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
药师之家执业药师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2.剂型的重要性
3.剂型的分类方法、特点及所涉及到的剂型
4.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
1.粉体的性质:(1)粉体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及测定方法;(2)粉体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密度、流动性、吸湿性、润湿性;(3)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2.散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3.散剂的制备:(1)物料前处理;(2)粉碎的目的、意义、方法;(3)筛分的目的、意义、影响筛分的因素及粉末分级;(4)混合的目的、方法
4.散剂的质量检查:(1)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2)吸湿性及防范措施;(3)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
5.颗粒剂:(1)概念、特点与分类;(2)制备工艺;(3)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
第三章片剂
1.基本概念:(1)片剂特点、种类和质量要求;(2)常用辅料的作用、品种、缩写、性质、特点和应用
2.片剂的制备工艺:(1)湿法制粒的目的、工艺过程、湿颗粒的干燥、整粒、总混与压片(含片重计算);(2)结晶直接压片、干法制粒压片的方法和适用对象;(3)粉末直接压片的特点及对辅料的要求;(4)片剂的成型及影响因素;(5)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裂片、松片、黏冲、片重差异超限、崩解迟缓、溶出超限、含量均匀度不合格)
3.片剂的包衣:(1)目的、种类;(2)常用包衣方法及特点;(3)常用包衣材料的品种、缩写、性质、特点和应用;(4)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
4.片剂质量检查与处方设计:(1)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2)片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
第四章胶囊剂、滴丸剂和小丸
1.胶囊剂:(1)特点与分类;(2)硬胶囊剂的制备:空胶囊的规格、主要成囊材料与附加剂,物料的处理与填充;(3)软胶囊剂的制备:成型的影响因素及制备方法;(4)肠溶胶囊的制备;(5)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
2.滴丸剂:(1)特点;(2)常用基质、冷凝剂;(3)制备工艺
3.小丸:(1)特点;(2)制备方法
第五章栓剂
1.栓剂的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栓剂的基质:(1)作用与要求;(2)分类;(3)常用基质的性质、特点与应用;(4)常用附加剂的作用
3.栓剂的作用及影响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2)药物理化性质;(3)基质和附加剂
4.栓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1)处方设计应考虑的问题;(2)置换价及基质用量的计算;(3)制备方法;(4)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5)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
第六章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1.软膏剂的分类与质量要求
2.软膏剂的基质:(1)基质的作用;(2)对理想基质的要求;(3)基质的分类;(4)常用品种的性质、特点和应用
3.软膏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1)制备方法及适用范围;(2)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3)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
4.眼膏剂:(1)特点与质量要求;(2)常用基质的品种、用量比例与作用;(3)制备的注意事项;(4)质量检查项目
5.凝胶剂:(1)特点与分类;(2)常用基质的品种、特点与应用;(3)水凝胶剂的制备方法;(4)凝胶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5)质量检查项目
第七章气雾剂、膜剂和涂膜剂
1.气雾剂:(1)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2)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吸;(3)组成: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与阀门系统;(4)制备: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5)主要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
2.喷雾剂:(1)分类、特点及应用范围;(2)质量要求与质量检查项目
3.吸入粉雾剂:(1)药物粒度要求及质量要求
4.膜剂:(1)特点;(2)常用成膜材料的性质、特点与应用;(3)制备方法;(4)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5)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
5.涂膜剂:(1)特点及应用范围;(2)常用成膜材料及一般制备方法
第八章注射剂与滴眼剂
1.基本概念:(1)注射剂的类型、适用范围及特点;(2)给药途径及应用;(3)质量要求
2.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1)注射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的区别;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原水的处理方法;注射用水的制备;(2)注射用油:注射用大豆油的质量要求;酸值、碘值、皂化值;(3)其他常用注射用溶剂的性质、特点及应用;(4)附加剂的种类、常用品种及应用
3.热原:(1)热原的组成及性质;(2)热原的污染途径与除去方法
4.溶解度与溶解速度:(1)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及增加溶解速度的办法
5.滤过:(1)影响因素;(2)助滤剂的特点、常用品种;(3)常用滤过器的种类、性能及应用
