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债与国民经济、外汇收入--1985-2011年

合集下载

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第一篇: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

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

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

“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

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

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周雨-1985年以来中国外债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周雨-1985年以来中国外债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我国外债应债主体分为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委员会、银行、金融 机构和企业等九大类。最近几年由于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外 债应债主体结构已向好的方向发展。
(1)应债主体份额持续减少,从1998年的61%变化为2005年的 39%,降低21个百分点,相对应的是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所占应债 主体比例显著增加。
(2)从应债主体结构看,各部委的主权债务快速减小,2001年 的份额是33.7%,每年减少3.1个百分点,到2008年时达到9.0%。最 后大部分外债都集在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手中,比例达到了20%,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外债风险。
国际商贸 International Trade
1985年以来中国外债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武汉纺织大学 杨浩 周雨 庄思家 廖岑
摘 要:自1985年以来,中国外债流出、流入以及余额变化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我国已经调整外债统计标准,外债规模扩大势头更加强
劲。由于政策的调整,我国政府偿还的外债数量每年都有大幅增加,外债余额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6%左右。2007~2008年,出现了外债流
(3)由于人民币升值,中、外资企业从规避升值风险、减少经营 成本的角度出发,纷纷采取措施,用外币替代本币借款。因此,企业 在交易中采用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的办法,导致外债特别是短期 外债大幅增长。 2.2 外债规模变化状况
按照 时间长 短 分类,国际上 把 外 债 分为 长 期 外 债 和 短 期 外 债。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外债的结构、性质和风险。
1 中国外债结构分析 1.1 来源主体
根据外债来源主体不同的分类标准,外债被我们分为银行金 融机构贷款、政府企业贷款、补偿行贸易债务等几个类别。它们的 变化将会对一个国家的外债数量、期限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在一定 程度上会影响外债的稳定性和风险性,因此每个国家必须重视外 债来源主体结构。

内债和外债

内债和外债

内债和外债记得前段时间在召开两会,看到有很多网友希望了解到我们国家真实具体的内债外债情况。

发现要在网上找到一个可观可信的数据是多么得困难。

2010年的外债数目我是找到了,但是内债好像没有看到什么踪迹。

自从人类社会存在开始,就有了以契约为形式的人类文明,债务就是其中的表现。

古代的文明时期,各国的交流和沟通普遍较少,内债和外债也很少有所涉及。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时平定叛乱等也可以通过对内举债的形式,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就是一个典型。

借钱给国家的无盐氏也得以富甲一方。

至于外债,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应该就是所谓的赔款了,南宋不就是连年赔款的典型吗?个人认为那应该归咎于短期的债务吧。

那个时候的外债总是和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更多的是一个国家政治兴衰的晴雨表吧。

我们把时钟拨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前。

当时的我国政府奉行的是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政策,这段时间我没有经历过,但是我们的一五计划应该是成果显著的,至于后来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等使我们的经济满目疮痍。

但是单从一五计划看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似乎也是可行的。

我们再来看看同一时期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又在做什么呢?自从西方国家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之后,几乎是年年举债,这个时候的他们自然也不例外。

更加上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滞涨,货币政策自然是宽松的。

现在又刚经历了恶劣的金融危机,至今还没有完全复苏,看美国的一个有一个的经济刺激方案,哪一个不是依靠债务来发行。

美国自己国家的人民都提前消费,这个宏伟的计划自然是通过中国大规模得购买美国的国债来支撑的。

回到中国,我们大喊口号要向西方学习,我们选择了改革开放。

所以,从1979年到现在,除了1985年,年年都是赤字。

我们为什么要制造这么多的赤字,国家穷,没有钱,那就要借钱来发展经济。

我们建立宝钢,我们加大基建的力度。

当本次金融海啸袭来的时候,我们国家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要实行这些方案,也离不开巨额的内债和外债吧。

再回顾2010,我们来看看外债:2011年3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外债增长28%至5489.38亿美元(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短期外债占68.44%。

中国历年来的外汇储备

中国历年来的外汇储备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月度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单位:万美元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二是将所有贸易项下对外融资(包括三个月以下的贸易信贷)纳入我国外债统计;三是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从而消除了我国外债数据范围(外债定义)、期限结构划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于2001年11月初按照国际标准定义公布了2001年6月底中国外债数据。

上表中外债数据为国际标准口径数据。

2、表中“贸易信贷”特指三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该数据是按照一般国际经验估算的;而表中“延期付款”则是指三个月以上(不含90天)的贸易信贷,属于登记外债范畴。

