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第12期(总第341期)
㊀㊀㊀㊀㊀㊀
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12ꎬ2023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341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数字经济㊁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张广辉ꎬ李玖玲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ꎬ沈阳100036)
摘㊀要: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ꎮ数字经济通过增加就业数量㊁提升生产效率和改善分配结构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㊁增加农民就业机会㊁强化农民收入能力ꎬ从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但面向农村的数字技术创新㊁数字基础设施和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影响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均衡性ꎬ数字经济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ꎬ不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ꎮ基于以上困境ꎬ加强数字技术创新ꎬ应着力从技术创新顶层设计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三个方面推动ꎬ以加快数字红利释放速度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ꎬ应发挥国家财政㊁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作用ꎬ并适当超前部署ꎬ以保障数字红利公平普惠ꎻ提高农民数字素养ꎬ应通过宣传示范㊁教育培训和人才带动来实现ꎬ以提高数字经济参与主动性ꎮ
关键词:数字经济ꎻ共同富裕ꎻ农村劳动力ꎻ劳动力就业
中图分类号:F061.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3)12-0090-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乡村振兴视角下城乡要素融合路径和实现机制研究 (18CJL019)ꎻ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 数字经济推进辽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LJKZR20220010)ꎻ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XLYC2007119)ꎻ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 辽宁省宅基地 三权分置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张广辉ꎬ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ꎻ李玖玲ꎬ通讯作者ꎬ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ꎮ
㊀㊀一㊁引言
当前ꎬ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ꎬ这对实现共同富裕㊁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ꎬ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ꎬ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ꎬ而 促进共同富裕ꎬ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1]ꎮ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任务之所以艰巨繁重ꎬ农民缺少致富机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2]ꎮ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不仅要解决农民收入水平这
一 鱼 的问题ꎬ更要解决农民收入机会和收入能力这一 渔 的问题[3]ꎮ无论是 鱼 还是 渔 ꎬ
其本质都在于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ꎮ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改善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密切相关ꎬ而数字经济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方位融合为农民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动力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深刻影响ꎮ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数量和质量ꎬ增加农民收入机会㊁提升农民收入能力和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ꎬ从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
