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5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
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其理论基础是()。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劳动价值论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A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C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核心;D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物质资料生产
C.商品
D.社会总产品
【答案】B。
解析:A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项是研究商品经济的起点;D项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答案】B。
解析:A项的范围过大,生产方式还包含了生产力;C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D 项是经济学的另一个分支——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答案】A。
解析:生产的内容、方式、性质,决定了交换、分配、消费的内容、方式、性质。
所以生产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5.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A.人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生产资料
【答案】D。
解析: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劳动者和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构成。
生产资料具体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6.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
C.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答案】A。
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具体包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建立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7.生产资料包括()。
A.资本技术和管理
B.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C.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
D.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
【答案】C。
解析:生产资料包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包含生产工具和辅助材料。
A项不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它只能够通过劳动者和劳动要素发挥作用;B项是生产工具的定义;D项的内容不完整,缺了辅助材料。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
A.揭示经济规律,明确建立怎样的生产关系以及采取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C.揭示如何埋葬资本主义社会
D.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答案】A。
解析:B项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目的;C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D项是剩余价值理论的目的。
9.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是()。
A.劳动资料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生产资料
【答案】B。
解析:生产力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组成;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生产资料里面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10.在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劳动资料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劳动者
【答案】D。
解析:见上题
11.社会的生产方式是()。
A.生产关系的总和
B.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总和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答案】D。
解析:所谓生产方式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A 项是经济基础;B项是生产力的构成;C项是杜撰的说法。
1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联系()。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
D.经济规律
【答案】A。
解析:人类社会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但不是孤立地研究,而是运用联系的眼光,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进行研究。
1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生产力
B.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
D.物质资料生产
【答案】D。
解析:人类有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文学、艺术、宗教、教育、体育等等。
其中最基本的是物质资料生产。
因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才能提供人类以及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资料,并且物质资料生产对其他的实践活动也具有决定作用。
14.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属于()。
A.普遍规律
B.特殊规律
C.共有规律
D.客体规律
【答案】B。
解析:经济规律按照其发挥作用的范围,分为普遍规律、共有规律和特殊规律。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属于特殊规律。
15.推动社会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答案】A。
解析: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
16.人类迄今为止经历过的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C.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D.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
【答案】A。
解析: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的活动方式和联结方式,包括联结社会各经济主体的方式、联结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方式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
17.价值量的多少是由()。
A.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答案】D。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数量。
衡量劳动量的标准是劳动时间,但它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18.价值是商品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物质属性
D.一般属性
【答案】B。
解析: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
19.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B.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C.商品交换的实现
D.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答案】C。
解析: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一矛盾只有通过商品的买卖才能得到解决。
20.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答案】B。
解析:商品之所以具有二重性或者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
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21.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抽象劳动
B.具体劳动
C.脑力劳动
D.体力劳动
【答案】A。
解析:本题是考查价值和抽象劳动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22.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移动电话的型号和技术水平
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
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
【答案】B。
解析:商品的二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物的有用性。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答案】B。
解析:货币的产生,使一切商品的价值有了一个固定的、相对同一的表现形式,也使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外在地表现为货币(代表价值)和商品(代表使用价值)的矛盾。
在货币形式下,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各式各样的商品,它们以使用价值的形式存在,在交换中,它们要求转化为价值;而另一极则是货币。
2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与商品的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
所以研究价值之所以要研究使用价值,理由就是二者之间存在联系。
25.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答案】D。
解析: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者之间进行劳动的交换;同质才能进行量的对比,而抽象劳动就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6.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答案】A。
解析: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27.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的贡献在于()。
A.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B.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
C.提出了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问题
D.扩展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容和范围
【答案】B。
解析:劳动创造价值即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观点。
马克思在这个领域的贡献,是进一步提出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即劳动二重性原理。
28.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答案】C。
解析:劳动二重性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
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答案】C。
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兼有二者。
30.劳动生产率是指()。
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
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D.具体劳动或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答案】A。
解析: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31.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的数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增减不变
【答案】C。
解析:社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增多、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的数量不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下降。
32.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
A.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不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
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波动,从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
【答案】C。
解析: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这种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现象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恰好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
