理之研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也曾采用个案追踪的方法,以智能超常的儿童少年进行了研究,证实了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都受过优越的早期教育,遗传素质的差异只为他们的超常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优良的教育和环境影响则是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这项个案研究为我国婴儿教育的开发与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高校学生滞留档案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滞留档案问题研究

收、 管理 制度不 同, 档案 归属不 明确 , 成部分毕业 生档案暂 留 造
学校 。
6为 了缓 解 就 业 压 力 , 考 研 族 ” 来 越 多 , 批 毕 业 生 就 业 . “ 越 大 后 又 辞 职 考 研 , 档 案 被 退 回就 读 学 校 。 其
7出国留学生大量出现 , . 其档案也会滞 留于原就读学 校。 8 . 被退 学的学生在离校 时 , 不办理档 案离校手续 , 档案 滞 留
加, 但是档案库房 面积 不变 , 致使学生档案借地存放 。毕 业生滞
留档案也 只能借地存放 。 2 . 加大 了档 案管 理人 员的工作量。 19 9 8年 以前 普通二本 高
校 在 校学 生不 超 过 6千 人 ,9 9 扩招 以后 在 校 生 逐 年增 加 , 19 年 至
从 19 开始 , 国高 等院校连 年扩招 , 9 9年 我 致使 高校毕业 生 规模持续大 幅度增长 。高校毕业生从 19 年 的 6 98 6万 ,到 2 1 0 1 年 的 6 0万 , 4 十来 年增 幅近 1 。因此就业难 的现象也 不期而 0倍 至, 如此必然会导致大批学 生档案滞 留在其就读学校。其主要原
因 有 以 下 几种 :
2 1 年在校生是 1 9 01 9 8年 的 6 之多 ,滞 留档 案也在 不断地增 倍
加 , 形 中加 大 了管 理 人 员 的工 作 量 。 无
3 响了主要工作 。学生档案的管理虽 然都是兼 职管 理 , . 影 但 是在这块工作 中管理人员却要付 出大量 的时间和精 力 ,这些时 间主要用在滞 留档案 的管理 中,管理 人员 每年都要 对学生滞 留 档案进行 仔细认真管理 , 并负责再次 寄发 。因此管理人员整天忙 于学生滞 留档案 问题 的查询 、 办理之 中, 这势必会影 响她 的主要 工作 。 4档案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 . 学校对毕业生有关档案重要性的 教育 、 宣传不够 。 5管理 不规 范。 目前 , . 我国还 没有成文 的高校学 生档案管理

红色档案的发掘与利用——以信阳市鄂豫皖苏维埃革命档案为例

红色档案的发掘与利用——以信阳市鄂豫皖苏维埃革命档案为例

您的好帮手——《档案界论坛》公众号 业 务 研 究57档案管理2/2020总第243期要传承与发扬红色基因,必须加强红色档案的发掘与利用。

红色档案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牺牲奋斗的历史,是档案中比较特殊的部分,因其特有的历史底蕴、精神内涵和红色基因而使其具有特殊地位,在部分革命老区的档案中红色档案更是瑰宝,成为当地党史教育、红色旅游、红色课堂的有力支撑。

但由于时间漫长、战争破坏和保管征收不力等诸多因素,导致红色档案的管理发掘难有作为,远不能满足新时代需要。

1 红色档案的界定关于红色档案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红色档案是在特定时期由共产党领导的机关、组织和个人在各种对敌斗争和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其载体包括文字、图像、音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

但对档案的形成时期,则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红色档案特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档案;另有观点认为,红色档案的形成时期除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笔者认为,红色档案的形成时期可以主要定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其范围应该扩大至新中国成立后革命亲历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回忆录、访谈录和口述史,以及后来发现的各种实物等。

如鄂豫皖苏区研究的重要档案资料:中央档案馆的《徐向前回忆录》、湖北省档案馆的《郑位三口述苏维埃革命史》等。

尽管这些档案资料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但内容主要是革命亲历者对当时工作、个人经历的回顾,对广大党员具有现身说法的教育意义,应将其划归为红色档案范畴。

2 红色档案的收集红色档案历经沧桑留存较为困难,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档案更少。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普通革命者遗留下不少革命口述史资料,应着重发掘利用普通革命者的口述史资料以弥补苏维埃革命史料的不足。

以信阳地区著名的鄂豫皖苏维埃革命档案为例,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之一,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清宫满汉文“朱批记载"档案研究