对于数字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ꎬ现有研究已经关注到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4][5]ꎮ有学者从生产力发展㊁社会财富创造和积累[6]ꎬ以及收入分配[7][8]等角度进行了理论阐释ꎬ也有学者针对数字经济中的数字金融[9][10][11]和居民数字技术采纳[12][13]等具体方面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ꎬ但鲜有文献从数字经济通过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角度进行分析ꎮ深入探讨数字经济㊁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ꎬ对发展适应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
09
的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ꎮ有鉴于此ꎬ本文具体分析数字经济通过不同途径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ꎬ并剖析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ꎬ以探寻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ꎮ
㊀㊀二、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
㊀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ꎬ既强调 共同 ꎬ也强调 富裕 ꎮ 共同 要求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ꎬ而 富裕 则要求财富水平的提高ꎮ因此ꎬ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ꎬ从微观层面而言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ꎬ既要做大蛋糕ꎬ也要分好蛋糕ꎬ以期缩小城乡居民之间和农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ꎬ使农民群体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升ꎮ由于农村家庭通常财富积累水平较低ꎬ收入更多取决于就业状况ꎬ因此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数量和质量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㊁增加农民收入机会㊁提升农民收入能力而言至关重要ꎮ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ꎬ数字经济形成了新的生产力ꎬ农村资源配置和生产关系发生全新变革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ꎮ
图㊀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用机制
㊀㊀(一)数字经济增加就业数量ꎬ为农民农村共
同富裕夯实基础
农村居民富裕程度较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未
能实现就业或就业稳定性较差ꎬ缺乏收入机会ꎮ
农村居民拥有的土地㊁资金等资产较少ꎬ且非农部
门工资水平一般高于农业部门收入水平ꎬ因此非
农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ꎮ有学者认
为ꎬ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部门转移带来的
增收作用出现瓶颈ꎬ现有优质劳动力已经基本完
成转移ꎬ难以继续通过非农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
就业水平[14]ꎮ但实际上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仍
有潜力有待挖掘ꎬ截至2021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占
比22.87%ꎬ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仅为3%[15]ꎬ农
村地区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向非农部门转
移[16]ꎮ农村劳动力难以实现稳定非农就业主要
是受就业机会㊁就业成本和就业形态三方面制约ꎮ
数字经济发展促使就业市场产生变革ꎬ打破以上
约束ꎬ使农村劳动力得以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ꎬ更
多农村劳动力参与创造财富的过程ꎬ从而推动农
民农村共同富裕ꎮ
从就业机会的角度而言ꎬ数字经济能够为农
村劳动力创造大量非农就业岗位ꎮ首先ꎬ随着数
字经济发展ꎬ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崛起ꎬ催生
了大量新职业ꎮ以电子商务为例ꎬ«2022全国县
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ꎬ2021
年我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895.5亿元ꎬ同比
增幅达到7.2%ꎮ电商产业带动了电子商务服务㊁
冷链运输服务㊁物联网服务等相关职业的兴起ꎬ使
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ꎮ其次ꎬ数字经济
促使城市非农产业向农村转移ꎮ传统商业模式
下ꎬ企业进行区位选择时更倾向于市场潜力大的
地区ꎬ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密度低市场规模较小往
往不是企业的优先选择ꎮ基于数字经济的销售活
动受到的时空限制大大减少ꎬ市场所在地区对企
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相应弱化ꎬ这增强了农村对非
农产业的吸引力ꎮ城市的土地㊁工资等生产要素
19
价格水平都远高于农村ꎬ企业在城市内布局需要
支付高昂的生产成本ꎬ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生产
成本水平将持续增高ꎮ数字经济使得企业能够通
过虚拟交易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ꎬ互联网㊁物联
网等技术的兴起大大降低了从生产地到销售市场
的贸易成本ꎮ此消彼长之下ꎬ企业由城市转移到