外债编制方法说明一、数据来源按照《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年6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

所有债务人在签订对外借款协议之后,必须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财政部和银行以外的债务人对外还本付息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财政部和银行类债务人必须按月向外汇局逐笔报送对外还本付息信息。

在债务人报送相关外债信息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布全国外债情况。

二、指标说明(一)外债定义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有关内容,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合资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全部债务。

(二)债务类型按照债务类型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如下11种类型:(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向国外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6)对外发行债券;(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10)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11)其它。

1950年至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详细图表

1950年至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详细图表

中国历年年末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月度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单位:万美元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二是将所有贸易项下对外融资(包括三个月以下的贸易信贷)纳入我国外债统计;三是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从而消除了我国外债数据范围(外债定义)、期限结构划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于2001年11月初按照国际标准定义公布了2001年6月底中国外债数据。

上表中外债数据为国际标准口径数据。

2、表中“贸易信贷”特指三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该数据是按照一般国际经验估算的;而表中“延期付款”则是指三个月以上(不含90天)的贸易信贷,属于登记外债范畴。

外债编制方法说明一、数据来源按照《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年6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

所有债务人在签订对外借款协议之后,必须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财政部和银行以外的债务人对外还本付息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财政部和银行类债务人必须按月向外汇局逐笔报送对外还本付息信息。

在债务人报送相关外债信息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布全国外债情况。

二、指标说明(一)外债定义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有关内容,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合资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全部债务。

(二)债务类型按照债务类型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如下11种类型:(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向国外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6)对外发行债券;(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10)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11)其它。

中国全口径外债情况表(2014年12月末以来)

中国全口径外债情况表(2014年12月末以来)

1548 144
0 144
0 0 0 1404 0 0 890 514 0 0 253 129 129 0 0 0 0 124 99 0 0 0 0 25 8392 6702 4215 683 1787
1687 170
0 170
0 0 0 1516 0 0 1006 510 0 0 234 108 108 0 0 0 0 126 100 0 0 0 0 27 8455 6696 4249 709 1722
5569 3915
1 22 502 3210 180
长期 货币与存款 债务证券
1184 0
201
1224 0
205
1310 0
270
1295 0
263
1231 0
211
1192 0
183
1139 0
171
1115 0
178
1151 0
217
1118 0
206
1128 0
248
1195 0
293
1234 0
中国全口径外债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美元
2014年 2015年 2015年 2015年 2015年 2016年 2016年 2016年 2016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7年 2018年 2018年 2018年 2018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20年 12月末 3月末 6月末 9月末 12月末 3月末 6月末 9月末 12月末 3月末 6月末 9月末 12月末 3月末 6月末 9月末 12月末 3月末 6月末 9月末 12月末 3月末
1210 111
0 111
0 0 0 1099 0 0 662 437 0 0 673 182 182 0 0 0 0 492 98 0 9 0 0 386 5969 4710 3141 442 1127

我国2011年的国际收支状况

我国2011年的国际收支状况

我国2011年的国际收支状况一、我国国际收支慨况2012年4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修订数据。

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的34%。

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243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是552。

经常转移顺差是253.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到2211亿美元。

证劵净流入196亿美元。

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878亿美元。

较2010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是18%。

注:1.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本表2011年数据由各季度数据累加而成。

二、我国国际收支慨况分析1.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经济也呈现反弹回升态势,涉外经济活动趋于活跃。

虽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续延续顺差格局,但经常项目顺差下降较为明显,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08年以来连续第3年下降,表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改善。

201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34%。

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效,经济增长正在从外需拉动更多转向内外需均衡拉动。

2.资本净流入压力增大我国2011年含净误差与遗漏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1806亿美元。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预估数是当期国际储备变动和经常项目差额相减的结果,包含了净误差与遗漏的影响,与2010年剔除了净误差和遗漏的579亿美元逆差在统计上不完全可比,但资本净流入较大的态势是基本确定的。

资本净流入主要由四方面因素引起:一是直接投资顺差大幅增长。

2011年我国直接投资净流入1704亿美元,同比增长36%。

这主要由于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下降的。

二是商业银行境内外外汇资产摆布发生变动。

2011年商业银行从境外净调回外汇153亿美元,主要用于发放国内外汇贷款,而上年同期是净调出外汇10亿美元,这一反一正的差额达163亿美元。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月度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单位:万美元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二是将所有贸易项下对外融资(包括三个月以下的贸易信贷)纳入我国外债统计;三是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从而消除了我国外债数据范围(外债定义)、期限结构划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于2001年11月初按照国际标准定义公布了2001年6月底中国外债数据。

