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等都是计数单位。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称为数级。
(例如:个级、万级、亿级。
)
4、个级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
万级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
亿级的计数单位有:亿、十亿、百亿、千亿。
5、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6、个级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万级的数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亿级的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7、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8、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51864034是八位数。
9、数位顺序表:
10、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1、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先分级,分级的方法是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用分级线把数级分开。
②再读数: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③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④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亿级、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亿级的数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三、亿以上数的写法
1、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要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2、如何快速写出含有三级的数。
①先找到关键字“亿”、“万”。
②“亿”字前面是多少就写多少。
“万”字前面是多少就写多少。
③写个级时一定要保证是四位数。
3、数的组成问题。
①从已知条件分析,先确定某一数位上的数字。
②再根据各数位上数字间的关系逐一确定其他数位上的数字。
③关键是熟练掌握多位数中哪些数位上的“0”不读,哪些数位上的“0”必须读。
4、用几个数字组成最大的数或最小的数,就是把所给数字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但0不能作为首位数字。
四、比较数的大小。
1、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2、多个数比较大小。
①把位数相同的数分成一组。
②再按组逐一比较。
五、数的改写。
1、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先分级,再将个级的四个0省略,换成“万”字。
2、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先分级,再将个级、万级的八个0省
略,换成“亿”字。
六、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四舍”法:小于5的数舍去(有0、1、
2、
3、
4、)。
2、“五入”法:大于或等于的数5向前一位进1(有5、6、7、8、9、)。
3、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先找到万位,再根据千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数,最后再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4、非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先分级找到亿位,再根据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数,最后再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5、近似数是接近准确值的数,大小发生了变化,要用“≈”连接。
6、求近似数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①通过“四舍”法来找最大数。
②通过“五入”法来找最小数。
七、数的产生。
1、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
4、
5、
6、
7、
8、
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2、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 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DEL:清除刚输入的错误数字或运算符号。
4、算盘上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单位进率表。
1、长度单位:
千米 1000 米 10 分米 10 厘米 10 毫米
2、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0000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3、质量单位:
吨 1000 千克 1000 克 1千克=2斤
4、时间单位: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闰二月=29天
平二月=28天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5、单位换算公式:
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二、面积、周长公式。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长+宽)×2
三、本单元知识点。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
3、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以进率。
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4、国土面积(中国、省、市、区等)、海洋面积等特别大的面积适合用平方千米。
广场、校园等稍大土地面积适合用公顷。
操场、教室等较小的面积适合用平方米。
四、求阴影部分面积。
1、平移法:根据图形将阴影部分平移成标准图形来计算。
2、旋转法:将不规则图形旋转成标准图形来计算。
3、图示法:根据题目条件画出图形,借助直观图把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关系表示出来,再进行求解。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一、线段、直线、射线。
1、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
是无限长的,不能量出长度。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
是无限长的,不能量出长度。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伸,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可以量出长度。
2、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二、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将圆平均分成360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1°。
3、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关系。
角的大小与叉开的大小有关系,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4、度量角的工具叫量角器。
5、量角的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6、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7、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1平角=180°
8、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 1直角=90°
9、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0、画角的步骤: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上找到要画的角的度数(如65°)的地方,并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11、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12、一副三角板可以画的角、拼角:
180°165°150°135°120°105°90°75°60°45°30°15°
13、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直角=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平角=180°周角=360°1周角=2平角=4直角=360°1平角=2直角=180°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三、数线段、射线。
线段=端点数×(端点数-1)÷2
射线=端点数×2
四、数角。
从同一点出发的射线组成若干个角的公式:
角=射线数×(射线数-1)÷2
五、求角的度数。
1、根据三角形的度数求角,要熟练掌握两个三角尺各个角的度数。
2、利用对顶角相等来求角。
3、根据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来求角。
4、折纸片,利用折起的角与被折的角相等来求解,一般被折的角用虚线表示。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二、因数末位有0的简便乘法。
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因数中间有0的简便乘法。
1、当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时,用第二个因数中每一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中每一位上的数,0也要乘,与0相乘后,再加上进上来的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四、积的变化规律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除以几。
3、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积不变。
4、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同时乘相同的数,积不变。
五、总价问题
1、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
买了多少,叫做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2、数量关系式: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六、路程问题
1、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2、数量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3、速度单位是复合单位,即“路程单位/时间单位”。
(例如:千米/小时)
4、速度单位通常有:千米/时、米/分、米/秒等。
5、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七、特殊应用题
利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应用题。
例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960平方米,宽是8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了16米,扩大后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思考: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面积,长不变,宽增加了16米,8+16=24(米),现在的宽是原来的24÷8=3倍,所以积也是原来的3倍,960×3=2880(平方米)。
例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292千米,照这样的速度,9小时可以行使多少千米?
