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有哪些显著特征?
(1)货币化程度低下。
(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 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3)金融市场落后。
(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度干预。
(每条2.5分)
2, 简述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与原则.
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 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律性管理。
(5分)
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是: 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制止背信的原则; 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
(5分)
3.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它发行货币, 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4分)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它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并对她们发放贷款, 充当”最后贷款者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干预经济的工具.(3分) 判断货币均衡的标志是什么?
(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实现具有相对性。
(2分)
(2)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货币均衡表现为待交易的商品与劳务能够迅速转化为货币, 货币也能迅速实现商品与劳务的价值。
(4分)
(3)货币均衡的实现有两个基本标志; 即商品市场上的物价稳定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稳定。
(4分)
2.
简述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与原则。
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 ——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 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律性管理。
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是: 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制止背信的原则; 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
(5分)
3.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统筹考虑三个基本原则?
(1)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简称”三性”原则。
(4分)
(2)三个基本原则之间既相互统一, 又有一定矛盾。
(3分)
(3)正是因为三者之间的矛盾性,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才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 综合权衡利弊, 不能偏废。
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 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7月
简答题(每小题6分, 共24分)
1。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特点?
2.与直接融资相比, 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3, 选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4.简述金融全球化对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答案
1.(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2分)
(2)现实中的货币都是经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2分)
(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和调控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分)
2.优点: (1)灵活便利; (2)安全性高; (3)规模经济。
(3分)
局限性: (1)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 (2)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3分)
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
(1)可测性, 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这些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 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2)可控性, 指这些指标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 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3)相关性, 指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 控制住这些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4.金融全球化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这是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2分)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使国家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
(2分)同时, 国际游资也会因一国利率提高而大量涌进该国, 从而使该国紧缩通货的效力受到削弱。
(2分)
简答题(每小题6分, 共24分)
1.政策性银行有哪些特征?
2.金融监管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3.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4.在现实经济中, 哪些因素会限制利率作用的发挥?
1.(1)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投资建立、并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经营目的是支持政府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配合宏观经济调控。
(1分)
(2)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如下特点: 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资金运用有特定的业务领域与对象; 不以吸收存款作为资金来源; 资金运用以发放长期贷款为主; 不设立分支机构。
(5分)
2.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准入的监管。
所有国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都是从市场准人开始。
(2分)
(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
金融机构经批准开业后, 监管当局要对金融机构的运作过程进行
有效监管, 以便更好地实现监管目标的要求。
(2分)
(3)市场退出的监管。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分为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 无论那种退出, 监管当局都要对退出过程进行监管, 保持其退出过程的合理性与平稳性。
(2分)
3.(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2分)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它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并对她们发放贷款, 充当”最后贷款者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干预经济的工具。
(2分) 4.现实生活中, 某些人为因素或非经济因素会限制利率作用的发挥。
(”利率管制, 即国家制定各种利率, 规定各金融机构遵守执行。
(1.5分)
(2)授信限量, 包括授信配给制和授信条件。
(1.5分)
(3)经济开放程度, 取决于资本流动自由度与市场分割。
(1.5分)
(4)利率弹性.某一经济变量的弹性高, 说明对利率的反映灵敏, 利率的作用就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1.5
7月
简答题(每小题6分, 共24分)
1.纸币流通条件下,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3.简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4.简述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答案
1.(1)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 是指两国货币的折算比率, 或者说是由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1分)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 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是不同的。
(1分)
(2)在金本位制下, 两种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是铸币平价。
(2分)
(3)纸币流通条件下, 汇率基本上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
(2分)
2.(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2分)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它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并对她们发放贷款, 充当”最后贷款者”.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干预经济的工具。
(2分) 3.(1)消费者信用控制。
(答对3条, 给5分; 全对6分)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5)预交进口保证金。
4.(1)货币化程度低下.(1.5分)
(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 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1.5分)
(3)金融市场落后.(1.5分)
(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渡干预.(1.5分)
1.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有哪些?