上表中外债数据为国际标准口径数据。

2、表中“贸易信贷”特指三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该数据是按照一般国际经验估算的;而表中“延期付款”则是指三个月以上(不含90天)的贸易信贷,属于登记外债范畴。

外债编制方法说明一、数据来源按照《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年6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

所有债务人在签订对外借款协议之后,必须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财政部和银行以外的债务人对外还本付息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财政部和银行类债务人必须按月向外汇局逐笔报送对外还本付息信息。

在债务人报送相关外债信息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布全国外债情况。

二、指标说明(一)外债定义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有关内容,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合资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全部债务。

(二)债务类型按照债务类型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如下11种类型:(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向国外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6)对外发行债券;(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10)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11)其它。

1985-2022年中国外债与国民经济、外汇收入

1985-2022年中国外债与国民经济、外汇收入

1985-2022年中国外债与国民经济、外汇收入
注:1.自1998年起,本表将原使用的“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调整为“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以前年份数据均按《中国统计提要1998》中公布数据进行了调整。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数据均为国家统计局最新修正数据。

2.负债率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计算负债率时将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年平均交易中间价折算为美元。

3.自1998年起,本表中的外汇收入指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以前年份的数据均按此国际规范口径进行了调整,据此计算的债务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4. 债务率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比率。

5. 2001年,我国按照当时的国际标准对原外债口径进行了调整,由于调整后的外债数据与2000年及以前年度的外债数据不具可比性,故未计算上表中2001年“外债余额比上年增长”项。

6. 2015年,我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调整了外债统计口径并对外公布全口径外债数据,将人民币外债纳入统计。

为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将2014年末外债数据相应调整为全口径外债数据,由于全口径外债数据与此前外债数据(原口径为外币外债数据)不具可比性,故未计算上表中2014年“外债余额比上年增长”项。

7.自2016年起,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修正数据对本表中上一年数据进行相应调整。

1985-2018年中国外债流动与国民经济、外汇收入

1985-2018年中国外债流动与国民经济、外汇收入
147.2
7.6%
1996
30.95
-20.9%
22.47
-29.1%
8.48
7181.4
2.6%
171.7
6.0%
1997
43.10
39.3%
32.42
44.3%
10.68
7971.5
3.4%
207.2
7.3%
1998
45.66
5.9%
42.48
31.0%
3.18
8519.6
4.1%
207.4
10.9%
17.02
133.8%
0.41
1718.0
3.7%
47.8
8.3%
1990
16.48
-5.5%
9.62
-43.5%
6.86
1887.3
2.4%
57.4
8.7%
1991
18.86
14.4%
12.79
33.0%
6.07
2200.6
3.1%
65.9
8.5%
1992
15.22
-19.3%
13.43
5.0%
1.79
19.01
74006.1
11.3%
2197.9
6.1%
2017
1623.99
27.5%
1434.53
14.3%
189.46
82075.4
11.8%
2422.9
5.5%
2018
1851.32
14.0%
1694.20
18.1%
157.12
90030.9
12.5%

