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诊断(B超) 医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病的特征 • 病变区可见小导管局限性增宽,常
在2mm以上,呈散在分布0.5--1cm的 无回声区,有纤薄包膜回声,后方 回声可增强
腺型小叶增生
形态及轮廓稍不规则,或椭圆形 低回声区,内部回声稍不均匀 境界清楚,或包膜并不太完整 提示小叶增生基础上有纤维腺瘤形
硬化性乳腺病
• 临床:可触及质硬、边界不清肿块,呈弥 漫性、多灶性或局限性,与周围组织分 界不清,不易与乳腺癌鉴别
• 在低回声脂肪层内呈一条粗大的 斜向高回声线
• 垂直扫查时为粗大的点状高回声 • 各条线之间方向可不一致,互不
相交
七、血管
• 较粗的血管可呈无回声管状结构 • 彩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脉彩色
血流图、Doppler 信号、频谱、 最高流速和平均流速等,并测得 PI和RI值
八、乳腺腺体
• 回声类型因脂肪、纤维组织、腺体 所占的比例而异:
• 小叶增生的早期阶段 • 病变区组织增厚,形态和轮廓可不规则 • 境界模糊不清,无包膜回声 • 内部回声稍低于周围乳腺组织 • 有时可见导管结构错乱,分布不均,呈
形态不一的片状微弱回声区 • 纵、横扫查:筛状低回声区,内径不一
囊性小叶增生
• 小叶增生进一步发展 • 小叶退化,以导管腔扩张成囊状为
扫查,并与周围乳腺组织及对侧相应 部位进行比较
• 对乳房外侧的肿块,应侧卧使肿块移 向前方,再行探测
• 正常乳房因组织结构不同各有其 特征性的声象图
• 乳房内出现病变,若破坏了上述 组织结构和声象图规律,即能根 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内 部结构、周围组织改变等特征声 象图进行判断鉴别,做出诊断
• 乳腺呈较均匀中高回声区 • 厚度明显增加,占据整个乳房 • 输乳管增宽并可显示
哺乳期
• 小叶内腺泡明显增多、密集,腺 腔扩大
• 整个乳房饱满、增厚呈高回声 • 分布较不均匀 • 输乳管内径增宽,常可达2-3mm • 垂直扫描时呈圆或椭圆形无回声
绝经期
• 乳腺逐渐萎缩,末梢导管和小叶数 量减少
• 个别可见有钙化的粗点状强回声,伴有声影
腺 瘤
粘液 囊肿
髓样癌
乳腺巨大纤维腺瘤
• 病变范围大,长轴在7厘米以上 • 轮廓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 • 包膜回声常较模糊或不完整 • 内部呈低、中回声,分布不均,常
有条索状高回声及小片无回声区 • 多无侧壁声影,后方回声多不增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不同组织的超声声象图特点
• 乳房由脂肪、纤维组织和腺体组成 • 纤维组织密度高、声阻抗大,呈高回声,腺体
组织密度稍低、呈中等声阻抗,两者组成了乳腺 的高回声声象图 • 液体密度低,声阻抗低,呈无回声区,透声佳 而不产生衰减,后方回声有明显增强 • 脂肪密度和声阻抗介于腺体和液体之间,呈低 回声,其内部的纤维小梁则呈中、高回声线条 • 钙化或骨化由于密度高,声吸收和衰减大,故 呈强回声,病变稍大时,后方出现声影
比观察 • 可进行动态随访,减少漏诊和误诊 • 因技术及仪器的更新,提高了疾病
诊断准确率:80-85% 95%
乳腺超声与钼钯X线比较
乳腺超声
钼钯X线
• 无放射线,无年龄、生 • 有放射线,35岁以上使 理状态限制,适于普查 用,不适于普查
• 对囊实性鉴别准确 • 对囊实性鉴别差
• 对乳腺边缘及贴近胸壁 • 对乳腺边缘及贴近胸壁
