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69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全练]
题点 1 地壳运动与地貌形成
1.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
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
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 3 222 m,
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
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 风化 作用
侵蚀 作用
搬运 作用 堆积 作用
因素
作用
结果
温度、水、 使岩石发生崩__解__、__破__碎__;为其他
_生__物__
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总的
水、_冰__川_、 空气等
风、_流__水_、 冰川等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 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 地,并在原地形成_侵__蚀__地貌
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1)~(2)题。
(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2.)大沉瓦积山作形用(成形过成程石中灰,岩假)→若地玄壳武抬岩升层→和岩石浆灰喷岩发层(形的成上玄下武位置
B颠.倒岩岩一浆)下喷→,发外则(力形地侵成表蚀玄呈(武形现岩成的)桌→地状地貌地壳最貌抬可)升能→是沉积作用(形成石( 灰 ) A.平岩顶)→的外桌力状侵山蚀(形成桌状地貌B.) 起伏和缓的丘陵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_堆__积_ 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趋势 是使 地表 起伏 状况 趋于
外力减弱或 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_堆__积__下来
_平__缓_
[温馨提示]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 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 种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力无关。而风力 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二者完 全是不同概念。
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
相互挤压碰撞
块相互挤压碰撞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对地球面 貌的影响
举例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 海、大西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 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 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 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亚 洲东部岛弧、美洲 西岸山脉
图示
[知识拓展]
常考的板块边界
[答案] (1)C (2)B
[考题精妙]
[命题出发点]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形成、分布及物质组成。
[命题落脚点] 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试题评价]
(1)材料选取之“鲜活”:贺兰山这一区域就在我们身边,考 生熟知程度高,加之材料对“洪积扇”的解释,有利于激发考 生对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成因和特点的探究兴趣,也体现了地理 学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命题设置之“灵活”:本题两问从不同角度考查洪积扇特 点的成因,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将所学知识和图文信息进行了 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 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C.日本岛弧
D.安第斯山脉
解析:第(1)题,从上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海 沟和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 3 块。第(2)题,上图中虚线 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区,属于消亡边界,大洋 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 形成岛或岛弧,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第(3)题,喜马拉 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褶皱山。 答案:(1)C (2)C (3)A
NO.2 研细高考
——这是命题之“样板”
以考纲为纲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
[典例] (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是
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
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
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
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
地中海— 喜马拉雅 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非洲 板块
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 斯山
喜马拉雅山
非洲断裂 带
非洲板块内部 印度洋板块与非
洲板块
生长边界 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 红海、死海
大西洋断 美洲板块与非洲
冰岛、大西洋、
生长边界
裂带 板块及亚欧板块
中大西洋海岭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K 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结合板块分 布知识可知该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答案:C
[知能全握]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
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 地表,使岩层发生水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 岩层运动 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凹陷 方向
[贯通知识]
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 水蚀地貌,
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 如沟谷(“V”
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 型谷)、瀑
的物质带离原地
布等
风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 风蚀地貌,
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 如风蚀蘑
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 菇、风蚀
带离原地
城堡、戈壁
CC..地沉岩壳积)抬→层升外深→力厚岩侵的浆蚀盆喷(形地发成(形桌成状玄地武貌D岩).)林→立沉的积峰作林用、(形峰成丛石灰
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
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解析:第(1)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 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 岩的过程,据此可判断 A 正确。第(2)题,若位置颠倒,则 上部为石灰岩层。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东侧,地势 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水溶蚀、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峰林、 峰丛等喀斯特地貌。 答案:(1)A (2)D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 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 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 ——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 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 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岩层的构造、断层、河流等信息可 知图中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力作 用可能与板块的挤压作用有关;甲山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向 斜,乙山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因而两山脉的形成原因 不同;丙河流形成于断层处,主要与断层处岩体破碎,容易 被侵蚀成河谷有关。第(2)题,图中①处位于背斜为储油、储 气构造;图中②处为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 ③处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图中②处岩层位于① 处岩层下面,说明②岩层形成时间早,③处岩石侵入①岩层, 说明③岩层形成时间晚。 答案:(1)D (2)D
2.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 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
(1)~(2)题。
(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为
()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2)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右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 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 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 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 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
4.K 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题点 2 板块运动与地貌 3.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板块共有
()
A.1 块 B.2 块
C.3 块 D.4 块
(2)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
A.冰岛
B.非洲东部
C.太平洋西岸
D.大西洋西岸
(3)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马里亚纳海沟
化物粒C.径河较流小、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 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 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 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 第(2)题,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 较弱,沉积能力较强。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 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 中上游沉积。
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
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
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
缘。据此完成(1)~(2)题。
((21))与贺其兰他山洪东积麓扇洪相积比扇,集甲中地连洪片积分扇布堆的积主物要中原砾因石是较贺少兰的山
原东因坡主要是
(( ))
①A.降坡水度较和少缓 ②山地相对高B.度岩较石小裸露③河流较长 ④风
对地形的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
影响 脉
和平原等地貌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举例
东非大裂谷、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 喜马拉雅山 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 相互关系 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
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A 是 岩浆岩 ;B 是沉积岩(或变质岩); C 是 变质岩 (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① 冷却凝固 ;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 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 重熔再生 。
带着问题>>> 进课堂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内力作用的表现有哪些形式?对地表形态产生怎 样的影响? 2.外力作用的表现有哪些形式?对地表形态产生怎 样的影响? 3.三大类岩石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之间存在怎样 的关系?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No.1 No.2 No.3 No.4
研清教材——这是命题之“根源” 研细高考——这是命题之“样板” 研明热点——这是命题之“视野” 研透难点——这是增分之“利器”
NO.1 研清教材
——这是命题之“根源”
抓住要点>>> 温教材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 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的热能。
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新西兰南北两岛27地震带板块位置边界类型形成的地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地中海阿尔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喜马拉雅山非洲断裂非洲板块内部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死海大西洋断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28考点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法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力作用
举例
岩浆侵入岩 岩浆
石圈上部或 活动
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 成火山
火山地貌,如富 士山、夏威夷群 岛、五大连池
岩石在一定 变质
温度、压力 作用
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 形态
3.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
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_断__裂__带__和巨大的褶皱山系
运动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海__陆__变__迁_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_喷__出__地__表__才能直接影响地表 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冰川
高纬度或高山地区, 冰蚀地貌,如 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 冰斗、角峰、 部岩石和侧面岩壁 “U”型谷
波浪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 海蚀地貌,如
断击打、侵蚀岩壁, 海蚀柱、海蚀
使海岸后退
崖等
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
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 流水的速度减慢
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
风力
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 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 (沙丘) 地形阻挡,风速减慢 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
高原
冰川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 化,其中夹杂的物质 发生堆积
冰碛地貌、冰碛湖等
波浪
波浪遇倾斜海岸,速 度减慢
沙滩、潟湖
3.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判断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 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 和流水沉积地貌。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 等地貌。
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
环太平 洋地震
带
亚欧板块与太 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与太 平洋板块
日本群岛、日本海沟; 消亡边界
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 马里亚纳海沟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 消亡边界 落基山脉
印度洋板块与 消亡边界
太平洋板块
新西兰南、北两岛
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