农村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ꎬ而贸易成本增长有限ꎬ
农村的区位劣势转化为区位优势ꎬ产生大量面向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ꎮ最后ꎬ数字经济下ꎬ生产
服务过程可以借由数字技术细化分解为大批 去
技能化 的工作任务[17]ꎬ技能水平较低的农村劳动力也能够胜任ꎬ农村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的机
会大大增加ꎮ就业机会的大量增加ꎬ能够吸纳更
多农村劳动力ꎬ一方面使部分原本无法就业的农
民取得劳动报酬ꎬ另一方面缩减农村劳动力非农
就业 空窗期 ꎬ有效增加和稳定收入来源ꎬ促进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ꎮ
从就业成本的角度而言ꎬ数字经济降低了农
村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信息成本和维权成本ꎮ劳
动力是否就业与获取就业信息的难度息息相关ꎮ
农村劳动力的社会资本往往依赖亲缘关系ꎬ但乡
村积累的社会资本对他们在城市非农部门就业所
能起到的作用有限[18]ꎬ搜寻就业信息面临着空间障碍和资源障碍ꎬ需要付出大量的信息成本ꎬ严重影响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意愿ꎮ数字技术的及时性和便利性为信息传播与获取提供了条件ꎬ网络招聘㊁线上求职等形式的出现使农民工可以通过数字平台搜集就业信息和完成实时交流沟通ꎬ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速度和数量ꎬ降低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ꎬ削减信息成本ꎮ农民工是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ꎬ就业歧视㊁讨薪难等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损害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意愿ꎬ也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ꎮ虽然国家出台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ꎬ但由于农民工维权意识较弱㊁对维权渠道缺少了解㊁出于成本考虑放弃维权等因素ꎬ其权益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ꎮ数字经济下农村劳动力拥有更多发声渠道ꎬ借由互联网平台形成对劳动市场的舆论监督ꎬ对于改善外出务工农民工就业环境具有积极意义ꎮ数字技术加强了信息传播的渗透性ꎬ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增强维权意
识㊁了解维权途径ꎮ同时ꎬ数字化治理为维护劳动
者权益提供了更多有效手段ꎬ如2022年1月1日
起实施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
单管理暂行办法»ꎬ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多部门联
动对损害外出务工农民工权益的主体实施行政性
约束和联合惩戒ꎬ形成较传统治理手段更强大的
威慑作用ꎮ就成本效益而言ꎬ信息成本和维权成
本的下降促使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做出就业决
策ꎬ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ꎬ增加具有收入来源的农
村劳动力数量ꎬ提升农民富裕程度ꎮ
从就业形态的角度而言ꎬ数字经济推动了新
型组织关系和劳动关系发展ꎬ更加丰富和灵活的
用工方式迅速兴起ꎬ使原本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
力也能进入劳动力市场ꎮ在传统的工业经济就业
范式下ꎬ劳动关系通常是长期稳定的ꎬ对劳动时间
和劳动场所有固定要求ꎬ部分农民由于家庭照护
压力等原因无法实现非农就业ꎮ数字经济条件
下ꎬ劳动力可以使用数字化生产资料开展生产活
动ꎬ进行远程对接和实时信息反馈ꎮ劳动力和企
业工作任务的迅速匹配不再依赖于稳定的雇佣关
系ꎬ用工模式由 人岗匹配 逐渐向 人工匹配 转
变[19]ꎬ工作时间和场所的灵活性大大提高ꎮ多元化的就业形态有助于进一步发掘农村劳动力非
农就业潜力ꎬ增加农民收入机会和提高农民生活
水平ꎬ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ꎮ
(二)数字经济提升生产效率ꎬ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效率提升直接带来生产力的提高ꎬ是促进社
会富裕的重要动力ꎮ数字经济中由于数字技术具
有共享性㊁连通性和渗透性特征ꎬ从人力资本角度
能够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ꎬ增强其收入能
力ꎬ从生产经营角度能够通过优化创新提高产品
服务价值㊁降低生产经营成本ꎬ大幅提升生产效
率ꎮ效率提升改善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ꎬ创造
了更多的社会财富ꎬ构成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
物质条件ꎮ
数字经济变革人力资本积累方式ꎮ我国城乡
之间和农村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差距较大ꎬ尤
其是贫困㊁边远的农村地区信息闭塞㊁教学知识更
29
新缓慢㊁师资力量薄弱ꎬ导致当地劳动力受教育水
平普遍偏低ꎬ缺乏专业劳动技能ꎮ农村劳动力在
劳动力市场中缺少竞争力ꎬ能够胜任的就业岗位
数量少且工资水平低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
动力的就业选择和收入提升ꎬ不利于农民农村共
同富裕的实现ꎮ数字经济时代ꎬ知识的传播成本
大幅降低ꎬ空间环境对文化教育的限制被打破ꎮ
农村地区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优质的师资和教学内
容ꎬ通过智慧教育平台等技术丰富教学形式ꎮ数
字经济对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农村