• 脂肪浸润增厚,腺体明显变薄或呈 不规则形
• 脂肪低回声被增厚的乳腺韧带包围 时,易误认为肿瘤,转动探头常见 其变形延长,并与周围的脂肪低回 声沟通
乳腺增生症
• 多为纤维和腺上皮增生所致 • 增生组织挤压小输乳管及腺
泡呈小管状 • 偶可有囊状扩张 • 发生于青春期至绝经期 • 20-40岁多见
单纯性小叶增生
乳腺纤维腺瘤回声类型
• 多为较均匀的低回声,包膜回声明显,侧壁声影清 楚,后方回声轻度增强,此种类型最常见
• 呈均匀而细小弱回声,包膜回声及侧壁声影明显, 后方回声增强较明显,呈蝌蚪尾征,多见于妊娠期 及哺乳期
• 呈中等回声,分布常欠均匀,包膜回声及侧壁声影 常不明显,后方回声多不增强,此类型较少见
十、淋巴结
• 正常较小淋巴结不易显示 • 癌性或炎性淋巴结肿大时可显示 • 前者厚径多大于宽径,其敏感性
为41.6%,特异性为98%
正常乳腺在不同生理 状态下的声象图
正常乳腺腺体声象图(1)
• 腺体呈高回声带,表面微微隆起
• 内部回声分布较均匀 • 近乳晕区较厚,向周围逐渐变薄 • 在腋前线及胸骨缘处呈扁平状而消失
乳腺导管内 乳头状瘤病
乳房错构瘤
呈扁平、椭圆形中、低回声,分 布较均匀,包膜回声不明显,与 周围组织回声分界不清,常无侧 壁声影;后方回声可稍有增强
乳房水囊填充物
• 在乳腺后方呈大片无回声区 • 界限清楚 • 边缘光滑 • 类似一扁平不规则形囊肿
乳腺癌
据肿瘤大体形态和组织结 构,其声象图各不相同,以 下分别予以描述
组织内的摄入和排出过程 • 彩色血流/能量图功能提高了对低速、低密度、深层血流
的敏感性,提高了对组织内血管的检出率 • 电影回放功能,实时记录图像信息,利用光盘、软盘、
硬盘存储图像,借助网络通讯,实现资料的电脑化管理
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 简便、易行,适于普查 • 无疼痛、无损伤、无放射线 • 对可疑病变进行反复探测,两侧对
单纯癌
• 临床:多见,癌细胞与间质成分
之比近乎相等
• 声象图:呈低回声,分布欠均,
无包膜回声,与周围分界清楚,轮 廓不规则,常呈锯齿状,向周围组 织侵入,少数呈分叶状,无侧壁声 影;后方回声常稍增强
硬癌
• 临床:较少见。癌细胞少而间质特别丰富,癌 细胞散在分布于大量致密的纤维组织中。切面 灰白色,很像瘢痕,常有典型的灰白色条纹呈 放射状侵入周围组织内
浆细胞性乳腺炎
• 病变多位于乳头乳晕区附近皮下 • 肿物长轴与乳腺导管走向一致 • 界限模糊不清,轮廓不规则、不整齐 • 内部呈低回声,分布不均 • 病变区血流丰富,呈搏动性管状血流 • 乳头周围主导管扩张内径达2-3mm • 易误诊为乳腺癌
乳腺脂肪坏死
• 病变区多位于皮下或乳腺组织内 • 界限清楚,无包膜回声 • 内部大多为低回声,有时为高回声 • 分布欠均匀 • 内部为低回声时,后方回声常有增强 • 随访观察:病变区因结缔组织增生而
• 病变呈米粒至绿豆大小低-中回声,突入 局限性扩张的无回声区内,可有蒂与乳 管壁相连,游离缘不平滑
• 病变较大呈分布不均的中等回声时,界 限模糊,无明显包膜回声,亦无扩张的 无回声区,不易与纤维腺瘤鉴别
• 当病变回声突破管壁,向管外蔓延时, 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
导管内 乳头状 瘤癌变
• 肋软骨:椭圆形低回声区,有时可呈靶环状图 象,有时亦可见钙化的点状强回声及后方衰减
• 胸膜:高回声线状结构,随呼吸而移动 • 肺组织:中、高回声,随呼吸而移动
3
•肋骨:强 回声后方伴 声影,并使 胸肌回声深 部呈向上凹 陷性压迹
•肋软骨: 椭圆形低 回声区
肋软骨:椭 圆形低回声 区呈靶环状 图象,钙化 的点状强回 声及后方衰 减
正常乳腺腺体声象图(3)
• 腺体呈细带状高回声:
