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 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 克。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 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 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 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 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 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氢氟酸又称氟化氢(HF),俗名氟酸、白骨酸、化骨水、洗钻水、除锈 剂、酸洗等,具有刺激气味及剧毒性,属于中等强度偏弱的酸,具腐蚀 性。 最小的口服致死剂量为1.5gm (或20mg/kg)。病患口服氢氟酸后,可在数 十分钟内,在没有明显前兆的状况下,突然心脏停止,因此予以积极的 治疗,在这类病患就易发显得重要。口服氢氟酸除可产生口咽刺痛、灼 伤、肠胃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吐血等局部症状外,亦可造成全 身性症状如头晕、倦怠、抽搐、躁动、意识混乱、昏迷、心律不整、甚 至心脏停止。 呼吸道吸入氢氟酸可产生咳嗽、局部刺痛、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气 管或支气管出血、肺出血、肺塌陷、及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等, 严重病患可在吸入30分钟内快速死亡。
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高浓度氨气,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惊厥、抽搐、嗜睡和昏迷。吸入极高浓度的氨可以反射性引起心搏骤停 、呼吸停止。
接触氨后会嗅到强烈刺激气味,眼流泪、刺痛。过浓的氨水溅入眼内可 损伤角膜,引起角膜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角膜穿孔、晶体混浊、虹膜炎 症等,可导致失明。 甲醇又称木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易燃烧的液体,容易挥发,气味与乙 醇相似,多用作化学助剂,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吸收而致中毒。 甲醇的中毒病因和途径,主要是误服甲醇或吸入甲醇蒸汽。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职业性甲醇中毒多是由于生产中吸入甲醇蒸气 所致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 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 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 、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 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 速等。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 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吸入中毒潜伏期一般为 1~72小时,也有96小时的。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 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 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职业病是指因长期从事其中一种职业或特定工作环境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危害因素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和温度等。

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因素,高强度的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害,并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预防噪声危害可以采取隔音措施、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体防护措施。

震动是指机器设备造成的振动,长期接触震动会引起手臂、脊柱和内脏等方面的损伤。

防护措施包括加装减震装置、改进工作技术、合理安排工作等措施。

辐射是指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危害,如X射线、紫外线、粒子辐射等。

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辐射源的封闭和屏蔽、规范操作规程、佩戴防护设备等。

高温、低温和高压等极端温度和压力也会造成人体伤害,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间隔、改善工作环境等。

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进入人体,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畸。

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和标识、加强通风换气、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等。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病原体和动植物等。

职业性感染是生物因素的主要危害。

接触病人、动物、垃圾处理等工作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加强卫生和消毒措施等。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改良工作环境、推行工作休息制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引言职业病是在特定工作岗位上长期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下导致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工作者自身健康带来重大风险,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帮助工作者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 职业病危害类型1.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者的听力、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以下是具体的物理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为了预防噪声伤害,工作者应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控制噪声源的音量。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手指和背部问题。

工作者应使用带有减振装置的工具,并定期休息以缓解振动造成的负面效应。

•辐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可能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

工作者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

1.2. 化学因素许多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毒性气体和蒸汽:工作者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并戴上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有害液体和固体: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手套、工作服和防护眼镜,以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物质。

•腐蚀性物质:接触腐蚀性物质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并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1.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病原体:在与病原体接触时,工作者应遵循正确的洗手和消毒程序,并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

•有害生物:在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与有害生物接触是常见的。

工作者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和面具。

2. 防护措施为了防范职业病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噪音等,来最大程度减少危害因素的影响。

不同职业病的防护知识

不同职业病的防护知识

不同职业病的防护知识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工作所造成的对工作者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危害的疾病。

不同职业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因此,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重要的。

以下是针对一些常见职业病的防护知识,帮助职场人士维护自身的健康。

1. 肺病在许多职业中,工作者会长时间接触一些有害的粉尘、气体或化学物质,容易患上肺病。

例如,矿工、焊工、农民和油漆工等要注意以下防护措施:- 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如N95口罩,以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物质;- 使用抽风设备和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使用防护手套和其他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通过X光和其他检查方式及早发现潜在的肺病问题。

2. 噪音性聋噪音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

例如,建筑工人、机械操作工和航空工作人员等高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佩戴耳塞或耳罩,有效减少噪音的进入;- 远离噪音源,尽量减少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的时间;-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聋听问题。

3. 职业皮肤病长时间接触刺激性物质可能导致职业皮肤病,如湿疹、皮肤过敏等。

以下是一些防护建议:- 使用合适的防护手套和防护服,减少皮肤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定期洗手,避免有害物质残留在皮肤上;- 使用温和的皮肤清洁产品,不使用刺激性或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产品;- 在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通风,减少有害物质对皮肤的刺激。

