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历险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青蛙历险记》教案
活动名称:小青蛙历险记(双脚向前跳)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幼儿园陈一郎
年龄阶段:小班下学期
设计思路:学前阶段是幼儿跳跃能力快速增长的阶段。小班幼儿已能双脚起跳,
但蹬地力量小,弹跳能力弱,跳跃时全身处于紧张状态,由于下肢力量有限、四肢
协调能力欠佳、对空间距离的判断不够准确,他们在做双脚跳跃动作时往往会出现
以下几种现象,例如,分腿先后起跳与落地,因蹬地力量不足而摔倒,习惯以“跨”
代“跳”,等等。因此,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跳跃能力,我们围绕双脚跳跃动作设计了这个活动,创设了小青蛙历险的情景,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从跳跃一定宽度的物体,到跳跃一定宽度与高度的物体,再到完成有一定难度障碍的双脚跳跃动作,多角度地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跳跃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探索
与尝试、互动与挑战等,发展四肢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同时培养
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的品质。
活动目标:
1. 学习双脚跳跃动作,能尝试跳跃一定距离,提高跳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2.能在不同情景中运用双脚跳跃动作进行游戏,勇于挑战,不怕困难。
核心经验: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
经验准备:已能双脚跳起,而蹬地力量小,弹跳力差、跳得低,动作协调性不够。材料准备:垫子若干,多色的呼啦圈若干,矮凳或鞋盒若干
环境创设:
图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导幼儿进入情景。
引导语:小青蛙的腿非常有力,能跳得又稳又远。现在让我们一起学学小青蛙在荷叶上跳一跳,和荷叶一起做游戏,好吗?
2.引导幼儿练习双脚跳跃动作。
(1)在场地上整齐摆放四列呼啦圈当作荷叶,每列有八个呼啦圈。幼儿尝试用各种跳跃动作跳到“荷叶”上(见图一)。
(2)请幼儿互相观察各自运用的跨跳、双脚跳跃、单双脚交替跳、侧跳、单脚连续向前跳等多种跳跃动作,从中引导幼儿重点关注双脚立定跳的动作,告诉幼儿这个动作又稳又远,最像小青蛙跳的动作。
(3)教师示范双脚跳跃到荷叶上的动作,并请个别幼儿参与示范,教师在一旁用儿歌般的语言概括动作要领:身体蹲一蹲,两脚用力跳。
(4)让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尝试练习双脚跳跃,教师巡回观察。
观察与指导要点:在幼儿自主尝试后,教师对于双脚跳跃动作的概括要简练,将动作要领“口诀化”,以便小班幼儿记忆与理解。在游戏时,教师可带领幼儿重复“口诀”,并通过适时的动作示范,帮助幼儿通过调呼啦圈学习手臂的摆动动作与腿部的蹬伸动作。
3.引导幼儿在提高难度的情况下练习双脚跳跃。
(1)适时调整部分“荷叶”间的距离,如随机将某两片“荷叶”的距离拉大(约20 厘米左右,具体可视幼儿实际运动能力而定),引导幼儿要跳到分开的荷叶上,练习跳过一定的水平距离。
(2)在幼儿能比较熟练地跳到“分开的荷叶”上后,可加入一些“小河”(宽约20-25cm 的泡沫垫)“石头”(高约 20cm 的矮凳或鞋盒),“小河”与“石头”的
高度可视幼儿实际运动能力放置,引导幼儿能跳过一定宽度和高度的物体(见图3)。
图 3
(3)教师可坐在地上(取代某一个呼啦圈的位置),随机扮演“小河”与“石头”,
提高幼儿的双脚跳跃难度。如,教师双腿伸直,变成“长长的石头”;教师双腿
伸直上下叠起,变成“高高的石头”;教师双腿伸直,紧贴地面有规律地左右分合,变成“移动的石头”,等等;也可让幼儿参与同伴间的互动,由幼儿扮演“小河”与
