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生发展平台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建学生发展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美国的孩子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而中国的孩子则带着等待的头脑进入课堂。”可见,要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参与未来社会的竞争,首先要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探索、思考、研究,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达成素质。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多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漫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创设人人参与的氛围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漫谈教学的模式,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而自主发挥联想,通过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断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理解问题的能力。这一模式,首先需要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自愿交流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中创设一个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因为在和学生相处中,师生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在行动上放下架子,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相处;学习交流中,我注意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之中,以学生为友,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可亲、可近,消除神秘感、畏惧感,从而愿意和我交流。在漫谈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和后进生的交流、探讨,使他们消除自卑心理。我作为参与者,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面对面平和地与其交谈,像亲密无间的朋友用和善而信任的目光关注他们,了解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他们对专题问题的自我见解,这加强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使我们师生间的关系犹如伙伴。在学习交流中,我还注意启发学生之间的交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这样就没有了优劣的区分,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都有自己的见解,只有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由于全班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班内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随欲漫谈奠定了基础。
二、设计漫谈内容,激发人人参与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物,才能使其注意并产生记忆,令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了促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我注意了设计漫谈内容,创设不同的认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节时,我和学生们做了一个“考老师”的小游戏。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平时是老师当考官考大家,今天老师也让你们当一次小考官来考一考我,好不好?”“好!”孩子们兴奋地说。“考什么呢?”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问。我说:“老师请同学们随意说出一个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够马上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
整除。”此时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了,大家争先恐后地说数,我来回答,并由学生验证。这时学生的悬念加深了,疑问产生了:“老师,您有什么高招,快说给我们大家听一听吧!”“老师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有自己的特征,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同学们纷纷站起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我抓住时机,鼓励同学们去探索,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成果,师生共同研讨。大家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都为自己的新发现而兴奋不已。在全班交流中,他们把自己的发现认真讲给大家听,在讲解中培养了表达能力,启发了思维。
三、利用好漫谈资源,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
数学教学必须重视过程,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本中的问题是很好的漫谈资源,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了有针对性地处理教材,当好课堂资源的开发者,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漫谈专题,采用多种方法,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从事操作、观察、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自己获取知识。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知识时,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漫谈专题:自己动手测量圆形,找出个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课前,我布置每个同学从家里带来一件圆形的物体;课堂上,同学们4人结成一个小组,测量自己手中的圆形物体(圆面)周长与直径,认真找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认真计算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小组内同学们激烈地争论,发现其中的问题,相互交流解惑,然后又在全班内交流,对提出的问题在漫谈中各自进行测量、计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孩子们发现了每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质量。
四、及时交流探究结果,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通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新知,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有时学生的探讨内容很盲目,我注意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时关注他们探究、参与的过程,深入到学生中去点拨,去指导。我在安排学生分组活动时是这样做的:通常每个小组是由4个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学生在各自充分学习后进行讨论。讨论时,先由后进生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逐步展开,再由中等生和优等生在突破难点、概括新知中尽量发挥作用,启发组内同学的理解。这样做也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利用手中的实物动手拼接,学生在自己的努力或同学的帮助下发现,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此时,我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其中一个三角形与拼成后图形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拼成后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的面积的2倍。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