4. 职业性疲劳长时间的工作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职业性疲劳。

以下是一些防护建议:-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 学会放松自己,使用各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寻求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以减轻工作压力。

5. 职业性应激综合征长时间的心理应激和高压工作环境可能导致职业性应激综合征。

以下是一些防护建议:- 学会管理时间和任务,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如参加心理咨询、学习放松技巧等;-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冲突和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1. 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辐射等,如在制造业中,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长期暴露于高噪音和振动环境中易患聋等疾病。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等,例如化工企业生产中,接触或吸入有害化学品可能导致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例如医疗机构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可能使医护人员感染疾病。

4. 精神心理因素:如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领导方式不当、工作安排不合理等,这些因素易导致员工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5. 生活方式因素:长时间工作、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等,这些因素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患上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

1. 适当选择工艺和设备,降低物理因素对员工的危害。

在建筑施工中,使用隔音设备、减振装置,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传递,保护工人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2. 加强化学品管理,采取防护措施来减少有害化学因素的危害。

在化工企业中,应进行封闭操作,戴好防护面具、手套等,避免有害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3. 建立健全的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在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在接触病原微生物时进行有效防护。

4. 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和心理咨询服务。

企业可以提供员工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员工正确处理工作压力,增强抵抗力。

5.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健康促进活动。

企业应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组织员工参与体育活动等,鼓励员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素质。

6. 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掌握防护方法,加强职业病防治的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提高员工的工作安全和生活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高温、低温、高湿度等。

可导致听力损害、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控制措施包括通过加装隔音设备、进行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耳塞、护目镜等。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粉尘、有害物质等。

可导致中毒、损害肝脏、肺部等。

控制措施包括加强通风换气、隔离有害物质、佩戴防护装备等。

3.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霉菌等。

可导致传染病。

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做好职业暴露监测等。

4. 人体姿势和劳动强度:如长时间站立、坐姿不当、高度重复工作等。

可导致骨骼肌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姿势、配备辅助设备、定期休息等。

5. 精神压力和工作环境因素:如工作压力大、工作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等。

可导致心理疾病、身心疲惫等。

控制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组织心理辅导、提供健康的员工关系等。

在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生产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使他们了解职业病的危害、防护知识和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强化个人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具、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佩戴并正确使用。

3. 加强作业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音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定期体检和职业危害监测: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对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进行职业危害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治职业病。

5. 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引进先进设备,减少职工长时间高强度的重复劳动,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6. 加强职业病预防控制: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职业病的诊断、治疗与监测等。

7. 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对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什么是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引起职业病或不适的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具体如下:1.化学因素:有害化学物质包括有毒、致癌、致畸形、致变异等物质。

例如:化学品、重金属、毒气等。

2.物理因素:主要有噪声、震动、辐射、高温、低温、高压、电离等。

3.生物因素:各种微生物、昆虫、病菌、致病因子、病毒等。

4.粉尘和纤维:包括矽尘、石棉、化纤等,可以引起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职业病的危害健康是人类生命最重要的财富,而职业病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威胁不可小觑。

根据《中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职业病都在7万例以上,工人残疾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职业病不仅伤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还会产生影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后遗症,给工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也给企业带来了工业生产的不稳定和不可预估的风险。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职业病防治是确保工人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国家及企业应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职业病的防治。

1.掌握职业危害因素:根据现有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及时更新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检测,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风险。

2.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职业健康档案。

严格操作规范,实施工程防护、人身防护等措施。

督促工人每天佩戴防护设备,减少工业危害。

3.健康体检: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标准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体检,依据检查结果,对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危害就行预警、或者提出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建议,及早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4.职业健康教育:要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逐步了解职业病的相关知识,让工人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培养工人自觉抵御职业危害因素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职业病防治已经成为了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现有的职业病种类和本行业实际情况,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实验室及现场检测、规范操作以及督促工人佩戴防护措施等方法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对减少工业危害和维持工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一、硫化氢主要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属高毒类。

急性中毒:轻者表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咽部烧灼感。

中度中毒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头痛、头晕、乏力、呕吐、轻度意识障碍。

咳嗽、胸闷呈现化学性支气管和肺炎肺水肿征象。

重度中毒者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样死亡。

长期高浓度接触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炎症,重者角膜溃疡、视力模糊。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炎等。

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GBZ31)职业禁忌证: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2、伴肺功能损害的呼吸系统疾病;3、器质性心脏病。

