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1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 节性强的特点,为农 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 生产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 业生产;
➢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等。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简析地形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水热条件好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
土壤
地形 气候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东北的(地理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40oN-50oN;120oE-130oE,中国最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是全国 最大的、比较稳定 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 粮食商品率最高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
➢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受丘陵、山地 影响,局部地区有差异。
(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冬季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的低温对于农业发展是否“百害而无一利”呢?提示:不是。
例如,气候寒冷,形成冻害导致农作物减产,但同时低温使作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农产品的品质比较高。
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 F长白山。
[连一连]将三大区域与对应的分布地区连线。
[辨一辨]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农产品,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
(1)耕作农业区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2)兴安落叶松、红松、荔枝、鹿茸等是林业和特产区的主要农产品。
(×)(3)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是畜牧业区的主要农产品。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1)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提示: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农业生产基础好,运输方便。
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基本生活来源。
合理规划农业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首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规划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其次,规划能够帮助农业实现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规划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二、制定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则制定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需要充分调查研究,了解农业资源的分布情况,确定产业的特色和优势。
其次,需要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同时,还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需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农民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三、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非常广泛。
首先,需要确定农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其次,需要确定农业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方向。
同时,还需要确定经济政策和扶持措施,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最后,还需要确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的措施,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
首先,政府需要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其次,农民需要积极参与,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最后,农民和政府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五、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影响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将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规划的实施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产品的供给。
其次,规划的实施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
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活动:2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活动:3
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以使牲畜免受到寒冻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人工播种优质,改良畜种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地区专业化生产
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活动
(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专业化水平高,粮食总量及人均高。 (2)有,因为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商品粮供给仍很紧张。 (3)东北地区提高粮食总量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加上低温等自然灾害。 (4)参考“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相关内容。
热量
水分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农业布局特点
林业和特产区 四大优势: 全国最大的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宜林地区广泛 森林树种丰富
农业布局特点
畜牧业区 农牧条件好,品种优良
活动:1
耕作业
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 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中国综合农业区概述与区域发展
中国综合农业区概述与区域发展一、东北区该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北部、东部与俄罗斯、朝鲜为邻,南临黄海、渤海,西至内蒙古高原。
土地总面积为95.8×104km2,人口为10004.4万,人口密度为104.4人/km2。
该区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有富饶的森林与矿产,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1.农业资源特点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低温冷害频率高;水资源较丰富,但春旱、洪涝威胁大。
大兴安岭北端位于寒温带,年均温小于-4℃,极端低温在-45℃以下,土壤有冻土层,无霜期小于90天,限制了农作物种植和天然放牧;本区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寒冷漫长,有效积温偏少(年≥10℃积温1700~3500℃),只宜种植春小麦、大豆和早中熟的玉米、水稻以及甜菜、胡麻,一年一熟;南部辽东半岛处于暖温带,年≥10℃积温3900~4600℃,无霜期120~150天,可种植冬小麦,二年三熟。
本区降水地区差异大,东部降水山区在1000mm以上,平原为500~750mm,属半湿润、湿润区,西部属半干旱区,年降水只有350mm左右。
平原农区降水能满足春小麦需要,但春旱较严重,影响玉米播种及幼苗生长。
东部山区降水多,变率大,加之平原地区地势低洼,黑土持水力强、透水性差、排水不畅,洪涝灾害较严重。
土地资源丰富,农林牧用地量大质优。