6.注射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1)制备工艺流程;(2)容器的种类与式样;(3)安瓿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稳定性的关系;(4)配制与滤过;(5)灌封;(6)灭菌和检漏;(7)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8)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
7.灭菌及无菌技术:(1)灭菌与防腐、消毒的区别;(2)灭菌法的分类;(3)物理灭菌法:湿热灭菌法中热压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影响因素;干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滤过除菌法的特点与应用;(4)F与F0值:D值、Z值、F值与F0值;F0值的影响因素;(5)化学灭菌法:特点与分类;气体灭菌法的应用及常用杀菌气体;药液法的应用及常用杀菌剂;(6)无菌操作法与无菌检查法:特点与应用
8.输液:(1)输液制备与质量检查;(2)输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营养输液:作用与种类;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的质量要求、原料及乳化剂的选择;(4)血浆代用液的作用与质量要求9.注射用无菌粉末:(1)分类与质量要求;(2)注射用冻干制品:冷冻干燥依据与工艺过程;冷冻干燥过程中常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3)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项目及目的;无菌分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0.注射剂的设计:(1)注射剂类型与注射途径的确定;(2)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渗透压的调节;(3)注射剂中常用止痛剂
11.滴眼剂:(1)质量要求;(2)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3)附加剂的种类、作用、常用品种与应用;(4).滴眼剂的制备:生产工艺,药液的配滤与灌装,处方分析
第九章液体制剂
1.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
2.溶剂和附加剂:(1)常用溶剂的分类、性质、特点和应用;(2)防腐的重要性、措施,常用防腐剂的性质、特点和应用;(3)矫味剂和着色剂分类、性质、特点和应用
3.溶液剂、糖浆剂和芳香水剂:(1)溶液剂的制备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2)糖浆剂的特点及制备方法;(3)芳香水剂的质量要求;(4)甘油剂和醑剂的特点
4.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剂:(1)溶胶的构造、性质及制备方法;(2)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5.表面活性剂:(1)特点、种类及生物学性质;(2)应用:增溶、乳化、起泡与消泡、去污、消毒和杀菌;
6.乳剂:(1)特点与分类;(2)乳化剂:基本要求及选择原则,种类,常用品种的性质、特点和应用;(3)乳剂的形成条件和制备方法;(4)稳定性: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5)质量检查项目
7.混悬剂:(1)质量要求与制成条件;(2)物理稳定性;(3)制备方法;(4)常用稳定剂的性质、
特点和应用;(5)质量检查项目
8.其他液体制剂:合剂(内服);洗剂、搽剂、滴耳剂、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灌肠剂、灌洗剂、涂剂(外用)
第十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1.基本概念:(1)稳定性研究的意义与内容;(2)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等
2.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1)处方因素:pH值、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处方中辅料等;(2)环境因素: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等;(3)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改进剂型与生产工艺、制成稳定的衍生物、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
3.固体药剂稳定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1)影响因素试验: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及强光照射试验;(2)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温度、湿度、时间的要求;(3)经典恒温法:半衰期t1/2、有效期t0.9的计算
第十一章微型胶囊、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
1.微型胶囊:(1)微囊技术的特点;(2)常用囊材的分类、特点、性质及应用;(3)微囊
化方法:分类,单凝聚法、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4)微囊中药物的释放机制及影响释放的因素;(5)主要评价指标
特点
2.包合物:(1)包合技术的特点;(2)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分类、结构特点、性质及应用;(3)包合方法及操作要点;(4)包合物的验证方法
3.固体分散物:(1)固体分散物的分类、特点及释药(速释与缓释);(2)载体材料的分类、性质、特点与应用;常用制备方法及适用范围;(3)固体分散物的验证方法
第十二章缓释、控释制剂
1.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2.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1)影响因素;(2)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3.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与方法:(1)溶出;(2)扩散;(3)溶蚀与扩散、溶出相结合;(4)渗透泵;(5)离子交换作用
4.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1)骨架型;(2)膜控型;(3)渗透泵型
5.缓释、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1)体外释放度试验:试验介质,取样时间点的设计与释放标准,药物释放曲线的拟合;(2)体内外相关性