劳动力的专业技能ꎬ积累人力资本[20]ꎮ人力资本积累方式的变革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工作技
能ꎬ促进农村分工深化ꎬ形成新型分工结构ꎬ改善
农村劳动力生产效率ꎬ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能
力和就业质量ꎮ
数字经济加快产品服务优化ꎮ首先ꎬ生产过
程逐步趋于数字化㊁智能化㊁精细化ꎬ物联网㊁无人
机㊁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产品服务
数量和质量ꎮ以BlueRiver公司研发的See&Spray除草机为例ꎬ该机器使用智能模型区分农作物和杂草ꎬ仅对杂草施用除草剂ꎬ解决了传统除草方式下农作物产量受到除草剂影响和杂草清除效果差的问题[21]ꎮ其次ꎬ数字经济提高了供需匹配的有效性ꎮ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和消费体验能够被迅速识别和反馈给位于农村的生产者ꎬ生产者据此安排生产ꎬ市场供需匹配程度空前提高ꎮ在此条件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供需结构性失衡带来的浪费ꎬ消费者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同时得到了满足ꎮ最后ꎬ数字经济提升了创新的速度和范围ꎮ数字经济下新技术扩散成本大幅降低㊁速度加快ꎬ协同开发和渗透融合成为常态ꎬ科技更新迭代加速ꎮ同时ꎬ数字技术与生产要素㊁产业组织㊁生产管理㊁商业营销等环节密切融合ꎬ使创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ꎮ数字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ꎬ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ꎬ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提升ꎬ有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进ꎮ
数字经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ꎮ数字经济重塑
了生产要素结构ꎬ从传统的以劳动力㊁土地㊁资本
为主转向以数据为核心ꎮ数据要素的高速流动性和广泛聚合性带动生产经营成本下降ꎬ提高了农
村劳动力经营效益ꎬ从而提升就业质量ꎮ第一ꎬ数
字经济能够降低农民融资成本ꎮ数字经济主要从
拓宽非正规融资渠道和强化正规融资渠道两方面
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ꎮ数字经济开放㊁合作的特
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ꎬ众筹融资㊁大数据金融
等拓宽了农村劳动力非正规融资渠道ꎮ数字经济
也提高了正规融资可及性和金融机构放贷意愿ꎮ
金融机构信息化的发展带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模式创新ꎬ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农户征信状况则
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向农民提供信用融资服务的
意愿ꎮ第二ꎬ数字经济能够减少农业生产要素成
本ꎮ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
管理效率和生产要素利用效率ꎬ数字化㊁智慧化㊁
精细化的生产方式减少了对劳动力㊁种肥药㊁水资
源等生产要素的消耗ꎮ以水稻播种为例ꎬ30亩稻
田人工播种需要10个人劳作一天ꎬ而无人机直播
仅需40分钟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21]ꎮ第三ꎬ数字经济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ꎮ长久以来农业生
产 看天吃饭 ꎬ各类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带
来巨大损失ꎮ利用卫星遥感㊁大数据㊁云计算等数
字技术对气象灾害进行预警㊁研判病虫鼠害的发
生概率和传播趋势后ꎬ农民可以借助数字化生产
技术提前进行防控ꎮ数字经济使农业生产的不确
定性大大降低ꎬ遏制或减缓灾情跨区域㊁跨作物种
类蔓延ꎬ大幅降低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减产和
农业基础设施损坏风险ꎮ
(三)数字经济改善分配结构ꎬ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支持
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ꎬ除了要做大蛋糕ꎬ
还要分好蛋糕ꎮ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产业链利益分
配不均衡ꎬ从事农业经营的劳动力就业质量差㊁利
润率过低ꎬ农村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
性和扩大生产的能力ꎬ农业产业链运行效率低ꎮ
农民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农
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㊁产业链中间环节繁多㊁农户
缺乏组织力量ꎮ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
力ꎬ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引起生产
关系的改变ꎬ重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分配
关系ꎮ数字经济重塑农业产业链ꎬ通过缓解信息
39
不对称㊁减少中间环节㊁加强组织联系提高农民在
议价过程中的话语权ꎬ使利益分配更加公平ꎬ从而
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ꎮ
数字经济缓解农产品产销过程中的信息不对
称ꎮ一是缓解农产品生产者与中间商之间的信息
不对称ꎮ在传统农业模式下ꎬ农民获取信息的渠
道有限ꎬ接收信息的速度㊁准确度㊁精细度都较
低[22]ꎮ与之相对应的是农产品中间商掌握着丰富的实时市场信息ꎬ占据信息优势ꎮ根据信息经
济学理论ꎬ信息不对称会诱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