清宫满汉文“朱批记载"档案研究

Nol, 2 01 7
( G e n e r a l N o . 6 4 )
清 宫满 汉 文 “ 朱批记 载 ” 档 案研 究
李 刚
( 中国 第 一 历 史 档 案 馆 满 文 部 , 北京 1 0 0 0 3 2 )
摘要 : “ 朱批 记 载 ” 一 词 初 见 于乾 隆 三 十 五 年 ( 1 7 7 0年 ) 。现存 “ 朱批记 载” 档案最早形成 于雍正朝 , 至 咸
重, 故 不 细述 。 相关 记 录亦见 于宫 中汉 文朱 批奏 折 , 乾 隆 四十一 年 ( 1 7 7 6年 ) 八 月 初 五 日, 勒 尔 谨具 奏 为 钦奉 上 谕
并恭 缴朱 笔记 载事 一折④, 该折 内写 有 “ 且三 德 、 斐慎 , 在军 营颇 为 出力 , 是 以擢 用 总兵 。昨来 行 在陛 见 ,

63 ・
阅毕 , 仍 即缴 回 。 ” ① 二 为知 府穆 克登 泰 的 “ 记载” : “ 将 穆 克 登 泰带 领 引 见 , 朕 看该 员 不 过 一诚 实 本 分 之 人, 复 查 阅该府 从前请 训 时记 载 , 亦不过 注 其谨饬 。 ” ②三为 知府钱 金殿 的“ 记载” : “ 所有 ‘ 记载 ’ 原片 , 并 著发 交 书麟 阅看 。 ” ⑧军机处 上 谕 档 内也 多 处使 用 本 文 所 指 的“ 朱批记载” 及“ 记载” , 内容 多 与 实 录 相
年) 的高 云从案 , 源 于太监 高 云从将 “ 朱 批记 载 ” 泄 漏 外廷 , 乾 隆 皇 帝亲 自审 问处 理 该案 , 最 终 涉案 太监
高 云从被 斩 , 于敏 中等 大 批 官 员 受 到 处 罚 , 该案轰动一时 , 影 响 巨 大 。《 清 高 宗 纯 皇帝 实 录》 另有 “ 记

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怎么做

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怎么做

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怎么做部分著名口述史作品。

【口述史·留住历史记忆】通过访谈、口述搜集历史资料,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古已有之。

西方的《荷马史诗》《马可·波罗游记》是众所周知的口述史书,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是口述作品,斯诺的《西行漫记》、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也都是口述历史。

但是,真正把口述历史(Oral History)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是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始的。

世界公认的行业重地按当前国际学术界比较通行说法,口述历史指的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影的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

将口述历史学作为当代历史文献研究的新手段而正式创立起来的是哥大历史学家阿兰·内文斯。

内文斯出生于1890年5月20日,以对美国内战史的翔实研究和大量名人传记的撰写而闻名。

1929年,身为新闻工作者的内文斯进入哥大历史系工作。

为了成为全职员工,他于1931年放弃新闻工作。

1939年,内文斯成为历史学教授。

二战期间,他曾在牛津大学执教两年,后返回哥大,从此开始对美国内战的一系列研究和名人传记写作。

正是在对历史的研究过程中,内文斯提出了发展口述历史的倡议。

1938年,他呼吁“成立一个机构,系统地收集和记录口头传统和60年代参加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著名美国人士的回忆”。

经过10年努力,1948年内文斯终于得到班克罗夫特基金的资助,创建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用以记录、保存美国生活中有意义的私人回忆资料。

研究室的成立为哥大最终成为口述历史重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数十年发展,2011年6月1日,该研究室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中心(CCOH),是世界领先的口述历史教学与实践中心之一。

现任主任玛丽·克拉克在口述历史研究领域可谓大腕级人物。

从1991年开始,克拉克从事口述历史研究和相关活动,2001—2002年出任美国口述历史协会主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分类号 G275 单位代码 10183密级内部研究生学号 19922007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口述档案研究The Study on oral Archives作者姓名:范世清专业:历史文献学导师姓名及职称:孙瑞副教授论文起止年月: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15日答辩日期:2002年5月15日目录前言一、 口述档案导论(一) 现代口述档案的兴起(二) 口述档案的定义及其特征二、 口述档案的理论探讨(一)口述档案的功用(二)口述档案面临的挑战(三)口述档案所带来的启示三、口述档案的实践历程(一) 我国古代口述档案实践概述(二) 外国口述档案实践综论四、 我国口述档案发展面临的障碍和前景展望结语注释主要参考文献论文摘要(中文)论文摘要(英文)前言口述档案这一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现,但其实践可以上溯至我国的先秦时期。

20世纪80年代,欧美等国的史学工作者和档案工作者在经历了大量的口述档案实践之后,率先使其问题化,将其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并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但不容置疑的是,其研究仍显薄弱,在定义、特征及其“合法性”等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上,不够深度和全面,歉乏系统性和学理性的考察。

