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路遥纪录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观《路遥纪录片》有感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北斗七星照耀下的苍凉的北方原野,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多民族交融区域。
也许是历史对这块土地的陶染,亦或是环境对这片土地的影响,追溯到光辉十三年的毛泽东,追溯到罗宾汉式的英雄刘志丹、谢子长,追溯到斯巴达克式的悲剧英雄横行天下的李自成、叱诧风云的民族英雄韩世忠,甚至一直追溯到民族荒蛮时期半人半神的轩辕黄帝,各种因素使得陕北成为产生英雄和史诗的地方。
而在这片萧索又肃杀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位文学界的伟大作家——路遥。
在观看完《路遥纪录片》后,我对路遥传奇的一生有了一个初步浅显的了解,更对路遥这样的英雄人物有所感悟,遂写下这篇文章以纪念我心中的路遥!
-
·英雄主义
路遥的一生是苦难的,出生于贫瘠之地,家徒四壁,被迫过继给亲戚后,仍面临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上不起学的窘境,但他却始终能够做到贫而乐道。
在那个贫穷困难的年代,路遥以超前的思维认识到“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如钉子一般又钻又挤的克服苦难,如海绵一般又吸又收的奋力求知,陕北的大风吹不倒他,生活的泥沼拦不住他,他就这样凭着一腔孤勇,一步一步地走出陕北,去往外面更加广阔灿烂的世界闯荡!
苦难的土地造就了苦难的路遥,苦难的路遥却还给生活一片芬芳。
如今我们时常能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些话:“因为淋过雨,所以要把别人的伞撕碎”,在一些人看来,因为自己曾经受过某种挫折、打击,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不想让后来的人们过得比自己当年轻松,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所谓的“撕伞”行为。
然而路遥宽广包容的胸怀却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反驳。
路遥经受过苦难,却从不宣扬或抱怨苦难,他自己把自己的伤疤舔干净,抚愈好,再跳上生活的战车,继续向前推进。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路遥就是这样一个极具英雄主义精神的人。
路遥写苦难,但他从不颓唐;路遥写痛苦,但他从不沮丧。
贫瘠而充满营养的土地,憨厚而充满智慧的人民,都是他在历经苦难后仍对世界充满热爱的重要原因。
对于这个世界,路遥有的不仅仅是满腔的热忱,还有着一种说不尽的责任感。
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个人,只有我们,诸如“我们的大地”“我们的水花”等这样的说法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
他不是作为个人在创作,而是作为一个群体的代表在写作,作为人民的代言人在写作。
就如同卡拉尔在《论英雄崇拜》中所说的一样:“真正的英雄,都是给我们一种兄弟般的感觉”。
路遥的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更体现在他的生活中。
路遥追求志趣高远,但在生活中却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很低,愿意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他时常教同学写作,提携青年,审核稿件的时候会选出优秀的作品并一一给作者们回信提意见,甚至在路上看到纤夫拉船,他都会停下脚步去帮助他们。
一个真正活出了智慧和能量感的人,他们哪怕明明察觉到了生活随处可见的阴影,可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光明。
“一腔孤勇任平生,两袖素衣醉狂舞”,愿我们都能如路遥一般,身具英雄主义精神,一步一步的走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奋斗主义
路遥家境贫寒却人口众多,这一张张吃饭的嘴如同顽石一般压在父母的肩上,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尽管父母拼命贴补家用,却依然没有办法养活全家人,最终迫于生计,路遥被过继给了大伯家。
这是大人们的决定,没有人会过问小孩子的意见,可他们不清楚,年幼的路遥对此心知肚明:他知道父亲是要将自己掷在大伯家,他同样知道自己如果跟着父亲回家,家里根本没有条件供他上学,但如果留在这里,也许就能有上学的机
会了。
就这样,年幼而清醒的路遥在冷酷的现实面前选择看着父亲离开,蒙蒙的晨雾遮住了父亲远行的身影,仿佛也掩住了路遥前行的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可他清楚自己要是想要活下来就别想着指望别人,一切都得靠自己。
路遥独立地做人,持久地奋斗从这时候就开始了,这一奋斗就是一辈子!
1982年,路遥创作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人生》,这部小说一经发布便轰动了全国,路遥的文学创作也由此登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路遥的《人生》的创作到底有多成功呢?
成功到在当时那个年代没有人不知道这本书,没有人不清楚路遥。
而面对如此辉煌的成就,如此无上的荣誉,路遥却觉得惭愧,他说:“我在荣誉面前感到深深地惭愧,我在这惭愧中不由地深思,我必须离开《人生》所营造的暖融融的气氛,再一次踏进冰天雪地,去进行一次看不见前途的远征”。
路遥一直在身上背着一个带有“红军不怕远征难”字样的斜挎包,路遥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懈奋斗,而我们则以此来印证路遥:长征有尽头,但路遥的奋斗没有尽头!路遥的奋斗之旅便如同他的名字一般,路遥,路遥,路途遥远。
可路遥却始终乐此不疲。
我们能看到,在路遥的身上蕴藏着一种极为难得的奋斗主义精神,他敢于突破现有的荣耀,去探索新的、未知的领域。
在他看来,人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
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
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还要超越胜利!·乐观主义
贫苦的条件使得养父养母难以给路遥提供足够的粮食,饥饿时常充斥着路遥的求学生涯。
饥肠辘辘也许可以熬过去,但精神上所受到的这种创伤却是最折磨人的了。
这个困难的岁月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经济生活上的困难时期,而对路遥来说则是经济上和精神上双重的困难时期。
有时候饿的实在不行了,路遥就会在远郊的土地上疯狂地寻觅着、刨挖着酸枣、野菜、草根......一切嚼起来不苦的东西统统往肚子里吞咽。
要是能碰巧找到几个野雀蛋,那便如同从地里挖出来宝藏一样使人高兴。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路遥没有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没有怨天尤人、啧有烦言,而是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他以乐观豁达应万变,做到了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但路遥的这种乐观又与网络上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所谓“佛系”实则敷衍的生活态度大相径庭。
路遥的乐观是在历经苦难后仍对生活充满热爱,在身处低谷中仍对未来充满希望。
苦难的生活没有消磨掉路遥的热情,他永远热爱家乡,永远富有激情。
因此在学习之外,路遥还会组织各种歌咏比赛、文艺比赛,为苦涩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路遥曾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叫王天笑。
为什么要这么叫呢?
他说,他要天天高兴,因为自己家里比较困难。
说完以后路遥就仰天长笑。
因为家里困难,所以要仰天长笑。
这句话怎么看似乎都不符合因果联系,也无法让常人理解和认同。
但就是这样看似毫无厘头的话语,却表现了路遥身上极致汹涌的乐观主义精神。
-
我心目中的路遥是一个具有英雄主义、奋斗主义、乐观主义的伟大作家,他出生于贫瘠之地,受尽苦难,操劳一生,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世界,以大匠运斤的文笔回馈社会。
短短几集纪录片道不尽他传奇的一生,然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我们会永远记得,有一个光辉的榜样,他的名字叫路遥。
黄土坡上一青松,扎根生活体民情。
艰难险阻何所惧,横逆困穷炼英雄。
非凡作品著传奇,奋斗人生不平庸。
文质彬彬真君子,伟大人生耀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