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研究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13•【字号】浙政办发[2011]141号•【施行日期】2011.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1〕14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防范和减轻海洋灾害影响,保障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海洋经济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污染等影响,风暴潮、巨浪、赤潮等灾害发生频度和强度有所增大;重大海上溢油污染、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核泄漏(核辐射)等安全事故及海啸灾害的潜在风险在加大;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港湾淤积、外来物种入侵等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沿海地区人口和投资密度不断增加,涉海产业加速集聚,海洋灾害风险更加凸现,海洋防灾减灾任务非常繁重。
尽管沿海各地高度重视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组织实施“强塘”工程、标准渔港和沿海防护林等建设,推进海洋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等工作,海洋灾害防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仍存在防御海洋灾害基础设施标准不高、海洋灾害观测和预警能力不强、灾害应急处置手段不足等薄弱环节和问题。
沿海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保平安、惠民生、促发展的高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海洋灾害,为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抓好海洋灾害预防工作(一)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全面开展海洋灾害风险排查,用2至3年时间,摸清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区域分布以及重大工程、重点岸段海洋灾害承载能力等情况。
以县域为单位,以风暴潮、海啸、海域污染等灾害为重点,组织实施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编制海洋灾害风险区划图,为合理布局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提供科学依据。
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灾害风险评估是对生命、财产、生计以及人类依赖的环境等可能带来潜在威胁或伤害的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判定出风险性质、范围和损失的一系列过程。
一、灾害风险评估内容(一)孕灾环境稳定性评估评估区域大气、水、岩石、生物等内部及相互之间作用的稳定程度,诊断区域内的不稳定因素并将其量化甚至时空化,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基底参数。
例如,一场强烈地震发生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山地区,可能形成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短时强降雨发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山地丘陵区,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而发生在平原城市地区,则更容易造成内涝。
(二)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评估致灾因子的强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袭击的概率远大于内陆地区,其概率可能为1年3-5次,而内陆地区可能3-5年出现1次。
(三)承灾体的脆弱性评估评估承灾体受到自然灾害风险打击时的易损程度和恢复能力。
例如,地震灾害中,同一烈度区内,土木结构的房屋容易出现倒塌,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倒塌的可能性较土木结构小很多;妇女、儿童、老人在自然灾害中更容易受到严重伤害。
(四)综合风险损失度评估评估区域承灾体在一定危险性的灾害风险事件下损失的大小。
例如,某省正常年景下,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可能导致5亿到8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偏重年份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达到8亿到15亿元。
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是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的基础,而风险损失评估则是灾害风险评估的核心。
二、灾害风险评估的流程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需要遵循一般的流程。
即确定在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一般情况下灾害风险评估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确定风险评估目标确定风险评估目标是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的第一步。
风险评估目标是评估工作的方向和基准。
灾害风险评估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区域防灾减灾或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而定,在确定目标时要考虑周全,既要考虑灾害的因素,也要考虑区域或者社区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经济背景,目标不能太大,否则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不能太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沿海地区经济系统海洋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以山东省台风灾害为例
失 ,为区域制定 防灾减灾规划和海洋资源开发 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H a h n M B ,R i e d e r e r A M, F o s t e r S 0t 计
算I P C C定 义下 的脆 弱性 指数 时 ,其依 据是 “ 脆弱度 = ( 受灾度 一适应性 ) × 敏感度 ” ,他 们在对非洲东部莫桑 比克气候变化进行脆弱性 评估时应用生计评估方法 。国内学者也相继开 展 了关于区域经济的脆弱性分析 ,并根据陆地 脆 弱生 态 区的影 响 ,提 出 了关 于脆 弱生 态 区 的 可持续发展模式。其 中对脆弱性的评价方法 主 要集 中在 函数模 型评 价法 、图形 法 以及 模糊 评 价法等 ,李博 、韩增林【 2 】 认 为脆弱性的评价就 是通过敏感性和适应性两者之 间的反 比例函数 模型关系确定的 ;孙平军 ,修春亮【 3 】 分 析 了子
第3 卷
第3 期
海
洋 经
济
V0 1 . 3 NO . 3
2 0 1 3年 6月
MAR I NE E CONOMY
J u n .2 01 3
【 区域经济 】
沿海地 区经济 系统海洋灾 害脆弱性 评 价 研 究
— —
以 山东省 台风 灾 害 为例
赵 昕.肖 凡
(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 ,山东 青岛 2 6 6 1 0 0 )
法对区域经济脆弱性进行了等级评判。以上评 价方法缺乏对系统非线性和多层次性 的考虑。 同时 ,对海洋灾害的研究 ,大部分集中于经济 损失评价以及风险评估方面,研究沿海地区经 济 系统脆弱性的文献 ,大部分又集 中在对不同 沿海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研究 ,对一个区域 的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时间序列研究的文献较 少。因此 ,本文基于拟合近似线性模型的变化 趋势 ,构建敏感性和适应性的耦合度模型 ,评 价分析沿海地区经济系统海洋灾害脆弱性 的动
近海海底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及防控关键技术
近海海底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及防控关键技术1.引言1.1 概述近海海底地质灾害是指在近海地区发生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海啸、海底滑坡等。
