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打印版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打印版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

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

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2014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会考试卷(含答案)

2014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会考试卷(含答案)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选择题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非选择题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8分)①人们的生活实践要求彼此交际,相互交流经验、交流思想。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只能利用语言来交际。

许多有经验()有知识的人把他们的经验和知识,用简括凝□、便于记忆的语言固定下来,编成歌曲、口诀、故事等等,彼此相告,代代相传。

这就所谓的是“传说”。

②传说是靠口耳相传的。

它的基础是人的记忆,但是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

传说在被人们相互传述的时候,往往会有所遗漏或添加。

因此一个传说,经过若干人的口传以后,可能会变得离原样很远,内容的真实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③在远古时代,传说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我们现在关于远古时代一鳞半爪的知识,也是靠着这种传说保留下来的。

有些最古的著作,例如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当初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1.第①段的“()”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破折号B.分号C.顿号D.逗号2.第①段的“□”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炼B.练C.拣D.冻3.“一鳞半爪”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Lín zhǎoB.lín zhuǎC.líng zhǎoD. líng zhuǎ4.结合文意,分析第②段中的“往往”一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9分)①诗生于大众,成于大众。

大众的原始表达是诗性特征生发的前提。

大众诗性表达的需求,是诗歌存在的依据。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

• (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
• (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
• 【答案】
• (1)不以其道得之 (2)霓为衣兮风为马 (3)花近高 楼伤客心
• (4)何事苦淹留 意
(5)八百里分麾下炙 (6)言不尽
• (7)可以濯吾缨
(8)他乡说故乡
•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 【答案】A
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本体和喻体的含义,找出本 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 法,本体是“它”,喻体是“一块巨大的海绵”,结合上文 “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可以判断出“它”指的是“湖泊”; 湖泊和海绵的相似性在于,二者都具有“吸”的功能,海绵 能吸水,而湖泊“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海 绵越大吸水性越强,那么,这里作者把湖泊比作“巨大的 海绵”,意在表明湖泊的吸音功能强大;海绵吸水具体可 感,而湖泊吸音则只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抽象的,别人看 不到的,所以,作者用这个比喻巧妙地把自己的主观感受 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现象传递给了读者,使读者可见可感。
• 8、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③段的景物描写(4分)
• 【答案】略(本题采用整体评分法,对考生选择的角 度及针对该角度结合文本进行的赏析作整体评分。)
• 【解析】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 解答方法:(一)思考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有正面、 侧面,实写、虚写,动态、静态、色彩、远观、近看, 视觉、听觉,仰看、俯视……(二)理解和辨析描写景 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对 偶等。(三)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其它表现手法: 烘托、渲染、工笔、对比、衬托、比兴等手法。(四) 语言特点和风格。(五)景物和画面特点。本文第③ 段可选择的角度有动词的运用,如,“攀登”“起 伏”“悬”“伸向”等;写景角度的变化,俯瞰日落— — 平视地平线——远望更遥远的地方;色彩的组合,如 “火球”、“白帐篷”等。

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作文题目(全)

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作文题目(全)
这个实验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崇明: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他告诉我们:即使各个环节都是比较完美的90%,可在5个环节之后的结果就不是90%,而是59%了。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结论说明什么问题?你对这个等式又是怎样理解和思考?
奉贤:
《西风颂》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全诗最后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历来脍炙人口。
时下,强劲的穷游风,刮进了校园。家长,社会对此表示忧心。
黄浦:
林语堂说,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不要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有人却不以为然,对此你又有怎样的思考?
静安(杨浦,宝山,青浦):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闵行: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满了发出黎明金光的口袋。”
长宁(嘉定):
著名作家毕淑敏说,山的存在,让我们知道,这个世了“断舍离”的概念。所谓“断”就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指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是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这原本针对杂物管理的概念却引发了人们更广泛的联想和思考。因此,成为今年微信中的一个热词。
2014高考二模作文
虹口:
有一群人抛开束缚,一有机会就走出去,并为自己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穷游。
“穷游”人,追求一种不同以往的行走方式。背上行囊,清爽上路;风餐露宿,简朴行走;读山阅水,心灵自由。他们的足迹,可以踏入还未被开发的地方;他们的梦想,就是要穷尽想游之地。有时还会无计划,无目的,买一张车票,潇洒出行。

