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 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的概述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是初中阶段学生们接触的第一批诗歌作品。

这些诗歌涵盖了我国古代、现代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既有古典的优美诗篇,也有现代诗人的创新之作。

它们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具有时代特色,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的分类与特点1.古典诗歌: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式优美,意蕴深刻。

如《春晓》、《枫桥夜泊》等。

2.现代诗歌:以自由、创新为特点,注重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时代风貌。

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3.寓言诗:通过诗歌讲述寓言故事,寓意丰富,富有哲理。

如《狼来了》、《龟兔赛跑》等。

三、如何欣赏和理解七年级上册的诗歌1.了解诗歌背景: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有助于理解诗歌内涵。

2.分析诗歌形式:学习诗歌的韵律、格律、节奏等,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品味诗歌语言:深入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修辞手法,领略诗歌的语言魅力。

4.体会诗歌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四、诗歌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1.陶冶情操:阅读诗歌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培养高雅的气质。

2.丰富情感:诗歌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丰富内心世界。

3.提高语文素养:学习诗歌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增加文学底蕴。

4.锻炼表达能力:模仿和学习诗歌创作,可以锻炼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五、推荐的优秀诗歌作品及赏析1.《春晓》: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2.《大堰河——我的保姆》:现代诗人艾青的作品,歌颂了养育自己的故乡和亲人,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情厚谊。

3.《狼来了》:寓言诗人张良创作的一首寓言诗,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说谎。

通过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诗歌,我们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还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空(节选)郭沫若美哉!美哉!天体于我,不曾有今宵欢快!美哉!美哉!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永恒无际的合抱哟!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哦,你看哟!你看那双子正中,五车正中,W形的Cassiopeia(仙后座)横在天河里。

天船积尸的Perseus(英仙座)也横在天河里。

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绰约的Andromeda(仙女座),低低地垂在西方,乘在那有翼之马的Pegasus(飞马座)背上。

北斗星低在地平,斗柄,好像可以用手斟饮。

斟饮呀,斟饮呀,斟饮呀,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注】双子、五车、天船、积尸都为星座名。

(1)下列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A.我/今生有/此一宵,人生/诚可赞爱!B.惠爱无涯的/目语哟!太空中/只有闪烁的星/和我。

C.半钩的/新月含着几分/凄凉/的情趣。

D.我要饮/尽那天河中/流荡着的/酒浆,拼一个/长醉不醒!(2)诗人发挥新奇美好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

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3)请认真阅读下面这节小诗,以“仰望星空”为题目仿写几句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答案】(1)B(2)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

(3)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解析】【分析】(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选择其中一方面结合诗句赏析即可。

诗歌把春芽写成孩童,如“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

诗人的想象丰富将春芽沐浴阳光写成“抓住天边/那一弯/飘动的彩虹”,将春芽吮吸雨露写成“穿进/用美梦/磨成的针”。

故答案为:⑴ B;⑵诗歌第二节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星星与诗人共舞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伤;⑶我仰望星空,它闪烁着爱与理想;那宽广的天河,让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追寻未来。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12首古诗。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12首古诗。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12首古诗,这些古诗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样,通过这些古诗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古诗的内容和特点。

1.《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描写了作者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时的景色和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对登高远望的景观描写和对自己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思考。

2.《咏鹅》这是一首以儿童视角写成的诗歌。

通过可爱的鹅儿,抒发了对孩提时代的怀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儿童的语言和视角,充分表现了天真无邪的童真情感,是一首轻松活泼的古诗。

3.《静夜思》这首古诗以描绘夜晚的寂静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4.《春晓》这首古诗在描绘春天清晨的景色的基础上,抒发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诗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5.《望月怀远》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色和对远方的思念,抒发了对家乡情感的表达,是一首充满了乡愁和思乡之情的古诗。

6.《夜泊牛渚怀古》这首古诗通过对夜晚泊船的景象描写,唤起了对历史的回忆和对古代江南景色的向往。

诗中融入了对历史和对江南之美的思索,是一首充满了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诗。

7.《登金陵凤凰台》这是一首描绘登高远眺景色的古诗,通过对凤凰台的景象描写和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充满了壮美和豪迈。

8.《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壮行之情。

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和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作者情感的真挚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9.《青玉案·元夕》这首古诗通过对元宵节的描述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节日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表达。

诗中描绘了美好的节庆景象和情感的真挚表达。

10.《乌衣巷》这是一首抒发对乡愁和对人生的思考之情的古诗。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1)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1)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分别解释“临”与“澹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的手法和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2)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解析】【分析】(1)“东临碣石”东行登上碣石山。

临:到达、登上。

“水何澹澹”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故答案为:⑴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⑵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点评】⑴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答案】(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1)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1)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阔”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A(2)C(3)同意。

