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改唐代直接烹煮的煎茶法为点茶法,所用茶 具求精求美,品茶更为艺术化,追求色香味的统 一。至南宋时,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及、 简易化开辟了道路。
茶墨俱香,清心抒情
宋代时,施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以及政治原因,品茶 与泼墨成为文人休闲生活的主要内容,究其原因,苏东 坡所了最好的解释:“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 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晰美恶之不同,其德 操一也。” 。文人们往往借品茶清心,泼墨抒情,寻找 心灵寄托,诸如徐铉、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 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 诗人作茶诗,书法家书茶帖,画家绘茶画,文人著茶书, 各种茶文艺作品纷纷面世,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茶 事活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时期。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的经济、文 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 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此 外佛教的发展,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措施从不同层面对茶 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促使唐代成为“我国茶业 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
中唐以后,贡茶品种与数量大增,丰富的贡茶,既满足了朝廷饮用需求, 又可进行各类赐茶。 “四镇之乱”和长期的军阀割据加深了唐朝政治、 经济危机,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困境,唐朝统治者加剧搜刮民财,建中 三年(782),户部侍郎赵赞于诸道水陆要冲之地征收商税,“每贯税 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税一”,以充盈国库,赡济军资。“四镇 之乱”结束后,罢除了茶叶等项杂税,尽管当时征收茶税只是权宜之计, 但是开了茶叶征税的先例。德宗贞元九年(793 )茶税被列为国家财政 收入。
宋代茶文化——茶文化盛行期
“茶兴于唐、盛于宋。”这一时期,茶已成为“家不可一 日无也”的日常饮品。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 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 饼茶、散茶、末茶。
皇帝著书,茶风日盛
早在宋太祖赵匡胤即位时,宋代宫廷中已设立茶事机关, 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皇帝常以赐茶的方式 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甚至恩赐国外使节以示友好。大观 元年,宋徽宗赵佶亲著赵《大观茶论》一书,全书共二十 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 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药用:在人类进入农耕生产之后,便开始寻求防病和治病的方法。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这一事实确凿的 记载。茶的作用从充饥发展到药用。
茶菜:茶叶当菜吃,少则不下3000年以上的历史。据《晏子春 秋》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茶的 别称)菜而已”。东汉时壶居士在《食忌》上则说:“苦菜久食 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这种茶“与韭同食”,也是以茶 作菜。
《茶经》问世,茶道盛行
陆羽在长期的茶事实践活动中,呕心沥血,写成世界上第 一本茶学专著《茶经》。它是总结唐朝及唐朝以前的茶叶 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 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 化的专著。陆羽《茶经》的问世成为茶文化形成的里程碑, 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他所确立的朴素自然的茶美 学观点,倡导的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指引了无数 的爱茶之人,受到众多茶人的追从。
世界上有很多知名的红茶,单一的红茶是以茶的产地命 名的,如阿萨姆红茶产于印度阿萨姆邦。世界上的名茶 主要包括:
祁门红茶(中国) 阿萨姆红茶(印度:阿萨姆邦) 大吉岭红茶(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大吉岭) 锡兰高地红茶(斯里兰卡)
二 绿茶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 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中杀 青为其关键工艺。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 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 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 %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 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神农氏
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阶段
晋代随着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的文化性也更加 体现出来了。到了南北朝后,茶饮进一步普及,茶饮 在民间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赋予了浓浓的文化色 彩。
以茶示俭
《晋中兴书》载:“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纳 兄俶( chù)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纳所 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毕具。及安去,纳仗俶四十,称: 汝既不能光叔父,奈何秽吾素业?”
