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患者维护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处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置管患者维护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处理对策
发布时间:2021-09-29T10:57:40.5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作者:陈丽琼[导读] 研究PICC置管维护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处理对策。
陈丽琼
(弥勒第一医院;云南弥勒652399)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维护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处理对策。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PICC置管的患者2341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置管情况。
结果:在这2341例PICC置管的患者中,共出现了并发症7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9%(70/2341),其中以穿刺点发红31例,渗血18例居多,分别占总并发症的44.29%、25.71%。
结论:医院在对PICC置管患者的维护中,需重视穿刺点发红和渗血情况,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做好穿刺点护理,提高置管成功率。
关键词:PICC置管;维护;护理问题;对策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的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科、肿瘤科应用最为广泛,置管后,可避免化疗药物直接接触静脉,流速快,可迅速稀释药物,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更好的保护上肢静脉,减轻患者疼痛,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是安全、简便的穿刺方法。
PICC置管后,需长时间输液,而高渗透性药物长时间输入、维护不当、置管操作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或患者胸腔压力大,可能会导致穿刺点发红、渗血、穿刺点硬结、过敏、穿刺点化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1]。
因此,本研究对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2341例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情况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2341例患者,均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置管,男1349例,女992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53.64±4.58)岁,病程1-9年,平均(3.36±1.23)年;穿刺血管:右贵要静脉564例、左贵要静脉1777例,置入导管44-53cm,平均(47.53±2.31)cm。
1.2方法
1.2.1 PICC置管前准备:先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向患者讲解PICC置管的优点、方法及目的,置管前30min先对病室消毒,减少人员走动,备好PICC穿刺包及相关消毒物品,做好术前血常规检查,嘱患者更换宽松袖口上衣。
1.2.2PICC置管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上肢外展并与躯干呈90°,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的长度,暴露操作区域,对穿刺部位消毒,扩大消毒范围,在所选的血管上方进行穿刺,回血后进行平行进针少许,将导管送至预测长度,用3M敷贴固定,置管后,拍X线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方可输液。
1.3观察指标
统计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表示计数,实施t、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018年维护599例,穿刺点发红14例,渗血9例,过敏3例,血栓1例,穿刺点化脓2倒,穿刺点硬结1例;2019年维护837例,穿刺点发红12例,渗血8例,过敏3例,血栓1例,穿刺点硬结2例;2020年维护?905例,穿刺点发红5例,渗血1例,过敏2例,血栓1例。
3年来,总并发症为70例,占2.99%,其中包括穿刺点发红31例(44.29%),渗血18例(25.71%),过敏8例(11.43%),穿刺点硬结6例(8.57%),穿刺点化脓4例(5.71%),血栓3例(4.29%)。
3.PICC置管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3.1穿刺点发红及过敏
3.1.1原因分析:穿刺点发红是本研究结果中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患者主诉局部疼痛,局部红肿,表现为片状,偶伴表皮剥脱。
患者皮肤较嫩或者过敏体质,对导管材质或敷贴过敏。
3.1.2对策:可用无菌纱布将皮肤和导管隔开,更换敷贴种类,输液时,局部碘伏消毒,干燥后,覆盖无菌纱布,减少过敏原刺激,嘱咐患者避免抓、挠[2]。
3.2渗血
3.2.1原因分析:血小板计数偏低,穿刺针粗,而穿刺的血管细,穿刺部位血管上方皮下脂肪少。
3.2.2对策:做好术前血常规检查及患者血管评估;置管成功后,用无菌小纱布按压穿刺点5-10min,防止出血,对凝血功能较差,加强局部观察,避免幅度较大的活动,避免剧烈咳嗽,保持局部干燥,发现渗血,及时更换敷贴,加压包扎[3]。
3.3穿刺点硬结及化脓
3.3.1原因分析:针眼部位红肿处有少许脓性分泌物,4例沿着静脉走向出现条状红线。
可能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者恶病质,血象低,穿刺点未及时更换敷贴,未能彻底消毒,患者若出汗较多,敷贴不紧致,未能及时更换,致使局部与外界空气相同,导致化脓感染;还有部分患者输入高营养液后封管不完全,易定值于导管内,免疫功能差,都可能导致相关性感染。
3.3.2对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病情按时开窗通风,限制人员走动,穿刺者需穿术衣,置管后24h换药,之后每周换药1-2次,换药时局部彻底消毒,先酒精再碘伏,顺-逆-顺消毒三遍并待干,严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情况,及时更换敷贴,输入营养液后彻底冲管和封管,若有红肿、热痛,及时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进行针对性的抗生素使用[4]。
3.4 血栓形成
3.4.1原因分析:表现为术肢麻木,肿胀,输液不畅,经血管超声可确诊。
患者血黏度高,PICC置管形成涡流,导致血栓形成[5]。
3.4.2对策:置管前监测患者凝血情况,慎重置管,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对可疑损伤给予小剂量抗凝治疗,若确认血栓形成,可进行溶栓治疗,若溶栓失败,拔除导管。
参考文献
[1]杜亚莉,韩彦清.肿瘤患者PICC应用中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探讨[J].贵州医药,2020,44(12):1985-1986.
[2]尹春梅,邓方园,李海梅,等.PICC与CVC在结直肠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1):3925-3927.
[3]乐玉珍.PDCA管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1):105-107.
[4]李建琼,丁兰,雷丽霞,李等.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271-272.
[5]张娅君.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甘肃医药,2019,38(11):1049-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