上海市六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六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3学年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2014.3)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 本试卷共6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 17 分)‚微小时代‛里的城市文学新转型叶祝弟①纵览2013年,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登上荧幕,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网络媒介时代的《小时代》赢得了不错的票房,但是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小时代》中的物质化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连对之持宽容态度的王安忆也觉得这种以物判人的奇怪现象,可能会被将来的文学史注意到。

面对咄咄逼人的消费写作....,王安忆有意隐藏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有一些各行其道、互不干涉的意味。

但是,从另外一个维度上讲,王安忆的《众声喧哗》和郭敬明的《小时代》,一个是纯文学的路数,一个是类型写作的路数,却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包抄过来,共同指向了今天的文化现实———转型之中国正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小时代。

②从艺术水准来看,《小时代》确实乏善可陈,充其量是一部类型片,但是《小时代》的出现似乎宣示了一个时代预言:我们正进入一个奠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无边的消费主义、精致的物质主义、价值的虚无主义的小时代。

不仅如此,随着微信、微博在青年人生活中的流行,并日益成为不可替代的通讯工具乃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个体化、群落化、亚风格化的小时代、微时代已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③小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与崇高、理想等有关的那些坚固的东西也许真的从此烟消云散了。

对大时代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告别的聚会。

这个小时代的到来,对小说的意义在于,在充满着复杂的流动性的转型中国,小说家对时代的整体性把握将越来越不可能,史诗这种传统的农耕文明的写作方式将有可能被封入历史的库房中,任何想从整体上对这个时代命名的企图和冲动将不得不最终沦为可笑的堂〃吉诃德。

2014上海长宁、嘉定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_2014042391624326_133范文

2014上海长宁、嘉定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_2014042391624326_133范文

2014年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长宁嘉定卷)(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建筑:“此地人”的文化生态场景①城市建筑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构成部分。

目前我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景观发展水平仍不平衡。

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国建筑,怎样体现既往与当今、时代与地域的关系?这是当下中国城市建筑文化生态演进的重要思考点。

②“现代性”促成了合理的城市化和建筑现代化,也导致了文化断根的城市化和城市、建筑的千篇一律。

于是,面对历史空间,便有两种倾向:标榜逻辑合理的“新陈代谢”和诉诸历史价值的“怀古恋旧”,而前者占压倒性优势。

观察中外城市与建筑演变进程中呈现的差异,可以对上述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一是以巴黎19世纪的“奥斯曼计划”为例,法国近代旧城改造虽然颇具争议地拆除了大半的中世纪建筑及街区,但是也留下了有着较高建造质量并仍适应当代发展的近代历史城市景观。

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城镇包括重要历史城镇都经过了初级改造,却留下了很多问题和遗憾,低质建造比例大、地域风土特征保留少、景观相似度甚高等现代城市建筑通病随处可见。

第二个差异是,当代西方城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工业时代为背景,已经面临“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问题,城市的历史空间与现代空间已从相对立走向相交融,而中国如何在社会和人文意义上,同时实现从农耕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有机更新”,乃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这就使我们看到了在现代性和全球化影响下,传统城乡的改造有必要坚持反思现代性的历史主义观念和保持各地文化生态多样性的地域主义立场。

③在“现代性”的冲击下,我们正在失去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说过的“使居者能有‘此地人’切身感受”的地域建筑特征。

面对此种挑战,虽然当下很多城市采用“再现”古城、古建已逝风貌的重建对策,但是这种被动的历史“再现”很难成为城市演进的主导方向。

④城市空间并非是一元性的,即使在全球化文化交流、交融的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文化生态上有魅力、可持续的城市,不仅是“与古为新”拥有历史厚度的城市,还拥有质感的山水、建筑和人文环境,是有“此地人”感受的地方。

201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答案解析一、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答案】示例: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2.【答案】原因表现3.【答案】D【解析】需排序语段的话题是对“常识”的理解,可按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排列。

⑤是“常识”的总说,有领起全文的作用,故放在开头。

②中“其实”一词,是对“常识”的进一步解释,故应紧接⑤。

③①紧密相连从反面来论述。

④中的“因此”引领的内容有总结的作用,应放在最后,故选D项。

4.【答案】C【解析】“需要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于文无据。

5.【答案】示例:第⑥段指出要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与前文受众解读新闻、寻求真相的意愿的相关论述构成了层进关系,使阐述更深入。