思考:用时3小时,行的路程十292千米,现在用时9小时,是原来的9÷3=3倍,所以路程也是原来的3倍,292×3=876(千米)。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平行与垂直
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平行可以用符号“//”表示。
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4、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5、垂直可以用符号“⊥”表示。
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6、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以组成4个直角。
有1个垂足。
7、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垂直线段,这些垂直线段不仅互相平行而且长度相等。
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长度都相等。
8、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只可以画1条。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只可以画1条。
9、同一平面内,与同一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二、画垂线的方法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直的线段最短。
即“点A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点A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10厘米”
三、画平行线的方法。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平行线,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线,再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这时沿直尺平移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2、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最短,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长度都相等。
3、画出一条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线段端点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再过另一个点也画
一条2厘米的垂线;连接两个端点就可以了。
四、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长度平行且相等。
3、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4、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生活中的挂衣架、推拉门和升降机都是利用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5、长方形拉动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6、平行四边形能画出无数条高,同一底边上的高都相等。
7、平行四边形最多能画出两种长度的高。
过一个顶点只能画2条高。
8、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9、平行四边形对角的度数相等,相邻的角度数和是180度。
10、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1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360°。
五、梯形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梯形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平行的这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
2、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
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
底。
3、梯形中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作梯形的腰。
4、通过底上一个点向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叫做梯形的高。
(梯形有无数条高,所有高长度都相等且互相平行。
)
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作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个底脚也相等。
)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直角梯形中直角所在的腰就是梯形的高。
)
六、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2、它们的特征如下表:
从上面表格中各种四边形的特征发现:
①、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④、梯形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
3、四边形小结: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①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想乘法算除法。
②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表内除法: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
2、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①想乘法算除法。
②利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表内除法: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
二、除法估算
1、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①一般把算式中不是整十的被除数或者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的数,再进行估算。
②估算的结果并不是准确值,要用“≈”连接。
2、被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估算:
①一般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
②估算的结果并不是准确值,要用“≈”连接。
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1、整十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①整十数除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不能写在十位上。
②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整十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①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
②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③结果有余数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到那一位的上面。
计算结果如果有余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验算依据:商X除数+余数=被除数
四、试商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
2、“四舍”法试商,商易偏大;“五入”法试商,商易偏小。
所以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时,要根据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灵活试商。
3、商是否合适,关键看余数,余数大于或小于除数,说明商小了,要调大,一般只需要调大1。
4、试商的方法。
①用表内除法试商:就是根据乘法口诀来确定商几。
②用“四舍法”试商:把除数的个位(如1、2、3、4)舍去,看成与它接近的几十。
商易偏大,偏大时,一般只需要调小‘1’。
③用“五入法”试商:除数的个位(如5、6、7、8、9)向前进‘1’,看成与它接近的几十。
商易偏小,偏小时,一般只需调大‘1’。
④把除数看成几十五来试商:把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几十五来试商,(除数个位为4、5、
6、)。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五、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
2、出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六、商的个位上是0的除法。
笔算除数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不够商‘1’时,就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七、商不变的规律
1、除数不变时,商和被除数的变化完全相同。
被除数乘几,商也要乘几。
被除数除以几,商也要除以几。
2、被除数不变时,商和除数的变化正好相反。
除数乘几,商反而要除以几。
除数除以几,商反而乘几。
3、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4、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
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但余数发生了变化,去掉几个0,余数的末尾就要加上几个0。
5、有余数除法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八、周期问题
利用余数巧求周期问题。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认识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来代表数量的多少,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二、绘制条形统计图。
1、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
2、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宽度是相等的,直条间的间隔也是相等的。
3、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条形图一格表示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数据较大时,每格代表的量就大。
数据较小时,每格代表的量就小。
三、条形统计图方向。
1、纵向条形统计图。
2、横向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一、沏茶问题。
1、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
(1)明确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
(2)明确每项事情各需要多少时间;
(3)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二、烙饼问题。
1、烙饼的最优方案是每一次尽可能的让锅里按要求放最多的饼,这样既没有浪费
资源,又节省时间。
2、当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时:最短时间=烙饼张数×烙每面所需时间(烙一张饼除外)。
三、对策论问题。
1、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策略,要学会寻找最优方案。
可以用列举法选择最优方案。
2、在与对方进行比赛时,要详细地分析自己与对方的情况,反复研究各种策略,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
精心整理各单元的知识点,耗时2天,给个点赞!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