第十三章经皮给药制剂
1.基本概念:(1)TDDS的特点、基本组成及其作用;(2)TDDS的类型:充填封闭型、复合膜型、黏胶分散型、微储库型、聚合物骨架型的特点
2.药物的经皮吸收:(1)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2)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3)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方法
3.经皮给药制剂的常用材料:(1)控释膜材料;(2)骨架材料;(3)压敏胶;(4)其他
4.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
第十四章靶向制剂
1.特点、分类及靶向性评价
2.被动靶向制剂:(1)脂质体:组成与特点,重要理化性质,材料与制备方法,作用机制和给药途径,质量检查项目;(2)靶向乳剂:药物的淋巴转运特点与途径,影响乳剂释药特性与靶向性的因素;(3)微球与纳米粒:分类、特性及制备方法
3.主动靶向制剂:(1)修饰的药物载体(脂质体、微乳、微球、纳米球)应用;(2)前体靶向药物(抗癌药、脑部靶向)应用
4.其他靶向制剂:(1)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应用:磁性靶向、栓塞靶向、热敏感靶向与pH敏感靶向;(2).结肠靶向制剂的特点
第十五章生物药剂学
1.生物药剂学:(1)概念与研究范畴;(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
2.药物的跨膜转运:(1)生物膜的结构;(2)被动扩散、主动转运、促进扩散、膜动转运
3.药物的胃肠道吸收:(1)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胃排空与胃肠道蠕动、循环系统的循环途径与血流量、食物;(2)影响药物吸收的广义剂型因素:解离度、脂溶性、溶出速度、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剂型及给药途径
4.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1)注射部位吸收:注射途径与吸收的关系;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2)肺部吸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3)黏膜吸收的特点:鼻黏膜、口腔黏膜
5.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1)分布:表观分布容积、影响分布的因素、淋巴系统转运、血脑屏障与胎盘屏障;(2)代谢:药物代谢的部位、代谢过程及影响因素;(3)排泄:肾排泄、胆汁排泄和肠肝循环
第十六章药物动力学
1.基本概念:隔室模型、消除速度常数、生物半衰期、清除率
2.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1)血药浓度法:药动学方程,消除速度常数、半衰期的求算;(2)尿药数据法:尿药排泄速度法、总量减量法的药动学方程,消除速度常数和肾排泄速度常数的求算,尿药排泄速度法、总量减量法的特点
3.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1)血药浓度法:药动学方程、消除速度常数、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
(2)稳态血药浓度C ss和f ss;(3)静滴停止后药动学参数:稳态前/后停滴的消除速度常数和表观分布容积(4)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联合用药:负荷剂量,药动学方程
4.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1)血药浓度法;(2)药动学参数的求算:消除速度常数、残数法求算吸收速度常数、达峰时间和最大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清除率、滞后时间
5.双室模型给药:(1)静脉注射给药:中央室药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式,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式,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的求算;(2)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式
6.多剂量给药:(1)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双室模型给药:第n次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达稳态后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2)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求算;(3)首剂量和维持剂量: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和血管外给药时首剂量
7.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1)米氏方程及米氏过程的药动学特征;(2)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3)生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的关系;(4)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的关系
8.统计矩:(1)药动学中的各种矩:零阶矩、一阶矩、二阶矩;(2)用统计矩估算药动学参数:半衰期、清除率和稳态时的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9.生物利用度:(1)研究生物利用度的意义;(2)衡量吸收速度快慢的药动学参数;(3)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4)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
10.常用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
第十七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1.基本概念:(1)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2)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
2.配伍变化的类型:(1)常见物理配伍变化及引发原因:溶解度改变、潮解、液化和结块、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2)常见化学配伍变化及引发原因:变色、混浊或沉淀、产气、分解破坏、发生爆炸
