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市2023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
地理2024.1(答案在最后)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年的3~4月,校园里总是会开满美丽的樱花,表1示意高一某同学就校园里的樱花所做的资料卡片。
据此完成1~2题。
表1
中文名界门纲
樱花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简介:蔷薇科、樱亚属植物,原产于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地区,乔木,高4~16m,树皮灰色。
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
1.与樱花属同一门的植物,在以下哪个地质年代繁荣()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樱花所属的被子植物类在中生代时期开始出现,下列事件同属于中生代的是()
A.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B.大部分哺乳动物目崛起
C.鸟类出现,恐龙繁荣
D.两栖动物出现,鱼类繁荣
在我国古诗词或谚语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如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下方气温较低的直接原因是()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减弱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①弱,夜晚②弱
B.白天④强,夜晚②强
C.白天①强,夜晚③强
D.白天④弱,夜晚③弱
每年的9月16日是保护臭氧层国际日。
大部分臭氧位于离地球表面10~40km的高空,属于“好的”臭氧。
地球表面由污染物形成的过量的臭氧可能对人类、植物及动物造成危害,是“坏的”臭氧。
如图示意2017~2019年河南省某地区近地面200m以下臭氧月均浓度变化。
据此完成5~6题。
5.“好的”臭氧多分布于大气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6.据图可知()
A.臭氧含量随温度升高持续增加
B.夏季近地面臭氧含量较多
C.臭氧含量变化与人类无关
D.高空臭氧量不受地面影响
天灯(又称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点燃后可徐徐升空,古时多用于传递讯息,现多用于祈福许愿。
如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若在图中a、b、c、d四地放飞孔明灯,飞得较高的两地与飞得较快的地方分别是()
A.a地b地、①地
B.a地d地、②地
C.b地c地、①地
D.c地d地、②地
8.若在图中①地放飞孔明灯,则其飞行方向是()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某地理研学小组在济南市开展“探泉之成因”研学活动。
如图为该小组绘制的济南泉水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图4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水汽输送
10.图示济南泉水水循环(
)
①促进了水体的更新②参与海陆间大循环③只参与陆上内循环④促进了物质的迁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鲅鱼主要栖息于浅海大陆架区,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有分布。
鲅鱼夏季一般栖息于近海的中上层,冬季则栖息在中下层,每年4~5月和9~10月都是其季节性洄游高峰期。
如图示意2013年我国四大海区海洋表层月均水温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1~12题。
11.1月份我国四大海区水温差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海区面积
B.离陆远近
C.太阳辐射
D.封闭程度12.每年4~5月,鲅鱼的洄游路线是(
)
A.南海到东海
B.东海到黄海
C.渤海到东海
D.黄海到东海
2021年11月初,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校园内举行观察植物的活动。
甲、乙两小组分别选取不同的树种作为观察对象,并制作了观察记录表(表2),教师对此给予了肯定。
据此完成:13~15题。
表2
甲组
乙组
植物图示
基本
树干高十余米,树上叶子较为稀疏,呈黄色;树下有很多呈黄褐色的落叶,叶片多
树干高7米以上,树叶对生,革质,长5~14cm,宽3.5~6cm,先端尖,基部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
特
呈纸质,宽而薄树下没有黄色的落叶
征
13.根据观察结果,判断甲、乙两小组观察的植物分别属于()
A.都是落叶林
B.常绿林、落叶林
C.都是常绿林
D.落叶林、常绿林
14.推测该学校可能位于()
A.海口
B.南京
C.天津
D.哈尔滨
15.造成同一校园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的主要原因是()
A.校园纬度跨度大
B.校园相对高度较大
C.受局地气候影响
D.工引种其他植被
大窝凼是面积较大的喀斯特洼地,周围峰丛封闭,没有地表出水口,大气降水只能通过洼地内的落水洞、岩石裂隙等排入地下河,遇到暴雨天气时,易形成洼地内涝。
为减少内涝发生,“天眼”建设者对大窝凼进行了封山育林。
图6示意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岩溶水文模式。
据此完成16~17题。
16.大窝函遇到暴雨天气易发生内涝的原因可能是()
A.地下河排水能力较差
B.地表坡度小,排水慢
C.地下水大量涌出地表
D.地势高,雨水蒸发弱
17.通过封山育林减轻喀斯特洼地内涝的地理原理是()
A.增加叶面蒸腾,减少洼地地表积水
B.降低山坡气温,减少对流雨降水量
C.促进地表水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D.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堵塞渗水通道
2023年暑假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沿着某河流干流从河口到源头进行地貌考察。
如图示意研学小组绘制的该河流沿途地貌。
据此完成18~20题。
18.研学小组在①地可以观察到()
A.“V”形谷
B.冲积扇
C.河曲
D.三角洲
19.研学小组观察到牛轭湖的地点最可能位于()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0.研学小组沿途可观察到()
A.耕地规模变小
B.沉积物颗粒变小
C.河面宽度变大
D.河谷深度变浅
某学校高一地理研学小组利用暑假开展研学旅行,进行了土壤的野外观察调研。
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剖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年代测定,制作了采样点垂直剖面(如图)。
据此完成21-22题。
21.同学们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发现:剖面中从地表向下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
①土层颜色越来越深②有机质含量越来越高③质地越来越粗④空隙越来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推测目前该采样点所在地区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石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
D.土地污染
2021年第18号台风“圆规”于10月13日15时40分左右登陆海南省琼海市沿海,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成为2021年以来影响华南的最强台风。
如图示意台风“圆规”的移动路径。
据此完成23~25题。
23.台风“圆规”登陆海南岛时,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海陆间水汽输送
