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地理(鲁教版)练习:第三部分 第十单元 第一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部分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把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探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1.不同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如何?其核心思想是什么?理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中心论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地伙伴论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互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阶段性原则。
(4)从概念到行动: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什么?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口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人口战略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资源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资源问题 ⎭⎬⎫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短缺 (2)资源战略①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 鲁教3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特点.2.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一、地理环境决定论1.产生背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2.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3.历史局限片面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二、人类中心论1.产生背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2.核心思想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3.历史局限和影响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三、人地伙伴论1.产生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反思自身行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3.意义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人地伙伴论后工业文明时期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谋求人地和谐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系统化和科学化,人地关系趋向和谐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对点演练]1.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该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解析:选B图示内容为农业文明时期的农业生产活动,此时人类不再依赖自然、崇拜自然,而是改造自然。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2019届一轮复习 鲁教版 :第1部分+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讲⎪⎪⎪自然资源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考点(一)自然资源与人类[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师说考点](一)主要资源分布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具体如下图表所示:(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丰歉程度分析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2015·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如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D .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 .葫芦岛 B .秦皇岛 C .大连D .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 .成本过高 B .破坏环境 C .资源量不足D .市场需求不足解析:(1)B (2)A (3)A 第(1)题,读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20~40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0~20之间。
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C 、D 两项。
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
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
故选B 。
第(2)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A 。
第(3)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故选A 。
2018年高考一轮鲁教版地理 第10单元 第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 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 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高三一轮总复习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1)环境污染 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我国“三河”( 淮河、 海河、辽河)、“三 湖”( 太湖、巢湖、滇 池)的水污染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 州岛水俣湾的汞污染、 洋 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海 上石油泄漏
高三一轮总复习
(2)生态破坏 表现 森林的环 境调节功 能下降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 化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 锐减 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古巴比伦王国 的消失
滥伐、滥垦、滥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高三一轮总复习
(2017· 海淀模拟)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数罟(细而密的渔网)不 入洿(池塘)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据此, 回答第 3 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孟子时代的人地关系表现为人类适应自然 B. “数罟不入洿池”体现了持续性原则 C. “鱼鳖不可胜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D.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定会“不可胜用”
大气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 水体污染、 废”和大量使用有 土壤污染 害人体健康的农药
高三一轮总复习
固体垃 圾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 性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 量有害垃圾 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声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 科 索沃贫铀炸弹的危害 渤海湾大赤潮、 日本九
高三一轮总复习
鲁教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
鲁教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提纲目录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走进桂林山水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第二节自然灾害的防御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1.宇宙:是时间、空间的统一体。
特点: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2.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气体和尘埃。
(1)恒星: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发光发热。
(2)星云:云雾状天体,密度小体积质量大。
(3)行星:自身不发光,绕着恒星运动的球状天体(4)流星体: 在行星际空间,进入大气层形成流星,落到地面叫陨石。
(流星现象和陨石不属于天体) (5)彗星:绕太阳运动,冰物质组成,有云雾状外表,彗发背离太阳方向形成彗尾,哈雷彗星的周期为76年公转方向与地球相反。
(6)卫星:绕着行星运动。
(彗星、流星体、小行星一般都属于太阳系) (7)最基本的天体:恒星、星云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C太阳系B银河系A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直径10万光年其他恒星系137亿光年 河外星系注:1.仙女座不是天体系统,仙女座星系是天体系统2.狮子座流星雨来自太阳系二、太阳 (一)太阳系构成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小行星带的位置:“火烧木头灰烬多”,即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分类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月球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3.地内行星(水、金)可能会发生凌日现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可能会发生冲日现象(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鲁教版(新教材)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地球各圈层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2.从地球圈层的角度,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掌握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划分依据。
【区域认知】3.能够运用圈层理论,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4.解释与地球圈层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
【地理实践力】知识清单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注意横波和纵波波速的变化(1)分类: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
(2)特性⎩⎨⎧A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传播B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传播(3)波速变化①在地下平均33千米C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在地下2 900千米D处:A波完全消失,B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圈层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类似于鸡蛋壳(地壳)、鸡蛋清(地幔)、鸡蛋黄(地核)(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为莫霍面,D为古登堡面。
(3)圈层:由内向外E+F为地核,G为地幔,H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清单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不仅避免了大多数陨石对地球的撞击,而且削弱了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水圈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液态水,使地球成为“蓝色星球”,这是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主要区别之一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界线不明显,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地震发生后,陆地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左右摇晃;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图示法识记地球外部圈层位置任务清单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情境探究[情境] 人们利用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及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显著变化来确定地球内部结构,这种手段同样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活动中,如利用地震波寻找石油。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PPT课件