• 对脂肪特别丰满而侵入腺叶间组织 时,腺体呈飘带状高回声或细带状 高回声
• 有时只见脂肪组织低回声及纤维组 织高回声而无腺体回声。
青春前期未成熟型乳腺
• 乳房较薄 • 腺体及纤维组织混杂,分布均匀 • 常呈弥漫均匀分布的低、中回声 • 间以纤维结构导致的线状高回声 • 输乳管结构回声常不明显。
青春发育期
• 乳腺发育 • 大部分为腺体组织间以纤维组织 • 脂肪低回声层极薄 • 腺体呈较均匀分布的中、高回声 • 输乳管回声也不明显
成年生育期
• 腺体厚薄,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一般在1.5—3cm。
• 小叶布满整个乳房 • 腺体呈高回声带 • 边缘轮廓可呈波浪型、线型或三
角形状隆起
妊娠期
• 小叶及腺泡增多,血流增加,间 质水肿
• 声象图:病变区形态不规则,与周围无 明显分界、无包膜回声
• 内部呈弱低、中回声,分布欠均匀,有 时见形状不一的线状高回声
•后方回声可稍有减弱
急性乳腺炎
• 炎症区组织增厚呈低回声,分布欠均匀 • 脓肿形成时,可见数目、大小和形态不
一的无回声区,界限清楚,脓液稠厚时 ,可见分布不均匀的低回声区 • 大脓肿的深部回声常较浅部稍高而密, 二者之间有液平面可见 • 常在乳晕、脂肪层、腺体等部位出现 • 在深筋膜表面时呈一带状无回声区
的肿瘤较少漏诊
的肿瘤易漏诊
• 显示钙化或毛刺能力差 • 能准确显示钙化或毛刺
• 受检查医师的 影响大 • 受检查医师的 影响小
检查方法
• 仪器:B超、彩色多普勒 • 探头频率:7.5 MHz以上 • 探测前准备:避开月经期
检查步骤
• 仰卧位,暴露双侧乳房 • 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连续扫查 • 对有病变处应增加纵切、横切及斜切
乳腺超声诊断
超声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历史
• 1951年 Wild用A超探测乳腺 • 1952年 Wild用15MHz高频探头 • 1958年 我国开始使用A超 • 70年代中 B超的应用 • 70年代后 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
乳腺B超诊断的发展趋势
• 超高频20MHz探头,提高对乳腺声象图的分辨率 • 造影剂成像技术,增强二维图象分辨率 • 造影剂声学定量时间曲线,能动态分析造影剂在感兴趣
逐渐缩小,内部回声则逐渐增多增高
单纯性囊肿
• 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 • 有时病变内部有稀疏小点,呈飘移
现象 • 界限清楚,有包膜回声 • 轮廓光滑、整齐 • 可见侧壁声影,后方回声增强,呈
乳汁潴留囊肿
• 乳房内呈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病变 • 界限清楚,边缘处有包膜样中等回声 • 轮廓光滑、整齐 • 侧壁声影常不明显,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 内部回声视乳汁稀释而异: • 囊肿含水分多时呈无回声或低弱回声 • 水分减少时为分布较均匀的的低回声
乳腺良性肿物
• 乳腺纤维腺瘤 • 乳腺巨大纤维腺瘤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 乳房脂肪瘤 • 乳房水囊填充物
乳腺纤维腺瘤
• 大多呈圆形、椭圆形、扁形,少数呈分 叶状
• 界限清楚,轮廓光滑、整齐 • 多可见完整中强包膜回声 • 多伴侧壁声影,病变早期时部分因包膜
纤薄致包膜回声和侧壁声影不明显
正常乳房