这些灾害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因此,预测评价和防控近海海底地质灾害是海洋地质学和海洋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开发的日益深入,对于近海海底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控技术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应对这些地质灾害时,准确地预测和评价灾害的发生概率和规模,以及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近海海底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及防控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近海海底地质灾害预测评价与防控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预测方法和评价指标,以便于准确预测近海海底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规模。
其次,我们将深入讨论监测技术和预警系统,以及如何提高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能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术用于预测评价近海海底地质灾害,并针对不同的防控需求提出适用的关键技术。
同时,也将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在近海海底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及防控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技术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解释近海海底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2. 正文:2.1 近海海底地质灾害预测评价:2.1.1 预测方法:介绍当前常用的预测方法,如地质勘探、实时监测、数值模拟等,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1.2 评价指标:列举影响地质灾害预测评价的主要指标,如地震活动性、海底地形变化、水体中的异常现象等,并探讨如何合理评价和权衡这些指标。
2.2 近海海底地质灾害防控关键技术:2.2.1 监测技术:介绍常用的近海海底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声学探测、地下水位监测等,并分析其在预防和预警中的应用情况。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业务发展室是负责组织、协调、管理中心综合业务工作的职能机构,负责中心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负责中心质量管理工作。
科室职能 1.编制中心业务发展规划,协助办公室编制中心工作总结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制定和修订中心业务相关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统筹管理中心各类项目。组织开展项目申报、招投标、实施、验收、成果与档案管理等工作,对各类项目 实施全程跟踪督查; 4.协助财务室开展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审核各科室的年度预算申报书,督查项目执行和预算执行,统筹各部 门经费使用; 5.综合管理中心科学研究工作,负责掌握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监测、海洋预报和海洋防灾减灾及相关行 业科研和技术服务发展动态,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负责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 6.负责单位各类资质和资格证书的统一管理,负责中心质量管理工作。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02号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谢谢观看
2011年6月16日,“浙江省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技术研究”专项顺利通过验收。
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承担的国家2007年首批海洋公益性专项项目“浙江省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 应急响应技术研究”顺利通过国家海洋局组织的项目验收,获得专家好评。
2014年8月22日,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在杭州组织召开“二维码数据安全交换系统建设”项目验收会议。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等单位信息化建设领域的 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成立专家组。专家组、局防灾减灾处有关人员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并实 地查看了系统运行情况,审查了该项目的建设过程。“二维码数据安全交换系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2.负责海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监督。编制海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业务培训交流及开展 全省海洋环境监测外控样考核、比对测试、监督检查等工作;
2022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完善和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 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资料 4 2021 年 4 月 20 日是四川芦山地震八周年纪念日。2019 年,芦山县被确定
为四川省唯一一个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几年前满目疮痍的 小县城,今天利用“村村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实现了秒级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组建了上百支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规范化的志愿者队伍;所有农房建设做 到了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点、避开泄洪通道,为防震减灾奠定了坚 实基础。
有专家认为,我们可以把城市比作一个有机生命体,如果城市出现安全问 题就好比是生了病。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强调“治未病”思想,同样,城市的应急 管理也应当将重心前移,注重灾害的预防。“防范胜于救灾”,通过采取有效措 施,让原本可能发生的灾害不再发生,将可能发生的大灾害调控为小灾害,或 在灾害发生后防止灾害再次发生。
要唤起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同时要求,各地要 针对潜在灾害风险和区域灾害特点,开展应急演练活动。2021 年 5 月 12 日是 我国第 13 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海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考核试卷
4.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A
4. D
5. D
6. C
7. B
8. B
9. A
10. D
11. A
12. C
13. A
14. A
海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海洋气象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是:()
A.海啸
9.海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科学研究,而不是为了实际应用。()
10.海洋气象灾害防范工作只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即可。()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海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其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描述海洋气象灾害区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考虑因素,并举例说明区划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D.制定统一的防灾减灾标准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海洋气象灾害中,风速达到每小时119公里以上的热带气旋被称为什么?()
2.海洋气象灾害中,由地震引起的海面波动称为____。()
3.在海洋气象学中,风暴潮的高度超过正常潮位多少米以上,被认为是灾害性风暴潮?()
A.气候变暖
B.森林砍伐
C.城市化进程
海洋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14张尧,博士,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副研究员,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组专家。
