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包括星光闪烁的恒星;恒星卫士的行星;行星卫
士的卫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尘埃;人造天体等。
2、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
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
4、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小行星带】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运动特点①近圆性;②同向性;③共面性
Ps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
测区域;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5、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自转周期,有大气
②有大量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地球内部元素衰变
③适当厚度的大气和大气成分——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⑤稳定的光照——太阳稳定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内因 外因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最大影响】
①太阳辐射的含义: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由高纬向低纬递增】
②影响:Ⅰ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生长;Ⅱ维持地表温度。
为水、生物、大气活动提供动力;Ⅲ为人类日常生活提供能源【直接+间接】
2
日核
➢太阳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
【影响:降水】
➢耀斑: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无线电通讯,产生磁暴,方向辨识】
➢太阳风: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带电粒子流。
【极光】
Ps太阳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三、地球的运动
1、自转、公转的概况
①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太阳日24小时【360°59′】
公转周期:1年,也称为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②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
③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每小时。
极点角速度为0°。
④自转线速度:赤道max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赤道:πR/12;30°:πRcos30°/12】
2、地球自转的意义:Ⅰ昼夜交替;
Ⅱ自(地)转偏向力【表现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北半球【右】;南半球【左】;赤道不偏
Ⅲ地方时
➢晨昏线(圈):晨昏线平分地球,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过地心。
➢地方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
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
➢区时:每个时区跨经度15°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相连的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时区:经度每隔15°为一个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
➢国际日界线:基本沿东经180度。
由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由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期变更:0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把全球日期分为今天和昨天。
当0时区和中时区重合时,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Ps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度地方时;任何地方白天的中央时刻为12点;赤道上晨线(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18点)
3、地球公转的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①公转的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快慢):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
地球位于近日点【1月初,冬至过后】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七月初,夏至日过后】及附近,公转速度慢。
②黄赤交角的定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5°。
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定义: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0—∣某地纬度±太阳直射点
纬度∣,同半球—,异半球+】
④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⑤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 秋分 Ⅲ Ⅰ
Ⅰ日期: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特点: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地轴和晨昏线重合;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边递减。
Ⅱ日期:6月22日前后
特点: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5°,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晨昏线和太阳光线
垂直,经过地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极夜;赤道昼夜
等长;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Ⅲ日期:12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夏至
(6.22)
特点: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纬23.5°,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半球夜短昼长,南极圈极昼。
赤道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Ps 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等于0;各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差恒为47°
⑥五带的划分:寒带【66.5°-90°】;热带【23.5°N-23.5°S 】;温带【23.5°-66.5°】
四、地球的结构
1、地震波
①定义: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②特性 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
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 。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
包含地壳。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地核
下地幔 地壳表面
3、地球的外部圈层
①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
②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循环运动。
③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