预防措施:1、提高自动化和密闭化程度,加强通风排毒;2、穿静电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3、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和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4、进入密闭空间或高浓度作业区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过滤防毒面罩和面具。

二、苯主要危害:属高毒类。

急性中毒:在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的苯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

初起粘膜刺激症状,随后表现兴奋及醉酒征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重者可出现震颤、谵妄、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中毒者:最常见的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和造血系统损害。

早期白细胞持续下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可同时有血小板下降,皮肤粘膜出血等。

晚期可发展为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少数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白血病。

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变得干燥、脱屑、皲裂、过敏性湿疹和毛囊炎等。

目标疾病职业病:1、职业性慢性苯中毒(GBZ68);2、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GBZ94)。

职业禁忌证:1、上岗前检查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参考值(白细胞计数低于4.5×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女性低于3.5×1012/L或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2、造血系统疾病如各种类型的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血红蛋白病、血液肿瘤以及凝血障碍疾病等;3、脾功能亢进。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三篇)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三篇)

职业病危害的防护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做好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护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要做好软硬件设施建设。

工作场所的硬件设施直接关系到职业病的防护效果。

应该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合理配置设施。

例如,在高温作业环境中,应该安装冷却设备或提供足够的饮水设备,以防止中暑或脱水。

在噪声环境下,应该采取隔音措施或提供适当的听力防护设备,以降低噪音对劳动者的危害。

另外,应该合理配置劳动防护用品,如呼吸器、耳塞、防护眼镜等,以提供全面的保护。

其次,应该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

只有了解和评价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护措施。

监测和评价应该包括有害物质的浓度、噪音的强度、照射剂量等参数的定期监测,以及对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和疫情调查等。

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护措施。

再次,要切实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控制职业病的最直接措施是尽量消除或降低有害因素的产生和释放,以及控制劳动者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和方式。

例如,在有毒物质的作业环境中,应该优先选择无毒或低毒的代用品,减少危害物质的使用。

应该注意加强对工艺过程和设备的运行管理,确保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排放不会对劳动者产生影响。

此外,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以减少劳动者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和程度。

最后,要加强职业病防护培训和教育。

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职业病防护的效果。

应该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培训和教育内容应该包括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特点、防护设施和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事故应急处理等。

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和完善。

综上所述,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三篇)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三篇)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行业主要职业病是指某一行业或工种从事特定的劳动活动所导致的工人患病情况。

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主要职业病,接下来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的危害及其防护方法。

1. 矿山行业:主要职业病:矽肺病、尘肺病、噪声性聋等。

矽肺病和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矿石、矿石粉尘等引起的肺部疾病。

防护方法包括佩戴防尘口罩、加强通风设施、使用湿法作业等。

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导致的耳聋,防护方法包括戴耳塞或耳罩,避免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下作业。

2. 建筑行业:主要职业病: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坠落伤害等。

建筑工人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易患尘肺病,防护方法包括佩戴防尘口罩、使用湿法作业、加强通风设施等。

职业性皮肤病是由于接触或吸入有刺激性或有毒性物质引起的皮肤病,防护方法包括正确使用防护手套、穿戴防护服等。

坠落伤害是指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可能发生的坠落事故,防护方法包括使用安全带、安装安全护栏等。

3. 化工行业:主要职业病:中毒、烧伤、爆炸等。

化工工人常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易导致中毒。

防护方法包括佩戴防护面具、使用防护手套、穿戴防护服等。

烧伤和爆炸是由于操作不当或设施失效导致的事故,防护方法包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使用安全设备等。

4. 电子行业:主要职业病: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静电引起的火灾等。

电子行业工人长期处于电离辐射环境下,易受到辐射伤害。

防护方法包括佩戴辐射防护衣、使用防护眼镜等。

静电引起的火灾是由于静电积聚引起的火灾事故,防护方法包括加强静电消除设施、使用防静电材料等。

5. 农业行业:主要职业病:农药中毒、机械伤害等。

农业工人经常接触到农药,易受到农药中毒的危害。

防护方法包括正确使用农药、穿戴防护服装等。

机械伤害是由于农业机械操作不当导致的伤害,防护方法包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穿戴安全防护装备等。

总结起来,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主要职业病及其防护措施,但有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适用于多个行业,如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控制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等。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1.物理因素:常见的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高温等。

-噪声: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噪声源的强度。

-振动: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会导致手指麻木、肌肉疼痛等问题。

防护措施包括减少振动源的强度,使用振动吸收装置。

-电磁辐射: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下会导致电离辐射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远离辐射源,使用屏蔽设备。

