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调查总结(精选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调查总结
劳动力调查总结(精选8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
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劳动力调查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力调查总结篇1
根据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自治州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镇高度重视,认真按照通知的要求,对我镇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劳动力资源摸底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组织协调
劳动力调查有利于了解三台镇的基本民情,有利于更准确的判断整个经济运行走势,有利于提供针对性地就业培训服务。
镇党委、政府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劳动力调查工作,针对此项工作时间紧、调查对象分布广分布散的特点,特将此项工作列为我镇“解放思想谋发展致富增收奔小康回头看”大讨论活动工作之一,并对此次活动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多次会议,对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量化、细化安排,为劳动力调查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各个环节,确保调查质量
(一)充分开展宣传工作。
在多次工作例会及“大讨论”动员会上,向调查员进行宣传。
在调查业务培训中充分宣传调查的重要意义和制度,使培训工作既是业务培训,又是思想、纪律培训。
使每位调查员熟知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表填写方法、注意事项、数据统计及调查表的收集等工作。
(二)人员选调落实到位。
本次调查按照有经验、纪律严、作风好、业务精的原则抽调调查员。
具体是:抽调各驻村工作组、机关工
作人员及各村书记、妇女主任、宣传员等深入农牧民家庭,了解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并详实的填写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表,从而确保了调查工作的开展和调查工作的质量。
(三)为提高培训的效果,我镇劳动保障所对调查员进行了具体的业务培训。
在培训中,根据调查表的填报内容进行逐一逐项的分解学习,调查员提出的各种问题也得到了解答。
同时,结合实际进行了试填表模拟,使业务人员对摸底和入户登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四)明确分工。
培训结束后,及时召集调查员就此项调查工作的分工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责任进行了划分,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详细的布置。
以全镇6个村1个社区为责任单位,将人员进行了合理安排,确保每一小自然村有三名工作人员入户调查。
(五)积极进行摸底调查。
此次调查重点是针对: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我镇户籍的城镇和农村居民进行排查,做到情况准,底数清。
(六)精心组织,严把“五关”。
即:入户关、质量关、进度关、审核关、复查关。
把握调查登记进度,确保调查登记质量,按时、按质、按量全面的完成调查工作任务,顺利做好入户登记工作。
(七)认真进行数据录入。
调查入户工作于12月10日基本结束,劳动保障所所有工作人员将审核工作进行了分工,对每个村的纸质调查表进行了审核,并对审核合格的信息通过“新疆劳动就业统一应用系统”录入,信息录入工作于xx年1月15日结束。
三、劳动力资源的基本情况
三台镇劳动力总数4951中,其中男2571人,女2380人,少数民族1291人。
16—40周岁的劳动力有3076人,41—50周岁有1242人,50—60周岁的有633人。
农村富余劳动力458人。
长期转移1159人,其中男611人,女548人,少数民族154人。
季节性转移人数:825人,其中男430人,女395人,少数民族283人。
有培训意愿213人,培训工种有:挖掘机、装载机、计算机、烹饪、电工、驾驶等。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阶段工作部署
1、在本次劳动力调查期间,三台镇“解放思想谋发展致富增收奔小康回头看”大讨论活动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因此,所有的调查员均是在兼顾日常工作及“大讨论”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入户调查。
在镇领导的合理安排下,通过全体调查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还是在期限内圆满的完成了入户调查任务。
2、下一阶段工作部署。
劳动力调查工作已经顺利结束。
这与所有驻村工作组的协作、全部调查员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根据本次劳动力调查结果,下一阶段将根据实际召开整建制培训,培训群众想学的工种,培训企业需要的工种。
通过此次摸底调查,已全面掌握我镇劳动力资源情况,对今后培训工作有了更明确目标及培训愿望,为之后的农企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积极的在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工作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劳动力调查总结篇2
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做好xx年5月劳动力调查工作,我市精心组织,周密布署,经过各级调查员一个月的辛勤劳动,圆满完成了对抽中的9个小区、507户的调查工作。
现将我市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市市、县两级参加了省级培训会后,及时向领导汇报了会议精神,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抽中县(区)都组建了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调查业务骨干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专门对这项工作做了精心的安排和布署。
为调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宣传、争取配合
宣传是争取群众配合的有效措施,为此,调查工作前及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有线广播、光纤电视、张贴宣传画及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让调查工作家喻户晓。
三、抓住关键,夯实基础