• 从表浅到深部逐层显示: • 皮肤、乳头、乳晕下组织 • 皮下脂肪 • 腺体组织、悬韧带、输乳管 • 乳房后组织
一、皮肤
• 呈两条高回声线状结构 • 乳晕处往往成一较粗单线 • 厚度0.5-2 mm
二、乳头
• 呈椭圆形中等、低回声 • 分布较均匀 • 有时乳头显示接近无回声区 • 后方可出现声影
2-3mm
五、皮下组织
• (1)由脂肪、纤维组织及韧带构成:
• 脂肪层声象图呈低回声带,分布欠均匀 • 厚度随个体、部位而不同 • 其内的纤薄纤维分隔可产生中等回声线,
分布、方向常不一致
• (2)淋巴管:
• 沿导管呈网状走行,因炎性水肿或癌性浸润 致淋巴管扩张时,呈低回声
六、乳房悬韧带(cooper氏韧带)
• 脂肪少而纤维组织多时,呈稍不匀 称的高回声
• 富于脂肪时,呈大片的低回声 • 当脂肪的低回声区为腺体和纤维组
织高回声包围时,类似实质性肿瘤
九、乳腺后方组织结构
• 乳腺后脂肪层:一条菲薄的低回声带 • 胸大肌及前、后缘筋膜:平行的稀疏的直线状
中等回声束带,回声强度类似纤维组织
• 肋骨: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并使胸肌回声深部 呈向上凹陷性压迹
于脂肪低回声区内 • 外上象限回声较厚,有时延伸至腋下
正常乳腺腺体声象图(2)
• 腺体呈三角形高回声隆起:
• 乳房内脂肪组织较多时,可明确显 示脂肪低回声区内的粗条状高回声 cooper氏韧带
• 此韧带可与腺体连接使腺体向上突 起形如三角形的顶点,腺体深部则 为三角形的底部,在声象图上类似 山峦状高回声
乳头
•呈椭圆形中 等、低回声 •分布较均匀
乳头
•有时乳头显示接 近无回声区 •后方可出现声影
三、乳晕下组织
• 无皮下脂肪,呈中等回声 • 有时大导管可显示为无回声 • 输乳窦最宽处不超过3mm
四、输乳管
• 呈径向分布的管状无回声带 • 导管内容物较稠时呈微弱回声 • 输乳管很细,最宽处不超过2mm • 近乳头前扩张成输乳窦,内径达
在2mm以上,呈散在分布0.5--1cm的 无回声区,有纤薄包膜回声,后方 回声可增强
腺型小叶增生
形态及轮廓稍不规则,或椭圆形 低回声区,内部回声稍不均匀 境界清楚,或包膜并不太完整 提示小叶增生基础上有纤维腺瘤形
硬化性乳腺病
• 临床:可触及质硬、边界不清肿块,呈弥 漫性、多灶性或局限性,与周围组织分 界不清,不易与乳腺癌鉴别
• 在低回声脂肪层内呈一条粗大的 斜向高回声线
• 垂直扫查时为粗大的点状高回声 • 各条线之间方向可不一致,互不
相交
七、血管
• 较粗的血管可呈无回声管状结构 • 彩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脉彩色
血流图、Doppler 信号、频谱、 最高流速和平均流速等,并测得 PI和RI值
八、乳腺腺体
• 回声类型因脂肪、纤维组织、腺体 所占的比例而异:
• 小叶增生的早期阶段 • 病变区组织增厚,形态和轮廓可不规则 • 境界模糊不清,无包膜回声 • 内部回声稍低于周围乳腺组织 • 有时可见导管结构错乱,分布不均,呈
形态不一的片状微弱回声区 • 纵、横扫查:筛状低回声区,内径不一
囊性小叶增生
• 小叶增生进一步发展 • 小叶退化,以导管腔扩张成囊状为
扫查,并与周围乳腺组织及对侧相应 部位进行比较
• 对乳房外侧的肿块,应侧卧使肿块移 向前方,再行探测
• 正常乳房因组织结构不同各有其 特征性的声象图
• 乳房内出现病变,若破坏了上述 组织结构和声象图规律,即能根 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内 部结构、周围组织改变等特征声 象图进行判断鉴别,做出诊断
• 乳腺呈较均匀中高回声区 • 厚度明显增加,占据整个乳房 • 输乳管增宽并可显示
哺乳期