3.中国决定与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4.如何理解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答案
1.(1)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1分)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分)
(2)决定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通货一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
(2分)
(3)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乘数影响因素的差异, 如中国的情况。
2.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
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 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律性管理。
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是: 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制止背信的原则; 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
3.(1)利润的平均水平为上限; (2)资金的供求状况; (3)物价变动的幅度; (4)国际经济的环境, 主要是国际间资金的流动、国际间的商品竞争、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的政策;
(5)政策性因素, 如中央银行调控经济总量和结构的需要, 投资方向的引导等等。
4.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 并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 它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并对它们发放贷款, 充当”最后贷款者”。
这一方面由于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 因而成为商业银行资金的最后来源; 另一方面, 中央银行还受国家委托, 对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以维护整个金融业的安全。
7月
简答题(每小题6分, 共24分)
1.与直接融资相比, 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2.如何理解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3.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不同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有哪些形式?
1.优点: (1)灵活便利; (2)安全性高; (3)规模经济。
(3分)
局限性: (1)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 (2)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3分)
2.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干预经济的工具。
(1分, 以下5点各1分)
(1)代理国库;
(2)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3)为政府筹集资金;
(4)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5)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3.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
( 1)金融机构全球化, 含义; (1.5分)
(2)金融业务全球化, 含义; (1.5分)
(3)金融市场全球化, 含义; (1.5分)
(4)金融监管与协调全球化, 含义。
(1.5分)
4.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 流动性, 风险性和收益性。
(3分)
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大致可分为两类:
直接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和间签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
前者包括平价发行, 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
后者包括中介机构的承销价格或中标价格, 投资者的认购价格。
(3分)
1月
简答题(每小题6分, 共24分)
1.商业银行主要有哪些中间业务?
2.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
3.中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有哪些?
4.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
1.(1)结算业务。
(1分) (2)承兑业务。
(1分)
(3)代理业务。
(1分) (4)信托业务。
(1分)
(5)租赁业务。
(1分) (6)咨询及其它业务。
(1分)
2.(1)业务上不断创新, 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1.2分)
(2)建立跨国银行, 推动国际化进程。
(1.2分)
(3)遵循《巴塞尔协议》, 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
(1.2分)
(4)兼并成为商业银行调整的有效手段。
(1.2分)
(5)分业经营转向综合性经营, 形成更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
(1.2分)
3.(1)利润率的平均水平。
(1.2分) (2)资金的供求关系。
(1.2分)
(3)物价变动的幅度。
(1.2分) (4)国际经济环境。
(1.2分)
(5)政策性因素。
(1.2分)
4.(1)金融制度创新。
(2分) (2)金融业务创新。
(2分)
(3)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2分)
论述题
7月
联系中国实际说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要点: 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可从两个方面考察:
(一)货币需求的宏观因素(5--8分)
1.收入。
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2.价格。
从本质上看, 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
价格和货币需求, 特别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 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
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
但也有特殊情况,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乙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 而且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 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相对固定的比例关系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金融资产的收益串主要是指债券的利息串或股票的收益率, 与货币需求反向变动。
6.企业与居民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
当企业对利润预期很高时, 往往有较高的交易性货币
需求; 当居民对价格预期较高时, 往往会增加现期消费, 减少储蓄, 居民的货币需求增加。
7.其它因素, 包括: 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民族性格、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
(二)决定中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4—7分)
1.居民的货币需求。
居民交易性货币需求与交易费用和货币收入正相关, 与利率负相关。
居民货币收入逐年增加, 内生地推动了居民货币需求的增长.