-高温: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

防护措施包括定期休息、提供防护服和饮水设施。

2.化学因素: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粉尘、气体和蒸汽等。

-有害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中毒和癌症。

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护设备,提供通风装置,并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

-粉尘: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提供通风装置,并经常进行清洁和封闭粉尘源。

-气体和蒸汽:吸入有毒气体和蒸汽会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呼吸器、提供通风装置,并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

3.生物因素:常见的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细菌和病毒:接触细菌和病毒会导致感染和传染病。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并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场所。

-寄生虫:接触寄生虫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服、使用避虫剂,并保持环境清洁。

4.心理因素:常见的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长时间工作和疲劳等。

-长时间工作:长期超时工作会导致身体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防护措施包括提供适当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并安排必要的轮班制度。

5.人机工效因素:常见的人机工效因素包括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设备和工作环境。

-工作设备:使用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设备会导致肌肉骨骼疾病。

防护措施包括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设备,如调节座椅高度和角度,提供合适的键盘和鼠标等。

-工作环境: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环境会导致眼睛疲劳和颈部疼痛。

常见职业危害的类别及防护

常见职业危害的类别及防护

常见职业危害的类别及防护1. 物理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物理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气候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噪声:戴耳塞或耳罩;远离噪声来源;安装隔音设备。

- 震动:使用减震器材或黑胶隔振垫;改善工作条件,如增加提供个人护具等。

- 辐射:使用屏蔽设备,如铅板或防护屏;远离辐射源;减少辐射暴露时间。

- 气候:穿戴适宜的防护服装;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充足的饮水和休息时间。

2. 化学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化学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有毒气体、蒸气、粉尘、溶剂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有毒气体和蒸气:保持通风良好;佩戴呼吸器具;避免长时间暴露。

- 粉尘:使用排尘设备,如排尘罩;佩戴口罩或防尘面具;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 溶剂:使用低挥发性溶剂;减少接触面积;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 生物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生物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细菌、病毒等: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定期消毒工作区域;遵循个人卫生习惯。

- 真菌:保持工作环境干燥和清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定期检查空气质量。

- 寄生虫:使用虫媒防护装备,如防蚊网、防蜱衣;清理工作区域,避免滋生虫害。

4. 人因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人因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人体姿势不良、长时间待机、劳动强度过大等。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人体姿势不良: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台椅;定期休息和做适宜的体操活动;学习正确的工作姿势。

- 长时间待机:定期休息和活动;进行体能训练,增强耐力;分配合理的工作时间。

- 劳动强度过大:采用合理的工作工艺和工具;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避免超负荷工作;关注员工的身体状况。

5. 心理因素类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心理因素类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不良、工作不满意等。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其防护在不同的行业中, 存在着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常见行业及其主要职业病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的介绍。

一、矿山行业1.煤矿工人: 煤尘导致煤工尘肺病的发生, 应采取化学防尘剂、通风系统等措施进行预防。

2.金属矿山工人:金属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危害因素导致肺癌、中毒等职业病,使用防护口罩、防护服等防护设备是必要的。

二、化工行业1.化工工人: 接触化学物质导致中毒、皮肤疾病等职业病, 使用防护服、防护手套、呼吸器等防护装备是必要的。

2.印刷业工人:油墨和溶剂蒸气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害,应注意通风、戴口罩等防护。

三、农业行业1.农民工人: 接触农药、重金属等导致中毒、皮肤疾病等职业病, 应注意戴口罩、防护服等措施。

2.渔民:长期暴露在水中易导致皮肤、眼睛疾病,注意穿着防护服、戴护目镜等。

四、建筑行业1.建筑工人: 长期吸入石尘、施工噪声等导致尘肺病、聋等职业病, 应戴口罩、耳塞等防护设备。

2.钢筋工人:长期负重、重复性动作导致慢性劳损,应适当安排工作时间,进行休息和体育锻炼。

五、医疗行业1.护士: 长时间站立、接触病原体导致背痛、感染等职业病, 应注意科学安排工作时间、佩戴防护衣、手套等。

2.医生:长时间工作导致忧郁症、疲劳等职业病,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六、电子行业1.电焊工人: 气体、粉尘、辐射等导致职业病, 应注意戴防护面罩、防护服等。

2.半导体工人:化学药剂、有害气体等导致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应注意戴口罩、穿防护服等。

七、食品行业1.厨师: 长时间高温环境、油烟、重体力劳动导致中暑、皮肤病等职业病, 应注意戴防护帽、口罩, 加强体育锻炼。

2.食品加工工人:长期接触化学添加剂、重金属等导致中毒等职业病,应注意戴手套、口罩等。

在以上行业中,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只是一部分, 每个行业和岗位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危害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在服装厂生产作业活动中,充斥着各种有害因素,其中包括物理化因素及其他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有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严重威胁着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这些危害因素及预防伤害的措施。