6.略。

(依据考生答案与文章第③段提供的四个方面的契合程度,以及考生答案的表达是否准确、逻辑是否严密评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7.【答案】示例:该句将湖泊比喻为“一块巨大的海绵”,以海绵吸水来比喻湖泊吸音,以海绵的“巨大”突出湖泊吸音能力之强,把作者微妙的主观感受用常见物品传递给读者,形象而生动。

8.【答案】略。

(本题采用整体评分法,对考生选择的角度及针对该角度结合文本进行的赏析做整体评分。

可选择的角度有动词的运用、写景角度的变化、色彩的组合等)9.【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0.【答案】红杉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它的存在使人类清醒镇静,因此,作者认为红杉是一种具有特别含义的树。

11.【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着眼于语段的本身所表现的含义。

A.原文说的是感到惬意,“惬意”不等于欢乐,且“可以获得更多的欢乐”于文无据。

C.假设关系不成立,原文说的是有人共享宁静可使“经历更为丰富完美”,D.“一个人独处时更能感受到宁静的欢乐”于文无据。

12.【答案】作者描写了多种不同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增加了宁静感,也是宁静的一部分,作者写这类声音是为了表现宁静之美;工业文明的喧闹破坏了宁静,作者描写这类声音来表达批评和担忧。

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关于本篇文档文件类型: Microsoft Word 2003(纯文字版)标题: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内容:2014上海崇明县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虹口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黄浦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静安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闵行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浦东新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18大技巧(6套试卷,18大技巧)关键字: 2014 上海高考语文二模统计信息: 44页;48,854字字体字号: 宋体;五号页面信息: 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左侧)装订线-0.5厘米 惊爆价: 3元(平均每套试卷0.5元)2014上海崇明县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河路争桥詹克明‚河‛行东西,‚路‛穿南北,会于中土,立地成桥。

‚桥‛直插河底,纵接于路。

当属河耶路耶?一时引得河路相争。

①河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水就不会有桥,可见桥当归‚水‛所有。

路曰:大都市的‚立交桥‛都没有水,它们也是桥。

况且,许多高架路实际上就是绵延在空中的‚高架桥‛。

可见桥路(a)。

②河:‚小桥流水人家‛多么富有诗意!可见‚桥‛与‚水‛乃天作地设之(b)。

路:陆务观有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乃是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这不仅是‚路‛,还是交通干道。

所系之‚桥‛虽是断桥,但自古以来便与‚驿路‛(c)。

③河:‚兰州黄河第一桥‛,‚郑州黄河大铁桥‛,‚武汉长江大桥‛,‚杭州钱塘江大桥‛……这些桥都与河名相连,当属于谁,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就已见分晓。

怎么从来没见在上面镌有路牌呢?路:没有路标牌号不一定就不重要。

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十里长安道‛的正中央。

天安门以东是‚东长安街‛,以西是‚西长安街‛,各自编制门牌号数。

请问‚天安门‛在长安街上门牌几号?此乃‚中华第一门‛,同样没有路名牌号。

2014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闸北区高三语文二模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①哲学是个什么东西?这是哲学家们一直无法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

外行人或许觉得这该是哲学的耻辱,说轻一点,至少是尴尬。

但哲学家门也许正享受着这种处境带来的模糊和自在。

一个过分清楚的东西不仅意味着一览无余,还意味着束缚和限制。

这样看来,模糊显然有着模糊的好处,哲学家也因此有着比其他领域的研究更大的空间。

当然,模糊并不意味着说一些含糊其辞的话,话总是要说清楚的。

说不清楚不是模糊,是糊涂。

②二十五年的时间给我的关于哲学的经验,可以凝结为递进的三句话。

第一句,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哲学不是抽象的概念,不是不着边际的言说,不是似乎和生活世界无关的一些符号或者逻辑,哲学就是生活世界本身。

它关注的就是小到喜怒哀乐、中到功名利禄、大到生死存亡这些人生的问题。

当然,由这些问题可以延伸到关于世界的思考,太极乾坤、道德天地,但它的根仍然是生活世界。

所以不同的哲学直接就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生活,孔子和孟子的生活显然不同于老子和庄子的,读者又很容易把这些不同和他们的哲学联系起来。

第二句,哲学是一种思,关于生活方式的思。

所有人都生活着,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思考着、反思着。

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一种无思的生活。

哲学家一直在思的,有时他倡导无思,可无思也是思的结果。

这种思不是纯粹的思,无内容的思,而是关于生活之思。

中国哲学在我看来可以描述为生活和思之间的对话。

哲学家不只是生活着,告诉别人一种好的生活,或者更适合的生活,他还必须给出理由。

我为什么这样生活,我为什么推荐给你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的哲学就是哲学家们给出的不同的生活理由。