2.企业的货币需求。
企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产生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
企业交易成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利率、商品交易费用和商品交易规模。
3.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
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主要为满足履行公共职能的需要, 包括; 职能性货币需求, 预防性货币需求。
(答出要点给基本分, 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
1月
联系中国实际说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要点; 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可从两个方面考察:
(一)货币需求的宏观因素(5—8分)
1.收入。
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2.价格.从本质上看, 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
价格和货币需求, 特别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 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
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
但也有特殊情况,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 而且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 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相对固定的比例关系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主要是指债券的利息率或股票的收益串与货
币需求反向变动。
6.企业与居民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
当企业对利润预期很高时, 往往有较高的交易性货币需求, 当居民对价格预期较高时, 往往会增加现期消费, 减少储蓄, 居民的货币需求增加。
7.其它因素, 包括: 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民族性格、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
(二)决定中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4—7分)
1.居民的货币需求。
居民交易性货币需求与交易费用和货币收入正相关, 与利率负相关。
居民货币收入逐年增加, 内生地推动了居民货币需求的增长。
2.企业的货币需求。
企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产生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
企业交易成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利率、商品交易费用和商品交易规模。
3.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
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主要为满足履行公共职能的需要, 包括: 职能性货币需求, 预防性货币需求。
(答出要点给基本分, 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
7月
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 并结合国情论述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
答案
要点:
(一)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二)直接原因就是货币供给过多, 但深层次上的原因还有: (5—8分)
1.需求拉上, 包括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 2.成本推动, 包括工资推动, 利润推动;
3.结构因素, 经济结构和部门结构的失调; 4.其它原因, 如供给不足, 预期不当, 体制转轨等因素。
(三)中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是: (2—4分)
l‘短期性; 2.非政策性
(答出要点给基本分, 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
1月
联系中国实际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答案
要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 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中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 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 因此, 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 又不能各行其是, 而应该相互协调, 密切配合, 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2—3分)
在中国,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8分)
第一, 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 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 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 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 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 不但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 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
例如, 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它政策的协同; 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
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 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2—4分)
(答出要点给基本分, 视发挥情况酌悄加分)
7月
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 并结合国情论述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
答案
要点: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1—3分) (二)直接原因就是货币供给过多, 但深层次上的原因还有: (5—8分)
1.需求拉上, 包括财政赤字, 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
2.成本推动, 包括工资推动, 利润推动;
3.结构因素, 经济结构和部门结构的失调;
4.其它原因, 如供给不足, 预期不当, 体制转轨等因素。
(三)中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是: (3—4分)
1.短期性; 2.非政策性。
联系中国实际说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答案
要点: 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可从两个方面考察:
(一)货币需求的宏观因素(5—8分)
1.收入。
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2.价格。
从本质上看, 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
价格和货币需求, 特别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 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
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
但也有特殊情况, 需要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
4.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 而且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 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相对固定的比例关系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主要是指债券的利息率或股票的收益率与货币需求反向变动。
6.企业与居民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
当企业对利润预期很高时, 往往有较高的交易性货币需求; 当居民对价格预期较高时, 往往会增加现期消费, 减少储蓄, 居民的货币需求增加。
7.其它因素, 包括: 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民族性格、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
(二)决定中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4—7分)
1.居民的货币需求。
居民交易性货币需求与交易费用和货币收入正相关, 与利率负相关。
居民货币收入逐年增加, 内生地推动了居民货币需求的增长。
2.企业的货币需求。
企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产生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
企业交易成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利率、商品交易费用和商品交易规模。
3.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
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主要为满足履行公共职能的需要, 包括: 职能性货币需求, 预防性货币需求。
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认为现阶段中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
币政策工具?
1.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直接调控, 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可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如信贷规模、利率管制、直接干预等; (3—5分)
2.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间接调控, 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 以及可用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 并分析间接调控下这些工具所具备的优缺点; (3—5分)
3.中国现阶段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 中央银行应大力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指出中国应重点使用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 并经过改革逐步完善这两大政策所需的经济金融条件, 从而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3—5分)
(答出要点给基本分, 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
试论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要点: 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示为: 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
具体来说, 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 金融则居从属地位, 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 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 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2—3分)
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 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2—3分)
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经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2—3
4.在经济发展中, 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 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 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 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 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
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 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 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2—3分)
存款货币: 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 主要是指能够经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
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 能够随时转化为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 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 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货币制度: 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简称币制。
无限法偿: 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 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 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 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 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 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 良币) 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 劣币) 所排斥,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 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 而劣币充斥市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同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经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
牙买加体系: 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 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外汇: 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广义的外汇是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能够使用的债权。
狭义的外汇则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汇率: 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 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
直接标价法: 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 因此也称为应付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 因此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
固定汇率: 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 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