33.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通过()。
A.抽象的劳动表现出来
B.另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
C.本身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D.处在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答案】D。
解析:1只羊=20只鸡,也就是说羊的价值通过鸡这一种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上,鸡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上,鸡是羊的价值形式或等价物。
34.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瞬间充当买卖媒介
C.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随时退出流通
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以暂时不用现金购买
【答案】B。
解析: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瞬间充当买卖媒介,而不是最终的归宿,所以履行该职能可以是不足值货币。
而纸币就属于不足值货币的范畴。
35.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答案】C。
解析: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标准。
但它是外在的尺度;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货币之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是因为它自己有价值。
36.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答案】D。
解析: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37.货币流通规律是()。
A.关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B.关于货币本质的规律
C.关于通货膨胀的规律
D.关于通货紧缩的规律
【答案】A。
解析: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
B项是由货币的定义揭示的。
选项C、D是违背货币流通规律的恶果。
38.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是()。
A.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之间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答案】C。
解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该矛盾之所以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它是商品和商品生产一切矛盾如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根源;其二,它贯穿商品生产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其三,它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9.一台洗衣机在商店里出售,标价1200元。
这个“元”是()。
A.价值标准
B.价格标准
C.交换价值的标准
D.销售标签
【答案】B。
解析:货币的计量单位,如人民币的元、角、分等,就是价格标准。
它通常由国家规定。
40.缴纳赋税、租金和发放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
A.流通手段的职能
B.支付手段的职能
C.贮藏手段的职能
D.世界货币的职能
【答案】B。
解析: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清偿债务、交付赋税、支付租金以及发放工资时所履行的职能。
它是流通手段的特例。
41.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生产工具的状况
C.社会的上层建筑
D.社会经济制度
【答案】D。
解析:人类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其外延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经济制度。
42.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之所以不会发生流通中货币量持续地严重过多或过少现象,直接原因在于()。
A.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能自觉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B.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能自觉地对货币需要量进行科学预测
C.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能使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从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答案】D。
解析: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执行该职能的货币从本质上讲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金属货币。
在现实生活中,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银行储蓄存款可以成为货币通行的贮藏方式。
但金属货币的贮藏能够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而纸币的储蓄则不能。
43.通货膨胀是由于()。
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货币需要量
B.货币供应量显着多于货币需要量
C.货币供应量刚好等于货币需要量
D.按货币需要量决定货币发行数量
【答案】B。
解析: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发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4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
A.货币价值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货币价值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答案】C。
解析:通货紧缩是指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发的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的现象
45.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是()。
A.货币发行量应相当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B.货币发行量应大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C.货币发行量应小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D.货币发行量与商品流通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无关
【答案】A。
解析: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
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其基本要求是货币的发行量应相当于商品流通中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4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剩余价值规律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价值规律
【答案】D。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选项A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律;选项B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选项C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7.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其核心机制()。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供求机制
D.风险机制
【答案】A。
解析: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或者说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
所谓市场机制,就是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48.货币的产生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些矛盾除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等之外,还有()。
A.货币与资本的矛盾
B.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商品内在矛盾有四对: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矛盾。
49.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
A.与货币价值变化成正比,与商品价值成反比
B.与货币价值变化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成正比
C.与货币价值变化成正比,与商品价值成正比
D.与货币价值变化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成反比
【答案】B。
解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用汇率表现)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所以,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分子)成为正比,与货币价值(分母)变化成反比。
50.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
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B.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C.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答案】C。
解析: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
A项是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项是一般价值形式;D项是杜撰的论断。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3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答案。
)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来源有()。
A.德国古典哲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BC。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之上的。
其直接的理论来源有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其中A项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D项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而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所继承的理论成果主要有()。
A.剩余价值论
B.劳动价值论
C.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
D.把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向生产领域
【答案】BD。
解析:该题的内容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和理论沿革。
从应对考试的角度而言,简单地记住答案即可
3.物质资料生产是()。
A.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B.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或者出发点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所以C项错误。
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研究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它研究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中人与人的关系
C.它要研究所有制形式
D.它必须紧密地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考查生产关系
【答案】ABC。
解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方式、研究任务等是相互关联但又相互区别的范畴。
D项属于研究方式,而题干所设定的问题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表述”。
所以,孤立地就内容而言,D项本身是正确的论断,但它与题干所问无因果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
A.决定了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B.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社会性质
C.决定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D.决定着人们在产品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答案】ABCD。
解析:生产关系具体表现为物质资料生产四个环节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这些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
6.社会生产力()。
A.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B.反映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D.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