气体检测仪1、服装面料本身对人体的损害。

这种损害主要表现为化学刺激和变-态反应,可致使人体皮肤发炎、湿疹等。

2、缝纫机转动产生噪声危害。

机器愈密、噪声愈强,长期下去容易对人体听力及神经造成损伤。

3、空间密集,照明不足,可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4、缝纫工长期保持坐位前倾姿势操作,可发生腰腿痛。

熨烫工长时间手拿熨斗,可发生右肢酸痛,工龄长的工人甚至发生腕部腱鞘炎、肩周炎、颈椎病等。

以上就是服装厂作业常见的几种危害因素,下满我们针对这几种危害因素,来谈谈预防呼减轻职业病危害的办法。

工人在进入生产作业车间时,要佩服好专门的防护用品,如防护口罩、防护服、眼罩、耳塞等,做好全面的身体防护措施。

必要时还可安装气体检测仪,对车间内空气环境质量做好检测。

保持作业车间卫生良好,经常消毒,开窗通风,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

企业可适时地组织员工在休息期间做做保健操,预防职业病危害发生。

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安全情况,如个人防护用品是否佩戴,车间通风是否良好等。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 [篇2]企业职工对职业病的预防及措施一、电、气焊、气割中毒事故及其防止措施:电、气焊、气割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有毒气体,蒸气和烟尘,常见情况有:1、电、气焊接有色金属有时会产生有毒蒸气和烟尘。

焊铅时会产生铅蒸气,引起铅中毒。

焊黄铜时会产生锌蒸气,引起锌中毒;焊铝及铝合金时要用铝气焊熔剂,会产生氟化物烟尘,也会引起急性中毒。

阅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2、在狭小的作业空间焊接有涂层(涂漆、塑料或镀铅、锌等)的焊件时,由于涂层物质在高温作用下蒸发或裂解形成有毒气体和有毒蒸气等。

3、在有毒介质的容器或环境中焊接时,没有采取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时,造成急性中毒。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害化学物质、有毒气体和粉尘等。

为了防止劳动者接触这些危害物质,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替换:尽可能替换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减少劳动者接触的机会。

-隔离:设置密封的操作间,防止有害物质散播到劳动者工作区域。

-通风:加强室内通风,排除有毒气体和粉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配备个人防护设备:为劳动者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安全眼镜等。

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电磁辐射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隔离:将噪声源隔离出来,减少劳动者暴露于噪声环境中的时间。

-隔音:加强场所隔音设计,降低噪声水平。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等防护工具,减少对耳朵的损害。

-检测和监测:定期检测和监测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水平,确保在可接受范围内。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传染病、致病微生物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健康检查:严格健康检查,确保员工没有传染病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

-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口罩、手套等。

-环境清洁和卫生:加强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

4.职业性疲劳因素职业性疲劳因素主要包括长时间的工作和工作强度高。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劳动者长时间连续工作,合理安排轮班和休息时间。

-分配合理的工作量:根据工作特点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工作量,减少工作负荷。

-提供适当的工作设备和工具:提供适合的工作设备和工具,减轻劳动者的负担。

除了以上措施,还有一些综合措施可以综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建立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健康监护:建立健康监护机制,对有高风险的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并进行职业病检测。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职业危害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职业病危害和心理危害。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下面将介绍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1.物理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湿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听觉损伤、眼睛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声音控制:使用降噪耳塞或耳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

-振动控制:采用减振装置和缓冲材料,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控制:采用辐射屏蔽设备,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温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2.化学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气体、有害物质、粉尘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引发中毒、过敏、皮肤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佩戴适当的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面具等个人防护设备。

-隔离措施:将有害物质储存在密封容器中,减少与员工接触的可能性。

-通风控制:采用良好的通风系统,将有毒气体和粉尘排出室外,降低室内浓度。

-健康监护:对接触有害物质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3.生物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包括病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避免接触到生物危害因素。

-消毒措施:采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

-健康宣教: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

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有毒物质、放射线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粉尘控制:采用局部排风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有毒物质控制:替代有毒物质,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