此外,口述档案的现代研究和应用在我国起步甚晚,成果稀少,导致了口述档案在我国没能得到系统和有效的利用,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和缺憾。

有鉴于此,笔者在现有条件和基础之上,比较和研究了国内外的成果,总结和提出了口述档案的定义和特征的基本要素,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口述档案的“合法性”,口述档案的法律地位问题,档案工作者的参与问题提出我个人的见解和看法,肯定口述档案的价值和地位,厘清它在应用方面不应被赋予的偏见;总结和提出了口述档案的功用和带来的启示,给出了我个人对它的评价和认可,升华口述档案的理论品质;为了全面理解口述档案的内涵和历史上的来龙去脉,笔者全面梳理了它在国内外历史上的实践和所取得的成果。

有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考察和研究,口述档案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有力的揭示和展示,在此基础之上,笔者最后对我国的口述档案研究现状和所面临的障碍作了总结性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问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发展得前景。

一、口述档案导论 (一)现代口述档案的兴起 口述档案作为档案学里面的一个概念是近几年才有的事,但其指向的对象却久已存在。

它的产生与档案部门介入“口述史”和“口头传说”的调查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谓“口述史”,指的是“亲身经历近期历史的人的回忆”,[1]而“口头传说”指的则是“以前几代人所流传下来的被记录的动态信息”。

[2]口述史和口头传说的调查工作起初只是专业机构和学术机构的一项工作。

这一工作的目的是为社会保存有关该社会某一方面或某一时期的记忆。

从本质上说,其作用与档案工作的作用完全相同。

因此,他们的工作日益受到档案馆和档案工作者的重视,渐而久之,档案机构也介入到这一工作当中来。

随着新型材料的日益增多和档案部门介入口述史和口头传说资料收集与管理程度的加深,出于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在20世纪80年代,档案工作者提出并使用了自创的概念——口述档案,给予了明确的界定。

但学理的解说毕竟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若想深入探究口述档案概念形成的原因,必需对现代口述档案工作兴起的社会原因有充分的了解。

  首先,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许多民族遗产濒于失传。

世界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民族语言、音乐、习俗、人文掌故和逸事遗闻等民族遗产,这些遗产大多靠口头叙述世代相传,若不及时抢救,建立口述档案,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例如,在我国云南能识别彝文者已寥寥无几,现在若不及时建立彝语口述档案和相应的彝汉两文翻译的档案,日后,彝文就有无法译解,甚至有失传的危险,类似的情况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并不鲜见。

显然,口述档案工作的建立对抢救许多濒临失传的珍贵的民族遗产来讲,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次,现存的文件只是局限于一个政府或权力核心阶层的工作,或者局限于国家的重要职能,也就是说,文献资料过分地集中于权力阶层的记载。

因此许多社会史资料没有记录下来,留下了许多空白,而这样的空白恰恰可以由口述档案来填补。

因为口述档案直接来源于过去经历的目击者和亲历者的口述回忆,它给广大人民提供了回忆和解释过去的机会,“是把档案收藏与主题范围之间的空隙给连接起来的一条途径。

”[3] 第三,许多重要事件没有留下完整的记录。

众所周知,由于战争、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原因,致使许多重要事件没有留下完整的记录。

它所产生的历史空白点,只有通过建立口述档案,用亲身经历近期历史的人的回忆和几代人流传下来的信息来加以补充。

这种情况在我国近现代当中便是屡见不鲜,如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除当时少数组织者事先有所准备,形成一些文字档案外,事件的概貌、过程、后果等状况大都要靠众多的参与者、知情人、目击者来回忆讲述各方面的具体情况。

又如惨绝人寰的唐山大地震,当时没有文字记录的可能,只能依靠幸存者、目睹者、耳闻者的回忆加以记述。

还有一种情况也不容忽视,就是即使有关某一事件的文件几可盈屋,但其品质和价值低落,内容空洞,不是规避真相,就是隐而不记。

难怪有位研究者在翻阅过一位美国参议员的档案后,不断地抱怨道:“现存的收藏几乎都是例行的信函和大宗邮件,跟这位参议员密切的总统的记录却完全看不到。

”[4]这种遗憾也只能仰仗口述档案来加以弥补,才能比较全面而又真实地反映其人其事。

 第四,作为现代技术发展的副产品,现代社会产生了许多具有口述档案性质的口述事件。

现代社会随着交通工具和娱乐手段的现代化,“越来越多的人趋向采用口授他们的备忘录和函件以及录下来重要的电话谈话的简便办法。

现在的趋势是,书面文件越来越少,录音资料越来越多”,“新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在采访时使用磁带录音机,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5]因而无形中已经削减了对于传统书写文件的依赖。