历次调查工作经验说明,调查员素质是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调查员选调上,尽量选用镇村干部,其中,有调查经验、能吃苦耐
劳者优先选用,调查指导员由县(区)有经验、懂业务的骨干担任,从源头上夯实数据质量。
四、搞好培训,规范操作
培训是对调查的操作方法进行细化性规范,是搞好调查的重要基础。
我市各抽中县(区)的调查小区均在两个以上,因此都集中对调查员进行了培训,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步骤及调查时间做了详细讲解,并做了实例分析和当场考试,合格后才准上岗。
五、有序进行,重点突出
为使被调查户不重不漏,在工作步骤上,各个县(区)都严格按照绘图———摸底———登记———抽查———编码———上报的步骤进行,填写调查表做到户不漏人、人不漏项。
对就业、失业等重点指标重点调查,以正确反映就业形势。
六、严格审查,确保质量。
检查是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对调查数据采用自查和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
一是抽中县(区)局在各个工作环节不定点抽查被调查对象的情况;二是市局对四个抽中县(区)进行抽查验收。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解决,从各个环节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总的说来,这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组织有力、开展有序,调查结果真实、可靠,对准确判断我省就业形势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今后,将在提高调查员的调查技巧、加强被调查对象的流动管理、完善调查激励机制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劳动力调查总结篇3
本次抽样调查标准时点为20xx年5月14日,我街道办事处样本框范围为所辖地毯路居委会内07调查小区居民区。
一、组织动员阶段
街道办事处根据区政府要求,于xx年5月10日前分别完成人员职责划分、对外宣传等任务,使入户调查时困难最小化。
二、样本框确认阶段
确认本次地毯路居委会07调查小区无拆迁变化,并再次明确本小
区边界,以文字形式确切表述四至范围,确保辖区不重不漏。
三、调查培训阶段
5月12日,我街被抽中地毯路居委会07调查小区全部完成区域图及调查小区的绘制,街办事处对本次参加调查的调查人员进行了系统、专业的培训,并下发了办公用品。
随后我们明确了本次调查的1名调查指导员、4名调查员,并再次对可能遇到的业务问题进行了研究,从业务上保证按时完成此次调查任务。
四、入户调查阶段
5月14日至22日,地毯路居委会07调查小区调查指导员、调查员放弃休息、克服困难,将各自小区内所有房屋居住情况摸清。
在我街广大调查参与人员共同努力下,整个调查过程中最困难的入户登记阶段于5月22日圆满结束。
由于人口调查的特殊性,单靠正常工作时间难以完成,所以各居委会调查指导员、调查员放弃休息、加班加点,每天清晨7点至晚间9点入户,然后回居委会整理一天资料,10点以后回家。
本次调查中,工作时间的不确定和延长是比较容易克服的困难。
由于地毯路居委会07调查小区人口构成比较复杂,个别居民不但不理解、不配合我们的登记工作,有时甚至恶语相加,把他们对生活的不满、怨恨全部借机发泄到我们的调查员身上,每次面对这种情况,调查员们都能顶住压力,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使他们逐步转变了态度,除极少数拒不填报外,大部分居民都很好地配合了调查工作,使我们掌握了准确的辖区人口数据样本。
五、数据录入阶段
5月23日起,我们组织各居委会普查员对收回的登记表逐项检查和互查,将错项、漏项、笔误、逻辑错误减少到最低。
29日开始,街办事处组织人员开始进行数据录入,最终数据显示本小区共有125户,其中1户为集体户,124户为家庭户,5月14日晚居住本户人数为326,其中16岁及以上人数为310;户口在本户未居住本户人数为2,其中16岁及以上人数为1。
通过数月,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的xx年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作,使
我们掌握了街域内准确的样本人口信息,也为今后的人口数据开发和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力调查总结篇4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经济的发展、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加速了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的情况下,中国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尚处在改革探索之中,国家尚未对农村老年人实现了普遍的社会福利,再加上相关社会制度支持度的不足,使得农村老年人生活不太乐观,这一弱势群体的养老问题的解决与否,不仅仅关系到这一群体是否老有所养,还关系到建设新农村的成败。
老年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针对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增快,虽然社会福利制度和养老制度在不断完善,但农村还是有些许老年人生活较艰苦,甚至孤单度日,这值得大家关注。
二、选取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人口大都从农村迁往城市,种田在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大部分青、中年人都外出打工,每次回家,都感觉到人烟稀迹,看到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没有太多的嘈杂,一般是一片沉寂,除非是农忙时节,否则很少听到吵闹声,希望通过寒假这几天的实践,去观察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引发思考,去更加现实地接触乡村生活,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三、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分析。
(一)生活方式:
1、衣:经过观察,大都穿着朴素。
2、食:三餐较简单,菜色较少。
3、住:一般都住在大约几十平方的就房子,房屋摆设简单,家具简陋。
4、行:一般都呆在村子里,偶尔去赶集买生活用品,没有像城市社区那样的健身场所。
(二)健康状况:
1、老年人一般都带有各种小病。
2、农村医疗条件较差,一个村有时一个卫生所都没有,一个乡才有一个大型的医院。
3、有的老年人还种着几亩田,经常下地劳作。
(三)精神生活:
1、农村青、中年人大都在外打工,子女陪伴在身边的时间较少。
2、农村很少举行大型的活动,除非是开会或者是全村放电影,否则很难聚到一块,娱乐方式较少。
3、一些老年人以打麻将、牌等方式消遣时间,很少讨论国家大事,看书籍等,在家忙着做一些琐碎事情。
(四)家庭关系:
大多数家庭关系都是较和睦的。
劳动力调查总结篇5
一、劳动力整体状况