人口激增,资源欠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 20世纪70以来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 认,人口、资源、环境和 发展相互协调
依附减弱,对抗增 强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科学萌芽
3.征服自然
阶段 时期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发展速度惊人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盾激化,局部地区环 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地关系思想
人类试图成 为环境主宰
4.谋求人地协调
阶段
谋求人地协调
时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世纪60年代以来
生产力水平
达到较高的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四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1.崇拜自然
阶段 时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生产力水平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主要环境问题 改造环境能力微弱
人地关系思想
恐惧和依赖
2.改造自然
阶 段 时 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生产力发展 灌溉和农耕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文地理 第十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1讲 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时2 农业地域类型
对点训练
[2021·湖南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省是我国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平院士科研团队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在此选育了多个高产杂交水
稻品种。一直以来,海南省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 源充足地区,且总面积不大。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
归纳提升
1.亚洲水稻种植业
特点
原因
小农经营 人均耕地少
发展措施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单产高
精耕细作
商品率低 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
—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展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 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
水利工 程量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__气__候__温__和__,降水丰富等 交通运输便利;__市__场__广__阔__;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 学技术先进
(4) 主要特点:生产规模__大__,商品率__高__,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 读世界典型畜牧业分布图,回答下 列问题。
(1) 大牧场放牧业分布:B中亚、C __美__国__(填国家名称)、G阿根廷以 牧牛为主,E__南__非__、F__澳__大__利__亚__ (填国家名称)以__养__羊__为主,农业 地域类型属于__大__牧__场__放__牧__业__。
大
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区位因素分析
形成条件评价
特点
地势平坦开阔(位于美国中部平
原)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1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鲁教版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识记—基础梳理]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带状分布自然带―→地域差异 [图文助记]自然带的概念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两个形成因素;二是三个组成要素;三是两个分布特征。
注意把握关键词句和要点。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以及苔原带和冰原带。
(2)注意在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
(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热带季雨林带。
(4)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
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为森林,200~400毫米为草原,在200毫米以下为荒漠。
2.影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分析[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 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下图中K 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题。
【导学号:98510083】1.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 .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 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 .海拔高B .种源丰富C .火山灰深厚D .光照充足[思维流程]1.A 2.C [第1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 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第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时限时检测 鲁教版(1)
课时限时检测(二十五)10.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相比,反映了人地关系的哪种理论(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协调论 D.可持续发展论2.该种理论集中体现于________时期。
( )A.采猎文明 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 D.后工业文明【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湖泊面积大大萎缩变小,这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生产活动造成的,体现了人类中心论的观点。
第2题,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主要是盲目地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主要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谋求人地协调。
【答案】 1.B 2.C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下降 B.环境质量的改善C.科技的进步 D.资源质量的提高4.工业文明阶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源的( )A.质量 B.数量C.类型 D.区位【解析】在生态文明阶段,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的资源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人们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资源数量呈增长趋势。
工业文明阶段,工业生产的大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做原料(或燃料)。
【答案】 3.C 4.B“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C.人均GDP在3千~5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D.人均GDP在3千~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6.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 (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治理环境,边发展经济【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高于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各种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背景、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通过分析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运用人地伙伴论思想,评价人类某些观点、行为的局限性和科学性。
,[学生用书P21])一、地理环境决定论1.时代背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2.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3.历史局限: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二、人类中心论1.时代背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因此受到了否定和批判,“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而生。
2.核心思想: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3.历史局限和影响: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三、人地伙伴论1.时代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地关系。
2.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3.意义: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一、判断题1.地理环境决定论即为自然环境决定论。
()2.“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言论片面夸大了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会导致人们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3.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
高中地理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含解析)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非标准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完成第1~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
A.采集与渔猎B.狩猎与耕作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图中反映出人类在进行狩猎和耕作,在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人类中心论逐步得到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主宰的程度。
答案:1.B 2.C我国古代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
据此完成第3~4题。
3.“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A.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对立论思想D.人地伙伴论思想4.下图示意的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出现在( )。
A.采猎文明时期B. 农业文明时期C. 工业文明时期D.后工业文明时期解析:这段古文的意思是说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关系,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
图中反映的信息是: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这个时期应该是后工业文明时期,即现代文明时期出现的。
答案:3.D 4.D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6.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检测鲁教版(2021年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检测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检测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检测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单元检测(三)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一、选择题(2015·高考天津卷)读图,回答下题.1.据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解析:热带荒漠受热量、水分规律性分布的影响而形成,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特点,故C项正确。