正是在给出理由的过程中,哲学无一例外地体现出思辨的特征。

第三句,哲学是一种心情,是经历了关于生活之思后所达到的一种心情。

面对哲学却看不到心是谈不上对哲学有感觉的。

面对儒家该感受到充实而温暖的春天般的心,面对道家该感受到虚静又清冷的秋天般的心。

上海市十二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十二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十二校2014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17—21 题。

(16 分)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

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

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

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

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见夫幽姿劝质,凌厉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

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

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

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

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

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 ?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

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

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

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

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1)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2)辱与为忘形交者()(3)则思淬厉节操()(4)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1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学广而闻多仰而视,俯而思B.夫如是,则菊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贤也吾其爱其皆出于此乎?D.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19.用“ / ”为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断句( 3 分)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上海市杨浦、静安、宝山、青浦(四区)201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杨浦、静安、宝山、青浦(四区)201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杨浦、静安、宝山、青浦(四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怎样读中国书①今天读中国古书确有一层新的困难,是古人没有的:我们从小受教育,已浸润在现代(主要是西方)的概念之中。

例如原有的经、史、子、集的旧分类(可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标准)早已为新的(也就是西方的)学科分类所取代。

②我们今天读中国书最怕的是把西方的观念来穿凿附会,其结果是非驴非马,制造笑柄。

③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观念作新解。

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的事。

即使你同时读《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也只能分别去了解其在原有文化系统中的相传旧义,不能马上想“合二为一”。

④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学术的著作,其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

如果治中国史者先有外国框框,则势必不能细心体会中国史籍的“本意”,而是把它当报纸一样的翻检,从字面上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⑤“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

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戳穿了不过是捡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络。

⑥中国自唐代韩愈以来,便主张“读书必先识字”。

中国文字表面上古今不异,但两三千年演变下来,同一名词已有各时代的不同涵义,所以没有训诂的基础知识,是看不懂古书的。

西方书也是一样。

不精通德文、法文而从第二手的英文著作中得来的有关欧洲大陆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可靠的。

⑦中国知识界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的心态,一切以西方的观念为最后依据。

甚至“反西方”的思想也还是来自西方,如“依赖理论”、如“批判学说”、如“解构”之类。

所以特别是这十几年来,只要西方思想界稍有风吹草动(主要还是从美国转贩的),便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兴风作浪一番,而且立即用之于中国书的解读上面,这不是中西会通,而是随着外国调子起舞,像被人牵着线的傀儡一样,青年朋友们如果不幸而入此魔道,则从此便断送了自己的学问前途。

2014上海徐汇高三语文二模参考答案

2014上海徐汇高三语文二模参考答案

201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阅读 80分(一)18分1. 仔细辨别、品味,享受幸福(2分)2. 大脑前额叶皮层活动和催产素分别反应或左右着人的幸福感。

(2分)3. 幸福感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而且幸福并不虚幻。

(大意对即可,2分)4. 承接上文对幸福感认识的误区,从主观感受与客观福祉未必对等的角度,解释了中国人幸福感迷失的原因;又进一步引出下文“如今还能不能找到幸福”的问题。

(3分)5. D(3分)6. 文章先后从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对“幸福感”加以说明。

生理学角度,首先以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人体形态上的进化使人类具有了获取幸福感的基础;其次结合脑科学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

在此之后,文章再从心理学角度,说明幸福感同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6分)(二)20分7.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月岷山的春色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浓的过程。

(2分)8. 四月天里,生命已经萌发,处处生机勃勃,充满着变化的可能;此时勃发的生命也是新鲜稚嫩的,略带青涩,尚不成熟。

(2分)9. 转折并推进文意,强调四月没有永恒的美,写出了四月的春意在带来生机的同时却又变化万端、转瞬即逝,为结尾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3分)10.C(3分)11.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身上某些最本真、最新鲜、最充满活力的东西在不经意之间被成熟、理性、世故甚至颓废所取代,作者对此流露出淡淡的伤感情绪。

(4分)12.可以从修辞(反复、比喻、拟人)、白描、描写抒情结合、多角度描写、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方面加以赏析。

(6分)(三)6分(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⑵屋舍俨然⑶澄江一道月分明⑷又恐琼楼玉宇⑸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⑹岩上无心云相逐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⑻恐美人之迟暮(四)8分14.柳永(1分)15.B(3分)16.阴晴不定的天气喻示着姑娘们情绪的阴晴不定。