择问题ꎬ造成交易主体之间利益失衡ꎮ农民通常
被动地接受中间商报价ꎬ在利益驱使下中间商有
动机压低收购价ꎬ串通压价㊁压级压价的情况时有
发生ꎬ农民为生产投入越多越可能遭受损失ꎬ从而
使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者退出交易甚至不再生
产ꎮ位于供给端的农民获得的利益份额远低于中
间商ꎬ但农民投入的资金和时间却远超中间商ꎬ利
润分配不公平也不合理ꎮ数字经济条件下农民一
方面能够通过互联网㊁电商平台等获得及时㊁准
确㊁详尽的农业信息和市场信息ꎬ了解农产品价格
走势ꎬ对市场容量㊁消费者偏好动向等形成预判ꎻ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交平台㊁电商平台取得更多
农产品收购信息ꎬ扩大中间商选择范围ꎬ一定程度
上打破买方垄断ꎮ二是缓解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
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ꎮ在传统商业模式下农产品
相关信息只能被生产者详细掌握ꎬ消费者无法准
确判断农产品质量ꎮ借助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农产
品全程可溯源ꎬ增进消费者信任程度ꎬ农民为产品
质量进行的投入能够反映在价格中ꎬ利润在生产
不同质量农产品的农村劳动力之间分配更加合
理ꎮ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可有效增强农民的议价
能力ꎬ激励农民提高生产质量ꎬ增强农业经营者就
业质量ꎬ提高农业经营利润率ꎮ
数字经济减少农产品交易环节ꎮ农产品从田
间到餐桌需要经历收购商㊁加工企业㊁批发商㊁零
售商等一系列环节ꎬ各个环节层层加价ꎬ最终形成
消费者面对的价格ꎮ由于交易环节众多ꎬ除每个
环节留存的利润外ꎬ冗长的交易过程还导致了大
量运输和仓储损耗ꎬ压低了农民分得的利润ꎮ数
字经济具有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特点ꎬ通过虚拟平台供需双方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
对接而不必经过其他中间环节ꎮ与此同时ꎬ数字
技术应用于流通领域ꎬ智慧物流大大提高了农产
品流通效率ꎬ降低了储运损耗ꎮ交易链条缩短令
利润分配结构发生变革ꎬ生产端在农业产业链的
地位提高ꎮ从事农业经营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
提升ꎬ农业部门收入与非农部门工资差距缩小ꎬ促
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
数字经济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ꎮ农民向市场
中介销售农产品主要包括中间商收购和企业订单
两种模式ꎮ前者农民分散地将农产品销售给中间
商ꎬ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ꎬ农产品收购价格通常
被中间商大幅压低ꎮ后者形成了企业为农民提供
农资㊁技术支持而农民负责生产的 共生 模式ꎮ
这一模式下虽然企业为了确保达到一定的产品质
量标准而向农民让渡一部分利益ꎬ但相对于企业ꎬ
分散的小农户仍然是弱势的市场主体ꎬ缺乏话语
权和谈判技能[23]ꎮ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于增强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中的议价能力至关重要ꎮ农业合
作社等形式一方面能够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ꎬ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市场地位ꎬ另一方面这些
组织在管理㊁销售等方面专业性更强ꎬ能够代表农
民争取更多利益ꎮ农民组织化程度越强ꎬ议价能
力和自信程度越高[24]ꎬ越能够在农业产业链利润分配中获得更多份额ꎮ由于数字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ꎬ组织成员共享信息ꎬ结成了更加紧密的同盟ꎬ进而增强农民讨价还价的能力ꎬ解决农民农产品销售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ꎮ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善农业产业链分配结构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就业质量ꎬ有助于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ꎮ
㊀㊀三、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
㊀㊀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就业水平㊁提升生产效率和优化分配结构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数量和质量ꎬ既有助于做大蛋糕又有助于分好蛋糕ꎬ促进农民收入水平㊁收入机会和收入能力的普遍提升ꎬ从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ꎮ但发挥这一作用的前提是数字经济充分融入农村生产生活ꎬ数字技术
49
对于农民农村来说要 有得用 用得上 懂得用 ꎮ就数字科技创新而言ꎬ当前我国数字技术研发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求ꎬ存在不适用㊁不够用的问题ꎮ就数字接入条件而言ꎬ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城市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ꎮ就数字技术应用而言ꎬ农民群体数字素养较低ꎬ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生产生活的能力不足ꎮ数字经济要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作用ꎬ还面临着研发端技术创新㊁接入端数字设施㊁应用端应用能力三方面问题ꎮ
(一)农村适用数字技术创新不足