全市总人口106万,农村劳动力43万,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20余万,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8亩,是重庆辖区的劳务输出大县(市)之一,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达14.9万人,每年带回的经济收入总额在4亿元以上。
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外出经商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永川要在未来7年内建设成为大城市,30%以上的农村人口必须转移到城镇,这其中,首先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吸纳这部分人就业。
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劳动力占68%,30—40岁占27%,40岁以上占5%。
农村劳动力特别中40岁以下的人将是转向城镇的主要人口,他们的转移情况、务工收入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市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二、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去年,我市农村劳动力在永川范围内转移4万人,在重庆市区转
移2万人,重庆市外转移12万人,境外转移累计人数1498人(次)。
重庆市外转移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福建、厦门、上海等沿海城市和新疆、云南等边远地区,境外转移主要在新加坡、南非、阿根迁、日本北海道等十几个国家从事渔业捕捞。
外出人员中,86%的人员从事第二产业,从事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各占7%。
永川范围内转移的劳动力,主要在城区、集镇从事运输、建筑、餐饮、服务业,重庆市内转移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服务、经商业。
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已经呈现出了“三健全”格局。
一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健全。
目前,我市建成了高规格的综合服务大厅和交易大厅,成功与重庆市劳动力市场联网,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框架。
二是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
据调查了解,我市先后建立了劳动技能培训基地26个,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储备基地3个,劳务输出基地5个。
同时,对各类外出民工分别进行登记造册,促进民工有序流动。
仅去年,就帮助民工追收工资96万元,清退保证金1.8万元,督促用工单位替民工参加社会保险850人,处理民工工资争议案件156件。
三是职工技能鉴定和就业准入制度进一步健全。
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我市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制度和预备制度的同时,规范和发展社会力量培训机构18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增加到4家。
三、存在的问题
在对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调查中了解到:三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症结”:
一是自发外出,无序流动。
有关资料显示,除境外劳务输出通过劳动部门外,我市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依靠亲朋好友或自发外出。
由于不规范的劳务输出,这部分民工的劳动权益往往很难得到保障,极易造成用人单位拖欠民工工资、发生劳动争议等侵权行为。
二是文化层次低。
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48%为初中以上文化,30%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小学文化或文盲人员高达20%,大专文化以上仅占2%。
文化偏低,使他们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往往在低层次的产业中竞争,工资收入低,生活工作条件差,劳动福利待遇
得不到较好保障,处于劣势求生状况。
据市农调队和劳动部门抽样调查统计,我市民工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500—700元,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以上,境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500元左右。
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民工高达86%。
这些低水平务工结构,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
三是开发难度达。
我市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而外出务工,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年性转移人数尚需巩固:进一步增加外出人数,又因为有的地方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大量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
四、方向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期看是实现农民增收,远看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途径。
有关人士认为,要实现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必须“六架马车”拉动。
一是以经济增长拉动劳动力转移。
坚定不移地在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努力保持区域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不断创造和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二是以结构调整带动劳动力转移。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农民进入城镇就业的主要途径。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商贸和饮食服务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商贸优势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三是以政策投入驱动劳动力转移。