“撩”花“拨”柳的动作,写出了她们一览春色的急切心情。

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裴毅然①中外文学作品中有一道奇特风景线:知识分子一直是被嘲笑的主角,很少成为获得赞美的主角。

②新文学运动以,鲁迅的《孔乙己》、叶圣陶描摹灰色知识分子的《潘先生在难中》、钱钟书的《围城》等名著名篇,瞄准的对象尽是知识分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知识分子逐渐陷入整体挨批的社会大氛围下,从思想界到文学界,知识分子全得低头认罪,成为必然自觉改造的对象,文学形象中的知识分子自然也高大不起。

进入九十年代,从特定意义上,知识分子仍然是社会上的弱者,因为谁都可以扯上知识分子开骂一通。

王朔说知识分子“不骂白不骂”,并不仅仅是王朔个人的“美学投机”或“艺术选择”,实际上代表着整个社会审美的某种价值趋向。

③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乃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本人试析一二。

④知识分子有能力参预各项社会活动,有可能跻身权益分配之列,社会身份十分微妙,处于不上不下的中间阶层。

因掌握知识,知识分子自必怀有一定理想,不屑于流同俗辈,不安于既有现状。

行高于众、品异于俗,知识分子的英雄自画像,自命不凡自我夸张,主客观之间存在相当差距。

在群俗看,便很有点脱离现实做白日梦的味道,可嘲可笑之处多多,即富含“可嘲笑因素”、“可打趣内容”。

聪慧敏感的作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大好卖点。

这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何以成为“嘲笑主角”的最重要之因素。

⑤无论中外,相对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工农社会地位更低,处于社会最低层。

尤其在旧时中国,不少工农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

上海市十二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十二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十二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17分)爱因斯坦的悼词朱也旷①对于现代物理学,1905年是个有点特殊的年份。

在这年9月的德国《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爱因斯坦所写的三篇论文。

三篇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使作者享有大物理学家的盛名。

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此文宣告了相对论的诞生。

②在科学论文的最后,通常会有一大堆的引文索引,但这篇论文的结尾却是光秃秃的。

爱因斯坦没有提及任何同行的工作,只感谢同样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贝索的“热忱帮助”。

③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

尽管终其一生,贝索也许连半个物理学家都算不上,但在当时他却是最理解爱因斯坦的人。

全欧洲都找不到比贝索更好的“思想共振器”,爱因斯坦后来曾这么评价。

④1955年3月15日,贝索在日内瓦病逝。

3月21日,爱因斯坦在给贝索亲属的吊唁信中,写下了如下一段话:“现在,他又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

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

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固。

”⑤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难以忘怀的悼词之一,它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金,一种是高贵的情感,另一种是幽邃的智力。

它既包含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也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学思想。

此前一年,爱因斯坦曾与贝索在信中讨论过“时间箭头”的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中,均不存在所谓的时间箭头(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当然也不存在),亦即基本的物理方程式均不提供过去和未来的区别。

这段悼词应该是源于这次讨论。

⑥但这也是一位聆听着死神脚步声的老人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 不到一个月,爱因斯坦的病情就恶化了。

上海市奉贤区2014-201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奉贤区2014-201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4学年奉贤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完成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 ①由于“食洋不化”,晦涩、繁琐而又不知所云的文字在当代中国美术理论中泛滥成灾。

吴冠中以他特有的简洁、锐利和明晰,展示了另一种写作方式和另一种文风,其核心正是所谓“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吴冠中之提出“风筝不断线”,质疑“内容决定形式”,为“抽象美”辩护,以及冒天下之大不韪抨击以笔墨为评鉴绘画的唯一标准……都是他在艺术实践基础上深入思考的结果,“都是在一定情况下感到非写不可的,不吐不快,嬉笑怒骂,皆是真情流露,几乎忘却了自身的安危”。

由于他所关切的这些问题牵涉当代美术的基本规范和基本价值,必然引起有关方面的激烈反应。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当时引发轩然大波,被认为大逆不道的那些主张,早已成为艺术界的常识。