3.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1)溶剂组成改变、pH值改变;(2)缓冲容景、离子作用;(3)直接反应、盐析作用;(4)配合量、混合的顺序;(5)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6)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
4.配伍变化的研究与处理方法:(1)实验方法:直接实验法、间接实验法;(2)常用的具体方法:可见的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测定变化点的pH值,稳定性实验,UV、TLC、GC、HPLC等;(3)配伍变化的一般处理原则;(4)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改变贮存条件、改变调配次序、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调整溶液的pH值、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
第十八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1.基本概念:(1)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区别;(2)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
2.蛋白多肽类药物的注射给药:(1)普通注射剂的稳定化、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2)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特点
3.蛋白多肽类药物的非注射给药:增加药物经黏膜、皮肤吸收的方法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模拟试题
药剂学部分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响片剂成型因素的是
A.药物的可压性B.药物的颜色C.药物的熔点D.水分E.压力2.通过与物料接触的壁面传递热能,使物料中的水分气化而达到干燥目的的方法是A.对流干燥B.辐射干燥C.间歇式干燥D.传导干燥E.介电加热干燥3.包衣的目的不包括
A.掩盖苦味B.防潮C.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
D.防止药物的配伍变化E.改善片剂的外观
4.有关筛分的错误表述是
A.物料中含湿量大,易堵塞筛孔B.物料的表面状态不规则,不易过筛
C.物料的粒度越接近筛孔直径时越易过筛D.物料的密度小,不易过筛
E.筛面的倾斜角度影响筛分的效率
5.有关粉体性质的错误表述是
A.休止角是粉体堆积成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
B.休止角越小,粉体的流动性越好
C.松密度是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体积所求得的密度
D.接触角θ越小,则粉体的润湿性越好
E.气体透过法可以测得粒子内部的比表面积
6.某药师欲制备含有毒剧药物的散剂,但药物的剂量仅为0.0005g,故应先制成A.10倍散B.50倍散C.100倍散D.500倍散E.1000倍散
7.软胶囊囊壁由干明胶、干增塑剂、水三者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
A.1:(0.2~0.4):1 B.1:(0.2~0.4):2 C.1:(0.4~0.6):1
D.1:(0.4~0.6):2 E.1:(0.4~0.6):3
8.若全身作用栓剂中的药物为脂溶性,宜选基质为
A.可可豆脂B.椰油酯C.硬脂酸丙二醇酯D.棕榈酸酯E.聚乙二醇
9.软膏剂的质量评价不包括
A.硬度B.黏度与稠度C.主药含量D.装量E.微生物限度
10.有关凝胶剂的错误表述是
A.凝胶剂有单相分散系统和双相分散系统之分
B.混悬凝胶剂属于双相分散系统
C.卡波姆是凝胶剂的常用基质材料
D.卡波姆溶液在pH1~5时具有最大的黏度和稠度
E.盐类电解质可使卡波姆凝胶的黏性下降
11.关于气雾剂制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容器、阀门系统的处理与装配,药物的配制与分装及抛射剂的填充B.制备混悬型气雾剂应将药物微粉化,并分散在水中制成稳定的混悬液
C.抛射剂的填充方法有压灌法和冷灌法
D.压灌法设备简单,并可在常温下操作
E.冷灌法抛射剂损失较多,故应用较少
12.关于热原的错误表述是
A.热原是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
B.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热原
C.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
D.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
E.蛋白质是内毒素的致热中心
13.关于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人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
B.除无菌外还必须无热原
C.渗透压应为等渗或偏高渗
D.为保证无菌,需添加抑菌剂
E.澄明度应符合要求
14.可用于静脉注射脂肪乳的乳化剂是
A.阿拉伯胶B.西黄芪胶C.豆磷脂D.脂肪酸山梨坦E.十二烷基硫酸钠
15.操作热压灭菌柜时应注意的事项中不包括
A.必须使用饱和蒸汽
B.必须将灭菌柜内的空气排除
C.灭菌时间应从开始灭菌时算起
D.灭菌完毕后应停止加热
E.必须使压力逐渐降到零才能放出柜内蒸汽
16.有关乳剂特点的错误表述是
A.乳剂中的药物吸收快,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B.水包油型乳剂中的液滴分散度大,不利于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C.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使用方便
D.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
E.静脉注射乳剂具有一定的靶向性
17.具有Krafft点的表面活性剂是
A.十二烷基硫酸钠B.蔗糖脂肪酸酯C.脂肪酸单甘油酯D.脂肪酸山梨坦E.聚山梨酯18.关于糖浆剂的错误表述是
A.糖浆剂系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B.含蔗糖85%(g/g)的水溶液称为单糖浆
C.低浓度的糖浆剂应添加防腐荆
D.高浓度的糖浆剂可不添加防腐剂
E.必要时可添加适量乙醇、甘油和其它多元醇作稳定剂
19.适用于偏酸性药液的水溶性抗氧剂是
A.对羟基茴香醚(BHA) B.亚硫酸钠C.焦亚硫酸钠D.生育酚E.硫代硫酸钠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加速试验可以预测药物的有效期