在这种情况下,口述档案方法的确立和应用,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书面文件的不足。

 第五,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开始了非殖民地化的进程,它们要求恢复和重建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

因为殖民地国家“文字记载的史料往往从殖民地化写起,……文字史料很少是用本地语言写的,文字殖民史料当然是记载我们的殖民主子的史料。

因此,关于本地历史和本地人民的记载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这就需要填补我们历史的这些空白,以充实正式的记载,创立本地历史和本地人民史料的档案。

否则,这些史料就不会存在”。

[6]由此可见,殖民地国家在开始非殖民地化的过程中,欲想恢复和重建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离不开口述档案的。

 当然,现代口述档案兴起的原因有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不过都可以归结于以上几种中的一种,因而不在这里一一尽述。

此外,笔者在这里花费笔墨探讨现代口述档案兴起的背景和原因,不是简单地出于理论推导的需要和行文要求,而是想通过这一探究过程,能从中挖掘出口述档案的真正内涵,更好地把握其外延,从而言之有物,有助于以下问题的顺利展开和解答。

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我们对于一个事物,只有知道了它的原因时,才能对它有科学的知识。

”[7] (二)口述档案的定义及其特征 口述档案作为新的档案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亟须档案学界积极的行动起来,转变观念,开放思维,对口述档案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以便科学地界定口述档案的范围,正确地评估口述档案的价值。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的同志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单纯地视口述档案为一项技术性工作,未能作进一步的理论思考和深度审视,认识不到口述档案是我们重新认识档案的一个切入点和新的档案观发轫的起点;同时,有的同志又走偏端,只是一味的纠缠于概念与术语,逻辑与结构等在可变性、稳定性与精确性上的论争,而忽视了理论应用的多样性与应用中的可变性和适应性。

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欲结两家之长,作一番尝试,实现理论推理和实证的统一。

目前,“口述档案”这一词形还不太统一,大体有口述史料、口述资料、口头证据、口述史、口述文件、 口述文献、 活资料、活历史、口碑档案、口述档案等不同的称呼。

但经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口述档案的使用频率最高,并有“一统江山”的趋势,成为档案界规范的专门用语。

据笔者所掌握的材料来看,使用“口述档案”概念较早的是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该词典编纂小组于1977年开始工作)。

该词典中法文辞条出现了Archives Orals(口述档案)概念,西班牙文辞条出现了Archivo Oral(口述档案)。

这一辞条与英文中的Oral Archive 相对应,被解释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

”[8]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文件与档案管理计划》中的一个报告“Archives ,Oral History and Tradition”( 档案、口述史和口头传说 )使用了Oral Sources Archives (口述资料)。

虽然该报告没有对这一术语做出专门解释,但该报告的内容却明确的表明,这一术语所指向的对象是口述史和口头传说调查的结果,即口述资料。

第九、第十届档案大会虽有报告论及档案部门参与口述史和口头传说的调查与搜集的问题。

但只有到了第十一届大会上才有报告正式使用“口述档案”的概念,在这次大会上,塞内加尔的萨利乌・姆贝伊(Saluou Mbaye)以“口述档案”为题作了报告。

他将口述档案定义为:“口述史的查访结果和口头传说汇集组成了口述档案。

”并进一步解释说:“口述档案远不止于此,它还包括演讲、讲座录音、辩论、圆桌会议录音、广播电视、记录在录音机上的通信和指示,以及合唱和独唱的录音等。

不过本文的主题只限于口述史档案和口头传说,它们必须附上与历史事件或口头传说相关的书面文件。

”[9] 在口述档案受到国际档案学界肯定和青睐的同时,我国档案学界却对之知之甚少,深为陌生,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偶有学者开始介绍口述档案,据笔者所知,从1993年至今,发表的有关口述档案的文章仅有22篇(其中持肯定态度的有17篇,持反对态度的有5篇),对口述档案定义作过探讨的只有少数几篇,其中较典型的,如张世民认为:“口述档案应当包括以往经历的回忆,亲自见闻的叙述,无讲稿的发言,调查访问的记录,诉讼活动中的证言、口供,人事档案中的旁证材料,以及古代神话、民间传说、群众歌谣等。

”[10]张玉荣的提法则相对简练、概括,他认为:“口述档案是为了更有效的保存历史记忆而进行的查访结果,它通常表现为录音磁带和对录音的逐字记录两种形式。

”[11] 由上可知,由于历史环境、文化背景、看待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中外学者对口述档案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对口述档案概念内涵的了解很不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