非洲经济发展数据库AfricaEconomyDevelopmentDatabase

非洲经济发展数据库AfricaEconomyDevelopmentDatabase

《EPS数据库介绍》北京福卡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1月1.世界贸易数据库(Worl d Trade Database) (2)2. 世界能源数据库(Worl d Energy Database) (2)3. 世界宏观经济数据库(World Macro Economy Database) (2)4. 世界经济发展数据库(World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base) (2)5. 非洲经济发展数据库(Africa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base) (3)6. 欧亚经济发展数据库(Euro-Asia Economy Development Database) (3)7. 世界教育数据库(World Education Database) (3)8.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China Macro Economy Database) (3)9中国对外经济数据库(China Foreign Economic Database) (4)10中国劳动经济数据库(China Labour Economic Database) (4)11. 中国财政税收数据库(China Finance and Taxation Database) (4)12. 中国金融数据库(China Finance Database) (5)13.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库(China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Database) (5)14. 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China Listed Company Database) (5)15. 中国商品贸易数据库(China Commodity Trade Database) (6)16. 中国地区贸易数据库(China Regional Trad e Database) (6)17. 中国行业贸易数据库(China Industry Trad e Database) (6)18. 中国贸易指数数据库(China Trad e Index Database) (6)19.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数据库(China Commodity Exchange Market Database) (7)20. 中国农林数据库(China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Database) (7)21. 中国三农数据库(China Rural Areas、Agriculture, and Peasantry Database) (7)22. 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库(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st-benefit Database) 823. 中国工业经济数据库(China Industry Economy Database) (8)24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China Industry Business Performance Database) (8)25 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库(China Industry Database) (8)26. 中国工业产品产量数据库(China Industry Product Output Database) (9)27. 中国第三产业数据库(China Tertiary Industry Database) (9)28. 中国科技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Database) (9)29. 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库(China High Technol ogy Industry Database) (9)30. 中国卫生数据库(China Health Database ) (10)31. 中国交通数据库(China Transportation Database) (10)32. 中国环境数据库(China Environment Database) (10)33. 中国海洋数据库(China Marine Database) (11)34. 中国教育数据库(China Education Database) (11)35. 中国旅游数据库(China Tourism Database) (11)36. 中国能源数据库(China Energy Database) (11)37. 中国国土资源数据库(China Land and Resources Database) (12)38. 中国建筑业数据库(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Database) (12)39. 中国房地产数据库(China Real Estate Database) (12)40. 中国城乡建设数据库(China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Database) (13)41. 中国区域经济数据库(China Regional Economy Database) (13)42. 中国城市数据库(China City Database) (13)43. 北京社会发展数据库(Beijing Social Development Database) (14)44. 重庆社会发展数据库(Chongqing Social Devel opment Database ) (14)45. 内蒙古社会发展数据库(Inner Mongolia Social Development Database ) (14)1.世界贸易数据库(World Trade Database)世界贸易数据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司(署)、中国海关,是用于进行国际贸易分析的必不可少的数据库。

1985-2010年中国外债流动与国民经济、外汇收入

1985-2010年中国外债流动与国民经济、外汇收入

1985-2010年中国外债流动与国民经济、外汇收入
《中国统计提要1998》中公布数据进行了调整。

计算负债率时按当年平均交易中间价折美元。

2、第四行“比上年增长”是按不变价格计算。

3、从1998年开始,本报告中的外汇收入指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和服务收入,以前年份的数据均按此国际规范口径进行了调整,据此计算的债务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4、自2001年起,我国按照国际标准对原外债口径进行了调整(具体调整内容见《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有关附注),由于新口径外债数据与2000年外债数据(原口径)不具可比性,故未计算上表中“外债余额比上年增长”项。

5、2009年贸易信贷抽样调查方法进行了调整,按新方法统计的2009年末贸易信贷余额为1617亿美元。

为保证数据的可比性,2001-2008年末贸易信贷余额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6、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国家统计局调整了1993-200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中国历年外债风险指标统计(1985-2017)

中国历年外债风险指标统计(1985-2017)

为 2.负全债口率径是外指债年数末据外.之债前余年额份与未当做年调国整内. 生产总值的比率.债务率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国际收支统计口径
的 易货 出物 口与 收服 入务 的贸 比率;偿债率是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额加上短期外债付息额)与当年国际
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与月艮务贸易出口收入的比率.
7.9
13.9
45.2
2003
6.9
13.3
40.2
2004
3.2
13.5
35.4
2005
3.1
13.1
31.9
2006
2.1
12.4
29.0
2007
2.0
11.0
24.7
2008
1.8
8.6
32.2
2009
2.9
8.5
29.2
2010
1.6
9.1
33.3
2011
1.7
9.3
32.8
2012
1.6
8.7
35.6
2013
1.6
9.1
69.9
2014
2.6
17.2
58.6
2015
5.0
12.5
64.6
22注 外 外00债 债:11167.数 纳20据 入15统.将年计人.我.并民国按币按照照签国约际期货限币划基分金中组长织期数和据短公期布外66特..债19殊.为标保准证(S数DD据S的)调可整11比24了..性70外.将债2统01计4年口末径外并7债对0.数外6 据公相布应全调口整径
14.1
96.5
1993
10.2
13.6
78.0

中国统计年鉴摘要2020:国家外债余额和外债风险指标(1985-2019)

中国统计年鉴摘要2020:国家外债余额和外债风险指标(1985-2019)