• 小叶内腺泡明显增多、密集,腺 腔扩大
• 整个乳房饱满、增厚呈高回声 • 分布较不均匀 • 输乳管内径增宽,常可达2-3mm • 垂直扫描时呈圆或椭圆形无回声
绝经期
• 乳腺逐渐萎缩,末梢导管和小叶数 量减少
• 个别可见有钙化的粗点状强回声,伴有声影
腺 瘤
粘液 囊肿
髓样癌
乳腺巨大纤维腺瘤
• 病变范围大,长轴在7厘米以上 • 轮廓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 • 包膜回声常较模糊或不完整 • 内部呈低、中回声,分布不均,常
有条索状高回声及小片无回声区 • 多无侧壁声影,后方回声多不增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不同组织的超声声象图特点
• 乳房由脂肪、纤维组织和腺体组成 • 纤维组织密度高、声阻抗大,呈高回声,腺体
组织密度稍低、呈中等声阻抗,两者组成了乳腺 的高回声声象图 • 液体密度低,声阻抗低,呈无回声区,透声佳 而不产生衰减,后方回声有明显增强 • 脂肪密度和声阻抗介于腺体和液体之间,呈低 回声,其内部的纤维小梁则呈中、高回声线条 • 钙化或骨化由于密度高,声吸收和衰减大,故 呈强回声,病变稍大时,后方出现声影
比观察 • 可进行动态随访,减少漏诊和误诊 • 因技术及仪器的更新,提高了疾病
诊断准确率:80-85% 95%
乳腺超声与钼钯X线比较
乳腺超声
钼钯X线
• 无放射线,无年龄、生 • 有放射线,35岁以上使 理状态限制,适于普查 用,不适于普查
• 对囊实性鉴别准确 • 对囊实性鉴别差
• 对乳腺边缘及贴近胸壁 • 对乳腺边缘及贴近胸壁
• 脂肪浸润增厚,腺体明显变薄或呈 不规则形
• 脂肪低回声被增厚的乳腺韧带包围 时,易误认为肿瘤,转动探头常见 其变形延长,并与周围的脂肪低回 声沟通
乳腺增生症
• 多为纤维和腺上皮增生所致 • 增生组织挤压小输乳管及腺
泡呈小管状 • 偶可有囊状扩张 • 发生于青春期至绝经期 • 20-40岁多见
单纯性小叶增生
乳腺纤维腺瘤回声类型
• 多为较均匀的低回声,包膜回声明显,侧壁声影清 楚,后方回声轻度增强,此种类型最常见
• 呈均匀而细小弱回声,包膜回声及侧壁声影明显, 后方回声增强较明显,呈蝌蚪尾征,多见于妊娠期 及哺乳期
• 呈中等回声,分布常欠均匀,包膜回声及侧壁声影 常不明显,后方回声多不增强,此类型较少见
十、淋巴结
• 正常较小淋巴结不易显示 • 癌性或炎性淋巴结肿大时可显示 • 前者厚径多大于宽径,其敏感性
为41.6%,特异性为98%
正常乳腺在不同生理 状态下的声象图
正常乳腺腺体声象图(1)
• 腺体呈高回声带,表面微微隆起
• 内部回声分布较均匀 • 近乳晕区较厚,向周围逐渐变薄 • 在腋前线及胸骨缘处呈扁平状而消失
乳腺导管内 乳头状瘤病
乳房错构瘤
呈扁平、椭圆形中、低回声,分 布较均匀,包膜回声不明显,与 周围组织回声分界不清,常无侧 壁声影;后方回声可稍有增强
乳房水囊填充物
• 在乳腺后方呈大片无回声区 • 界限清楚 • 边缘光滑 • 类似一扁平不规则形囊肿
乳腺癌
据肿瘤大体形态和组织结 构,其声象图各不相同,以 下分别予以描述
组织内的摄入和排出过程 • 彩色血流/能量图功能提高了对低速、低密度、深层血流
的敏感性,提高了对组织内血管的检出率 • 电影回放功能,实时记录图像信息,利用光盘、软盘、
硬盘存储图像,借助网络通讯,实现资料的电脑化管理
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 简便、易行,适于普查 • 无疼痛、无损伤、无放射线 • 对可疑病变进行反复探测,两侧对
单纯癌
• 临床:多见,癌细胞与间质成分
之比近乎相等
• 声象图:呈低回声,分布欠均,