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在城市自主创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和其它适宜农民进城就业的项目,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四是以职业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
我市应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以培训学校或者中心为基础,建立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基地,凡申请办理《职业资格证》,必须培训合格后有职业培训中心向技能鉴定部门申请鉴定。
努力提高农民工劳动者队伍素质,增强其就业的能力,从
根本上改变其劣势地位。
五是以就业服务推动劳动力转移。
充分利用我市作为全国100个流动就业重点监控点的特有优势,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和各种职介所的作用,加快我市“职业培训、劳动力储蓄、劳务输出、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四大劳务输出基地的建设,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招工用工行为,督促指导各类用人单位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
六是以小城镇建设拉动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调查总结篇6
去年以来,我省各地紧紧抓住“双转移”的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载体和培训网络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农民工转移、就业仍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近日对河源、揭阳、惠来、罗定、博罗、连州等地的调查显示,当前农民工技能培训、转移工作面临着五大突出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1、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压力。
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经营仍较为困难,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吸纳劳动力数量下降,进一步加大了各地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压力。
欠发达地区普遍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给劳动力培训转移带来的双重挤压:一方面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数增加,另一方面本地企业吸纳就业人数下降。
如罗定市调查显示,金融危机不但导致当地外出从业农民工返乡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市内从业的劳动力也受到较大影响,如宏利达公司员工由2008年初的230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1200多人,1100多员工离职;华天龙制衣厂因停工而使员工人数从2100多人锐减至800人。
河源市劳动部门反映,2008年底该市有4.7万人农民工返乡,同时当地部分中小企业裁员或破产,导致1.5万名员工终止劳动关系,进一步增大了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压力。
2、农村现有富余劳动力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
目前,欠发达地区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多为年龄在35岁以上、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缺少就业技能的就业困难对象,理解和接受能力较低,难以实施理论上的培训课程,要实现这部分人群的转移,难度相当大。
而对于企业来说,一般不愿意招用年龄超过35岁的农民工,如何妥善解决“35岁现象”就业难题,对于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技能培训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培训时间限制。
目前,各地对农民工的免费短期培训时间多为1-3个月,实习时间一般占训练时间的三分之二。
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加之实习指导老师不少是当地企业聘请的师傅,指导水平相应较低,因而学员动手能力普遍较弱。
此外,部分农民确实有参加培训的.意愿和需求,但由于不能灵活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加上担心耽误了找工作的机会,没能参加培训。
二是培训资源仍然欠缺。
大部分地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主要依托现有的职业技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完全针对农民的培训基地较少。
不少培训部门存在基础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不够强特别是专业教员缺乏等情况。
三是培训内容仅注重技能培训。
目前,相关培训多是让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仅注重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而对于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法律法规常识讲座和城市文明常识、心理健康知识辅导等培训很少。
4、思想认识仍存在上热下冷的情况。
虽然各地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但不少农户和企业却不“领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各地反映,目前仍有不少农户对劳动力技能培训缺乏认识,认为技能培训浪费时间且作用不大,不愿意去参与培训学习;一些农户表示,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在工厂或企业就业所获得的待遇与未参加技术培训的初中毕业生差不多,况且目前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严峻,与其花费几个月时间培训,还不如早求职、早就业、早挣钱;部分参与了培训的农户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到学习效果;不少企业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怕花时间、怕出钱、怕培训的工人留不住的思想包袱和问题。
5、后续跟踪服务仍较薄弱。
各地在转移、培训、就业等环节均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为农民工提供了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