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 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 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 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 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 香甜味醇的特征。
在中国,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种。 小种红茶中最知名的是正山小种。工夫红茶是从小种红 茶演变而成的,工夫红茶有滇红工夫、祁门工夫红茶。
在《晋书·桓温传》中也记载“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拌茶果而 已。”可见在东晋,南方饮茶已经很普遍了,并且茶被用来以示清廉。
以茶入文
因为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茶饮的普及,各种茶事和茶叶美学 内涵也引起了当时文学家的注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 不少的反映。如左思的《娇女诗》,杜育的《荈(chuǎn) 赋》,张载的《登成都楼诗》,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 等都从各个方面对茶饮、茶事进行了描述。 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 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其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 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逐步萌芽。
中国茶文化概述
1.茶的起源发现与利用
饮茶的起源,众说不一,药用在先,还是食用为源? 多数学者认 可的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并逐渐认识到茶叶 保健,特别是解毒、提神的作用,从而演变成今天的茶饮。
充饥: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 采摘各种可食用的花、果、叶用以充饥,而茶也是其中的一种。
茶文化繁荣彰显其 重要地位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无论 是民间的探亲访友,还是 开会座谈,甚至国际交往 中,清茶一杯,简单高雅, 茶所具有的亲和力得到广 泛认同,茶及茶文化在国 人及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愈加重要了。
茶文、茶艺丰富多彩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专家,在对茶文化深入 研究的基础上,茶文艺作品不断推出。茶书有:《中国茶经》、《中 国—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经典》、《中国茶叶大辞典》、《中 国名茶志》、《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中华茶叶五千年》等。小说 有《茶人三部曲》等;影视节目有《第一茶庄》、《茶马古道》、 《茶是故乡浓》,茶歌有《古丈茶歌》等,此外,以茶为主题茶诗、 茶画、茶舞、根雕、泥塑、金石、绣品等也不断涌现。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恢复和扶持茶叶生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茶叶生产得到 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产茶,产量 逐年增加,出口量不断递增。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 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量不断增长, 茶与生活的结合更为多样化,中国茶文化也有了飞速发展, 凸显蓬勃之势。
茶具专用,始于唐代
此外,唐时茶器具已与食器、酒器分离形成了专用器具。陆羽 《茶经•四之器》中详细记载了二十四种茶用具,据其所述,当时 茶器具已成为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对茶的色、香、味的 体现至关重要。产瓷茶器的主要地点有:越州、岳州、鼎州、婺 州、寿州、洪州,刑州,当时有“南青北白”之说,即以浙江的 越瓷、河北的邢瓷最为著名。1987年4月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茶具,其质地之考究,做工之精细, 也足见唐时茶具制作水平的高超。
二、茶叶的分类
鲜叶通过不同的制茶方法,制造出不同品质特征 的茶类,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 茶和黑茶。各类茶因加工方法不同而在外形与内 质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 红茶
红茶属于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一芽二三叶为原 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 艺过程精制而成。其中发酵是关键工艺。因其干 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我国特有的工 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 似的红碎茶。
实际上,明清时品茶所“返朴归真”“天、地、人相融” 境界正是陆羽倡导的“精行俭德”、 “和”的一脉相承。
此外,明清时期,茶叶贸易有了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清 代以后,茶叶外销数量增加,茶叶出口已经成为一种正式 行业,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俄罗斯等 国家。
现代茶文化——新时代的健康文化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译文:陆纳做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想拜访他。(据《晋书》记载,陆纳
当时任吏部尚书一职。)纳的侄子俶怪他没什么准备,但又不敢问他,便私自准备 了十多人的肴馔。谢安来后,陆纳仅摆出茶和果品招待,陆俶则摆上丰盛的肴馔, 各种山珍海味,样样俱全。等到谢安走后,陆纳打了陆俶四十大板,说:“你既不 能使你叔父增加光彩,为什么破坏我廉洁的名声呢?”
2.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饮茶风俗初现
追溯中国茶文化的渊源,就要提到上古时代的神农:“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尝百草是我国流传很广、影响 很深的一个关于茶起源的古代传说。 神农时代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类已进 入新石器的全盛时期,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已渐趋发达,这就是传 说中的神农时代。神农则是这一时期先民的集中代表。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 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 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
息否?
贡茶为赐,茶税始建
茶文化功能多样性
随着茶饮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与深入,由于年龄、性别、身体状 况、地域、民族、习俗等的差异对茶饮有不同的需求,又由于文化层 次、生活经历、情趣爱好对茶文化的理解也有差异,从而使茶文化功 能呈现出多样性。
综而言之,茶的“绿色保健”正好契合了当今人 们追求健康的理念;茶的“至清至洁”正是人们 修身养性之所追求;茶的“天然生态”又符合了 当今人们返朴归真的心态;品茶“天人合一”的 意境与当今所倡导的“人、社会、自然”和谐相 处,从而达到社会的可持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发展 策略一致。
茶入诗歌,流芳百世
唐代著名诗人无不饮茶,有些人还把饮茶与吟诗有机联系 起来,文人吟诗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茶道茶艺、茶性茶 德、茶情茶谊、茶俗茶礼、茶事史 诗等,对茶树生态环境、 造茶技术、煮饮技艺、名茶、贡茶、茶政和贸易等都有描 写。其中有不少佳作,影响深远,其中卢仝的《走笔谢孟 谏议寄新茶》一诗堪称千古绝唱。
元、明、清——茶文化进一步发展期
到元代、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同时更多的文人置 身于茶,茶书、茶画、茶诗不计其数。张源的《茶录》、陆树声的 《茶寮记》,许次纾的《茶疏》,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 烹茶图》、《品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 作品诞生。
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起来,例如清末民间,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 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 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寻 常百姓的礼仪美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