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词

1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3主旨: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乐观豁达和昂扬奋发、不屈的进取精神。

4赏析: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秋日胜春朝”,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用对比手法,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乐观豁达和昂扬奋发、不屈的进取精神。

5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排开、推开”,形象地写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的气势,表达了乐观豁达和昂扬奋发、不屈的进取精神。

6【名句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借景抒情。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描绘了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图景,表达了乐观豁达和昂扬奋发、不屈的进取精神。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

“巴山夜雨涨秋池”

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凉。

“秋”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题,实则说明了淅淅沥沥的秋风使池水都涨满了。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的痛苦。

1.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诗中“期”“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两个“期”一问一答,写出诗人羁旅难归的愁苦;“巴山夜雨”一个是写实,一个是想象的温馨画面,重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美。

2.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

3. 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

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窗、巴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僵卧:指卧病在床。僵:僵硬,僵直。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守卫。)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阑:夜将尽。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选自《剑南诗稿》。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僵卧孤村不自哀”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rù,草垫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

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

“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需要什么呢?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

答: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2."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答: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3."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久远的高云簇拥着古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却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解析】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把山水写活了,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