3. 射线:长期接触射线,皮肤、眼睛等 部位容易受到损伤,甚至导致恶性肿瘤 。
2. 毒:某些化学物质,如苯、甲醛等, 具有强烈的致癌性,长期接触会增加患 癌症的风险。
详细描述
1. 尘: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尘肺病 等职业病,严重影响肺部健康。
案例三:生物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详细描述
2. 寄生虫:某些行业如养殖业,可能通过接触动物感染 寄生虫,如血吸虫病等。
报告撰写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撰写报告,包括数据汇总、分析、结论和建 议等部分,以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1
案例分析与应用
案例一:物理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总结词:长时间暴露于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物理因素 ,可导致职业病。
2. 振动:手部长期接触振动工具,如电钻、锤子等,会导致 手麻、手僵、手腕疼痛等问题。
高温、低温
长期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导 致中暑或冻伤。
辐射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可能导致失眠、 头痛、眼睛疲劳等问题,严重时可能 诱发癌症。
化学因素
有害气体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硫化氢等,长期接触可能 导致中毒或呼吸系统疾病 。
有害粉尘
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长期吸入可能导致尘肺 病。
有害化学试剂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记录劳动者的职 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等信息。
01
职业健康监护与预防
职业健康监护与预防
• 请输入您的内容Fra bibliotek0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 估
监测方法与程序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工作环境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监 测方法,如空气采样、个体暴露监测等。
呼吸防护措施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与防范措施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与防范措施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与防范措施!1、鞋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正己烷、苯多存在于用作粘合剂的胶水中,工人长期接触极可能会引起正己烷中毒和苯中毒。

2、玩具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玩具厂用到的一些油漆中含苯、铅,容易引起苯中毒、铅中毒。

用三氯乙烯、正己烷、天拿水(含苯)作为清洗剂,易引起三氯乙烯中毒、正己烷中毒和苯中毒。

用含有二氯乙烷的胶水作粘合剂则引起二氯乙烷中毒。

玩具制造多有噪音,易损伤听力。

3、宝石加工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切割、雕刻、抛光、打磨等工序接触粉尘,易引起尘肺病中的矽肺。

4、电子厂容易出现哪些职业病焊锡工人易患铅中毒,清洗电路板用到白电油(含正己烷)、三氯乙烯、或天拿水,易引起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和苯中毒。

一些电子产品中含铅、汞、镉等金属,可能会引起铅中毒、汞中毒、镉中毒。

5、皮具、皮件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有些皮具厂用含苯、正己烷、二氯乙烷的粘合剂,容易引起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

6、印刷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用白电油、汽油、天拿水作清洗剂,清洗印刷机器的油墨和印刷品,引起正己烷中毒、汽油中毒、苯中毒。

7、五金厂常出现的职业病打磨、抛光产生的粉尘引起尘肺。

使用三氯乙烯、天拿水、白电油清洗产品,引起三氯乙烯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

8、玻璃厂常出现的职业病制造玻璃要用到二氧化硅(沙子)作为原料,吸入粉尘会引起矽肺。

9、陶瓷厂常出现的职业病陶瓷厂以陶土为原料,长期吸入这些粉尘极易引起陶工尘肺。

烧制陶瓷温度很高,夏天易引起中暑。

10、纸箱厂常出现哪些职业病纸箱厂通常用到胶水作粘合剂,这些胶水中含苯,有臭味,并且易引起苯中毒。

11、集装箱厂常出现的职业病电焊、喷漆工人易患电焊工尘肺,焊条含铅、锰,还会引起铅中毒、锰中毒。

喷漆含苯,很容易引起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职业病肿瘤)。

喷砂、打砂还会引起尘肺中的矽肺。

集装箱所用铁板要经过打磨、冲压,在此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噪音,使听力下降,导致职业性听力损伤。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暴露于一定的危害因素下,可能导致职工患上的各种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在进行相关工作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措施的培训资料。

一、化学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毒物质、有害气体、粉尘等。

在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时,可引起中毒、过敏、损害内脏器官等健康问题。

1.有毒物质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接触过多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采取常规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2)控制作业环境,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

(3)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中毒症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2.有害气体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体健康有害。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排除室内有害气体。

(2)采用气体检测仪等设备,随时检测室内气体浓度。

(3)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等。

二、物理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等。

长期暴露于这些因素下,容易导致耳聋、震颤病、放射性损害等。

1.噪音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引发聋哑症等问题。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对于高噪音环境,应建立隔音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

(2)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

2.振动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持续接触振动会导致手臂震颤病、腰椎损伤等。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对于振动设备,应采用减振措施。

(2)限制长时间使用手持振动工具,采取轮班制度。

3.辐射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于辐射下会导致放射性损害、癌症等健康问题。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通过屏蔽或隔离措施,减少辐射的暴露。

(2)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用防护装备。

三、生物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体、致病微生物等。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简述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简述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简述常见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特殊工作方式导致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及其控制措施进行简述。