答案: C(2017·四川德阳模拟)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
读图,回答2~3题.2.该山脉南坡为()A.背风坡、向阳坡B.迎风坡、背阴坡C.迎风坡、向阳坡D.背风坡、背阴坡3.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 )A.耐干热B.喜温凉C.耐低温D.喜湿热解析:第2题,图中1月气温曲线显示,同一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则南坡为向阳坡;另外,从1月、7月降水曲线可看出,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则南坡为迎风坡。
第3题,该山脉山麓1月气温高于5 ℃、降水较丰富,7月气温高、基本无降水,故气候具有夏季干热的特点。
为适应气候特征,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具有耐干热特征。
答案:2。
C 3.A(2017·安徽四市模拟)下图为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综合检测鲁教版
第3章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 •开封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 ①导致了珠江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 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 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 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 ⑧B.⑦C.⑥D.⑤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
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错。
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④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
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1.A 2.D(2018 •郴州质检)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3〜5题。
3.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A. ①地势高低②水能资源③植物量④年太阳辐射总量B.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②地势高低③水能资源④植物量C. ①植物量②水能资源③地势高低④年太阳辐射总量D. ①植物量②水能资源③年太阳辐射总量④地势高低4•造成M地①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盆地地形,热量充足C.距海远,降水少D.云量少,光照强5•造成M地②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落差小B.太阳高度角小C.地处内陆D.地质灾害多解析:第3题,图示为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可以得出①为植物量,②为水能资源,③为地势高低,④为年太阳辐射总量。
第4题,据M地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四川盆地。
由图中可以看出,M地的植物量略高于周边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盆地地形,热量散失较慢;地形闭塞,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寒潮侵袭,因此该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为该地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森林被大片砍伐,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荒漠化威胁人类。
于是“植树造林”活动蓬勃发展起来了,各地的防护林建起来了,“绿色长城”筑起来了。
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方乐土。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A.人定胜天论的思想B.人地伙伴论的思想
C.人类中心论的思想D.环境决定论的思想
2.下列活动对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有利的是()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第1题,判断人地关系思想要根据最后一句话“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
“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方乐土”,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第2题,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1.B 2.C
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据此完成3~4题。
3.“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D.文化可持续发展
4.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B.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可知,本题应当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合系统,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所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可持续发展,故选项C正确。
第4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扩大地下水开采、围湖造田、全面关停重化工业违背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故排除选项B、C、D;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故选项A正确。
答案:3.C 4.A
(2017·广东联考)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7年变化特征的是()
①人均能耗不断下降②人口增长明显变快③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④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6.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③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第5题,我国人口增长呈减缓趋势,人均能耗呈增长趋势。
第6题,加快产业升级应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为缓解能源紧张、保护环境,应该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5.B 6.D
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B.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C.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上升
D.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8.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1985~1990年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D.2000~2005年
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1985~1995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保持在0.55~0.65,即维持在较高水平,D说法正确。
而此期间,环境污染指数有降低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有上升的趋势。
第8题,1995~2000年,经济发展迅速,环境污染指数处于较低的水平,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下降的速度较快,因此该时期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好的时期。
答案:7.D8.C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据此回答9~11题。
9.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0.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11.倡导“免赠贺卡”“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D.移风易俗
解析:第9题,绿色食品并不是绿颜色的食品或者经济附加价值高的食品,而是安全、无公害、无毒、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营养食品。
第10题,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随意乱丢乱扔,以致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第11题,贺卡、一次性木筷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因此我们要“免赠贺卡”“不用一次性木筷”,以节约木材,进而保护森林。
答案:9.D10.C11.B
二、非选择题
12.读北京市某绿色生态度假村水资源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中字母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①回补地下水②地下热水③污水处理厂
(2)该度假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度假村的水资源利用过程可以________(多选)。
A.增加地热资源B.提供绿肥
C.发展温室农业D.节约电能
(4)该度假村水资源利用促进了其旅游发展,这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A物质温度有67℃,给游泳池、洗浴中心和冬季供暖,对应的应该是②地下热水;B是由污水转变来的,最可能为③污水处理厂,然后流向农田;C 的水来自于鱼塘,最可能直接①回补地下水。
第(2)题,北京市某绿色生态度假村水资源利用示意图中,不同温度的地下热水有不同利用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有污水处理厂分布,可以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3)题,地热资源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因此该度假村的水资源利用过程无法增加地热资源,A项错;该度假村的水资源利用过程重点在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没有提供绿肥,B项错;利用一定的水的温度,可以发展温室大棚,发展温室农业,C项对;热能的提供,可以为当地节约电能,D项对。
第(4)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答案:(1)②③①
(2)不同温度地下热水的利用(一水多用)污水处理后再利用
(3)CD
(4)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13.(2017·广州模拟)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经政府大力扶植,重庆梁滩河流域( 图甲) 养殖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90年代中后期以来,流域水质恶化,很快变成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河”。
其中养殖污染严重是导致梁滩河污染的主要原因。
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
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乙)。
图甲梁滩河流域示意图
图乙
(1)说出梁滩河流域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域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
(3)说出该地区发展沼气的优势,并分析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
解析:第(1)题,由图中山峰高度在500米以上,以及河流较多等信息,可判断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注意图中河流注入北部的嘉陵江,则地势南高北低。
第(2)题,畜禽生产离不开市场,故要有广阔的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基地一般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第(3)题,沼气发展要有原料,气温条件是沼气高效发展的必要条件;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可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角度分析。
答案:(1)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北低南高。
(2)政府扶持;有嘉陵江流经,交通便利;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邻近重庆,市场广阔。
(3)优势: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沼气池利用效率高;生物量大,有机废弃物多,
原料丰富。
优点: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有助于解决资源问题。
废物充分利用,环境效益好,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
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有助于解决人口问题。
增加有机肥,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
利用沼气作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