毕业于圣母大学(美),先后师从FUNWAVE、ADCIRC 开发者Andrew B. Kennedy 和Joannes J. Westerink 教授,专业方向为计算水动力学及其在海洋灾害上的应用。
长期研究风暴潮、海浪、海啸等海洋动力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数值模型开发应用、海洋灾害风险调查评估、承灾体易损性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大气与海洋管理局、美国海军部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主笔编制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相关成果2次获海洋领域科学技术奖。
总体介绍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尤其海岸带经济和海洋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平面上升和海冰等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图1)。
近10年(2010—2019年),我国海洋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1001.22亿元。
伴随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也呈持续上升趋势,中国沿海海平面以3.4毫米/年的速率上升,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1993—2011年)高72mm。
加之沿海地区高速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活动日益频繁,我国海洋灾害风险日益突出。
2020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号),全面部署了2020年至2022年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全面掌握我国海洋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薄弱环节,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开展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为加深社会各界、广大公众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本文对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的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进行介绍。
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主要包括致灾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风险评估与区划3项内容,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的创新技术--三大创新巩固海洋灾害防御体系“城墙”
创新人物Innovation Character自1996年以来,浙江海洋大学左军成教授及其所在团队围绕“海洋灾害过程对沿海地区环境生态影响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开展了持续20余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在海洋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影响评估三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进一步巩固了我国海洋灾害防御体系的“城墙”。
该项目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包括:(1)海洋灾害监测关键技术。
项目组开发了可以反演台风最大风速、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半径等台风特征值,及反演台风海面风速的台风反演模型。
研发了包括SAR图像溢油点提取、海面溢油面积反演、SAR 图像纹理特征量确定等功能在内的溢油遥感反演技术。
(2)海洋灾害过程的预警预报关键技术。
包括集合了统计预报预测方法、中国海区域海平面变化数值预报模型和中国海高分辨率海平面变化海-气耦合模式预估技术,以及海平面变化集合预报技术在内的“海平面预测技术”;融精细化天文潮预报技术、天文潮与风暴增水的耦合技术、多模式集合预报技术等三种关键技术于一体的“风暴潮预警预报技术”;和由快速油膜粒子化技术、并行蒙特卡洛技术和非结构化网格映射技术三种关键技术支撑的“海上溢油突发事件预报预警关键技术”。
(3)海洋灾害过程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评估技术。
包括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估技术、风暴潮灾害评估技术,以及溢油事件生态影响评估技术。
其中,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中,通过大量台风随机事件集的构建,依托台风随机事件风场及降水模拟技术、台风多致灾因子综合危险性评估技术、台风脆弱性曲线绘制技术,构建了量化的风险评估模型。
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估技术中,融合了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因子参数、评估模型、GIS分析演示模型和应对策略等分系统。
风暴潮灾害评估技术,则主要构建了空间精细化尺度下的潮汐-风暴潮耦合的危险性评估模型、多因子耦合下承载体脆弱性的评估模型,和潮汐-风暴潮的模糊风险评估方法。
溢油事件生态影响评估技术,包括适用于石油烃污染环境中不同组分(海水、沉积物等)的微生物分子生态检测技术、溢油污染的生态影响风险预测技术,以及溢油生态影响评估模型构建。
中国沿海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中国沿海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沿海台风灾害的风险评估,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台风带来的潜在威胁。
台风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展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对于提高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保障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评估流程、评估指标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该体系综合考虑了台风频率、强度、路径、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多个因素,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估了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风险水平。
本文还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历史台风灾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台风灾害的发生规律、影响范围和损失情况。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入挖掘,揭示了台风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灾害防范和应对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提出了加强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包括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效果;加强社会公众的灾害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这些对策建议旨在为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基础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预测和评估的过程,其理论基础涉及气象学、海洋学、灾害学、地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其核心在于理解和量化台风灾害的形成机制、发生概率、影响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气象学和海洋学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台风生成、发展和消亡的基本规律。
台风是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其形成、移动路径、强度变化等受到多种气象和海洋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预测台风的生成概率、移动路径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灾害严重时会带来生命财产等方面的重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如何对自然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是对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减灾措施。