“阔”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故选A。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妙处。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主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写法】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

3.想象奇特,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这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分别解释“临”与“澹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的手法和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2)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解析】【分析】(1)“东临碣石”东行登上碣石山。

临:到达、登上。

“水何澹澹”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故答案为:⑴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⑵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点评】⑴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随意(2)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前两句写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姹紫嫣红的山花更加赏心悦目。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七年级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七年级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七年级七年级上册(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是水波荡漾的样子,动景;“竦峙”是山岛耸立的样子,静景。

这两句诗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辽阔威严的远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或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我认为图1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表现“潮平两岸阔”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2.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诗。

内容: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写法: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

3.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示例:①“生”“入”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日”“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地描写了暮冬初春江上景物的变化,又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②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的译文及注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的译文及注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的译文及注释译文和注释
1.《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在床前,月亮明亮如白昼,我以为地面上布满了霜。

我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又开始思念故乡。

注释:
床前:床的前面,指躺在床上的人的视野。

疑是:怀疑是。

表达诗人对月光的误解和想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诗人远离家乡思乡之情。

2.《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白天依山尽,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遍千里远景,就要再往上爬一层楼。

注释:
白日依山尽:指白天的太阳落山了,天色接近黑暗。

黄河入海流:指黄河向东流入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人们探索渴望无限的远景,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3.《登飞来峰》 - 杜甫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山上有很多高塔,听说鸡鸣了才能看到太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挡视线,因为身处最高层。

注释:
飞来山上千寻塔:飞来山是指位于四川的一座高山,山上遍布寺庙和塔。

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杜甫无惧困境,自信心境高尚。

结束语
以上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古代诗词的译文和注释,希望对学生们对古代诗词的理解有所帮助。

请在以上方框中查看回答。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1)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1)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小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中“排”字的表达效果。

(2)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4首背颂重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4首背颂重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4首背颂重点1.《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沧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荡漾,山岛高高地挺立在岸边。

树木茂密,百草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凄凉的声音,汹涌的波浪翻滚。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浩瀚的大海中出来的。

银河灿烂,好像是从浩瀚的大海里出来的。

我很幸运,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解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澹澹(dàn):水波荡漾。

3.竦:高起。

峙:挺立。

4.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凄凉声音。

5.星汉:银河6.至:极点。

背景:曹操在与袁绍的战役中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坚定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观沧海》正是取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鸟鸣啼时,我惊讶地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寄一颗忧愁的心给明月,让她伴随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注释1.闻:听说2.左迁:贬官,降职。

3.龙标:古地名。

4.闻道:表示惊惜的听说。

5.杨花:柳絮。

柳絮落尽时,春天就要过去了,由此称为暮春。

6.子规:即杜鹃鸟,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7.龙标:诗中指王昌龄。

8.与:给。

9.标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相隔遥远写下此首诗寄托慰藉。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客的路在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在碧绿的水上向前行驶。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风正方向吹到悬挂的船帆上,顺风行船。

海上的旭日刚刚升起,黑夜将尽,江上的早春已经到来,旧的一年还没有过去。

给家乡的书信何时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替我捎一封家信回洛阳吧。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赏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这一课包括《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词。

《观沧海》是一代枭雄曹操的代表作,创作于建安十三年秋。

他北征乌桓,取得初步性胜利,征途之中正好路过碣石山,碣石山正是当年秦始皇、汉武帝这些帝王登临过的地方,于是雄心壮志在其内心澎湃,于是攀登上了最高峰,一首恢弘的诗篇应运而生。

首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直呈其事,中间几句气魄雄伟,“日月……““日月升落,银河璀璨,都好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一样”。

诗句苍凉高古,雄健古硕,抒情抵达最高峰,不亏为“建安风骨”。

最后两句为配乐而歌。

此后不久曹植也交上了《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都表达了这类诗人的建功立业的胸襟和抱负。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正是这些诗歌之遗绪。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气氛。

于景物择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啼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这些都含着凄婉悲伤之意。

第二句是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叹惋惜。

“五溪”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概括,显示出李白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第三句直抒胸臆,借明月抒怀,对友人进行由衷地劝勉和宽慰。

与之相近的明月意象多在古诗词里呈现:“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隔千里兮共明月”“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是天涯相隔,明月随人的想象。

末句又一次点名路途险远,但有明月相伴,有友情相随,友人也应该能得到一些宽慰吧。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想象力。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他是洛阳人,一生“常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停泊在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两岸阔,残夜归飞雁,触发了诗人的情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在中文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我国古代文化和文学,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深入探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观点和理解。