“石头”(见图 4 系列)。
小河(一)小河(二)
石头幼儿扮演的小河
图 4 系列
幼儿扮演的石头
观察与指导要点:观察幼儿的起跳动作,如果幼儿两脚不会同时起跳,教师就以石头的身份出现。幼儿为了跳过一定高度的“石头”,就会自然地把摆动手臂和蹬伸腿部的动作结合起来。如果幼儿落地时较重,不会屈膝缓冲,教师就以轻轻跳到“荷叶”上的情景引导幼儿保持身体平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幼儿互动,既增添了趣味性,又便于自然地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既是对幼儿双脚跳跃动作的巩固,也是对幼儿心理的一种锻炼与挑战,使幼儿体验到双脚跳跃的乐趣。
分析: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对于双脚跳跃动作有基本的认知,能规范地学习动作,并能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提高趣味性,丰富对双脚跳跃动作的理解,为后面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带领幼儿来到已布置好的场地,场地上用现成的木箱和滑梯面板架起了一
个助跑坡道,在坡道前方放有一张宽约 80 厘米的软垫作为“小河”,紧挨着“小河”放置着由 2 至3 张可折叠垫子垒成的高约 70 厘米的“山坡”(将垒高的垫子
放于平铺的垫子上,以便于距离的有效控制与预防幼儿跌落时的保护缓冲)。
师:看,前面是一座小山坡!小山坡前有一条小河,小青蛙们要到达小山坡,
必须用刚才学会的本领跳过去,还记得小青蛙学本领时的秘密口诀吗?(身体蹲
一蹲,两脚用力跳。)你们有没有信心跳过去呢?
2.组织幼儿跳山坡。
(1)组织幼儿在“助跑坡道”前排队(见图 5 系列),逐一跑上“助跑坡道”,然后双脚跳过“河”,让身体趴到山坡(垫子)上,然后“滑下山坡”。完成游戏后从外侧绕过至“荷叶”上排队。
场地布置与队列位置斜坡上的助跑双脚立定屈膝蹬地起跳
滞空预判“青蛙”降落
图 5 系列“滑下山坡”
(2)可适时调整“大河”的宽度至 90 厘米,即拉开垫子和坡道的距离。
观察与指导要点:此环节是让幼儿在有一定高度的环境中正确运用双脚跳跃动作,幼儿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教师要区别对待。比如,针对幼儿不敢跳的情况,教师可双手托住幼儿腋下,让幼儿自己用双腿蹬地,然后教师托举着幼儿帮助
其过山坡,用这样的方式让其渐渐适应游戏环境,体验动作的连贯性。或者,在山峰的起跳点位置标贴一张圆形的即时贴,告知幼儿这是补充能量的“加油站”,让幼
儿能冷静下来,回想动作要求,给予自己心理调整的时间与空间;针对有的幼儿出
现跨跳动作的情况,教师可适当拉近小山坡与助跑坡道的间距,降低幼儿的恐惧感。同时在幼儿身旁重复“口诀”,让其有所思考,明确动作要领,并通过语言提示纠
正幼儿的动作;针对有的幼儿上肢摆动不明显,到达小山坡后身体歪斜的情况,教师提醒幼儿将小手举在胸前、手指张开,模拟小青蛙状,告知幼儿要保持身体平稳,
尽量通过小脚平稳落于垫子上。教师可进行示范,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模仿正确的动作:双手举胸前,身体蹲一蹲,用力向前跳,落地要平稳。教师需强调“滑下上坡”,而是任由幼儿跳下“山坡”。过高处跳下对儿童的下肢关节的承载负荷过大,易造成运
动损伤。另外,弧状的队列更有利于幼儿的观察与认知,通过视觉与示范更全面地掌握
动作。
3.引导幼儿尝试挑战更高的“山坡”。
(1)适时增加垫子的数量,如继续叠加 2 至 3 个垫子,至 4 至 5 个垫子,
以增加“山坡”的高度,让幼儿不仅要跳得远,还要跳得高。随着高度的增加,
提醒幼儿起跳后将手和身体趴在“山坡”上,然后再爬上“山坡”。
(2)提醒幼儿跳上山坡后要在双手的支持下“滑”下山坡,不可从高处跳下,
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3)将垫子叠得更高,如继续叠加 1 至 2 个垫子,至 6 至 7 个垫子,使之成
为“大山坡”,鼓励幼儿挑战。根据实际情况,教师也可在幼儿起跳的同时在一旁
保护,双手托住幼儿腋下让幼儿跳跃(见图 6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