B.长期试验可用于确定药物的有效期
C.影响因素试验包括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和强光照射试验
D.加速试验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75土5)%
E.长期试验在取得l2个月的数据后可不必继续进行
21.微型胶囊的特点不包括
A.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B.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C.可使液态药物固态化D.能使药物迅速到达作用部位
E.减少药物的配伍变化
22.包合物是由主分子和客分子构成的
A.溶剂化物B.分子胶囊C.共聚物D.低共熔物E.化合物
23.下列制备缓、控释制剂的工艺中,基于降低溶出速度而设计的是
A.制成包衣小丸或包衣片剂
B.制成微囊
C.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或酯
D.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E.制成亲水凝胶骨架片
24.以零级速率释放药物的经皮吸收制剂的类型是
A.多储库型B.微储库型C.黏胶分散型D.微孔骨架型E.聚合物骨架型
25.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不包括
A.冷冻干燥法B.逆向蒸发法C.辐射交联法D.注入法E.超声波分散法
26.通过生理过程的自然吞噬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靶向制剂称为,
A.被动靶向制剂B.主动靶向制剂C.物理靶向制剂D.化学靶向制剂E.物理化学靶向制剂27.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的错误表述是
A.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
B.一些生命必需物质(如K+、Na+等),通过被动转运方式透过生物膜
C.主动转运可被代谢抑制剂所抑制
D.促进扩散的转运速度大大超过被动扩散
E.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可以用米氏方程式描述
28.静脉滴注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99%所需半衰期的个数为
A.8 B.6.64 C.5 D.3.32 E.1
29.关于单室静脉滴注给药的错误表述是
A.k0是零级滴注速度
B.稳态血药浓度C ss与滴注速度k0成正比
C.稳态时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恒定不变
D.欲滴注达稳态浓度的99%,需滴注3.32个半衰期
E.静滴前同时静注一个k0/k的负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一开始就达稳态
30.关于配伍变化的错误表述是
A.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时,应该避免一切配伍变化
B.配伍禁忌系指可能引起治疗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或导致毒副作用增强的配伍变化
C.配伍变化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药理的三方面配伍变化
D.药理的配伍变化又称为疗效的配伍变化
E.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每组若干题。
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
也可不选用。
[1~2]
A.乙基纤维素B.甲基纤维素C.微晶纤维素D.羟丙基纤维素E.微粉硅胶
1.粉末直接压片的干黏合剂是
2.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是
[3~4]
A.包隔离层B.包粉衣层C.包糖衣层D.包有色糖衣层E.打光
3.交替加入高浓度糖浆、滑石粉的操作过程是
4.加入稍稀的糖浆并逐次减少用量的操作过程是
[5~6]
A.闭塞粉碎B.开路粉碎C.湿法粉碎D.低温粉碎E.混合粉碎
5.连续把物料供给粉碎机并不断地从粉碎机中取出细粉的方法属于
6.在固体石蜡的粉碎过程中加入干冰的方法属于
[7~8]
A.红外干燥器B.喷雾干燥机C.流化床干燥机D.微波干燥器E.箱式干燥器
7.使湿物料在热空气的吹动下上下翻腾的干燥设备称为
8.利用水分子迅速转动产生剧烈碰撞与摩擦而转化的热量进行干燥的设备称为
[9~10]
A.±l5%B.±l0%C.±8%D.±7%E.±5%
9.平均装置1.0g及1.0g以下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是
10.平均装量6.0g以上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是
[11~12]
A.定方向径B.等价径C.体积等价径D.有效径E.筛分径
11.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称为
12.用库尔特计数器测得的直径称为
[13~15]
A.二氧化硅B.二氧化钛C,二氯甲烷D.聚乙二醇400E.聚乙烯吡咯烷酮
13.常用于空胶囊壳中的遮光剂是
14.常用于硬胶囊内容物中的助流剂是
15.可用于软胶囊中的分散介质是
[16~18]
A.维生素C l04g B.依地酸二钠0.05gC.碳酸氢钠49g D.亚硫酸氢钠2g
E.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上述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中
16.用于络合金属离子的是
17.起调节pH的是
18.抗氧剂是
[19~20]
A.18g B.19gC.20g D.36gE.38g
19.某药的置换价为0.8,当制备栓重2g、平均含药0.16g的10枚栓剂时,需加入基质可可豆脂20.某药的置换价为l.6,当制备栓重2g、平均含药0.16g的10枚栓剂时,需加入基质可可豆脂[21~24]
A.水解B.氧化C.异构化D.聚合E.脱羧
下述变化分别属于
21.维生素A转化为2,6-顺式维生素A
22.青霉素G钾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降解
23.氯霉素在pH7以下生成氨基物和二氯乙酸
24.肾上腺素颜色变红
[25~27]
A.极性溶剂B.非极性溶剂C.半极性溶剂D.着色剂E.防腐剂
25.甘油属于
26.聚乙二醇属于
27.液体石蜡属于
[28~31]
A.硬脂酸钠B.苯扎溴铵C.卵磷脂D.聚乙烯醇E.聚山梨酯80
28.通式为RCOO-M+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
29.通式为RNH3+X-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
30.在不同pH介质中皆有表面活性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