时间相隔较近的争论(如关于“笔墨等于零”)有些老人还在耿耿于怀,而新一代美术家却对这一话题感觉不到任何刺激性,甚至认为翻来覆去谈“笔墨”是浪费时间。

②吴冠中的艺术思想以他的创作实践为基础,而他的创作实践又与近数十年中国社会文化共生。

作为一个画家,他的文章有助于对他绘画作品的理解,他的绘画作品则印证了他理论主张的现实可行性。

在研读《石涛画语录》时,他为石涛的一段话所吸引:“古今至明之士,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

这些话刚好点明了吴冠中数十年感受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关系。

③吴冠中论说艺术的文章不是学院派引经据典的“论文”,而是针对当代中国艺术的现实境况对同行提出的“忠告”。

他关于现代绘画的存在理由、艺术的传统与创新、形式对于绘画的意义等方面的论述,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在掌握世界艺术潮汛的基础上,立足现代中国,清醒估量当代中国艺术的得失,企求中国艺术生面新开。

由此出发,他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开拓和挺进”大声疾呼。

例如他关于在美术创作中“内容决定形式”的质疑和对“形式美”的提倡,(1);他提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2);他对中国现代绘画名家的直率评说,(3);他逐字逐句译述《石涛画语录》,(4)……这些出自艺术实践的见解,包含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职业艺术家自己提出问题,证明是艺术实践自身遇到的迫切问题;而争论的激烈和广泛性(仅以在《美术》上发表的文章计,便有六七十位美学、艺术史论家参加)则表明了问题的重要理论意义”。

【高三】上海市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高三】上海市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高三】上海市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语文试卷试卷说明:学年高三第六届联考(201)语文试卷的消费写作延续了上海新感觉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造的城市叙事传统,在小时代中回望大时代,使小河在对话中走向互写,成为一个流浪者,《婴儿车》和都市文学的死胡同可能是一种可能的写作策略。

随着以夏尚、张艺伟和鲁内为代表的上海作家的微观时代的到来,与崇高和理想有关的实体已经消失,对中国在转型期生活状态的破坏性再现也找不到未来。

这篇文章一开篇,就写了《与母亲的冲突》这个角色。

这篇文章的特色是效果。

夕阳在杜鹃声中落下。

踩在沙子上(3)____________________?霍金在《简而言之的宇宙》一书中引用了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名言:“即使我被锁在一个简而言之的壳里,我仍然认为我是无限空间之王。

”被囚禁在轮椅上的科学巫师将这句话理解为:“哈姆雷特可能想说,尽管我们的身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我们的精神可以自由探索整个宇宙。

”要求:① 选择自己的角度,准备自己的话题;② 除了诗歌,这种风格没有限制;③ 不少于800字。

第一学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3)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7分1。

为钱写作(商业写作)(2分)2。

不,它起着过渡作用。

从电影《小时代》开始,我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小时代和微观时代;指出小年龄的特点;由此引出以下关于小时代都市文学转型的讨论。

(3分)3。

D(3分)4。

证明(1点)一些作家采用了与小时代相对应的小叙事的写作方法,关注城市内部的复杂性、差异性和丰富性(或关注被贴上标签和Facebook的城市内部丰富的复杂性)。

(1分)5,C(2分)6,5分(1)小说家将越来越不可能把握时代的完整性(2)让文学真正回到它的起源(或:写生活中的小事;或关注个人生活;)(3)采用小叙事的方式(4)关注城市内部的复杂性、差异性和丰富性(或关注被贴上标签和Facebook的城市内部丰富的复杂性)。

(5)进入灰色美学状态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学年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2014.3)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 本试卷共6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 17 分)“微小时代”里的城市文学新转型叶祝弟①纵览2013年,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登上荧幕,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网络媒介时代的《小时代》赢得了不错的票房,但是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小时代》中的物质化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连对之持宽容态度的王安忆也觉得这种以物判人的奇怪现象,可能会被将来的文学史注意到。

面对咄咄逼人的消费写作....,王安忆有意隐藏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有一些各行其道、互不干涉的意味。

但是,从另外一个维度上讲,王安忆的《众声喧哗》和郭敬明的《小时代》,一个是纯文学的路数,一个是类型写作的路数,却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包抄过来,共同指向了今天的文化现实——转型之中国正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小时代。

②从艺术水准来看,《小时代》确实乏善可陈,充其量是一部类型片,但是《小时代》的出现似乎宣示了一个时代预言:我们正进入一个奠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无边的消费主义、精致的物质主义、价值的虚无主义的小时代。

不仅如此,随着微信、微博在青年人生活中的流行,并日益成为不可替代的通讯工具乃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个体化、群落化、亚风格化的小时代、微时代已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③小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与崇高、理想等有关的那些坚固的东西也许真的从此烟消云散了。