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经验法、专家咨询法、试验法、模拟法和统计法等。
1.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来评估灾害风险。
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地质地貌图、气象、地理、人文环境等各方面数据的综合分析,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2.专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是通过专家组织讨论会议,采用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模拟演练等方式对灾害进行评估。
该方法充分考虑了专家的经验和意见,有较高的准确性。
3.试验法试验法是通过模拟环境和条件,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试验,来评估灾害风险。
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如核辐射、船舶碰撞、火车相撞等。
4.模拟法模拟法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来评估灾害风险。
该方法可以建立复杂的模拟程序,模拟各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救援措施等,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统计法统计法是根据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来评估灾害风险。
该方法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灾害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等进行预测和评估。
二、防范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灾害损失,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地震地震发生时,首要的安全问题是避免人员伤亡。
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采用抗震设计和施工标准;(2)促进地震科学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3)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2.洪水洪水发生时,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为了有效防范洪灾,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水环境监测和预报,确保及时掌握降雨和水情信息;(2)加强河道和水库的保护和管理,加强防洪堤和护岸工程的建设;(3)开展河湖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强山洪灾害治理。
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
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海洋地质灾害是指发生在海洋区域的各种地质灾害,如海啸、海底滑坡、海底火山喷发等。
这些灾害不仅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威胁,也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进行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潜在的灾害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
对于海洋地质灾害来说,评估的重点是确定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人口、财产和环境的影响。
合理、准确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规划,提高防灾减灾效果。
1. 海洋地质灾害研究首先,进行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各类海洋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科学家们通过对海洋地质灾害的研究,如勘探海底地质、海洋地震监测以及海洋地形测绘等手段,逐渐揭示了海洋地质灾害的特征和规律。
2. 灾害潜在性评估灾害潜在性评估是评估海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包括预测海啸、海底滑坡等灾害的潜在区域和可能性。
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收集长期监测数据以及利用现有的地学手段,可以对海洋地质灾害的潜在性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3. 风险评估与管理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将灾害潜在性评估结果与可能的损失情况相结合,综合评估海洋地质灾害的风险。
该评估过程包括对可能的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评估人类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以及评估已有的防灾减灾措施的有效性,帮助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预防和减灾策略。
二、防灾减灾策略基于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是减少灾害损失和提高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灾减灾策略:1.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高风险区域,采取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
例如,建设海洋观测网络,实时监测海洋地震和海底滑坡等潜在威胁,提供预警信息。
此外,加强海域的港口、码头和航运设施的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2. 防洪工程海洋地质灾害中的海啸对沿海地区的冲击是致命的。
近岸海域生态四级分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岸海域生态四级分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近岸海域生态四级分区,作为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根据海洋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需要,将近岸海域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区域,以实现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逐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近岸海域生态四级分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近岸海域生态四级分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确定近岸海域的生态特征、划定生态分区的边界、评估和监测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通过将近岸海域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区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海洋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有助于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以保护珍稀生物的栖息地、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
近岸海域生态四级分区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还在于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同的生态分区具有不同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丰富程度,通过对近岸海域生态分区的划定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护和提高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对近岸海域生态四级分区的背景和意义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以期为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同时,通过对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案例的分析和整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近岸海域生态四级分区在海洋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管理策略。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背景、目的和概述。