2.负债率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负债率时将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年平均交易中间价折
3.债务率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与服务货易出口收入的比率.
4.2015年.我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调整了外债统计口径并对外公布全口径外债数据.将人民币外债纳
短期债务.为保证
数据的可比性.将2014年末外债数据相应调整为全口径外债数据.由于全口径外债较原来的外币外债增加了人民币外债(余额略低于外的"偿债率".
"负债率"和"债务率"等外债风险指标较2013年上升较快.但仍在公认的安全线(公认的"偿债率"."负债率"和"债务率"安全线分别为20%.
5.自2016年起.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修正数据对本表中上一年数据进行相应调整.
摘编自《中国统计摘要2020》
汇管理局公布的年平均交易中间价折算为美元.
公布全口径外债数据.将人民币外债纳入统计.并按照签约期限划分长期和
外债增加了人民币外债(余额略低于外币外债余额).因此.2014年和2015年负债率"和"债务率"安全线分别为20%.20%和100%)以内.
020》。

1985年到2011年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数据汇总及分析

1985年到2011年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数据汇总及分析

国际金融作业对中国经常项目中货物、服务、收益、经常转移的分析——基于1985年到2011年的数据经常账户记录的内容是除了资本金融的交易之外的所有日常的对外经济交易科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往来项目。

按照1996年以后的分类标准,分为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性转移四个项目。

在1996年及其以前的分类标准为对外贸易、非贸易往来、无偿转让三个项目。

说明:①1996年以前的对外贸易即指本国的海关进出口货物所发生的外汇的收支。

而非贸易往来,则包括了港口供应与劳务、货运、投资收支、旅游收支和其他非贸易往来收支。

无偿转让,包含本国和国际组织、国外政府之间的援助和无偿捐赠,和私人的侨汇和居民的其他收入。

可以看出,对外贸易与现今分类中的货物相差不大,而非贸易往来中虽然与现今分类中的服务有差异,但由于其在96年以前所在比例不是很大,因而,在研究货物与服务时,我们将这两项数据视同为货物与服务,放在一张表中来观察,以分析其整体趋势,特此说明,下文中分析收益与经常转移时,将会在96年前后分段分析。

一、经常性项目的总体分析1985年到2011年的经常项目差额、货物与服务差额以及单项差额单位:亿美元①由上表数据所绘制的经常项目差额的线形图如上,根据整理后图表,经常账户在2000年以前是一个阶段,在2000年至2008年为一个阶段,2008年后为另一个阶段。

趋势:2005年之前,整体在顺差与逆差之间波动,后期稳定在较低水平的顺差。

2005年到2008年,经常账户保持顺差,且快速攀升。

2008年后主要受外部影响,下降之后,开始波动。

原因:①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受其影响,贸易顺差开始扩大,为05到08年的快速增长创造条件。

①在2005年,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大规模发行票据对外汇储备资产迅猛增加进行对冲。

经常性项目顺差显著上升。

①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②2008年底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化成全球性金融危机,随后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的抬头对中国外贸出口产生剧烈冲击。

中国1985-2012年外汇储备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1985-2012年外汇储备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1985-2012年外汇储备调查分析报告下图是中国自1985至2012年外汇储备量变化趋势图一.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趋势从总体来看,从1985年2012年呈逐年递增趋势,除了1992年有下降趋势,其他年份较上一年份都成增长趋势。

其中在这18年间越往后变化的幅度越大。

从1985到1994年的十年间我们又可以看出,1985到1988年这三年间增长平缓,从1989年到1991年增长幅度加大,1991年到1993年几乎保持在同一水平,从1993年到1994年增长幅度再次加大,这次增长幅度在1985到1994年的十年间,增长幅度最大。

从1995到2012年的18年间,1995年到2000年的六年间,增长平缓,几乎处于同一水平,从2003年开始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

在2012年达到33100亿美元。

二.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原因通过查阅1985年到2012年的国际收支表,有很大一方面因素就是我国外贸顺差不断增加。

还有近年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保持了顺差;我国在1994年到1996年间,外汇储备债务性特征十分明显,外汇储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资本项目的顺差。

而资本项目的顺差又主要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

自200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不断加剧,投资性资本大量涌入,这是外汇储备量持续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影响我国巨额外汇的储备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

好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本币的地位;二是弥补了国际收支逆差;三是支持本国货币汇率;四是增强国际清偿力,提高向外借款的信用保证;五是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坏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通货膨涨压力,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剧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二是延缓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三是高额的外汇储蓄成本;四是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阐明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特点我国的国际储备由四个部分构成: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