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课下能力提升(七)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能力提升(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下列名篇出自“风”的是( )
A.《伐檀》B.《公刘》
C.《生民》 D.《周颂》
解析:选A 《伐檀》选自《诗经·国风·魏风》,是魏国的民歌,故A项正确;《公刘》选自《诗经·大雅》,故B项错误;《生民》也选自《诗经·大雅》,故C项错误;《周颂》属于《诗经》中“颂”的一部分,故D项错误。
2.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的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 )
A.《离骚》 B.《子虚赋》
C.《论语》 D.《诗经》
解析:选 A 从材料“南方倾向抒情”说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离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抒情”的艺术特征。
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解析:选B 司马相如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不可能见证西汉的灭亡,A项错误;汉赋手法夸张,与《诗经》写实的风格不同,C项错误;汉赋气势恢弘,辞藻华丽,D项错误;B项与题干“然其要归引之节俭”的信息相符。
4.杜甫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充满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可见其继承了( )
A.汉赋夸饰的特点
B.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C.楚辞浪漫的风格
D.骈体文的浮丽风格
解析:选B 汉赋夸饰的特点体现在气势恢宏,辞藻华美,一定程度上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关键语句“鲜明的时代色彩”“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可知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故B项正确;楚辞的浪漫风格表现为感情奔放,想象奇特,风格瑰丽,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骈体文的风格浮夸,辞藻华丽,讲究形式,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5.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解析:选D 宋词只在民间流行发展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宋词商品化,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必求柳永为辞,柳永虽为婉约派代表,但只是声传一时,不能说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可知宋词适应了市井生活,也反映了文学平民化、世俗化,故D 项正确。
6.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走红中国。其中有一道根据作品判断作者的题,内容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该作者( )
A.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B.作品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C.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D.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解析:选A 结合所学可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作品,他属于豪放派,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体现了由婉约派走向豪放派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柳永的词,故B项错误;以诗入画指的是唐代诗人王维,故C项错误;D项指的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故D项错误。
7.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选A 材料中“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都说明元曲是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文学形式,有着适合市民阶层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故本题选A项。
8.有学者评论某一小说,认为它结构丰富,可以被视为清朝中期精英阶层生活的缩影,包括家庭结构、政治、经济等。该小说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解析:选D 根据题干信息“它结构丰富,可以被视为清朝中期精英阶层生活的缩影,包括家庭结构、政治、经济等”,而《水浒传》讲述宋朝农民起义,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三国演义》讲述东汉后期诸侯兼并的过程,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西游记》讲述佛教故事,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红楼梦》从一个封建家族的衰落来反映封建制度衰落的过程,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