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的歇后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气的歇后语
中国传统的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划分的,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些节气不仅反映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变迁,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认识思维。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节气的歇后语,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一些乐趣。

1. 立春:春暖花开时,燥热害多生。

这个歇后语形象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特点,暖和了,却也带来了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比如说,春天的气候变化大,人们容易感冒,出现一些皮肤瘙痒、过敏等问题。

2. 雨水:三寸不烂之舌,神棍也敌不过。

雨水时节雨水多,但也不会连续不断地下。

这个歇后语形象地表达了雨水时节雨水频繁的特点,并且展示了‘三寸不烂之舌’(形容人口才极好)的威力。

3. 惊蛰:蛰虫惊醒,蛇爬出洞。

惊蛰时节,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春雷惊醒了蛰虫。

这个歇后语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万物苏醒的景象。

4. 春分:弯弓拈弦响一声,低洼地区水来淋。

春分时节,天气转暖,农民们开始忙于田间劳作。

这个歇后语形象地描绘了春分时节农田迫切需要水灌溉的情景,也反映了农民劳作的勤劳和辛勤。

5.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个歇后语形象地描述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点,春雨绵绵,有时候甚至连绵不断。

而且,清明时节正好是踏青扫墓的时候,行人多、人群拥挤。

6. 谷雨:山高水长唱入深,花飞树满舞一身。

谷雨时节,正是农作物播种的时候,田野间的山高水长、花飞树满,满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7. 立夏:太阳西斜山倒了,热气蜇人手臂哼。

立夏时节,太阳照射角度逐渐增大,热气开始逼人,手臂也容易晒黑。

这个歇后语形象地刻画了夏天来临的特点。

8. 小满:麦收忙,人忙人喜笑。

小满时节,正是麦收忙碌的时候。

这个歇后语生动地反映了农民收获的喜悦情绪。

9. 芒种:大禹治水最了不起,芒种一过水自流。

芒种时节,江河湖泊水量充沛,水流湍急。

这个歇后语形象地描绘了芒种时节的水势旺盛。

10. 夏至:阴雨连绵,农田缺箩筐。

夏至时节,天气潮湿,常常有阴雨天气。

这个歇后语形象地揭示了夏至时节农田急需晴朗和干燥的天气。

11. 小暑:热气蒸腾,大厦上下没穿背心。

小暑时节,天气逐渐炎热,人们很容易出汗。

这个歇后语形象
地展现了汗水下垂的景象。

12. 大暑:麻雀虽小,五脏不全。

大暑时节,热力高,人们很容易生病。

这个歇后语形象地表达了暑热天气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13. 立秋:温度稍降,金风送爽凉衣料。

立秋时节,天气开始凉爽,人们逐渐穿上了薄的秋衣。

这个歇后语形象地描述了立秋时节季节转换的特点。

14. 处暑:棵棵高粱挂满穗,穿红嫁的直奔婆婆家。

处暑时节,是高粱进入成熟期的时候。

这个歇后语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

15. 白露:黎明时刻第一声,人间仙凤乘银鞍。

白露时节,清晨时分人们开始起床活动,早晨第一声鸟鸣就在此刻响起。

这个歇后语生动地描述了清晨的景象。

16. 秋分:农田多种黄瓜,冬日吃不断。

秋分时节,黄瓜进入丰收期,人们可以一直吃到冬日。

这个歇后语生动地揭示了农田的丰收情景。

17. 寒露:秋露寒,农田害虫狂。

寒露时节,秋露开始出现,农田害虫开始猖獗。

这个歇后语形象地描绘了寒露时节的特点。

18. 霜降:霜降时节,天气变得寒冷,雨中淋的疹子响。

霜降时节,天气非常冷,人们在雨中很容易感冒。

这个歇后语
生动地描述了寒露的特点。

19. 立冬:冬日来临,北风吹得了南人的脸。

立冬时节,冬天正式到来,北风开始刮,人们露在外面的脸很容易受到寒风刺激。

20. 小雪:小雪时节,天气开始寒冷,雪花开始落下。

这个歇
后语生动地描绘了小雪时节的特点。

21. 大雪:大雪时节,天气更加寒冷,雪花更加纷飞。

这个歇
后语形象地描绘了大雪时节的特点。

22. 冬至:冬至时节,天气最寒冷,昼夜时间最短。

这个歇后
语生动地表达了冬至时节的特点。

23. 小寒:小寒时节,天气还是很寒冷,尤其是半夜和清晨。

这个歇后语刻画了小寒时节的特点。

24. 大寒:大寒时节,天气变得最为寒冷,人们需要加强保暖。

这个歇后语生动地描绘了大寒时节的特点。

以上是有关24节气的一些歇后语,它们巧妙地结合了节气的
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幽默感。

这些歇后语不仅有趣,还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24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希望通过这些歇后语,读者们能够
更加熟悉和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24节气是中国古代
的一种时间观念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体现。

它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移动的规律划分,既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自然界的
变化。

与此同时,这些节气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首先,24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国的
农业生产和节气紧密相关,农民根据节气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

比如,立春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是农历的第一个节气,是农民收听起辅助作物的好时机。

惊蛰时节是农历二月初一,农民根据这个节气开始播种作物。

小满是农历五月初一,正是收割小麦、大麦的时节。

小暑时节是农历七月初一,农民会在这个时候收获夏天的作物,如水稻和草莓。

大寒时节是农历十二月初一,农民会开始备耕下一年的田地。

其次,24节气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


国人民将节气与自然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和习惯。

比如,在立春时,人们会吃饺子,这是中国传统的习俗,寓意着辞旧迎新,祈求新的一年顺利。

而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扫墓,祭奠已逝的亲人。

此外,节气还与中国的传统医学和饮食文化紧密相关。

根据节气的变化,人们会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和锻炼方式,以适应季节的变化和身体的需要。

节气还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在春分时节,人们会庆祝春天的到来,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放风筝、踏青等。

在夏至时节,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夏至拼盘、夏至节等,以庆祝夏天的到来。

在冬至时节,人们会喝一碗热汤圆,这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人们相信汤圆可以带来团圆和吉祥。

这些节气的庆祝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加深了人们对自
然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总之,中国的24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和人们观察季节变化的结果。

它们不仅是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这些节气不仅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和丰富的民俗,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独特风貌。

节气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也深深影响着世界各地。

通过对24节气的了解,不仅能够加深人们对自然和农业的认识,也能够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