1.噪声危害:噪声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引发聋和其他听力损害。

为了控制噪声危害,可以从源头减轻噪声产生,例如使用低噪声设备或采取隔声措施。

工作环境中也可以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如在噪声源附近设置隔离设备或隔音隔振设备。

个人防护措施也是重要的,可以佩戴耳塞或耳罩来减轻噪音对耳朵的刺激。

2.化学物质危害:化学物质是许多行业常见的职业病危害源之一,例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和农药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的毒性会导致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等多个系统受损。

为了控制化学物质危害,可以使用替代品、封闭化学物质源头和提高通风效果等工程控制措施。

同时,还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呼吸器)和防护服。

3.粉尘危害:粉尘是建筑、矿山和金属加工等行业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源。

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系统和肺部疾病,如尘肺病。

为了控制粉尘危害,可以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如使用湿法清理和减少粉尘产生等。

个人防护也很重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口罩)和防护服来减少粉尘吸入。

4.辐射危害:辐射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如电离辐射、紫外线和微波等。

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中会导致皮肤损伤、白血病等疾病。

为了控制辐射危害,可以采取屏蔽和遮挡等工程控制措施,以减少辐射的传播。

合理使用辐射源,减少接触时间和距离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5.心理危害: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等心理因素也会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

为了控制心理危害,可以进行工作环境和组织管理的优化,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氛围,鼓励员工参与身心健康的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等。

总之,常见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硫化氢主要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属高毒类。

急性中毒:轻者表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咽部烧灼感。

中度中毒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头痛、头晕、乏力、呕吐、轻度意识障碍。

咳嗽、胸闷呈现化学性支气管和肺炎肺水肿征象。

重度中毒者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样死亡。

长期高浓度接触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炎症,重者角膜溃疡、视力模糊。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炎等。

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GBZ31)职业禁忌证: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2、伴肺功能损害的呼吸系统疾病;3、器质性心脏病。

预防措施:1、提高自动化和密闭化程度,加强通风排毒;2、穿静电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3、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和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4、进入密闭空间或高浓度作业区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过滤防毒面罩和面具。

(二)氨气主要危害:属高毒物。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的征象。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表现肺炎或间质肺炎等症候。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谵妄、昏迷、休克等。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眼、皮肤灼伤。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慢性阻塞性肺病;2、支气管哮喘;3、慢性间质性肺病;4、支气管扩张。

预防措施:1、避免直接接触液态氨;2、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3、提供冲淋设施、洗眼设备;4、穿静电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5、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和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6、远离火种、热源,现场禁止使用明火操作。

(三)苯主要危害:属高毒类。

急性中毒:在短时间内吸入大量的苯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

初起粘膜刺激症状,随后表现兴奋及醉酒征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重者可出现震颤、谵妄、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中毒者:最常见的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和造血系统损害。

早期白细胞持续下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可同时有血小板下降,皮肤粘膜出血等。

晚期可发展为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少数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白血病。

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变得干燥、脱屑、皲裂、过敏性湿疹和毛囊炎等。

目标疾病职业病:1、职业性慢性苯中毒(GBZ68);2、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GBZ94)。

职业禁忌证:1、上岗前检查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参考值(白细胞计数低于4.5×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女性低于3.5×1012/L或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2、造血系统疾病如各种类型的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血红蛋白病、血液肿瘤以及凝血障碍疾病等;3、脾功能亢进。

预防措施:1、可用低毒或无毒的化学物代替苯做原料或溶剂;2、改良工艺,防止跑、冒、滴、漏,做好通风排毒;3、严禁用苯洗手,接触高浓度苯蒸汽应戴合适的防毒面具;4、坚持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及工作场所苯的检测工作。

(四)甲苯、二甲苯主要危害:属低毒类,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重者恶心、呕吐、幻觉、谵妄、抽搐、甚至神志不清,有的出现癔病样症状,慢性中毒者可有头昏、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症。

长期作用可引起脑病、肝、肾功能损害。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较小。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红斑、干燥、脱脂、皲裂及皮炎等。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上岗前检查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参考值(白细胞计数低于4.5×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女性低于3.5×1012/L或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2、造血系统疾病如各种类型的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血红蛋白病、血液肿瘤以及凝血障碍疾病等;3、脾功能亢进。

预防措施:1、可用低毒或无毒的化学物代替苯做原料或溶剂;2、改良工艺,防止跑、冒、滴、漏,做好通风排毒;3、严禁用苯洗手,接触高浓度苯蒸汽应戴合适的防毒面具;4、坚持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及工作场所苯的检测工作。