一、诗词赏析的意义和价值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

诗词赏析也可以激发我们对语言的热爱,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赏析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在七年级上册的课内外,我们可以见到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比如《静夜思》、《鹧鸪天》等。

通过分析这些古诗词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古诗的韵律、修辞和意境表达,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

1.《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通过对月夜下的思念之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在课内外的赏析中,学生可以通过解读诗句、把握意境,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领略到古人的离愁别绪之情。

2.《鹧鸪天》《鹧鸪天》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通过对乡村田园景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在课内外的赏析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从中汲取到热爱生活、热爱家园的情感力量。

三、古诗词赏析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古诗词赏析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赏析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共通之处。

在我看来,古诗词赏析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更可以锤炼我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使我们成为更加有内涵和魅力的人。

总结回顾总体来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七年级诗歌赏析

七年级诗歌赏析

诗词赏析七年级上册: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对仗工整,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时序交替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抒写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2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两个美女来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构思奇特;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3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积极进取精神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春雨的珍贵,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同时表现了早春的生机勃勃,草色若隐若现的特点。

5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景体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6《迢迢牵牛星》形象地表现了有情人被分隔两地,隔河相望,难以相会的痛苦的句子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正面写诗人的愁绪,用拟人的手法将无情的月亮赋予人的感情,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怀念。

七年级下册1白居易的《观刈麦》: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家田输税尽。

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揭示农民变态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3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孤烟直上,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雄奇壮观。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古诗词赏析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妙处。

(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古诗阅读。

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簟(diàn):竹席(1)这首诗写了初夏之景,主要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________、梦觉莺啼四幅夏日画面。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描写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

6.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7.阅读刘禹锡《秋词》,完成问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XXX(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法】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XXX左迁龙标遥有此寄(XXX)XXX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XXX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跟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主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写法】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

3.想象奇特,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这体现了XXX浪漫主义风格,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巷子伸展到青山外,划子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课件

例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 帆悬”。
1.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你认为这两句诗中哪几个字用得妙, 妙在何处?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我认为“阔”、“悬”用得十分巧妙。潮水涨满,两岸与青 山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阔”字形象生动的展现了 江面的恢宏气势,不禁让人联想到诗人博大的胸襟与情 怀。小船在大江中疾驰,劲风吹拂,帆船疾速前进。“悬” 字彰显了江中风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再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寄情于景,映射出诗人心胸开阔, 踌躇满志,一幅大好远景尽收眼底的境况。
三、品语言,悟感情
即作者借助诗歌表达何种思想感 情。
常见的诗歌感情:抒发昔盛今衰、 今古变化的感慨;抒写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悲伤;表达自己渴望 建功立业的雄心;表现静谧美丽 的自然环境,表达诗人的离愁别 绪、依依难舍之情;表达思亲思 乡之情等。
例一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手法:想象
诗人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日月”、“星汉” 为意象,运用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诗人将自己的昂扬奋发精 神融会到诗里,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 怀和宏大的抱负。以此来表达作者想统一天下、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 张、双关、互文、用典、对偶、设问 等。
3.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白描、象 征、抑扬、衬托、烘托、渲染、动静 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 合、高低结合、多种感官结合、直抒 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1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1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济上作徐祯卿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1)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强烈的时空对比。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行秋(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描写的对象不同,【甲】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而【乙】诗则描写了秋天的四种景象,分别是秋蝉、秋柳、________、秋叶。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是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4.古诗阅读鉴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抒发满腹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应傍战场开中“傍”的意思是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你从诗中哪些词看出来的?(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词
1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3主旨: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乐观豁达和昂扬奋发、不屈的进取精神。

4赏析: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

“秋日胜春朝”,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用对比手法,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乐观豁达和昂扬奋发、不屈的进取精神。

5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排开、推开”,形象地写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的气势,表达了乐观豁达和昂扬奋发、不屈的进取精神。

6【名句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借景抒情。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描绘了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图景,表达了乐观豁达和昂扬奋发、不屈的进取精神。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
“巴山夜雨涨秋池”
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凉。

“秋”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题,实则说明了淅淅沥沥的秋风使池水都涨满了。

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

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的痛苦。

1.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诗中“期”“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两个“期”一问一答,写出诗人羁旅难归的愁苦;“巴山夜雨”一个是写实,一个是想象的温馨画面,重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美。

2.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

3. 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
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

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窗、巴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僵卧:指卧病在床。

僵:僵硬,僵直。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

戍,守卫。

)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夜将尽。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选自《剑南诗稿》。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

这首诗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僵卧孤村不自哀”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

“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rù,草垫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

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

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

“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

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

他需要什么呢?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
答: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2."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答: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3."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久远的高云簇拥着古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

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却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解析】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把山水写活了,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