数字技术以数据作为主要载体ꎬ技术扩散和技术融合演进发生得极其频繁ꎬ科技创新迭代的速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ꎮ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ꎬ我国适应农村生产生活需求的数字技术却相对匮乏ꎬ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ꎮ农村使用数字技术创新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ꎮ首先ꎬ创新活动缺乏统筹协调ꎮ数字技术研发周期长ꎬ需要大量技术㊁人才㊁资金支持ꎮ依靠科技企业㊁科研院所和高校各自为战的研发模式缺少分工协作ꎬ立项内容互相重复㊁互有交叉㊁方向分散ꎬ既影响了研发速度ꎬ又造成了资源浪费ꎬ不利于数字技术的发展ꎮ其次ꎬ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不足ꎮ目前ꎬ我国在数字技术尤其是数字农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上与国外差距明显ꎬ关键技术㊁核心设备进口依赖程度高ꎬ传感器㊁农作物生长模型㊁大数据育种㊁智能芯片等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ꎮ以生猪育种为例ꎬ我国至今仍以从国外引进核心种猪为主ꎬ且种猪性能和利用效率均落后于国外[25]ꎮ对进口的依赖导致国内科技企业在产品和服务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ꎬ缺乏研发动力ꎮ核心技术如不能取得突破将被国外垄断ꎬ农民利用数字技术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ꎬ并且面临 卡脖子 风险ꎮ最后ꎬ研发方向与农村应用场景脱节ꎮ我国农村地理环境㊁社会文化㊁人口分布㊁产业结构不仅与城市差异巨大ꎬ不同地区农村之间也情况迥异ꎬ因此面向农村的数字技术也需要因地制宜ꎬ满足多样化㊁个性化需求ꎮ同时ꎬ由于农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ꎬ对数字化成本的承受能力有限ꎬ研发技术还需要考虑农民的接受度ꎮ但是从事研发的科研人员很多对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应用场景缺乏深入了解ꎬ研发内容并非需求导向ꎬ与实际应用发生脱节ꎮ一方面表现为过于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应用成本ꎬ致使农民无力引进数字技术ꎬ不利于数字经济在农村的普及ꎻ另一方面表现为研发成果停留在实验室层面ꎬ或者未能实现市场化ꎬ在实际生产中实用性不强ꎬ无法为农民所接受ꎮ研发端创新不足对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形成阻碍ꎬ导致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缺少必要的科技基础ꎮ
(二)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薄弱
2021年中央网信办㊁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 2025年)»中提出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作为数字乡村发展的重点任务ꎬ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ꎮ数字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㊁先导性作用ꎬ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ꎬ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严重限制了数字经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ꎮ目前ꎬ我国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ꎬ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ꎬ截至2022年6月已实现 县县通5G㊁村村通宽带 ꎬ但城乡数字基础设施的巨大差距仍然存在ꎬ农村不同地区间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ꎬ已建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与农村生产生活应用场景的适配度仍然偏低ꎮ第一ꎬ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迥异ꎮ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ꎬ人口密度低ꎬ交通条件差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难度高ꎬ收回成本周期长ꎬ造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落后于城市ꎮ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例ꎬ农村地区网络质量较差ꎬ部分地区资费水平高于城市ꎬ限制了农村居民接入网络的积极性ꎮ截至2023年6月ꎬ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0.5%ꎬ低于城镇互联网普及率24.6个百分点ꎮ第二ꎬ农村地区之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距大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农村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明显差异ꎬ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ꎬ而边远地区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为落后ꎮ«2021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评价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