无包膜回声,与周围分界清楚,轮 廓不规则,常呈锯齿状,向周围组 织侵入,少数呈分叶状,无侧壁声 影;后方回声常稍增强
硬癌
• 临床:较少见。癌细胞少而间质特别丰富,癌 细胞散在分布于大量致密的纤维组织中。切面 灰白色,很像瘢痕,常有典型的灰白色条纹呈 放射状侵入周围组织内
浆细胞性乳腺炎
• 病变多位于乳头乳晕区附近皮下 • 肿物长轴与乳腺导管走向一致 • 界限模糊不清,轮廓不规则、不整齐 • 内部呈低回声,分布不均 • 病变区血流丰富,呈搏动性管状血流 • 乳头周围主导管扩张内径达2-3mm • 易误诊为乳腺癌
乳腺脂肪坏死
• 病变区多位于皮下或乳腺组织内 • 界限清楚,无包膜回声 • 内部大多为低回声,有时为高回声 • 分布欠均匀 • 内部为低回声时,后方回声常有增强 • 随访观察:病变区因结缔组织增生而
• 病变呈米粒至绿豆大小低-中回声,突入 局限性扩张的无回声区内,可有蒂与乳 管壁相连,游离缘不平滑
• 病变较大呈分布不均的中等回声时,界 限模糊,无明显包膜回声,亦无扩张的 无回声区,不易与纤维腺瘤鉴别
• 当病变回声突破管壁,向管外蔓延时, 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
导管内 乳头状 瘤癌变
• 肋软骨:椭圆形低回声区,有时可呈靶环状图 象,有时亦可见钙化的点状强回声及后方衰减
• 胸膜:高回声线状结构,随呼吸而移动 • 肺组织:中、高回声,随呼吸而移动
3
•肋骨:强 回声后方伴 声影,并使 胸肌回声深 部呈向上凹 陷性压迹
•肋软骨: 椭圆形低 回声区
肋软骨:椭 圆形低回声 区呈靶环状 图象,钙化 的点状强回 声及后方衰 减
正常乳腺腺体声象图(3)
• 腺体呈细带状高回声:
• 对脂肪特别丰满而侵入腺叶间组织 时,腺体呈飘带状高回声或细带状 高回声
• 有时只见脂肪组织低回声及纤维组 织高回声而无腺体回声。
青春前期未成熟型乳腺
• 乳房较薄 • 腺体及纤维组织混杂,分布均匀 • 常呈弥漫均匀分布的低、中回声 • 间以纤维结构导致的线状高回声 • 输乳管结构回声常不明显。
青春发育期
• 乳腺发育 • 大部分为腺体组织间以纤维组织 • 脂肪低回声层极薄 • 腺体呈较均匀分布的中、高回声 • 输乳管回声也不明显
成年生育期
• 腺体厚薄,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一般在1.5—3cm。
• 小叶布满整个乳房 • 腺体呈高回声带 • 边缘轮廓可呈波浪型、线型或三
角形状隆起
妊娠期
• 小叶及腺泡增多,血流增加,间 质水肿
• 声象图:病变区形态不规则,与周围无 明显分界、无包膜回声
• 内部呈弱低、中回声,分布欠均匀,有 时见形状不一的线状高回声
•后方回声可稍有减弱
急性乳腺炎
• 炎症区组织增厚呈低回声,分布欠均匀 • 脓肿形成时,可见数目、大小和形态不
一的无回声区,界限清楚,脓液稠厚时 ,可见分布不均匀的低回声区 • 大脓肿的深部回声常较浅部稍高而密, 二者之间有液平面可见 • 常在乳晕、脂肪层、腺体等部位出现 • 在深筋膜表面时呈一带状无回声区
的肿瘤较少漏诊
的肿瘤易漏诊
• 显示钙化或毛刺能力差 • 能准确显示钙化或毛刺
• 受检查医师的 影响大 • 受检查医师的 影响小
检查方法
• 仪器:B超、彩色多普勒 • 探头频率:7.5 MHz以上 • 探测前准备:避开月经期
检查步骤
• 仰卧位,暴露双侧乳房 • 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连续扫查 • 对有病变处应增加纵切、横切及斜切
乳腺超声诊断
超声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历史