本区分布着松嫩、三江、辽河中下游三大平原,地面起伏平缓,土壤以黑土、黑钙土、暗草甸土为主,表层有机质含量达3%~5%,自然肥力高。
本区耕地1668.3×104hm2,实有2135.5×104hm2,占全国耕地的15.9%,且质量高,一等地占65.1%。
由于人口密度较小,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居各区之首。
宜农荒地800×104hm2,是荒地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
山区面积占52%,广布材质优良的以红松、落叶松为主的天然林,森林覆盖率达37.3%,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 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区域农业发展》课件
生态农业模式: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循环性。通过合理的生态布局和资源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倡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PART
04
区域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案例
2023
REPORTING
依托海洋资源,发展外向型农业
总结词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独特的海洋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如渔业、水产养殖、花卉、蔬菜等,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同时,该地区还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总结描述
西部高原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该地区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青稞、牦牛、藏羊等。此外,该地区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
总结词
PART
05
区域农业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2023
REPORTING
市场需求
政府的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政策
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农业投入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通常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农业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技术进步
01
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机械化水平
02
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农业生产效率越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量。
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
03
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实现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
2022-2023高中地理 寒假作业4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清朝,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的渔业生产空前发展,文献记载当时“有水之处,大半有鱼。
鱼之大小,视水之大小也”。
近年来,特色冷水渔业、休闲渔业、设施渔业、水库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蓬勃发展,鲑鳟鱼类、河鲈、河蟹等名优品种产量达到水产品总量的35%,“绿色、品质渔业”的品牌形象逐步确立。
读清代渔业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能体现清朝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A.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多B.产鱼地集中在湖泊C.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D.产鱼地东多西少2.与现代相比,清朝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旺盛 B.冷藏保鲜技术先进C.渔业资源丰富 D.水网密布,水量充沛3.有利于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A.水质好,品种优B.饵料充足,人工饲料投放少C.交通便利,市场广D.渔获量高,输出量大【解析】本题考查渔业资源开发。
1.从图中可以看出,清朝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少,产鱼地集中在河流,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产鱼地西多东少,C正确。
2.从图文材料可知,河流众多,有水之处,大半有鱼,清朝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水网密布,水量充沛,现代更多的是人工渔业资源丰富,现代人口更多,市场需求旺盛,冷藏保鲜技术更先进。
D正确。
3.有利于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位于偏远地区,受人类影响小,水质好,品种优,A。
相对东部地区来说饵料、交通、市场和渔获量及输出量都没有优势。
【答案】1.C2.D3.A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是东北地区新兴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配套试验区的核心区。
当前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以玉米和水稻等为主,2000-三江平原粮食产量由1197万吨增至3605万吨,其中玉米产量增幅1409万吨,水稻产量增幅1276万吨。
下图示意2000-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三江平原的粮食生产A.农作物单一化特征明显 B.玉米单产较水稻高C.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D.地区专业化程度降低2.驱动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变化 B.农业政策 C.机械化水平D.市场需求3.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 B.彻底改变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C.土壤肥力下降 D.导致气温和积温升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的首要任务。
中国地理区域农业发展
中国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区、市)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1~2题。
1.该农业生产模式,将()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2.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A.三江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答案:1.A 2.B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该农业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是因地制宜的措施,淋洗盐水,减轻了盐碱。
塘泥筑台田,对该地的整体海拔没有影响。
该生产模式没有节省人力的机械设施,不能减轻农民负担。
生产过程中没有农药的使用,不会加重农药污染。
第2题,根据图中的农作物类型分析,该地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是北方作物。
三江平原不适宜棉花生长。
华北地区有土地盐渍化问题,需要淋盐改造土壤。
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读图,回答3~4题。
1998~2010年中国各省份耕地品种指数增长率3.我国的耕地复种指数()A.所有省份全部上升B.沿海和内地差异减小C.新疆复种指数最高D.内蒙古播种面积减小4.影响江苏省复种指数增长率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A.生产技术水平低B.热量条件下降C.城市化速度快D.土地肥力下降答案:3.B 4.C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沿海省份的复种指数呈负增长,因此并不是所有省份均上升;西部的省份复种指数都呈正增长,而东部沿海省份的复种指数呈缩小趋势,内陆省份呈增长趋势,因此沿海和内地的差异减小;新疆复种指数增长较高,但根据复种指数的定义可知,新疆并不是复种指数最高的省份;结合复种指教的定义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确定内蒙古播种面积增加。
第4题,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机会多,导致大量劳动力流失,造成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下降。