(五)氟化氢主要危害:属高毒类。

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氟化氢时,鼻、喉、胸骨后烧灼感。

嗅觉丧失、咳嗽、声嘶。

严重时眼结膜、鼻粘膜、口腔黏膜顽固性溃疡、鼻衄、鼻中隔穿孔、角膜穿孔、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甚至发生反射性窒息、呼吸循环衰竭等。

氟化氢皮肤灼伤初起皮肤潮红、干燥。

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现紫黑色或灰黑色。

深部灼伤如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

本品灼伤疼痛剧烈。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氟化氢可引起牙齿酸蚀症、牙龈出血、干燥性鼻炎、鼻衄、嗅觉减退、咽喉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骨骼X线异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

目标疾病职业病:工业性氟病(GBZ5)职业禁忌证:1、地方性氟病;2、骨关节疾病。

预防措施: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2、操作时按规定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3、氟化氢应放臵于铅衬罐或其它耐腐蚀材料罐内密封贮存和运送,运送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4、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和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六)二氧化硫主要危害:属中等毒类。

急性中毒:主要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胸痛、胸闷、呕吐、腹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

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

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恶心、胃部不适、肺气肿等。

目标疾病职业病:1、急性二氧化硫中毒(GBZ58);2、化学性眼部灼伤(GBZ54)。

职业禁忌证:1、慢性阻塞性肺病;2、支气管哮喘;3、支气管扩张;4、慢性间质性肺病。

预防措施:1、密闭设备,加强设备检修和安全操作;2、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3、操作时按规定戴橡胶手套、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4、工作前后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佩戴口罩应夹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及1%甘油湿润纱布数层;5、有明显眼、鼻、喉及呼吸道疾病、手、面部湿疹、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病者不适宜接触二氧化硫。

(七)甲醇主要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

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

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视网膜及视神经病。

预防措施:1、密闭操作,加强通风;2、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3、认真执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4、严格保管制度,防止误服;5、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和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提供冲淋设施、洗眼设备。

(八)苯酚主要危害:苯酚为细胞原浆毒,低浓度能使蛋白质变性,高浓度使蛋白质沉淀,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

有特殊的略带令人作呕的辛辣芳香气味,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及皮肤均可侵入人体。

急性中毒可发生头痛、头昏、乏力、视力模糊,体温、血压、脉搏均下降。

严重者很快出现神志不清、抽搐及肺水肿症状,最后出现呼吸衰竭。

慢性影响为头痛、头晕、晕厥发作、失眠、易激动、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食欲不振、流涎和腹泻,甚至发生精神障碍,少数人伴有贫血,严重者合并肝、肾损害。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慢性肾炎;2、血液系统疾病。

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苯酚生产操作、贮藏、运输等安全制度;2、酚也是大气和水的重要污染物,在排放前应严格处理;3、坚持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的检查及工作场所苯酚的检测工作。

(九)一氧化碳主要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黏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可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对时间距离的估计能力减退;心血管系统可产生心肌损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等。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2、心肌病。

预防措施:1、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2、经常测定车间空气一氧化碳浓度,配备一氧化碳自动报警器;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4、普及一氧化碳中毒急救知识,加强自救、互救和使用防毒面具的训练;5、坚持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工作,有职业禁忌证者不宜从事接触一氧化碳作业。

(十)汽油主要危害:属低毒物,主要组分是四碳至十二碳烃类。

依其成分、品种不同,毒性不同。

汽油在加入有些添加剂后毒性增加,在气温升高或其蒸气与一氧化碳同时吸入时毒性增强。

主要作用是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

急性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与一般麻醉毒物相似,如头晕、剧烈头痛、心悸、四肢无力、视物模糊、步态不稳、易激动和四肢震颤等,有时有晕厥现象,重度中毒很少见。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昏、精神不振、记忆力降低、睡眠障碍、心悸等,少数有嗅觉障碍、结膜炎、支气管炎、“汽油性癔症”等,客观表现有手、眼、舌震颤、共济失调、感觉障碍、视野缩小、嗅觉迟钝等,长期接触还可以引起急性皮炎,慢性湿疹等皮肤病变。

目标疾病职业病:1、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慢性)(GBZ27);2、汽油致职业性皮肤病(GBZ18)。

职业禁忌证:1、过敏性皮肤疾病;2、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预防措施:1、敞口的汽油盛器需加盖;2、将有汽油蒸发的半成品应臵入排气罩内;3、进入有高浓度汽油蒸汽环境时应佩戴送风式防毒面罩;4、不要用口吸堵塞的油管;5、含铅汽油应作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