• 1951年 Wild用A超探测乳腺 • 1952年 Wild用15MHz高频探头 • 1958年 我国开始使用A超 • 70年代中 B超的应用 • 70年代后 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
乳腺B超诊断的发展趋势
• 超高频20MHz探头,提高对乳腺声象图的分辨率 • 造影剂成像技术,增强二维图象分辨率 • 造影剂声学定量时间曲线,能动态分析造影剂在感兴趣
逐渐缩小,内部回声则逐渐增多增高
单纯性囊肿
• 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 • 有时病变内部有稀疏小点,呈飘移
现象 • 界限清楚,有包膜回声 • 轮廓光滑、整齐 • 可见侧壁声影,后方回声增强,呈
乳汁潴留囊肿
• 乳房内呈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病变 • 界限清楚,边缘处有包膜样中等回声 • 轮廓光滑、整齐 • 侧壁声影常不明显,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 内部回声视乳汁稀释而异: • 囊肿含水分多时呈无回声或低弱回声 • 水分减少时为分布较均匀的的低回声
乳腺良性肿物
• 乳腺纤维腺瘤 • 乳腺巨大纤维腺瘤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 乳房脂肪瘤 • 乳房水囊填充物
乳腺纤维腺瘤
• 大多呈圆形、椭圆形、扁形,少数呈分 叶状
• 界限清楚,轮廓光滑、整齐 • 多可见完整中强包膜回声 • 多伴侧壁声影,病变早期时部分因包膜
纤薄致包膜回声和侧壁声影不明显
正常乳房
• 从表浅到深部逐层显示: • 皮肤、乳头、乳晕下组织 • 皮下脂肪 • 腺体组织、悬韧带、输乳管 • 乳房后组织
一、皮肤
• 呈两条高回声线状结构 • 乳晕处往往成一较粗单线 • 厚度0.5-2 mm
二、乳头
• 呈椭圆形中等、低回声 • 分布较均匀 • 有时乳头显示接近无回声区 • 后方可出现声影
2-3mm
五、皮下组织
• (1)由脂肪、纤维组织及韧带构成:
• 脂肪层声象图呈低回声带,分布欠均匀 • 厚度随个体、部位而不同 • 其内的纤薄纤维分隔可产生中等回声线,
分布、方向常不一致
• (2)淋巴管:
• 沿导管呈网状走行,因炎性水肿或癌性浸润 致淋巴管扩张时,呈低回声
六、乳房悬韧带(cooper氏韧带)
• 脂肪少而纤维组织多时,呈稍不匀 称的高回声
• 富于脂肪时,呈大片的低回声 • 当脂肪的低回声区为腺体和纤维组
织高回声包围时,类似实质性肿瘤
九、乳腺后方组织结构
• 乳腺后脂肪层:一条菲薄的低回声带 • 胸大肌及前、后缘筋膜:平行的稀疏的直线状
中等回声束带,回声强度类似纤维组织
• 肋骨: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并使胸肌回声深部 呈向上凹陷性压迹
于脂肪低回声区内 • 外上象限回声较厚,有时延伸至腋下
正常乳腺腺体声象图(2)
• 腺体呈三角形高回声隆起:
• 乳房内脂肪组织较多时,可明确显 示脂肪低回声区内的粗条状高回声 cooper氏韧带
• 此韧带可与腺体连接使腺体向上突 起形如三角形的顶点,腺体深部则 为三角形的底部,在声象图上类似 山峦状高回声
乳头
•呈椭圆形中 等、低回声 •分布较均匀
乳头
•有时乳头显示接 近无回声区 •后方可出现声影
三、乳晕下组织
• 无皮下脂肪,呈中等回声 • 有时大导管可显示为无回声 • 输乳窦最宽处不超过3mm
四、输乳管
• 呈径向分布的管状无回声带 • 导管内容物较稠时呈微弱回声 • 输乳管很细,最宽处不超过2mm • 近乳头前扩张成输乳窦,内径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