农业发展区域差异分析
农业发展区域差异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食物需求的增加,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各地区的农业发展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就农业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及对策。
1. 地理环境影响地理环境是农业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不同,对农作物的种植和农牧业的发展都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水源使得江南地区适宜水稻种植,而北方的干旱气候则更适合小麦等作物生长。
因此,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2.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也是导致农业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
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农田逐渐被用于城市建设。
而相对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弱,农业仍然是重要的经济支柱,因此这些地区对农业的发展投入更多的资源。
3. 政策扶持程度政策的差异也是导致农业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程度不一,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差异。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优惠的农业税收政策、补贴政策等,吸引农民投入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
而另一些地区由于政策扶持不力,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4. 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技术水平是农业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理环境和资源的差异,不同地区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不同。
一些发达地区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投入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农业发展滞后。
5. 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同也是导致农业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的限制,发展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而另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充足,发展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
由于不同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
6. 市场需求差异市场需求的差异也是导致农业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
区域农业发展覃飞翔
五、补充---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
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生态方面
考点判断
模拟题3:
生产条件分析
(1)简析养鸡场在进行选址适宜的自然条件。(6分)
(2)分析封开养殖杏花鸡的优势。(6分) 突出特征
(3)推测目前杏花鸡养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
在的问题。(6分)
发展存在问题
(4)请你对未来进一步优化杏花鸡养殖产业提出合
后--产品产业化发展:产业链、深加工、品牌、销售
[典模泽例拟地体题的验1开:]垦2。00停0止年开,垦黑后龙,江耕省地政面府积做不出再决增定加,,停黑止龙对江北发大展荒农沼 业的出路何在? 产量、质量、经济价值、附加值
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套路+构建思路+结合实际迁移=提升能力素养
考点判断
高考真题:(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36题
突出特征分析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
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6分)
条件分析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理建议。(8分)
发展对策
考点判断
高考真题:(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36题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
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问题分析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
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1000℃ 1000~ 3600℃ 3600℃
南部 暖温带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2)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
多种经营 。 ②土壤: 黑土 、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利于农业 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 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 较低 。
类 型
分布区 特点 三江平原西 有机质含量高,黑土层深厚肥 黑土 部、松嫩平原东 沃,生产力高,是世界三大肥 部和北部 沃黑土区之一(另两个是亚欧大 黑钙土 松嫩平原中西部 陆北部和美国中部地区)
求
区域
发展方向 围绕 生态建设与 增加
发展重点 ①强化 人工草地 建设, 发展草业经济;②推动
西部 农牧民收入 两大主题,
草原 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退耕、退牧和 围栏限牧
区 的实施,大力发展 生态农业 和舍饲畜牧业 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 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区域
发展方向 以 森林资源保育 为核心,多 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 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要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商品农业出
现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 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从而出现生态环境 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退化、土地沙化和盐碱 化、草场退化、土壤污染等。
(5)要确定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农业生 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 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自然条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2.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评价(重点)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3.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难点) 1.以区域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率较高2.以某区域地理特征为背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特点、问题及整治措施学生用书P196一、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①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3.自然条件 (1)气候大部分属于②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可满足③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弊易受④低温冻害影响(2)地形:包括高原、⑤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⑥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⑦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一方面使得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经营规模大;另一方面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微探究1 我国东北地区生产的大米吃起来口感要好于南方大米,为什么?答案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时间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二、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1)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
