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将审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全会将审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发端于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步入了第35个年头,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如今已是各行各业的中坚。

而改革在促使中国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也逐渐进入了深水区。

改革下一步改什么?怎么改?中国的改革对世界意味着什么……都是当下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热烈讨论和高度关注的话题。

回首35年改革,党中央已召开了7次三中全会。

鉴于历届三中全会都承担着规划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人们期待即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一周年之际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对这一议题给出方向性部署。

改革的复杂之处——
35年前,改革给亿万人民带来了普遍实惠:冤案平反,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企业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
35年后,改革正面对日益多元的社会阶层,遭遇错综复杂的利益碰撞。

“改革已进入胶着期。

改革谁、谁来改,谁受益、谁受损,群体之间、体制内外、上下之间出现了复杂的社会心态。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

改革的艰巨之处——
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伸得过长,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难以施展,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顽瘴痼疾。

转变,势在必行!但转变,又何其之难?!
某种意义上讲,今天,政府既是改革的主导者,也是进一步改革的对象。

改革需要壮士断腕,断别人的腕难,断自己的腕更是难上加难。

改革的紧迫之处——
现阶段中国的改革,每一项决策,都可能受困于“做蛋糕”和“分蛋糕”的众口难调;每一步创新,都可能面临保守僵化和超越阶段的双重挑战;每一次突破,都可能遭遇“渐进式”与“闯关式”的路径选择。

然而,改革,时不我待。

35年前,如绝地反击,不改革,死路一条。

35年后,如逆水行舟,不改革,不进则退。

中国改革的航船,正行驶在转型的“历史三峡”之中。

除了激流勇进,我们别无选择!
■回顾
10次集体学习透露治国新思路
专家解读:今天起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释放更多改革积极信息
中共十八大闭幕以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共举行了10次集体学习。

主题依次为十八大精神、改革开放、和平发展道路、依法治国、反腐倡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海洋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

这些主题透露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探索和新思路,也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积极的改革信号。

既是集体学习也是战略导向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远认为,集体学习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对推动我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高层领导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完善国家政策和决策。

”他指出,这是非常好的高层咨询平台,各主题均与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密切联系。

“既
是集体学习,有专家咨询的作用,也对国家发展起到了战略导向作用。


从最开始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到之后议改革、说开放、谈外交、论法治,再到住房等民生话题,最高层的施政着眼点逐渐聚焦。

任远分析,领导层集体学习的过程也是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过程,主题设置与领导层治国理政的思路相吻合。

制度改革和全面开放是核心
任远认为,10次集体学习的核心,是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的5年乃至10年,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改革开放。

”任远分析,“改革”指的是完善制度建设,打造更加完善和谐的政府与社会关系,实现更良好高效的国家治理;“开放”则是要实行更全面的对外对内开放,减少体制的限制和行政性的垄断。

“中国目前面临多项艰巨任务——城市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更积极地与世界体系沟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改善民生福利,减少分配不公……要实现这些任务,都离不开改革开放。

”任远强调说,制度改革和全面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是实现十八大目标的动力保证,也将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

“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释放更多有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信息,以此来创造中国发展的持续动力。

”任远说。

住房、环保、反腐成新主题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的10次集体学习中,涉及反腐、环保、住房建设等多个新主题。

以第十次集体学习为例。

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举行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住房问题首次成为集体学习的主题,说明它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政治局专门学习研究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现了最高层对此问题的高度关切。

”任远分析,住房问题关乎民生,民众对高房价反映强烈;而房地产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也有较高关联度。

此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等,都成为新一届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新主题。

(新民晚报)
■展望
“新一轮土改”有望启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适时安排审议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
在中共领导层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牵一发动全身的土地制度改革备受瞩目。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能不能在改革开放35年后启动一场“新土改”,进一步释放土地要素的活力,关键在于落实农民从土地获得收益的权利。

一旦高层对土改下一步怎么走做出决议,现行土地政策将会随之进行调整。

现状多地探索流转试点
当前,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正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民进城打工,很多承包土地的农民实际上并不耕种,一些地方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2亿多有承包权的外出打工者脱离土地。

另一方面,曾经为中国经济注入巨大活力、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无法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对集约化提出的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开始在多地探索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即农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租给他人或者合作社使用,并收取租金。

问题法规让流转遭遇瓶颈
但是,现行土地政策法规却让流转遭遇瓶颈。

浙江大学教授顾益康表示,土地要流转首先
需要颁证确权,厘清土地权属关系,然而土地确权实际上并没有法律支撑。

一些专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确认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土地所有者,农民作为土地经营者、使用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依靠落实农民的财产权力,尤其是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才能使农民真正拥有、占有、支配和处置这些财产的权力。

观点提高征地补偿收益
农村土地被大量征收,土地增值收益巨大,然而农民几乎被排斥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之外,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赚取了其中的大头。

专家们指出,征地制度改革当务之急是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俊认为,要平稳推进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调整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提高农民征地补偿收益,将土地增值收益侧重于解决转移人口市民化。

酝酿已久的农村土地改革重大措施包括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

根据立法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适时安排审议。

人们注意到,围绕农村土地征收补偿仍存在较大争议,短期内或难平衡各方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让农民得到更多甜头自然意味着打破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以及分食地方土地收益,因此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他表示,土地政策变迁的一个总体思路是赋予农民越来越多的土地权利,放活农民对土地的处置权,下一步土地政策怎么走关键要看各方利益平衡的结果。

■新华时评
以坚定自信书写更多中国传奇
经历过曲折考验,自信愈加清醒,更加坚定。

这种自信,来源于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来源于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来源于顺应时代进步潮流的战略抉择。

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转型期的阵痛,攻坚期的难关,深水区的挑战,都将继续考验我们的勇气和自信,检验我们的智慧和能力。

越是问题错综复杂、矛盾相互叠加的时候,越需要头脑清醒,方向明确,坚定自信。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尊重人民的创造和意愿,按照已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基本经验、成功做法继续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我们一定能在这条自己开拓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的中国传奇。

■海外声音
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会涉及市场能动性、扩大中小企业机会、提高资本分配效率、改善消费和投资间的平衡等。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研究室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中国梦”构想回应了社会对政府的诉求。

中国将深化改革,构建社会公平,消除收入不均所导致的社会压力。

法国著名汉学家莱昂内尔·韦龙:现在,中国民众的期望发生了改变,人们对打击腐败等有了更高要求,这方面的改革进程十分迫切,需要作出深层次的转变。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多丽斯·费舍尔:多年来,改革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成长的动力。

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更多积极信号,为中国发展注入新动力。

越南社会翰林院中国研究院院长杜进森:新的突破将为解放生产力提供更多动力,有助于激发社会创造力,对解决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处理发展与稳定关系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