首先简要概述了近岸海域生态四级分区的主题以及其在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其次,明确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即通过对近岸海域生态分区的背景和意义的探讨,提出一种新的四级分区方法,以期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近岸海域生态系统。
正文部分包括了近岸海域生态分区的背景和意义两个主要内容。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海洋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灾害风险,科学评估和区划技术成为至关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从海洋灾害的概念和特点入手,结合当前相关研究成果,对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套系统化的导则,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海洋灾害的概念和特点1. 海洋灾害的概念海洋灾害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发生的、对海洋资源、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地区人类活动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
包括但不限于台风、风暴潮、海啸、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等。
2. 海洋灾害的特点海洋灾害具有广泛性、持续性、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其影响范围较大,且常常伴随着次生灾害的发生。
海洋灾害的发生往往给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二、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1.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海洋灾害潜在威胁的分析和评价,确定可能受到影响的目标及其损失,为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常用的指标包括受灾人口数量、经济损失、生态环境影响等。
3.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和监测数据,开展海洋灾害的潜在风险评估。
通过对不同海洋灾害条件下的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实现对海洋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和定量化分析。
4.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的应用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可以应用于海洋灾害防治规划、海岸带规划、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海洋灾害区划技术1. 海洋灾害区划的概念海洋灾害区划是指根据海洋灾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将海洋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单元,以便实施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的过程。
2. 海洋灾害区划的原则海洋灾害区划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特征,科学划分海洋灾害风险区域。
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危险性评价技术导则-中国海洋工程咨询
h I CSHY××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2012年6月国家海洋局 发布HY/T ××××—2012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通则 (3)4.1 评价原则 (3)4.2 评价对象 (3)4.3 评价范围 (4)4.4 评价技术程序 (4)4.5 评价内容 (4)4.6 工程海洋灾害防御能力分析与评估 (5)4.7 次生灾害分析与评估 (6)4.8 数据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 (6)4.9 对周边其他工程的海洋灾害防护影响的分析评价 (9)4.10 评价工作成果 (9)5 工程概况与分析 (10)5.1 工程名称、性质、规模及地理位置 (10)5.2 工程的建设内容、平面布置、主要结构和尺度 (10)5.3 工程的主要风险防护设施与结构 (10)5.4 工程主要防护结构设计参数与分析 (11)6 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参数分析与计算 (11)6.1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与技术参数分析 (11)6.2 海浪灾害风险评价与技术参数分析 (12)6.3 海冰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参数的分析与计算 (13)6.4 海啸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参数分析与计算 (13)7 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估 (14)7.1 海洋灾害危险源种类 (14)7.2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 (14)7.3 潜在次生灾害及影响评估 (16)7.4 工程选址与规模合理性评价 (16)8 工程海洋灾害风险防控评价 (17)8.1 工程抵御风暴潮、海浪和海冰灾害风险防控能力评价 (17)8.2 工程抵御海啸灾害风险的防控能力分析评估 (18)8.3 工程抵御多灾种叠加及次生灾害的现状及能力评估 (18)8.4 工程海洋风险防控工程措施合理性评价 (19)8.5 工程减缓与防范海洋灾害的对策措施 (19)8.6 工程海洋风险防控应急预案 (19)9 评价结论与建议体现 (19)9.1 总体评价结论 (19)IHY/T ××××—20129.2 建议 (19)9.3 报告书附件 (19)附录A (规范性附录)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报告书格式和内容 (21)A.1 文本格式 (21)A.2 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评价报告书编写内容 (21)附录B (规范性附录)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参数分析计算方法 (24)B.1 工程附近验潮站多年一遇高潮位计算 (24)B.2 工程附近验潮站多年一遇风暴潮计算 (24)B.3 统计相关与数模方法 (24)B.4 可能最大风暴潮(PMSS)分析计算 (24)附录C (规范性附录)海浪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参数分析计算方法 (25)C.1 工程附近波浪站重现期极值波高计算 (25)C.2 工程区指定工程点重现期极值波高计算 (25)C.3 可能最大风暴潮时的最大台风波浪分析计算 (26)附录D (资料性附录)海啸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参数的分析计算方法 (27)D.1 历史海啸资料的统计分析 (27)D.2 工程附近海域各工程点上对应可能最大海啸的分析计算 (27)D.3 近岸海啸波的变化分析 (27)附录E (规范性附录)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脆弱性评估 (30)E.1 工程的风暴潮和海浪灾害脆弱性分析 (30)E.2 工程的海冰灾害脆弱性等级评定 (30)E.3 工程海洋灾害脆弱性等级划分 (31)IIHY/T ××××—2012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最严重、最频发的少数国家之一,海洋灾害对沿海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害,已成为制约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
台风灾害及其风险评估与减灾策略研究
台风灾害及其风险评估与减灾策略研究台风是一种强大且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灾害,给沿海地区和岛屿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台风风险的评估和减灾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台风灾害的特点,探讨台风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提出减灾策略。