(2)⑧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2)D 大兴安岭,E ⑫小兴安岭,F ⑬长白山。
(3)畜牧业区⑭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⑮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⑰专业化生产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⑱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及农业推广对策
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及农业推广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区域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方面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也较为落后。
农业是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发展农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农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等原因,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面临着许多问题。
推广农业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民培训等举措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分析农村区域的发展现状,探讨农业推广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1.2 问题提出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及农业推广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农村区域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
农业生产技术滞后,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创业精神和管理能力,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腾飞。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提升农业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农业推广的重要性、农业技术推广对策、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和农民培训计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农村区域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分析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资金和技术投入有限,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不佳,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仍然是农村地区的主要产业,缺乏多元化发展。
这种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局限。
必修三练习题:区域农业发展
练习:区域农业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据此回答1~3题。
1.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3.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上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地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4~7题。
4.北大荒是指()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C.整个东北平原D.仅指辽河平原5.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6.“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7.“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A.土地盐碱化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读下图,完成8~9题。
8.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9.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区域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区域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区域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区域农业的发展现状,本报告将就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农业生产我国的农业生产在过去几十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作物产量不断增长,保证了国内市场的供应和对外出口。
同时,畜牧业和渔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仍存在着农业生产能力不足、农作物品种单一、农作物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需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改革力度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农业科技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杂交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等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强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
3. 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支持农产品市场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
但是,农产品市场仍然面临着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
4.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农业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广有机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
然而,农业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
需要加强农业的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农业实现绿色发展。
结论我国区域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安徽出台11项政策促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报 发布到广大农 户手中 , 以保证群众 能够及时 准确 的安全
用 药。
2 2 建立长 效的重 大病 虫 害应 急 防控机 制 , 时有 效 防 . 及
源 头。 以将其封 锁在局部 地区 , 防止其进一 步 向周 边地 区 扩散 蔓延 为 目的 , 而确保我 区农 业生产安 全和生 态环境 从 安 全。争取多部 门相 互协 作 , 除 防治空 白点 , 消 切断 传播
[ ]郑 立金 , 训 永 , 4 朱 叶如 林 , .六 合 区加 拿 大一 枝 黄 花 发 生 现 状 等 及 防 治 措施 .农 技 服 务 ,0 82 ( 1 :9 20 ,5 1 ) 8 【 ]朱 训 永 , 如 林 , 5 叶 郑立 金 , .六 合 区玉 米 粗 缩 病 重 发 原 因 及 防 等
实现监测数据 自动采 集和 处理 , 强 监测 时效 、 增 深化 技 术 研 究。利用激励 机制 , 励植 保 人员 主动 参加 新 品种 、 鼓 新
技术的配套植保 技术研究 , 动参加重大病 虫害 如水稻 条 主
纹叶枯病 、 玉米粗缩病 的进一步 防治研究 。 2 4 加强用药培 训 , 导安 全 用药 . 指 利 用 近年 农 民培训
保 能繁母猪保 险的农 户 ,财政补 贴保 费 8 % ,农 民负担 0 2 % ;对投保奶 牛保 险的农 户 ,财 政 补贴 保 费 6 % ,农 0 o
安 徽 农学 通 报 , nu .c. u1 09,5 7) Ahi A SiB l 20 1 ( .