24.此次台风给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灾害不包括()
A.风暴潮
B.洪涝C海啸 D.泥石流
25.加强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手段,实时监测台风位置及移动路径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精密跟踪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为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我国积极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加快低碳建筑的推广和发展,图10
示意1981~2012年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11示意“日光城”拉萨某地“低碳建筑”。
与普通建筑相比,低碳建筑不仅增加了光伏发电板,还设计了双层玻璃、鹅卵石和可控开关(甲、乙、丙、丁)。
图10图11
(1)概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拉萨某地低碳建筑选择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的自然原因。
(4分)
(2)分析低碳建筑中鹅卵石在白天的作用。
(2分)
(3)图12中,能说明双层玻璃层可以有效保存房屋内热量的是(A或B)图,并用温室效应原理简要解释。
(6分)
图12
(4)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的白天为减少屋内耗能,应该关闭开关和,打开其它两个开关,在图11中环线处添画箭头,以表示冬季白天室内气流运动方向。
(4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临沂市某高中学校海梦环保社的社员们发现,每当暴雨过后,校园道路常会出现积水的现象。
社员们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校园积水的原因,经讨论研究后提出了构建学校海绵校园的规划与设想,共谋学校的绿色发展。
图13和图14分别示意该校校园道路积水实景及海绵校园规划设计原理。
图13图14
注:下凹式绿地主要由校园内的草坪改建而成,地势中低周高,截面一般为倒三角形、半圆形等。
(1)请从下垫面的角度分析暴雨过后该校校园道路积水的原因。
(4分)
(2)推测该校今后建设海绵校园时选取的路面材料应具备的特点。
(2分)
(3)环保社设计的海绵校园规划能否彻底解决校园积水问题,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2023年5月,贵州省启动了题为“邂逅青绿之美,庇护脆弱之魅”的喀斯特地貌科普宣传月活动。
巴蜀中学高一学生“云参观”了此次展览,收获颇丰。
材料一如图示意同学们云参观之后所绘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材料二同学们在活动中纷纷被“贵州喀斯特家族群聊展板”吸引,展板内容如下:
甲:“我家有34个洞口、5条地下河,这地形条件,堪称密逃届绝绝子。
”
乙:“我家的亲戚还有不少在地上,有的是连体成丛,有的是孤身成峰。
”
丙:“我发育慢,一万年才长高一米,因此我已是高寿。
”
丁:“我们溶洞纯纯是靠老天爷赏饭吃,容貌和才艺各有千秋,是名副其实的颜值‘喀’。
”
(1)请按照演变过程将材料一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排序并说明理由。
(6分)
(2)本次宣传月主题为“邂逅青绿之美,庇护脆弱之魅”,请结合材料二,根据对此主题的理解,谈谈如何对喀斯特地貌进行保护性开发。
(6分)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北京某校学生学习土壤时开展了校内外实践活动。
任务一:采集校园土样,做实验
同学们分别在校园内三地采集土壤样本(如图),老师提醒采样同学记录前两天的降水状况。
(1)从如图中三地采集样本,可以用来对比(要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该要素对土壤中(成分)影响显著。
记录降水状况的目的是。
(4分)
任务二: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做对比
同学们在不同地点,利用半圆钻采集土壤剖面,并绘制成示意图(如图)。
图(a)采集地点是昌平区七王坟,图(b)采集地点是校园。
(2)对比(a)(b)两图可以看出,昌平区七王坟土壤剖面结构更为(复杂/简单),从地面垂直向下,其有机质含量逐渐。
(2分)
校园土壤剖面10~45cm出现一层,成分与上下层之间无明显关联,从土壤形成过程角度考虑,推断主要是受要素的影响。
(2分)
任务三:探索土壤与人类关系
(3)土壤处于四个圈层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为的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也为人类种植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被称为“食物之源”。
简析为了保护和持续提高土壤肥力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4分)
临沂市2023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D
2.C
3.B
4.D
5.B
6.B
7.C
8.A
9.A10.B11.C12.B13.D14.C15.D
16.A17.D18.A19.C20.A21.A22.C23.B24.C25.D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26.(16分)
(1)特点:空间分布不均;(1分)从西北向东南减少。
(1分)
原因:拉萨太阳能丰富;(1分)太阳能清洁可再生。
(1分)
(2)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
(2分)
(3)A(2分)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穿透玻璃进入房屋;(2分地面发出的电磁波为长波辐射,几乎不能穿透玻璃,起到了保温作用。
(2分)
(4)甲(1分)丙(1分)
(2分)
27.(10分)
(1)路面硬化,制约雨水下渗;局部路面不平,低洼处排水不畅;部分道路趋于平坦,中央水流不畅;道路两侧排水口较少,影响雨水排放。
(每个要点2分,共4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
(2)易渗水;多孔隙;抗压、耐磨、不易被侵蚀等。
(每个要点1分,共2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3)能。
理由:原有的道路和停车场路面被改造为透水路面,有利于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改善了下雨时校园路面积水严重的现象;(2分)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等装置能有效吸纳雨水并储存。
(2分)
不能。
理由:校园部分路段和建筑屋顶趋于平坦,雨后汇水量大,而雨水回收装置容量有限,仍可能存在积水问题;(2分)临沂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遇上极端强降水天气可能出现校园积水问题。
(2分)
28.(12分)(1)形成过程:②③①(2分)
理由:喀斯特地貌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受到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岩体部分越来越少;(2分)在流水的作用下,溶洞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育过程。
(2分)
(2)注意植被保护,适度开发;利用地貌景观发展旅游业;利用生物资源发展生物培育;在较为平坦的低地,发展种植业。
(每个要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
29.(12分)
(1)生物(1分)有机质(1分)排除降水差异对土壤的影响(2分)
(2)复杂(1分)减少(1分)沙子(1分)人类活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