对大时代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告别的聚会。

这个小时代的到来,对小说的意义在于,在充满着复杂的流动性的转型中国,小说家对时代的整体性把握将越来越不可能,史诗这种传统的农耕文明的写作方式将有可能被封入历史的库房中,任何想从整体上对这个时代命名的企图和冲动将不得不最终沦为可笑的堂〃吉诃德。

④但是,这也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既然把握大的时代已经不可能,那么写出生活的小,让自己的感官的触角摩挲城市的每一寸肌肤,进入深入到城市的内部的肌理里,仔细打量将那些被大而化之、整齐划一的大时代所遮蔽的现代人生活中的小,让文学真正回到它的本源——文学是人学,文学应关注个体在此岸世界的存在,关注那些与个体生命存在有关的尊严、自由及其异化问题,关注与真诚、美好、恐惧、颤栗、焦虑、敬畏等等与文学和人有关的基本问题。

对于今天的城市作家来说,做一个本雅明笔下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⑤与小时代相对应的是一种小叙事的方式,小说叙述越来越呈现为一种地方性知识,通过现象学的还原,在时间和空间交错的叙述中,呈现出城市内部的复杂性、差异性和丰富性。

城市不再是铁板一块,也不仅仅是作为与乡村及其伦理相对应的另类的存在;它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奏和理路,有着自己丰富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即是从城市内部生长出来的,也是在城市和乡村的碰撞、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交流中延展出来的。

展现这种丰富的复杂性,就是在呈现这样一种小时代。

相比上一代或者上几代城市作家而言,以夏商、张怡微、路内为代表的上海作家,已经自觉与传统的城市书写方式拉开了距离,开始将目光投向已经被标签化、脸谱化的城市内部的丰富的复杂性,除了革命上海、洋场上海、传奇上海、魔幻上海、怀旧上海这些标签,对于生活在城乡结合部、主城区之外的那些更年轻的一代作家而言,南京路、淮海路固然是上海,田林、六里桥、嘉定也是上海,只不过是被大历史下被遮蔽的小叙事。

⑥我们正进入一个物质空前繁荣、社会矛盾凸显、精神裂变的文明转型时代,从美学上审视这个时代,它正呈现出一种灰美学的趣味。

与以崇高、宏大叙事、整体划一、昂扬向上为总体特征的前期共和国美学相比,灰美学是一种处于过渡状态中的美学,它是诸多矛盾的集合体,在升腾中下坠、在流动中凝滞、在怀疑中坚守、在清醒中焦虑、在破坏中创新。

它是转型期中国人生存状态的表征——充满着破坏性、不确定性,泥沙俱下,又生机勃勃;承载历史的重荷,又找不到未来的路。

⑦在这样一个新的时期里,城市文学作家们将重新思考个人与城市的关系,真正寻求到最适合城市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达方式,重构城市的现代精神。

不仅如此,文学应该与这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保持适当的距离,而城市文学更应该需要时间的积淀。

——选自《文汇读书周报》2014年2月14日1.第①段中“消费写作”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分)2.第②段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到第④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接续上海二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开创的城市叙事传统②在小时代中回望大时代,让小和大在对话中走向一种间性的写作③在光怪陆离的都市中做一个漫游者、闲逛者、勘察者④城市文学的死胡同也许会获得曲径通幽的例外收获⑤不失为一种可能的写作策略A.④②①③⑤B.③②①④⑤C.④①③⑤②D.③①②⑤④4.第⑤段列举了夏商、张怡微、路内为代表的上海作家,其用意是。

(2分)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王安忆对郭敬明的《小时代》持否定的态度。

B.微时代的到来,会使崇高、理想等有关的那些坚固的东西从此烟消云散。

C.小时代时期的年轻作家比传统作家更关注生活中的小,关注生活中的个体。

D.灰美学是转型期中国人生存状态的表征,因其破坏性、不确定性而使人找不到未来的路。

6.综观全文,“微小时代”带给文学的影响有哪些?(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1分)写给妈妈王春鸣①我常常想象,母亲像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她36岁的时候,我已经上中学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年轻的样子,因为,从我出生,她就是一个母亲了。