全 心做 好本职T作 。 区级农 业 主管 部 门做好 植保 人 员 的
知识更 新培il_ , 其熟 知 病虫 测报 业 务 , JY作 让 l 保证 能 够及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1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与资源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矗农业生态资源的丰瘠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兴衰。
保护农业生态资源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就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态资源的作用功不可没。
但是,随着我国偏向城市式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态资源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各种破坏生态资源因素的严峻挑战。
十八大召开以后,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航标,农业区域发展模式也就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考方向。
一、我国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的现状与挑战我国农业发展所采取的传统发展模式是以城市偏向为主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会给农业生态与资源带来不计成本的破坏与浪费。
十八大召开以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采取的传统发展模式是以城市偏向为主的发展模式,体现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上,就是希望通过城市经济繁荣来带动农业发展,这种发展往往使得农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依附产品,自然会给农业生态与资源带来不计成本的破坏与浪费。
第一,我国农业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是357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一强。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原与沙漠土壤,其中塔里木是风蚀、黄土高原是水蚀。
每年土壤侵蚀总量平均约为45.2亿吨,占到全球土壤侵蚀总量的五分之一,水土流失的主要流域分布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
我国每平方公里土壤侵蚀3400多吨,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超过3万吨。
大于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土壤侵蚀量的土地面积我国有112万平方公里之多。
可见,我国的土壤侵蚀状况触目惊心,给农业生态与资源造成的危害巨大。
第二,严重的水污染直接导致农业生态与资源恶化。
我国的水污染比较明显,对我国532条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已有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占调查总数的82%。
据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统计,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2类的占32%,3类的占29%,属于4、5类的占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012· 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 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 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 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 候干旱的原因。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 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 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 地背风坡,不利降水; (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 减湿作用强。
西部 草原区
山区
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 原料型生产向________ 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深化探究一
1.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 品粮生产基地。
深化探究一
(2)生产的突出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5、下图为“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有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松嫩平原多沼泽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嫩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_____,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______。 (4)松嫩平原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解决措施主要有 ______________。
平原区
面向国内__________需求市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 场,继续强化商品粮、 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 ____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推 质、专用品种,提高 ________;加快发展农 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 和________化方向发展, 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 转化,延长________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自测练习
(2012· 新课标全国文综)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 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 成1~2题。 1.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 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2.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 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D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龙
134°
江
乌
黑 江 花 力 河 里 江
图8
国界
苏
松
挠
建三江
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 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 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 等。
读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甲)和美国本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乙),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 (2)B 读图,说明图甲中的 地与 C地相同的农业布局是什么?试分析两地发展该农业条件的异同。 A地与图乙中的B地等温差线在凸出方向上有何不同, (3) 图中 A、 B、C、D四地的自然环境各具特色,请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各自应如 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深化探究二
2. 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类型 问题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 坏严重,水土流失、黑土退 化、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
原因
对策
耕地 环 境
林地、
草地
沼泽地 其他
市场
①改善农业生态环 境和生产条件:保 持水土,黑土培肥; 人口剧增,土地 营林为主,合理采 伐,建设自然保护 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 利用不合理 区;建立湿地保护 场退化,资源利用失调 区,恢复退化的湿 地。②加快农业技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术的应用和推广。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 ③调整农村经济结 灾害频繁 构;推进农业产业 质量低、成本高, 化过程;发展观光、 作物品种较单一, 休闲农业等 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 适应市场要求 林产品和畜牧产品 商品率低
3. (2013· 四川文综)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 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 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 (1) 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 选择图 12 和图 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 据图 1和图 ,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图1: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 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 (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 致由东南向西北 (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 4℃以上。 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图 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 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 西 (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 )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 1~2倍。 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 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 48° 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 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 肥。控制施肥量 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 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 轻微 (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 (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 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 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理由(8分)
典例分析:(2014新课标文综Ⅱ 37题(24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 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 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 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8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 132° ((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 良的原因(6分) 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分)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观 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 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 的问题。2.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 径。
知 识 体 系
考点二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梳理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 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________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1)________生产;(2)________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 不同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不同区域
发展方向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 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 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 业和____________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 在半山区实现 “__________”,在山 区发展特色农,发展 ____经济,推动退耕、 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 顺利实施,发展 ____________畜牧业
A 耕作农业 地等温差线向北 A地适合发展林业, (商品谷物农业 (或向高纬 )。相同点:耕地面积广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土壤比 B、 )凸出, C两地适合发展种植业, B地等温差线向南(D 或向低纬 地适合发展畜牧业。 )凸出。主要影 响因素:受地形影响, 较肥沃。不同点:B所在的国家 A处为山地 (美国 (或大兴安岭 )农业科技水平更高一些,专业化水平更高 ),B处为平原(或中央大平原)。 一些。
(1)山地多,高原、平原少;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递减 山地多地形雨; 西部内陆距海远 (2)中间地势较低,易积水;气候寒冷,蒸发弱;多冻土,水分 不易下渗 (3)商品谷物农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4)低温内涝 培育 耐寒品种;发展大棚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