1. 台风灾害的特点台风是指在热带海洋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强热带风暴。
它具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特点,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台风在形成之后逐渐加强并向陆地移动,沿途带来强风暴雨和洪水,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台风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加大灾害的规模和影响。
2. 台风风险评估的方法台风风险评估是减轻台风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台风的强度、路径、移动速度以及沿岸地区的人口分布和基础设施状况等。
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历史数据分析、数值模拟和风险指数计算等。
历史数据分析是一种基于过去台风事件的观察和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历史上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可以评估未来可能发生的台风风险。
数值模拟方法则是利用数学模型对台风的路径和强度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提前做出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风险指数计算是一种将多个因素综合考虑的方法,通过量化各种风险因素的贡献,得出一个综合的风险指数。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台风风险。
3. 减灾策略为了减轻台风灾害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减灾策略。
首先,加强预警和监测系统,及早发现台风的形成和发展趋势。
通过提前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其次,加强台风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例如,在沿海地区建设防风墙、海堤等抵御台风的建筑物,可以减少风暴潮和海浪对沿岸地区的破坏。
此外,加强基础设施的韧性和抗灾能力,提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也是重要的减灾策略。
另外,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也是减轻台风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保护和修复沿海湿地、河流和森林等生态系统,可以减少洪水的灾害性和减缓台风的风力。
灾害风险评估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9
目录
• 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 灾害风险识别 • 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 灾害风险管理与减灾措施 • 灾害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CHAPTER 01
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灾害风险评估是对潜在的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和环境灾害可能带来的风险 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案例分析
对历史上发生的灾害事件进行深 入分析,总结灾害发生的原因、 过程和影响,为未来灾害风险评 估提供参考。
定量评估方法
概率分析
通过对灾害发生概率、影响范围、损失程度等进行概率分析,评 估灾害风险的大小。
统计回归分析
利用统计学方法,通过分析历史灾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 来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气象灾害风险
包括台风、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
人为灾害风险
01
02
03
火灾风险
评估建筑、森林和其他可 燃物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交通事故风险
评估道路、铁路、航空和 水上交通的事故风险。
工业事故风险
评估化工、核能和其他高 风险工业设施的事故风险 。
社会经济风险
人口密集区风险
评估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域的灾害影响,如地震、洪水等。
预案演练
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
预案修订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针对 性和实用性。
CHAPTER 05
灾害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总结词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地震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和评估的过程。
详细描述
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质量控制方案
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质量控制方案一、背景介绍1.1 海洋灾害风险普查的重要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海洋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减灾海洋灾害,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成为当务之急。
1.2 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的开展情况截至目前,我国各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但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保证普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方案。
二、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原则2.1 科学性原则要根据海洋灾害的特点和普查的目的,科学确定普查的内容和指标体系,确保普查数据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2 严谨性原则普查工作必须符合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对普查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普查过程严谨可靠。
2.3 透明度原则普查过程中应当充分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普查结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质量控制方案的具体内容3.1 普查内容的确定(1)确定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灾害类型、分布及影响范围、海岸线受威胁情况等。
(2)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确定普查指标,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海洋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影响等多个方面。
3.2 普查方案的制定(1)科学制定普查方案:根据普查内容确定普查范围、时限、方法等,确保普查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2)建立普查数据库:建立包括多源数据融合、多维度空间分析等在内的普查数据库,实现对海洋灾害风险的全面监测和评估。
3.3 普查人员的培训(1)严格选拔普查人员:对普查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培训,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加强普查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普查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普查人员的监督和考核,确保普查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4 普查结果的评估(1)对普查结果进行专业评估:由专业机构对普查结果进行科学评估,确保普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形成普查报告并公开发布:将评估结果形成普查报告,并及时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和评判,确保普查结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