印象中她总是弓着身子在一台老式脚踩的缝纫机跟前,绣帐沿,绣枕头,绣牡丹和鸳鸯。

我犯了错误,就站在她的缝纫机跟前给她训,她看也不看我,不停地换线,牡丹花的叶子,就渐渐从鹅黄到浅绿到墨色了。

②她都训我些什么呢?温文的她实在不会说恶毒的话,也没有上过几年学,说不出一套套的大道理来。

只是说,你怎么又考七十几呢?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像我这样过苦日子。

③我心说你的日子苦什么,天天绣着这么美丽的花,又不用做数学。

一个水池一头放水一头进水,放水慢,进水快,这样几小时水池能装满水。

这么浪费的应用题,我每天都要遇到,又哪里如绣一只蝴蝶来得有趣呢!④所以每每遭到训话,我都虚情假意....地皱着眉头,装出悲哀和沉重的样子,握着我实在拿不出手的试卷站在她的缝纫机前面,神游太虚,看着墙上母女俩晃动的影子,根本听不见她说了些什么。

⑤直到她用略高的声音喊一句:‚听到没有?‛我才一惊,立立正,‚听到了!‛立刻飞奔出去玩了。

⑥我现在有点后悔,当时怎么一次都没有听全妈妈的训话,就让她的教育失败了。

我连大学都考不取。

她为此流过多少眼泪我不知道。

只记得有一次她训完之后又问我:‚听到了没有?‛我一惊一乍地立立正,说,听到了。

⑦正准备开溜,她又多问了一句:‚你听到什么了?‛⑧我当然什么也没听到。

⑨她就趴在绣花绷子上哭了,那块布是浅粉色的,被她哭出了好几个深粉色的大圆点,一支牵牛花已经绣好,正在往里嵌金丝银线。

起初我很想趁她哭的时候,扯一段银线来玩。

可是她太伤心了,以至于我也跟着伤心起来,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发誓说我以后不这样了。

那时爸爸在外地工作,不经常回来,也许她哭着哭着就想爸爸了。

因为我哭着哭着也想爸爸了。

想爸爸回来的样子,他的黑色人造革包挂在自行车龙头上,脚一踮就停在了家门口,我正把自己缠在晒着的花生藤里玩。

爸爸看见了,说,胜玉,你买了一头小猪?我连忙顶着一头的枯叶子站起来,哈哈大笑着,说,爸爸,是我呀!⑩许多年过去了,我读到一句诗:你召唤我成为女儿,我追随你成为母亲。

对那个年轻的妈妈的思念,于是铺天盖地而来。

那时候,我怎么就没有好好看过妈妈呢?她长了第一根白发,她开始得上胃病,那都是在有了我以后的事啊,可是我都没在意过。

有时候我在镜子里看自己,希望找到年轻时妈妈的容颜,可是她说不像。

即使我穿上她的衣服,那些旧的,家织的,她自己缝制的衣服,她还是摇头。

⑾我的人生轨迹,难道没有一点和她重叠、交合的地方?还是她不希望我像她那样?⑿就这样,我在一个远离她的地方思念着她,窗外下着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她要生日了,六十岁的本命年,一只额头上布满皱纹的生病的虎。

即使她将头发全染黑了,穿上爸爸给她买的红衣服,还是掩饰不住她的衰老。

我想在淘宝上给她买一辆老式的缝纫机,她说要蝴蝶牌或者飞人牌的,以前实在没有钱,只能用熊猫牌的。

填送货地址的时候我发现我忘了妈妈的地址,那个生养我的乡下的地址。

7.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8.第④段“虚情假意”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9.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一项()(3分)A.文章第⑤段、第⑥段都出现了“听到了”,文字相同,表达的作用却不尽相同。

B.母亲“趴在绣花绷子上哭了”,就是因为“我”不懂事、不听话。

C.“你召唤我成为女儿,我追随你成为母亲”成为“我”情感的触媒,让“我”追忆反思曾经的过往。

D.全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愧疚之情。

10. 本文一开始就写了小时候“我”与母亲的冲突,其作用是________ (3分)11. 文章第⑨段有人认为是“累赘之笔”,有人认为是“神来之笔”,你对此作何评价。

(4分)12. 文章最后一句话在平实叙述中戛然而止却意味深长。

请联系全文,赏析其写作特点及效果。

(6分)三、默写(任选六空)(6分)【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13.(1)___________________,青眼聊因美酒横。

(黄庭坚《登快阁》)(2)___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3)_______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4)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二章》)(5)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6),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岁寒,。

(《论语•子罕》)(8),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6题。

(8分)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