然而,海洋灾害的频频发生,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国管辖海域内发生的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海洋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海洋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海洋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中心由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包括海洋、气象、水利、民政、交通、卫生等。
(二)各部门职责1、海洋部门负责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及时提供海洋灾害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2、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信息,特别是与海洋灾害相关的大风、暴雨等气象条件的监测和预报。
3、水利部门负责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和调度,协助做好防潮堤等水利工程的抢险工作。
4、民政部门负责组织救灾物资的调配和发放,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5、交通部门负责保障交通干线的畅通,组织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的运输。
6、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做好受灾地区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三、预防预警机制(一)监测预报建立完善的海洋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海洋环境、气象条件等的监测。
利用卫星遥感、海洋观测站、浮标等多种手段,实时获取海洋灾害的相关信息。
通过专业的分析和预测模型,对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报。
(二)预警发布根据监测和预报结果,按照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时发布海洋灾害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传递到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和人员。
(三)预防措施1、加强沿海地区的工程建设,提高防潮堤、海堤等防护设施的防御能力。
2、制定和完善沿海地区的产业规划,避免在灾害高风险区域建设重要设施和发展重大产业。
海底滑坡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海底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海洋地质灾害,对海洋生态环境、深海基础设施及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研究海底滑坡的触发机制及其潜在海啸灾害,本实验选取南海域内4处典型海底滑坡,运用NHWAVE与FUNWAVE-TVD模型组合模拟了滑坡体动态过程及海啸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二、实验目的1. 分析南海典型海底滑坡的构造背景和触发因素差异;2. 提取各滑坡体的特征参数;3. 模拟滑坡体动态过程及海啸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4. 评估海底滑坡触发海啸的潜在灾害风险。
三、实验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南海域内4处典型海底滑坡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深、坡度等数据;2. 模型建立:采用NHWAVE与FUNWAVE-TVD模型组合,模拟滑坡体动态过程及海啸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3. 结果分析:分析模拟结果,评估海底滑坡触发海啸的潜在灾害风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构造背景与触发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南海典型海底滑坡的构造背景和触发因素存在差异。
白云滑坡和曾母暗沙滑坡的触发因素主要为海底地震和海底构造运动,而中建南滑坡和西沙海槽北部陆坡滑坡的触发因素主要为海底地震和强降水。
2. 滑坡体特征参数:实验提取了各滑坡体的特征参数,包括滑坡体体积、滑坡体长度、滑坡体宽度、滑坡体高度等。
3. 模拟结果:实验模拟结果显示,初始水深和坡度差异导致体积相近的白云滑坡和曾母暗沙滑坡触发海啸能力差异巨大。
白云滑坡在源区可产生最高约12m的海啸波,潜在灾害主要危及南海北部区域,尤其是华南沿海;位于较浅初始水深的曾母暗沙滑坡可产生高达约38m的海啸波,危及整个南海中南部;中建南滑坡可产生近10m的海啸波,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南海西部越南沿岸;西沙海槽北部陆坡滑坡产生的海啸波波高相对较小,约0.9m。
4. 灾害风险评估:通过分析比较最大波高分布和海啸波传播特点等,发现海底滑坡触发海啸能力受到滑坡几何参数与运动学特性控制,复杂海底地形和海岸线改变了海啸波的能量分布,增加了灾害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研究
在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不断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研究因此变得尤为重要。
这项研究旨在识别和评估海洋灾害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减灾策略,以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首先,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是对潜在灾害事件和可能影响的系统评估。
它不仅需要考虑自然因素,如台风、海啸和风暴潮,还要考虑人为因素,如海洋污染和油漏等。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损失范围,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进行有效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研究,我们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数据资源。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远程监测海洋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从而提前做出预警和应对措施。
同时,应建立全面的数据库,并开展系统的数据收集和整合工作,以支持风险评估和减灾研究。
在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研究中,跨学科的合作变得愈发重要。
海洋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应该共同合作,共享知识和经验,以期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评估和决策支持。
此外,应该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建立合作关系,以提高风险评估和减灾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除了风险评估,减灾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减灾的目标是通过采取预防、响应和恢复等措施,减少海洋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
在这方面,早期预警系统是关键。
通过监测和分析海洋环境数据,及时发现灾害的迹象,并向公众发出警报,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灾后恢复机制,加强海洋灾害事故的管理和应对能力。
最后,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研究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和投入。
随着气候变
化的不断加剧,海洋灾害将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海洋灾害风险,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综上所述,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研究在当前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
过评估潜在的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减灾策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数据资源的支持,以提高评估和减灾的有效性。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海洋灾害带来的挑战,以保护我们的海洋和人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